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匱要略心典】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4:27 | 只看該作者

滑石白魚散方


滑石 亂髮(燒) 白魚(各二分)。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4:42 | 只看該作者

茯苓戎鹽湯方


茯苓(半斤) 白朮(二兩) 戎鹽(彈丸大一枚)。


上三味。先將茯苓、白朮煎成。入戎鹽再煎。分溫三服。 渴欲飲水。口乾燥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此肺胃熱盛傷津。故以白虎清熱。人參生津止渴。蓋即所謂上消膈消之證。疑亦錯簡於此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5:02 | 只看該作者

白虎加人參湯方


(見 病) 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


豬苓湯主之。


此與前五苓散病證同。而藥則異。五苓散行陽之化。熱初入者宜之。


豬苓湯行陰之化。熱入久而陰傷者宜之也。


按、渴欲飲水。本文共有五條。而脈浮發熱。小便不利者。


一用五苓。為其水與熱結故也。


一用豬苓。為其水與熱結。而陰氣復傷也。


其水入則吐者。


亦用五苓。為其熱消而水停也。


渴不止者。


則用文蛤。為其水消而熱在也。


其口乾燥者。


則用白虎加人參。為其熱甚而津傷也。


此為同源而異流者。


治法亦因之各異如此。學人所當細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5:20 | 只看該作者

豬苓湯方


豬苓(去皮) 茯苓 阿膠 滑石 澤瀉(各一兩)。


上五味。


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5:40 | 只看該作者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師曰。


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 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 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5:54 | 只看該作者

風水


水為風激。因風而病水也。


風傷皮毛。而濕流關節。故脈浮惡風而骨節疼痛也。


皮水。水行皮中。內合肺氣。故其脈亦浮。不兼風。故不惡風也。


其腹如鼓。即內經 然不堅之意。


以其病在皮膚。而不及腸臟。故外有脹形。而內無滿喘也。


水在皮者。


宜從汗解。故曰當發其汗。正水。腎臟之水自盛也。


石水。水之聚而不行者也。


正水乘陽之虛而侵及上焦。故脈沉遲而喘。石水因陰之盛而結於少腹。故脈沉腹滿而不喘也。


黃汗。汗出沾衣如柏汁。得之濕熱交病。而濕居熱外。其盛於上而陽不行。則身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則侵及於裡而營不通。則逆於肉理而為癰膿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6:09 | 只看該作者

脈浮而洪


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則為癮疹。身體為癢。癢者為泄風。久為痂癩。 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


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風、天之氣。氣、人之氣。是皆失其和者也。


風氣相搏。風強則氣從風而侵淫肌體。故為癮疹。 氣強則風從氣而鼓涌水液。故為水。風氣並強。兩相搏擊。而水液從之。


則為風水。汗之則風去而水行。故曰汗出乃愈。然風水之病。其狀與黃汗相似。故仲景於此復辨其證。


以惡風者為風水。不惡風者為黃汗。而風水之脈浮。黃汗之脈沉。更不必言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6:23 | 只看該作者

寸口脈沉滑者


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窠上微腫。


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6:36 | 只看該作者

風水其脈自浮


此云沉滑者。


乃水脈。非風脈也。


至面目腫大有熱。則水得風而外浮。其脈亦必變而為浮矣。


仲景不言者。


以風水該之也。


目窠上微腫。


如蠶新臥起狀者。


內經所謂水為陰。而目下亦陰。聚水者必微腫先見於目下是也。


頸脈動者。


頸間人迎脈動甚。風水上湊故也。


時時咳者。


水漬入肺也。


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與內經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


如裹水之狀者不同。然腹中氣大。而肢間氣細。氣大則按之隨手而起。氣細則按之 而不起。而其浮腫則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6:59 | 只看該作者

太陽病


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


此為極虛發汗得之。


渴而不惡寒者。


此為皮水。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痛在骨節。咳而喘。不渴者。


此為肺脹。其狀如腫。發汗則愈。然諸病此者。


渴而下利。小便數者。


皆不可發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7:12 | 只看該作者

太陽有寒


則脈緊骨疼。有濕則脈濡身重。有風則脈浮體酸。此明辨也。


今得傷寒脈而骨節不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7:32 | 只看該作者

身體反重而酸


即非傷寒。乃風水外勝也。


風水在表而非裡。故不渴。風固當汗。水在表者亦宜汗。故曰汗出即愈。然必氣盛而實者。


汗之乃愈。不然則其表益虛。風水雖解。而惡寒轉增矣。


故曰惡寒者。


此為極虛發汗得之。


若其渴而不惡寒者。


則非病風。而獨病水。不在皮外。而在皮中。視風水為較深矣。


其證身腫而冷。狀如周痹。周痹為寒濕痹其陽。皮水為水氣淫於膚也。


胸中窒。不能食者。


寒襲於外。而氣窒於中也。


反聚痛。暮躁不得眠者。


熱為寒鬱。而寒甚於暮也。


寒濕外淫。必流關節。故曰此為黃汗。痛在骨節也。


其咳而喘不渴者。


水寒傷肺。氣攻於表。有如腫病。而實同皮水。故曰發汗則愈。然此諸病。若其人渴而下利。小便數者。


則不可以水氣當汗而概發之也。


仲景丁寧之意。 豈非慮人之津氣先亡耶。 或問前二條云。


風水外證。骨節疼。此云骨節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前條云皮水不渴。此云渴何也。


曰。


風與水合而成病。其流注關節者。


則為骨節疼痛。其侵淫肌體者。


則骨節不疼。而身體酸重。由所傷之處不同故也。


前所云皮水不渴者。


非言皮水本不渴也。


謂腹如鼓而不渴者。


病方外盛而未入裡。猶可發其汗也。


此所謂渴而不惡寒者。


所以別於風水之不渴而惡風也。


程氏曰。


水氣外留於皮。內薄於肺。故令人渴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7:52 | 只看該作者

