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84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25:3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5-經文講義-萃卦-釋爻辭-104


又曰萃之中互巽艮兩卦。


合為風山漸。


而兌之錯亦艮。


坤之德。


又同于巽。


坤順。


巽亦為順。


以巽風之行。


以順也。


故萃與巽艮之用相通。


自二至五。


為卦中人道重要之爻。


凡卦皆然。


萃則以六二與九五恰相應。


而六三與九四又相匹。


合成一剛一柔。


一內一外。


如表與裏。


如來與去。


莫不相當。


此即萃聚之義也。


聚必以情志之協。


惟平勻是尚。


不平不勻。


雖聚難和。


此全卦大用。


在二五之得中正也。


而六二釋文。


更以中未變。


明引吉之由來。


未變者。


未變其操守也。


亦爻柔未變為剛之意。


以其未變剛。


故與九五成相引之勢。


若已變。


則相引反相拒矣。


物理之定例。


異類相引。


同類相拒。


如電與磁石。


皆以一陰一陽相吸。


萃之為聚。


亦本此旨。


卦截去初上。


以中四爻為準。


果配匹得宜。


情志必協。


如中孚其明證也。


中孚上巽下兌。


兩陰在中。


原難與四陽協。


若去其初上。


則恰合于一陰一陽之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25:5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5-經文講義-萃卦-釋爻辭-105


此九二九五。


六三六四。


皆互協也。


以其屬中爻之協。


故名中孚。


言中能和也。


反之則為大過。


則以四陽在中。


無可協也。


故大過中孚卦體同。


而德用大異。


即由剛柔之協否為辨。


萃之中爻。


亦類中孚。


而正位得配。


已寓乾坤合德之象。


故天地萬物之情于此見焉。


卦之初上。


非萃之正用。


故有亂萃之語。


號笑之情。


涕洟之狀。


以示其聚非好聚。


會非佳會也。


全卦皆以聚為先。


而二三四五四爻為正聚。


且以六二九五。


為最孚于中和之行。


此彖辭三德。


皆于二爻之匹配得宜見之。


讀者當于此推繹其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26:1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總釋象例-1


升卦巽下坤上宣聖講義升卦上坤下巽。


風升而地在上。


是以名升。


言其志也。


風為氣之變動。


發于下。


而揚于空。


地中之風。


雖在下必期飛揚于上也。


卦四陰二陽。


與萃同。


而成往來。


萃以兩陽在上。


為眾陰所萃。


升則兩陽在中。


挈眾陰以升。


陽猶火也。


在內必燃至外。


而其道升。


雖三陰在外。


不能遏之。


坤順而巽行。


行以順。


安能止乎。


此升之名。


乃象于風之上升也。


中互震兌歸妹。


為女之窮。


與萃中爻同于未濟。


為男之窮。


亦相匹也。


而升中爻九三六四既濟之例。


則上下相協。


剛柔相濟。


以成其用。


內有九二。


外有六五。


易乾坤之位。


成交孚之情。


則與地天交泰類似。


是亦剛中而應也。


然與萃之九五六二。


孚于乾坤正位者相反。


則萃類否。


而升同泰。


是雖陽內陰外。


不足為升病。


且以此得孚元亨之道。


謂其克本天行健。


而不甘于伏屈也。


升之義飛揚上進。


包有發揮散去之意。


物之升也必。


還墜于地。


否則散于空中。


風之升也。


必被于草木。


否則流于內方。


則升猶散也。


萃升相對。


傳曰。


萃聚而升不來。


即言萃為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26:3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總釋象例-2


