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關閉 [複製鏈接]
3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27:33 | 只看該作者

六聚證治


六腑者,大小腸、胃、膽、膀胱、三焦者也,屬於三陽。太陽利清氣,陽明泄濁氣,少陽化精氣,如都會之府主,轉輸以為常也。


六腑失常,則壅聚不通,故實而不轉,虛而輸,隨氣往來,痛無定處,在上則格,在下則脹,傍攻兩脅,如有痞塊,易於轉變,非五臟比。

 

【散聚湯】


治久氣積聚,狀如 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脅,上氣窒塞,喘咳滿悶,小腹 脹,大小便不利,或腹泄瀉,淋瀝無度,遺精白濁,狀若虛勞。


半夏(湯洗七次) 檳榔 當歸(各三分) 橘皮 杏仁(麩炒,去皮尖) 桂心(各二兩) 茯苓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臍) 川芎 枳殼(麩炒去瓤) 厚朴(薑汁製) 吳茱萸(湯洗,各一兩)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大便不利,加大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29:39 | 只看該作者

息積證治

 

病者脅下滿,氣逆息難,頻歲不愈,名曰息積。


因氣留滯,癖於脅下,不在臟腑榮衛之間,積久形成,氣不干胃,故不妨食。


灸之則火熱內爍,刺之則反動其經,雖服消化之藥,不能獨治,宜消積,以導引助而行之。


【磨積丸】


治腸胃因虛,氣癖於盲膜之外,流於季脅,氣逆息難,日頻年,醫所不治,久則榮衛停凝,一旦敗濁,潰為癰膿,多致不救。

胡椒(一百五十粒) 木香(一分) 全蠍(十個,去毒)上為末,粟米飲丸,如綠豆大。


每服十五丸,橘皮湯下。


【化氣湯】


治息積,癖於腹脅之下,偏脹膨滿,不妨飲食,諸藥不能取轉。

及治心脾疼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脾血氣。


縮砂仁 桂心 木香(各一分) 甘草(炙) 茴香(炒) 丁香皮 青皮(炒) 陳皮 生乾薑蓬朮(炮,各半兩) 胡椒 沉香(各一錢一字)


上為末。


每服二錢,薑蘇鹽湯調下;

婦人醋湯調服。


【導引法】


以兩手母指壓無名指本節作拳,按髀趺坐,扣齒三十六,屏氣二十一息,咽氣三口;


再屏息,再咽,如是三作,以氣通為效,遇子午卯酉時則行。


然按摩導引之法甚多,隨意行之皆可,不必拘此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32:38 | 只看該作者

五勞證治


五勞者,皆用意施為,過傷五臟,使五神不寧而為病,故曰五勞。

以其盡力謀慮則肝勞,曲運神機則心勞,意外致思則脾勞,預事而憂則肺勞,矜持志節則腎勞。


是皆不量稟賦,臨事過差,遂傷五臟。以臟氣本有虛實,因其虛實而分寒熱。

世醫例以傳尸骨蒸為五勞者,非也。

彼乃瘵疾,各一門類,不可不知。


【豬膏湯】


治肝勞實熱,關格牢澀,閉塞不通,毛悴色夭。


豬膏 生薑汁(各二升) 青蒿汁 天門冬汁(各一升)


上以微火,銀石器內熬成膏。每服一匙,酒湯調下,不拘時候,。


【虎骨酒】


治肝勞虛寒,口苦,關節疼痛,筋攣縮,煩悶。


虎骨(五兩,炙焦,碎如豆大) 丹參(二兩) 地骨皮 乾薑 芎 (各一兩) 熟地黃(一兩三分)


豬椒根 五加皮 枳實(麩炒去瓤) 白朮(各一兩一分)


上為銼散。


以絹袋盛,淳酒四斗,浸四日,初服二三合,漸加至一盞,日再服,食前。


【泄熱湯】

治心勞實熱,口舌生瘡,大便閉澀不通,心滿痛,小腸熱。

澤瀉 梔子仁 黃芩(各三兩) 桂心 通草(各二兩) 石膏(八兩) 大黃(蒸) 甘草(炙,各一兩)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後。

熱盛者,煎熟,加芒硝一錢煎,不以時服。


【定心湯】


治心勞虛寒,驚悸,恍惚多忘,夢寐驚魘,神志不定。


茯苓(四兩) 桂心 甘草(炙) 白芍藥 乾薑(炮) 遠志(去心炒) 人參(各二兩)


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盞半,棗兩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半夏湯】


治脾勞實熱,四肢不和,五臟乖戾,脹滿肩息,氣急不安。


茯苓 白朮 杏仁(麩炒,去皮尖,各一兩半) 橘皮 芍藥(各二兩) 半夏(湯洗七次,四兩)


