【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禮記正義】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14:1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毋摶飯,為欲致飽,不謙。

 

○摶,徒端反。

 

為,於偽反,下皆同。

 

[疏]「毋摶飯」。

 

○正義曰:共器若取飯作摶,則易得多,是欲爭飽,非謙也。

 

故注云「為欲致飽,不謙」也。

 

毋放飯,去手餘飯於器中,人所穢。

 

○去,起呂反。

 

毋流歠,大歠嫌欲疾。

 

○歠,川悅反。

 

毋吒食,嫌薄之。

 

○吒,陟嫁反,叱吒也。

 

毋齧骨,為有聲響,不敬。

 

○齧,五結反。

 

毋反魚肉,為已歷口,人所穢。

 

毋投與狗骨,為其賤飲食之物。

 

毋固獲,為其不廉也。

 

欲專之曰固,爭取曰獲。

 

○固獲,並如字,徐云:「鄭撗霸反。

 

一音護。」

 

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嚃羹,亦嫌欲疾也。

 

嚃,為不嚼菜。

 

○飯,扶晚反。

 

箸,直慮反,《說文》云:「飯欹也。」

 

嚃,他答反,一音吐計反,又音退。

 

嚼,疾略反,又序略反。

 

毋絮羹,為其詳於味也。

 

絮猶調也。

 

○絮,敕慮反,謂加以鹽梅也。

 

毋剌齒,為其弄口也。

 

口容止。

 

○剌,七亦反。

 

弄,魯凍反。

 

毋歠醢。

 

亦嫌詳於味也。

 

歠者為其淡故。

 

○淡,度敢反。

 

客絮羹,主人辭不能亨。

 

客歠醢,主人辭以窶。

 

優賓。

 

○亨,普彭反,煮也。

 

窶,其禹反,貧也。

 

濡肉齒決,決猶斷也。

 

○音濡,字亦作濡。

 

斷音短。

 

乾肉不齒決,堅宜用手。

 

毋嘬炙。

 

為其貪食甚也。

 

嘬謂一舉盡臠。

 

《特牲》、《少牢》嚌之,加於俎。

 

○嘬,初怪反。

 

炙,章夜反。

 

臠,力轉反。

 

少,徐式照反,凡「少牢」皆同。

 

嚌音才細反, [疏]「毋放」至「嘬炙」。

 

○正義曰:「毋放飯」者,手就器中取飯,飯若黏著手,不得拂放本器中也。

 

「去手餘飯於器中,人所穢者,當棄餘於篚,無篚,棄餘於會。

 

會謂簋蓋也。

 

○「毋流歠」者,謂開口大歠,汁入口如水流,則欲多而速,是傷廉也。

 

故鄭云:「大歠嫌欲疾。」

 

○「毋吒食」者,吒謂以舌口中作聲也。

 

似若嫌主人之食也。

 

○「毋齧骨」者,一則有聲;

 

二則嫌主人食不足,以骨致飽,故庾云「為無肉之嫌」;

 

三則齧之口唇可憎,故不嚙也。

 

「為有聲響,不敬」,鄭舉一隅也。

 

「毋反魚肉」者,謂與人同器也,已齧殘不可反還器中,為人穢之也。

 

故鄭云:「謂已歷口,人所穢。」

 

崔靈恩云:「不可反於故處。

 

是以《少牢禮》屍所食之餘肉,皆別緻於肵俎,不反本處也。」

 

○「毋投與狗骨」者,投,致也。

 

狗,犬也。

 

言為客之禮,無得食主肉後,棄其骨與犬,故鄭云:「為其賤飲食之物。」

 

○「毋固獲」者,專取曰固,爭取曰獲,與人共食,不可專固獨得及爭取也。

 

盧植云:「固獲取之,為其不廉也。」

 

○「毋揚飯」者,飯熱當待冷,若揚去熱氣,則為貪快,傷廉也。

 

○「飯黍毋以箸」者,飯黍無用箸,當用匕,故《少牢》云:「廩人溉匕與敦。」

 

注云「匕,所以匕黍稷」是也。

 

○「毋嚃羹」者,人若不嚼菜,含而歠吞之,其欲速而多,又有聲,不敬,傷廉也。

 

故鄭云:「亦嫌欲疾也。」

 

嚃為不嚼菜,羹有菜者用挾,故不得歠,當挾嚼也。

 

○「毋絮羹」者,絮謂就食器中調和鹽梅也。

 

若得主人羹,更於器中調和,是嫌主人食味惡也。

 

○注「為其詳於味也。

 

絮猶調也。」

 

詳,審也,謂更詳審嫌淡也。

 

○「毋剌齒」者,口容止,不得剌弄之,為不敬也,謂其弄口。

 

《少儀》曰:「口容止。」

 

容儀欲靜止也。

 

「毋歠醢」者,醢,肉醬也。

 

醬宜鹹,客若歠之,則是醬淡也。

 

○「客絮羹,主人辭不能亨」者,亨,煮也。

 

若客失禮而絮羹,則主人宜有優賓之辭謝之,云己家不能亨煮,故羹味不調適也。

 

○「客歠醢,主人辭以窶」者,窶,無禮也。

 

若客失禮而歠醢,則主人亦致謝。

 

云主人作醢淡而無鹽,故可歠也。

 

《詩》云:「終窶且貧。」

 

毛云:「窶,無禮也。」

 

《箋》云:「君於已祿薄,終不足以為禮也。」

 

兩辭皆優饒於賓也。

 

「濡肉齒決」者,濡,濕也。

 

濕軟不可用手擘,故用齒斷決而食之。

 

決,猶斷也。

 

○「乾肉不齒決」者,乾肉,脯屬也,堅肕不可齒決斷之,故須用手擘而食之。

 

鄭注《臘人》云:「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也。」

 

「毋嘬炙」者,火灼曰炙,炙肉濡,若食炙,先當以齒嚌而反置俎上,不一舉而並食,並食之曰嘬,是貪食也。

 

○注「為其」至「於俎」。

 

○正義曰:不細嚙之,是一舉盡臠也。」

 

《特牲》、《少牢》嚌之,加於俎」者,嚌至齒也。

 

《特牲》、《少牢饋食禮》,屍及祝佐食主人之徒,得肉皆嚌之,嚌之竟而加置於俎上也。

 

但此所嚌,取彼嚌至齒,反置於俎則同。

 

然前云「無反魚肉」,此得反於俎者,上文謂共人同器而食者,故鄭云:「為其已歷口,人所穢。」

 

《特牲》、《少牢》獨食,故得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15:0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卒食,客自前跪,徹飯齊,以授相者。

 

謙也。

 

自,從也。

 

齊,醬屬也。

 

相者,主人讚饌者,《公食大夫禮》:「賓卒食,北面取粱與醬以降也。」

 

○卒,子恤反,後更不音者同。

 

齏本又作齊,將兮反。

 

相,息亮反,注同。

 

主人興,辭於客,然後客坐。

 

不聽親徹。

 

[疏]「卒食」至「相者」。

 

○正義曰:卒食,食已也。

 

自,從也。

 

食坐在前面向,候客食竟,加於俎。

 

起從坐前北面,當以坐而跪,自徹已所食飯與齊,飯齊食主,故答主人初所親饋者也。

 

此是卑者,侍食之客耳,若敵者則否。

 

「以授相者」,相者謂主人所使進食者,賓以所徹飯齊以授之。

 

○注「謙也」至「降也」。

 

正義曰:齊,醬屬也。

 

齊、醬、菹,通名耳。

 

「《公食大夫禮》:賓卒食,北面取粱與醬以降」者,引證自徹是卑客也。

 

