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生導引秘籍】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3:13 | 只看該作者

補益


《洞神真經》曰:養生之道,以不損為延命之術,以有補為先。


居安慮危而防未萌,不以小惡為無傷而不去,不以小善為無益而不為。


起臥有四時早晚,行止有至和之常制。


調和筋脈,有偃仰之方;


養正除邪,有吐納之術;


流行榮衛,有補瀉之法;


節宣勞逸,有予奪之要。


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


以清虛去其狂慮,以安閑養其真性。


雖少年致損,氣弱體枯,年老得悟,防患補益。


以氣補氣,氣自有餘;


以神補神,神無不足。


氣盛而形乃延長,神住而命自悠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3:26 | 只看該作者

補益


《西山記》曰:知至道者,天不殺;


服元氣者,地不滅。


夫至道不遠,只在己身。


用心精微,命自延久。


《六玄旨》曰:欲得長生,當修所生。


所生之本,始乎精氣。


精氣結而為形,形為受命之本,氣是有形之根。


故午前煉乾,午後煉坤。


氣自腎中生,自子時為始,午時為終,其氣升而旺也。


所以煉乾者,靜坐幽室,閉目冥心,升身勿動,使氣滿四大,薰蒸其體,榮衛通和,積日氣秀神清。


及夫腎氣到心,積氣生液,液自心中生,自午時為始,子時為終,其液降而盛也。


所以煉坤者,閉目冥心,斂身正坐,以兩手抱腹,降心火於丹田,烹蒸氣海,積日氣旺神清。


此補益於氣也。


冬避寒,夏避暑,寒避風,暑避熱。


動勿勞其肢體,閑勿怠其肌膚。


五日一浴,十日一沐。


氣旺時勿動,血旺時不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3:37 | 只看該作者

補益


此補益於形也。


永絕嗜欲,見境不動心者,上也。


假借修真,因死求生,形雖交而氣不交,體雖濁而形不濁。


不得已而親婦人,勿使走失。


時暫棄其情愛,抽身於後,賺心氣以補下元,可以安性命者,次也。


三十歲,陰陽兩停,而五穀秀氣無所制作,未免情欲,當五日一度。


四十歲者,十日一度。


五十歲者,二十日一度。


六十歲者,一月一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3:48 | 只看該作者

補益


六十四歲,卦盡之年,更不言度也。


若高上玄元,欲求長生不死者,可不議此也。


此補益於精也。


補益形者,不若補益精;


補益精者,不若補益氣;


補益氣者,不若補益神,補益於神,則形氣永安。


古今達士,談益神之道,不為少矣,往往不見功者,非特出至誠也,神為主故耳。


昔劉綱真人,於甲子庚申生日本命祭享形神,尚得神聚,長生不死。


趙真人,於靜房空室,調神出殼,如壯士展臂,可千萬裡,陰魂不敢相干,亦得留形住世。


況夫補已散之靈氣,益見在之魂神?


禍福預知,神之靈也。


死生永除,神之真也。


補神之道,有清身養命,絕念忘思,動靜不失時,修煉應其法,丹就而氣自真,氣真而神自益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3:59 | 只看該作者

補損


《十洲雜記》曰:純陰無陽,鬼也;


純陽無陰,仙也;


陰陽相雜,人也。


鬼則陰靈之氣凝而為形,仙則陽和之氣不散,煉而為質。


人以陽盡而為鬼,鬼者,人之歸也。


人以陰盡而為仙,仙者,人之遷也。


當其少年,陽多陰少之時,不肯修煉。


及夫老弱,氣散神衰之後,安得無損?


高人上士,憂勤未補之前,戒慎補已損之後。


未損者,保養不至於損;


已損者,補益不至於虧。


非大道高士,不可議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4:12 | 只看該作者

補損


《西山記》曰:人受氣賦形,三百日胎完,與母分體,一千日乳抱,四千日盜物,取天地之氣,五千日氣足。


故女子十四歲,天癸降而真陰散;


男子十六歲,真精滿而陽氣泄。


男子之氣,八百一十丈;


女子之血,三石六斗。


九九八十一,純陽之數,氣之本數也;


六六三十六,純陰之數,血之本數也。


過此以往,走失耗散。


氣以九九而損,血以六六而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4:33 | 只看該作者

補損


自然虧損,又況敗壞而不知修養乎?