而升為散。


萃為至。


而升為往。


來往相反。


不來即往。


往來者。


易之道。


天地萬物。


不得有外于來往之例。


有往必有來。


有來必有往。


故春夏相繼。


秋冬相承。


寒暑代遷。


榮枯續至。


萃既來矣。


升則為往。


來者成聚。


往者自分。


是不來之義。


即分散也。


氣動而成風。


風行而多變。


變則不復見前者之象。


此由升而散。


由散而失也。


升以九二主內中位。


剛中之德。


孚乾九二。


見龍在田。


德施普及之用。


而外六五應之。


孚坤六五。


黃裳元吉。


文明中正之用。


是剛中而應。


合于乾坤交泰之道。


以成升。


升進得協。


交孚得濟。


則所往咸亨。


而道自大。


此元亨之占。


所由來也。


傳曰。


聚而上者為升。


故受以升。


則升實由萃之變。


以物既有聚。


必有散。


至而成聚者。


終升而成散。


此數之自至。


理之自然。


非故為之。


且物聚勢蓄。


蓄則易發。


發則飛揚。


而上聚于下者。


乃升于高。


聚于中者。


乃散于外。


升字之形。


亦象四散之義。


而志原求升。


其後則反散于外。


此亦因果之相應也。


易兌以巽。


而坤反于上。


其情已殊。


其行自異。


故升無可往。


終將散之四方。


猶氣動風生。


終亦還于寂靜也。


明斯道也。


則明萃升往來之義矣。


周易以爻象顛倒為次。


實則反也。


反萃為升。


卦然而用亦然。


由遇而聚。


由聚而升。


皆物之遽變。


人情世道亦如之。


此升之用。


不可極也。


求高者。


物之情。


希進者。


人之志。


然高或易下。


進或易退。


是則行之極必變。


數之窮反常。


君子知之。


故恆中庸。


中則無過。


庸則有常。


此天道也。


而人昧焉。


則惟順其進退。


隨其榮枯而已。


更何有于升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27:0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總釋象例-3


宗主附注升與萃為往來卦。


即其倒象也。


萃兩陽在外。


升兩陽在內。


皆兩陽包在四陰中。


而其用則相反。


以坤由內而外也。


萃上兌下坤。


升上坤下巽。


坤雖同。


而易其上下。


兌與巽。


原顛倒成兩卦者。


兌一陰在兩陽上。


巽一陰在兩陽下。


皆以陰爻為主。


先天巽為長女。


兌為少女。


即由位之異也。


巽為風。


兌為澤。


是物之象。


而巽為木。


兌為金。


則五行之象。


風發于上。


澤流于下。


則以功用升降之殊也。


澤為水之積。


風為氣之動。


水積則流。


氣動則變。


此兌澤為說言。


為口舌。


言如水之流也。


巽風為進退。


為變動。


言如氣之飛揚也。


萃以兌合坤。


成水聚于地之象。


故為萃。


升以坤上巽。


成風上于地之象。


故為升。


而其用之反。


則以萃必集于所安。


地為最安之處。


故其聚也。


如水之就下。


而遠近咸至。


升以升舉為用。


風之起于下。


而騰于上。


如氣之飛散。


而不知其所底。


是一切皆遠離也。


故傳曰。


萃聚而升不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27:2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彖-4


聚為來。


升為不來。


是升與萃反。


成一聚一散之象。


升散者。


凡雲煙火電。


皆可象之。


而風最易見。


故卦取巽風。


自下而上升。


以明其為物之四散也。


而卦爻則以陽在內。


陽剛善動。


鬱于中。


則勃發必驟。


雖有四陰。


徒助其勢。


而無以遏其行。


則以坤之順承而安貞。


不能戾陽之飛越而奔散也。


而上下正位互易。


與萃亦反。


則剛主二。


而柔主五。


恰違于乾坤之正。


卻以中爻九三六四。


同于既濟。


而得協調之功。


中互雷澤歸妹。


歸妹為女之窮。


即坤道之盡。


以陽在下得決陰。


如女之于歸為婦。


不復為閏中待字之身。


此可見升有關于家室之道。


而其用則與漸相錯。


漸以女歸待男行為義。


歸妹則更無待。


勢在必歸。


亦猶升之志已動。


其行已決也。


讀者宜合參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28: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彖-5