大夫卑於公,所為客,故食竟親取飯及醬以降下,當知敵者否。

 

○「主人」至「客坐者」,主人起,辭不聽自徹,則客亦止而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15:50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侍飲於長者,酒進則起,拜受於尊所。

 

降席拜受,敬也。

 

燕飲之禮鄉尊。

 

○鄉音向。

 

長者辭,少者反席而飲。

 

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

 

不敢先尊者。

 

盡爵曰釂。

 

《燕禮》曰:「公卒爵而後飲也。」

 

○少,式召反,下皆同。

 

釂,子妙反,盡也。

 

先,悉薦反,又如字。

 

[疏]「侍飲於長者」。

 

○正義曰:明侍尊長飲酒法也。

 

食竟宜飲酒,故次之。

 

○「酒進則起」者,謂長者賜侍者酒,進至侍者前則起。

 

侍者見酒至,不敢即飲,故起也。

 

○「拜受於尊所」者,「尊所」者以陳尊之處也。

 

侍者起而往尊處拜受之也。

 

陳尊之所,貴賤不同,若諸侯燕禮、大射,設尊在東楹之西,自北鄉南陳之。

 

酌者在尊東西向,以酌者之左為上尊。

 

尊面有鼻,鼻向君,示君專有此惠也。

 

若鄉飲酒及卿大夫燕,則設尊陳於房戶之間,賓主共之,尊面向南,酌者向北,以西為上尊。

 

時主人在阼,西向,賓在戶西牖前,南鄉,使賓主得夾尊,示不敢專惠也。

 

今云「拜受於尊所」者,當是燕禮。

 

而《燕禮》不云拜受於尊所,《鄉飲酒》亦無此語,正是文不具耳。

 

近尊鄉長者,故往於尊所鄉長者而拜。

 

○注「降席」至「鄉尊」。

 

○正義曰:何胤云:「尊者,主人也。

 

拜者,在尊所對主人也。

 

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尊謂主人尊也。」

 

崔靈恩云:「卿大夫燕飲,主人面亦鄉尊。

 

若鄉飲酒,皆主人與賓夾尊也。」

 

今案,何、崔並是解此拜受尊若所鄉長者之證也。

 

○「長者辭,少者反席而飲」者,長者辭止少者之起。

 

長者既止,故少者復反還其席而飲賜也。

 

○「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者,舉猶飲也。

 

釂,盡也。

 

飲酒尊卑異爵,故《燕禮》公執膳爵,受賜爵者執散爵。

 

今少者雖反席而飲,要須待長者盡爵後,少者乃得飲也。

 

若長者飲未盡,則少者不敢飲也。

 

○注「不敢」至「飲也」。

 

○正義曰:證長者未盡,少者不敢飲也。

 

《燕禮》曰:「受賜爵者以爵就席坐,公卒爵,然後飲。」

 

鄭注云:「不敢先虛爵。

 

明此勸惠從尊者來也。」

 

然此與《燕禮》及注合,而與《士相見》及《玉藻》違。

 

案《士相見禮》云:「若君賜之爵,則下席再拜稽首,受爵升席祭,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後授虛爵。」

 

鄭云:「受爵者於尊所,至於授爵,坐授人耳。

 

必俟君卒爵者,若欲其釂然也。」

 

《玉藻》云:「君若賜之爵,則越席再拜稽首受,登席祭之,飲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後授虛爵。」

 

注云:「不敢先君盡爵。」

 

案二文皆先君卒爵,而此云後飲者,此據燕飲正禮,故引《燕禮》以證之,《玉藻》及《士相見禮》謂私燕之禮,故不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16:33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

 

不敢亢禮也。

 

賤者,僮僕之屬。

 

○亢,苦浪反。

 

潼音同。

 

[疏]「長者」至「敢辭」。

 

○正義曰:此明凡受賜禮也。

 

少謂幼稚,賤謂僮僕之屬也。

 

若少者及賤者被尊長之賜,則不敢辭謙,宜即受也,不敢亢禮也。

 

敵者亢而有辭,少者賤者,故不敢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17:28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賜果於君前,其有核者懷其核。

 

嫌棄尊者物也。

 

木實曰果。

 

○核,戶革反。

 

御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溉者不寫,其餘皆寫。

 

重污辱君之器也。

 

溉謂陶梓之器,不溉謂萑竹之器也。

 

寫者,傳己器中乃食之也。

 

勸侑曰御。

 

○溉,古愛反。

 

重,直勇反,徐治龍反。

 

陶音桃,瓦器也,沈音遙。

 

萑音九,葦也。

 

傳,直專反。

 

侑音又。

 

[疏]「御食於君」。

 

○正義曰:御者非侍者,但是勸侑君食也。

 

○「君賜餘」者,謂君食竟,以食殘餘賜御者也。

 

○「器之溉者不寫」者,溉,滌也。

 

寫謂倒傳之也。

 

若所賜食之器可滌溉者,不畏污則不須倒寫,仍於器中食之。

 

食訖,乃澡潔以還君也。

 

○「其餘皆寫」者,「其餘」謂不可滌溉之器也。

 

若不倒寫,久則浸汙其器,又不可澡絜,則壞尊者物也,故皆倒寫之。

 

○注「重污」至「曰御」。

 

○正義曰:「溉謂陶梓之器」者,陶是瓦甒之屬,梓是杯杅之屬,並可滌絜之者。

 

何胤云:「梓,漆也。」

 

「不溉謂萑竹之器」者,萑,葦也,是織萑為之器,竹是織竹為之器,並謂筐筥之屬,並不可澡絜者。

 

鄭注《司幾筵職》云:「萑如葦而細。」

 

云「勸侑曰御」者,何胤云:「勸侑謂卑者勸美尊者之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18:17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餕餘不祭,父不祭子,夫不祭妻。

 

食人之餘曰餕,餕而不祭,唯此類也。

 

食尊者之餘則祭,盛之。

 

○餕,子閏反。

 

[疏]「餕餘」至「祭妻」。

 

○正義曰:餕者,食餘之名。

 

祭謂祭先也。

 

因前有「賜餘」,故明食人之餘不祭者也。

 

凡食人之餘,及日晚食饌之餘,皆云餕,故《玉藻》云:「日中而餕。」

 

鄭云:「餕,食朝之餘也。」

 

今此明凡食餘悉祭,若不祭者,唯此下二條也。

 

「父不祭子,夫不祭妻」者,若父得子餘,夫得妻餘,不須祭者,言其卑故也。

 

非此二條悉祭也。

 

父得有子餘者,熊氏云:「謂年老致仕,傳家事於子孫,子孫有賓客之事,故父得餕其子餘。」

 

夫餕其妻餘者,謂宗婦與族人婦燕飲有餘,夫得食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19:00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御同於長者,雖貳不辭。

 

謂侍食於長者,饌具與之同也。

 

貳謂重殽膳也。

 

辭之,為長者嫌。

 

○重,直龍反。

 

[疏]「御同」至「不辭」。

 

○正義曰:御謂侍也,同謂侍食而與長者同饌也。

 

貳謂重也。

 

侍者雖獲殽膳重,而己不須辭其多也。

 

所以然者,此饌本為長者設耳,若辭之,則嫌當長者。

 

何胤云:「禮:當盛饌,宜辭以賤不能當之。

 

此侍食於長者,盛饌不在已。」

 

故鄭云:「貳謂重殽膳也,辭之,為長者嫌也。」

 

偶坐不辭盛饌不為已。

 

○偶五口反配也。

 

一曰:「副貳也。

 

坐才臥反又如字 [疏]「偶坐不辭」。

 

○正義曰:偶,媲也。

 

