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左輔 於 2012-11-3 12:48 編輯
【黃褐厚膩苔清化漫筆】
黃褐厚膩之苔,臨床時有所見,因其病理每主痰熱內蘊,是以病多實而不虛。
故醫家見之,參合脈象症情,如無牴牾,每用清熱化痰法清之滌之,甚則兼通腑氣以導之。
隨症立方,每獲良效。
但濕性纏綿,常常黏滯難化。
余於臨證中反復推求,因思痰熱日久,必損津液,雖云痰由濕成,而其阻塞隧道,致津液不能敷布,遂使局部乾結而痰濕之黏著愈緊。
一旦潤之,則黏著易去。
又且涼性化痰之品,不能作清熱之藥使用,既是痰濕與熱相結,必選適當之清熱藥物為佐。虛則甘寒,實則苦寒,隨症採用。
蓋痰由熱煎濕濁而成,熱若不解,則痰必堅凝。
余後於臨證中見頑固之黃褐苔,每參潤燥泄熱於化痰諸品之中,常獲應手之效。
略舉三例,以見一斑。
離休乾部王某,患食道癌一左關脈獨大而有力,右脈小,舌淡中裂,苔厚膩黃黑,且見斑剝。即於對症之抗癌方中加瓜蔞、鬱金、竹茹、竹瀝之屬。
服六帖,舌苔依然。
轉方時參入沙參、石斛、瓜萎、石決明、菊花、竹茹、山梔等品,僅服三劑而舌苔全化,呈現舌質紅潤而苔薄明淨。
患者甚為興奮,謂其一生曾有兩次黃黑厚膩苔。
一次在三十餘歲時,患肝炎,服中藥數日帖,舌苔始終未退。
後請祖傳名醫張先生診治,服數十帖而苔化淨,肝炎亦愈。
此次之黑苔已有兩年餘,當時尚未知有癌症,而今竟於數帖之間解盡,王老屢屢稱奇。
隨後轉為手術治療,不意竟刀下而亡,殊可扼腕。
中年女士王某,患右肺下葉後基底段癌腫,伴阻塞性炎症及隆突。
並已轉移至第九胸椎,體表可見雞蛋大腫物,略高於皮膚,下肢痿軟癱瘓。
脈小滑,舌心灰黑厚膩。
即於對症之抗癌方中。
合入四妙丸方,服兩帖後,大便自泄四次,色黑而穢惡不堪,奇臭難聞,第三日自止。
就此胃納大開,第九胸椎腫脹處平復。
舌淡紅,苔轉薄白明淨。
余還曾見到一例,亦是肺癌患者,為原發性周圍型右上肺鱗癌,已轉移至右上胸第四肋。
年邁古稀體質衰弱,舌質淡,苔黏膩,中心一條黃黑色。
患者肝鬱脾虛,參入生津及苦寒藥則納呆乏力,精神困頓。
只能於對症方中酌加甘寒化痰清熱之品,緩緩圖治。
一月餘苔始漸化,然濁苔一去,鬱熱顯露。
舌色通紅無苔,速與養陰生津,兼制癌毒.竟得一時諸症消退,病情好轉。
以上三例均為黃黑厚膩之苔,曹炳章所著之《彩圖辨舌指南》云:「凡舌苔黃中帶黑而浮滑而黏膩者,太陰濕熱內結,宜利濕清熱。」
北京中醫學院之《中醫舌診》「黃邊黑膩苔」條亦云:「舌的邊尖部分都是黃色苔,惟舌的中心部則苔呈灰黑色,是濕熱內蘊的徵象」。
就臨床所見之黃色黏膩苔,中帶灰黑色,多為濕熱內結之象,以上三例亦符合這一診斷。
然一、三兩例是病久津虧熱結,濕熱雖存而津乾無以潤澤,已成黏著難化之勢。
津不潤,熱亦不去,故治療時亦不得不採取變通方法,先以生津潤燥,兼參清熱除濕法則藥到病除,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譬猶污泥黏壁而尚濕潤,則一剝即可去之。
如漸及半乾,剝之不易,強剝之則易損傷牆面,此時若以水潤之,待其潤透,則自然剝之甚易。
物理與病理,每有相通之處,是以格物可以致知也。
此乃辨證與治法中之變法,正醫家所宜用心之地。
淺識如是,不敢自秘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