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盞半,生薑七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茱萸膏】


治脾勞虛寒,氣脹咽滿,食不下通,噫宿食臭。


吳茱萸(湯洗,一兩三分) 白朮(五兩一分) 豬膏(五兩) 宿薑汁(八兩)


上搗茱萸、白朮二味為末,納薑汁膏中,煎成膠飴。


每服一大匙,食前溫酒調下。


【引氣湯】


治肺勞實熱,氣喘鼻張,面目苦腫。


橘皮(半兩) 細辛(去苗) 白朮 桂心(各三分) 紫蘇(一兩) 麻黃(去節湯洗) 杏仁(麩炒,去皮尖)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各一兩一分) 石膏(八兩)


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兩盞,薑七片,竹葉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後服。


【人參厚朴湯】


治肺勞虛寒,心腹冷,氣逆游氣,胸脅氣滿,從胸達背痛,嘔逆,飲食即吐,虛乏不足。


人參 厚朴(薑製炒) 甘草(炙,各二兩) 桂心(四兩) 半夏(湯洗,五兩) 橘皮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兩盞,薑七片,去滓,食前服。


腹痛,加當歸。


【梔子湯】


治腎勞實熱,小腹脹滿,小便赤黃,末有餘瀝,數而少,莖中痛,陰囊生瘡。


梔子仁 芍藥 通草 石葦(各三兩) 滑石(八兩) 紫芩(四兩) 熟地黃 榆白皮(各五兩)


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盞半,淡竹葉七片,同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五加皮湯】


治腎勞虛寒,恐慮失志,傷精損髓,噓吸短氣,遺泄白濁,小便赤黃,陰下濕癢,腰脊如折,顏色枯悴。


五加皮(十兩) 丹參(八兩) 石斛(酒浸,六兩) 杜仲(酒浸,炒絲斷) 附子(炮去皮臍,各五兩) 牛膝(酒浸) 秦艽 川芎 防風 桂心 獨活(各四兩) 茯苓(四兩) 麥門冬(去心) 地骨皮(各三兩) 薏苡仁(一兩)

上為銼散。


每服四大錢,水盞半,薑五片,大麻子一撮,研破,同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36:06 | 只看該作者

六極證治

 

臟猶庫藏,主秘藏;腑如會府,主轉輸。臟實,則腑無不實;腑虛,則臟亦因而致虛。


故六極者,由腑虛致臟虛,陰陽失度,榮衛走散,無以養筋脈皮肉骨髓,故六物皆極。極者窮絕之謂也,與《洪范》六極同意。


【犀角地黃湯】


治筋實極,咳而兩脅下痛,不可轉動,腳下滿,不得遠行,腳心痛不可忍,手足爪甲青黑,四肢筋急煩滿。


生地黃 犀角(鎊,各一兩) 乾葛 玄參 梔子仁 升麻(各三分) 大黃(半兩,蒸) 芍藥(一兩半)


上為銼散。


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惡寒體痛,加麻黃;頭疼,加石膏煎半兩。


【烏麻酒】


治筋虛極,好悲思,四肢噓吸,腳手拘攣,伸動縮急,腹內轉痛,十指甲痛,數轉筋;甚則舌卷卵縮,唇青,面色蒼白,不得飲食。


烏麻(十兩) 人參 防風 茯苓 細辛 秦椒(炒出汗) 黃 當歸 牛膝 桔梗(各一兩半) 乾地黃 丹參 薯蕷 礬石( ,各三兩) 山茱萸 川芎(各二兩) 麻黃(去節) 白朮(各二兩半) 五加皮 生乾薑(各五兩) 大棗 鐘乳粉(各三兩,別以小袋子盛)上為銼散。

用清酒二斗半,同浸五宿,溫服三合,日再服。


【地黃湯】


治脈實極,氣衰血焦,發落好怒,唇舌赤,甚則言語不快,色不澤,飲食不為肌膚。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乾,各五兩) 人參 茯苓 芍藥(各三兩) 葳蕤(四兩) 石膏(六兩)


遠志(去心,十兩) 甘草(三兩) 白朮(三兩)


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防風丸】


治脈虛極則咳,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甚則咽腫。


防風 桂心 通草 茯苓 人參 遠志(去心炒) 甘草(炙) 白石英 麥門冬(去心)上為細末,蜜丸,如梧子大。


食前酒服三十丸。


【石南散】


治肉實極,肌痹,淫淫如鼠走,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或不仁,四肢急痛,或復緩弱,唇口壞,皮膚變色。


