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複製鏈接]
81#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2:32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之吐逆。發汗亡陽。胃中虛冷也。


若更發汗。則愈損陽氣。胃氣大虛。


故吐下不止。


〔程〕發汗後見此者。由未汗之先。其人已是中虛而寒。故一誤不堪再誤。〔錢〕誤汗則胃中陽氣虛損。


胃本司納。因胃中虛冷。氣上逆而不受。故水藥俱不得入口。以主納者不得納。故謂之逆。然與水逆證之水入則吐不同也。


〔汪〕汗多亡陽。胃中元氣虛。不得消水。此治之之逆。謂治不以理也。


補亡論。常器之云。可與半夏茯苓湯。


案活人書曰。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小半夏加茯苓湯。大半夏加橘皮湯。


喻氏魏氏周氏張氏。皆以為水逆。以五苓散為主。柯氏曰。此熱在胃口。須用梔子湯。瓜蒂散。因其勢而吐之。亦通因通用法也。


並於本條義難葉。蓋此條證。其人素有痰飲。清陽之氣久虛者。誤汗則風藥挾飲。結聚上焦。以致水藥拒格不入也。


故主以小半夏加茯苓湯等。下逆驅飲者。為允當。若寒多者。理中去朮加生薑湯之屬。須酌用也。


案為逆。成氏喻氏輩。為吐逆之義。不可從也。


金鑒以吐下之下為衍文。亦非也。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 。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發汗上。脈經。有傷寒二字。玉函。脈經。千金翼。無若劇之若。及必字。


外台。者必二字。作則一字。心中懊 作心內苦痛懊 。)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62&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2:4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汪〕發汗吐下後者。謂雖經汗吐且下。而傷寒之邪熱。猶未解也。


邪熱未解。必乘其人之虛。而客於胸中。胸中鬱熱。因生煩躁。陽氣擾亂。不得眠也。


劇者。煩極也。


煩極則知其人鬱熱愈甚。故不惟不眠。而且反覆顛倒而不安。心中懊 。郁郁然不舒暢而憒悶也。


虛煩證。虛也。


正氣之虛。煩者。邪氣之實。乃不可作真虛看。作汗吐下後暴虛看。少氣者。乃熱傷氣而氣促急。非真氣虛也。


案懊 。成氏曰。心中懊 而憒悶。懊 者。俗為鶻突。是也。


傷寒直格曰。懊 者。煩心熱燥。悶亂不寧也。


甚者。似中巴豆草烏頭之類毒藥之狀也。


王氏曰。 。即惱字。古通用。楊雄方言曰。愁恚憒憒。毒而不發。謂之氐惆。郭璞注云。氐惆。懊 也。


(孫奕示兒編云糊塗。讀鶻突。或曰不分明也。


鶻。隼也。


突起鹵莽之狀。)又案此似後世所謂嘈雜。醫學統旨曰。 者。似飢而甚。似躁而輕。有懊 不自寧之況。皆因心下有痰火而動。或食鬱而有熱故作。是也。


準繩曰。少氣者。氣少不足以言也。


梔子豉湯方(○脈經。千金翼。無豉字。)


梔子(十四個擘○成本。玉函。個。作枚。下並同。) 香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外台。二升半下。有去滓二字。取上。有更字。玉函。千金。並翼。吐上。有快字。)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63&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2:5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錫〕梔子性寒。導心中之煩熱以下行。豆豉。HT 熟而輕浮。引水液之上升也。


