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論輯義】

 關閉 [複製鏈接]
481#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1:37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徐〕即小承氣。加芍藥二仁也。

 

〔方〕麻子杏仁。能潤干燥之堅。枳實厚 朴。能導固結之滯。芍藥斂液以輔潤。大黃推陳以致新。脾雖為約。

 

此之疏 矣。

 

吳儀洛方論曰。

 

 

此治素慣脾約之人。復感外邪。預防燥結之法。方中用麻杏 二仁。

 

以潤腸燥。芍藥以養陰血。枳實大黃。

 

以泄實熱。厚朴以破滯氣也。

 

然必因客邪加熱者。

 

用之為合轍。後世以此。概治老人津枯血燥之閉結。但 取一時之通利。罔顧愈傷其真氣。得不速其咎耶。 案明理論。即名脾約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1:46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張氏纘論曰。

 

云丸者。

 

如理中陷胸抵當。皆大彈丸。煮化而和滓服之也。

 

云 丸者。

 

和麻仁烏梅。皆用小丸。 取達下焦也。

 

蓋丸圓後世互用。今據張說考論中。其言不誣。然論中丸字。 千金外台。多作圓。不知其義如何。 拈而存疑。 案本草序例。厚朴一尺無考。醫心方。引短劇方云。

 

厚朴一尺。及數寸者。

 

濃三分。廣一寸半為準。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

 

屬胃也。

 

調胃承氣湯主之。

 

(外台。 作發其汗病不解。玉函。作蒸蒸然。脈經。無調胃二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1:56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程〕何以發汗不解便屬胃。蓋以胃燥素盛。故他表證雖罷。

 

而汗與熱不解 也。

 

第征其熱。

 

如炊籠蒸蒸而盛。則知其汗必連綿 而來。

 

此即大便已硬之 征。故曰屬胃也。

 

熱雖聚於胃。

 

而未見潮熱譫語等證。主以調胃承氣湯者。

 

於下法內。從乎中治。

 

以其為日未深故也。

 

表熱未除。

 

而裡熱已待。病勢久 蘊於前矣。

 

只從發汗後。一交替耳。

 

凡本篇中云太陽病。云傷寒。

 

而無陽明 病字者。

 

皆同此病機也。

 

要之脈已不浮而大。可必。〔錢〕蒸蒸發熱。猶釜甑之蒸物 。熱氣蒸騰。從內達外。氣蒸濕潤之狀。非若翕翕發熱之在皮膚也。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

 

與調胃承氣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2:05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程〕吐法為膈邪而設。吐後無虛煩等證。必吐其所當吐者。

 

只因胃家素實 。吐亡津液。燥氣不能下達。 遂成土鬱。是以腹脹。其實無大穢濁之在腸也。

 

調胃承氣湯。一奪其郁可耳 。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

 

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成本。玉函。無後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5#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2:16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鑒〕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不解。入裡微煩者。

 

乃梔子豉湯證也。

 

今小便數。大便因硬。是津液下奪也。

 

當與小承氣湯和之。

 

以其結熱未甚。 入裡未深也。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

 

以小 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

 

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 日。小便少者。

 

雖不受食。([原注]一云。

 

不大便。)但初頭硬。後必溏 。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

 

宜大承氣湯。(受。 成本。玉函。作能。 千金翼。不受食。作不大便。無大承氣湯之大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6#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2:26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汪〕得病二三日。不言傷寒與中風者。

 

乃風寒之邪皆有。不須分辨之病也 。脈弱者。

 

謂無浮緊等在表之脈也。

 

無太陽柴胡證。謂無惡寒發熱。

 

或往來 寒熱在表。及半表半裡之證也。

 

煩躁心下硬者。

 

全是陽明腑熱邪實。經云。

 

腸實則胃虛。故能食。能食者。

 

其人不痞不滿。結在腸間。

 

而胃火自盛。止 須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

 

因其人煩躁必不大便。令其小安也。

 

至六日 。仍煩躁不安。

 

而不大便者。

 

前用小承氣湯。可加至一升。使得大便而止。 此言小承氣湯。不可多用之意。若不大便句。承上文煩躁心下硬而言。至六 七日不大便。為可下之時。但小便少。乃小水不利。

 