如王侯之府,美女兼千;


卿士之家,侍外家數百。


晝以醇酒,淋其骨髓;


夜以房事,輸其血氣。


耳耽目恣,偃臥不休。


上奔走不安居而又滋味錦繡,大醉入房,不知御神保氣,居無節而精神有限,未及半白已憔悴枯朽也。


故真仙上聖,凡所修養有益,惟求無損。


一日之忌,暮無大醉;


一歲之忌,暮無遠行;


終身之忌,暮無燃燭行房。


此補損之大略也。


五味,人不可無也,戒之偏多。


酸損脾,甘損腎,咸損心,苦損肺,辛損肝。


大藥未就,尚有飢渴,一日三次要食,古人所以淡而食之,又不葷腥,恐污口腹也。


五臟積滯,用六字氣治之,即《黃庭圖》之法也。


張澄道以此留形住世,王悟真以此治病延年,孫思邈以此修身治人。


六字之妙:春不呼,夏不 ,冬不呵,秋不噓,四時常有嘻,三焦無不足;


八節不得吹,腎府難得盛。


凡有餘則引其子,不足則殺其鬼。


此妙古今無知者,西山上聖得其昧也。


不須禁忌百端,但朝不虛而暮不實,上也;


素無味,淡無葷,次也。


何慮四體之不充悅乎?


及夫六字氣,有餘引子,不足殺鬼者;


肝本噓也,余則用噓。


噓亦不能引肝氣,若引其子,則用呵字,瀉心之氣,心氣既行,肝氣自傳也。


若肝氣不足,則殺其鬼。


肺,金也,金克木,木為妻而金為夫,夫乃鬼也。


如肝氣弱,必是肺之有餘,必殺其鬼,用 字瀉之。


聰明之士,審達五行生克,調和其氣,無過不及而陰陽自正。


依時對節,下手行動,默契天機,混合玄理,安有長生之不得、神仙之不成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4:45 | 只看該作者

真水火


《中黃秘訣》曰:陰生水,水性常冷,而有華陽溫泉濡之,不勝其暖也。


陽生火,火性常熱,而有蕭丘寒焰向之,終不能暖也。


外之水火,尚有返復之性;


內之陰陽,安無顛倒之宜?


如腎,水也。


水中生氣,氣為火矣。


心,火也。


火中生液,液為水矣。


水可以滋流百脈,火可以薰蒸四大。


人之水火也,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4:55 | 只看該作者

真水火


《通玄論》曰:道原一判而分二儀,天以乾道而輕清在上。


在上以陽為用,暗抱一點真陰在其中也。


故冬至後,地中陽生,夏至到天。


積陽所以生陰,其陰感陰而陰不得耗散,散為霧,凝為露,霧露之氣,天之所出陰而真水也。


地以坤道而重濁在下。


在下以陰為用,暗抱一點真陽在其中也。


故夏至後,天中陰降,冬至到地。


積陰所以生陽,蓋其陽感陽而陽不散耗,升為云,施為雨,云雨之氣,地之所出陽而真火也。


人亦若是。


受胎之初,父精母血,二氣相合。


陽氣上升,心為氣館,氣中暗藏,真水在心也。


陰氣下降,腎為水府,水中暗藏,真氣在腎也。


不然,安得腎氣到心,積氣生液,一陰生於二陽之中;


心氣到腎,積液生氣,一陽升乎二陰之中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5:22 | 只看該作者

真水火


《西山記》曰:凡人有三火八水。


水者,一氣傳一氣,積氣生液,而五臟各有液,名曰色水。


腎氣之中,暗藏真一之水,而為陰虎者,名曰真水。


肘後飛金晶入上宮,自上而下,與真火相逢,而既濟成,然名曰神水。


凡有疾病,閉口納氣,一口復一口,定中送在病處,皆可痊安,名曰法水。


水之為用多矣,其名不一。


丹就真氣生,灌溉而為沐浴之法,煉形真氣升,還返而為還丹之法。


劉海蟾言:兩曜注成七寶殿,一渠流轉八瓊漿。


是玉液還丹也。


呂公言:水火都來相作間,卦候飛成地天泰。


一升一沉陽煉陰,陰盡方知此理深。


是上下水火既濟之候也。


逍遙子曰:法水能朝有秘關,逍遙日夜遣循環。


是法水治病也。


此水之大概矣。


三火者,膀胱民火,腎為臣火,心為君火。


凡所無知,為物所擾而怒且憂者,則為無明之火。


若降而下燒丹田,一意不散,至誠守之,而曰燒煉丹藥。


火之升上,起後過雙關,而曰河車。


升之前起上過重樓,而曰煉形。


前後俱起,遍滿四大,炎炎焚身,此火之大概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5:38 | 只看該作者

