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女科寶鑑】

 關閉 [複製鏈接]
161#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0:46:05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節妊娠眩暈


妊娠中、後期,出現眩暈頭痛,胸悶嘔惡,小便短少者,稱為「妊娠眩暈」,現代醫學的「先兆子癇」與之頗為類似,前人習稱「子眩」或「子暈」。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肝腎之陰素虛,肝陽偏亢或脾虛生風而致。


一、陰虛肝旺 肝腎之陰素虛,妊娠之後,陰血偏聚養胎,精血愈顯不足,肝陰不足,肝陽偏亢,陽熱生風,上擾清空,發而為病。


二、脾虛生風 脾氣素虛,妊娠後,調攝失宜,過食生冷,以至脾陽受損,脾虛運化不能,水濕停聚,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發而為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0:47:15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節妊娠眩暈


【辯證施治】


本病往往為妊娠癇證前驅,多發生於妊娠的中、後期,當引起高度重視,以防妊娠癇證於未然。


現代醫學檢查可見血壓偏高和蛋白尿。


臨證時,應根據病機的不同,辯別陰虛肝旺或脾虛生風。


陰虛肝旺以頭目眩暈為主症;


碑虛生風以頭脹眩冒,面浮肢腫為主症。


治療時分別施以養陰平肝和健脾利濕之法。


一、陰虛肝旺


「主證」 妊娠中、後期,頭目眩暈,伴見一組肝陽上亢⑽之症。


「病機」 陽熱生風,陰虛肝旺。


「治法」 肓陰潛陽,清熱熄風。


「方藥」 大定風珠(《溫病條辯》)加味。


白芍 阿膠 生龜板 熟地黃 五味子 生牡蠣 麥冬 炙甘草 雞子黃 生鱉甲 枸杞 菊花 鉤藤


本方為大定風珠加枸杞、菊花、鉤藤。


方中生龜板、生牡蠣、生鱉甲育陰潛陽;


枸杞、菊花清肝明目;


鉤藤清熱熄熄風;


雞子黃、阿膠滋陰養血;


熟地黃、麥冬、白芍養陰柔肝;


麻仁滋陰潤燥;


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陰,以助滋陰熄風之功。


諸藥合用,共湊育陰潛陽,清熱熄風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0:48:29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節妊娠眩暈


二、脾虛生風


「主證」 妊娠中、後期,頭脹眩冒,面浮肢腫,少便量少,胸悶嘔惡,伴見一組脾陽虛⒆之症。


「病機」 脾虛不運,升降失常。


「治法」 健脾利濕,升清降濁。


「方藥」 白朮散(《全生指迷方》)合春澤湯(《醫方集解》)加味。


白朮 茯苓 大腹皮 生薑皮 陳皮 豬苓 澤瀉 桂枝 人參 淫羊藿 紫蘇 砂仁


本方為白朮散合春澤湯加淫羊藿、紫蘇、砂仁。


方中桂枝、生薑皮溫中散水;


人參、白朮、砂仁健脾化濕、安胎;


茯苓、豬苓澤瀉利濕行水;


大腹皮下氣行水;


陳皮運脾化濕;


淫羊藿溫陽化氣;


紫蘇和胃上嘔。


若兼氣喘者,酌加葶藶子、大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4#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0:49:29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一節妊娠癇證


妊娠後期(多在妊娠眩暈發作幾小時或幾天內),或正值產時,或新產之後(多在分娩24小時之內),發生忽然倒僕,昏不知人,項背強直,目睛直視,牙關緊閉,手足搐搦,肌肉顫動,唇面青紫,須叟抽搐停止,移時蘇醒,或醒後復發,甚或昏迷不醒者,稱為「妊娠癇證」。


前人習稱「子癇」。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或痰火蒙而致。


一、風陽上擾 肝腎之陰素虛,妊娠後,陰血偏聚養胎,肝腎之陰愈顯不足,肝腎陰虛,肝陽偏亢,陽熱生風,風火相煽,上擾清空,發而為病。


二、痰火上蒙 脾虛不運,濕聚成痰,痰鬱化火,或陰虛熱盛,煉液成痰,痰鬱化火生風,上蒙清竅,發而為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5#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0:54:28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一節妊娠癇證