此系胃中之水穀不釐清 。故不能食。 非譫語潮熱有燥屎之不能食也。

 

故云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 。

 

而攻之。

 

並硬者。

 

必化而為溏矣。

 

須待小便利。屎定成硬。乃可用大承氣湯攻之。

 

此言大承氣亦不可驟用之意 。〔方〕太陽不言藥。

 

以有桂枝麻黃之不同也。

 

柴胡不言證。

 

以專少陽也。

 

凡似此為文者。

 

皆互發也。

 

以無大小。故知諸證屬陽明。

 

以脈弱。故宜微和 。至六日已下。歷敘可攻不可攻之節度。〔喻〕此段之雖能食。雖不能食。 全與辨風寒無涉。另有二義。 見雖能食者。

 

不可以為胃強而輕下也。

 

雖不能食者。

 

不可以為胃中有燥屎而 輕下也。

 

前條云。

 

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

 

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與此互 發。 案脈弱。非微弱虛弱之弱。蓋謂不浮盛實大也。

 

錢氏云。

 

虛寒之候。柯氏云 無陽之征。並誤矣。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

 

此為實 也。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7#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2:3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六七日。邪氣在裡之時也。

 

外既無發熱惡寒之表證。內又無譫語腹滿 等裡邪。且非不大便。

 

而曰大便難。

 

又非發大熱。

 

而身僅微熱。勢非甚亟也 。然目中不了了。是邪熱伏於裡。

 

而耗竭其津液也。

 

經云。

 

五臟六腑之精。 皆上注於目。熱邪內爍。津液枯燥。則精神不得上注於目。故目中不了了。 睛不和也。

 

〔汪〕不了了者。

 

病患之目。視物不明了也。

 

睛不和者。

 

乃醫者 視病患之睛光。

 

或昏暗。

 

或散亂。 是為不和。〔鑒〕目中不了了。

 

而睛和者。

 

陰證也。

 

睛不和者。

 

陽證也。

 

此 結熱神昏之漸。危惡之候。急以大承氣湯下之。

 

瀉陽救陰。

 

以全未竭之水可 也。

 

睛不和者。

 

謂睛不活動也。

 

〔方〕了了。猶 也。

 

活人指掌曰。

 

目中不了了。了了。謂明了也。

 

或謂之病瘥。案汪氏云。

 

無表 裡證。裡字。當是傳寫錯誤。 宜從刪。

 

此說大誤。 傷寒選錄。刪裡字云。

 

無表裡證。則無病。何以用承氣湯下之。

 

裡實者病可 見矣。

 

○案此說卻非是。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原注]一云。

 

大柴胡湯。 ○成本。脫病字。張本。汗下。補出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8#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2:4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潮熱自汗。陽明胃實之本證也。

 

此曰汗多。非復陽明自汗可比矣。

 

裡 熱熾盛之極。津液泄盡。故當急下。然必以脈症參之。

 

若邪氣在經。

 

而發熱 汗多。胃邪未實。舌苔未干濃而黃黑者。

 

未可下也。

 

〔程〕發熱而復汗多。 陽氣大蒸於外。慮陰液暴亡於中。雖無內實之兼證。宜急下之。

 

以大承氣湯 矣。

 

此等之下。皆為救陰而設。不在奪實。奪實之下可緩。救陰之下。不可 緩。不急下。防成五實。經曰。

 

五實者死。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9#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2:59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發汗不解。邪熱傳入腑。

 

而成腹滿痛者。

 

傳之迅也。

 

是須急下之。

 

〔 程〕發汗不解。津液已經外奪。 腹滿痛者。

 

胃熱遂爾迅攻。邪陽盛實而彌漫。不急下之。

 

熱毒熏蒸。糜爛速 及腸胃矣。

 

陰虛不任陽填也。

 

柯氏云。

 

表雖不解。邪甚於裡。急當救裡。裡和而表自解矣。

 

○案太陽中篇 。八十九條云。

 

本先下之。

 

而反汗之。

 

為逆。若先下之。

 

治不為逆。柯氏蓋 據此條為解。然而考經文。不解。邪氣不解也。

 

