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針灸節要】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7:36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曰:是各有其說也。


母能令子實,子能令母虛者,五行之生化,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者,鍼家之予奪,固不相侔也。


○四明陳氏曰:仲景云:木行乘金名曰橫。


內經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 而侮所不勝。


木實金虛,是木橫而凌金,侮所不勝也。


木實本以金平之,然以其氣正強而橫,金平之,則兩不相伏而戰,戰則實者亦傷,虛者亦敗,金虛本資氣於土,然其時土亦受制,未足以資之。


故取水為金之子,又為木之母,於是瀉火補水,使水勝火,則火餒而取氣於木,木乃減而不復實,水為木母。


此母能令子虛也。


木既不實,其氣乃平,平則金免木凌,而不復虛,水為金子。


此子能令母實也。


所謂金不得平木,不得逕以金平其木,必瀉火補水而旁治之,使木金之氣自然兩平耳!


今按陳氏此說,亦自有理,但為不之一字所纏。


未免牽強費辭,不若直以不字為衍文爾,觀八十一難中,當知金平木一語可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7:49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王安道曰:余每讀至此,未嘗不歎夫越人之得經旨,而悼夫後世之失經旨也。


先哲有言,凡讀書不可先看註解,且將經文反覆而詳味之,得自家有新意。


卻以註解參校,庶乎經意昭然,而不為他說所蔽,若先看註解,則被其說橫吾胸中,自家卻無新意矣。


余平生佩服此訓,所益甚多,且如難經此篇,其言周備純正,足為萬世法,後人紛紛之論,其可憑乎。


夫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此常道也。


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亦常道也。


人皆知之,今肝實肺虛,乃不瀉肝而瀉心,此則人亦知之,至於不補肺補脾而補腎,此則人不能知,惟越人知之耳。


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以常情觀之,則曰心實致肝木亦實,此子能令母實也。


脾土虛致肺金亦虛,此母能令子虛也。


心火實固由自主,脾土虛乃由肝木制之,法當瀉心補脾,則肝肺皆平矣。


越人則不然,其子能令母實,子謂火,母謂木,固與常情無異,其母能令子虛,母謂水,子謂木,則與常情不同矣。


故曰水者木之母也。


子能令母實一句,言病因也。


母能令子虛一句,言治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8:03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其意蓋曰:火為木之子,子助其母,使之過分而為病矣。


今將何以處之。


惟有補水瀉火之治而已。


夫補水者何謂也。


蓋水為木之母,若補水之虛,使力可勝火,火勢退而木勢亦退,此則母能虛子之義,所謂不治之治也。


(此虛字,與精氣奪則虛之虛字不同,彼虛謂耗其真而致虛,此虛謂抑其過而欲虛之也。


若曰不然,則母能令子虛一句,將歸之脾肺乎,既歸於脾肺,今何不補脾乎。


夫五行之道,其所畏者,畏所剋耳!


今火大王,水大虧,火何畏乎,惟其無畏,則愈王而莫能制,苟非滋水以求勝之,孰能勝也。


水勝火三字,此越人寓意處。


細觀之,勿輕忽也。


雖瀉火補水並言,然其要又在補水耳!


後人乃言獨瀉火,而不用補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8:19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又曰瀉火即是補水,得不大違越人與經之意乎,若果不用補水,經不必言補北方,越人不必言補水矣。


雖水不虛,而火獨暴王者,固不必補水亦可也。


若先因水虛而致火王者,不補水可乎。


水虛火王而不補水,則藥至而暫息,藥過而復作,將積年累月,無有窮已,安能絕其根哉,雖苦寒之藥,通為抑陽扶陰,不過瀉火邪而已,終非腎藏本藥,不能滋養北方之真陰也。


欲滋真陰,舍地黃,黃蘗之屬不可也。


且夫肝之實也。


其因有二,心助肝,肝實之一因也。


肺不能制肝,肝實之二因也。


肺之虛也。


其因亦有二,心克肺,肺虛之一因也。


脾受肝克而不能生肺,肺虛之二因也。


今補水而瀉火,火退則木氣削,又金不受剋而制木,東方不實矣。


金氣得平,又土不受克而生金,西方不虛矣。


若以虛則補母言之,肺虛則當補脾,豈知肝氣正盛,剋土之深。


雖每日補脾安能敵其正盛之勢哉。


縱使土能生金,金受火克,亦所得不償所失矣。


此所以不補土而補水也。


或疑木王補水,恐水生木而木愈王。


故聞獨瀉火不補水論,忻然而從之,殊不知木已王矣。


何待生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8:31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況水之虛,雖峻補尚不能復其本氣,安有餘力生木哉。