裡水者


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越婢加朮湯主之。


(方見中風) 裡水。水從裡積。與風水不同。故其脈不浮而沉。而盛於內者必溢於外。故一身面目悉黃腫也。


水病小便當不利。今反自利。則津液消亡。水病已而渴病起矣。


越婢加朮。是治其水。非治其渴也。


以其身面悉腫。故取麻黃之發表。


以其腫而且黃。知其濕中有熱。故取石膏之清熱。與白朮之除濕。不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8:02 | 只看該作者

則渴而小便利者


而顧犯不可發汗之戒耶。


或云此治小便利。黃腫未去者之法。越婢散肌表之水。白朮止渴生津也。


亦通。 趺陽脈當伏。今反緊。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醫反下之。


即胸滿短氣。趺陽脈當伏。今反數。 本自有熱。消穀。小便數。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8:19 | 只看該作者

趺陽雖系胃脈


而出於陰部。故其脈當伏。今反緊者。


以其腹中宿有寒疾故也。


寒則宜溫而反下之。


陽氣重傷。即胸滿短氣。其反數者。


以其胃中有熱故也。


熱則當消穀而小便數。今反不利。則水液日積。故欲作水。夫陰氣傷者。


水為熱蓄而不行。陽氣竭者。


水與寒積而不下。仲景並舉二端。


以見水病之原有如此也。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搏。名曰沉。趺陽脈浮而數。浮脈即熱。數脈即止。 熱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8:31 | 只看該作者

熱而潛


則熱有內伏之勢。而無外發之機矣。


故曰沉。熱而止。則熱有留滯之象。而無營運之道矣。


故曰伏。熱留於內而不行。則水氣因之而蓄。故曰沉伏相搏。名曰水。熱留於內。則氣不外行。 而絡脈虛。熱止於中。則陽不下化。而小便難。


以不化之水。而當不行之氣。則惟有浸淫軀殼而已。 故曰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


此亦所謂陰氣傷者。


水為熱蓄不下者也。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水不沾流。走於腸間。少陰脈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難。 此二條並陽衰陰勝之證。而寸口則主衛氣。少陰則主腎陽。主衛氣者。


寒從外得。而陽氣被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8:54 | 只看該作者

主腎陽者


寒自內生。而氣化不速。亦即所謂陽氣竭者。


水與寒積而不行者也。


脈得諸沉。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死。 水為陰。陰盛故令脈沉。


又水行皮膚。營衛被遏。亦令脈沉。若水病而脈出。則真氣反出邪水之上。根本脫離。而病氣獨勝。故死。出與浮迥異。浮者盛於上而弱於下。出則上有而下絕無也。


夫水病患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目下有臥蠶者。


目下微腫。


如蠶之臥。經所謂水在腹者。


必使目下腫也。


水氣足以潤皮膚而壅營衛。故面目鮮澤。且脈伏不起也。


消渴者。


陽氣被鬱而生熱也。


病水。因水而為病也。


夫始因水病而生渴。繼因消渴而益病水。於是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水氣瘀壅而不行。脈道被遏而不出。其勢亦太甚矣。


故必下其水。


以通其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9:09 | 只看該作者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問曰。


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


何也。


答曰。


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


自當愈。 下利後陰亡無液。故渴欲飲水。而土虛無氣。不能制水。則又小便不利。腹滿因腫。知其將聚水為病矣。


若小便利。則從下通。汗出則從外泄。水雖聚而旋行。故病當愈。然其所以汗與利者。


氣內復而機自行也。


豈辛散淡滲。所能強責之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9:23 | 只看該作者

心水者


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肝水者。


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 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肺水者。


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脾水者。


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腎水者。


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心、陽臟也。


而水困之。


其陽則弱。故身重而少氣也。


陰腫者。


水氣隨心氣下交於腎也。


肝病喜歸脾。脾受肝之水而不行。則腹大不能轉側也。


肝之腑在脅。而氣連少腹。故脅下腹痛也。


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者。


肝喜沖逆而主疏泄。水液隨之而上下也。


肺主氣化。治節一身。肺以其水行於身則腫。無氣以化其水。則小便難。鴨溏。


如鴨之後。水糞雜下也。


脾主腹而氣行四肢。脾受水氣。則腹大四肢重。津氣生於穀。穀氣運於脾。脾濕不運。則津液不生而少氣。小便難者。


濕不行也。


身半以下。腎氣主之。


水在腎。則腰痛、臍腫、腹大也。


不得溺。陰下濕。


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者。


腎為陰。水亦為陰。兩陰相得。陽氣不行。而濕寒獨勝也。


面反瘦者。


面為陽。陰盛於下。則陽衰於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9:39 | 只看該作者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師曰。


諸有水者。


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腰以下為陰。陰難得汗而易下泄。故當利小便。腰以上為陽。陽易外泄。故當發汗。各因其勢而利導之也。


師曰。


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趺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 溏。 胃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 名曰血分。 此合診寸口、趺陽。而知為寒水勝而胃陽不行也。


胃陽不行。則水穀不化。水穀不化。則脾胃俱衰。脾氣主裡。故衰則 溏。胃氣主表。故衰則身腫也。


少陽者。


生氣也。


少陰者。


地道也。


而俱受氣於脾胃。脾胃衰則少陽脈卑。而生氣不榮。少陰脈細。而地道不通。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血不通。而其所以然者。


則皆陽氣不行。陰氣乃結之故。曰血分者。


謂雖病於水。而實出於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3:57 , Processed in 0.13475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