石南(一兩一分) 天雄(炮去皮臍) 山藥 桃仁(制炒,去皮尖) 芍藥 甘菊花 甘草(炙,各一兩) 升麻 葳蕤(各一兩半) 黃 辰砂(別研,各三分) 石膏( ,二兩) 山茱萸(一兩三分)

上為細末。


每服二大錢,食前溫酒調下。


【大黃湯】


治肉虛極,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關節疼痛,不嗜飲食,食則咳,咳則右脅下痛,陰引背及肩,不可轉動。


黃 桂心 巴戟(去心) 石斛(酒浸) 澤瀉 茯苓 乾薑(炮,各三兩) 防風 獨活人參(各二兩) 天雄(炮去皮臍) 芍藥 附子(炮去皮臍) 半夏(湯洗七次) 細辛(去苗) 白朮黃芩 栝蔞根(各一兩)

上為銼散。


每服四錢,水二盞,生薑七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前胡湯】


治氣實極,喘息衝胸,常欲自恚,心腹滿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甚則唾血,氣短乏,不欲食,口燥咽乾。


前胡(八兩)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麻黃(去節湯) 芍藥(各四兩) 黃芩(三兩) 枳實(麩炒去瓤,一兩)


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二盞,薑七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鐘乳散】


治氣虛極,皮毛焦,津液不通,力乏腹脹;


甚則喘急氣短息塞,晝瘥夜甚。


煉成鐘乳(別研) 乾薑(炮) 桔梗 茯苓 附子(炮去皮臍) 細辛(去苗) 桂心 人參(各一兩一分) 白朮(一兩) 防風 牡蠣( ) 栝蔞根(各二兩半)

上為末。


每服二大錢,溫酒調下,食前。

【竹葉湯】


治精實極,眼視不明,齒焦發落形衰,通身虛熱;


甚則胸中 痛,煩悶泄精。


生乾地黃(五兩) 芍藥(四兩) 黃 茯苓 澤瀉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三片,淡竹葉十片,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磁石丸】


治精虛極, 羸驚悸,夢中遺泄,尿後遺瀝,小便白濁;


甚則莖弱核微,小腹裡急。


磁石( ,醋淬) 龍齒( ) 蓯蓉(酒浸) 茯苓(各二兩) 人參 麥門冬(去心) 遠志(去心) 續斷 赤石脂( ,醋淬) 鹿茸(酥炙,各一兩半) 地黃(乾坤者,三兩) 韭子(炒) 柏子仁丹參(各一兩一分)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

食前溫酒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三黃丸】


治骨實極,熱,耳鳴,面色焦枯,隱曲膀胱不通,牙齒腦髓苦痛,手足酸疼,大小便閉。


黃芩(六兩,冬用三兩) 大黃(二兩,冬用四兩,夏用三兩) 黃連(春用四兩,夏用七兩,秋用六兩,冬用二兩)上三味搗,和蜜丸,豆大。

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下。


【麋角丸】


治骨虛極,面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氣衰發落齒槁,腰背相引痛;甚則喜唾不了。(方見五痿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37:20 | 只看該作者

七氣敘論


夫五臟六腑,陰陽升降,非氣不生。


神靜則寧,情動則亂,故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者不同,各隨其本臟所生所傷而為病。


故喜傷心,其氣散;


怒傷肝,其氣擊;


憂傷肺,其氣聚;

思傷脾,其氣結;


悲傷心胞,其氣急;

恐傷腎,其氣怯;

驚傷膽,其氣亂。


雖七診自殊,無逾於氣。


黃帝曰:

余知百病生於氣也。但古論有寒熱憂恚,而無思悲恐驚,似不倫類,於理未然。然六腑無說,惟膽有者,蓋是奇恆淨腑,非轉輸例,故能蓄驚而為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39:51 | 只看該作者

七氣證治

 

夫喜傷心者,自汗,不可疾行,不可久立,故《經》曰:


喜則氣散。


怒傷肝者,上氣,不可忍,熱來蕩心,短氣欲絕,不得息,故《經》曰:


怒則氣擊(一作上)。


憂傷肺者,心系急,上焦閉,榮衛不通,夜臥不安,故《經》曰:


憂則氣聚。


思傷脾者,氣留不行,積聚在中脘,不得飲食,腹脹滿,四肢怠惰,故《經》曰:


思則氣結。


悲傷心胞者,善忘,不識人,置物在處,還取不得,筋攣,四肢浮腫,故《經》曰:


悲則氣急。


恐傷腎者,上焦氣閉不行,下焦回還不散,猶豫不決,嘔逆惡心,故《經》曰:


恐則精卻。


驚傷膽者,神無所歸,慮無所定,說物不竟而迫,故《經》曰:


驚則氣亂。


七者雖不同,本乎一氣。


臟氣不行,鬱而生涎,隨氣積聚,堅大如塊,在心腹中,或塞咽喉如粉絮,吐不出,咽不下,時去時來,每發欲死狀,如神靈所作,逆害飲食,皆七氣所生所成。

治之各有方。


【七氣湯】


治臟腑神氣不守正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忤郁不行,遂聚涎飲,結積堅牢,有如坯塊,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發時止,發則欲死。


半夏(湯洗去滑,五兩) 人參 桂心 甘草(炙,各一兩)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七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大七氣湯】


治喜怒不節,憂思兼並,多生悲恐,或時振驚,致臟氣不平,憎寒發熱,心腹脹滿,傍沖兩脅,上塞咽喉,有如炙臠,吐咽不下,皆七氣所生。


半夏(湯洗七次,五兩) 白茯苓(四兩) 厚朴(薑製炒,三兩) 紫蘇(二兩)


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七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42:22 | 只看該作者

五噎證治


夫五噎者,即氣噎、憂噎、勞噎、思噎、食噎。雖五種不同,皆以氣為主。所謂氣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噦不徹,胸背痛。

憂噎者,遇天陰寒,手足厥冷,不能自溫。

勞噎者,氣上鬲,脅下支滿,胸中填塞,攻背疼痛。思噎者,心怔悸,喜忘,目視KT KT。

食噎者,食無多少,胸中苦寒疼痛,不得喘息。

皆由喜怒不常,憂思過度,恐慮無時,鬱而生涎,涎與氣搏,升而不降,逆害飲食,與五膈同,但此在咽嗌,故名五噎。


【五噎散】


治五種噎,食飲不下,胸背痛,嘔噦不徹,攻刺疼痛,淚與涎俱出。


人參 茯苓 厚朴(去粗皮銼,薑汁製炒) 枳殼(麩炒去瓤) 桂心 甘草(炙) 訶子(炮去核) 白朮 橘皮 白薑(炮) 三棱(炮) 神麯(炒) 麥 (炒,各二兩) 木香(炮)檳榔 蓬朮(炮,各半兩)上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鹽湯點亦得。


【沉香散】


治五噎五膈,胸中久寒,諸氣結聚,嘔逆噎塞,食飲不化,結氣不消。


常服寬氣通噎,寬中進食。


白朮 茯苓(各半兩) 木通 當歸 橘皮 青皮 大腹子 大腹皮 檳榔 芍藥(各一兩)


甘草(炙,一兩半 白芷(三兩) 紫蘇葉(四兩) 枳殼(麩炒去瓤取,三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空腹溫服。


【嘉禾散】


治中滿下虛,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不思飲食,如中焦虛痞,不任攻擊,臟腑虛寒,不受峻補;


或因病氣衰,不復常,稟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


枇杷葉(去毛,薑汁塗炙) 薏苡仁(微炒) 縮砂仁 人參 茯苓(各一兩) 石斛(細銼,用酒拌和,微炒) 大腹子(微炒) 沉香 木香 藿香 杜仲(去皮,薑酒塗炙微焦) 隨風子(如無,陳緊小訶子代,各三分) 穀 (微炒) 白豆蔻 五味子(微炒) 桑白皮 丁香 檳榔青皮(各半兩) 半夏餅(炙黃) 神麯(各一分) 甘草(炙,兩半) 陳皮(三分) 白朮(炒,二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三枚,煎至七分,溫服,不計時。

五噎,入乾柿一枚同煎,十服見效;

膈氣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棗五枚同煎。


【鹽津丸】


治五瘧八痞。


獨頭蒜(不拘多少,每個開七竅,入去皮江子七粒,濕紙裹煨,研為膏,非大蒜也) 丁香橘紅 木香 蓽茇 胡椒上等分為末,用蒜膏為丸,如梧子大。先嚼鹽少許,令生津液,乾咽二粒,漸加至三五丸,臨臥服。


《廣五行記》永徽中,有僧維則病噎不能食,語弟子曰:


吾死之後,便可開吾胸喉,視有何物。言絕而卒。


弟子果開視胸中,得一物,形似魚而有兩頭,遍體皆有肉鱗。


弟子置器中,跳躍不止,戲以諸味,皆隨化盡。時夏中藍盛作澱。


有一僧以澱置器中,此蟲遂繞器中走,須臾化為水。


此乃生瘕,非五噎比。


後人因以藍治噎,誤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44:03 | 只看該作者

五膈證治


病有五膈者,胸中氣結,津液不通,飲食不下,羸瘦短氣,名憂膈;中脘實滿,噎則醋心,飲食不消,大便不利,名曰思膈;