若能生木,則能勝火矣。


或又謂補水者,欲其不食於母也。


不食於母,則金氣還矣。


豈知火克金,土不生金,金之虛已極,尚不能自給,水雖欲食之,何所食乎?


若如此,則金虛不由於火之剋,土之不生,而由於水之食爾,豈理也哉,縱水不食金,金亦未必能復常也。


金不得平木一句,多一不字。


所以瀉火補水者,正欲使金得平木也。


不字當刪去,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虛指肺虛而言也。


瀉火補水,使金得平木,正所謂能治其虛,不補土,不補金,乃瀉火補水,使金自平,此法之巧而妙者,苟不能曉此法,而不能治此虛,則不須問其他,必是無能之人矣。


故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


若夫上文所謂金木水火土更相平之義,不勞解而自明,茲故弗具也。


夫越人亞聖也。


論至於此,敢不歛衽,但恨說者之斁蝕。


故辯之。


(武按滑氏受針法於東平高洞陽,故以鍼法補瀉註,豈王氏不習鍼。


故以用藥論,而補瀉之理明矣。


若經旨則鍼藥皆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8:42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七十二難曰:經言能知迎隨之氣,可令調之,調氣之方,必在陰陽,何謂也?


然所謂迎隨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也。


隨其順逆而取之,故曰迎隨。


滑氏曰:迎隨之法,補瀉之道也。


迎者迎而奪之,隨者隨而濟之,然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榮衛流行,經脈往來,其義一也。


知之而後可以視夫病之逆順,隨其所當而為補瀉也。


○四明陳氏曰:迎者,迎其氣之方來而未盛也。


以瀉之,隨者,隨其氣之方往而未虛也。


以補之,愚按迎隨有二,有虛實迎隨,有子母迎隨。


陳氏之說:虛實迎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8:54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若七十九難所載,子母迎隨也。


調氣之方,必在陰陽,知其內外表裡,隨其陰陽而調之。


故曰調氣之方,必在陰陽。


滑氏曰:在,察也。


內為陰,外為陽,表為陽,裡為陰,察其病之在陰在陽而調之也。


楊氏曰:調氣之方,必在陰陽者,陰虛陽實,則補陰瀉陽,陽虛陰實,則補陽瀉陰,或陽并於陰,陰并於陽,或陰陽俱虛俱實,皆隨其所見而調之。


謝氏曰:男外女內,表陽裡陰,調陰陽之氣者,如從陽引陰,從陰引陽,陽病治陰,陰病治陽之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9:06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七十九難曰:經言迎而奪之,安得無虛,隨而濟之,安得無實,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


若有若無,何謂也?


滑氏曰:出靈樞第一篇,得,求而獲也。


失,縱也。


遺也。


其第二篇曰:言實與虛,若有若無者,謂實者有氣,虛者無氣也。


言虛與實,若得若失者。


謂補者佖然若有得也。


瀉者怳然若有失也。


即第一篇之義。


然迎而奪之者,瀉其子也。


隨而濟之者,補其母也。


假令心病,瀉手心主俞,是謂迎而奪之者也。


補手心主井,是謂隨而濟之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9:20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滑氏曰:迎而奪之者瀉也。


隨而濟之者補也。


假令心病,心火也。


土為火之子,手心主之俞大陵也。


實則瀉之,是迎而奪之也。


木者火之母,手心主之井中衝也。


虛則補之,是隨而濟之也。


迎者迎於前,隨者隨其後,此假心為例,而補瀉,則云手心主,即靈樞所謂少陰無俞者也。


當與六十六難並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9:32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潔古曰:呼吸出納,亦名迎隨也。


所謂實之與虛者,牢濡之意也。


氣來實牢者為得,濡虛者為失。


故曰若得若失也。


滑氏曰:氣來實牢濡虛,以隨濟迎奪而為得失也。


前云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此言實之與虛,若得若失。


蓋得失有無,義實相同,互舉之省文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49:48 | 只看該作者

一 補瀉

 

八十一難曰:經言有見如入,有見如出者,何謂也?