或彼為客設饌,而召己往媲偶於客共食,此饌本不為已設,故己不辭之也。

 

又一云,偶,二也。

 

若唯獨有己,主人設饌,己當辭謝。

 

若與他人俱坐,則己不假辭,以主人意不必在已也。

 

故鄭云:「盛饌不為己。」

 

並會兩通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19:39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羹之有菜者用梜,其無菜者不用梜。

 

梜猶箸也。

 

今人或謂箸為梜提。

 

○梜,古協反,沈又音甲,《字林》作筴,云:「箸也,公洽反。」

 

箸,直慮反。

 

[疏]「羹之」至「用梜」。

 

○正義曰:「有菜者」為鉶羹是也,以其有菜交橫,非梜不可。

 

「無菜者」謂大羹湆也,直歠之而已。

 

其有肉調者,犬羹兔羹之屬,或當用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0:13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

 

副,析也。

 

既削,又四析之,乃橫斷之,而巾覆焉。○為,於偽反,下同。

 

削,息略反。

 

瓜,古華反。

 

副,普逼反。

 

絺,敕宜反,細葛。

 

析,星歷反,下同。

 

斷音短,下同。

 

[疏]「為天」至「以絺」。

 

○正義曰:此為人君削瓜禮也。

 

削,刊也。

 

副,析也。

 

絺,細葛也。

 

謂先刊其皮,而析為四解,又橫切之,既破,又橫解,而細葛為巾,覆上而進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0:50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為國君者華之,巾以綌。

 

華,中裂之,不四析也。

 

○華,胡瓜反。

 

綌,去逆反,粗葛。

 

為大夫累之,累,裸也,謂不巾覆也。

 

○累,力果反,一音如字。

 

裸,力果反,沈胡瓦反。

 

士疐之,不中裂,橫斷去疐而已。

 

○疐音帝。

 

去,丘呂反,庶人齕之。

 

不橫斷。

 

○齕,恨沒反,徐胡切反。

 

[疏]「為國」至「齕之」。

 

○正義曰:「為國君者華之,巾以綌」者,華謂半破也;

 

綌,粗葛也。

 

諸侯禮降,故破而不四析也,亦橫斷之。

 

雖與天子俱無文,推理亦橫斷,而巾用粗葛,覆而進之。

 

《爾雅》云:「瓜曰華之。」

 

郭璞云:「食啖治擇之名。」

 

○「為大夫累之」者,累,裸也,不巾覆也。

 

大夫降於諸侯,直削而中裂,橫斷而已,不巾覆而進之。

 

知對破而橫斷之者,鄭云士「不中裂,橫斷去疐而已」,則知大夫猶中裂而橫斷,裸而已。

 

○「士疐之」者,疐謂脫華處,士不半破,但除疐而橫斷,亦不覆也。

 

下注庶人云「不橫斷」,則知士橫斷也,故鄭云「士不中裂,橫斷去疐而已」。

 

○「庶人齕之」者,庶人,府史之屬也,齕,嚙也。

 

既注云「不橫斷」,故知去疐而嚙之也。

 

然此削瓜等級不同,非謂平常之日,當是公庭大會之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1:3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憂不為容也。

 

○冠如字,徐古亂反。

 

為如字,徐於偽反。

 

言不惰,憂不在私好。

 

惰,不正之言。

 

○惰,徒禾反,一音徒臥反,好音呼報反。

 

琴瑟不御,憂不在樂。

 

食肉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憂不在味。

 

笑不至矧,怒不至詈,憂在心,難變也。

 

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矧,本又作哂,失忍反,又詩忍反。

 

詈,力智反,罵詈。

 

則見,賢遍反。

 

疾止復故。

 

自若常也。

 

有憂者側席而坐,側猶特也。

 

憂不在接人,不布他面席。

 

已有喪者專席而坐。

 

降居處也,專猶單也。

 

[疏]「父母」至「而坐」。

 

○正義曰:此已下明親疾人子之禮,及除喪後之儀,各隨文解之。

 

○「言不惰」者,惰,訛不正之言。

 

○注「憂不在私好」者。

 

○正義曰:好謂華好,言語戲劇,華飾文辭,故云「不在私好」。

 

○「食肉不至變味」。

 

○正義曰:猶許食肉,但不許多耳。

 

「變味」者,少食則味不變,多食則口味變也。

 

○「有憂者側席而坐」者,憂亦謂親有病也。

 

側猶獨也。

 

獨席謂獨坐,不舒他面席也。

 

明憂不在接人故也。

 

平常則舒他面席也。

 

○注「側猶特也」。

 

○正義曰:案《聘禮》云,公禮賓,「公側受醴」,是側猶特也。

 

○「有喪者專席而坐」。

 

○正義曰:專猶單也。

 

吉時貴賤有重席之禮,若父母始喪,寢苫無席,卒哭後,乃有芐剪不納,自齊衰以下,始喪而有席,並不重,降居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3:05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水潦降,不獻魚鱉。

 

不饒多也。

 

○潦音老,雨水謂之潦。

 

獻鳥者佛其首,為其喙害人也。

 

佛,戾也。

 

蓋為小竹籠以冒之。

 

○拂,本又作佛,扶弗反,下同。

 

為,於偽反,下「為其」同。

 

喙,吁廢反,又陟遘反,又知胃反,又丁角反。

 

戾,力計反。

 

籠,力東反。

 

冒,莫報反。

 

畜鳥者則勿佛也。

 

畜,養也。

 

養則馴。

 

○畜,許六反,徐況又反。

 

馴,似遵反,狎也,徐食倫反,沈養純反。

 

獻車馬者執策綏,獻甲者執胄,獻杖者執末,獻民虜者操右袂,獻粟者執右契,獻米者操量鼓,獻孰食者操醬齊,獻田宅者操書致。

 

凡操、執者,謂手所舉以告者也。

 

設其大者,舉其小者,便也。

 

甲,鎧也。

 

胄,兜鍪也。

 

民虜,軍所獲也,操其右袂制之。

 

契,券要也,右為尊。

 

量鼓,量器名。

 

○綏音雖,執以登車者。

 

胄,直又反。

 

操,七刀反,持也,下及注皆同。

 

契,苦計反。

 

量音亮,又音良,升斛。

 

鼓,《隱義》云:「樂浪人呼容十二石者為鼓。」

 

齊,本又作齏,同,子兮反。

 

便,婢面反。

 

鎧,苦愛反。

 

兜,下侯反。

 

鍪,莫侯反。

 

券,字又作豢,音勸。

 

凡遺人弓者,張弓尚筋,弛弓尚角,弓有往來體,皆欲令其下曲,隤然順也。

 

遺人無時,已定體則張之,未定體則弛之。

 

○遺,於季反,與也,注同。

 

弛,本又作施,同,式是反,謂不張也,注同。

 

隤,本又作頹,徒回反,順貌。

 

右手執簫,左手承弣。

 

簫,弭頭也,謂之簫。

 

簫,邪也。

 

弣,把中。

 

○弣音撫,徐音甫,下同。

 

弭,亡婢反,弓末也。

 

邪,似嗟反。

 

把音霸,手執處也。

 

尊卑垂帨。

 

帨,佩巾也。

 

磬折則佩垂,授受之儀,尊卑一。

 

○帨,徐始銳反。

 

磬,徐苦定反。

 

折,徐時列反,又之列反,沈云:「舊音逝。」

 

若主人拜,拜受也。

 

則客還辟,辟拜。

 

辟拜,謙不敢當。○闢辟,上扶亦反,下辟音避,注同。

 

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弣,由,從也。

 

從客之左,右客,尊之。

 

接下,接客手下也。

 

承弣卻手,則簫覆手與?

