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35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50:0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外治經驗舉隅外治法經長期的醫療實踐,證明其具安全有效,適應證廣,簡便價廉的優點,更重要的是,可用於「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症」,可治癒「大方脈」所不能解決的病。


癌瘤痼疾,因於氣血瘀毒膠結,腫塊非峻猛藥難以化開,卻又往往正虛邪實,不勝攻伐,僅靠內服藥物難以勝任,故臨證時總喜內服藥物與外治法並舉,所使用的外治法,豐富多彩,如中藥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肺癌;


青黛粉外塗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肝脾腫大、癌症合併帶狀皰疹;


田螺膏敷臍治療腹水;


香砂大蒜膏外敷穴位以健脾;


雙柏水蜜外敷以祛瘀消症、消腫止痛等。


周氏在眾多的外治法中,尤對使用薄貼及直腸內給藥(即導法)體會頗深,茲介紹如下:1創制琥珀止痛膏,止痛消瘤療效佳:蘇某某,男,35歲,1981年9月就診。


患者因左上腹腫塊,消瘦,納呆診為原發性肝癌,剖腹探查已為肝內擴散,行肝動脈插管化療,朮後3個月,腫物明顯增大,腹塊晝夜疼痛,呈持續性刺痛及陣發性劇痛,輾轉反側,痛苦難言,初用止痛片、顱痛定、杜冷丁等藥可止痛,後發展至每2~3小時要求注射杜冷丁,遂外貼「琥珀止痛膏」,1天後疼痛逐漸緩解,敷藥1周,停用各種止痛藥,腹塊已無明顯疼痛,但腫塊未見縮小,患者後因黃疸、腹水,繼發肝昏迷而死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50:0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琥珀止痛膏由琥珀、馬錢子、蟾酥、樟腦、冰片、大茴香、丁香、山奈、石菖蒲、威靈仙、斑蝥、天南星、黃連等組成,藥物辛香燥烈,藥性峻猛,以毒攻毒,具通絡祛瘀,消腫止痛功效。


中醫學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疼痛皆因氣血鬱滯,脈絡瘀結所致,使用琥珀止痛膏外敷患部,可以化散其毒,不令壅滯,通絡止痛,祛瘀散結,藥物經製成膏劑,藥力緩慢釋放,毒性減少,卻能穿透肌膚,直達病所,徐大椿曰:「人之疾病,由外以入內,其流行於經絡臟腑者,必服藥乃能驅之;


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膚筋骨之間可按而得者,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之服藥尤有力。


臨床應用中,琥珀止痛膏廣泛用於各種癌瘤引起的痛證,如肝癌、頭頸部瘤、肺癌、骨轉移瘤及乳腺、腮腺等某些淺表良性腫瘤,經100余例患者使用,證明其能減輕疼痛,縮小腫塊,有效率為8411%。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50:1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直腸給藥起沉屙,解毒得生顯奇效(1)直腸癌出血:陳某某,男,76歲,因大便習慣改變約2年,伴黏液血便半年餘而就診,經纖維腸鏡診為直腸癌,升結腸及橫結腸瘤樣息肉,近則便下鮮血量多,日10餘次,後陰墜痛,裡急後重,眩暈眼花,不思飲食,查體:貧血貌,惡病質,淺淋巴結腫大,腹軟,舟狀腹,肝脾不大,左下腹有明顯壓痛,直腸指檢距肛門6cm處觸及腫物約5cm×5cm×8cm,表面凹凸不平,質硬固定,指套有鮮血,舌苔黃厚,舌質淡,脈細數無力。


用解毒得生煎加棕櫚炭30克、罌粟殼15克、五倍子15克,水煎腸內滴注,2次後便血明顯減少,5次後便血及裡急後重消失,胃納、精神均好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50:2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腸癌腹腔化療後急腹症:趙某某,男,60歲,住院號:65203。


