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617|回復: 32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啟源】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2-21 14:55: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廉貞 於 2013-5-3 20:38 編輯

醫學啟源

 

書名:醫學啟源


作者:張元素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27-1279年


分類:醫論


品質:0%


典籍總表,張元素,金朝,醫論,0%


張序


先生張元素,〔字〕潔古,易水人也。


八歲試童經,二十七經義登科,犯章廟諱出落,於是怠仕進,遂潛心於醫學,二十余年雖記誦廣博書,(然)治人之術,不出人右。


其夜夢人柯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其中,見其題曰《內經主治備要》,駭然驚悟,覺心痛,只為凶事也,不敢語人。


自是心目洞徹,便為傳道軒岐,指揮秦越也。


河間劉守真醫名貫世,視之蔑如也。


異日守真病傷寒八日誤下證,頭疼脈緊,嘔惡不食,門人侍病,未知所為,請潔古診之,至則守真面壁罔顧也。


潔古曰:〔何〕視我直如此卑也?


診其脈,(謂)之曰:脈病乃爾,初〔服〕某藥犯某味藥乎?


曰:然。


潔古曰:差之甚也。


守真遽然起曰:何謂也?


曰:某藥味寒,下降,走太陰,陽亡,汗不徹故也。


今脈〔如此〕,當以某藥〔服〕之。


守真首〔懇〕大服其能,一服而愈,自是名滿天下。


潔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


每自從病處方,刻期見效,藥〔下〕如攫,當時目之曰神醫。


暇日輯(集)《素問》五運六氣,《內經》治要,《本草》藥性,名曰《醫學啟源》,以教門生,及有《醫方》三十卷傳於世。


〔壬辰遺失,□□□存者惟《醫學啟源》〕。


真定李明之,門下高弟也,請余為序,故書之。


蘭泉老人張吉甫〔序〕。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9%86%AB%E5%AD%B8%E5%95%9F%E6%BA%90/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2000 銀幣 +10 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5:44 | 只看該作者

卷之上

 

一、天地六位臟象圖

 

天地六位臟象圖(缺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6:18 | 只看該作者

二、手足陰陽
 


(一)手足三陰三陽


注云:肝、心、脾、肺、腎,皆屬陰,五臟也。


膽、胃、三焦、膀胱、大腸、小腸,皆屬陽,六腑也。


分而言之,手足皆有三陰三陽是也。


(二)手三陰三陽


肺寅燥金手太陰,大腸卯燥金手陽明;


心午君心手少陰,小腸未君火手太〔陽〕;


包絡戌相火手厥陰,三焦〔亥〕相火手少陽。


(三)足三陰三陽


胃辰濕土足陽明,脾巳濕土足太陰;


膀胱申寒水足太陽,腎酉寒水足少陰;


膽子風木足少陽,肝丑風木足厥陰。


歌曰手經太陽屬小腸,膀胱經屬足太陽;


肝足厥陰手包絡,胃足陽明手〔大腸〕;


膽屬少陽足經尋,三焦手內少陽臨;


脾足太陰手經肺,腎足少陰手是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6:51 | 只看該作者

三、五臟六腑,除心包絡十一經脈證法

 

夫人有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皆見形證脈氣,若非診(切),無由識也。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不虛不實,以經調之,此乃良醫之大法也。


(一)肝之經,肝脈本部在於筋,足厥陰,風,乙木也。


經曰:肝與膽為表裡,足厥陰(少〔陽〕)也。


其經旺於春,乃萬物之始生也。其氣軟而弱,軟則不可汗,弱則不可下。


其脈弦長曰平,反此曰病。


脈實而弦,此為太過,病在外,令人忘忽眩運;


虛而微,則為不及,病在內,令人胸脅脹滿。


凡肝〔實〕則兩脅下引痛,喜怒,虛〔則〕如人將捕之。


其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赤,其脈沉而急,浮之亦然,主脅〔支〕滿,小便難,頭痛眼眩。