非謂表不解也。

 

故其說難憑 。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0#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3:09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腹滿不減。邪氣實也。

 

經曰。

 

大滿大實。自可除下之。

 

大承氣湯。下 其滿實。若腹滿時減。非內實也。

 

則不可下。金匱要略曰。

 

腹滿時減。復如 故。

 

此為寒。當與溫藥。是減不足言也。

 

〔喻〕減不足言四字。 形容腹滿如繪。見滿至十分。即減去一二分。不足殺其勢也。

 

〔錢〕然有下 之而脈症不為少減者。

 

死症也。

 

舒氏云。

 

案以上二條。俱未言其病之來由。

 

又未明其所以當急之理。令人不 無余憾。 案玉函經。

 

此下有一條。云。

 

傷寒腹滿。按之不痛者為虛。痛者為實。當下 之。

 

舌黃未下者。

 

下之黃自去。 宜大承氣湯。金匱要略。

 

亦載此條。恐此經遺脫之。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

 

為順也。

 

負者。

 

失也。

 

互相克賊。名 為負也。

 

脈滑而數者。

 

有宿食也。

 

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成本。順上。無 為字。負也之也。

 

玉函。作若。脈經。當下之以下。作屬大柴胡承氣湯證。 柯本。刪此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1#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3:19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陽明土。少陽木。二經合病。氣不相和。則必下利。少陽脈不勝。陽 明不負。是不相克。為順也。

 

若少陽脈勝。陽明脈負者。

 

是鬼賊相克。為正氣失也。

 

脈經曰。

 

脈滑者。

 

為 病食也。

 

又曰。

 

滑數則胃氣實。下利者脈當微厥冷。脈滑數。知胃有宿食。 與大承氣湯。

 

以下之。

 

〔程〕見滑數之脈。為不負。為順。見弦直之脈。為 負為失。 案金匱要略曰。

 

脈數而滑者。

 

實也。

 

此有宿食也。

 

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乃 知脈滑以下。正是別條。與陽明少陽合病不相干。 病患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

 

可下之。

 

假令已下。脈數不解。 合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 不大便者。

 

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

 

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玉函。雖脈。作脈雖。協。作挾。 若脈以下。原本為別條。今依玉函千金翼。合而為一條。喻本。魏本。周本 。柯本。程本。並同玉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2#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3:29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鑒〕病患無表裡證。是無太陽表。陽明裡證也。

 

但發熱而無惡寒。七八日 雖脈浮數。不可汗也。

 

若屎硬。 可下之。

 

假令已下。脈不浮。

 

而數不解。是表熱去。裡熱未去也。

 

至六七日 。

 

又不大便。若不能消穀善飢。是胃實熱也。

 

以大承氣湯下之。

 

今既能消穀 善飢。是胃和合熱。非胃邪合熱。故屎雖硬。色必黑。乃有瘀血熱結之不大 便也。

 

宜用抵當湯下之。

 

若脈數不解。不大便硬。

 

而下利不止。必有久瘀。 協熱腐化。

 

而便膿血也。

 

則不宜用抵當湯下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3#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3:40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周〕傷寒一書。

 

凡太陽表證未盡者。

 

仲景戒不可攻。今發熱七八日。太陽 表證也。

 

脈浮數。太陽表證也。

 

此仲景自言者也。

 

七八日中。未嘗更衣。陽 明腑證也。

 

此仲景言外者也。

 

何云病患無表裡證。乃至自為矛盾耶。必始先 發熱。至七八日。則熱勢已殺。且熱不潮。七八日雖不更衣。未嘗實滿。則 裡不為急。故曰無表裡證。然脈尚浮數。仲景以為可下者。

 

正以浮雖在外。 而數且屬腑。不一兩解。恐內外之邪。相持而不去也。

 

爾時以大柴胡議下。不亦可乎。

 

〔柯〕七八日下。當有不大便句。故脈雖浮 數。有可下之理。熱利不止。必太陽瘀血。宜黃連阿膠湯。〔汪〕成注云。

 

可下之。

 

與大承氣湯。

 

以為清滌陽明裡熱也。

 

尚論編云。

 

可下之。

 