升元亨。


用見大人。


勿恤。


南征吉。


宣聖講義此升卦彖辭也。


升上坤下巽。


兩陽在內。


與觀同體。


觀為八月卦。


兩陽在顛。


如日月照臨地上。


又如人兩目觀物。


故名觀。


而升易其上下。


巽反在坤下。


三陰在上。


陰降陽升。


易以陽為主。


故名升。


以兩陽之志于上升也。


全卦陽在陰中。


亦如萃。


而兩陽在內卦。


遂與萃反。


萃聚而升散。


陰雖盛。


而陽得中。


陽志于上。


而內主正位。


上有六五應之。


是乾下于坤。


為地天泰之象。


故辭稱元亨。


以本乾行也。


坤雖在上。


而順承乾志。


故卦以乾九二孚于用。


所謂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者也。


然升非乾也。


雖有九二之孚。


而失九五之位。


上所應者坤之六五。


黃裳元吉之占。


合為內健外順。


中正而文明。


是以占元亨。


而不及利貞。


則坤德不專擅。


而體乾元以成其行。


健之道也。


故不曰利。


而曰用見。


明坤秉承乾志。


有其用也。


剛以柔用。


況二原坤之正位乎。


柔以得時而上于乾。


上而不僭。


故仍以九二為尊。


而稱用見也。


大人即乾九二所稱。


而以上有三陰為其障。


德具而未昭。


道行而未大。


在乾九二。


尚有德施普及之尚。


則升之大人。


寧能以飛龍自況。


而無所卹哉。


此辭稱勿卹者。


其其原有所憂。


而以得坤之順承。


喜柔之協濟。


乃勿卹耳。


凡易稱無咎。


即原有咎。


而獨免。


稱勿卹。


即原有憂而獲安。


此古文簡括也。


雖用見大人。


而非得志滿足之日。


此有卹也。


雖陰柔重障。


而得降心諧睦之時。


此以勿恤也。


卦內體外用。


升外為坤。


故行亦本之。


坤稱西南得朋。


升非全坤。


故占南征吉。


仍以坤之所宜為利也。


南征者南方之行。


不陽于軍事。


向南者則吉。


皆孚于坤也。


陽主升而陰不為阻。


此南征吉。


明其屬于行進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28:4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彖辭-6


升彖辭僅稱元亨。


而吉屬南征。


可見其用。


以行為先。


則本內卦巽之志。


而合外卦坤之情。


巽風行。


原無定方。


而坤則有方。


坤以靜先。


巽以動重。


動以合靜。


柔以益剛。


此升卦大用占元亨也。


元亨大亨也。


行之通于一切為亨。


乾坤四德之所始也。


元亨並稱。


尤乾之用。


以其高明無不覆也。


升以六五孚文明中正之象。


而陰柔易蔽其光。


非如觀之照臨天下也。


故但取巽中兩陽上進之志。


而名升。


兩陽既志升。


且挈眾陰以同進。


此升不獨陽也。


惟動自陽始耳。


蓋陽在下而能率群陰者。


以九二故。


九二剛中。


而上有六五之應。


卦又巽以順。


是以能合乾坤之德之半。


稱元亨。


雖非利。


而仍見大人。


足明升之以時也。


大人兼德位之稱。


與君子以德不以位者有別。


見大人不獨見者。


亦包大人自見于眾言。


則以上下相親。


君民相得。


乃好升之道。


如人之升用。


必其才行可稱。


而上位者。


亦樂引進之。


是升之利于上下。


而為人情所同欲者。


故亨。


言升一人可以利于大眾也。


有撥于登庸之典焉。


萃既聚其眾矣。


而擇尤升用之。


則萃之用。


由升成之。


升而後不徒聚也。


萃動自眾。


故上萃于九五。


升動自君。


故下拔于九二。


此治道之所仿。


而彖辭特以見大人為孚。


元亨之行。


可以知易之旨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29:0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彖辭-7