緣盲腸腺癌腹腔及盆腔廣泛轉移而入院,症見疲乏無力,腹脹氣促,納呆畏食,口乾口苦,二便短少,體檢呈惡病質,痛苦面容,呼吸淺促,30次/分,心音減弱,律齊,112次/分,蛙形腹,腹圍92cm,叩診音實,肝脾觸診不滿意,在局麻下腹穿緩慢抽出黃稠腹水4000ml,注入5—FU1克,CP(短棒菌苗)7cm,朮後症狀緩解,安然入睡,第二天起開始出現腹脹腹痛,至第4天腹脹同前,疼痛轉側,神疲呻吟,氣促口乾,飲入嘔吐,大便7天未行,小便短少(約100ml),查體:BP11/7kPa,呼吸36次/分,心率鐘擺樣130次/分,腹圍93cm,叩診鼓音,腸鳴消失,X光檢查示不完全性腸梗阻,舌光無苔,紅絳舌摸之無津,脈細弱無力,擬診為腸梗阻、腎損害、酸中毒,用解毒得生煎加蛇舌草、徐長卿、半枝蓮各30克,水煎腸內滴注,用藥後3小時得矢氣,排除暗褐色溏便4000克,連續滴注7次,全身症狀好轉,可進流質或軟食,二便漸正常,腹圍縮為82cm,1周後出院轉門診治療,隨訪半年仍健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50:3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徵:李某某,男,62歲,住院號:78788,4個月前因腹痛、腹脹、嘔吐漸至食入而吐,大便4日未行而就診,在外院擬腸梗阻而手術切除右半結腸腫物並回腸、結腸吻合術,病理檢查為結腸低分化腺癌,朮後恢復良好。


近又出現腹脹腹痛,並於右脅下及右下腹壁摸到雞蛋及荔枝大腫物,CT檢查為右腎上腺、腹腔內及右腹壁多處轉移癌,並中量腹水,予以5—FU500mg/m2,加大劑量CF(200mg/次)靜脈注射,連用5天,化療後第五天出現腰痛、嘔吐、心悸、尿少、口乾納呆,查體有心律不整、心率104次/分,雙肺無羅音,腹脹輕壓痛,雙腎區叩擊痛,舌質紅絳無津,脈促,血、尿及生化檢查示腎功能損害、高鉀血症、高尿酸血症,診為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徵,用解毒得生煎合半枝蓮30克、蛇舌草30克、白茅根40克,煎液腸內滴注,用藥後大、小便次數和排量增加,1周後腎損害和酸中毒漸趨正常,3個月後複查,腹水和腹部腫瘤消失,體重增加11kg。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28:2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中藥直腸內給藥,由仲景的「蜜煎導方」、「土瓜根方」、「豬膽汁方」開始,《傷寒論》中記述:「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謂「凡諸秘服藥不能或虛人畏服利藥者,用蜜煎導」,「冷秘用醬生薑導」,「熱者豬膽汁導」。


清?吳謙在《醫宗金鑒》謂:「燥屎已至直腸,難出肛門之時,則用蜜煎潤竅滋燥導而利之,或土瓜根宣氣通燥,或豬膽汁清熱潤燥,皆可為引導法。


周氏深感腫瘤內科疾病,或因消化道梗阻,如食管賁門癌、腸癌等致無法攝納;


或因病在下焦,如癌性腹水、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徵等,使內服藥液難以直達病所;


或因體質上寒下熱、抗癌藥苦寒敗胃等諸多因素,使內服藥液難以奏效,因而自擬「解毒得生煎」湯劑直腸內給藥,方由大黃20克、黃柏15克、山梔15克、蒲公英30克、銀花20克、紅花15克、苦參20克組成,有清熱解毒,蕩邪通腑,祛瘀消症功效,廣泛用於消化系統癌瘤的辨證治療,如結腸多發性腹腔化療後繼發急腹症、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徵,食道癌所致的消化道梗阻,以及各類腫瘤引起的高熱、腹痛、嘔吐、尿少、便結、血證(吐中便血)等,取得了85%的近期有效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29:0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內經?五臟別論》曰「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古人強調「六腑以通為用」。