【辯證施治】


本病往往因妊娠眩暈、妊娠腫脹失治或誤治演化而來。


若發作頻繁,抽搐時間較長甚至昏迷不醒者常常危及胎兒甚至孕婦的生命,當予高度重視。


發作前常見頭痛、頭暈、眼花、胸悶、小便明顯減少甚至尿閉等症,現代醫學檢查有高血壓、水腫和蛋白尿。


本病為臨床危重之症,發作之後,當以熄風安神、鎮痙開竅為要,並結合西醫進行搶救。


一、風陽上擾


「主證」 妊娠後期,或正值產時,或新產之後,忽然倒僕,昏不知人,項背強直,目睛直視,牙關緊閉,手足搐搦,肌肉顫動,唇面青紫,伴見一組肝陽上亢⑽之症。


「病機」 肝陽上亢,虛風內動。


「治法」 平肝潛陽,養陰熄風。


「方藥」 加減鉤藤湯(錄自《婦科知要》)加味。


鉤藤 當歸 茯神 沙參 生地 桑寄生 麥冬 阿膠 生牡壢 生龍齒 羚羊角 白芍 石決明 龜板 菖蒲 全蠍


本方為加減鉤藤湯加羚羊角、白芍、龜板、菖蒲、全蠍。


方中羚羊角、鉤藤、白芍涼肝熄風;


當歸、阿膠、桑寄生養血安胎;


茯神寧心安神;


沙參、生地、麥冬養陰柔肝;


牡蠣、龍齒、石決明、龜板肓陰潛陽;


菖蒲開竅;


全蠍熄風止痙。


諸藥合用,共湊平肝潛陽,養陰熄風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0:56:16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一節妊娠癇證


二、痰火上蒙


「主證」 妊娠後期,或正值產時,或新產之後,卒發昏不知人,四肢抽搐,牙關緊閉,肌肉顫動,口吐涎沫,或神昏譫語,氣粗痰鳴。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病機」 痰火生風,上蒙清竅。


「治法」 清熱豁痰,開竅熄風。


「方藥」 牛黃清心丸(《痘疹世醫心法》)合蠲飲六神湯(《沈氏女科輯要》)加味。


牛黃 朱砂 黃連 黃芩 山梔 鬱金 橘紅 石菖蒲 製半夏 制膽星 茯神 旋覆花 竹瀝


本方為牛黃清心丸合蠲飲六神湯加竹瀝。


方中牛黃清心開竅、化痰定驚;


竹瀝清熱化痰;


石菖蒲、鬱金豁痰開竅,以解心胸之鬱;


制膽星、製半夏、橘紅燥濕化痰,祛風止痙;


旋覆花消痰降痰;


黃連、黃芩、山梔清心肝之熱;


朱砂、茯神安定心神。


諸藥合用,共湊清熱豁痰,開竅熄風之功。


本病發作後,還發結合採用綜合緊急救治措施,如輸氧、吸痰,使用開口器以防唇舌咬傷,加強護理,防止墜床等。


若昏迷持續不醒,急用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水化鼻飼。


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辯》)


牛黃 鬱金 犀角 黃連 黃芩 山梔 朱砂 雄黃 梅片 麝香 珍珠 金箔衣


至寶丹(《和劑局方》)


犀角 朱砂 雄黃 玳瑁 琥珀 麝香 龍腦 金箔 銀箔 牛黃 安息香


由於大病之後,陰血耗傷,故經治療而病情緩解後,還當用藥物繼續調理。


根據病情,一般可施以養血安神,益胃緩中之法,方用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加味。


炙甘草 小麥 紅棗 生地 玉竹 白芍 茯神 合歡皮 銀花藤


本方為甘麥大棗湯加生地、玉竹、白芍、茯神、合歡皮、銀花藤。


方中甘草、白芍甘酸化陰,和胃緩中;


茯神、合歡皮、小麥養心安神;


生地、玉竹配白芍益陰養血;


紅棗甘緩心脾;