脈急〔甚〕主惡言,微急氣在〔胸脅下〕。


緩甚則嘔逆,微緩水痹。


大甚內癰吐血,微大筋痹。


〔小甚多飲〕,微小痹。


滑甚、疝,微滑遺尿。


澀甚流飲,微澀、攣。


肝之積氣在左脅下,久而不去,發為咳逆,或為〔?〕瘧也。


虛夢花草茸茸,實夢山林茂盛。


肝病旦〔慧、晚〕甚、夜靜。


肝病頭痛目眩,脅滿囊縮,小便不通,十日死。


又身〔熱〕惡寒,四肢不舉,其脈當弦而急;反短澀者,乃金克木也,死不治。


又肝中寒,則兩臂不舉,舌燥,多太息,胸中痛,不能轉側,其脈左關上遲而澀者是也。


肝中熱,則喘滿多嗔,目痛,腹脹不嗜食,所作不定,夢中驚悸,眼赤,視物不明,〔其〕脈左關陽實者是也。


肝虛冷,則脅下堅痛,目〔盲〕臂痛,發寒〔熱〕如瘧狀,不欲食,婦人則月水不來,氣急,其脈左關上沉而弱者是也。


此寒熱虛實,生死逆順之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腰痛,甚則不可俯仰,丈夫〔?〕疝,婦人小腹腫,甚則嗌干,面塵脫色,主肝所生病者,胸中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病。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


肝欲散者,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補以細辛之辛,瀉以白芍藥之酸。


肝虛,以陳皮、生薑之類補之。


經曰:虛則補其母。


水能生〔木〕,水乃肝之母也。


苦以補腎,熟地黃、黃柏是也。


如無他證,惟不足,錢氏地黃丸補之。


實則芍藥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瀉青丸主之,實則瀉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瀉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7:08 | 只看該作者

(二)膽之經,足少陽,風,甲木。


經曰:膽者,中清之腑也,號曰將軍,決斷出焉。


能喜怒剛柔,與肝為表裡也,足少陽是其經也。


虛則傷寒,恐畏頭眩,不能〔獨〕臥;


實則傷熱,驚悸,精神不守,臥起不定,玄水發,其根在膽。


又肝咳不已,則傳邪入膽,嘔青汁也。


又膽有水,則從頭腫至足也。


膽病則善太息,口苦,吐宿汁,心中戚戚恐,如人將捕之,咽仲介介然數〔唾〕。


又睡臥則脅下痛,〔口〕苦,多太息。


邪氣客於膽,則夢斗訟,脈在左關上浮而得之者,是〔其〕部也。


膽實熱,則精神不守。


膽熱則多腫,膽冷則多眠。


又左關上脈陽微者,膽虛;


陽數者,膽實;


陽虛者膽絕也。


以上皆虛實寒熱,生死脈證之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胸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


是主膽所生病者,頭痛頷腫,目銳、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肋、脅、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


《脈訣》云:左關,肝與膽脈之所生也。


先以輕手得之,是膽,屬表;


後以重手取之,是肝,屬裡也。


肝合筋,肝脈循經而行。


持脈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平,脈道如箏弦者,為弦;


脈道迢迢者,為長。


此弦長,乃肝家不病之狀也。


肝脈本部在筋,若出筋上,見於皮膚血脈之間者,是其浮也;


入於筋下,見於骨上,是其沉也。


臨病細推之,舉一知十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7:26 | 只看該作者

(三)心之經,心脈本部在於血,手少陰君,丁火也。


經曰:心者,五臟之尊也,號帝王之稱也。


與小腸通為表裡,神之所〔舍〕,又〔主〕於血,屬火,旺於夏,手〔少〕陰(太陽)是其經也。


凡夏脈鉤,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


來盛去亦盛,為太過,病在外;


來衰去亦衰,為不足,病在內。


太過,令人〔身〕熱而骨痛,口瘡而舌焦引水;


不及,令人〔躁〕煩,上為咳唾,下為氣泄。


其脈如循琅〔?〕,如連珠,曰平;


來而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病;


脈來前曲後〔倨〕,如〔操〕帶鉤,曰死。


思慮過多〔則怵惕〕,怵惕則傷心,心傷則神失,神失則恐懼。


又真心痛,手足寒而過〔節〕,則旦占夕死。


又心有水氣,身腫不〔得〕臥,煩躁。


心中風,則吸吸發熱,不能行立,飢而不〔能〕食,食則嘔吐。


夏心脈〔旺〕,左手〔寸口〕浮大而散,曰平;


反此則病。


若沉而滑者,水〔來〕克火,十死不治。


長而弦者,木來歸子,不治自愈。


緩而大者,土來入火,〔為〕微邪相干,無所害。


心病則胸中痛,〔脅〕滿〔脹〕,肩背臂膊皆〔痛〕;