真水火


《九仙經》曰:病小用水,病大用火。


病大者,無常之限也。


若人誤犯天神,或身不寧,急入靜室,散發撥衣,閉目冥心,正坐握固,叩齒集神,升身起火,微以留息,少入遲出,默想如臍下火輪大如斗,須臾焰起自身,可比輪蓋,罩定自身,令陰鬼邪魔不敢近也。


釋教降魔火,道家焚身火。


凡行此火,須是久絕嗜欲,丹元堅固。


不然,以水火交媾,龍虎成丹,丹就而陰靈自散,不敢近陽,神自不肯去也。


神在形固,陰退氣全,氣全形堅,自可長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5:49 | 只看該作者

真龍虎


《龍虎真丹經》曰:真龍真虎所在、所交之處,古今秘而不說。


唯《太一真書》,是太上親著,又《真一元解入言玄言》二集,稱「龍虎真訣」,一在昆侖五城之內,一在北極大淵之內。


藏之玉函,刻之金札,封之以金泥,印以玉章。


猛獸列衛,神人在旁,塵世無緣而知矣。


太白真人曰: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裡出。


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


少則少矣,妙則妙矣,乃所以泄天地之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6:00 | 只看該作者

真龍虎


呂公曰:因看崔公入藥境,令人心地轉分明。


陽龍言向離中出,陰虎還於坎上生。


二物會時為道本,五方行盡得丹名。


修真上士如知此,定跨赤龍歸玉京。


《入藥鏡》曰:腎中生氣,氣中暗藏真一之水,名曰陰虎。


心中生液,液中暗藏正陽之氣,名曰陽龍。


龍虎非肝肺也,乃玄之又玄,知之修煉而為聖。


《傳道集》曰:腎氣傳心氣,積氣生液,液中有正陽之氣,名曰陽龍,是謂出於離宮。


心液傳腎液,積液生氣,氣中有真一之水,名曰陽虎,是謂生於坎位。


二物會時,在人生人,在己生神龍虎。


古今有識者,或以多知廣記,知其龍不在肝,而虎不在肺,如何得達交會之時,而悟采取之法。


故少有不長生與成仙者,良以此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6:12 | 只看該作者

真龍虎


《西山記》曰:水火既濟,龍虎相交,所用不一。


如腎氣傳肝氣,肝氣方生,腎之余陰入脾,其氣過肝,為純陽。


氣中有真一之水,以到於心,和氣生液,顆顆如懸珠垂露,而還下田,更不隨溺水以傳膀胱。


若用火候無差,煉而為一氣,氣中生氣,浩劫不死,而為陸地神仙。


是虎交於龍,以腎氣合心氣是也。


及夫下火,加減有時,抽添有數,以心氣合於腎氣,是龍交於虎。


若以下關透而起自尾閭穴,左升者為龍,右起者為虎。


氣從夾脊雙關而過,至分道嶺而陽龍之氣入內院,陰虎之氣入天池。


左旋右盤,三十六數,而真水下降,如甘露入心。


此是龍虎相交於上宮,又不必於心腎而有上交、上合之別也。


及夫胎完胎就,而真氣既生,防其大過,必濟之以水,而玉液金液還丹。


及夫還丹日久,行於經絡,而變陽酥,凝於中府,而積白雪,防其大過,必舉以火,而有煉質焚身。


是知還丹之時,乃陰虎單行,而不必交於龍也。


焚質之時,乃陽龍獨舉,而不必交於虎也。


龍虎之功,不為小矣,所患乎不知龍虎之本也。


若識龍虎之象,又知交合之時,且得采取之法,三百日養成內丹,而命中有晶,乃得與天地齊其壽算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6:24 | 只看該作者

真丹藥


《洞天語錄》曰:高上元君始在塵世而流傳大道,引喻天地升降之宜、日月往來之數,而曰內丹。


廣成子教黃帝依法行,持久不見功。


乃於崆峒山中,凡以內事為法則,以金石相配合,而曰外丹。


內之丹藥,乃為真藥,外之丹藥,止可療治病,安樂而已。


內丹小則長生不老,大則超凡入聖。


始乎二氣交,而凝結在丹田,變精為汞,變汞為砂,砂變為丹,形若彈丸,色同朱橘,而真氣自生。


以氣煉氣,氣合神聚而入道,道成而入聖。


聖則大而化之,無所不通,豈外丹之可比耶?