 

○覆,芳服反。

 

與音餘。

 

鄉與客並,然後受。

 

於堂上則俱南面,禮:敵者並授。

 

進劍者左首。

 

左首,尊也。

 

進戈者前其鐏,後其刃。

 

進矛戟者前其敦。

 

後刃,敬也。

 

三兵鐏、敦雖在下,猶為首。

 

銳底曰鐏,取其鐏地,平底曰敦,取其敦地。

 

○鐏,在困反,舊子困反,注同,一讀注音作管反。

 

矛,本又作予,音謀,兵器。

 

敦,本又作錞,徒對反,注同,一讀注丁亂反。

 

[疏]「水潦」至「其鐓」。

 

○正義曰:此一節明獻遺人物及授受之儀,今各隨文解之。

 

○「水潦降,不獻魚鱉」者,案定四年《左傳》云:「水潦方降。」

 

今謂「水潦降」者,天降下水潦,魚鱉難得,故注云「不饒多也」。

 

盧植、庾蔚之等並以為然,或解鄭云「不饒多」者,以為水潦降下,魚鱉豐足,不饒益其多。

 

○「獻鳥者佛其首」者,王云:「佛謂取首戾轉之,恐其喙害人也。」

 

鄭云:「佛,戾也。

 

蓋為小竹籠以冒之。」

 

案王、鄭義同,而加籠籠之,為其喙害人也。

 

○「畜鳥者則勿佛也」者,畜,養也。

 

養則馴也。

 

馴,善也。

 

鳥經人養,則不喙害人,故獻之不用籠冒及戾之。

 

○「獻車馬者執策綏」者,策是馬杖,綏是上車之繩。

 

車馬不上於堂,不可投進尊者之前,但執策綏,策綏易呈,呈之則知有車馬。

 

○「獻甲者執胄」者,甲,鎧也。

 

謂鎧為甲者,言如龜鱉之有甲也。

 

胄,兜鍪也。

 

鎧大,兜鍪小,小者易舉,執以呈之耳。

 

○「獻杖者執末」者,末,柱地頭也。

 

柱地不淨,不可向人,故執以自向,持淨頭投與人。

 

「獻民虜者,操右袂」者,「民虜」謂征伐所獲彼民以為外虜,故云「民虜」也。

 

「右袂」者,右邊袖也。

 

獻之,以左手操於囚之右邊袂,右邊袂,右邊有力,故此用右手以防其異心。

 

凡言執、操,互言耳。

 

○「獻粟者執右契」者,粟,粱稻之屬也。

 

契謂兩書一札,同而別之。

 

鄭注此云:「契,券要也,右為尊。」

 

以先書為尊故也。

 

○「獻米者操量鼓」者,米,六米之等。

 

量是知斗斛之數,鼓是量器名也。

 

《隱義》云:「東海樂浪人呼容十二斛者為鼓,以量米,故云量鼓。

 

獻米者執器以呈之。」

 

米云「量」,則粟亦量。

 

粟云「契」,則米亦書。

 

但米可即食為急,故言量。

 

粟可久儲為緩,故云「書」。

 

書比量為緩也。

 

○「獻孰食者操醬齊」者,孰食,蔥之屬。

 

醬齊為食之主,執主來,則食可知。

 

若見芥醬,必知獻魚膾之屬也。

 

○「獻田宅者操書致」者,「書致」謂圖書於板,丈尺委曲書之,而致之於尊者也。

 

以上諸物可動,故不云「致」,而田宅著土,故板圖書畫以致之,故言「書」,又言「致」也。

 

然古者田宅悉為官所賦,本不屬民,今得此田宅獻者,是或有重勳,為咀荃所賜,可為己有,故得有獻。

 

「凡遺人弓」者,此謂敵體,故稱遺者也。

 

「張弓尚筋」者,弓之為體,以木為身,以角為面,筋在外面,張之時曲來鄉內,故遺人之時使筋在上,弓身曲鄉其下,其弛弓之時反張向外,筋在曲內,角在曲外。

 

今遺人之時,角向其上,弓形亦曲向下,故鄭注「皆欲令其下曲,隤然順也」。

 

○注「遺人」至「弛之」。

 

○正義曰:案《槁人》云:「春獻素,秋獻成。」

 

注云:「矢箙春作秋成。」

 

矢箙既獻素,明知弓亦獻素。

 

素,形樸也。

 

故《士喪禮》注云:「形法定為素。」

 

又《弓人》云:「秋合三材,冬定體。」

 

則合三材之時,可以獻入,故此注云「未定體則弛之」是也。

 

○「右手執簫」者,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今為簫也。

 

謂弓頭為鞘,鞘、簫之言,亦相似也。

 

然執簫謂捉下頭,客覆右手執弓下頭也。

 

○「左手承弣」者,弣謂弓把也。

 

授在地,地道貴右,主人推客居右,客覆右手執弓下頭,又卻下左手以承弓把,把當中央而高、兩頭頹下以授主人,主人在左。

 

所以知是執於弓下頭者,下頭拄地不淨,不可與人,故自執之,而以上頭授人,所以為敬也。

 

「尊卑垂帨」者,「尊卑」謂賓主俱是大夫則為尊,若俱是士則為卑。

 

帨,佩巾也。

 

「若主人拜」者,主人將受,應當賓前而拜受所遺也。

 

○「則客還辟,辟拜」者,「還辟」猶逡巡也。

 

客謙不欲當主人之拜己,故少逡巡遷延辟之也。

 

不云客答拜者,執弓不得拜也。

 

何胤云:「執弓者回還,見主人拜而辟之也。」

 

○「主人自受,由客之左」者,由,從也。

 

主人既敵,故自受也。

 

拜客既竟,從客左而受之。

 

○「接下承弣」者,主人既還在客左,與客並,以卻左手接客左手之下而承弣,又覆右手捉弓下頭。

 

○注「由從」至「手與」。

 

○正義曰:客在右,故云「右客」也,是尊客,故使客在右也。

 

云「接下,接客手下也」者,客卻左手承弣,今主人卻左手接客左手之下而取弓。

 

必知其客主俱卻左手承弣,右手覆簫者,若主人用右手承弣,便是主人倒執弓,故知然也。

 

云「承弣卻手,則簫覆手與」者,簫謂弓下頭也。

 

客以弓上頭授與主人,主人以左手卻之接客手下,故又覆右手按捉弓下頭也。

 

是客主授受皆卻左手承弣,覆右手執簫也。

 

○「鄉與客並,然後受」者。

 

前漫云由左,恐人或相對而左右也。

 

今明既拜客竟,則還前立處,與客俱鄉南而立,乃後受弓,故云「鄉與客並,然後受」也。

 

○注「於堂」至「並授」。

 

○正義曰:「俱南面」,解「鄉與客並」也。

 

言於堂上俱南面,是向明故也。

 

若不於堂上,則未必南面,當隨時便而俱向明。

 

云「禮:敵者並授」者,若不敵則不並授,此又證遺人是敵者也。

 

然敵者並授,案《聘禮》賓問主國之卿,卿北面受幣,聘賓南面授幣,卿與聘賓是敵,不並授者,以聘賓銜聘君之命問卿,故卿北面受之,敬聘君之命也。

 

○「進劍者左首」。

 

正義曰:進亦謂遺也,言進授與人時也。

 

首,劍拊環也。

 

《少儀》曰:「澤劍首。」

 

鄭云:「澤,弄也。」

 

推尋劍刃利不容可弄,正是劍環也。

 

又云:「刀卻刃授穎。」

 

鄭云:「穎,鐶也。」

 

