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女科寶鑑】

 關閉 [複製鏈接]
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47:32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四節墮胎小產


【辯證施治】


本病在辯證過程中,要對病程進行嚴密觀察。


妊娠早期陰道出血不止,腰酸腹痛加劇;


此時墮胎已屬難免;


若出血量增多,排出胎塊殘缺不全,則可能有殘留胎塊瘀滯胞中;


若血量漸少,或出血停止,腰酸腹痛消失,或排出完整胎塊,則可能殞胎已墮,而未完全墮出者,因有發生大出血的危險,故當予特別重視。


本病一旦確診,則當確立去胎益母的原則,施以逐瘀下胎之法。


或採用現代醫學的刮宮術,引產去胎。


若發生大出血,當急施益氣固胎之法,或用時結合西醫積極搶救;


若在病程中邪毒侵襲,當施以解毒活血之法,或結合西醫抗感染治療,以防病情逆轉。


當然,對於全身情況不良,或血量藏藏蕨甚多,或妊娠月份較大者,最好採用西醫手術治療。


「主證」 妊娠早期(懷孕三個月以內)陰道一血,超過正常月經量,色紅有塊,腰酸小腹空痛較劇,或見胎塊排出,此為墮胎之象;


或妊娠中期(懷孕四~七個月),出現腰酸,小腹疼痛,呈陣發性加劇,會陰逼脹下墜,或伴羊水溢出,繼而出血,甚或出血量多,或見胎塊排出,此為小產之象。若胎體排出不全,或胎衣不下,甚至可能釀成大出血。


「病機」 胞中胎殞,瘀血留滯。


「治法」 逐瘀下胎,活血止血。


「方藥」 脫花煎(《景岳全書》)加味。


當歸 肉桂 川芎 牛膝 車前子 紅花 桃仁 益母草 蒲黃


本方為脫花煎加桃仁、益母草、蒲黃。


方中當歸、川芎、益母草活血引血;


桃仁、紅花破血逐瘀;


肉桂溫通血脈;


牛膝引血下行;


車前子滑利下胎;


蒲黃活血止血。


若下血量多不止,面色蒼白,心悸氣短,汗出肢冷,頭暈眼花,脈微欲絕者,此為陰血暴亡、氣虛欲脫、陰陽離決之危象,急施益氣固脫止血之法,方用人參黃耆湯(《景岳全書》)去當歸。


人參 黃耆 白朮 白芍 艾葉 阿膠


方中人參、黃耆、白朮益氣固脫止血;


白 阿膠補血止血;


艾葉溫經止血。


在中醫進行救治的同時,應結合西醫進行搶救。


若出現高熱,下腹疼痛拒按,陰道溢液臭穢,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此為感染邪毒,熱毒與瘀血互結之象,急施解毒活血之法。


方易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合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加減。


銀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牡丹皮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益母草 紅藤 敗醬草 魚腥草


本方為五味消毒飲合大黃牡丹湯去大黃,加益母草、紅藤、敗醬草、魚腥草。


方中丹皮、芒硝清熱祛瘀;


桃仁破血逐瘀;


冬瓜仁清熱排膿,益母草活血行血;


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紅藤、敗醬草、魚腥草清熱解毒。


在此同時,可結合西醫抗感染治療,以防病情逆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48:34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五節滑胎


妊娠後,連續發生三次以上自然墮胎、小產者,稱為「滑胎」。本病與現代醫學之「習慣性流產」相符。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的發病機理與胎漏、胎動不安基本相同。


一、腎氣虧虛 稟賦不足,父母之精有失健壯,或懷孕過密,腎氣不充,或孕後恣情縱欲,勞傷腎氣,以至胎元虧欠,不能成實,發而為病。


二、氣血虛弱 脾胃素虛,氣血化源不足,衝任失攝或失養,以至胎不成實或胎元不固,發而為病。


三、陰虛血熱 素體陰虛,或近食燥烈,過服溫補,或久病溫熱,以至陰虛血熱,熱擾衝任,胎元受損,發而為病。


四、瘀滯胞中 妊娠後起居失宜,勞作不適,或止次流產後調攝不當,以至氣血逆亂,瘀滯胞中,衝任不固,發而為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50:42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五節滑胎