陰陽和而水火濟。煩自解矣。


案梔子豉湯。舊說指為吐藥。即王好古之高明。亦云本草並不言梔子能吐。奚仲景用為吐藥。此皆不能思維經旨。以訛傳訛者也。


如瓜蒂散二條。本經必曰吐之。梔子豉湯六節。並不言一吐字。且吐下後虛煩。豈有復吐之理乎。此因瓜蒂散內。用香豉二合。而誤傳之也。


〔志〕舊本。有一服得吐止後服七字。此因瓜蒂散中有香豉。而誤傳於此也。


今為刪正。蓋梔子苦能下泄。以清在內之鬱熱。香豉甘能發散。啟陰液為微汗。以散在外之身熱。案葛翁肘後方。用淡豆豉。治傷寒。主能發汗。


傷寒直格曰。或吐者。止後服。凡諸梔子湯。皆非吐人之藥。以其燥熱鬱結之甚。而藥頓攻之。不能開通。


則郁發而吐。因其嘔吐。發開鬱結。則氣通津液寬行而已。故不須再服也。


傷寒蘊要曰。香豉味苦甘平。發汗必用之。又能佐梔子。治懊 之藥也。


傷寒明條曰。得汗止後服。


案本方。成氏而降諸家。率以為吐劑。特志聰錫駒。斷為非吐劑。可謂卓見矣。


汪氏曰。余曾調此湯。


與病患服之。未必能吐。何也。


蓋梔子之性苦寒。能清胃火。潤燥。豉性苦寒微甘。能瀉熱。而兼下氣調中。


所以其苦未必能使人吐也。


醫工必欲升散火鬱。當於病患喉中。探之使吐可耳。又用豉法。須陳腐極臭者。能使人吐。方中云香豉。


恐醫工用豉。反取新制而氣不臭者。無怪乎其不能使人吐也。


今驗之。極臭者能使人吐。然以為吐劑者。竟似乖乎本條之旨焉。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64&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3:07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汪氏曰。梔子十四枚。當是四十枚。否則香豉四合。分兩多寡。不相稱矣。


案此說不必矣。


名醫類案曰。江應宿治都事靳相主。患傷寒十餘日。身熱無汗。怫鬱不得臥。非燥非煩。非寒非痛。時發一聲。如嘆息之狀。醫者不知何證。迎予診視曰。懊 怫鬱證也。


投以梔子豉湯一劑。十減二三。再以大柴胡湯。下燥屎。怫鬱除而安臥。調理數日而起。


小兒藥證直訣。梔子飲子。治小兒蓄熱在中。身熱狂躁。昏迷不食。大梔子仁(七個槌破)豆豉(半兩)


上共用水三盞。煎至二錢。看多少服之。無時。或吐或不吐。立效。


梔子甘草豉湯方(○千金翼。無豉字。)


梔子(十四個擘) 甘草(二兩炙) 香豉(四合綿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甘草。取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得下。玉函。有快字。成本。不載本方。第十卷云。梔子湯方內。入甘草二兩。余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65&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3:1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錫〕少氣者。中氣虛。而不能交通上下。加甘草以補之。


古方選注曰。梔子豉湯。吐胸中熱鬱之劑。加甘草一味。能治少氣。而諸家注釋。皆謂益中。非理也。


蓋少氣者。一如飲家之短氣也。


熱蘊至高之分。乃加甘草。載梔豉於上。須臾即吐。越出至高之熱。○案此說。


以甘草為涌吐之品。今驗能吐胸中痰飲。然此方所用。不必在此。


案志聰本。錫駒本。本方及梔子生薑豉湯。梔子厚朴湯。


梔子乾薑湯。方後。刪得吐者止後服六字。似是。


梔子生薑豉湯方梔子(十四個擘) 生薑(五兩) 香豉(四合綿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生薑。取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二升半下。外台。有去滓二字。吐上。玉函。有快字。外台。引千金翼。得吐者三字。作安即二字。


成本。不載本方。第十卷云。梔子湯方內。加生蠆五兩。余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66&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3:3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錫〕嘔者。中氣逆。而不得上交。加生薑以宣通之。〔鑒〕嘔者。是熱迫其飲也。


加生薑以散之。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脈經。窒。作塞。千金。窒下。有氣逆搶心四字。)


〔錫〕窒。窒礙而不通也。


熱不為汗下而解。故煩熱。熱不解而留於胸中。故窒塞而不通也。


亦宜梔子豉湯。升降上下。而胸中自通矣。


〔方〕窒者。邪熱壅滯而窒塞。未至於痛。而比痛較輕也。


〔程〕煩熱二字互言。煩在內。熱在外也。


或慮汗吐下後。津液已亡。何堪更用吐劑。須知此湯以宣郁為主。火鬱於胸。乘其虛而客之。凡氤氳布氣於胸中者。皆火為之。而無復津液為之。枯液不得布。遂有窒痛等證。宣去其火氣。清液自回也。