案《少儀》而言,首則鐶也。

 

不以刃授人,敬也。

 

《春秋》魯定公十年,叔孫之圉人慾殺公若,偽不解禮而授劍末。

 

杜云:「以劍鋒末授之。」

 

案解鋒為末,則鐶是首也。

 

然劍有匣,又有衣也。

 

故《少儀》云:「劍則啟櫝,蓋襲之,加夫襓」是也。

 

鄭云「左首,尊」者,客在右,主人在左,劍首,首為尊,以尊處與主人也。

 

假令對授,則亦左首,首尊,左亦尊,為宜也。

 

○「進戈者前其鐏,後其刃」。

 

○正義曰:戈,鉤孑戟也,如戟而橫安刃,但頭不鄉上為鉤也。

 

直刃長八寸,橫刃長六寸,刃下接柄處長四寸,並廣二寸,用以鉤害人也。

 

刃當頭而利者也,利故不持鄉人也。

 

鐏在尾而鈍,鈍鄉人為敬,所以前鐏後刃也。

 

○「進矛戟者前其敦」者,矛,如鋋而三廉也。

 

戟,今之戟也。

 

古作戟,兩邊皆安橫刃,長六寸,中刃長七寸半,橫刃下接柄處又長四寸半,並廣寸半。

 

敦為矛戟柄尾,平底如敦柄下也。

 

以平向人,敬也。

 

亦應並授。

 

不云左右而云前後者,互文也。

 

若相對則前後也,若並授則左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4:17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


進幾杖者拂之。

 

尊者所馮依,拂去塵,敬。

 

○拂如字。

 

馮,皮冰反。

 

去,起呂反。

 

效馬效羊者右牽之,用右手便。

 

效猶呈見。

 

○效,胡教反,下同。

 

便,婢面反。

 

見,賢遍反。

 

效犬者左牽之。

 

犬齜嚙人,右手當禁備之。

 

○齜,本亦作噬,常世反。

 

執禽者左首。

 

左首尊。

 

飾羔雁者以繢。

 

繢,畫也。

 

諸侯大夫以布,天子大夫以畫。

 

○繢,胡對反。

 

受珠玉者以掬。

 

慎也,掬手中。

 

○掬,九六反,兩手曰掬。

 

受弓劍者以袂。

 

敬也。

 

飲玉爵者弗揮。

 

為其寶而脆。

 

○揮音輝,何云:「振去餘酒曰揮。」

 

脆,七歲反。

 

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問猶遺也。

 

苞苴,裹魚肉,或以葦,或以茅。

 

簞笥,盛飯食者,圜曰簞,方曰笥。

 

○苞苴,子餘反;

 

苞,裹也;

 

苴,藉也。

 

簞音單;

 

笥,思嗣反,《字林》先自反,沈息裡反;

 

簞笥,竹器也。

 

裹音果。

 

葦,韋鬼反。

 

盛音成。

 

圜音圓。

 

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謂使者。

 

○使,色吏反,注及下「使者」、「使也」並同。

 

[疏]「進幾」至「之容」。

 

○正義曰:此一節皆謂相獻遺及呈見之儀,各依文解之。

 

○「進幾杖者拂之」,謂拂去塵埃,為當馮執故也。

 

前云獻杖執末,與此互文也。

 

此兼言幾者,幾雖無首末,亦拂之。

 

或云進幾者,以彎外授人,亦得順也。

 

○「效馬效羊者右牽之」者,效,呈見也。

 

此亦是遺人,而言效,亦互文也。

 

馬羊多力,人右手亦有力,故用右手牽掣之也。

 

○「效犬者左牽之」者,犬好齛嚙人,故左牽之,而右手防禦也。

 

案《少儀》云「獻犬則右牽之」者,彼是田犬、畜犬,不嚙人,不須防;

 

今此是充食之犬,故防禦之也。

 

然通而言之,狗、犬通名;

 

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為犬,小者為狗。

 

故《月令》皆為犬,而《周禮》有《犬人職》,無狗人職也,故《爾雅》云「未成毫狗」是也。

 

但燕禮亨狗,或是小者,或通語耳。

 

○「執禽者左首」者,禽,鳥也。

 

左,陽也,首亦陽也。

 

「左首」謂橫捧之也,凡鳥皆然。

 

若並授,則主人在左,故客以鳥首授之也。

 

不牽,故執之也。

 

○「飾羔雁者以繢」者,飾,覆也。

 

羔,羊也。

 

繢,畫也。

 

畫布為云氣,以覆羔雁為飾以相見也。

 

《士相見禮》云,下大夫以雁,上大夫以羔,飾之以布。

 

並不言繢,此言繢者,鄭云,彼是諸侯之卿大夫,卑,但用布;

 

此天子之卿大夫,尊,故畫之也。

 

「受珠玉者以掬」者,掬謂手中也。

 

珠玉寶重宜慎。

 

若受之,開匣而出,置在手中,下用袂承之,恐墜落也。

 

○「受弓劍者以袂」者,不露手取之,故用衣袂承接之,以為敬也。

 

○「飲玉爵者弗揮」者,玉爵,玉杯也。

 

揮,振去餘也。

 

《春秋左氏傳》云:「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揮之。」

 

是振去餘也。

 

○「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凡謂凡此數事皆同然。

 

苞者,以草苞裹魚肉之屬也。

 

故《尚書》云:「厥苞橘柚。」

 

是其類也。

 

苴者亦以草藉器而貯物也。

 

簞圓笥方,俱是竹器,亦以葦為之。

 

問人者,問謂因問有物遺之也。

 

問者或自有事問人,或謂聞彼有事而問之。

 

問之悉有物表其意,故自「弓劍」以下皆是也。

 

○注「苞苴」至「以茅」。

 

○正義曰:知「裹魚肉」者,《詩》云:「野有死麇,白茅苞之。」

 

《內則》云:「炮取豚,編萑以苴之。」

 

《既夕禮》云:「葦苞長三尺。」

 

是其裹魚肉用茅用葦也。

 

○「操以受命,如使之容」者,言「使之容」者,言使者操持此上諸物以進,受尊者之命,如臣為君聘使,受君命,先習其威儀進退,令如其至所使之國時之儀容,故云「如使之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5: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3-23 19:35 編輯

禮記正義 卷第三



曲禮上第一


凡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

 

急君使也。

 

言謂有故所問也。

 

《聘禮》曰:「君有言,則以束帛如饗禮。」

 

○為,於偽反,下注「為哀樂」、「為其廢喪事」並同。

 

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

 

使者歸,則必拜送於門外。

 

敬君命也。

 

此謂國君問事於其臣。

 

若使人於君所,則必朝服而命之。

 

使者反,則必下堂而受命。

 

此臣有所告請於其君。

 

○朝,直遙反。

 

[疏]「凡為」至「受命」。

 

○正義曰:此一節論相聘問及君臣使人相告之事,今各依文解之。

 

○「受命」謂受得君命為聘使也。

 

「君言」謂受君言宜急去,不得停留宿於家也。

 

故《聘禮》既受命,「遂行,捨於郊」是也。

 

○注「言謂」至「享禮」。

 

○正義曰:解「君言」也。

 

君之所言謂有事,故所問也,或問其臣,或問他人。

 

鄭注《聘禮記》:「有故,謂災患及時事相告也。」

 

云「《聘禮》曰:若有言,則以束帛如享禮」者,又證有言必有物將之也。

 

此謂行享禮畢,而又有此言,而又加束帛也。

 

鄭注彼云:「有言,有所告請,若有所問也。

 

《記》曰有故則束帛加書以將命。

 