而腫瘤的發病特點為正虛邪實,如《醫宗必讀?積聚篇》言:「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


內服大劑、峻劑藥物常較難為病人所接受,且傷正氣,故設「解毒得生煎通過直腸給藥的方法,助大腸腑氣通降,使六腑通利,糟粕得除,邪有出路,又無傷正之慮,因而,廣泛用於各類腫瘤內科疾病的治療。


周氏認為晚期消化道癌瘤,多表現為飲食不下、腹痛、大便不通等,皆因腑氣不通而致,如直腸癌因「蘊毒內結」或「毒聚腸胃」致腑氣不通,故「結而為腫……二便乖違」,膿毒血便;


腸癌腹腔化療後急腹症,則為燥屎內結致腑氣不通,表現為「陽明腑實」或「熱結旁流」,宜通降腑氣為先;


而食道癌呈現「濕痰死血阻塞胃口而成」,張景岳認為「噎膈一證,……傷陰則精血枯涸,氣不行,則噎膈病於上,精血枯涸,則燥結病於下」,故用通腑法,宜「急下存陰」,此即《內經》的「病在上,取之下」之意;


又如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徵,為敏感性腫瘤化療後出現大量腫瘤細胞崩解,引起腎功能損害,因其主要表現為嘔吐及小便不通,屬「癃閉」範疇,故也用通降腑氣法,為「吐之下之」之法,使水毒下利、濁陰得降、清陽得升。


癌症的高熱不退,辨證當屬「內熱」,《素問?調經論》謂其病機為「熱氣熏胸中」,而心肺居胸中,「肺與大腸相表裡」,在生理上,六腑的傳化,須靠肺氣的正常肅降,在病理上,若肺失肅降,便可致氣鬱發熱,氣滯便結,採用「提壺揭蓋」之法,使肺熱從大腸瀉下。


對於癌症高熱,在諸法均未奏效時(包括強力大劑的抗生素),採用直腸內給藥法,蕩滌大腸燥結,使腑氣得通,肺氣肅降,水液輸布,氣機暢達,則內熱得退。


解毒得生煎,是為毒去生還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48:2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內經?五臟別論》曰「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古人強調「六腑以通為用」。


而腫瘤的發病特點為正虛邪實,如《醫宗必讀?積聚篇》言:「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


內服大劑、峻劑藥物常較難為病人所接受,且傷正氣,故設「解毒得生煎通過直腸給藥的方法,助大腸腑氣通降,使六腑通利,糟粕得除,邪有出路,又無傷正之慮,因而,廣泛用於各類腫瘤內科疾病的治療。


周氏認為晚期消化道癌瘤,多表現為飲食不下、腹痛、大便不通等,皆因腑氣不通而致,如直腸癌因「蘊毒內結」或「毒聚腸胃」致腑氣不通,故「結而為腫……二便乖違」,膿毒血便;


腸癌腹腔化療後急腹症,則為燥屎內結致腑氣不通,表現為「陽明腑實」或「熱結旁流」,宜通降腑氣為先;


而食道癌呈現「濕痰死血阻塞胃口而成」,張景岳認為「噎膈一證,……傷陰則精血枯涸,氣不行,則噎膈病於上,精血枯涸,則燥結病於下」,故用通腑法,宜「急下存陰」,此即《內經》的「病在上,取之下」之意;


又如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徵,為敏感性腫瘤化療後出現大量腫瘤細胞崩解,引起腎功能損害,因其主要表現為嘔吐及小便不通,屬「癃閉」範疇,故也用通降腑氣法,為「吐之下之」之法,使水毒下利、濁陰得降、清陽得升。