虛則多驚悸〔惕惕然〕無眠,胸〔腹及〕腰背引痛,喜悲。


心積氣久不去,則苦煩,心中痛。


實則笑不休,夢火發;


心氣盛則夢喜笑〔及〕恐畏。


邪氣客於心,則夢煙火,心〔脹〕氣短,夜臥不寧,懊?,氣〔逆〕往來,腹中熱,喜水涎出。


心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7:42 | 只看該作者

又左手脈大,手熱腋腫;


大甚,胸中滿而煩,澹澹大動,面赤目黃也。


心病,先心痛,時刻不止,關〔格〕不通,身重不已,三日死。


心虛甚,則畏〔人〕,〔瞑〕目欲眠,精神不守,魂魄妄行。


心脈沉之小而緊,浮之〔不〕喘,苦心下氣堅,食不下,喜咽唾,手熱煩滿,多忘,太息,此得之思慮太過也。


其脈急甚,螈?;


微急則心中痛,引前後胸背,不下食。


緩甚則痛引背,善淚。小甚則噦,微小則消〔癉〕。


滑甚則為〔渴〕,微滑則心〔疝〕,引臍腹鳴。澀甚諳不語。


又心脈堅搏而長,主舌強不能言;


軟而散,當懾怯不食也。


又急甚〔則〕心疝,臍下有病形,煩悶少氣,大熱上煎。


又心病狂言,汗出如珠,身厥冷,其脈當浮而〔大〕,反沉濡而滑,其色當赤,而反黑者,水克火,不治,十死。


又心積,沉之空空,上下往來無常處,病胸滿悸,腹中熱,面頰赤,咽乾,躁煩掌熱,甚則吐血,夏瘥冬甚,宜急療之,止於旬日也。


又赤黑色入口必死也。面目赤色亦死,赤如〔、〕血亦死。


又憂〔恚〕思慮太過,心氣內去,其色反和而盛者,不出十日死。


扁鵲云:心絕一日死,色見凶多,人雖健〔敏〕,號曰行尸,一年之中,禍必至矣。


又其人語聲前寬後急,後聲不接前聲,其聲濁惡,其口不正,冒昧善笑,此風入心也。


又心傷則心損,手足不遂,骨節離解,舒緩不自由,利下無休,此病急宜治之,不過十日而〔亡〕矣。


又笑不休,呻而復憂,此水乘火也,陰〔擊〕於陽,陰起陽伏,伏則熱,熱生狂冒,譫〔亂〕妄言,不可采〔問〕,心已損矣。


扁鵲云:其人唇口赤色可治,青黑色即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7:58 | 只看該作者

又心〔瘧〕則先煩而後渴,翕翕發熱也,其脈浮緊而大是也。


心氣實而(大)便不利,腹滿身熱而重,溫溫欲吐,吐而不出,喘息急,不安臥,其脈左寸口與人迎皆實大者是也。


心虛則恐悸多驚,憂思不樂,胸腹中苦痛,言語戰栗,惡寒恍惚,面赤目黃,〔喜〕血衄,其脈左寸口虛而微者是也。


此心臟寒熱虛實,生死逆順脈證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


主心所生病者,目黃,(心)脅痛,?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


心苦〔緩〕,以五味子之酸收之。心欲軟,軟以芒硝之咸,補以澤瀉之咸,瀉以人參、甘草、黃、之甘。


心虛則以炒鹽補之。


虛則補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母生心火也。


以生薑補肝,如無他證,錢氏安神丸是也。


實則甘草瀉之,如無他證,錢氏方中,重則瀉心湯,輕則導赤散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8:13 | 只看該作者


(四)小腸經,手太陽,丙火。


小腸者,受盛之腑也,與心為表裡,手太陽是其經也。


小腸絕者,六日死,絕則發直如麻,汗出不已,不能屈伸。


又心病傳小腸,小腸咳則氣咳,(氣咳)一齊出也。


小腸實則傷熱,(傷)熱則口瘡生;


虛則傷寒,傷寒則泄膿血,或〔泄黑〕水,


〔其〕根在小腸也。


小腸寒則下,〔腫〕重〔有〕熱久不出,則漸生痔;


有積則夕發熱而旦止;


病氣發則使人腰下重,食則窘迫而便難,是其候也。


小腸脹則小〔腹?〕


脹,引〔腰而〕痛厥;