《春秋》臧孫辰告糴於齊,公子遂如楚乞師,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是其類也。」

 

○「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

 

○正義曰:此謂君使人問其臣,臣對使禮也。

 

出,出門也。

 

君使初至,則主人出門拜迎君命也。

 

辱者,言屈辱尊者之命來也。

 

「使者歸,則必拜送於門外」者,君之使去,而又出拜送門外也。

 

去既送出門,則知初至迎亦出門也。

 

此謂國君問事於其臣也。

 

若臣遣人往君所及問他人,則送迎亦然。

 

○「若使人於君所,則必朝服而命之」者,此謂臣有故而遣使告君法也。

 

亦有物以將之,敬君,故朝服命使也。

 

然命使者言朝服,則君言至亦朝服受之,互言也。

 

「使者反,則必下堂而受命」者,謂己使者從君處反還至也。

 

去不下送,反而下迎者,尊君命也。

 

不出門者,已使卑於君使也。

 

亦當拜之,不言,從上可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5:58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敦,厚。

 

○識如字,又式異反。

 

行,下孟反,皇如字。

 

怠音代。

 

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歡謂飲食,忠謂衣服之物。

 

[疏]「君子」至「交也」。

 

○正義曰:此明君子所行之事也。

 

○鄭云:「歡謂飲食,忠謂衣服。

 

飲食是會樂之具。

 

承歡為易。

 

衣服比飲食為難,必關忠誠籌度,故名忠,各有所以也。

 

明與人交者,不宜事事悉受。

 

若使彼罄盡,則交結之道不全,若不竭盡,交乃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6: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3-23 19:33 編輯

禮記正義 卷第三


《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

 

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屍,子不可以為父屍。

 

以孫與祖昭穆同。

 

○昭,時招反。

 

為君屍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

 

君知所以為屍者,則自下之。

 

尊屍也。

 

下,下車也。

 

國君或時幼少,不能盡識群臣,有以告者,乃下之。

 

○少,式召反。

 

屍必式,禮之。

 

乘必以幾。

 

尊者慎也。

 

○乘,繩證反,下注二處「乘車」同。

 

齊者不樂不弔。

 

為哀樂則失正,散其思也。

 

○齊,側皆反。

 

樂音洛,下「無容樂」、「非樂所」同。

 

嗯,絲嗣反,又如字。

 

[疏]「禮曰」至「不弔」。

 

○正義曰:此一節論立屍用人相尊敬之法,各依文解之。

 

○「抱孫不抱子」者,此以明昭穆之例。

 

凡稱「禮曰」者,皆舊禮語也。

 

為下事難明,故引舊禮為證。

 

案此篇之首,作記之人引舊禮而言「《曲禮》曰」,此直言「禮曰」,不言「曲者」,從略可知也。

 

「抱孫不抱子」者,謂祭祀之禮必須屍,屍必以孫。

 

今子孫行並皆幼弱,則必抱孫為屍,不得抱子為屍。

 

所以然者,作記者既引其禮,又自解云,「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屍,子不可以為父屍」故也。

 

《曾子問》云:「祭成喪者必有屍,屍必以孫,孫幼則使人抱之,無孫則取於同姓可也。」

 

是有抱孫之法也。

 

言「無孫取於同姓可」者,謂無服內之孫,取服外同姓也。

 

天子至士皆有屍,《特牲》是士禮,《少牢》是大夫禮,並皆有屍。

 

又《祭統》云:「君執圭瓚祼屍。」

 

是諸侯有屍也。

 

又《守祧職》云:「若將祭祀,則各以其服授屍。」

 

是天子有屍也。

 

天子以下,宗廟之祭,皆用同姓之嫡,故《祭統》云:「祭之道,孫為王父屍。

 

所使為屍者,於祭者為子行,父北面而事之。」

 

法云:「子行猶子列也。

 

祭祖則用孫列,皆取於同姓之適孫也。

 

天子諸侯之祭,朝事延屍於戶外,是以有北面事屍之禮也。」

 

雖取孫列,用卿大夫為之,故《既醉》注云:「天子以卿。」

 

鄭箋云:「諸侯入為天子卿大夫,故云公屍。」

 

天子既然,明諸侯亦爾,故大夫士亦用同姓嫡者。

 

《曾子問》云:「無孫取於同姓可也。」

 

又鄭注《特牲禮》「大夫士以孫之倫為屍」是也。

 

言「倫」,明非己孫,皇侃用崔靈恩義,以大夫用已孫為屍,恐非也。

 

天子祭天地、社稷、山川、四方百物及七祀之屬,皆有屍也。

 

故《鳧鷖》並云「公屍」。

 

推此而言,諸侯祭社稷竟內山川,及大夫有菜地祭五祀,皆有屍也。

 

外神之屬,不問同姓異姓,但卜吉則可為屍。

 

案《曾子問》祭成人必有屍,則祭殤無屍。

 

若新喪虞祭之時,男女各立屍,故《士虞禮》云:「男,男屍。

 

女,女屍。」

 

至祔祭之後,正用男之一屍,以其祔祭漸吉故也。

 

凡吉祭祗用一屍,故《祭統》云:「設同幾」是也。

 

若祭勝國之社稷,則士師為屍。

 

知者,《士師職》文,用士師者略之。

 

故《異義》:「《公羊》說祭天無屍。

 

《左氏》說晉祀夏郊,以董伯為屍。

 

《虞夏傳》云:『舜入唐郊,以丹朱為屍。』

是祭天有屍也。

 

許慎引《魯郊禮》曰:『祝延帝屍。』

從《左氏》之說也。」

 

○「為君屍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

 

○正義曰:此臣為君作屍者,己被卜吉,君許用者也。

 

下謂下車也。

 

古者致齊各於其家,散齊亦猶出在路,及至祭日之旦,俱來入廟,故群臣得於路見君之屍,皆下車而敬之。

 

○「君知所以為屍者則自下之」者,此亦謂散齊之時。

 

君若在路見屍,亦自下車敬之。

 

不直云「君見屍」,而云「君知」者,言「知」則初有不知,不知謂君年或幼少,不能並識群臣,故於路或不識,而臣告君,君乃知之,所以下也。

 

所以知是散齊者,君致齊不復出行,若祭日君先入廟,後乃屍至也。

 

○「屍必式」者,廟門之外,屍尊未伸,不敢亢禮,不可下車,故式為敬以答君也。

 

式謂俯下頭也。

 

古者車箱長四尺四寸而三分,前一後二,橫一木,下去車床三尺三寸,謂之為式。

 

又於式上二尺二寸橫一木,謂之為較,較去車床凡五尺五寸。

 

於時立乘,若平常則馮較,故《詩》云「倚重較兮」是也。

 

又若應為敬,則落手隱下式,而頭得俯俛。

 

故後云「式視馬尾」是也。

 

鄭注《考工記》云:「兵車之式高三尺三寸。」

 

「較,兩□上出式者也。

 

兵車自較而下,凡五尺五寸。」

 

然屍在廟中尊伸,尚答主人之拜,今在路,其尊猶屈,君下而已式者,以其在路,尊未伸,故未敢亢禮,至於廟中,禮伸則亢,故答之。

 

○「乘必以幾」者,几案在式之上,尊者有所敬事,以手據之。

 

几上有冪,君以羔皮,以虎緣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7:25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


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為其廢喪事。

 

形謂骨見。

 

○瘠音在昔反,瘦也。

 

見,賢遍反。

 

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

 

常若親存,隧,道也。

 

阼,才故反。

 

遂音遂。

 

居喪之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初。

 

不勝喪,乃比於不慈不孝。

 

勝,任也。

 

○創,初良反,又初亮反。

 