明理論曰。煩熱與發熱。若同而異也。


發熱者。怫怫然發於肌表。有時而已者。是也。


煩者為煩而熱。


無時而歇者。是也。


二者均是表熱。而煩熱為熱所煩。非若發熱而時發時止也。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


梔子豉湯主之。(玉函。作此為不解。)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67&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3:45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病發於陽。而反下之。外熱未除。心中結痛。雖輕於結胸。而甚於懊 矣。


結胸是水結胸脅。用陷胸湯。水鬱則折之也。


此乃熱結心中。用梔豉湯。火鬱則發之也。


〔程〕所結者。客熱煩蒸所致。而勢之散漫者。尚連及表。故云未欲解也。


傷寒類方曰。案胸中窒結痛。何以不用小陷胸。蓋小陷胸症。乃心下痛。胸中在心之上。故不得用陷胸。


何以不用瀉心諸法。蓋瀉心症。乃心下痞。痞為無形。痛為有象。故不得用瀉心。古人治病。非但內外不失厘毫。即上下亦不窬分寸也。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玉函。脈經。千金翼。心煩。作煩而。)


〔鑒〕論中下後滿而不煩者有二。一熱氣入胃之實滿。以承氣湯下之。一寒氣上逆之虛滿。以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溫之。其煩而不滿者。亦有二。一熱邪入胸之虛煩。以竹葉石膏湯清之。一懊 欲吐之心煩。以梔子豉湯吐之。今既煩且滿。故臥起不安也。


然既無三陽之實證。又非三陰之虛證。惟熱與氣結。壅於胸腹之間。故用梔子枳朴。胸腹和。而煩自去。滿自消矣。


梔子厚朴湯方梔子(十四個擘) 枳實(四枚水浸炙令黃○玉函。無水浸二字。成本。玉函。炙令黃。作去穰炒。)


厚朴(四兩炙去皮○成本。作四兩。薑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上字。成本。全書。作已上二字。三升半。玉函。無半字。千金翼。吐上。有快字。)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68&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3:5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志〕梔子之苦寒。能泄心下之熱煩。厚朴之苦溫。能消脾家之腹滿。枳實之苦寒。能解胃中之熱結。


集注。高世 曰。枳實。案神農本經。主除寒熱結氣。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蓋枳實臭香色黃。


味辛形圓。


宣達中胃之品也。


炙香而配補劑。則有長肌益氣之功。生用而配泄劑。則有除邪破結之力。元人謂枳實瀉痰。


能衝牆倒壁。而後人即為破泄之品。不可輕用。且實。乃結實之通稱。無分大小。宋開窯以小者為實。大者為殼。而後人即謂殼緩而實速。殼高而實下。此皆不明經旨。以訛傳訛耳。


傷寒直格曰。枳實不去穰。為效甚速。


柯氏曰。梔子乾薑湯。去豉用薑。取其橫散。梔子厚朴湯。以枳朴易豉。是取其下泄。皆不欲上越之義。


舊本二方後。俱云。得吐止後服。豈不謬哉。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玉函。脈經。丸。作圓。)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69&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4:1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王〕案丸藥。所謂神丹甘遂也。


或作巴豆。〔喻〕丸藥大下。徒傷其中。而不能蕩滌其邪。故梔子合乾薑用之。亦溫中散邪之法也。


〔錢〕以峻厲丸藥大下之。宜乎陷入而為痞結矣。


而身熱不去。是邪未全陷。


尚有留於表者。微覺煩悶。乃下後之虛邪陷膈。將結未結之征也。


案金鑒。改梔子豉湯。為注解。不可從也。


肘後方。卒客忤死。張仲景諸要方。桂一兩。生薑三兩。梔子十四枚。豉五合。搗。以酒三升攪。微煮之。


沫出去滓。頓服取瘥。


梔子乾薑湯方梔子(十四個擘) 乾薑(一兩○成本。玉函。千金翼。作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三升半。一升半。玉函。


並無半字。吐上。有快字。)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70&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0#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4:22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或以丸藥下之。心中微煩。外熱不去。是知寒氣留中。而上焦留熱。故任梔子以除煩。用乾薑逐內寒。此甘草瀉心之化方也。


聖惠。治赤白痢。無問日數老少。乾薑散方。


即本方。入薤白七莖。豉半合。煎服。


楊氏家藏方。二氣散。治陰陽痞結。咽膈噎塞。狀若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


即本方。用炒梔子。


凡用梔子湯。病患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玉函。作證其二字。無舊字。)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71&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1#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4:3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病患舊微溏者。裡虛而寒在下也。