癌症的高熱不退,辨證當屬「內熱」,《素問?調經論》謂其病機為「熱氣熏胸中」,而心肺居胸中,「肺與大腸相表裡」,在生理上,六腑的傳化,須靠肺氣的正常肅降,在病理上,若肺失肅降,便可致氣鬱發熱,氣滯便結,採用「提壺揭蓋」之法,使肺熱從大腸瀉下。


對於癌症高熱,在諸法均未奏效時(包括強力大劑的抗生素),採用直腸內給藥法,蕩滌大腸燥結,使腑氣得通,肺氣肅降,水液輸布,氣機暢達,則內熱得退。


解毒得生煎,是為毒去生還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48:4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一、清肝祛瘀治肝癌案何某某,男,49歲,門診編號H0856。


患者於1986年2月初因右脅疼痛,明顯消瘦,食少腹脹在香港某醫院就診,經「B」型超聲及CT等檢查發現肝右後葉(3cm×4cm)及肝左葉(5cm×63cm×3cm)多處占位性病變,甲胎蛋白(AFP)3900毫微克,GPT220單位,余項肝功能檢查在正常範圍,ESR53mm/小時,診為原發性肝癌(Ⅱ期),因無法手術切除,要求轉中醫治療。


患者同年2月底來我院就診,訴右脅脹痛,納呆眠差,潮熱口乾,溺黃便結,舌苔薄黃,舌質絳紫,脈弦數,查體形體消瘦(約50kg),面如蒙塵,無黃疸,有肝掌及蜘蛛痣,淺淋巴結無腫大,心肺聽診正常、腹軟,無腹水徵,肝大鎖骨中線右肋下3cm,劍突下4cm,脾不大,參閱外院資料與症狀體徵,診為原發性肝癌,中醫辨證屬肝熱血瘀型,治宜清肝解毒、祛瘀消症。


處方:仙鶴草、半枝蓮、徐長卿、七葉一枝花各30克,茵陳24克,山梔15克,大黃12克,白芍、丹參、山楂各15克,田七3克,土鼈10克,蜈蚣4條,人工牛黃2克(衝)。


辨病治療用蓮花片每次5片,每天3次;


配合西洋參15~20克每天早上煎服;


冬蟲草15克、水鴨適量燉服,每週3~4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49:0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三診:患者每月來穗診治並帶藥回香港治療。


二診時脅痛減,胃納增,喜形於色;


三診已有明顯好轉,口乾減,舌質暗紅,脈弦略數,仍守前法加減繼續治療。


八診:患者於1986年9月在香港原就診醫院複查,肝右葉病灶縮小至2cm×3cm,肝左葉病灶液化,見6cm×4cm液平面,AFP下降至1300毫微克,體重增加6kg,面色紅潤,已無脅痛,胃納佳,進食後脹感,大便溏,有夜尿,睡眠差,舌苔白,有瘀斑,脈弦細,治宜清肝解毒、健脾消症。


處方:仙鶴草、半枝蓮、徐長卿各30克,黨參、雲苓各20克,白芍15克,五味子10克,女貞子、旱蓮草各20克,田七3克,土鼈10克,蜈蚣4條,辨病治療用蓮花片合犀黃丸每次3克,每天3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49:5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十診:時有口乾、眠差,胃納二便調,余無不適,舌苔薄黃,脈弦細。


於1986年12月在香港複查B型超聲及CT等,未發現占位性病變,AFP轉陰性。


後患者一直堅持在當地及我院門診檢查,連續服蓮花片及犀黃丸3年餘,並間斷服用清肝利膽解毒類中藥,配合蟲草燉水鴨、團魚苡米湯滋腎健脾、扶正補虛。


本例跟蹤觀察8年餘,已過正常人生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50:0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原發性肝癌在中醫古籍「黃疸」、「臌脹」、「症積」、「暴症」等疾病的範疇。