如大柴胡 湯之類。誤矣。

 

便膿血者。

 

仲景無治法。補亡論。常器之云。

 

可白頭翁湯。 程氏云。

 

今之醫者。

 

不論病患表罷不罷。裡全未全。但見發熱七八日。雖脈 浮數者。

 

以為可下之。

 

不知發熱脈浮。邪渾在表。豈可計日妄下。故一下而 變證各出。○案依程說。下則為誤治。然觀文脈殊不爾。第此條亦是不明核 。姑舉數說俟後考。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

 

以寒濕([原注]一作溫。)在裡不解 故也。

 

以為不可下也。

 

於寒濕中求之。

 

(玉函。寒濕下。有相搏二字。

 

以為 下。有非瘀熱而四字。也於間。有當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4#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3:50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汪〕傷寒發汗已。熱氣外越。何由發黃。今者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 者。

 

以其人在裡素有寒濕。

 

在表又中寒邪。發汗已。

 

在表之寒邪雖去。

 

在裡 之寒濕未除。故云不解也。

 

且汗為陽液。乃中焦陽氣所化。汗後中氣愈虛。 寒濕愈滯。脾胃受寒濕所傷。

 

而色見於外。

 

此與濕熱發黃不同。故云不可下 。

 

或問云。

 

濕挾熱則鬱蒸。故發黃。今挾寒。何以發黃。余答云。

 

寒濕發黃 。譬之秋冬陰雨。草木不應黃者亦黃。

 

此冷黃也。

 

王海藏云。

 

陰黃。其證身 冷汗出。脈沉。身如熏黃色黯。終不如陽黃之明如橘子色。治法。小便利者 。朮附湯。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

 

五苓散。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茵陳蒿湯主之。

 

(玉函 。腹上。有少字。千金方。身上。有內實瘀。結五字。微下。有脹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5#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3:59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此言陽明發黃之色狀。與陰黃如煙熏之不同也。

 

傷寒至七八日。邪氣 入裡已深。身黃如橘子色者。

 

濕熱之邪在胃。獨傷陽分。故發陽黃也。

 

小便不利。則水濕內蓄。邪食壅滯 。

 

而腹微滿也。

 

以濕熱實於胃。故以茵陳蒿湯主之。

 

傷寒身黃發熱。梔子柏皮湯主之。

 

(熱下。成本。有者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4:34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傷寒身黃。胃有瘀熱。須當下去之。

 

此以發熱。為熱未實。與梔子柏 皮湯解之。

 

〔汪〕武林陳氏曰。

 

發熱身黃者。

 

乃黃證中之發熱。

 

而非麻黃桂枝證之發熱也。

 

熱既鬱而為黃。雖表而非純乎 表證。但當清其郁以退其黃。則發熱自愈。〔鑒〕傷寒身黃發熱者。

 

設有無 汗之表。宜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汗之可也。

 

若有成實之裡。宜用茵陳蒿湯下 之亦可也。

 

今外無可汗之表證。內無可下之裡證。故惟宜以梔子柏皮湯清之 也。

 

梔子柏皮湯方肥梔子(十五個擘○成本。無肥字。玉函同。作十四枚) 甘 草(一兩炙) 黃柏(二兩) 上三味。

 

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一升半。千金翼。作 二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4:43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梔子苦寒。瀉三焦火。除胃熱時疾黃病。通小便。治心煩懊 。鬱熱 結氣。柏皮苦寒。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膽。故用之以瀉熱邪。

 

又恐苦寒傷胃 。故以甘草。和胃保脾。

 

而為調劑之妙也。

 

案金鑒云。

 

 

此方之甘草。當是茵陳蒿。必傳寫之誤也。

 

此說太謬。不可從焉 。 傷寒瘀熱在裡。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必下。成本。有發字。 千金。並翼。軺。作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8#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4:52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瘀。留蓄壅滯也。

 

言傷寒鬱熱。與胃中之濕氣。互結濕蒸。

 

如淖澤中 之淤泥。水土黏濘而不分也。

 

經云。

 

濕熱相交。民多病癉。蓋以濕熱膠固。壅積於胃。故曰瘀熱在裡。身 必發黃也。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治表利小便。解鬱熱。故以此主之。

