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論輯義】

 關閉 [複製鏈接]
501#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5:31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鑒〕少陽。即首條口苦咽乾目眩之謂也。

 

中風。謂此少陽病。是從中風之 邪傳來也。

 

少陽之脈。起目銳。從耳後。入耳中。其支者。

 

會缺盆。下胸中 循脅。表邪傳其經。故耳聾目赤。胸中滿而煩也。

 

然此少陽半表半裡之胸滿 而煩。非太陽證具之邪陷。胸滿而煩者比。故不可吐下。若吐下。則虛其中 。神志虛怯。則悸而驚也。

 

〔汪〕補亡論。龐安時云。

 

可小柴胡湯。吐下悸 而驚者。

 

郭白云云。

 

當服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

 

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

 

此屬胃。 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原注]一云躁○煩上。成本。玉函。有則 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2#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5:40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鑒〕脈弦細。少陽之脈也。

 

上條不言脈。

 

此言脈者。

 

補言之也。

 

頭痛發熱 無汗。傷寒之證也。

 

又兼見口苦咽乾目眩。少陽之證。故曰屬少陽也。

 

蓋少 陽之病。已屬半裡。故不可發汗。若發汗。則益傷其津。

 

而助其熱。必發譫 語。既發譫語。則是轉屬胃矣。

 

若其人津液素充。胃能自和。則或可愈。否 則津干熱結。胃不能和。 不但譫語。且更煩而悸矣。

 

〔王〕凡頭痛發熱。俱為在表。惟此頭痛發熱。 為少陽者。

 

何也。

 

以其脈弦細。故知邪入少陽之界也。

 

〔錢〕以小承氣和胃 。令大便微溏。胃和則愈也。

 

胃不和者。

 

以陽氣虛損之胃。邪熱陷入。 而胃虛邪實。所以煩悶而築築然悸動。

 

此少陽誤汗之變證也。

 

可不慎哉。

 

案不可發汗。蓋此屬柴胡桂枝湯證。程氏云。

 

煩而悸。當是小建中湯。汪氏 云。

 

和胃之藥。成注云。

 

與調胃承氣湯。愚以須用大柴胡湯。未知的當否。 傷寒選錄曰。

 

少陽。小柴胡加薑桂。陽明。調胃承氣湯。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

 

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 。脈沉緊者。

 

與小柴胡湯。 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

 

此為壞病。知犯何逆。

 

以法治之。

 

( 若已吐下以下。原本。別為二條。 今據玉函。及千金翼。合為一條。喻本。張本。柯本。錢本。魏本。並以兩 條。合為一條。玉函。千金翼。無本字。食下。有飲字。巢源。無譫語二字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3#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5:49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鑒〕脈沉緊。當是脈沉弦。若是沉緊。是寒實在胸。當吐之診也。

 

惟脈沉 弦。始與上文之義相屬。故可與小柴胡湯。〔沈〕太陽不解。

 

而傳少陽。當 與小柴胡和解。乃為定法。反以吐下發汗溫針。

 

以犯少陽之戒。

 

而邪熱陷入 陽明。故發譫語。已為壞證。要知譫語。乃陽明受病。即當知犯陽明之逆而 治之。

 

若無譫語。

 

而見他經壞證。須憑證憑脈。 另以活法治之也。

 

〔程〕此條云。

 

知犯何逆。

 

以法治之。

 

桂枝壞病條亦云。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只此一觀字。一知字。已是仲景見病知源地位。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眠睡。玉函。千金翼。 作寐一字。吳本。與陽明篇第四十一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云云白虎湯條。合 為一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5:58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錢〕關上者。

 

指關脈而言也。

 

仲景辨脈篇中。稱尺脈曰尺中。關脈曰關上 。寸脈曰寸口。〔程〕大為陽明主脈。太陽以其脈合。故浮大上關上。從關 部連上寸口也。

 

少陽以其證合。故但欲眠睡。目合則汗。但欲眠。為膽熱。 盜汗為半表裡也。

 

