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風證治第一】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3:39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辨誤 成注以脈浮為表邪未解。固屬不知者之謬解。而尚論亦取方氏脈轉單浮。為邪見還表。五苓散導濕滋干等語。作一串講。而謂脈見單浮。為邪還於表。脈浮本當用桂枝。何以變用五苓耶。以熱邪得水。雖不全解。勢必衰其大半。邪既還表。其熱亦微。兼以小便不利。證成消渴。則腑熱全具。


故不從單解而從兩解。凡飲水多而小便少者。謂之消渴。裡熱熾盛。何可復用桂枝之熱。故導濕滋干清熱。唯五苓有全功耳。愚竊謂汗既大出。豈有表邪尚在之理。既云證成消渴。腑熱全具。邪氣入腑。焉有還表之時。且云消渴之裡熱熾盛。以桂枝尚憚其熱而不可復用。然則五苓散中之肉桂。又能滋干清熱否耶。若以桂枝湯為單解。五苓散為兩解。是誤認五苓散之桂為桂枝矣。


不知五苓散方中。


原云桂去粗皮半兩。桂枝湯固為解表而設。然五苓散中之桂。豈亦能解表耶。假使五苓散中亦果用桂枝。則何故偏以桂枝湯中之桂枝為熱而不可復用。以五苓散中之桂枝為滋干清熱耶。若此。毋怪其太陽中篇。傷寒發汗已。脈浮數煩渴條下。五苓散注中。有術用蒼。桂用枝之謬語。良可嘆也。


義詳五苓散方論中。此不多贅。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05&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3:58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太陽中風。本衛不和而毛孔不閉。營陰弱而不能內守。所以陽浮熱自發。陰弱汗自出也。


而又誤發其汗。遂至衛陽愈疏而不能外固。營陰愈弱而汗漏不止也。


如此。非唯病不能除。而亡陽之變生矣。


惡風乃陽虛生外寒。非尚論所云為風所襲也。


以衛陽不密。腠理空疏不能任受風寒。雖無風而亦畏惡也。


小便難。亦非津液外泄而不下滲也。


蓋衛外之陽。即下焦真陽之所升發者也。


汗漏不止而陽氣散亡於外。則真陽敗泄於內。命門無火。三焦不能施化。氣化不行。故膀胱之水道不利也。


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素問陽明脈解云。四肢為諸陽之本。


靈樞終始篇云。陽受氣於四肢。陰受氣於五臟。邪客篇云。衛氣者。出其悍氣之 疾。而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


此因誤汗亡陽。而陽氣不能充於四肢故也。


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精則養神。


柔則養筋。無陽氣則筋寒而拘攣。故微急而難以屈伸也。


若此者。是犯誤汗亡陽之逆也。


當隨證治之而桂枝湯不中與也。


故以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06&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4:15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桂枝加附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此方於桂枝湯全方內加附子者。故多一加字。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條下之桂枝附子湯。芍藥已去。


非桂枝全湯。乃另是一方。故無加字。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 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尚論取方氏之說。謂此條為誤服大青龍。因而致變者立法。誤矣。


大凡汗多亡陽。及三陰無陽之證。


皆以附子溫經復陽。乃治之大經。理之自然。一定之法也。


豈獨一青龍之誤為然哉。其所以疑之者。蓋以太陽下編之誤服大青龍。而致厥逆筋惕肉 之變者。亦以真武湯救之之故也。


然服桂枝湯而強逼其汗。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07&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4:34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遂可使如水流漓。亡陽致變矣。


況於麻黃大青龍。以及火劫乎所以謂之發汗。而不曰解肌也。


汗出不解仍發熱者。非仍前表邪發熱。乃汗後亡陽。虛陽浮散於外也。


若仍因表邪發熱。焉有全罔顧表而竟用真武湯之理乎。觀長沙立治。義自明矣。


此所謂心下悸者。


非心悸也。


蓋心之下。胃脘之上。鳩尾之間。氣海之中。靈樞謂膻中為氣之海也。


誤汗亡陽。則膻中之陽氣不充。氣不得伸而呼吸不利。所以築築然跳動也。


蓋因汗多則陽虛。陽虛則龍火上炎。無根失守。扇動君火。故心下若怔忡之狀。頭旋眩暈。身體為之 動也。


振振欲擗地。前注家皆置之不解。而方氏引毛詩注云。擗。拊心也。


言拊心而無可奈何也。


若此。是拊心而非擗地矣。


喻氏謂汗出過多。衛氣解散。其人似乎全無外廓。故振振然四顧彷徨。無可置身。欲辟地而避處其內。汗多亡陽。欲入土中。避虛就實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08&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5:01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愚謂此論又覺過於深求。不能無穿鑿之病。以意解之。則振振欲擗地者。即下文所謂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之意。言頭眩而身體 動。振振然身不能自持而欲仆地。因衛分之真陽喪亡於外。故命門之龍火飛越於上。與誤服大青龍之變無異矣。