銀花藤甘寒輕涼,以清餘熱。


若頭目眩暈者,酌加白蒺藜、石決明、桑寄生、菊花;


若心悸失眠者,酌加紫石英、珍珠母、棗仁、夜交藤;


便秘者,酌加麻子仁,柏子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7#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0:57:23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二節妊娠腹痛


妊娠期間,出現腹部疼痛者,稱為「妊娠腹痛」。前人習稱「胞阻」。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胞脈阻滯或失養,氣血不暢或飲食失節,熱毒蘊結,蟲積腹中而致。


一、肝氣鬱滯 情志過極,氣鬱傷肝,肝失疏泄,氣機不暢;或妊娠之後,肝血偏聚養胎,肝失條達,氣血不暢,胞脈阻滯,發而為病。


二、飲食積滯 脾胃素虛,或妊娠之後,飲食失節,以至食積中焦,阻滯氣機,發而為病。


三、熱毒蘊結 陽熱素盛,妊娠之後,陰血偏聚養胎,陽氣偏盛,復因飲食所傷,腸道傳化不行,鬱而化熱,使氣血阻滯,血敗肉腐,發而為病。


四、蟲積腸中 蛔蟲素伏,或妊娠後飲食不潔,嗜食生冷,以至蛔蟲滋長,寄生腸道,擾亂氣機,脾胃失和,甚或蛔蟲鑽膽,令肝氣閉鬱,肝氣不行,氣機逆亂,發而為病。


五、氣虛血弱 氣血素虛,妊娠之後,陰血偏聚養胎,血虛氣弱,運行無力,胞脈失養,發而為病。


六、下焦虛寒 素體陽虛,陰寒內盛,妊娠之後,胞脈失於溫煦,氣血運行不暢,胎氣不安,發而為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0:58:38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二節妊娠腹痛


【辯證施治】


本病臨床有虛實寒熱之分,臨證當結合腹痛部位、性質及有關脈證詳加辨別。


因於氣鬱者,多見腹脹痛;因於飲食者,多痛在脘腹;


因於熱毒者,其痛多在右下腹,且見灼痛、拒按、口渴;


因於蟲積者,其痛多在臍周;


因於血虛者,其痛綿綿,喜按;


因於虛寒者,冷痛而連及腰骶,得溫則減。


若下腹中間伯作痛,伴見尿急尿頻者,參照「妊娠淋痛」施治。


本病治療時不宜過用辛溫香燥、苦寒利下或破血耗氣之品,以防損傷胎元。


若病情發展,出現流產徵象時,參照胎漏、胎動不安或墜胎、小產診治。


一、肝氣鬱滯


「主證」 妊娠期間,小腹及脅肋脹痛,伴見一組肝氣鬱滯⑼之症。


「病機」 肝氣鬱滯,胞脈受阻。


「治法」 疏肝解鬱,理氣安胎。


「方藥」 逍遙散(《和劑局方》)加減。


柴胡 當歸 白芍 白朮 茯苓 甘草 薄荷 蘇梗 香附子 砂仁


本方為逍遙散去煨薑加蘇梗、香附子、砂仁。


方中柴胡、香附子、薄荷疏肝解鬱;


蘇梗理氣安胎;


砂仁理氣和胃、安胎;


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


當歸、白芍養血柔肝;


甘草配白芍緩急止痛。


若見口苦、舌苔黃等症,此為肝鬱化熱之象,酌加梔子、黃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0:59:25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二節妊娠腹痛


二、飲食積滯


「主證」 妊娠期間,脘腹脹滿疼痛,噯腐吞酸,厭食嘔惡,大便不爽,或見睡眠不安。舌苔厚膩,脈滑。


「病機」 食積胃脘,氣機阻滯。


「治法」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方藥」 大安丸(《醫方集解》)加味。


山楂 神麯 法夏 茯苓 陳皮 連翹 萊Y子 白朮 人參 香附 木香


本方為大安丸加人參、香附、木香。


方中人參、白朮、茯苓健脾助運;


山楂、神麯、萊Y子消食導滯;


法夏、陳皮行氣和胃;


香附、木香順氣止痛;