當是有汗則主白虎湯。無汗則主小柴胡湯也。

 

〔吳〕上關 上。熱勢彌漫之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6:08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鑒〕但欲眠睡。非少陰也。

 

乃陽盛神昏之睡也。

 

汪氏云。

 

常器之云。

 

可柴胡桂枝湯。龐安時云。

 

脈不言弦者。

 

隱於浮大也。

 

○案此說未知是否。姑附存於斯。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

 

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玉函。無故字。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6#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6:19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成〕表為陽。裡為陰。邪在表則外有熱。六七日。邪氣入裡之時。外無大 熱。內有躁煩者。

 

表邪傳裡也。

 

故曰陽去入陰。〔印〕無大熱者。

 

邪不在表矣。

 

其人躁煩者。

 

邪入於裡陰矣 。

 

此為去表之陽而入於裡之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7#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6:29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張〕邪氣傳裡則躁煩。不傳裡則安靜也。

 

方氏云。

 

去。往也。

 

言表邪往而入於裡。○案此說未穩。

 

又案汪氏金鑒。

 

以 陽去入陰。為三陽傳經之熱邪。 入於三陰之義。恐不然也。

 

表邪入於裡陰。

 

而躁煩者。

 

蓋此陽明胃家實而已 。錢氏注與汪氏同。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

 

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8#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6:39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汪〕傷寒三日者。

 

即素問相傳日數。上條言六七日。

 

此止言三日。可見日 數不可拘也。

 

邪在少陽。原嘔而不能食。今反能食而不嘔。可征裡氣之和。 而少陽之邪自解也。

 

既裡和。

 

而少陽邪解。則其不傳三陰。斷斷可必。故云 三陰不受邪也。

 

此注。本武陵陳亮斯語。〔印〕以上二章。與太陽篇之第三 章同義。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

 

欲已也。

 

(玉函。

 

此條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9#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6:47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成〕內經曰。

 

大則邪至。小則平。傷寒三日。邪傳少陽。脈當弦緊。今脈 小者。

 

邪氣微而欲已也。

 

案此語。內經中無所考。脈要精微云。

 

大則病進。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0#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6:58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成〕內經曰。

 

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寅卯辰。少陽木王之時。〔柯〕辰 上者。

 

卯之盡。辰之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1#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7:08 | 只看該作者

卷五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

 

必胸下結 硬。(結硬。玉函。作痞堅。 脈經。千金翼。不下下。有下之二字。無自利二字。及若下之必四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2#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7:2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程〕腹滿而吐。食不下。則滿為寒脹。吐與食不下。總為寒格也。

 

陽邪亦 有下利。然乍微乍甚。

 

而痛隨利減。今下利益甚。時腹自痛。則腸虛而寒益 留中也。

 

雖曰邪之在臟。實由胃中陽乏。

 

以致陰邪用事。升降失職。故有此 下之則胸中結硬。不頂上文吐利來。直接上太陰之為病句。

 

如後條設當行大 黃芍藥者亦是也。

 

曰胸下。陰邪結於陰分。異於結胸之在胸。

 

而且按痛矣。

 

曰結硬。無陽以化氣。則為堅陰。異於痞之濡而軟矣。

 

彼皆陽從上陷而阻留 。

 

此獨陰從下逆而不歸。寒熱大別。〔鑒〕吳人駒曰。

 

自利益甚四字。當在 必胸下結硬句之下。 其說甚是。若在吐食不下句之下。則是已吐食不下。

 

而自利益甚矣。

 

仲景復 曰若下之。

 

無所謂也。

 

黃仲理曰。

 

宜理中湯。陰經少有用桂枝者。

 

如此證。若脈浮。即用桂枝湯微 汗之。

 

若惡寒甚不已者。

 

非理中四逆不可。 黃自利益甚四字。不允當。故姑從吳人駒之說。且脈經千金翼。文有異同。 可知此條固有差錯也。

 

傷寒蘊要曰。

 

 

凡自利者。

 

不因攻下而自瀉利。俗言漏底傷寒者也。

 