然所謂有見如入者。


謂左手見氣來至乃內鍼,鍼入見氣盡乃出鍼,是謂有見如入,有見如出也。


滑氏曰:所謂有見如入下,當欠有見如出四字,如,讀為而,孟子書,望道而未之見,而讀為如。


蓋通用也。


○有見而入出者,謂左手按穴,待氣來至乃下鍼,鍼入候其氣應盡而出鍼也。


○紀氏曰:鍼之出入,皆隨氣往來。


素問曰: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橫努,起如發機是也。


(素問寶命全形論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50:02 | 只看該作者

二 補瀉相反


八十一難曰:經言無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是寸口脈耶,將病自有虛實耶!


其損益奈何?


然是病,非謂寸口脈也。


謂病自有虛實也。


假令肝實而肺虛,肝者木也。


肺者金也。


金木當更相平,當知金平木,假令肺實而肝虛微少氣,用鍼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


故曰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滑氏曰:是病二字,非誤即衍,肝實肺虛,金當平木,如七十五難之說,若肺實肝虛,則當抑金而扶木也。


用鍼者乃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此所謂實其實而虛其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殺人必矣。


中工,猶云粗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50:14 | 只看該作者

二 補瀉相反


十二難曰:五藏脈已絕於內,用鍼者反實其外,五藏脈已絕於外,用鍼者反實其內,內外之絕,何以別之?


然五藏脈已絕於內者,腎肝氣已絕於內也。


而醫反補其心肺,五藏脈已絕於外者,其心肺脈已絕於外也。


而醫反補其腎肝,陽絕補陰,陰絕補陽。


是謂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滑氏曰:靈樞第一篇曰:凡將用鍼者,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


乃可以治也又第三篇曰:所謂五藏之氣已絕於內者,脈口氣內絕不至,反取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有留鍼以致其陽氣,陽氣至則內重竭,重竭則死矣。


其死也。


無氣以動故靜,所謂五藏之氣已絕於外者,脈口氣外絕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輸,有留鍼以致其陰氣,陰氣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


其死也。


陰氣有餘故躁,此靈樞 以脈口內外言陰陽也。


越人以心肺腎肝內外別陰陽,其理亦猶是也。


紀氏謂此篇言鍼法,馮氏謂合入用鍼補瀉之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50:26 | 只看該作者

三 鍼刺淺深


七十難曰:春夏刺淺,秋冬刺深者,何謂也?


然春夏者,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秋冬者,陽氣在下,人氣亦在下。


故當深取之。


滑氏曰:春夏之時,陽氣浮而上,人之氣亦然。


故刺之當淺,欲其無太過也。


秋冬之時,陽氣沉而下,人之氣亦然。


故刺之當深,欲其無不及也。


經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此之謂也。


四明陳氏曰:春氣在毛,夏氣在皮,秋氣在分肉,冬氣在骨髓,是淺深之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50:39 | 只看該作者

三 鍼刺淺深


七十一難曰:經言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何謂也?


然鍼陽者,臥鍼而刺之。


刺陰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鍼榮俞之處,氣散乃內鍼,是謂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也。


滑氏曰:榮為陰,衛為陽,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各有淺深也。


用鍼之道亦然,鍼陽必臥鍼而刺之者,以陽氣輕浮,過之恐傷於榮也。


刺陰者,先以左手按所刺之穴,良久,令氣散乃內鍼,不然,則傷衛氣也。


無毋通,禁止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51:00 | 只看該作者

四 先後淺深


七十難曰: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何謂也?