邪入小腸,則夢聚井邑中,或咽痛頷腫,不可回首,肩似拔,似折〔也〕。


又曰:心者,主也,神之舍也,其臟(固)密,而不易傷,傷則神去,神去則(心死)矣。


故人〔心〕多不病,病即死不可治也,〔惟〕小腸受病〔多〕也。


又左寸口陽絕〔者〕,(則)無小腸脈也,六日死。


有熱邪則小便赤澀,實則口〔生〕瘡,身熱往來,心中煩悶,身重。


小腸主於舌之官也,和則能言,而機關利健,善別其味也。


虛則〔左〕寸〔口〕脈浮而微,軟弱不禁按,病驚懼狂無所守,心下空空然不能言語者。


此小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8:24 | 只看該作者

《主治備要》云:是動〔氣也〕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似折,〔是〕主液(血)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肘、臂外後廉痛。


《脈訣》云:左寸,小腸心脈之所出也,先以輕手得之,是〔小腸〕屬表;


後以重手得之,是〔心〕屬裡。


心合血脈,心脈循血脈而行,持脈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


稍稍加力,脈道粗大〔者〕為大;


又稍稍加力,脈道潤軟者為散。


此乃浮大而散,心家不病脈之狀也。


心脈本部,在於血脈,若出於血脈之上,見於皮膚之間,是其浮也;


入於血脈之下,見於筋骨之分,是其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8:37 | 只看該作者

(五)脾之經,脾脈本在肌肉,足太陰,濕,己土。


經曰:脾者,土也,諫議之官,主意與智,消磨五穀,寄在(胸)中,養於四旁,旺〔於〕四季,正主長夏,與胃為表裡,足太陰(陽明),是其經也。


扁鵲云:脾病則面黃色痿,實則舌強直,不嗜食,嘔逆,四肢緩;


虛則多、喜吞,注痢不已。


又脾虛,則精不勝,元氣乏力,手足緩弱,不能自持。


其脈來似流水,曰太過,病在外(也);


如鳥距,曰不及,病在內。


太過令人四肢沉重,言語謇澀;


不及令人中滿,不食乏力,手足緩弱不遂,涎引口中,四肢腫脹,溏泄不時,夢中飲食。


脾脈來而和柔者,如雞踐地,曰平;


來實而滿,〔稍〕數,如雞舉足,曰病;


又如鳥之啄,如鳥之距,如〔屋〕之漏,曰死。


中風則翕翕發熱,狀如醉人,腹中〔煩〕滿,皮肉〔?〕(而起),〔其脈〕阿阿然〔緩〕,曰平;


〔反〕弦急者,肝〔來〕克脾也,真鬼相遇,大凶之兆也。


又微澀〔而〕短者,肺乘於脾,不治自愈;


又沉而滑者,腎來乘脾,亦〔為不〕妨。


又浮而洪,心來生脾,不為疾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8:51 | 只看該作者

脾病色黃體重,失便,目直視,唇反張,爪甲青,四肢沉,吐食,百節疼痛不能舉,其脈〔當〕浮大而緩,〔今〕反〔弦〕急,其色青,死不治。


又脾病,其色黃,飲食不消,〔心〕腹脹滿,體重節痛,大便〔硬〕,(小便)不利,其脈微緩而長者,可治。


脾氣虛,則大〔便滑〕,小便〔利〕,汗出不止,五液注下,為五色注痢下也。


又積在其中,久不愈,四肢不收,黃膽,食不為「肌膚」,氣〔滿〕脹喘喘而不〔定〕也。


脾實則時夢築牆垣蓋屋,盛則夢歌樂,虛則夢飲食不足。


厥邪客於脾,則夢大澤丘陵,風雨〔壞屋〕。


脾脹則善噦,四肢急,體〔重〕,不食善〔噫〕。


脾病〔日?慧〕,平旦甚,日中持,下晡靜。


脈急甚,則螈、;


微急,則膈中不利,食不下而還出。


緩甚,則痿厥;


微緩,則風痿,四肢不〔收〕。


大甚,〔則〕暴仆;


微大,〔則痹疝〕,氣〔裹大膿血〕在腸胃之〔外〕。


小甚,則寒熱作;


微小,則消〔癉〕。


滑甚,則頹疝;


微滑,則蟲毒,腸鳴中熱。


澀甚,則腸?;