胸脅逆滿,噎塞不通,嘔則筋急,惡聞食臭,名曰怒膈;


五心煩熱,口舌生瘡,四肢倦重,身常發熱,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名曰喜膈;

心腹脹滿,咳嗽氣逆,腹下若冷,雷鳴繞臍,痛不能食,名曰恐膈。

此皆五情失度,動氣傷神,致陰陽不和,結於胸膈之間,病在膻中之下,故名五膈;

若在咽嗌,即名五噎。

治之,五病同法。


【五膈丸】


治憂恚思慮,膈塞不通,及食冷物即發,其病苦心痛,不得氣息,引背痛如刺,心下堅大如粉絮,緊痛欲吐,吐即瘥,食飲不下;


甚者手足冷,短氣;


或上氣喘急嘔逆,悉主之。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五兩) 人參(四兩) 川椒(炒出汗) 遠志(去心炒) 細辛(去苗) 桂心(各三兩) 乾薑(炮,二兩) 附子(炮,一兩)上為末,蜜丸,彈子大。

含化,日三夜二。

胸中當熱,七日愈;亦可丸如梧子大,米湯下二三十丸。

《延年方》夏加麥門冬、甘草、人參各一兩。《經心錄》以吳茱萸代桂,治遇寒冷則心痛,咽中有物,吐不出,咽不入,食飲減少,並可服之,不拘時候。


【寬膈丸】


治氣不升降,胸膈結痞。


木香 京三棱(炮) 青皮(各半兩) 半夏(三兩,湯洗七次) 大腹子(一分)


上為細末,薑汁糊為丸,梧子大。


食後米湯下二三十丸。


嘉禾散、沉香散


並治五膈。(方見前五噎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46:01 | 只看該作者

卷之九


【胸痞證治】


病者心下堅,滿痞急痛,肌中苦痹,緩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 中而滿,短氣,咳唾引痛,咽塞不利,習習如癢,喉中乾燥,時欲吐嘔,煩悶,白汗時出,痛引徹背;


不治,則數日殺人,病名胸痞。

由下虛極,氣上控膈使然,其脈陽微陰結。

【栝蔞丸】


治胸痞,胸中痛徹背,氣塞,喘息咳喘,心腹痞悶。


栝蔞(去瓤取子,炒香熟,留皮與瓤別用) 枳殼(麩炒去瓤,各等分)上二味,為細末,先取栝蔞皮瓤研末,水熬成膏,和二物末為丸,如梧子大。


熱熟水下二十五丸,日二,食後服。


【橘皮生薑湯】


治胸痞,胸中噫塞, 如滿,習習如癢,喉中澀,咳唾燥沫。


橘皮(一兩) 枳實(麩炒去瓤,二錢) 生薑(半兩)上為銼散。


分二服,水二盞,煎七分,為一服,去滓,食前服。


【梔子湯】


治胸痞切痛方。(此方與倉卒散煮制不同,故別出之)梔子(二兩,燒存性) 附子(炮,三兩)上為銼散。


每服三錢,水一大盞,薤白三寸,同煎至五分,食前溫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47:11 | 只看該作者

健忘證治


脾主意與思,意者記所往事,思則兼心之所為也。

故論云,言心未必是思,言思則必是心,破外人議思心同時,理甚明也。


今脾受病,則意舍不清,心神不寧,使人健忘,盡心力思量不來者是也。


或曰:常常喜忘,故謂之健忘,二者通治。


【小定志丸】


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憂愁愁不樂,忽忽喜忘,朝瘥暮劇,暮瘥朝發;


及因事有所大驚,夢寐不祥,登高涉險,致神魂不安,驚悸恐怯。


菖蒲(炒) 遠志(去心,薑汁淹,各二兩) 茯苓 茯神 人參(各三兩) 辰砂(為衣)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一方,去茯神,名開心散,飲服二錢匕,不以時。


【菖蒲益智丸】


治喜忘恍惚。

破積聚,止痛,安神定志,聰明耳目。


菖蒲(炒) 遠志(去心,薑汁淹,炒) 人參 桔梗(炒) 牛膝(酒浸,各一兩一分) 桂心三分) 茯苓(一兩三分)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上末,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米湯下,食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48:39 | 只看該作者

虛煩證治

 