連翹清食積之熱。


諸藥合用,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1:00:27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二節妊娠腹痛


三、熱毒蘊結


「主證」 妊娠期間,右下腹劇痛,拒按,腹皮拘急,右足喜Y曲,伴見一組裏熱⑻之症。


「病機」 熱毒蘊結,血敗肉腐。


「治法」 清熱解毒,散瘀排膿。


「方藥」 清腸飲(《辯證錄》)加減。


銀花 當歸 地榆 玄參 生甘草 薏苡仁 黃芩 蒲公英 連翹 敗醬草 紅藤 赤芍 玄胡 冬瓜仁


本方為清腸飲去麥冬,加蒲公英、連翹、敗醬草、紅藤、赤芍、玄胡、冬瓜仁。


方中銀花、黃芩、蒲公英、連翹、紅藤、敗醬草清熱解毒;


地榆清熱涼血;


薏苡仁、冬瓜仁清熱利濕,消排膿;


當歸、赤芍養血散瘀;


玄胡活血止痛;


玄參滋陰解毒;


甘草配赤芍緩急止痛。


諸藥合勝,湊清熱解毒,散瘀排膿之功。


本證經藥物治療無效者,當考慮西醫手術和保胎治療,防止流產或早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1#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35:13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二節妊娠腹痛


四、蟲積腸中


「主證」 妊娠期間,臍周疼痛時作,或見吐蛔,便蛔,不思飲食,面黃肌瘦,甚或右脅呈鑽頂樣痛,肢厥面青。


「病機」 蟲積腸道,擾亂氣機。


「治法」 安蛔定痛,和中安胎。


「方藥」 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合烏梅丸(《傷寒論》)加減。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烏梅 細辛 乾薑 黃連 當歸 蜀椒 桂枝 白芍 砂仁 黃芩


本方為異功散合烏梅丸去附子、黃柏、加白芍、砂仁、黃芩。


方中異功散調理脾胃;


烏梅丸安蛔定痛;


白芍配甘草緩急止痛;


砂仁、黃芩安胎。


諸藥合用,共湊安蛔定痛,和中安胎之功。


本症若見右脅鑽頂樣劇痛,服藥後未能解除,則有引發流產或早產的可能,當予高度重視,臨床可結合現代醫學治療。


同時可予保胎藥物。


證情緩解以後,再進行驅蟲治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36:02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二節妊娠腹痛


五、血虛氣弱


「主證」 妊娠期間,小腹綿綿作痛,按之痛減,伴見一組血虛⑹之症。


「病機」 血虛氣弱,胞脈失養。


「治法」 養血益氣,安胎止痛。


「方藥」 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加減。


當歸 白芍 川芎 茯苓 白朮 雞血藤 桑寄生 首烏 黃耆


本方為當歸芍藥散去澤瀉,加雞血藤,桑寄生、首烏、黃耆。


方中當歸、雞血藤、首烏滋補陰血;


黃耆、茯苓、白朮健脾益氣;


川芎行血中之滯;


白芍養血益陰,緩急止痛;


桑寄生養血安胎。


諸藥合用,共湊養血益氣,安胎止痛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36:48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二節妊娠腹痛


六、下焦虛寒


「主證」 妊娠期間,小腹持續冷痛,伴見一組腎陽虛⒁之症。


「病機」 下焦虛寒,胞失溫養。


「治法」 暖宮散寒,養血安胎。


「方藥」 膠艾湯(《金匱要略》)加減。


川芎 阿膠 艾葉 甘草 當歸 白芍 小茴香 桑寄生 補骨脂 巴戟 杜仲


本方為膠艾湯去熟地黃,加小茴香、桑寄生、補骨脂、巴戟、杜仲。


方中艾葉暖宮止痛;


巴戟、補骨脂,杜仲溫腎助陽;


甘草、白芍緩急止痛;


川芎、當歸補血和血;


阿膠、桑寄生養血安胎;


小茴香理氣止痛。


諸藥合用,共湊暖宮散寒,養血安胎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4#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39:07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三節胎漏、胎動不安