【辯證施治】


本病的病程可表現為胎漏、胎動不安,也可能發病便為墮胎、小產,部分患者甚或每妊娠到一定月份就自然滑墮。


本病患者在孕前應作詳細檢查,若不屬器質性病變或排除了男方因素,或按中醫辯證施治原則,治病求本,切忌急於求成。


流產之後,應堅持避孕1~2年,俟母體正氣康復後,再孕為宜,孕前當預先調理,防患於未然,調理期間不宜受孕,同時節制房事。


孕後更宜精心養護,根據臟腑氣血的偏盛偏衰,施以對證保胎之法,注意情志飲食以及勞逸起居的調攝,切不可恣情縱欲,擾動胎氣。


若見流產先兆,則按胎漏、胎動不安處理;


若勢不可留,則按墮胎、小產處理。


一、腎氣虧虛


「主證」 連續自然殞墮三次以上,甚或孕後應期而墮。體質纖弱,腰膝酸軟,精神萎靡,面部黯斑,夜尿頻,或月經不調。舌質淡嫩,脈沉弱。


「病機」 腎氣虧虛,胎不成實。


「治法」 補益腎氣,調攝衝任。


「方藥」 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合左歸飲(《景岳全書》)加味。


菟絲子 桑寄生 川續斷 阿膠 熟地 山藥 枸杞 炙甘草 茯苓 山茱萸 補骨脂 鹿角霜 陳皮


本方為壽胎丸合左歸飲加補骨脂、鹿角霜、陳皮。


方中菟絲子、桑寄生、川續斷、山藥、枸杞子、山茱萸、補骨脂、鹿角霜補腎填精;


阿膠、熟地滋肝養血;


炙甘草、茯苓健脾益氣;


陳皮理氣醒脾,使補而不膩。


本方宜在孕前作調理用,每週服2~3劑,月經期停服,連服2~3月。


妊娠以後,服壽胎丸加減。


菟絲子 桑寄生 阿膠 杜仲 白朮 艾葉炭


本方為壽胎丸去川續斷加杜仲、白朮、艾葉炭。


方中菟絲子、桑寄生、杜仲補腎安胎;


阿膠養血止血;


白朮益氣安胎;


艾葉溫經固衝。


若少腹墜痛,加人參、黃耆、白芍;


若心煩口乾,舌紅,加黃芩、生地;


若見畏寒,加補骨脂、炮薑。


本方從孕後兩月或從上次流產月份前二周開始服用,每週1~2劑,連服2~3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51:40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五節滑胎


二、氣血虛弱


「主證」 連續自然殞墮三次以上,或孕後應期而墮,伴見一組氣虛⑴和血虛⑹之症。


「病機」 氣血虛弱,胎不成實。


「治法」 益氣養血,調補衝任。


「方藥」 泰山磐石散(《景岳全書》)加味。


白芍 熟地 白朮 炙甘草 砂仁 糯米 桑寄生 杜仲 大棗


本方為泰山磐石散加桑寄生、杜仲、大棗。


方中人參、黃耆、白朮、大棗、炙甘草益氣健脾;


當歸、白芍、熟地滋補陰血;


川斷、桑寄生、杜仲調補衝任;


川芎調和血中之氣;


黃芩清熱安胎;


砂仁理氣和中;


糯米補脾胃而固胎氣。


諸藥合用,具有益氣養血,調補衝任之效。


本方宜在孕前作調理用,每週服2~3劑,月經期間停服,連服2~3月。


妊娠後,服胎元飲(《景岳全書》)加味。


人參 當歸 杜仲 白芍 熟地 白朮 炙甘草 陳皮 黃耆 阿膠 砂仁 桑寄生


本方為胎元飲加黃耆、阿膠、砂仁、桑寄生。


方中人參、黃耆、白朮、炙甘草益氣健脾;


當歸、白芍、熟地、阿膠滋養陰血;


杜仲、桑寄生補腎安胎;


砂仁理氣安胎;


陳皮理氣醒脾,使補而不膩。


本方從孕後兩月或從上次流產月份前兩周開始服用,每週1~2劑,連服2~3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7:52:52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五節滑胎


三、陰虛血熱


「主證」 連續自然殞墮三次以上,或孕後應期而墮。心煩不寧,失眠多夢,咽乾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紅苔薄黃,脈滑數。


