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三】
吳××,女,已婚,27歲。
門診號:80~73087。
初診日期:198Q年5月15日。
結婚三年未受孕,經本市××醫院做子官輸卵管造影,診為兩側輸卵管不通。
經期正常,唯有經量少、經前乳脹等症,自婚後起則加臨經腹痛。
脈弦細,舌苔薄黃質紅。
婦科檢查:宮頸輕度炎症,宮體後位偏右,後壁有小結節、質偏硬,活動度差。
辨證:肝氣鬱結,瘀熱阻滯胞宮。
治法:理氣活血,清熱通瘀。
方藥:柴胡5克,當歸9克,鬱金9克,丹皮9克,赤白芍各9克,枳殼9克,黃芩9克,紅藤30克,路路通9克,王不留行9克,全栝蔞9克,敗醬草30克,以上方為主,隨證加減;
如見乳脹、下腹痛則加小茴香6克,菖蒲9克,元胡15克。
10月28日診:經治五個月,經行腹痛大減,乳脹亦輕,基礎體溫有雙相,但穩步升溫,似有黃體不足之象,口乾欲飲。
脈細,舌苔薄、質紅。
肝氣漸舒,肝陰不足,繼以滋陰清熱,養血調經治之。
生地12克,丹皮12克,當歸9克,赤白芍各9克,川芎9克,牛膝9克,元胡15克,製香附12克,澤蘭9克,益母草15克,4劑。
上方服完後,待經淨,始服以下丸藥:烏雞白鳳丸10粒,每日一粒,分二次吞服,連服十天。
河車大造丸140克,每日二次,每次5克,連服14天。
11月27日診:11月25日月經來潮,量中等,此次行經無乳脹,但感腹脹,血塊下後腹脹緩,脈弦細,舌苔薄、質紅。
氣血失調,治宜養血理氣和營。
當歸9克,白芍9克,川芎9克,生熟地各9克,製香附9克,枸杞子9克,丹皮9克,川斷9克,仙靈脾9克,石楠葉15克,蓯蓉9克,14劑。
1981年1月8日診:末次月經1980年11月25日,停經44天,基礎體溫上升至37.2℃,自覺胃中不適,脈細滑,舌苔薄、尖紅。
1月10日診:尿雄蟾蜍試驗(+),診斷:早孕。
(沈麗君整理:龐泮他治療不孕症的經驗,《中醫雜誌》9:16,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