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心悟】

 關閉 [複製鏈接]
70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5:11 | 只看該作者

開口除膿法

 

凡治癰疽,口小膿多,則膿不出,或出而不盡,或薄膿可出,硬膿難出,以致瘀不去而新不生,延綿難愈。


法當爛開大口,俾瘀膿盡出為善。


其爛藥,烏金散最佳,祛瘀肉,不傷新肉,且不甚掀痛,為至妙也。


若有膿管,以棉紙拈裹藥納入,頻換數條,即化去耳。


亦有頑梗之極,非烏金散所能去者,則用化腐紫霞膏搽之,然終不若烏金散為至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5:31 | 只看該作者

收口法

 

凡治癰疽最難收口者,由瘀肉夾雜,瘀膿不盡所致。


庸工不識,妄用補澀之劑,勉強收口,恐他日內毒復發,更甚於目前。


惟予所用海浮散堪稱至寶。


以此敷上,瘀肉自脫,不必用刀,新肉自生,又不藏毒,萬舉萬當也。


大法先用防風湯洗之。


再上末藥。


洗時須避風為主。


書云:頻將湯洗,切忌風吹是已。


更有體虛不能收口者,須內服補藥以助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6:03 | 只看該作者

總論服藥法

 

凡癰疽服藥,宜照顧脾胃為主。


不得已而用清涼,但期中病,切勿過劑。


大法初起時,設有挾風寒者,宜先用芎芷香蘇散一劑以散之。


散後而腫未消,隨用銀花、甘草以和解之。


若腫勢掀痛,大便閉結,內熱極盛者,則用衛生湯,加大黃以疏利之。


若病勢雖盛,而元氣漸虛者,則清藥中,須兼托補之劑,透膿散主之。


若膿水已潰,必須托補元氣為主,參耆內托散主之。


如或元氣虛寒,則補托藥中,須用辛熱以佐之。


脾虛者,理中湯、參苓白朮散。


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


胃經受寒,飲食停滯者,藿香正氣散。


氣血兩虛者,十全大補湯,加附子、鹿茸輩。


間亦有虛而挾熱者,即於前方中,去附子、薑、桂,加麥冬、銀花、丹皮等藥以收功,是又不可不知也。


大抵有陽毒,有陰毒,有半陰半陽,宜細辨之。


陽毒者,瘡勢紅腫,瘡頂尖聳,根腳不散,飲食如常,口渴便結,五心煩熱,脈洪數。


陰毒者,瘡勢灰白,平塌頑麻,少痛,根腳走散,食少,便溏,手足厥冷,口鼻氣冷,脈沉遲。


半陰半陽者瘡腫雖紅,不甚尖聳,飲食差減,大便不結,寒熱往來,微渴喜熱,脈虛軟。


此三者,必須細辨,俾用藥寒溫得宜,方為合法。


治陽者,清涼解毒。


治陰者,溫中回陽。


半陰半陽之治,清不傷胃,溫不助邪,如斯而已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6:35 | 只看該作者

復論五善七惡救援法

 

或問:癰疽,五善七惡,何謂也?


答曰:五善者,飲食知味,一也;


便溺調勻,二也;


膿潰腫消,膿水不臭,三也;


神氣清爽,動息自寧,四也;


脈息有神,不違時令,五也。


七惡者,大渴發熱,泄瀉淋閉,一也;


膿潰尤腫,膿稀臭穢,二也;


目睛無神,語聲不亮,三也;


食少不化,服藥作嘔,四也;


恍惚嗜臥,氣短乏力,腰背沉重,五也;


唇青鼻黑,面目浮腫,六也;


脈息無神,或躁動不和,七也。


古語云:五善得三則吉,七惡得四則凶。


余謂七惡之凶,不待四矣。


然而急救之方,正不容以不講。


大抵熱渴、淋閉、喘急、內熱,皆真陰受傷,宜六味湯,加麥冬、五味。


如不應,用八珍湯,加麥冬、五味。


更不應,用十全大補湯,兼服六味地黃丸。


此乃補陰生陽之說也。


若氣短、倦怠、昏憒、乏力、飲食不化,乃陽虛之候,宜用補中益氣湯。


若臥睡不寧,宜用歸脾湯。


若飲食減少,面目浮腫,宜用香砂六君子湯。


若兼脾胃虛寒,更用理中湯。


腎氣虛寒,須用桂附八味丸,兼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


此溫補回陽之法。


若癰疽潰後,膿血去多,變為角弓反張,手足搐搦,肢體振搖,而發痙者,並用參、、、歸、朮,並附子等藥以救之。


如不應,用十全大補湯,間有可生者。


當此時勢,性命急如懸縷,司命者,宜叮嚀反復,熟思而審處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7:00 | 只看該作者