「病機」 陰虛血熱,擾動胎氣。


「治法」 清熱養陰,涼血固衝。


「方藥」 保陰煎(《景岳全書》)加味。


生地 熟地 白芍 山藥 川續斷 黃芩 黃柏 生甘草 桑寄生 旱蓮草 麥冬


本方為保陰煎加桑寄生、旱蓮草、麥冬。


方中黃芩、黃柏清熱涼血;


生地涼血養陰;


熟地滋養陰血;


白芍、旱蓮草養血斂陰;


川續斷、桑寄生補腎安胎;


麥冬養陰生津;


生甘草清熱和胃。


若血熱較甚者,加焦梔子;若見潮熱或夜熱者,加地骨皮。


本方宜在孕前作調理用,每週服1~2劑,月經期停服,連服二月。


妊娠後,服涼胎飲(《景岳全書》)加減。


生地 白芍 黃芩 當歸 生甘草 石斛 白朮 桑寄生 旱蓮草


本方為涼胎飲去枳殼、茯苓加白朮、桑寄生、旱蓮草。


方中生地涼血養陰;


黃芩清熱涼血;


白芍、旱蓮草養血斂陰;


當歸補血;


白朮健脾安胎;


生甘草清熱和胃;


桑寄生養血安胎;


旱蓮草養陰固衝;


石斛滋陰生津。


若胎熱甚者,加黃柏。


本方從孕後兩月或從上次流產月份前二周開始服用,每週1~2劑,連服1~2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06:19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五節滑胎


四、瘀滯胞中


「主證」 連續自然殞墮三次以上,或孕後應期而墮,或墮後艱於再孕。少腹拘急疼痛,拒按,月經有塊,色黯。舌紫黯或有瘀斑,脈弦數。


「病機」 瘀滯胞中,衝任不固。


「治法」 活血祛瘀,養陰調經。


「方藥」 去瘀易孕方(《重慶堂隨筆》)


㈠ 蕩胞丸: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


五藥各等份,生研末,醋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天早晨用紫花益母草9克,煎湯送下二十丸。


本方為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原方,而以益母草煎湯送服。


方中桂枝溫通血脈;


茯苓滲利下行而益心脾之氣;


赤芍、桃仁活血祛瘀;


丹皮化瘀而清瘀熱;


益母草活血祛瘀止痛。


墮胎後即服此丸七天,七天後接服玉環丸。


㈡ 玉環丸:丹參、製香附、炒生地、赤芍、當歸、川芎、艾葉。


上七味研末,以阿膠和黃酒燉烊為丸,如梧桐子大。


方中丹參、赤芍、川芎活血祛瘀;


香附疏理氣機;


生地、當歸、阿膠滋陰血;


艾葉溫經止痛。


墮胎後,先服蕩丸七天,第八天接服玉環丸,服至第十四天止。


下個月經週期經水淨後再服蕩胞丸七天,第八天再接服玉環丸,服至第十四天止。


如此連服二月,此後胎孕多能鞏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07:13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六節胎萎不長


妊娠四、五月後,孕婦腹形明顯小於妊娠月份,胎兒存活但生長緩慢者,稱為「胎萎不長」。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氣血虧虛、稟賦不足或肝鬱脾虛,使胎失所養而致。


一、氣血虛弱 脾胃素虛,化源不足,或曾胎漏失血,氣血虧虛,以至胎失所養,發而為病。


二、脾胃陽虛 素體陽虛,或產育過密,或妊娠後過食生冷寒涼,損傷陽氣,以至精血不化,胎失溫養,發而為病。


三、肝脾不和 情志過極,氣鬱傷肝,肝失疏泄,橫逆犯脾,脾虛不運,精微不化,血不歸胎,胎失所養,發而為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08:14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六節胎萎不長


【辯證施治】


本病患者不僅腹形明顯小於妊娠月份,且一般胎動及胎心微弱,妊娠初期往往曾有胎漏病史。


本病若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有導致過期不產或胎死腹中的可能。


治療以健胃、補精氣、養陰血為大法。


由於胎為腎之所係,故用藥時當對腎氣有所顧及。


一、氣血虛弱


「主證」 妊娠四、五月後,腹形明顯小於正常妊娠月份,胎兒存活,伴見一組脾氣虛⒅之症。


「病機」 氣血虧虛,胎失所養。


「治法」 培補氣血,益腎養胎。


「方藥」 八珍湯(《正體類要》)加減。


當歸 白芍 熟地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黃耆 砂仁 桑寄生 杜仲


本方為八珍湯去川芎,加黃耆、砂仁、桑寄生、杜仲。


方中當歸、白芍、熟地補血養胎;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健脾益氣;