大抵瀉利 。小便清白不澀。完穀不化。 其色不變。有如 溏。

 

或吐利腥穢。小便澄澈清冷。口無燥渴。其脈多沉。 或細。

 

或遲。

 

或微。

 

而無力。

 

或身雖發熱。手足逆冷。 或惡寒蜷臥。

 

此皆屬寒也。

 

凡熱症。則口中燥渴。小便或赤。

 

或黃。

 

或澀。 而不利。且所下之物。皆如垢膩之狀。

 

或黃。

 

或赤。所去皆熱臭氣。其脈多 數。

 

或浮或滑。

 

或弦或大。

 

或洪也。

 

亦有邪熱不殺穀。其物不消化者。

 

但脈數而熱。口燥渴。小便赤黃。

 

以此別之矣。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

 

為欲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3#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7:2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錫〕太陰中風者。

 

風邪直中於太陰也。

 

〔魏〕太陰病。

 

而類於太陽之中風 。四肢煩疼。陽脈微而熱發。陰脈澀而汗出。純乎太陽中風矣。

 

然腹自滿。 有時痛。下利益甚。吐而不能食。是非太陽之中風。宜表散也。

 

〔錢〕 四肢煩疼者。

 

言四肢酸疼。

 

而煩擾無措也。

 

蓋脾為太陰之臟。

 

而主四肢故也 。(脾病四肢不得稟水穀氣。見素問陽明脈解。)陽微陰澀者。

 

言輕取之而 微。重取之而澀也。

 

脈者。

 

氣血伏流之動處也。

 

因邪入太陰。脾氣不能散精 。肺氣不得流經。營陰不利於流行。故陰脈澀也。

 

陽微陰澀。正四肢煩疼之 病脈也。

 

長脈者。

 

陽脈也。

 

以微澀兩陰脈之中。

 

而其脈來云皆長。為陰中見陽長。則陽將回。故為陰病 欲愈也。

 

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4#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7:3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成〕脾為陰主。王於丑亥子。向王。故為解時。〔柯〕經曰。

 

夜半後而陰 隆為重陰。

 

又曰。

 

合夜至雞鳴。 天之陰。陰中之陰也。

 

脾為陰中之至陰。故主亥子丑時。 太陰病。脈浮者。

 

可發汗。宜桂枝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5#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7:5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汪〕夫曰太陰病。當見腹滿等候。診其脈不沉細。

 

而浮。則知太陽經風邪 。猶未解也。

 

故宜桂枝湯。

 

以汗解之。

 

〔鑒〕即有吐利不食腹滿時痛一二證 。其脈不沉而浮。便可以桂枝發汗。先解其外。俟外解已。再調其內可也。

 

於此又可知論中身痛腹滿下利。急先救裡者。

 

脈必不浮矣。

 

〔程〕條中有桂 枝湯。

 

而無麻黃湯。桂枝胎建中之體。無礙於溫也。

 

案舒氏云。

 

 

此言太陽病。是必腹滿而吐。腹痛自利矣。

 

證屬裡陰。脈雖浮亦 不可發汗。即令外兼太陽表證。 當以理中為主。內加桂枝。兩經合治。

 

此一定之法也。

 

今但言太陰病。未見 太陽外證。其據脈浮。即用桂枝。 專治太陽。罔顧太陰。大不合法。恐亦後人有錯。

 

此說有理。 自利不渴者。

 

屬太陰。

 

以其臟有寒故也。

 

當溫之。

 

宜服四逆輩。(玉函。千 金翼。無服字。輩。脈經。作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8:02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鑒〕凡自利而渴者。

 

裡有熱。屬陽也。

 

若自利不渴。則為裡有寒。屬陰也 。今自利不渴。知為太陰本臟有寒也。

 

故當溫之。

 

四逆輩者。

 

指四逆理中附 子等湯。

 

而言也。

 

〔魏〕以其人脾臟之陽。平素不足。寒濕凝滯。 則斡運之令不行。所以胃腸水穀不分。

 