然春夏溫,必致一陰者。


初下鍼沉之至腎肝之部,得氣引持之,陰也。


秋冬寒,必致一陽者,初內鍼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推內之陽也。


是謂春夏必致一陰,秋冬必致一陽。


滑氏曰:致取也。


春夏氣溫,必致一陰者,春夏養陽之義也。


初下鍼即沉之至腎肝之部,俟其得氣,乃引鍼而提之,以至於心肺之分。


所謂致一陰也。


秋冬氣寒,必致一陽者,秋冬養陰之義也。


初內鍼淺而浮之,當心肺之部,俟其得氣,推鍼而內之,以達於腎肝之分,所謂致一陽也。


此篇致陰陽之說,越人特推其理有如是者爾,凡用鍼補瀉,自有所宜,初不必以是相拘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51:12 | 只看該作者

五 井滎俞經合主病


六十八難曰:五藏六府,各有井滎俞經合,皆何所主?


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洩,此五藏六府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


滑氏曰:主,主治也。


井,谷井之井,水源之所出也。


滎絕小水也。


井之源本微,故所流尚小而為滎,俞,輸也。


注也。


自滎而注,乃為俞也。


由俞而經過於此。


乃謂之經,由經而入於所合,謂之合,合者會也。


靈樞第一篇曰:五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府六俞,六六三十六俞。


(此俞字,空穴之總名,凡諸空穴,皆可以言俞。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所行,皆井滎俞經合之所係,而所主病各不同,井主心下滿,肝木病也。


足厥陰之支,從肝別貫鬲,上注肺。


故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心火病也。


俞主體重節痛,脾土病也。


經主喘欬寒熱,肺金病也。


合主逆氣而泄,腎水病也。


謝氏曰:此舉五藏之病各一端為例,餘病可以類推而互取也。


不言六府者,舉藏足以該之。


○項氏曰:井象水之泉,滎象水之陂,俞象水之窬,經象水之流,合象水之歸,皆取水之義也。


○紀氏曰:井之所治,不以五藏六府,皆主心下滿,滎之所治,不以五藏六府,皆主身熱,俞之所治,不以五藏六府,皆主體重節痛,經之所治,不以五藏六府,皆主喘咳寒熱,合之所治,不以五藏六府,皆主逆氣而泄,俱言藏不言府者,恐未中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54:33 | 只看該作者

六 四時井滎俞經合刺


七十四難曰:經言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者,何謂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滎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


滑氏曰:滎俞之繫四時者,以其邪各有所在也。


其肝心脾肺腎,而繫於春夏秋冬者,何謂也。


然五藏一病輒有五也。


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


臊臭者肝也。


喜酸者肝也。


喜呼者肝也。


喜泣者肝也。


其病眾多,不可盡言也。


四時有數,而並繫於春夏秋冬者也。


鍼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滑氏曰:五藏一病,不止於五,尤眾多也。


雖其眾多,而四時有數。


故並繫於春夏秋冬,及井滎俞經合之屬也。


用鍼者,必精察之。


○詳此篇文義,似有缺誤,今且依此解之,以俟知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54:45 | 只看該作者

七 藏府滎俞合皆以井為始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藏六府滎合,皆以井為始者,何也?


然井者東方春也。


萬物之始生,諸蚑行喘息蜎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生。


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


故以井為始也。


蚑去知切蠕音軟。


滑氏曰:十二經所出之穴,皆謂之井,而以為滎俞之始者,以井主東方木,木者春也。


萬物發生之始,諸蚑者行,喘者息,息謂噓吸氣也。


公孫弘傳,作蚑行喙息,義尤明白,蜎者飛,蠕者動,皆蟲豸之屬,凡當生之物,皆以春而生。


是以歲之數則始於春,日之數則始於甲,人之滎合則始於井也。


馮氏曰:井,谷井之井,泉源之所出也。


四明陳氏曰:經穴之氣所生則自井始,而留滎注俞,過經入合。


故以萬物及歲月日數之始為譬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6 21:54:56 | 只看該作者

八 藏府井滎為五六


六十二難曰:藏井滎有五,府獨有六者,何謂也?


然府者陽也。


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府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滑氏曰:藏之井滎有五,謂井滎俞經合也。


府之井滎有六,以三焦行於諸陽,故又置一俞而名曰原,所以府有六者,與三焦共一氣也。


虞氏曰:此篇疑有缺誤,當與六十六難參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7:4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