彖曰。


柔以時升。


巽而順。


剛中而應。


是以大亨。


用見大人勿卹。


有慶也。


南征吉。


志行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之義也。


升以坤在巽上。


坤柔也。


而升于上。


五正位也。


而為陰。


是以時升也。


坤為地為土。


萬物所居。


位原在下。


今乃在上。


是升也。


而巽為木為風。


木生土中。


而風揚空際。


其志上升。


五行木制土。


故地中之木。


不得抑其上升。


卦兩陽在內。


陽道升。


陰雖眾。


不得過其上升。


此柔以時升。


即順夫剛也。


剛柔既協。


升降乃同。


此時也。


位也。


位當則時宜。


九二在內。


居坤之正。


六五在外。


履乾之中。


是互交也。


亦時之宜。


則在卦地天交泰。


為春日。


陽正長之時。


天地之德。


皆以泰顯。


時用之義。


即生生不已之功。


此柔之升。


必繫乎時。


非時之升乃為過。


如大小過。


柔皆在外。


而違于生生之德。


故為過。


升與萃。


則以孚于時。


互成其用。


斯剛柔交易之道。


有宜于時者也。


況陰降而位在內。


升于外為反常。


惟以時升。


方大其用。


升之稱元亨。


正以柔之升宜于時耳。


上坤為順。


下為巽。


故曰巽而順。


卦自下上。


如同體之觀。


則曰順而巽。


巽順義亦近。


母女之情亦親。


故觀與升。


皆上下相諧。


內外相得。


不似天水違行之訟。


及二女不相得之睽革也。


九二在內正位。


六五主卦中位。


此亦剛中而應也。


凡二五相應。


或三四相應皆然。


為孚于一陰一陽之道也。


以其得中而應。


上順而下巽。


剛柔交而天地合德。


是以稱元亨。


元亨大亨也。


言德用亨于一切。


而克大久也。


九二大人之象。


與六五相望。


故曰用見。


以其情志之協。


行止之宜。


故勿恤。


謂雖有憂。


而可無之。


是則升之有慶也。


有慶猶有喜。


書曰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


以君正而德昭。


恩周而惠遠。


是一人之慶。


即兆民之慶。


升就主位言。


故曰有慶。


謂上下孚為慶。


否則憂也。


慶與卹對。


有慶則勿卹矣。


南征占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29:2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彖辭-8


言其志在于行。


行有方宜也。


體巽以從坤。


因近以達遠。


此南行為升之吉。


推而言之在下者。


以時勢及其德功。


可以南面。


而孚一人之慶矣。


蓋九二在下之尊。


果充其德。


乘于時。


則進于九五。


亦無所憾。


此乾九二釋文以德施普及為言。


蓋預為九五飛龍在天之備。


升之九二亦如是。


南行而卜吉。


正如南面之當時也。


升萃原一卦顛倒。


故萃為聚。


升為往。


恰反。


而兩陽上下易位。


則用大殊。


升之征吉。


亦以志之升揚。


乃順時而動之旨。


坤以順承乾為志。


九二乾也。


六五應之。


故體乾用坤。


柔成剛。


陰隨陽。


則二五合德。


而占元亨。


雖卦德不及利貞。


而有慶吉之占。


可見為行之利。


其不稱利貞者。


正以升之志行。


守先利貞。


而貞為本。


行先元亨。


而亨為基。


此大亨之占。


恰與志行相應也。


乾之道。


必依坤而後見。


剛之志。


必假柔而後明。


此升之用。


實本于剛中而應。


內巽而外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0:2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彖辭-9