微澀,則〔內〕潰下膿血。


脾脈至,大而虛,則有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9:07 | 只看該作者

脾(氣)絕,則十日死。


唇焦枯無〔紋理〕,(面)青黑者,脾先(死)。


脾病,面黃目赤〔者〕,〔可治〕;


青黑色入口,半年死;


色如枳實〔者〕,一(日)死,吉凶休咎,皆〔見〕其色出〔於〕部〔分〕也。


又口噤唇青,四肢重如山,不能自持,大小便利無休歇,飲食不入,七日死。


又唇雖痿黃,語聲〔囀囀〕者,尚可治。


脾病,(水)氣久不去,腹中痛鳴,徐徐熱汗出,其人〔本意寬〕緩,(今反急,怒語而鼻笑),不能答人,此不過一(日),禍必至矣。


又脾中寒熱,則使人腹中痛,不下食,病甚〔舌〕強語澀,轉〔筋〕卵〔縮〕,〔陰股〕腹中引痛,身重,不思食,膨脹,變則水泄不能臥者,十死不治。


脾〔土〕熱,則面黃目赤,〔季〕脅痛滿;


寒則吐涎沫而不食,四肢痛,滑泄不已,手足厥,甚則戰栗如瘧也。


臨病之時,切要〔明〕察脈證,然後投藥,此脾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溏瘕泄,水閉黃疽,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白朮;


脾(虛則)以甘草、大棗之類補之,實則以枳殼瀉之,如無他證,虛則以錢氏益黃散,實則以瀉黃散。


心乃脾之母,炒鹽補之;


肺乃脾之子,桑白皮瀉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9:21 | 只看該作者

(六)胃之經,足陽明,濕,戊土。


胃者,脾之腑也,又名〔水〕穀之海,與脾為表裡。


胃者,人之根本,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也),足陽明是其經也。


胃氣絕,五日死。


實則中脹便難,肢節痛,不下食,嘔逆不已。


虛則腸鳴脹滿,滑泄。寒則腹中痛,不能食〔冷〕物。


熱則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眠,語狂??亂,便硬者是也。


病甚則腹脅脹滿,嘔逆不食,當心痛,(下上)不〔通〕,惡聞香臭,嫌人語,振寒,善欠伸。


胃中熱,〔則〕唇黑;


熱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顛狂不定,汗出額上,鼽〔衄〕不止。


虛極則四肢腫滿,胸中短氣,穀不化,中滿也。


胃中風,則溏泄不已;


胃不足,則多飢,不消食。


病患鼻下平,則胃中病,渴者可治。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赤者,當病折髀〕。


其脈弱而散者,病食〔痹〕。


右關上浮而大者,虛也;


浮而短澀者,實也;


浮而微滑者,亦〔實〕也;


浮而遲者,寒也;


浮而數者,熱也。


此胃〔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9:32 | 只看該作者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淒滄〕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厥。


《脈訣》云:右關上,脾胃脈之所出也,先以輕手得之,是胃,屬表;


後以重手得之,是脾,屬裡。


脾合肌肉,脾脈循肌肉而行,持脈指法,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脈道如微風輕揚柳梢者為緩;


又稍稍加力,脈道敦實者為大,此為緩大,脾家不病〔脈〕之狀也。


脾脈本部在肌肉,若出於肌肉之上,見於皮毛之間者,是其浮也;


入於肌肉之下,見於筋骨之分者,是其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4:59:45 | 只看該作者

(七)心包絡,手厥陰,為母血。


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大動,〔面〕赤?、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治法與小腸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5:00:00 | 只看該作者

(八)三焦,手少陽,為父氣。


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腑,總領五臟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


三焦通,則上下內外左右皆通也。


其於灌體周身,和內調外,榮養左右,宣通上下,莫大於此也。


又名玉海水道。上則曰三管,中則曰霍亂,下則曰走泄,名雖三而歸(其),有其名而〔無〕其形,亦號孤獨之府。


而衛〔出〕於上,榮出於中,上者絡脈之系也,中者經〔脈〕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亦又〕屬膀胱之宗始,主通陰陽,〔調虛實〕,呼吸,有病則(善)腹脹氣滿,小〔腹〕堅,〔溺〕而不得,(大便)窘迫也。