虛煩者,方論中所謂心虛煩悶是也。

大抵陰虛生內熱,陽盛生外熱,外熱曰燥,內熱曰煩,此不分而分也。

傷寒大病不復常,霍亂吐瀉之後,皆使人心虛煩悶,婦人產蓐,多有此病。

其證內煩,身不覺熱,頭目昏疼,口乾咽燥,不渴,清清不寐,皆虛煩也。

方例有虛煩近傷寒之說,不可不辨。

又平人自汗,小便頻並,遺泄白濁,皆憂煩過度之所致。

傷寒屬外因,憂煩屬內因,霍亂兼不內外因,學人當辨析而調治。


【淡竹茹湯】


治心虛煩悶,頭疼短氣,內熱不解,心中悶亂;


及婦人產後心虛驚悸,煩悶欲絕。


麥門冬(去心) 小麥(各二兩半) 甘草(炙,一兩) 人參 白茯苓(各一兩半) 半夏(湯洗七次,二兩)


上為銼散。


每服四大錢,水二盞,薑七片,棗三枚,淡竹茹一塊如指大,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虛勞煩悶,尤宜服之。


【溫膽湯】


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此藥主之。


又治驚悸。


半夏(湯洗七次) 竹茹 枳實(麩炒,去瓤,各二兩) 陳皮(三兩) 甘草(一兩,炙) 茯苓(一兩半)


上為銼散。


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酸棗仁湯】


治霍亂,吐下增劇,虛勞煩擾,奔氣在胸中,不得眠,或發寒熱,頭疼暈悶。


酸棗仁(炒,一兩三分) 人參 桂心(各一分) 知母 茯苓(各三錢三字) 石膏( ,半兩)


甘草(炙,二錢)上銼散。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49:40 | 只看該作者

五痿敘論


夫人身之有皮毛、血脈、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形,內則有肝、心、脾、肺、腎以主之,若隨情妄用,喜怒不節,勞佚兼並,致五內精血虛耗,榮衛失度,發為寒熱,使皮血、筋骨、肌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痿。


狀與柔風腳弱皆相類,以脈證並所因別之,不可混濫。

柔風香港腳,皆外所因;


痿則屬五內氣不足之所為也,審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51:34 | 只看該作者

五痿證例

 

病者肺熱,皮虛弱薄著,足痿,其色白而毛敗,名曰皮痿,由肺熱葉焦使然也。


肺為五臟長,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肺鳴則肺葉焦。


論曰:

五臟因肺熱焦,發為痿。


病者心下熱,膝腕樞紐如折去而不相提挈,脛筋縱緩,不能任其地,其色赤而絡脈溢,名曰脈痿。由悲哀太甚,陽氣內動,數溲血。


故本病論曰:


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


病者肝熱,口苦,筋膜乾,筋急而攣,其色蒼而爪枯,名曰筋痿。


由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及為白淫。


故《下經》曰:


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病者脾熱,胃乾而渴,肌肉不仁。


其色黃而肉蠕動,名曰肉痿。


由漸於濕地,以水為事,居處下澤,濡漬,痹而不仁。


故《下經》曰:


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病者腎熱,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其色黑而齒槁,名曰骨痿。


因有所遠行勞倦,遇大熱而渴,陽氣內乏,熱舍於腎,致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


故《下經》曰:

骨痿者,生於大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55:21 | 只看該作者

五痿治法

 

諸治痿法,當養陽明與衝脈。

陽明主胃,乃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束骨以利機關。


衝脈者,諸經之海,主滲灌溪穀與陽明,合養於宗筋,會於氣街,屬於帶脈,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治之,各補其榮而通其輸,調其虛實,和其逆順,至筋脈骨肉各得其旺時,病乃已矣。


【加味四斤丸】


治肝腎臟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不自勝持。


起居須人,足不任地,驚恐戰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不生氣力,諸虛不足。


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天麻 木瓜干 鹿茸(燎去毛,切,酥炙) 熟地黃 菟絲子(酒浸通軟,別研細) 五味子(酒浸,各等分)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食前下。

一法,不用五味子,有杜仲。


【麋角丸】


治五痿皮緩毛瘁,血脈枯槁,肌肉薄著,筋骨羸弱,飲食不滋,庶事不興,四肢無力,爪枯發落,眼昏唇燥,疲憊不能支持。


麋角(鎊,一斤,酒浸一宿) 熟地黃(四兩) 大附子(生去皮臍,一兩半)上用大麥米二升,以一半藉底,一半在上,以二布巾隔覆,炊一日,取出藥與麥,別焙乾為末,以浸藥酒,添清酒煮麥粉為糊,搜和得所,杵三千下,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任下,食前服。

王啟玄傳玄珠先生耘苗丹三方。


序曰:

張長沙戒人妄服燥烈之藥,謂藥勢偏有所助,勝克流變,則真病生焉,猶憫苗不長而揠之者也。


若稟氣受血不強,合服此而不服,反忽略之,是不耘苗者也。


【上丹】


養五臟,補不足,秘固真元,均調二氣,和暢榮衛,保神守中。

久服輕身耐老,健力能食,明目,降心火,交腎水,益精氣。


男子絕陽,庶事不堪,女子絕陰,乃不能妊,腰膝重痛,筋骨衰敗,面色黧黑,心勞志昏,寤寐恍惚,煩憒多倦,余瀝夢遺,膀胱邪熱,五勞七傷,肌肉羸瘁,上熱下冷,難任補藥,服之半月,陰陽自和,容色肌肉,光潤悅澤。

開心意,安魂魄,消飲食,養胃氣。

五味子(半斤) 百部(酒浸一宿焙) 菟絲子(酒浸別研) 肉蓯蓉(酒浸) 杜仲(炒斷絲)巴戟(去心) 遠志(去心) 枸杞子 防風(去叉) 白茯苓 蛇床子(炒) 山藥 柏子仁(別研,各二兩)上為末,蜜丸,梧子大。

食前溫酒、鹽湯任下三十丸。

春,煎乾棗湯;

夏,加五味子四兩;

四季月,加蓯蓉六兩;

秋,加枸杞子六兩;

冬,加遠志六兩,食後兼服衛生湯。


【衛生湯】


補虛勞,強五臟,除煩養真,退邪熱,順血脈,緩中,安和神志,潤澤容色。


常服通暢血脈,不生癰瘍,養胃益精。


當歸 白芍藥(各四兩) 黃 (八兩) 甘草(炙,一兩)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


年老,加酒半盞煎。

【中丹】


補百損,體劣少氣,善驚昏憒,上焦客熱,中脘冷痰,不能多食,心腹弦滿,脾胃氣衰,精血妄行,容色枯悴。


黃 白芍藥 當歸(各四兩) 白茯苓 人參 桂心(各二兩) 川椒(炒出汗,一兩) 大附子(炮去皮臍) 黃芩(各一兩,為末,薑汁和作餅)上為末,粟米飲搜和得所,搗千杵,丸如梧子大。

酒飲任下三五十丸,食前服。


【小丹】


補勞益血,去風冷百病,諸虛不足,老人精枯神耗,女子絕傷斷緒。

久服益壽延年,安寧神志魂魄,流滋氣血脈絡,開益智慧,釋散風濕,耳目聰明,筋力強壯,肌膚悅澤,氣宇泰定。

熟地黃 肉蓯蓉(酒浸,各六兩) 五味子 菟絲子(酒浸,各五兩) 柏子仁(別研) 天門冬(去心) 蛇床子(炒) 覆盆子 巴戟(去心) 石斛(各三兩) 續斷 澤瀉 人參 山藥 遠志(去心炒焦) 山茱萸 菖蒲 桂心 白茯苓 杜仲(銼炒絲斷,各二兩) 天雄(炮去皮臍,一兩)煉成鐘乳粉(扶衰三兩,續老二兩,常調一兩,氣完則刪去)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

食前酒服三十丸至五十丸。

忌五辛、生蔥、蕪荑、餳、鯉。

虛人多起,去鐘乳,倍地黃;

多忘,倍遠志、茯苓;少氣神虛,倍覆盆子;

欲光澤,倍柏子仁;

風虛,倍天雄;

虛寒,倍桂心;

小便赤濁,三倍茯苓,一倍澤瀉;吐逆,倍人參。

 

【芎桂散 】


治四肢疼痛軟弱,行履不便。(方見中風門)

 


【藿香養胃湯】


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陽明虛,宗筋無所養,遂成痿 。


藿香 白朮 白茯苓 神麯(炒) 烏藥(去木) 縮砂仁 薏苡仁(炒) 半夏曲 人參(各半兩) 蓽澄茄 甘草(炙,各三錢半)上為粗末。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二枚,同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57:03 | 只看該作者

失血敘論

 

夫血猶水也,水由地中行,百川皆理,則無壅決之虞;


血之周流於人身榮經府俞,外不為四氣所傷,內不為七情所郁,自然順適。


萬一微爽節宣,必至壅閉,故血不得循經流注,榮養百脈,或泣或散,或下而亡反,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諸證生焉。


十種走失,無重於斯,隨證別之,乃可施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58:33 | 只看該作者

外因衄血證治


病者因傷風寒暑濕,流傳經絡,陰陽相勝,故血得寒則凝泣,得熱則淖溢,各隨臟腑經絡涌泄於清氣道中,衄出一升一斗者,皆外所因。治之各有方。


【桂枝栝蔞根湯】


治傷風汗下不解,郁於經絡,隨氣涌泄,衄出清血;