雖煩則非蘊熱。故不可與梔子湯。內經曰。先泄而後生他病者。


治其本。必且調之。後乃治其他病。〔程〕凡治上焦之病者。輒當顧中下。梔子為苦寒之品。病患今受燥邪。不必其溏否。但舊微溏者。便知中稟素寒。三焦不足。梔子之苦。雖去得上焦之邪。而寒氣攻動臟腑。坐生他變。


困輒難支。凡用梔子湯者。俱不可不守此禁。非獨虛煩一證也。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 動。振振欲擗(【原注】一作僻。)地者。


真武湯主之。(玉函。作發其汗而不解。 下。有而字。醫學綱目。擗。作 。真武。脈經。千金。千金翼。作玄武。真武湯方。見少陰篇。)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72&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2#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4:4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鑒〕大汗出。仍熱不解者。陽亡於外也。


心下悸築築然動。陽虛不能內守也。


頭眩者。頭暈眼黑。陽微氣不能升也。


身 動者。蠕蠕然 動。陽虛液涸。失養於經也。


振。聳動也。


振振欲擗地者。聳動不已。


不能興起。欲墮於地。陽虛氣力不能支也。


〔錢〕汗出不解。仍發熱者。非仍前表邪發熱。乃汗後亡陽。虛陽浮散於外也。


心下悸者。非心悸也。


蓋心之下。胃脘之上。鳩尾之間。氣海之中。靈樞謂膻中為氣之海也。


誤汗亡陽。則膻中之陽氣不充。所以築築然跳動也。


振振欲擗地。前注不解。而方氏引毛詩注云。擗。拊心也。


喻氏謂無可置身。欲辟地而避處其內。並非也。


愚謂振振欲擗地者。即所謂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之意。言頭眩而身體 動。振振然身不能自持。而欲仆地。因衛分之真陽。喪亡於外。周身經脈。總無定主也。


方用真武湯者。非行水導濕。乃補其虛。而復其陽也。


案仍發熱者。成氏方氏魏氏錫駒志聰張璐。並以為表邪不解。非是也。


又方喻二氏張璐魏氏。以此條證。


為誤服大青龍之逆變。錢氏汪氏。駁其執泥。為得矣。


案擗字。與 通。倒也。


見唐慧琳藏經音義。可以確錢氏及金鑒之說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73&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3#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4:5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醫學綱目。孫兆治太乙宮道士周德真。患傷寒。發汗出多。驚悸目眩。身戰掉欲倒地。眾醫有欲發汗者。


有作風治者。有用冷藥解者。病皆不除。召孫至。曰。太陽經病。得汗早。欲解不解者。因太陽經欲解。復作汗。腎氣不足。汗不來。所以心悸目眩身轉。遂作真武湯服之。三服微汗自出遂解。蓋真武湯。附子白朮。和其腎氣。腎氣得行。故汗得來也。


若但責太陽者。惟能乾涸血液爾。仲景云。尺脈不足。營氣不足。不可以汗。


以此知腎氣怯。則難得汗也矣。


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脈經。無喉字。玉函。汗上。有其字。)


〔錢〕咽喉乾燥者。上焦無津液也。


上焦之津液。即下焦升騰之氣也。


下焦之氣液不騰。則咽喉乾燥矣。


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熱論篇云。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也。


邪在少陰。故氣液不得上騰。即上文尺中微遲之類變也。


故曰不可發汗。〔程〕凡遇可汗之證。必當顧慮夫上焦之津液。有如此者。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74&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5:1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方〕末後無發汗之變。疑有漏落。〔汪〕補亡論。常器之云。可與小柴胡湯。其言於義未合。張璐云。宜小建中湯。其言猶近乎理。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玉函。下汗上。有其字。)


〔程〕淋家熱蓄膀胱。腎水必乏。更發汗以竭其津。水腑告匱。徒逼血從小便出耳。凡遇可汗之證。必當顧慮夫下焦之津液。有如此者。〔汪〕常云。宜豬苓湯。然用於汗後小便血者。亦嫌其過於滲利也。