溢則作水,留則作脹,手少陽是其經也。


又上焦實熱,則額汗〔出〕而身無汗,能食而氣不利,舌乾、口焦、咽閉之類,腹脹肋脅痛。


寒則不入食,吐酸水,胸背引痛,嗌干,津不納也。


實則食已而還出,〔膨膨〕然不樂。


虛則不能〔制〕下,遺溺,頭面腫也。


中焦實熱,則下上不通,腹脹而喘,下氣不上,上氣不下,關〔格〕不利也。


寒則下利不止,飲食不消,中滿。


虛則腸鳴(膨膨)也。


下焦實熱,則小便不通,大便亦難,苦〔重〕痛也。


虛寒則〔大〕小便〔泄〕下不止也。


三焦〔之氣〕和則內外和,〔逆〕則內外逆也。


故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


此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耳聾,渾渾?,嗌腫喉〔痹〕。


〔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痛〕,頰〔痛〕,耳後肩、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脈訣》云:右尺三焦、命門脈之所出,先以輕手得之,是三焦,屬表;


後以重手得之,是命門,屬裡也。


上焦〔熱〕,涼膈散、〔瀉〕心湯;中焦熱,〔調〕胃承氣湯、〔瀉〕脾散;


下焦熱,大承氣〔湯〕、三才封髓丹。


氣分熱,柴胡飲子、白虎湯;


血分熱,桃仁承氣湯、清涼飲子;


通治其熱之氣,三黃丸、黃連解毒湯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5:00:14 | 只看該作者

(九)肺之經,肺(之)脈本部在於皮毛,手太陰,燥,辛金。


〔經曰〕:肺者,魄之舍也,生氣之源,號為相傅,乃五臟之華蓋也。


外養皮毛,內榮腸胃,與大腸為表裡,手太陰(陽明)是其經也。


〔肺〕氣通〔於鼻〕,〔和〕則知其香臭,有病則善咳,鼻流清涕。


〔凡〕虛實寒熱,則皆使人喘嗽,實則夢刀兵恐懼,肩息,〔胸中滿〕;


〔虛則寒熱喘息〕,利下,少氣力,多悲感,旺於秋。


其脈浮而毛,曰平;


又浮而短澀者,肺脈也;


其脈來毛而中央堅,兩(頭)虛,曰太過,則令人氣逆,胸滿背痛;


不及,令人喘呼而咳,上氣見血。


又肺脈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莢,曰平;


來如循雞羽,曰病;


來如物之浮,如風吹鳥背上毛者,死。


(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皮)膚,其色白赤不澤,其毛折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5:00:27 | 只看該作者

微毛曰平,毛多曰病,毛而弦者春病,弦甚者即病。


又肺病,吐衄血,皮熱脈數,頰赤者死。


又久咳而見血身熱,而短氣,脈〔當〕澀,而今反浮大,色〔當〕白,而今反赤者,火克金,十死不治。


肺病喘咳身寒,脈遲微者,可治。


秋旺於肺,其脈多浮澀而短,曰平;


反此為病。


又反洪大〔而〕長,是火刑金,亦不可治;


反得沉而軟滑者,腎乘於肺,不治自愈;


反浮大而緩者,是脾來〔生〕肺,不治自瘥;


反弦而長者,〔是〕肺被肝〔橫〕,為微邪,雖病不妨。


虛則不能息,〔身〕重;


實則咽嗌干,喘嗽上氣,肩背痛。


有積,〔則〕脅下脹滿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15:00:43 | 只看該作者

中風則口燥而喘,身運而重,形似冒而腫,其脈按之虛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


中熱則唾血,其脈細緊浮數芤者,皆主失血,此由躁擾嗔怒勞傷得之,氣壅結所為也。


〔肺脹則其人喘咳〕而目〔如〕脫,其脈浮大〔者〕是也。


又肺痿則〔吐〕涎沫,而咽乾欲飲者,欲愈;


不飲者,未瘥。


又咳而遺小便者,上虛不能制其下故也。


其脈〔沉〕澀者,病〔在〕內;


浮滑者,病〔在〕外。


肺死則鼻孔開而黑枯,喘而目直視〔也〕。


肺絕則十二日死,其狀腹滿,泄利不覺出,面白目青,此為亂經,雖天命亦不可治。


又飲酒當風,中於肺,咳嗽喘悶,見血者,不可治也;


面黃目白,亦不可治也。


肺病頰赤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9:07 , Processed in 0.49999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