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候生死要法】
五臟者,中之守也。
中臟盛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
倉廩不藏,是門戶不要也。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五臟者,身之強也。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
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脈要精微論》) 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
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陽陽病難已。
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時,及不間藏,曰難已。
春夏而脈瘦,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
脈虛病在外。
脈澀堅者,皆難治。
命曰反四時也。
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
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 ,曰心平。
夏以胃氣為本,肺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曰肺平。
秋以胃氣為本,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
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
春以胃氣為本,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
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
長夏以胃氣為本,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
死脾脈來,銳堅如鳥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
按之而堅,曰腎平。
冬以胃氣為本,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
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
(《平人氣象論》) 形氣相得,謂之可治。
色澤以浮,謂之易已。
脈從四時,謂之可治。
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
形氣相失,謂之難治。
色夭不澤,謂之難已。
脈實以堅,謂之益甚。
脈逆四時,為不可治。
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名曰逆四時。
五實死,五虛死。
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為五實。
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
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
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