宗主附注升彖辭南征吉。


亦如蹇解利西南。


以其秉坤之德也。


然升卦所重不獨方宜且在行動。


故曰南征吉。


不似蹇解但云利西南。


而不及所行。


征即行。


亦即往也。


傳釋升不來。


已明其行為往。


往者前進也。


上升也。


皆自近至遠。


自下至上也。


為升卦兩陽在內。


志于外。


而三陰不獨不阻。


且隨之進。


陰本降。


何以隨陽升。


則時為之。


時者難見。


而見于位。


位指九二為剛。


而六五為柔。


剛本以五為正位。


今反在下。


柔本以二為正位。


今反在上。


可見其互成用。


祇在此反于所行之時。


柔反外行。


即隨九二之陽以同升也。


故釋文曰。


柔以時升。


謂柔原降于內。


則升也。


時為之。


因二為陽。


乃升于五。


柔升非其本能。


必假陽之勢。


如地天交泰是其例也。


泰曰地天交。


可見地原隨天之降而後升。


以成互交之象。


非如否之一升一降成否隔也。


升于上者。


陽之本能。


陰則惟時使之。


時者天道之變化。


為生化之淵源。


故交則成其生。


否則成其殺。


如春夏與秋冬皆時也。


時升而升則陰助陽。


時降而降則陰背陽。


此升之道。


以坤在外而六五與九二協也。


內巽而外順。


情投而志合。


故萬物同升。


而成元亨之象。


即剛中而應之所致也。


剛中已有其體。


有應更宏其用。


此易卦所貴者。


萃升皆藉以成其德。


惟萃為來。


升為往。


有不同。


則亦兩陽上下之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0:4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象辭-10


又曰升卦之義。


本以兩陽志升。


而彖辭稱柔以時升。


是指坤由下而上。


合萃卦之象言也。


萃卦坤在兌下。


升則反居巽上。


即柔順時而升之象。


但柔之升。


非其自升。


仍依兩陽同升者。


陽升陰降故也。


以陰本降。


則今之升。


實因于時。


處常則降為正。


處變則升為時。


此釋彖特揭出時字。


明其升之由來也。


坤土在下。


萬物之載。


若升于上。


萬物亦惟俱升。


然升者墜之緣。


高者卑之對。


有升必墜。


有高必卑。


大地之升。


猶可自保。


物之微渺。


寧能懸空而不墜哉。


故空不可憑。


而聚終有散。


巽風以動之。


木以揚之。


則土散為塵沙。


而景象將同幻滅。


此升卦義。


含空色不二之諦。


與佛教有相印證處。


天之太空。


惟純剛能常往。


人之飛昇者。


必先練就金剛體。


方不畏罡風之吹。


今柔之升。


將以何為恃哉。


故曰時也。


時者一時之謂。


時升者亦時降。


仍不須臾往。


而循化以來往耳。


故其用。


動而不止。


周流無息。


終始相環。


此爻辭以行為志。


如天地之在空中不墜者。


以其轉動永無寧息也。


此動以成靜之機。


而變以持久之妙。


愈動愈靜。


愈變愈久。


推之則無復動靜之分。


久暫之別。


且柔不異剛。


升不異降。


色與空一相。


而真與妄同宗。


則佛說大乘之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1:0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象辭-11


象曰。


地中生木。


升。


君子以順德。


積小以高大。


宣聖講義此總釋升卦象辭。


明人道也。


升以坤在上。


巽在下。


為木生地中之象。


雖在地之下。


而下無可居。


故稱地中。


與火地晉。


稱明入地中一義。


地本憑空。


而自動轉。


有上面而無下面。


則以圓而時動也。


所謂地上即地中。


故易不稱地下。


實含微義。


且地中出者。


亦非遠出地面。


如天下也。


則凡在坤下之卦。


皆為地中。


亦即在地之內而已。


升以巽木。


生于地中。


苗葉枝幹。


仍出地面。


不過其根生土中耳。


根生土中。


而幹出土表。


雖曰地下。


實可包上下言。


以木為生物。


日育日長。


終且高于地面。


此即升之義也。


故在卦言。


為坤上于巽。


而在物言。


為木生于地。


象一而用二。


故彖辭柔以時升。


指坤在上也。


象曰志中生木。


指物高出地面也。


象以人道為本。


人道先實質。


而後理氣。


故以木出地中。


狀其上升。


而非以坤在上為限。


要知此卦。


坤體在上。


而用在下。


凡物無不載于地。


無不出于地面。


即藏地中者。


如充其用。


亦終當顯于地上。


為地下不得有生物之象也。


升者動為本。


故以生物測之。


生而動者。


始能升也。


動而升者。


雖不必有生。


而其自下上也。


亦猶生長之象。


是升必自下上者也。


雲雷火風之屬。


亦自下上。


以成其升。


而易則取木之生為象。


是重在其自生之志。


與天生之情。


而以備人所取法焉。


木之志遂其生。


成其用者。


無不升。


人亦如之。


惟人之志。


當先德而後器。


培育其生生之本。


發揚其生成之基。


惟德為重。


德之于人猶水與熱之于木。


木無水熱不生。


人無德不大。


此君子觀升而必順德。


積小以高大。


亦不外成升之道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1:2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象辭-12