瘍音恙,本或作癢。

 

勝音升。

 

任,而金反。

 

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於內。

 

所以養衰老。

 

人五十始衰也。

 

○衰,七雷反。

 

[疏]「居喪」至「於內」。

 

○正義曰:此一節明孝子居喪,此先明居喪平常之法也。

 

「毀瘠不形」者,毀瘠,羸瘦也。

 

形,骨露也。

 

骨為人形之主,故謂骨為形也。

 

居喪乃許羸瘦,不許骨露見也。

 

○「升降不由阼階」者,阼階,主人之階也。

 

孝子事死如事生,故在喪思慕,猶若父在,不忍從父阼階上下也。

 

若祔祭以後,即得升阼階。

 

知者,案《士虞禮》云,卒哭以後稱哀子,祔祭稱孝子。

 

祔祭如饋食之禮,既同於吉,則孝子得升阼階也。

 

然《雜記》云:「吊者入,主人升堂西面。」

 

下云:「既葬,蒲席。」

 

則升堂西面,未葬也,既言西面,則是升自阼階。

 

此未葬得升阼階者,敬異國之賓也。

 

○「不勝喪,乃比於不慈不孝」者,結所以沐浴酒肉之義也。

 

「不勝喪」,謂疾不食酒肉,創瘍不沐浴,毀而滅性者也。

 

不留身繼世,是不慈也。

 

滅性又是違親生時之意,故云不孝。

 

不云「同」而云「比」者,此滅性本心實非為不孝,故言「比」也。

 

○「五十不致毀」者,致,極也。

 

五十始衰,居喪乃許有毀,而不得極羸瘦。

 

○「六十不毀」者,轉更衰甚,都不許毀也。

 

魯襄公三十一年《經》書:「九月癸巳,子野卒。」

 

《傳》云「毀也」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8:16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


生與來日,死與往日。

 

與,猶數也。

 

生數來日,謂成服杖以死明日數也。

 

死首薺日,謂殯斂以死日數也。

 

此士禮,貶於大夫者,大夫以上皆以來日數。

 

《士喪禮》曰「死日而襲,厥明而小斂,又厥明大斂而殯」,則死三日。

 

而更言三日成服杖,似異日矣。

 

《喪大記》曰:「士之喪,二日而殯,三日之朝,主人杖。」

 

二者相推,其然明矣。

 

與,或為「予」。

 

○數,所主反,下皆同。

 

殯,必刃反,下同。

 

斂,力驗反,下同。

 

貶,彼檢反,《字林》方犯反。

 

[疏]「生與」至「往日」。

 

○正義曰:「生與來日」者,此謂士禮。

 

與,數也。

 

謂生人成服杖,數來日為三日。

 

「死首薺日」者,謂死者殯斂,數死日為三日。

 

○注「與數」至「為予」。

 

○正義曰:貶猶屈也。

 

士卑屈,故降,不如大夫所以厭其殯日。

 

然士惟屈殯日,不屈成服杖日者,成服必在殯後故也。

 

云「大夫以上皆以來日數」者,大夫尊,則成服及殯皆不數死日也。

 

大夫云三日殯,不數死日,則天子諸侯亦悉不數死日也。

 

故鄭云:「大夫以上。」

 

云「《士喪禮》曰死日而襲」者,注引《士喪禮》者,證殯與成服不同日,以其未審,故云「似異日」。

 

又引《喪大記》者,更證明士殯與成服不同日,故云「二者相推,其然明矣」。

 

謂以《士喪禮》、《喪大記》二者相推校。

 

然猶是也。

 

殯與成服是異日,明矣,無所復疑。

 

言「與,或為予」者,謂諸本《禮記》有作「予」字者,故云「與,或為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28:59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


知生者吊,知死者傷。

 

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傷。

 

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弔。

 

人恩各施於所知也。

 

吊、傷,皆謂致命辭也。

 

《雜記》曰,諸侯使人吊,辭曰:「寡君聞君之喪,寡君使某,如何不淑!」

 

此施於生者,傷辭未聞也。

 

說者有吊辭云:「皇天降災,子遭罹之。

 

如何不淑!」

 

此施於死者,蓋本傷辭。

 

辭畢,退,皆哭。

 

○傷如字,下同,舊式亮反。

 

[疏]「知生」至「不弔」。

 

○正義曰:此一節論吊傷之法,若存之與亡並識,則遣設吊辭傷辭兼行。

 

若但識生而不識亡,則唯遣設吊辭而無傷辭。

 

○「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弔」者,若但識亡,唯施傷辭,而無吊辭也。

 

然生弔死傷,其文可悉。

 

但記者丁寧言之,故其文詳也。

 

○注「吊傷」至「皆哭」。

 

○正義曰:皆不自往,而遣使致已之命也。

 

「《雜記》曰,諸侯使人吊,辭曰:寡君聞君之喪,寡君使某,如何不淑」,此施於生者也。

 

引《雜記》者,證諸侯有鄰國之喪,不得自往,遣使往吊,致命吊辭之法也,然吊辭唯使者口傳之於主國孤而已。

 

云「傷辭未聞」者,經典散亡,故未聞也。

 

「說者有吊辭云:皇天降災,子遭罹之,如何不淑」者,既未聞傷辭,有舊說者云有吊辭如此也。

 

施於死者,蓋本傷辭也。

 

鄭此云舊說,疑其非吊辭,正是傷辭耳。

 

所以然者,一則不與《雜記》吊辭同,二則既言「皇天降災,子遭罹之」,明是傷於亡者自身,非關吊於孝子也。

 

云「辭畢,退,皆哭」者,然吊辭乃使口致命,若傷辭當書之於板,使者讀之而奠致殯前也。

 

知辭畢皆退而哭者,案《雜記》行吊之後,致含襚賵畢乃臨,若不致含隧賵,則吊訖乃臨也。

 

故鄭云吊傷辭畢皆哭。

 

弔喪弗能賻,不問其所費。

 

問疾弗能遺,不問其所欲。

 

見人弗能館,不問其所捨。

 

賜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其所欲。

 

皆為傷恩也。

 

見人,見行人。

 

館,捨也。

 

與人不問其所欲,己物或時非其所欲,將不與也。

 

○賻音附,《公羊傳》曰:「錢財曰賻。」

 

《穀梁傳》曰:「歸生者曰賻。」

 

不問其所費,芳味反,一本作「有所費」,下句放此。

 

遺,於季反,與也。

 

皆為,於偽反,下「為啤變皆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3 19:30:35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


適墓不登壟,為其不敬。

 

壟,塚也。

 

墓,塋域。

 

○壟,力勇反。

 

塋音營。

 

助葬必執紼。

 

葬,喪之大事。

 

紼,引車索。

 

○紼音弗。

 

引棺,本亦作引車。

 

索,悉各反。

 

臨喪不笑,臨喪宜有哀色。

 

揖人必違其位,禮以變為敬。

 

望柩不歌,入臨不翔。

 

哀傷之無容樂。

 

○柩,求又反。

 

臨如字,舊力鳩反。

 

當食不歎。

 

食或以樂,非歎所。

 

鄰有喪,舂不相。

 

裡有殯,不巷歌。

 

助哀也。

 

相,謂送杵聲。

 

○舂,束容反。

 

相,息亮反,注同。

 

杵,昌呂反。

 

適墓不歌,非樂所。

 

哭日不歌。

 

哀未忘也。

 

送喪不由徑,送葬不辟塗潦。

 

所哀在此。

 

○徑,經定反,邪路也。

 

辟音避,本亦作避,下注同。

 

臨喪則必有哀色,執紼不笑,臨樂不歎,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貌與事宜相配。

 