妊娠期間,陰道時見少量出血,或見如赤豆汁樣血性分泌液,並無腰酸、腹痛、少腹墜脹者,稱為「胎漏」;


若妊娠期間出現腰酸腹痛、小腹墜脹,或伴有陰道少量出血者,稱為「胎動不安」。


本病多為墮胎和小產的前驅,現代醫學的「先兆流產」與之實同而名異。


需要說明的是,極少數孕婦氣血壯盛,月經按月而潮,但經量較未孕時為少,且無腰酸腹墜等兼證,此為「激經」,因不致墮胎,故不作病論,發予鑒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5#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39:58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三節胎漏、胎動不安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母體素虛,或情志所傷,或先天不足,胎元缺陷,或跌僕外傷,房事不節,使衝任氣血不調,胎元不固而致。


一、腎氣虧虛 稟賦素弱,先天虧欠,腎氣不足;


或妊娠後恣情縱欲,房事不節,勞傷腎氣,損傷胎元。腎氣虛弱,衝任不固,胎失所係,發而為病。


二、氣血虛弱 素體虛弱,或妊娠後飲食調攝失宜,使脾胃受損,化源不足,氣血虛弱。


氣虛不攝,血失養,以至衝任不牢,胎氣不Y,發而為病。


三、陰虛血熱 素體陽盛,或妊娠後過食燥烈溫補,或肝鬱化熱,或久病溫熱,熱盛傷陰;


或素體陰虛,派生內熱。


熱擾衝任,迫血妄行,胎氣受損,發而為病。


四、氣血鬱滯 妊娠之後,起居不慎,勞力過度,或跌僕閃挫,外力擠壓;


或情志過極,氣鬱傷肝。


肝失疏泄,以至氣血逆亂,衝任不固,胎氣受損,發而為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41:07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三節胎漏、胎動不安


【辯證施治】


本病多發於妊娠早期,臨證時當辯胎元已殞或未殞,在確診未殞以後,若經過合理而有效的保胎治療,出血迅速控制,腰酸腹墜痛消失,或可繼續妊娠;


若出血量多或持續出血,不能控制,腰酸,腹墜痛加劇,甚至有塊排出,則流產勢在必然,急當下胎益母。


一、腎氣虧虛


「主證」 妊娠早期,陰道少量下血,或腰酸,腹脹痛或墜痛,頭暈耳鳴,小便頻數。舌淡苔白,脈沉滑無力。或曾有流產史。


「病機」 腎氣虧虛,胎氣不固。


「治法」 補腎益氣,固衝安胎。


「方藥」 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加減。


菟絲子 桑寄生 阿膠 山茱肉 生地 黃耆 白朮 杜仲 生龍骨 海螵蛸本方為壽胎丸去續斷加山萸肉、生地、杜仲、黨參、黃耆、白朮、生龍骨、海螵蛸。


方中菟絲子、山萸肉、杜仲、生地補腎益精;


桑寄生、阿膠補血安胎;


黨參、黃耆、白朮健脾益氣;


生龍骨、海螵蛸固衝止血。


若見小便失禁,酌加補骨脂、益智仁、桑螵蛸以溫腎固澀。


有流產史者,懷孕不宜過密;


屬腎虛者,宜孕前或妊娠二月後即益養腎氣,以防患於未然。


如無其他不適,或服菟絲子丸(《沈氏尊生》)加減:


菟絲子 山藥 蓮肉 枸杞 肉蓯蓉 桑寄生 阿膠 砂仁


本方為菟絲子丸去茯苓加肉蓯蓉、桑寄生、阿膠、砂仁。


方中菟絲子、蓮肉、枸杞 山藥 肉蓯蓉補腎填精;


桑寄生、阿膠養血安胎;


砂仁調氣安胎,使補而不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7#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42:08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三節胎漏、胎動不安