《外台秘要》論述暴症曰:「腹中有物堅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不療之百日死。


可知本病來勢兇險,預後尤差。


本例辨證屬肝熱血瘀,重用清肝解毒、祛瘀消症的仙鶴草、半枝蓮、徐長卿、七葉一枝花較長時間服用,以茵陳蒿湯、田七、土鼈、蜈蚣等輔助主藥,人工牛黃為使藥,引諸藥入肝,辨證選藥較為合拍。


選用清肝解毒的蓮花片、祛瘀消症的犀黃丸為辨病用藥自始至終的應用,加強抗癌消瘤的作用,並配合食物調養扶持正氣,調治得當,故取得較好的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50:1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清心解毒治舌癌案林某某,男,41歲,臺灣商人,住院號:48653。


緣舌體右側潰瘍經治不愈4月餘,至1988年4月到高雄醫學院診治,舌體組織活檢為「鱗癌Ⅱ級」(病理號:13586),患者曾到日本等多家醫院就診,皆不願接受手術及放射療法,曾用呱來黴素(Peplomycin)靜脈注射共約100mg,未有明顯好轉,遂於1988年6月25日來我院治療。


自訴舌體疼痛,吞咽及講話時有不適,胃納稍減,二便尚正常,舌苔白膩,質暗晦,脈濡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50:2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查體肥胖,發音尚清晰,但舌體活動欠靈,左伸有掣痛感,舌體右側前1/2處見1cm×15cm潰瘍灶,潰瘍邊緣凸起不平呈白腐色,中心凹入約05cm,色瘀紅,觸摸舌體,在潰瘍下麵有2cm×2cm×1cm腫物,右側舌下及右頜部雙合診可觸及腫大淋巴結約1cm×1cm,心肺聽診無異常,腹軟,肝脾不大,診為舌癌(鱗癌Ⅱ級),中醫辨證屬舌疳,乃心脾瘀毒所致。


治宜清心解毒,祛瘀消疳,用導赤散、黃連解毒湯加減。


處方:生地、旱蓮草各20克,女貞子、木通、黃連、黃芩、山梔子、山慈菇各15克,山豆根、露蜂房、僵蠶、甘草各10克,水煎服,日2劑;


辨病治療用犀黃丸每次3克,每天2次;


再用六神丸每次3粒敷右側潰瘍,加雙料喉風散覆蓋於潰瘍面,每天3次。


在辨證論治中,見口苦、口臭加銀花、蒲公英;


舌體潰瘍痛加天花粉、守宮、徐長卿;


溺黃、便結加蠶砂、大黃。


經過近2個月的治療,自覺症狀日漸好轉,舌體痛消,右側潰瘍縮小為06cm×08cm,潰瘍下舌體腫物約1cm×1cm,遂於7月18日帶藥1個月量回臺灣調治。


8月16日返院複查,舌右側潰瘍已愈,舌體腫物及腫大的右頜下淋巴結消失,自覺無不適症狀。


9月20日第二次返院複查,身體恢復健康。


囑戒煙酒和生活應有規律,長期服用知柏地黃丸,間或服用清心解毒、養陰除痰類中藥。


連續觀察5年,未見腫瘤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50:3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舌癌是惡性度較高的常見癌瘤,中醫古籍稱為「舌疳」或「舌菌」。


《圖注喉科指掌》謂:「舌疳之症惡非常,心脾火毒積中央,初如豆大漸如菌,暮重朝輕飲食妨,怒則潰破穿腮舌,患延項頜核滋昌。


《醫宗金鑒》稱:「舌疳,其症最惡,初如豆,次如菌,頭大蒂小又名曰舌菌……若失於調治,以致腫,突如泛蓮,或有狀如雞冠,舌體短縮,不能伸舒,妨礙飲食言語,時流臭涎。


再因怒氣上衝,忽然漏裂,血出不止,久之延及項頜,腫如結核,堅硬而痛,皮色如常……甚則透舌穿腮,湯米漏出。


舌本屬心,心脈繫於舌根;