而下泄益甚。自利二字。乃未經誤下 誤汗吐而成者。

 

故知其臟本有寒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8:1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舒〕口渴一證。有為實熱。

 

亦有虛寒。若為熱邪傷津。

 

而作渴者。

 

必小便 短大便硬。若自利而渴者。

 

乃為火衰不能熏騰津液。故口渴。法主附子。助 陽溫經。正所謂釜底加薪。津液上騰。

 

而渴自止。若寒在太陰。於腎陽無干 。故不作渴。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

 

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

 

不 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 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

 

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以一字。玉函。作所 以然者四字。暴煩下利。千金翼。 作煩暴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8#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8:2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錢〕緩。為脾之本脈也。

 

手足溫者。

 

脾主四肢也。

 

以手足而言自溫。則知 不發熱矣。

 

邪在太陰。所以手足自溫。不至如少陰厥陰之四肢厥冷。故曰系 在太陰。然太陰濕土之邪鬱蒸。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

 

其濕熱之氣。已 從下泄。故不能發黃也。

 

如此而至七八日。雖發暴煩。乃陽氣流動。 腸胃通行之征也。

 

下利雖一日十余行。必下盡而自止。脾家之正氣實。故腸 胃中有形之穢腐去。穢腐去。則脾家無形之濕熱亦去故也。

 

此條當與陽明篇 中。傷寒脈浮而緩云云至八九日。大便硬者。

 

此為轉屬陽明條互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9#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8:3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喻〕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其證又與少陰無別。

 

而利盡穢腐當自止。則不 似少陰之煩躁有加。下利漫無止期也。

 

〔汪〕成注云。

 

下利煩躁者死。

 

此為 先利而後煩。是正氣脫。

 

而邪氣擾也。

 

茲則先煩後利。是脾家之正氣實。故 不受邪。

 

而與之爭。因暴發煩熱也。

 

下利日十余行者。

 

邪氣隨腐穢而去。利 必自止。

 

而病亦愈。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

 

因爾腹滿時痛者。

 

屬太陰也。

 

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大 實痛者。

 

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玉函。無本字。爾。全書。程本。作而。脈經。千金翼。無爾字。千金翼 。作加大黃湯主之。

 

無桂枝二字。 大實痛以下。成氏及諸本。為別條。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0#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8:4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錢〕本太陽中風。醫不汗解。

 

而反下之。

 

致裡虛邪陷。遂入太陰。因爾腹 滿時痛。故曰屬太陰也。

 

然終是太陽之邪未解。故仍以桂枝湯解之。

 

加芍藥 者。

 

因誤下傷脾。故多用之。

 

以收斂陰氣也。

 

〔汪〕如腹滿痛甚者。

 

其人胃 家本實。雖因太陽病誤下。熱邪傳入太陰。然太陰之邪。已歸陽明。

 

而入於 腑。

 

此非裡虛痛。乃裡實痛也。

 

成注云。

 

大實大滿。自可下除之。

 

故加大黃 。

 

以下裡實。其仍用桂枝湯者。

 

以太陽之邪。猶未盡故也。

 

〔程〕因而二字 。宜玩。太陰為太陽累及耳。非傳邪也。

 

內台方議曰。

 

表邪未罷。若便下之。

 

則虛其中。邪氣反入裡。若脈虛弱。因 而腹滿時痛者。

 

乃脾虛也。

 

不可再下。與桂枝加芍藥湯。

 

以止其痛。若脈沉實。大實滿痛。

 

以手按之不 止者。

 

乃胃實也。

 

宜再下。與桂枝湯。

 

以和表。加芍藥大黃。

 

以攻其裡。 桂枝加芍藥湯方(○玉函。加上。有倍字)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生薑(二兩切) 上五味。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 (溫分。千金翼。作分溫。) 桂枝加大黃湯方桂枝(三兩去皮) 大黃(二兩○玉函。作三兩。成本。作 一兩。)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 枚擘) 上六味。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2:19 , Processed in 0.1562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