焉得不以真武湯收其散失之陽。導使歸源。令龍潛海底。方得波恬浪息也。


故以真武湯主之。(方見青龍湯下)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此本中風而以麻黃湯誤發其汗。遂使陽氣虛損。陰液耗竭。不能充灌滋養。故身疼痛而脈沉遲。非傷寒脈浮緊而身疼痛之可比也。


浮緊則知其表邪未解。沉遲則知其陽氣已虛。陰陽應象論云。陽氣者。精則養神。


柔則養筋。生氣通天論云。聖人陳陰陽而筋脈和同。此以誤汗亡陽。無以噓培筋骨。所以身疼痛。故仍以桂枝湯和解衛陽。因誤汗之後。多加芍藥之酸收。以斂營陰之汗液。生薑以宣通其衰微之陽氣。人參以扶補其耗散之元真。故名之曰桂枝新加湯。然身疼痛而脈沉遲皆無陽之證。而不加附子以溫經復陽者。以未如肉 筋惕汗漏不止之甚。故不必真武湯。及桂枝加附子湯救急之法也。


若服而而未除者。恐亦必當加入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09&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5:18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辨誤 前注家俱認作傷寒發汗後。寒邪不能盡出所致。誤矣。


夫傷寒發汗。即或寒邪未盡。既汗之後。亦無身反疼痛之理。身疼雖屬傷寒本證。設汗後未除。則脈當浮緊。何反沉遲。況桂枝本為解肌。於寒傷營之證。已在禁例。


且叮嚀告戒曰不可與也。


當取識此。勿令誤也。


若傷寒而用桂枝。豈仲景立法自犯乎。桂枝湯已在所禁。可更加芍藥人參以收補之耶。此不辨自明者也。


既曰桂枝新加。而原方不改。則知仍桂枝之舊。更加芍藥生薑人參矣。


治法不離乎桂枝。則尤知其為太陽中風矣。


復何疑乎。尚論謂名之曰新加者。明非桂枝湯中之舊法也。


恐誤。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10&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5:36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桂枝新加湯方


桂枝(三兩) 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炙) 人參(二兩) 生薑(四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一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溫服如桂枝法。(義在注中不另立論)


病患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


數為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言病患脈數。數則為熱。若胃熱當消穀善飢而引食矣。


而反吐者。皆以發汗之故。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


靈樞經謂穀入於胃。其精專之清氣。化而為營。行於脈中。穀之濁氣。降於下焦。為真陽所蒸。其清陽之氣。 悍滑疾。


行於脈外。直達皮膚而為衛氣。其宗氣積於胸膈之膻中。上通於肺而為呼吸。然雖有營氣衛氣宗氣三者之分。實即穀之一氣所化也。


誤汗而衛外之陽氣敗亡。則膈間之宗氣。胃中之陽氣。悉隨汗出之精液而外泄矣。


素問評熱論云。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11&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5:53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


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


汗者。精氣也。


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


不能食者。精無俾也。


病而留者。


其壽可立而傾也。


以經義揆之。此條之義。蓋以發熱汗自出之中風。而又誤發其汗。致令衛外之陽。


與胃中之陽氣皆微。膈間之宗氣大虛。故虛陽浮動而脈乃數也。


素問陰陽別論云。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若胃脘之陽氣盛。則能消穀引食矣。


然此數非胃中之熱氣盛而數也。


乃誤汗之後。陽氣衰微。膈氣空虛。其外越之虛陽所致也。


以其非胃脘之真陽。故為客熱。其所以不能消穀者。以胃中虛冷。非唯不能消穀。抑且不能容納。故吐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12&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6:12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