二、氣血虛弱


「主證」 妊娠早期,陰道少量流血,色淡紅,或小腹墜痛,腰酸,伴見一組氣虛⑴和血虛⑹之症。


「病機」 氣血不足,胎氣不固。


「治法」 益氣補血,固衝安胎。


「方藥」 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加減。


人參 熟地 白朮 甘草 黃耆 當歸 白芍 砂仁 阿膠 菟絲子 桑寄生 海螵蛸


本方為十全大補湯去川芎、茯苓、肉桂加砂仁、阿膠、菟絲子、桑寄生、海螵蛸。


方中當歸、白芍、熟地、阿膠、桑寄生養血安胎;


人參、白朮、黃耆、甘草益氣健脾;


菟絲子益養腎精;


砂仁調氣和安胎,使補而不滯;


海螵蛸固衝止血。


若見腹痛,酌加香附、陳皮。


有流產史而屬氣血虛弱者,若無其他不適,可於未孕時或妊娠二月後,服用泰山磐石散(《景岳全書》)加減: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續斷 黃芩 白芍 熟地 白朮 炙甘草 砂仁 糯米 桑寄生 杜仲


本方為泰山磐石散去川芎,加桑寄生、杜仲。


方中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益氣健脾;


當歸、熟地、白芍養血益胎;


黃芩清熱安胎;


桑寄生、杜仲、川續斷益腎固胎;


糯米和中固胎;


砂仁調氣安胎,使補而不滯。


諸藥合用,具有益氣健脾,養血安胎之功。


方中當歸、川續斷和杜仲的用量宜小。


每週服一劑,連服二~四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42:59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三節胎漏、胎動不安


三、陰虛血熱


「主證」 妊娠期間,陰道淋漓下血,色鮮紅,腰腹墜痛,或見心煩潮熱,咽乾口燥,夜臥不安,尿黃便秘。舌紅苔黃少津,脈滑數。


「病機」 陰虛血熱,胎氣受損。


「治法」 滋陰清熱,涼血安治。


「方藥」 蓖根湯(《小品方》)加減。


蓖麻根 生地 白芍 阿膠 甘草 黃芩 麥冬 桑寄生 茜草 海螵蛸


本方為蓖根湯去當歸,加黃芩、麥冬、桑寄生、茜草、海螵蛸。


方中蓖麻根、黃芩清熱安胎;


生地、麥冬涼血養陰;


白芍養血斂陰;


阿膠補血止血;


桑寄生補腎安胎;


茜草涼血止血;


海螵蛸固衝止血;


甘草扶脾和中。


若便秘者,酌加首烏、玄參;


腰Y痛者,酌加杜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43:39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三節胎漏、胎動不安


四、氣血鬱滯


「主證」 妊娠期間,遇受外傷,或驚恐過度,精志不寧,見腰酸、腹墜而痛,陰道下血。


「病機」 氣血鬱滯,胎元受損。


「治法」 益氣和血,補腎固胎。


「方藥」 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合聖愈湯(《醫守金鑒》)加味。


菟絲馬 桑寄生 川續斷 阿膠 熟地 白藥 川芎 人參 當歸 黃耆 艾葉炭


本方為壽胎丸合聖愈湯加艾葉炭。


方中菟絲子、熟地滋補腎精;


桑寄生、阿膠養血安脂;


川斷、當歸、川芎理氣和血;


白芍養血緩急;


人參、黃耆補氣固攝;


艾葉炭止血固胎。


諸藥合用,具有益氣和血,補腎固胎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45:04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四節墮胎小產


妊娠三個月以內,胎兒未成形而殞墮者,稱為「墮胎」;


妊娠三個月以上,七月以下,胎兒已成形而殞墮者,稱為「小產」。


本病與現代醫學的「不可避免流產」相符。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胎漏、胎動不安發展而來,亦有直接墮胎,小產者。


由於母體素虛,或稟賦不足,或妊娠後房事不節,勞傷腎精,以致腎氣虧欠,胎不成實;


或孕婦脾胃素虛,化源不足,氣虛血少。


氣虛不攝,血虛失養,以致衝任虛損,胎元不固;


或肝鬱化熱,以致血熱陰虛,熱迫血行,胎元受損;


或起居不慎,勞力過度,或跌氣血逆亂,衝任不固,胎元受損,發而為病。


總之,本病的病因病機與胎漏,胎動不安基本相似,不過程度輕重不同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37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