砂仁調氣和中安胎;


桑寄生、杜仲補腎安胎。


本方連半月,第一周服六劑,第二周服三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09:09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六節胎萎不長


二、脾腎陽虛


「主證」 妊娠之後,腹形明顯小於正常妊娠月份,胎兒存活,伴見一組脾腎陽虛⒇之症。


「病機」 脾腎陽虛,胎失溫養。


「治法」 健脾益氣,溫腎助陽。


「方藥」 毓麟珠(《景岳全書》)加減。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菟絲子 杜仲 川椒 鹿角霜 巴戟 補骨脂


本方為毓麟珠去川芎、白芍、當歸、熟地,加巴戟、補骨脂。


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


鹿角霜、巴戟、補骨脂溫腎助陽;


川椒暖中散寒;


菟絲子、杜仲補腎安胎。


本方連服半月。


第一周服4~6劑,第二周服2~4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17:12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六節胎萎不長


三、肝脾不和


「主證」 妊娠五、七月,腹形明顯小於正常月份,胎兒存活,脘悶欲嘔,心煩易怒,胸脅脹滿。舌苔薄,脈弦。


「病機」 肝鬱脾虛,血不歸胎。


「治法」 疏肝理氣,健脾養胎。


「方藥」 香砂六君子湯(《醫方集解》)加味。


人參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陳皮 半夏 香附 砂仁 當歸 白芍 柴胡 蘇梗 枳殼


本方為香砂六君子湯加當歸、白芍、柴胡、蘇梗、枳殼。


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


當歸養血活血;


香附子、白芍、柴胡、陳皮、蘇梗、枳殼疏肝理氣;


半夏和中止嘔;


砂仁和胃安胎。


若見口苦口渴,舌紅尿黃,此為氣鬱化熱之象,酌加黃芩、梔子。


本方連服十天,隔日一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17:55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七節胎死不下


胎死腹中不能自然產出者,稱為「胎死不下」。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母病傷胎,或母體虛極,胎元失養,稟賦不足,或跌僕外傷所致。


一、氣血虛弱 母體素虛,或孕後它病,損及氣血,胎元失養而致胎死腹中,氣虛血弱,排出無力,發而為病。


二、瘀血阻滯 跌僕外傷,胎元受損,胎死腹中,瘀血阻滯,或臨產感寒,寒凝血滯,礙胎排出,發而為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18:45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七節胎死不下


【辯證施治】


本病若發於妊娠中、晚期,患者可自覺胎動消失,腹部不再增長,乳房脹感消失,甚或乳房縮小。


若胎死腹中時間較長,或可見陰道下血,或溢赤豆樣液體,或見口出臭穢,舌見青黑。


本病應結合現代醫學的檢查方法,一旦確診,必須立即處理,以防危及孕婦生命。


若胎死腹中日久不下,胎下時易引發大出血,當予嚴重關注,必要時應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儘快取出死胎,迅速止血,以防不測。


臨證用藥時,鬚根據孕婦身體的強弱,審慎用藥,隨時顧護患者的正氣。


一、氣血虛弱


「主證」 胎動胎音消失,腹部不再增大,小腹疼痛有冷感,或見陰道下血,口出臭穢。舌淡黯,脈虛而澀,伴見一組氣虛⑴和血虛⑹之症。


「病機」 氣血虛弱,推動無力。


「治法」 益氣補血,活血下胎。


「方藥」 扶羸小品方(錄自《景岳全書》)加減。


人參 粉草 川芎 肉桂 乾薑 桃仁 黃芩 當歸 益母草 黑芥穗


本方為扶羸小品方去蟹爪加當歸、益母草、黑芥穗。


方中人參、粉草益氣助運;


川芎、益母草補血活血;


肉桂、乾薑溫通助運;


桃仁活血化瘀;


黃芩清解胎熱;


黑芥穗引血歸經,使胎下而出血不致過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19:18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七節胎死不下