 

〔瀾〕 此證雖曰在裡。必因邪氣在表之時。有失解散。今雖發黃。猶宜兼汗解以治 之。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麻黃(二兩去節) 連軺(二兩連翹根是○千金。並翼 。軺。作翹。程柯同。) 杏仁(四十個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棗(十二枚擘) 生薑(二兩切) 甘草(二兩炙○成 本。作一兩。) 生梓白皮(一升切) 上八味。

 

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 分溫三服。半日服盡。(上字。 成本。作已上二字。再沸。玉函。作一二沸。成本。脫去滓二字。潦。千金 。作勞。蓋此澇字之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9#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5:04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也。

 

皆開鬼門而泄汗。汗泄則肌肉腠理之 鬱熱濕邪皆去。減桂枝而不用者。

 

恐助瘀熱也。

 

赤小豆除濕散熱。下水腫而 利小便。梓白皮。性苦寒。能散溫熱之邪。其治黃。無所考據。 連翹根。陶弘景云。

 

方藥不用。人無識者。

 

王好古云。

 

能下熱氣。故仲景治 傷寒瘀熱用之。

 

李時珍云。

 

潦水。 乃雨水所積。韓退之詩云。

 

潢潦無根源。朝灌夕已除。蓋謂其無根而易涸。 故成氏謂其味薄。不助濕氣。

 

而利熱也。

 

〔方〕軺。本草作翹。翹本鳥尾。 以草子拆開。其間片片相比如翹得名。軺。本使者小車乘馬者。

 

無義。 疑誤。

 

以上四條。疑太陽中篇錯簡。當移。 傷寒類方曰。

 

連軺。即連翹根。氣味相近。今人不采。即以連翹代可也。

 

案內台方議曰。

 

潦水。

 

又曰甘瀾水。誤也。

 

醫學正傳曰。

 

潦水。

 

又名無根水 。山谷中無人跡去處。新上科臼中之水也。

 

取其性不動搖。

 

而有土氣內存。 乃與時珍有少異。當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0#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5:21 | 只看該作者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成本。無為字。) 〔成〕足少陽。膽經也。

 

內經曰。

 

有病口苦者。

 

名曰膽癉。甲乙經曰。

 

膽者 。中精之腑。五臟取決於膽。 咽為之使。少陽之脈。起於目銳 。少陽受邪。故口苦咽乾目眩。〔鑒〕口 苦者。

 

熱蒸膽氣上溢也。

 

咽乾者。

 

熱耗其津液也。

 

目眩者。

 

熱熏眼發黑也。

 

此揭中風傷寒。邪傳少陽之總綱。

 

凡篇中稱少陽中風傷寒者。

 

即具此證之謂 也。

 

〔柯〕太陽主表。頭項強痛為提綱。陽明主裡。胃家實為提綱。少陽居 半表半裡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乾目眩為提綱。蓋口咽目三者。

 

不可謂之表 。

 

又不可謂之裡。是表之入裡。裡之出表處。所謂半表半裡也。

 

苦干眩者。

 

人所不知。惟病患獨知。診家所以不可無問法。〔程〕少陽在六經中。 典開闔之樞機。出則陽。入則陰。

 

凡客邪侵到其界。裡氣輒從而中起。故云 半表半裡之邪。半表者。

 

指經中所到之風寒而言。所云往來寒熱。胸脅苦滿 等。是也。

 

半裡者。

 

指膽腑而言。所云口苦咽乾目眩。是也。

 

表為寒。 裡為熱。寒熱互拒。所以有和解一法。觀其首條所揭口苦咽乾目眩之證。終 篇總不一露。要知終篇無一條不具有此條之證也。

 

有此條之證。

 

而兼一二表 證。小柴胡湯方可用。無此條之證。

 

而只據往來寒熱等。及或有之證。 用及小柴胡。腑熱未具。

 

而裡氣預被寒侵。是為開門揖盜矣。

 

余目擊世人之 以小柴胡湯殺人者不少。非其認證不真。蓋亦得半而止耳。(入裡不解。則 成骨蒸癆瘧。入陰漸深。則為厥逆亡陽。)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

 

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23:0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