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此論證有表裡。法有汗下。若顛倒錯誤。則為治之逆也。


逆之則變生矣。


夫邪氣在表。本當發汗而反下之。


必有變逆之患。此為治之逆也。


若先發其汗。則治不為逆。邪氣在裡。本當先下之而後他治。若反汗之。則必有變逆之患。故亦為治之逆。若先下之。則治不為逆矣。


此治法之先後次第也。


太陽病。下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裡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


得裡未和。然後下之。


治病雖有權變。汗下豈宜顛倒。此承上文言邪氣在表。當先以汗解。今反下之而不愈。因復發其汗。下之則先虛其裡。汗之則又虛其表。以此一下一汗而表裡俱虛矣。


其人邪氣雖未內陷。而元氣已虛。即欲得汗而邪氣鬱滯於表。一時未得發越。因而致冒。冒者。蒙瞀昏眩。若以物覆冒之狀也。


其所以冒者。以邪氣欲出而未得故也。


冒家得汗出。則邪氣得泄而自愈矣。


其所以然者。以汗出表和故也。


表氣既和之後。方審其裡有未和。


然後下之可耳。觀此。則知表邪在所必解。若夫下與不下。須察其裡之和與不和。非汗後必當下也。


況未汗之前。


可先下之乎。此長沙示人以平常顯易之法。戒人勿顛倒錯誤也。


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誤下之後。復發其汗。陽氣大虛。必振 惡寒而脈見微細。其所以然者。以下之則胃中之陽氣已虛。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13&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6:33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汗之則表間之衛陽又損。致脈證皆見虛寒。故曰內外俱虛也。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上文言下後復發汗。必振寒而脈微細。知其為內外之陽氣皆虛矣。


而此條之下後復汗。致晝日煩躁不眠。夜而安靜者。何也。


蓋晝者。陽也。


夜者。陰也。


煩雖屬陽。而躁則陰盛迫陽之所致也。


夫衛陽與營陰和協。則能安臥。


陽虛而煩。陰盛而躁。故不得眠也。


下而復汗。陽氣大虛。陽虛則陰盛。晝則陽氣用事。且衛氣行陽二十五度之時。陽氣雖虛。尚能與陰爭。故晝日煩躁不得眠。月令仲夏仲冬二至之候。陰陽偏勝則陰陽爭。即易所謂陰凝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之義也。


夜則陰氣獨治。陽微不能與爭。故安靜也。


發熱惡寒嘔逆者。太陽之表證也。


嘔而寒熱者。少陽之表邪也。


太陽熱邪犯腑。則渴欲飲水。陽明熱邪入裡。必渴欲飲水。至於邪在少陽。則或渴或不渴矣。


不嘔不渴。則知病不在陽經矣。


況無表證。身無大熱而脈見沉微。沉則陰寒在裡。微為陽氣大虛。故當以乾薑附子為溫經復陽之治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14&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6:51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乾薑附子湯方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去皮生用)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義具注中)


大下之後。復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也。


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大下之後復發汗。無他變證。但小便不利者。以汗下兩亡其津液。且陽虛而氣化不行也。


且勿治之。恐利其小便。


又下竭其津液而致變也。


姑待其下焦真氣漸復。津回氣化。得小便利。必自愈矣。


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也。


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主之。


未言誤下之逆。先申下早之禁。以致其叮嚀戒警之意也。


夫太陽中風。其頭痛項強。發熱惡寒自汗等表證未除。理宜汗解。慎不可下。下之於理為不順。於法為逆。逆則變生而邪氣乘虛內陷。結胸痞硬。下利喘汗。脈促胸滿等證作矣。


故必先解外邪。欲解外者。宜以桂枝湯主之。無他法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15&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7:08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主之。


中風本應解肌。不當發汗。即用桂枝湯。亦有如水流漓而病不除者。況前條亦有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必待先刺風池風府。使風邪得泄。然後卻與桂枝湯則愈者。可見表證未解。未可遽用他法也。


醫見汗後不解。疑其邪已入裡。而復下之。仍見脈浮而不愈者。何也。


因脈浮為風邪在外。不應反下之。下之而不愈者。以藥不中病。故令不愈也。


今以脈仍浮。故知邪尚在外。幸而猶未陷入也。


當須仍解其外邪則愈矣。


宜以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可與之。


太陽中風。外證未解之時而誤下之。則胃氣虛損。邪氣乘之。當內陷而為痞為結。下陷而成協熱下利矣。


以下後而其氣上衝。則知外邪未陷。胸未痞結。當仍從外解。可與桂枝湯。不須加減。悉照前方服法可也。


若其氣不上衝者。恐下後邪或內入。胃氣已傷。將有逆變。尚未可知。桂枝湯不可與也。


姑待其變。然後隨證治之可耳。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16&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7:47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辨誤 條辨及尚論。皆曰以桂枝東加入前下藥內。則表邪外出。裡邪內出。即用桂枝大黃湯之互詞也。