或清氣道閉,流入胃管,吐出清血,遇寒泣之,色必瘀黑者。

桂心 白芍藥 栝蔞根 甘草(炙) 川芎(各等分)

上為銼散。


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服。

頭痛加石膏。

【麻黃升麻湯】


治傷寒發熱,解利不行,血隨氣壅,世謂紅汗者是也。


麻黃(去節湯,二兩半) 升麻(一兩一分) 黃芩 芍藥 甘草(生) 石膏( ) 茯苓(各一兩)


上銼散。


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薑三片,煎七分,去滓熱服,微汗解。


【五苓散】


治伏暑飲熱,暑氣流入經絡,壅溢發衄;


或胃氣虛,血滲入胃,停留不散,吐出一二升許。(方見傷暑門。治衄則以茆花煎湯下,屢用得效)


【除濕湯】


治冒雨著濕,郁於經絡,血溢作衄;


或脾不和,濕著經絡,血流入胃,胃滿吐血。


茯苓 乾薑(各四兩) 甘草(炙) 白朮(各二錢)


上為銼散。

每服四錢,水一大盞,煎六分,去滓服。


加川芎二錢。


最止浴室中發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7:59:41 | 只看該作者

內因衄血證治

 

病者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思傷脾,失志傷腎,暴喜傷心,皆能動血,蓄聚不已,停留胸間,隨氣上溢,入清氣道中,發為鼻衄,名五臟衄。


【止衄散】


治氣鬱發衄無比神方。


黃 (六錢) 赤茯苓 白芍藥(各三錢) 當歸 生乾地黃 阿膠(炙,各三錢)上為細末。


煎黃 湯調下二錢匕,未知再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8:01:11 | 只看該作者

不內外因證治


病者飲酒過多,及啖炙爆五辛熱食,動於血,血隨氣溢,發為鼻衄,名酒食衄;


或墮車馬,打撲傷損,致血淖溢,發為鼻衄,名折傷衄。


【加味理中丸】


治飲酒過多,及啖炙爆熱食,動血,發為鼻衄。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乾薑(炮) 乾葛 川芎(各等分)上為銼散。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花蕊石散】


治一切金瘡,打撲傷損,貓犬咬傷,並於傷處糝敷;或內損血入臟腑,壅溢作衄;及婦人產後,敗血不散。


花蕊石(細研,一斤) 上色硫黃(研細,四兩)上二味,拌勻入藏瓶中,以紙筋搗黃泥固濟,候乾,焙令熱透,以磚藉,用白炭一秤,頂上發火燒灰盡,候冷,取出再研極細。

諸臟傷,及婦人產後瘀血不行,並用童子小便溫酒調一二錢匕,取瘀血即效。


【白芨散】


治鼻衄立效。


白芨(不拘多少)


上為末。

冷水調,用紙花貼鼻HT 中。


一法,用黃膠湯令軟,貼鼻HT 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8:02:37 | 只看該作者

三因吐血證治


病者諸血積聚,合發為衄,而清氣道閉,濁道涌溢,停留胸胃中,因即滿悶,吐出數斗至於一石者,名曰內衄;

或因四氣傷於外,七情動於內,及飲食房勞,墜墮傷損,致榮血留聚膈間,滿則吐溢,世謂妄行。


【桂枝栝蔞根湯】


治傷風吐血。(方見外因衄血證治)


【五苓散】

 

治傷暑吐血。(方見外因衄血證治)


【除濕湯】


治傷濕吐血。(方見外因衄血證治)


【金屑丹】


治三因吐血;


及衄血下血,一切血溢妄行。
 

葉子雌黃上一味,為粗末,入棗肉內,線系定,滿著湯煮,用黑錫對雌黃斤兩,熔作汁,傾入湯,煮一日,添湯候冷,取出雌黃洗淨,干研為細末,卻以煮藥棗肉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七丸,黑錫煎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0-31 08:03:28 | 只看該作者

傷胃吐血證治


病者因飲食過度,傷胃;


或胃虛不能消化,致翻嘔吐逆,物與氣上衝蹙胃口決裂,所傷吐出,其色鮮紅,心腹絞痛,白汗自流,名曰傷胃吐血。


【理中湯】


能止傷胃吐血者,以其功最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方證廣如《局方》,但不出吐血證,學人當自知之。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白薑(炮,各等分)上為銼散。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或只煮乾薑甘草湯飲之亦妙。方見《養生必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08:18 , Processed in 0.20215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