張璐云。


未汗。宜黃 建中湯。蓋此湯。用於瘡家身疼痛者甚妙。若淋家猶未盡善。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 。(玉函。發汗。作攻其表。 作痙。)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75&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5:23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表病。亦不可發汗。汗出必更內傷其筋脈。血無營筋。強急而為 矣。


亡血則 。是以產後及跌撲損傷。多病 。〔錢〕瘡家。非謂疥癬之疾也。


蓋指大膿大血。癰疽潰瘍。楊梅結毒。 瘡痘疹馬刀俠癭之屬也。


身疼痛。傷寒之表證也。


言瘡家氣虛血少。營衛衰薄。雖或有傷寒身體疼痛等表證。亦慎不可輕發其汗。若誤發其汗。則陽氣鼓動。陰液外泄。陽亡則不能柔養。血虛則無以滋灌。所以筋脈勁急而成 也。


故仲景於痙病中有云。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 也。


豈有所謂重感寒濕。外風襲虛之說哉。〔汪〕常云。誤汗成 。桂枝加葛根湯。其言雖為可取。要不若王日休云。


小建中湯。加歸 更妙。


案成氏云。瘡家。雖身疼痛如傷寒。不可發汗。柯氏注意亦同。並似失經旨矣。


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 。(【原注】音喚。又胡絹切。下同。一作瞬。)


不得眠。(玉函。發汗。作攻其表。作必額上促急而緊。病源同。促。作菹。外台。引病源。促。作脈。志本。


錫本。 。作 。非。脈經。作必額陷脈上促急而緊。)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76&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5:37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錫〕瘡家久失膿血。則充膚熱肉之血虛矣。


雖身疼痛而得太陽之〔成〕衄者。上焦亡血也。


若發汗則上焦津液枯竭。經絡乾澀。故額上陷。脈急緊。諸脈者。皆屬於目。筋脈緊急。則牽引其目。故直視不能 也。


針經曰。陰氣虛則目不眩。亡血為陰虛。是以不得眠也。


〔錢〕脈急緊者。言目系急緊也。


 。本作旬。音絢。目搖動也。


血虛則系目之筋脈急緊而直視。所以睛不能轉側而搖動也。


〔汪〕常云。可與犀角地黃湯。此不過治衄之常劑。許叔微云。黃 建中湯奪汗動血。加犀角。夫衄家系陽明經熱。上湯恐非陽明藥也。


呂滄州云。小建中東加蔥豉。誤汗直視者。不可治。大抵衄家具汗證。蔥豉專豁陽明經鬱熱。為對證之的藥。


金匱心典曰。血與汗。皆陰也。


衄家復汗。則陰重傷矣。


脈者血之府。額上陷者。額上兩旁之動脈。因血脫於上。而陷下不起也。


脈緊急者。寸口之脈。血不榮而失其柔。如木無液而枝乃勁也。


直視不 不眠者。陰氣亡則陽獨勝也。


經曰。奪血者無汗。此之謂矣。


全書。韓氏曰。此人素有衄血證。非傷寒後如前條之衄也。


故不可發汗。


案額上陷。謂額上肉脫。而陷下也。


錢氏云。額上。非即額也。


額骨堅硬。豈得即陷。蓋額以上之囟門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77&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5:5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魏氏云。額上氣虛。陷入腦內。金鑒云。額角上陷中之脈。緊且急也。


又案 。說文云。目搖也。


而成氏喻氏云。 瞬。合目也。


金鑒亦同。並與經義畔。


亡血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栗而振。(玉函。脈經。作不可攻其表汗出則。)


〔成〕針經曰。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亡血發汗。則陰陽俱虛。故寒栗而振搖。〔鑒〕凡失血之後。血氣未復。為亡血虛家。皆不可發汗也。


蓋失血之初。固屬陽熱。然亡血之後。熱隨血去。熱固消矣。


而氣隨血亡。陽亦危矣。


若再發汗。則陽氣衰微。力不能支。故身寒噤栗。振振聳動。所必然也。


〔程〕亡血而更發汗。身內只剩一空殼子。


陽於何有。寒自內生。故栗而振。〔汪〕常云。可與芍藥地黃湯。夫亡血家。亦有陰虛發熱者。上湯固宜用也。


石頑云。黃 建中湯。誤汗振栗。苓桂朮甘湯。加當歸。據成注云。亡血發汗。則陰陽俱虛。愚以上二湯。皆亡血家汗後之劑。


案汗後寒栗而振。非餘藥可議。宜芍藥甘草附子湯。人參四逆湯之屬。


汗家重發汗。心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原注】方本闕。)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78&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6:0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汗者心之液。汗家重發汗。則心虛。恍惚心亂。奪汗則無水。故小便已陰中疼。〔錢〕恍惚者心神搖蕩。而不能自持。心亂者。神虛意亂。而不能自主也。