故知真藥、真丹,身外無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6:36 | 只看該作者

真丹藥


《西山記》曰:以龍交虎媾,結成玄珠;


火候無差,燒成大藥。


真氣始生,升之可以煉形,不避寒暑之患。


真氣既聚,納之可以還丹,永除飢渴之苦。


於己也豈非藥乎?


及夫真氣施於人也,亦有驗矣。


入水水沸,吹木木榮,變苦為甘,改衰為壯。


即人以療疾苦,無不痊瘥。


凝神以祛鬼魅,無不靈應。


蓋內真而外應也,豈非謂人之藥乎?


或以內事不修,真元不識,惟以外之無精金石,加日添火,餌之以求超升,誤矣!


然而古今上士,亦論外丹,非外丹不可用。


如廣成子以朱砂為丹,煉之九轉而曰神丹。


陳七子以七寶丹砂,煉之九轉而曰靈丹。


劉安王以童子小便,煉之七轉而曰還丹。


是知靈聚而為神,神散而為虛,以氣還元,而曰還丹。


後人用之,亦見有功。


升仙者,蓋始也煉之,而內事兼修,內外俱成,得通仙道。


若以外藥獨用,氣弱神衰,天地秀氣不能停留,反為害不細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6:48 | 只看該作者

真鉛汞


《玄洞玉詔》曰:昔廣成子教黃帝煉外丹,方有鉛汞之物,凡以內事為法則也。


人之初生,先生腎也,腎為北方壬癸水,在五金而為鉛。


次生心也,心為南方丙丁火,在八石而為砂。


鉛中取銀,如腎氣之中暗藏真一之水。


砂中取汞,如心氣之中暗藏正陽之氣。


蓋以外鉛中銀而合砂中汞,自然成砂,火候合宜,鍛成大寶。


取類於人,則腎氣之中,取真一之水;


心液之上,取正陽之氣。


二物合而為丹,乃如外物見寶之比也。


《傳道集》曰:抱天一之質而為五金之首者,黑鉛也。


鉛以生銀,鉛乃銀之母。


感太陽之氣而為眾石之主者,朱砂也。


砂以生汞,汞乃砂之子。


難取者,鉛中之銀;


易失者,砂中之汞。


鉛汞若相合,鍛煉自成寶。


此鉛汞之理見於外也。


若以內言之,父母真氣合而為一,即精血為胞胎,凝結為內腎。


內腎者,鉛也。


及夫腎中生氣,氣中生水,以腎水合心液之上正陽之氣,凝結於黃庭而為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7:02 | 只看該作者

真鉛汞


則曰真鉛也。


以腎氣合心氣,積氣生液,結為玄珠,方還下丹田而曰汞也。


及夫丹就真氣升,腎氣入頂而真水降,一升一沉,於十二樓前而為既濟。


既濟一次而還下丹田,故曰真汞也,《元皇君訣》曰:鉛汞鼎中居,燒成無價珠。


都來兩個字,了得萬家書。


正一真人曰:鉛汞傳來幾萬秋,幾人悟得幾人修?


若教此理常人會,塵世神仙似水流。


呂公曰: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得真鉛煉甲庚。


火取南方赤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


古今上聖,稱說鉛汞之理不同,其來止於鉛為腎水而真鉛為丹,汞為心液而真汞為藥。


真鉛真汞為既濟,若憑外說,不可中理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7:14 | 只看該作者

真陰陽


《九天秘錄》曰: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不測之謂神。


物中神而大者,天得一陽以守乾道,地得一陰以守坤道。


物中神而明者,日得一陽魂以道應,月得一陰魂以道致。


故夏至一陰自天來,若無真陽,萬物死也,不能焦枯。


冬至一陽自地升,若無真陰,萬物生也,不能滋潤也。


日有真陽,陽燧感而火出;


月無真陰,故方諸取而水絕。


此天地日月至大至明,真陰真陽,豈人之不若是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5 15:37:25 | 只看該作者

真陰陽


《西山記》曰:腎,水也。


水中生氣,名曰真火。


氣中暗藏真一之水,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


心,火也。


火中生液,名曰真水。


液中暗藏正陽之氣,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也。


三華者,三陽。


腎氣乃陰中之陽,丹中真氣,則真陽中之陽也,心液之氣,乃陽中之陽。


不說三陰也,所貴陰盡陽純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8:56 , Processed in 0.48437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