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啟源】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2:01:09 | 只看該作者

天麻

 

氣平味苦,治頭風,〔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急,小兒驚癇,〔除〕風氣,利腰膝,強筋力。


《主治秘要》云:其苗謂之定風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2:01:32 | 只看該作者

麻黃

 

氣溫味苦,發太陽、太陰經汗。


《主治秘要》云:性溫,味甘辛,氣味俱薄,體輕清而浮升,〔陽〕也。


其用有四:去〔寒〕邪一也。


肺經〔本藥〕二也。


發散風寒三也。


去皮膚之寒濕及風四也。


又云:〔味〕苦,純陽,去營中寒。


去根,不銼細,微搗碎,煮二、三沸,去上沫,不然,令人煩心。


荊芥、氣溫,味辛苦,辟邪毒,利血脈,宣通五臟不足〔氣〕。


《主治秘〔要〕》云:能發汗,通關節,除勞〔渴〕,冷搗和醋封毒腫,去枝莖以手搓碎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2:01:55 | 只看該作者

薄荷

 

氣溫,味辛苦,能發汗,通關節,解勞乏,與薤相〔宜〕,新病〔瘥〕人不可多食,令人虛,汗〔出〕不止。


《主治秘要》云:性涼〔味〕辛,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


去高顛及皮膚風熱。


去枝莖,手搓碎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1:45 | 只看該作者

前胡

 

氣微寒,味苦,主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


銼用。


氣之濃者,陽中之陽,氣濃則發熱,辛甘溫熱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2:06 | 只看該作者

黑附子

 

氣熱,味大辛,其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腎中寒甚,〔以〕白朮為佐,謂之朮附湯,除寒濕之〔聖〕藥〔也〕。


〔治濕〕藥〔中宜〕少加之,通行諸經,引用藥也。


及治經閉。


《主治秘要》云:辛,純陽,治脾中大寒。


又云:性大熱,味辛甘,〔氣濃味薄〕,輕重得宜,可升可降,陽也。


其用有三:去臟腑沉寒一也。


補助陽氣不足二也。


溫〔暖〕脾胃三也。


然不可多用。


慢火炮制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2:25 | 只看該作者

乾薑

 

氣熱,味大辛,治沉寒痼冷,腎中無陽,脈氣欲絕,黑附子為引,用水同煎二物,薑附湯是也。


〔亦〕治中焦有寒。


《主治秘要》云:性熱味辛,氣味俱濃,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陽中陰也。


其用有四:通心氣助陽一也。


去臟腑沉寒二也。


發〔散〕諸經之寒氣三也。


〔治〕感寒腹疼四也。


又云:辛溫純陽,《內經》云:寒淫所勝,以辛散之,此之謂也。


水洗,慢火炙制,銼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2:45 | 只看該作者

干生薑

 

氣味溫辛,主傷寒頭痛,鼻塞上氣,止嘔吐,治咳嗽,生與干同治。


〔與〕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


銼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3:06 | 只看該作者

川烏頭

 

氣熱,味大辛,療風痹半身不遂,引經藥也。


《主治秘要》云:性熱味辛甘,氣濃味薄,浮而升,陽也。


其用有六:


除寒〔疾〕一也。


去心下堅痞二也。


溫養臟腑三也。


治〔諸〕風四也。


破積〔聚〕滯氣五也。


〔治〕感寒腹痛六也。


先以慢火炮制去皮,碎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3:22 | 只看該作者

良薑

 

氣熱味辛,主〔胃中逆〕冷,霍亂腹痛,翻胃吐食,轉筋〔瀉〕利,下氣消食。


《主治秘要》云:純陽,健脾胃。


碎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3:38 | 只看該作者

肉桂

 

氣熱,味大辛,補下焦〔火熱〕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及表虛自汗,春夏二時為禁藥也。


《主治秘要》云:(若)純陽,滲泄止渴。


又云:甘辛,陽,大熱,去營衛中之風寒。


去皮,搗細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3:56 | 只看該作者

桂枝

 

氣熱,味辛甘,仲景治傷寒證,發汗用桂枝者,〔乃〕桂〔條〕,非身干也,取其輕薄而能發〔散〕。


今又有一種〔柳桂〕,〔乃〕桂枝嫩小枝條也,尤宜入治上焦藥用也。


《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甘〕,氣味俱薄,體輕而上行,浮而升,陽也。


其用有四:〔治〕傷風頭痛一也。


開腠理二也。


解表三也。


去皮膚〔風濕〕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4:13 | 只看該作者

草豆蔻

 

氣熱,味大辛,治風寒客邪在於胃口之上,善〔去〕脾胃寒,治客寒令人心胃痛。


《主治秘要》云:〔純〕陽,益脾胃去寒。


面〔裹〕煨熟,去面皮,搗細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4:31 | 只看該作者

丁香

 

氣味辛溫,溫脾胃,止霍亂,消、癖、氣脹,及胃腸內冷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


《主治秘要》云:純陽,去胃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4:50 | 只看該作者

厚朴

 

氣溫味辛,能除腹脹,若〔元氣〕虛弱,雖腹脹,宜斟酌用之,寒腹脹是也。


大熱藥中,兼用結者散之,乃神藥也。


誤服,脫人元氣,切禁之。


紫色者佳。


《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苦辛,氣濃味濃,體重濁而〔微〕降,陰中陽也。


其用有三:平胃〔氣〕一也。


去腹脹二也。


孕婦忌之三也。


又云:陽中之陰,去腹脹,濃腸胃。


去粗皮,薑汁製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5:08 | 只看該作者

益智仁

 

氣熱,味大辛,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氣,治人多唾,當於補中藥內兼用之,不可多服。


去皮搗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5:24 | 只看該作者

木香

 

氣味辛苦,除肺中滯氣,若療中下焦氣結滯,須用檳榔為使。


《主治秘要》云:性〔熱〕味〔辛〕苦,氣味俱濃,沉而降,陰也。


其用,調氣而已。


又曰:辛,純陽,以和胃氣。


廣州者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5:43 | 只看該作者

白豆蔻

 

氣熱,味大辛,蕩散〔肺〕中滯氣,主積冷氣,寬膈,止吐逆,久反胃,消穀,下氣,進飲食。


《主治秘要》云:性大溫,味辛,氣味俱薄,輕清而升,陽也。


其用有五:肺金本藥一也。


散胸中滯氣二也。


〔治〕感寒腹痛三也。


溫暖脾胃四也。


赤眼暴發,白睛紅者五也。


又云:辛,純陽,去太陽〔經〕目內〔大、紅筋〕。


去皮〔搗〕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6:01 | 只看該作者

川椒

 

氣溫味辛,主邪氣,溫中,除寒痹,堅齒發,明目,利五臟。


凡用須炒去汗,又去含口者。


《主治秘要》云:辛,陽,明目之劑。


手搓細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6:30 | 只看該作者

吳茱萸

 

氣熱味辛,治寒在咽喉,〔隘〕塞胸中。


經云:咽膈不通,食不〔可〕下,食則嘔,令人口開目瞪,寒邪所結,氣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滿,膨脹下利,寒氣諸藥,不可代也。


《主治秘要》云:性熱味辛,氣味俱濃,半沉半浮,陰中之陽也,氣浮而味降。


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


止心痛二也。


〔治〕感寒腹痛三也。


消宿酒,為白豆蔻之佐四也。


又云:辛,陽中之陰,溫中下氣。


洗去苦味,晒乾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2 16:36:47 | 只看該作者

茴香

 

氣平味〔辛〕,破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


須炒黃色,搗細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1:59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