舌邊屬脾,脾脈絡布舌旁。


心火上炎,脾胃積熱,熱極生瘡,可以變生舌疳。


本例用黃連解毒湯清熱解毒,導赤散瀉心涼血,山慈菇、山豆根、露蜂房、僵蠶等除痰消疳,辨證選藥切中舌癌的病機;


辨病用藥則精選清代外科名家王洪緒創制的犀黃丸,有解毒消腫、祛痰散結的功效,配合解毒散結的六神丸外敷癌性創面促進舌疳潰瘍迅速癒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50:4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健脾祛痰治惡性淋巴瘤案康某某,男,61歲,中學老師。


1988年12月因腹股溝及右下腹腫物就診,B型超聲檢查示下腹部及主動脈旁巨大腫物,腹股溝淋巴結活檢為非何傑金氏淋巴瘤,使用化學藥物治療後病況改善,至1991年春開始惡化,同年6月因腹腔多處腫物擴散出現黃疳、腹水、貧血並肝腎功能損害而發病危通知,經過積極的搶救措施後雖獲緩解,但患者懼怕化療副反應而於1991年7月中旬求治於余。


訴腹痛不適,心悸眠差,疲乏短氣,胃納欠佳,時有發熱,口乾苦,大便溏,溺短黃,舌苔白厚膩,脈濡細,查體消瘦,顏面萎黃,頸及鎖骨上、腹股溝淋巴結無腫大,心肺聽診正常,腹軟,叩診有少量腹水,肝大右肋下2cm、劍突下4cm,脾未觸及,臍部右側腫物約7cm×8cm,B型超聲波及CT檢查示中腹部及腹膜後巨大腫物,肝臟浸潤性轉移,診為非何傑金氏淋巴瘤(Ⅳ),中醫辨證屬脾虛痰瘀,治宜健脾除痰,祛瘀消症,處方如下:消瘤異功飲(自擬):黨參30克、北耆30克、白朮15克、雲苓20克、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山慈菇12克、貓爪草2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田七6克、守宮6克。


煎服及加減法:本方宜文火久煎約2小時,可加水7~8碗煎至1碗;


服1~2周後則易生南星、生半夏為膽南星、法半夏1~2周,如此交替使用;


大便溏薄、泄瀉則去海藻、昆布加苡米40克、夏枯草20克;


大便乾結則去白朮、雲苓加大黃12克、生地24克;


眩暈、疲乏去昆布、田七加杞子18克、杜仲15克,並可在辨證基礎上再選用蜈蚣、土鼈、地龍、僵蠶、露蜂房等蟲類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50:5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患者一直堅持服消瘤異功飲治療,自覺症狀逐漸好轉,體質改善,半年內體重由59kg增至71kg,腹部腫塊約縮小一半,如此服藥帶瘤生存近6年,至1997年初複查,肝脾未見浸潤病灶,腹部腫塊消失,已過正常人生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51:2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惡性淋巴瘤常以頸部腫物為首發,為全身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


分何傑金氏(HD)及非何傑金氏淋巴瘤(NHL)兩大類,NHL病變範圍較廣泛,常有肝脾浸潤與內臟淋巴組織擴散。


本病的淋巴結腫大、體表腫物與中醫的「石疽」、「惡核」等病患相似,《證治準繩》謂:「石疽乃癰疽腫硬如石,久不作膿是也。


《醫宗金鑒》謂:「石疽生於頸項旁,堅硬如石色照常,肝鬱凝結於經絡,潰後法依瘰癧瘡。


《外科證治全生集》謂:「不痛而堅,形大如拳者,惡核失榮也」,「惡核……與石疽初期相同,然其寒凝甚結,毒根最深。


惡性淋巴瘤的病機為痰結與內虛,臨床辨治不離「痰」、「虛」兩字。


本例用消瘤異功飲加減治療6年餘,方中含四君加北耆有健脾益氣之功,加杞子、杜仲則脾腎並補,脾主運化水濕,「脾為生痰之源」,脾健可以祛濕消痰;