介,甲也。

 

故君子戒慎,不失色於人。

 

色厲而內荏,貌恭心很,非情者也。

 

○荏,而審反,柔弱貌。

 

很,胡懇反。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

 

大夫撫式,士下之。

 

撫猶據也。

 

據式小俛,崇敬也。

 

乘車必正立。

 

○俛音免。

 

禮不下庶人,為其遽於事,且不能備物。

 

○下,遐嫁反,又如字。

 

遽,其庶反,沈及其於反。

 

刑不上大夫。

 

不與賢者犯法,其犯法則在八議輕重,不在刑書。

 

○上,時掌反。

 

與音預。

 

刑人不在君側。

 

為怨恨為害也。

 

《春秋傳》曰:「近刑人,則輕死之道。」

 

[疏]「助葬」至「君側」。

 

○正義曰:此一節記人雜記吉凶舉動威儀之事,各依文解之。

 

○「助葬必執紼」者,助葬本非為客,正是助事耳,故宜必執紼也。

 

○注「葬喪」至「車索」。

 

○正義曰:「葬,喪之大事」,解所以必執紼之義。

 

云「紼,引車索」者,繩屬棺曰紼,屬車曰引,引、紼亦通名,故鄭云:「紼,引車索也。」

 

○「揖人必違其位」者,位謂己之位也。

 

於位而見前人,己所宜敬者,當離己位而鄉彼遙揖。

 

禮以變為敬,是以《燕禮》君降階,爾卿大夫。

 

鄭注云:「爾,近也。」

 

揖而移近之,明雖君臣,皆須違位而揖也。

 

○「入臨不翔」者,謂入臨人之喪,不得趍翔為容。

 

不翔,故不歌,歌則猶翔也。

 

○「當食不歎」者,吉食奏樂,既樂,故不宜歎也。

 

又若助喪事而食,使充飢,不令廢事,亦不宜歎,歎則不飽也。

 

○注「食或以樂,非歎所」。

 

○正義曰:人君吉食則有樂,賤者則無,故云「或」也。

 

○「哭日不歌」者,「哭日」謂吊人日也。

 

哭、歌不可共日也。

 

○注「哀未忘也」。

 

○正義曰:《論語》云:「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而鄭此云:「哀未忘也。」

 

則吊日之朝,亦得歌樂。

 

但吊以還,其日晚,不歌耳。

 

亦得會是日哭則不歌,是先哭後乃不歌也。

 

○「送葬不辟塗潦」者,前文「送喪」,此云「送葬」,上下文勢皆據他人,知者,以上「適墓不登壟」,「入臨不翔」,及「哭日不歌」,以文類之,故知此等皆據他人也。

 

而本亦有云「送喪不辟塗潦」者,義亦通也。

 

○「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者,亦內外宜相稱也。

 

戎容暨暨,若身被甲,首冠胄,則使形勢高岸,有不可干犯之色,以稱其服也。

 

○「故君子戒慎,不失色於人」者,並結前義也。

 

故,承上起下之辭。

 

上既言內外宜稱,故君子接人,凡所行用,並使心色如一,不得色違於心,故云「不失色於人」也。

 

○注「色厲而內荏,貌恭心很,非情者也」。

 

○正義曰:此舉失色之事也。

 

小人顏色嚴厲而心內荏弱為佞,又外乃象恭而心實敖很,此並情不副色也。

 

故《論語》云:「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又云:「巧言令色足恭。」

 

《書》云:「像恭滔天。」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者,撫謂手據之,謂君臣俱行,君式宗廟,則臣宜下車。

 

此獨云大夫,則士可知也。

 

「大夫撫式,士下之」者,士為大夫之臣,亦如大夫於君也。

 

○注「乘車必正立」。

 

○正義曰:證所式義也。

 

乘車,駟馬之車也。

 

既並立乘,故為敬時,則俯俛據式。

 

○「禮不下庶人」者,謂庶人貧,無物為禮,又分地是務,不服燕飲,故此禮不下與庶人行也。

 

《白虎通》云:「禮為有知制,刑為無知設。」

 

禮謂酬酢之禮,不及庶人,勉民使至於士也。

 

故《士相見禮》云「庶人見於君,不為容進退走」是也。

 

張逸云:「非是都不行禮也。

 

但以其遽務不能備之,故不著於經文三百、威儀三千耳。

 

其有事,則假士禮行之。」

 

○「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條,不設大夫犯罪之目也。

 

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

 

若逆設其刑,則是君不知賢也。

 

張逸云:「謂所犯之罪,不在夏三千、週二千五百之科。

 

不使賢者犯法也,非謂都不刑其身也。

 

其有罪則以八議議其輕重耳。」

 

○注「不與」至「刑書」。

 

○正義曰:與猶許也。

 

不許賢者犯法,若許之,則非進賢之道也。

 

大夫無刑科,而《周禮》有犯罪致殺放者,鄭恐人疑,故出其事,雖不制刑書,「不與賢者犯法,其犯法則在八議輕重,不在刑書」。

 

若脫或犯法,則在八議,議有八條,事在《周禮》。

 

一曰議親之辟,謂是王宗室有罪也。

 

二曰議故之辟,謂與王故舊也。

 

三曰議賢之辟,謂有德行者也。

 

四曰議能之辟,謂有道藝者也。

 

五曰議功之辟,謂有大勳立功者也。

 

六曰議貴之辟,謂貴者犯罪,即大夫以上也。

 

鄭司農云:「若今之吏墨綬有罪先請者。」

 

案漢時墨綬者是貴人也。

 

七曰議勤之辟,謂憔悴憂國也。

 

八曰議賓之辟,謂所不臣者,三恪二代之後也。

 

《異義》:「《禮戴》說『刑不上大夫』。

 

《古周禮》說士屍肆諸市,大夫屍肆諸朝。

 

是大夫有刑。

 

許慎謹案:《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刑渥,凶。』

無刑不上大夫之事,從《周禮》之說。」

 

鄭康成駮之云:「凡有爵者,與王同族。

 

大夫以上適甸師氏,令人不見,是以云刑不上大夫。」

 

如鄭之言,則於《戴禮》及《周禮》二說俱合,但大夫罪未定之前,則皆在八議,此經注是也。

 

若罪已定,將刑殺,則適甸師氏是也。

 

凡王朝大夫以上及王之同姓,皆刑之於甸師氏,故《掌戮》云,凡有爵者及王之同族有罪,則死刑焉,是也。

 

若王之庶姓之士,及諸侯大夫,則戮於朝。

 

故襄二十二年,楚殺令尹子南,屍諸朝,是大夫於朝也。

 

列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明天子之士亦在朝也。

 

諸侯大夫既在朝,則諸侯之士在市,故《檀弓》云:「君之臣不免於罪,則將肆諸市朝。」

 

鄭云,大夫於朝,士於市,是也。

 

○「刑人不在君側」者,彼刑殘者,不得令近君,為其怨恨也。

 

《白虎通》云:「古者刑殘之人,公家不畜,大夫不養,士遇之路不與語,放諸墝埆不毛之地,與禽獸為伍。」

 

○注《春秋傳》曰:近刑人則輕死之道」。

 

○正義曰:此引《公羊傳》證刑人在君側之失者也。

 

《春秋》魯襄公二十九年,「閽弒吳子餘祭。」

 

《公羊》云:「閽者何?

 

刑人也。

 

○君子不近刑人,近刑人則輕死之道也。」

 

又《左傳》云:「吳伐越,獲俘焉,以為閽,使守舟。

 

吳子餘祭觀舟,閽以刀弒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17:10 , Processed in 0.20115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