陰疼者。氣弱不利。而莖中澀痛也。


〔程〕心主血。


汗者心之液。平素多汗之家。心虛血少可知重發其汗。遂至心失所主。神恍惚而多忡憧之象。此之謂亂。小腸與心為表裡。心液虛。而小腸之水亦竭。自致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其為養心血。和津液。不急於利小便。


可意及也。


案禹餘糧丸。原方闕。仍有數說。未知孰是。今備錄下。金鑒云。案禹餘糧丸。為澀痢之藥。與此證不合。


與禹餘糧丸五字。衍文也。


汪氏云。補亡論。常器之云。禹餘糧一味。火 。散服。亦可。郭白云云。用禹餘糧。不用石。石乃殼也。


愚以其言未必盡合仲景原方之義。今姑存之。魏氏云。愚臆度之。即赤石脂禹餘糧湯耳。意在收澀小便。以養心氣。鎮安心神之義。如理中湯。可以制丸也。


周氏載王日休補禹餘糧丸方。用禹餘糧赤石脂生梓白皮。各三兩。赤小豆半升。搗篩。蜜丸如彈丸大。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早暮各一服。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79&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6:1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張氏亦引王氏。四味。各等分。丸如彈子大。水煮。日二服。蔡正言蘇生的鏡。補足禹餘糧丸。禹餘糧一兩。


龍骨八錢。牡蠣五錢。鉛丹六錢。茯苓六錢。人參五錢。上六味為末。粳米為丸。朱砂為衣。如綠豆大。空心麻沸湯送下。朱砂所收斂而鎮驚。茯苓行水以利小便。加人參以養心血。


病患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蛔。(【原注】一作逆。)


〔柯〕有寒。是未病時原有寒也。


內寒則不能化物。飲食停滯而成蛔。以內寒之人。復感外邪。當溫中以逐寒。若復發其汗。汗生於穀。穀氣外散。胃脘陽虛。無穀氣以養其蛔。故蛔動而上從口出也。


蛔多不止者死。


吐蛔不能食者亦死。〔方〕復。反也。


言誤也。


〔汪〕補亡論。常器之云。可服烏梅丸。郭白云云。宜理中湯。


愚以烏梅丸。乃治吐蛔之藥。若於未發汗以前。還宜服理中湯也。


案活人書曰。先服理中丸。次用烏梅丸。金鑒云。宜理中湯。送烏梅丸。張氏云。後人以理中丸。加烏梅治之。仍不出仲景之成則耳。並此吐蛔以後之方。


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


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玉函。無若字。先發汗。先下之下。並有者字。)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80&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
 樓主| 發表於 2014-3-18 16:56:3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病在表者。汗之為宜。下之為逆。病在裡者。下之為宜。汗之為逆。〔方〕復。與覆同。古字通用。


復亦反也。


猶言誤也。


〔鑒〕若表急於裡。本應先汗。而反下之。此為逆也。


若先汗而後下。治不為逆也。


若裡急於表。本應先下。而反汗之。此為逆也。


若先下而後汗。治不為逆也。


〔汪〕太約治傷寒之法。表證急者。


即宜汗。裡證急者。即宜下。不可拘拘於先汗而後下也。


汗下得宜。治不為逆。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上身字下。玉函。有體字。)


〔錫〕此回應上文先下而後汗之之意。以見下之而表裡俱虛。又當救裡救表。不必拘於先下而復汗之說也。


言傷寒下之而正氣內陷。續得裡虛之症。下利清穀不止者。雖身疼痛。表症仍在。急當救裡。救裡之後。身疼痛而清便自調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


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以復其陽。救表宜桂枝湯。以解其肌。生陽復而肌腠解。表裡和矣。


本經凡曰急者。急不容待。緩則無及矣。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81&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6:06 , Processed in 0.26562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