積小以高大。


乃法木之生于地中。


必日積月累。


而後長出地面。


而後扶搖空中。


而後遂其生。


達其用。


以大其材。


收其實。


人之于德也。


亦如之。


必自微細作起。


日積月累。


誠意正心修身。


以至成人成物。


得志。


則明明德于天下。


不得志。


止于獨善其身。


此人道之升。


非可一步登天者也。


故卦以兩陽夾四陰中。


明其升之匪易。


以剛易柔。


以升挈降。


若非積之久。


則不能達于高大。


若非行之順。


則不克成于至德。


此順德二字。


一則言其積之以漸。


一則言其升之以時。


若不積。


則猶登高不自卑。


先失其本。


若不順。


則如行水不擇風。


先迷其方。


能積則如日月升恆。


通而不已。


能順則如風雲際會。


舉而彌輕。


此地中生木之象。


在君子則自勵其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1:5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爻辭-14


初六。


允升。


大吉。


宣聖講義此升卦初六爻辭也。


初六巽之初爻。


即坤初六。


而升以有兩陽在中上為純柔。


乃與坤初爻異。


以九二九三介其間。


居中而上應。


則初爻亦隨之。


則以初六在下無位。


而下卦以二為主。


初從二之正。


與上四五相應。


故曰允升。


允信也。


又相許也。


言與上信。


而與九二相許。


柔與剛。


如男與女。


女以身許夫。


則為貞。


允亦貞也。


貞德孚于信。


貞以相與。


信以相從。


則剛柔諧。


而生成之德以著。


此初六許隨九二同升。


而占大吉也。


柔本不自升。


其升也。


必隨剛。


此初六之升。


為允升。


言與九二有信約。


而與上卦成相應。


情既兩孚。


德亦交洽。


是占大吉者。


正如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之意。


孤陽獨陰不足以有為。


陰陽不能合。


亦不足以有成。


惟孚于一陰一陽之道。


而洽于夫唱婦隨之情者。


方為吉。


而初六如之。


故大吉。


大吉者元吉也。


初六卦之初。


初者始也。


故稱大吉。


言升之始。


即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2:0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爻辭-15


象曰。


允升大吉。


上合志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則以初爻無可用之地。


而稱吉者。


以其允升。


允升者。


以上合其志。


上猶升也。


進也。


卦自下上。


初之進即二爻。


初六與九二相合而有得。


且隨之與上六四六五合。


應而有成。


此初六允升。


乃見大吉之占也。


蓋全卦大用。


初上無位。


惟二三四五四爻當位乘時。


升與萃。


皆以中四爻。


合于剛柔匹配之數。


有其生成之用。


而升尤勝。


則以兩陽在下。


孚于地天交泰之例也。


陽升陰降。


升而自下。


則其道遠。


其行徐。


其進可展舒。


其成必廣大。


此升之用。


較萃為宜。


而初六之用。


則以麗于九二正位。


而信許同升。


以與四五相諧也。


故上合志。


上字一指其升進。


一指與上各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2:3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爻辭-16


九二。


孚。


乃利用禴。


無咎。


宣聖講義此升卦九二爻辭也。


九二居內正位。


剛中之德。


與六五匹而和。


故曰孚。


利用句。


與萃九二同。


皆以正位之主。


主祭祀之事。


為享福受祜之徵。


稱禴之義已見萃。


言春夏時祭祀從省儉。


九二雖當位。


而在下。


故亦惟儉約是尚。


因時之升。


易招咎戾。


而以中正得免。


則祭祀重典。


而中位主持。


似非可苟者。


祇以九二自下而上升。


初不宜夸張其事。


且升者先固本。


祭祀所以厚其本。


反其始。


而時猶早。


則以儉約為宜。


此無咎之占。


亦正以善用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2:5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爻辭-17