方中又含大隊除痰散結藥,如南星、半夏、山慈菇、貓爪草、海藻、昆布之屬,在惡性淋巴瘤中常見痰鬱化熱、痰結成瘀,痰瘀膠結則成頑痰,《丹溪心法》謂「痰夾瘀血,遂成窠囊」,此等頑痰,非用生南星、生半夏、田七、守宮、土鼈、露蜂房等蟲類藥攻堅破積,無法直達窠囊。


患者堅信中醫,服藥堅持不懈,為消瘤康復創造了重要條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51:3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痰與癌痰是中醫學裡特有的名詞,既是多種疾病的致病因素,又是某些疾病的病理產物,不論因痰致病,或是因病生痰,皆與肺、脾兩臟密切相關,故前人有「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


「痰」古同「淡」,從水,受火炎灼作痰,故痰因水濕停留而成,其清稀者為飲,稠濁者成痰。


廣義的痰包括可見(有形)和不可見(無形)的痰,有形之痰指從口中咯出的痰液,亦包括瘰癧、痰核,而停留在臟腑經絡等組織中的痰,影響生化,阻塞氣機,變生百病,則為無形之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2 10:51:4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痰飲病證,遍及全身。


痰濁犯肺,阻塞氣道,肺氣不宣,則現咳喘咯痰;


痰阻於心,心血不暢,則見胸悶心悸,甚至痰迷心竅,神昏癡呆,或發癲狂;


痰停於胃,胃失和降,則胃脘痞滿,噁心嘔吐;


痰阻經脈,氣血不暢,可致肢體麻木,半身不遂,或有瘰癧痰核,陰疽流注;


痰濁上犯清竅,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可見頭痛眩暈,甚則昏厥跌僕;


痰氣凝結咽喉,則咽中梗阻,或有梅核氣吞吐不舒,或有痰涎咳出不暢。


凡此種種,難以枚舉。


在癌患者因痰引起的病證亦比比皆是,元代朱丹溪謂:「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


痰濁凝結頭面頸項出現結核腫塊,如五官、口腔腫瘤、鼻咽癌、甲狀腺癌、惡性淋巴瘤等,且每有痰瘀膠結而成「窠囊」;


痰與死血停留食管胃脘,致胸痛徹背,噎塞嘔逆,或隔食嘔吐,嘔穢痰涎,見於食管癌、胃癌;


痰熱互結,阻塞肺絡,或痰飲氾濫,懸於胸中,出現咳嗽痰血,發熱胸痛,心悸短氣,甚則喘息抬肩,頸項壅腫,見於支氣管肺癌、縱隔腫瘤或各種癌瘤轉移致胸腔惡性積液;


痰濁瘀滯乳絡,致乳中結核,腫塊硬實,甚則潰破滲液流血,瘡口翻花,如乳腺癌;


痰與寒邪凝泣胞中,致下腹腫痛,五色帶下,血水臭穢,甚則有陰瘡交腸,見於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以及婦癌繼發陰道直腸瘺或膀胱瘺。


癌症晚期多數轉移至腦或骨骼,痰濁夾風邪循經入腦,阻塞清竅,致頭痛嘔吐,昏花復現,肢體偏癱,甚則昏迷不醒,見於腦瘤或腦轉移癌;


痰毒流注或痰癖留著骨骼,出現骨骼畸形或腫塊,疼痛如錐,痛處固定,肢體廢用,甚則骨折癱瘓,見於骨癌或骨轉移癌。


痰飲是多數癌症的致病因素,癌瘤形成發展後又可形成內痰與外痰,除痰散結就成為癌症論治的常法;


痰邪又常夾雜六淫、瘀毒為患,形成風痰、寒痰、熱痰、燥痰、濕痰、老痰、痰核、痰癖、窠囊等,則須辨別孰輕孰重,這是痰飲論治的變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3:59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