將息法

 

凡病中設有挾風寒者,即宜斷去葷腥油膩,微服散藥,俟外邪祛盡,另用滋味調補。


大抵將息癰腫,不可缺少滋味,以血肉能生血肉也。


然又不宜過多,使肉氣勝穀氣;


更忌生冷滯氣之物,恐反傷脾胃耳。


並宜避風邪,戒嗔怒,寡思慮,少言語,兢兢保養為貴。


至於病後將息,毒大者,三年內宜遠帷?,毒小者,期年內宜遠帷?。


犯之則成虛損,或成偏枯,或陰減天年,不可不慎也。


其他戒怒慎風,亦須常作有病時想。


以上十法,乃治癰疽發背之大綱,大者可為,小者可知已。


余生平喜治外症,其心法全在於此。


約而能己該,確而可守也。


至於周身上下所患之病名,備載於後,以資參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7:28 | 只看該作者

外科症治方藥

 

發背

 

(對心發、腎俞發、搭背、手發、足發)


生於背,名曰發背,肺經火毒也。


生於背下,與心相對,名曰對心發,心經火毒也。


生於腰,名曰腎俞發,腎經相火之毒。


若生於肩脊,名曰搭背,右為肺火,左為肝火也。


生於手背,名曰手發,生足背,名曰足發,脾經濕熱之毒也。


有如蓮子形者,頭多突起。


有如蜂窠形者,孔多內陷,外結螺靨。


此二種,須防毒陷。


大率此症,皆由膏粱濃味,或六淫外客七情內郁所致,積聚不散,以致榮氣不從,逆於肉理耳。


初覺腫痛,即宜用藥消散之。


散而不去,則用艾灸、提膿等法。


癰疽之症,始為熱中,末為寒中,不可不察也。


凡一切癰疽腫毒,初起之時,隨用遠志肉二三兩,去心,清酒煮爛,搗為泥,敷患處,用油紙隔布扎定,越一宿,其毒立消,屢試屢驗,其效如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7:51 | 只看該作者

普救萬全膏

 

(見痹症。


治腫毒初起時,皆可立消,內服此藥,外敷遠志膏,一切惡毒,無不消散但宜早服為妙,倘瘡已成膿,無從消散也,必須外潰。


金銀花(二兩)、甘草(二錢水煎,清酒沖服。


若毒在下焦,加牛膝二錢。


每歲端午日,蓄蘄艾一二斤,愈久愈良。


用時取葉為炷,或加麝香、木香、雄黃末,搓成團,安蒜上灸之,名藥艾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8:10 | 只看該作者

治疔毒、腦疽、乳癰、附骨疽、臀癰,一切患症,或不痛或大痛,或麻木,用蟾蜍(酒化,一錢)、輕粉(五分)、乳香、沒藥、雄黃、巴豆(各二錢)、麝香(三分)、朱砂(一錢)


朝腦(一錢以上各為細末,於五月五日午時,在淨室中,用蟾蜍酒和藥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口涎調塗,貼疔瘡上,以膏蓋之。


治疔之仙藥也。


白菊花(四兩)、甘草(四兩水煎頓服,渣隨即再煎。


重者不過二劑,即消,至穩至效。


一切消疔之劑,皆不及此。


凡毒多有挾風寒而發者,宜先用此散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8:21 | 只看該作者

如毒不消,隨服銀花、甘草等藥川芎、白芷、紫蘇葉、赤芍、陳皮、甘草(各一錢)、荊芥、香附、秦艽(各一錢五分連須蔥白二寸,水煎服。


若兼傷食,加山楂、麥芽、葡子。


若內熱極盛,加連翹、蒡子


去腐肉,不傷新肉,最為平善。


巴豆去殼,新瓦上炒黑,研細聽用,多寡看瘡勢酌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8:34 | 只看該作者

防風、白芷、甘草、赤芍、川芎、歸尾(各二錢)、雄豬蹄(一節加連須蔥白五根,用三大碗水煎,以絹片蘸水洗之,拭乾然後上藥,其深曲處,以羊毛


敷此,腐肉自化,新肉自生,此外科回生保命之靈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8:52 | 只看該作者