象曰。


九二之孚。


有善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九二中位而剛。


與外柔應。


兩情諧而上下合德。


正位固而內外同功。


此其孚為有喜耳。


喜者中心喜悅。


則以由二至四互兌。


兌為悅澤。


而合中互雷澤歸妹。


夫婦相得。


配偶克諧。


此其為喜可知。


正以升之用。


在剛柔俱升。


夫以率婦。


情志先孚。


則家以齊。


國以治。


其喜大矣。


然則利用禴者。


亦可釋為夫妻廟見。


而卜其後之必昌也。


情之欲孚。


志之欲進。


合而為升。


而在于內。


此中心所願也。


故特以孚稱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3:1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爻辭-18


宗主附注升卦之用亦如萃。


以二五正位為主。


而萃則以九五為正萃之位。


下爻皆向之為歸依。


升則以九二為得內中位。


各爻皆隨之以俱升。


是萃之九五。


為所至極位。


升之九二。


為所自起點。


一靜一動。


一往一來。


兩相映射。


由萃言。


為眾萃于一尊。


而無不悅服。


由升言。


為主率其群眾。


而招之同行。


此則以陽在內在外為別也。


然萃九五誠全體之主。


各爻不得不歸向之。


若升九二。


不過內卦中位。


不足以約束群眾。


故升雖自二始。


而升之所極。


仍在五。


五以柔居剛。


仍不得翕服大眾。


此升之極。


反為散也。


故升九二爻辭。


僅以孚稱。


不以位稱。


而利用禴。


亦如萃六二在下。


惟主祭祀。


率群眾以致敬。


亨于神祖而已。


神祖在主之上。


亦主者所共尊。


不得以主于內。


而擅專及外也。


釋文稱有喜。


即祭則受福之意。


蓋孚于上者。


亦孚于神祖。


九二以誠敬而與神孚。


則其喜乃九二所獨。


非全體共占之也。


然上卦純柔。


順乎下情。


而樂與眾近。


故九二之喜。


以能孚而後見。


孚則無所閡隔。


人神之間。


上下之際。


內外之介。


無不孚。


是又較初之允為更進矣。


允為孚之始。


孚為允之成。


皆以與上諧和為重。


可見升之大用。


在能同眾以升。


若獨升。


是違允與孚之德。


將何以占吉而有喜哉。


陽能自降以率陰俱升。


此其為允為孚之由來。


而人道師之。


則以順德積小以高大為本。


不順則不能得上之合志。


不積則不能成眾之同升。


此允孚之德。


必自我致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18:33: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6-經文講義-升卦-釋爻辭-19


九三。


升虛邑。


宣聖講義此升九三爻辭也。


九三內卦之末。


與六四同為中爻。


一剛一柔。


孚于既濟之象。


原吉爻也。


而不言吉凶。


則以升卦兩陽比于內。


三陰在其外。


剛以進于柔。


雖曰升。


而情勢反由實而虛。


由高而下。


故曰升虛邑。


蓋以卦言。


則升。


以爻言。


則由實而虛。


由城郭而邑之象。


邑者。


眾聚居之域。


而虛字亦通作墟。


則郊野空曠阜陵。


後世或稱墟里。


小民村聚之所。


民居成聚如今村莊。


必有高地。


備避水潦風雨之害。


其中若谷。


可以護衛。


升而至此。


非崇高可知。


但亦有高于他地之意。


九三由內望外。


故升虛邑。


邑有大小。


小者所謂十室之邑。


則僅數戶人家。


非城市之繁庶可比。


而虛義本虛空曠遠之意。


九三陽也。


合九二以進于四五。


猶反風地觀之象。


觀兩陽在四陰上。


如日月照臨下土。


升則以陰原在上。


由陽望陰。


成由內望外之勢。


前面空虛。


無礙于目。


則升者易矣。


此升字當釋作近。


由近而遠。


由狹而廣也。


巽風也。


九二九三。


如鳥兩翼。


乘風展翅。


望天空闊。


則其進行利捷矣。


且九三本乾九三。


當乾惕之時。


亦宜反乎空虛。


期于安穩。


此升虛邑。


雖不及吉凶。


而其行之順則可知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9 02:00 , Processed in 0.468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