不知彼太陰條下。因本太陽病。誤下而致腹滿時痛。故屬太陰。雖然屬太陰。而未離太陽。故仍以桂枝湯解表。


又以脾陰受傷。故倍加芍藥。直至大實痛者。已兼陽明。方用桂枝加大黃湯以兼攻其胃實耳。豈此條可比。


今以下之而但其氣上衝。未生他變。已屬幸免。寧可再用從前下藥。使一誤再誤耶。恐有識者必不以為然也。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桂枝證。風傷衛也。


反下之。不汗解而反誤下之也。


利遂不止。因誤下之故。熱邪隨之而內犯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17&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8:07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脈促者。非脈來數。時一止復來之促也。


即急促亦可謂之促也。


促為陽盛。下利則脈不應促。以陽邪熾盛。故脈加急促。是以知其邪尚在表而未解也。


然未若協熱下利之表裡俱不解。及陽虛下陷。陰邪上結而心下痞硬。故但言表而不言裡也。


喘而汗出者。經脈別論云。太陽臟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


蓋邪熱上盛。故脈促而氣喘也。


汗出。汗自出也。


若陰脈弱而汗自出。猶是桂枝證也。


今脈促汗出而表未解。則知為誤下之變。邪氣已誤越陽明之境矣。


喻氏所謂太陽熱邪。未傳陽明之經。已入陽明之腑矣。


所謂桂枝湯不中與也。


故以葛根解陽明之表。芩連清邪熱之盛。而和之以甘草者。所以撫定中州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18&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4:58:22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葛根黃連黃芩湯方


葛根(半斤) 黃連(三兩) 黃芩(二兩) 甘草(二兩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


此亦犯誤下之禁而脈不言促。雖喘而微。此變逆之小而輕者也。


其所以致之者。亦因表邪未解而妄下之之故也。


以風邪仍在太陽。故仍用桂枝。又以誤下則胃受傷而中氣逆滿。故用厚朴之辛溫以下氣。微喘則邪壅上焦。故用杏仁之苦辛。以利上焦之肺氣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19&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5:03:48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個。余依桂枝湯法。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此示人以用藥之活法。當據理合法加減。不可率意背理妄加也。


言凡作桂枝解肌之劑。而遇有氣逆喘急之兼症者。皆邪壅上焦也。


蓋胃為水穀之海。肺乃呼吸之門。其氣不利。則不能流通宣布。故必加入厚朴杏仁乃佳。


杏子。即杏仁也。


前人有以佳字為仁字之訛者。非也。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


成注云。下條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為欲解。此條下後脈促而復胸滿。則又不得為欲解矣。


蓋由下後陽虛。表邪漸入而客於胃中。故與桂枝湯以散客邪。通行陽氣也。


此說最為近理。尚論謂誤下脈促。與上條同。


以無下利不止。汗出等證。但見胸滿。則陽邪仍盛於陽位。此論恐未愜仲景之旨。稍不如成氏之說矣。


何也。


觀下文云。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20&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5:04:05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若微惡寒者。即於方中加附子。則知早已屬下後陽虛之證矣。


焉可謂之陽邪仍盛於陽位乎。蓋同一誤下脈促。上條多一下利不止。但因喘汗而知其為陽盛。尚用芩連清熱。此條少一下利不止。但因胸滿而即知其為陽虛。非唯不用寒涼。抑且於桂枝湯中。減去芍藥者。以桂枝湯中之芍藥。原因陰弱汗自出。故用之以益陰斂液。扶陰氣之孱弱也。


非邪入胸滿。陽虛者之所宜。故去之耳。可見胸滿一證。雖未成痞結。而近於痞結矣。


所以下早熱入。致結胸而硬痛者。


可與大陷胸。及大黃黃連瀉心湯。其心下氣痞者。皆下後胃陽虛損。陰邪上逆。搏結而成。即下章所云。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