二、瘀血阻滯


「主證」 胎動胎音消失,腹部不再增大,或見陰道流血,其色紫黑,小腹疼痛,口出臭穢,面部青黯。舌青黑,脈沉澀。


「病機」 瘀血阻滯,礙胎排出。


「治法」 行氣活血,祛瘀下胎。


「方藥」 新法下胎方(《景岳全書》)加味。


當歸 厚朴 陳皮 朴硝 紅花 牛膝 川芎 肉桂


本方為新法下胎方加紅花、牛膝、川芎、肉桂。


方中厚朴、陳皮行氣寬中;


當歸、紅花、川芎活血祛瘀;


牛膝引胎下行;


肉桂溫通助運;


朴硝滑利下胎。


若流血較多者,加蒲黃炭、茜草根、血餘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20:01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八節難產


妊娠足月,分娩時胎兒不能順利娩出,稱為「難產」。


現代醫學認為,難產有產力異常,產道異常,胎兒、胎位異常等,而產道異常、胎兒異常的難產應予手術治療,故本節以介紹產力異常的難產為主。


產力是指促使胎兒從子宮內分娩出的一種動力。


包括子宮收縮力及腹壓兩個方面。


產力異常可分子宮收縮乏力、收縮不協調、收縮過強、腹壓乏力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21:02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八節難產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氣血虛弱或氣滯血瘀而致。


一、氣血虛弱 素體虛弱,正氣不足;或分娩時用力過早,用力過度,耗傷氣血;或羊水早破,產戶乾澀,發而為病。


二、氣血瘀滯 產前好逸惡勞,以至氣血不暢;或產時感受寒邪,寒凝血滯,氣利不利,發而為病。


【辯證施治】


本病臨證當認准產力異常而用藥,以防貽誤病機,同時當辯清虛實,虛者,陣痛微弱,墜脹不甚,治以益氣補血;


實者,陣痛劇烈,腹痛不已,拒按,治以行氣活血,但不宜過用攻破之品,以防耗傷氣血,加重難產。


一、氣虛血弱


「主證」 臨產之際,陣痛微弱,間隔時間較長,持續時間較短,或羊水早破,或下血量多,色淡紅,久產不下,伴見一組氣虛⑴和血虛⑹之症。


「病機」 氣血虛弱,推動無力。


「治法」 益氣補血,活血催產。


「方藥」 蔡松汀難產方(經驗方)


蜜炙黃耆30克,當歸18克,茯神9克,黨參18克,醋炙龜板15克,酒炒白芍9克,川芎9克,枸杞15克。


水煎,只取頭煎頓服。


方中黨參、黃耆補氣;


當歸、川芎養血活血;


白芍養血斂陰;


龜板填精催產;


枸杞滋補肝腎;


茯神健脾寧心。


亦可選用加味八珍湯(《醫學心悟》)治之。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炙甘草 川芎 白芍 大熟地 明乳香 丹參 益母草


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


當歸、川芎補血活血;


白芍、熟地補養陰血;


乳香、丹參、益母草活血下胎。


冬月天寒,加黑薑;服藥而嘔,加生薑、砂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21:31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八節難產


二、氣血瘀滯


「主證」 分娩時陣痛劇烈,宮縮較強,間隔時間不均,久產不下,或下血量少,色黯紅,精神緊張,面色紫黯,胸悶嘔惡。舌黯,脈弦數而亂。


「病機」 氣血瘀滯,阻礙胎出。


「治法」 行氣活血,化瘀催產。


「方藥」 催生飲(《濟陰綱目》)加味。


當歸 川芎 大腹皮 枳殼 白芷 益母草


本方為催生飲加益母草。


方中當歸、川芎、益母草活血化瘀;大腹皮、枳殼行氣下胎;白芷芳香透竅。


諸藥合用,共湊行氣活血,化瘀催產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21:59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八節難產


【其他方法】


㈠ 解除患者思想顧慮,消除精神緊張,鼓勵產婦多進飲食,保證適當休息和睡眠,使之有充沛的精力,保持小便通暢,俟全身情況改善生,產力可望恢復正常。


㈡ 滑胎枳殼散(《景岳全書》):此方能令胎瘦易產,(《景岳全書》)記載:湖陽公主每產累日不下,南山道人進此方。


炙甘草30克,炒枳殼60克。為末,每服6克,空心沸湯調。日三服,凡孕六七月宜服之。溫隱居方加當歸、廣木香各等分,或加香砂30克亦可。


㈢ 針炙法:選穴合谷、三陰交、至陰、獨陰(奇穴)。針刺補合谷,瀉三陰交。艾炙至陰、獨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09:22:43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五章妊娠病●第十八節難產