乳香、沒藥(等分上二味,安箬皮上,火炙干,為極細末,敷患處,再貼膏藥。


此散毒淨則收口,毒不淨則提膿外出,其神妙難以言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9:03 | 只看該作者

朱砂、血竭、沒藥、明雄黃(各三錢)、麝香(五分上五味,為細末,用綿紙條,長尺許,每條裹藥三分,真麻油浸點,自外而內,周遭照之,瘡毒隨藥氣解散,自不內侵臟腑。


初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瘡勢漸平,又漸減之。


熏罷,隨上烏金膏,貼以萬全膏。


若腫勢漫衍,周遭用芙蓉膏敷之。


如再熏,須洗去末藥,其貼膏藥處,藥油可不必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9:14 | 只看該作者

赤小豆(四兩)、芙蓉葉(四兩)、香附(四兩)、菊花葉(四兩)、白芨(四兩為細末,每末一兩,加麝香一分,米醋調,塗住根腳,雞子清調亦可。


治癰疽發背,瘀肉不腐,及不作膿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9:26 | 只看該作者

又治惡瘡,內有膿,而外肉不穿潰輕粉、蓖麻仁(研,各三錢)、巴豆(研白仁,五錢)、白結(二錢)、樟腦、螺獅肉(各一錢)、金頂砒(?,五分為末,瓷罐收貯,臨用時麻油調,塗頑硬肉上,以萬全膏貼之,至頑者,不過二次即軟其力大於烏金散。


解毒消癰、清熱、活血、止痛,初起相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9:40 | 只看該作者

白芷、連翹、花粉(各八分)、荊芥、甘草節、蒡子(各一錢)、防風、乳香、沒藥(各五分)、銀花(二錢)、貝母、歸尾(各一錢五分水煎服。


若大便閉結,熱勢極盛者,加酒炒大黃二三錢。


凡癰毒內已成膿,不穿破者,服即破。


黃、(四錢)、皂刺、白芷、川芎、牛蒡子、穿山甲(炒研,各一錢)、金銀花、當歸(各五分酒水各半煎服。


丹溪云:癰疽未潰,以疏托解毒為主,癰疽既潰,以托補元氣為主。


二語人參(一錢,虛甚者,倍用)、黃、(酒炒,三錢)、當歸(二錢)、川芎(酒炒,五分)、炙草(一錢五分)、陳皮(五分)、金銀花(五錢)、丹皮(一錢)、遠志(去心甘草水泡炒,一錢五分大棗五枚,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29:59 | 只看該作者

溫補中氣,挽回元陽

 

人參(二錢)、黑薑(一錢五分)、甘草(炙,二錢)、白朮(陳土炒,三錢)、附子(薑汁甘草水制,一錢)


大棗五枚,去核,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30:22 | 只看該作者

健脾養胃

 

人參(一兩)、茯苓(蒸,二兩)、山藥(炒)、苡仁(炒)、扁豆(炒)、蓮肉(去心炒,各二錢)、砂仁(一兩)、神麯(炒黑)、甘草(炒,各五分)、白朮(陳土炒,四兩)、陳皮(微炒,一兩)


共為細末。


每用三錢,開水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30:42 | 只看該作者

中氣下陷者舉之,巔頂有病,需此

 

人參、炙甘草、當歸(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三分)、陳皮(五分)、黃、(二錢)、白朮(一錢五分大棗二枚,生薑三片,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31:03 | 只看該作者

散風寒,消飲食,止嘔吐瀉利

 

藿香、砂仁、厚朴、茯苓、紫蘇葉、陳皮(各一錢)、白朮(陳土炒)、半夏、桔梗、白芷(各七分)、甘草(炙,五分生薑三片,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23:31:28 | 只看該作者

峻補氣血,乃扶危定傾之大藥,為收功保命之神丹

 

人參、白朮(陳土炒,各三錢)、黃、(蜜炙,五錢)、茯苓(一錢)、當歸(一錢五分)、大熟地(九蒸九晒,一錢)、白芍(酒炒,一錢五分)、甘草(炙,八分)、川芎、肉桂(去皮,各五分大棗五枚,薑三片,水煎服。


虛甚者,更加附子、鹿茸。


壯水之主,以鎮陽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00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