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脫疽】
【例一】
王××,男,45歲,幹部。
住院號:32243。
住院日期:1973年3月25日。
1958年冬季在某地工作時,兩足凍傷,以後即局部隱痛,寒冷時加重。
1962年開始間歇性破行,足趾發紫、發冷、蒼白,有肢端動脈痙攣現象,雖經數次治療,症狀仍逐漸加重。
到1965年冬,左足第2、3、4趾已先後潰爛。
近半年來疼痛劇烈,常全夜不能入睡,抱足而坐。
某地擬行高位截肢術,病員不願,故特來我院中藥治療。
檢查:兩下肢肌肉萎縮,皮膚溫度明顯減低,汗毛脫落,趾甲變厚,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脛後動脈和膕動脈搏動也減弱。
左足第2、3、4趾端潰爛,膿水較多,腫脹漫延前足背,周圍皮色暗紅。
左手食指不能伸屈,指端呈乾性壞死,兩側橈動脈搏動減弱。
實驗室檢查:血色素13.3克,紅細胞460萬/立方毫米,白細胞13,500/立方毫米,中性85%,出血、凝血時間2分鐘,血小板計數10萬,紅細胞沉降率12毫米,抗「O」333單位。
膿液塗片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綠膿桿菌生長。
診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壞死期)。
治療:第一階段(一個半月,1974年3月25日起):脫疽已壞死,瘡面膿水淋漓,臭穢不堪,疼痛劇烈,夜不能眠,苔薄舌紅。
僅右手橈動脈搏動微弱,呈細數(88次/分)。
寒濕鬱久化熱,已成火毒,經絡阻塞,氣血凝滯。
先擬養陰清熱,和營活血。
元參12克,生地30克,銀花9克,四季青30克,蛇舌草30克,川牛膝12克,當歸12克,赤芍15克,杜紅花9克,野赤豆18克,虎杖15克,生山楂15克,外用:慶大黴素溶液浸泡後,再敷紅油膏摻九一丹。
第二階段(一個半月,自5月10日起):脈管炎健康組織與壞死處分界明顯,腐肉尚未全脫,疼痛大減,再擬前法出入。
生地15克,當歸12克,赤芍15克,杜紅花9克,野赤豆18克,川牛膝12克,粉萆薢15克,生甘草6克,第三階段(3個月,自7月1日起):脈管炎瘡面腐肉大部分已脫,膿水極少,疼痛亦止,肉芽新鮮。
苔薄潤,脈濡細。
病久氣血兩虧,擬加調補之品。
生黃耆12克,潞黨參12克,全當歸9克,赤芍15克,杜紅花9克,生地30克,元參12克,蛇舌草30克,忍冬藤30克,生甘草6克,外用:紅油膏、九一丹。
共經6個月治療,瘡面收斂全愈。
病員在院內經功能煅煉,可自動步行一裡,後出院。
(顧伯華《外科經驗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