故諸瀉心湯中。皆以乾薑黃連並用。以開其堅凝之痞結。及內經熱因寒用之法也。


故此條以桂枝去芍藥。以解散陽邪。流通陽氣。治下後陽虛之脈促胸滿。若增微惡寒。則陽氣大虧。致陽氣不能衛外而陽虛生外寒矣。


故加附子以溫經復陽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21&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5:04:23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桂枝去芍藥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一味。余依桂枝湯法。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加附子。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


脈浮者。必結胸也。


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者。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欲嘔。脈沉滑者協熱利。脈浮滑者心下血。


此條詳言誤下之脈證。以盡其變。見病在太陽。決無可下之理也。


前條脈促。以喘汗而知其為陽邪上盛。故用芩連以徹其熱。次條同一脈促。以胸滿而知其為下後陽虛。表邪入客於胸中。將成結胸。故仍用桂枝去芍藥以散陽邪。


此條亦下後脈促。既不能盛於上而為喘汗。亦不至陷於內而為結胸。脈雖促而陽分之邪。已自不能為患。是邪勢將衰。故為欲解。此誤下之僥幸者也。


若誤下之後。脈仍浮者。可見表邪甚盛。不為下衰。將必乘誤下之裡虛。陷入上焦清陽之分而為結胸矣。


若下後脈見緊者。則下後陽虛。裡寒已甚。夫膀胱者。足太陽寒水之腑也。


足少陰腎者。足太陽寒水之臟也。


故太陽與少陰表裡而為一合也。


誤下之後。陽虛陰盛。下焦之虛陽。為少陰之陰寒所逼。循經上衝。必作咽痛也。


何也。


靈樞經脈篇云。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是動則病舌乾咽腫。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22&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5:06:30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嗌乾及痛者是也。


弦為東方木氣。肝膽之病脈也。


下後而見弦脈。則知邪犯少陽之經矣。


經脈篇謂足少陽之脈。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素問熱論云。其脈循脅絡耳。故胸脅痛而耳聾。


所以知其邪入少陽也。


脈細數者。細則為虛。數則為熱。下後虛陽上奔。故頭痛未止。若脈見沉緊。則為下後陽虛。致下焦陰邪上逆而嘔也。


沉為在裡。沉主下焦。滑為陽動。滑主裡實。誤下裡虛。熱邪陷入。虛熱相協。中氣失守。水穀下趨。隨其誤下之勢。必為協熱下利也。


脈法云。浮為在表。滑主痰食。似與血分無涉。然誤下裡虛。若兩尺浮滑者。則邪熱下走。陰分受傷。故必下血也。


辨誤 尚論謂脈浮句。當增一促字。其浮字貫下四句。言浮而促者。浮而緊者。浮而弦者。浮而細數者為是。因論中省一個促字。三個浮字。後之讀者遂眩。未知從何考訂。豈別見之於他本歟。抑不過出之臆見歟。吾恐仲景之文。反復詳密。猶恐後人不悟。豈故吝此三四字而省之耶。且下文浮滑之浮字。又不省去。何哉。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23&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9 15:07:55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治第一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外證未除。一誤下之。已足致變。況數下之乎。頻數下之。焉有內氣不虛者乎。裡虛而邪熱內陷矣。


正氣既虛。則不能卻邪外出。邪氣既陷。亦不能自出還表。中氣虛而無以內守。邪熱陷則勢必下攻。以虛協熱。故下利不止也。


協。合也。


同也。


言但熱不虛。但虛無邪。皆不足以致此也。


熱邪協虛。中氣不守。津液下奔。循其誤下之勢。利遂不止。致胃中陽氣虛竭。故陰氣上逆。堅結於胃中而痞硬也。


心下者。胃居心之下也。


舊注皆以正虛邪實解之。正虛固不必言。邪實則熱邪實於裡矣。


豈反有參朮乾薑之用耶。不知證雖協熱而下利。胃又因下利而陽虛。下利則熱邪下走。陽虛則陰邪上逆。


故心下痞硬也。


甘草瀉心湯條內。明言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


所以下文有心下痞。


無陽則陰獨之論。此誤下成痞。一貫之理也。


表不解者。以外證未除而言也。


裡不解者。以協熱下利。心下痞硬而言也。


若欲表裡兩解。則桂枝湯不中與也。


當以桂枝人參湯主之。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A%90%E9%9B%8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6&pid=695824&fromuid=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0:59 , Processed in 0.20312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