附:轉胎法


妊娠後期,凡在產前檢查中發現胎位不正,如臀位、橫位或後位者,皆可用下


列方法矯正胎位。


㈠ 保生無憂散(《醫學心悟》)


當歸(酒洗)4.5克、川貝3克、黃耆2.4克、白芍(酒炒)3.6克,冬月用3克。菟絲子4.2克、厚朴(薑汁炒)2.1克、艾葉2.1克、荊芥穗2.4克、枳實(面炒)1.8克、川芎3.9克、羌活1.5克、甘草1.5克。


水兩盅,薑三片,煎至八分,空腹,溫服。隔日一劑,十劑為一療程。


㈡ 加味當歸芍藥散(錄自《婦科知要  


當歸 川芎 白芍 茯苓 白朮 澤瀉 桑寄生 菟絲子 續斷


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兩劑。


㈢ 加減八珍湯(錄自《實用中醫婦科學》)


熟地、當歸、炒白芍、黨參、炒白朮、炙黃耆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水煎兩次分服,每日一劑,早晚空腹服下,三劑為一療程,一般服兩個療程。


㈣ 對於胎位不按照懷孕月份上升,重墜於下,行動不便者,用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加味。


黃耆 甘草 人參 當歸 橘皮 升麻 柴胡 白朮 菟絲子 山茱萸 復盆子 棉花根


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五至十劑。


㈤ 針炙法


⑴ 艾條炙兩側至陰穴,每次十分鐘,每日兩次,炙後立即作膝胸臥位十分鐘,七天為一療程,胎位轉正後停炙。


⑵ 針刺兩側至陰穴,中量刺激,留針十五分鐘,每五分鐘撚轉一次,針刺過程中讓孕婦哈氣,儘量放鬆腹肌,以利胎兒轉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15:57:23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六章產後病


產婦在胎兒娩出後,至產褥期結束產所發生的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稱為「產後病」。


臨床常見的如:胞衣不下、產後血暈、產後痙證、產後發熱、產後腹痛、產後惡露不絕、產後大便給 、產後小便異常、產後身痛、產後汗證、缺乳、乳癰、乳汁自出等。


由於分娩時產創出血、出汗,分娩用力,或產後瘀血內阻,或產後調攝失宜,外感六淫,稍有不慎,即派生諸病。


基於上述,產後病的病因病機基本或歸結為三個方面:一、亡血傷津、衝任虛損;


二、瘀血內阻、敗血為病;


三、飲食房勞、六淫外傷。


對於產後病的診斷,除了運用四診方法,結合全身證情進行辯證外,還應強調產後「三審」。


所謂「三審」,即先審少腹痛與不痛,以辯惡露之多少;


次審大便通與不通,以驗津液之盛衰;


再審飲食多少及乳汁行與不行,以察胃氣之強弱。


『臨證治療時,應根據產後病多虛多瘀,易感易病的特點,「勿拘於產後,勿忘於產後」,細心體察,結合證情,謹病機,或攻或補,或溫或清,隨證隨人,以常法治療。


同時,應注意產後飲食起居的調攝,保持衛生,禁止房事。


基於產後失血傷津的機理,前人還提出產後三禁,即所謂「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以免更傷陰液,臨證當依據具體證情靈活掌握,不可拘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7-27 15:58:31 | 只看該作者

女科寶鑑●第六章產後病●第一節胞衣不下


凡胎兒娩出後,經較長時間(30分鐘)胎盤尚未排出者,稱為「胞衣不下」。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由氣虛,血瘀或寒凝而致。


一、氣虛血弱 素體虛弱,或產時流血過多,氣隨血下,或產時用力過多,以至氣虛血弱,排出無力,發而為病。


二、瘀血內阻 產時受驚,或分娩之時,血滲胞中,瘀血凝滯,發而為病。


三、寒凝血滯 產時調護失宜,感受寒邪,以至經脈不暢,氣血阻滯,發而為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32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