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載之方】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7:17 | 只看該作者

六脈弦緊而長


心脈洪大而實,尺脈結,月經不通,長淤怒不得安處,忽忽似顛狂,夜不得睡,小便赤,大府如常,忽下鴨溏。


肝脈虛弦而長,按之無骨力,心脈動而疾,肝邪傳心,日夜煩躁,忽如顛狂,不得眠睡,六脈大而沉,肝脈橫,肺脈浮,主婦人血熱,經候行少,背上非時有一片發熱,口無津液,忽兩三月一次,忽半年不行,或止些小黑血。


六脈大而沉,重手取之,隱隱乃得,輕手如無,重取卻有骨力,非如尋常沉伏之脈,此因胎藏本熱,忽因產後未經百日,恣吃涼物,寒熱相伏,經及二三(年月)候不通,全如懷孕惡血所聚,如有身,露下有塊,但堅硬不動往往卻氣氣痛,只以辛溫藥散,自然行下,不必疏通。


婦人脈如孕,尺脈亦絕,與孕無殊,但六脈動而不勻,胃脈輕帶伏,此因經候行次,或產後起早,並誤吃生冷,傷損,氣血俱病,因生積聚久無所療,變成惡物,其狀腹中成塊,如蛇鼠,如鹿如虎之類,以手按之,沖手跳起,但此病到年深,其惡物帶命吃人血盡,忽絕無經候通行,或經候行時只如淡水。


如此,即傾危人也,六脈疾大虛急,疾大為風,浮血溢,急為尺澤有寒,忽因經候行時,忽因產後吃生冷不相當之物,忽產後早起傷風,血氣俱病,臨經行時,忽先氣疼,忽小腹急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7:36 | 只看該作者

心脈芤,肝脈虛


尺澤微細,血海虛損,經候過多,忽成片流下,不可禁止,六脈皆沉,肝脈弱而虛,尺澤細細如縷,又帶澀而遲,肝腎多感寒,伏在子宮,血海虛損,經候過多,小便白濁如米泔,少陰腎脈貫脊而行背上,忽有片寒冷,口中即吐清水。


六脈疾大而浮,腎脈急而浮,心脈差洪,血風頭痛,口乾吐痰。


六脈弦大,肝心脈澀而短,尺脈急沉而搏,緣使性多瘀怒,傷損肝心正氣,因而積涎,怒而氣逆,涎隨氣上,其狀,聞得心前昏悶,潰亂不快。


遂有一塊之物,上觸到咽喉,即手足俱冷,口噤不開,不省人事。


六脈弦大而疾,尺脈亦弦而動,泛泛不絕,經候過多七八月不止,皆下鮮血,此非虛不可補,止可涼風血,緣風盛血散,然久而不止,即肝氣脫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7:50 | 只看該作者

妊娠之脈


若肺雖微,然浮而聚於寸口,當上氣喘促。


妊娠,六脈雖要滑而流利,然肝脈滑而洪大,胃脈亦有骨力,則上喘而口膠,見食多。


在上,冷則墜下。


妊娠之脈,尺脈急沉,而搏,胃脈濡而重,六脈又軟,胎氣墜下,陰門腫。


妊娠,六脈疾而動,肝脈如長而散,主胎漏失血,不可補之,此血溢也,當安其胎,涼其血。


妊娠,尺澤沉伏,肺脈實沉而動,腰痛不可舉,兩手沉重,行步無力,睡腸痛。


妊娠,心脈洪大而浮,肺脈浮而散,胃脈浮而大,通身瘙癢,漸次面目渾身俱腫,心躁不安。


妊娠,六脈皆結而伏,胃脈沉而動,主忽然如中風,心前昏悶,即如有一塊物填塞,此緣臟腑本熱而忽感寒,忽吃生冷,寒熱相伏而不散,以辛溫散之。


妊娠,六脈洪大,過關溢寸,主上鬲有熱,唇口乾焦,口舌生瘡,非時頭痛不安,小便黃赤。


妊娠,血有餘,六脈大而疾,又緊而流利,表裡俱有骨力,主渾身碎痛,並腹內疼不可忍者,宜涼其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8:04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妊娠


有發熱如瘧,雖夏常畏風,此肝盛血熱,風行於表,熱極即生寒,若肝盛胃虛,即更右一壁寒,以妊則血盛而氣衰故也,診其脈,當左長而緊,微帶浮,右關沉而濡,如按泥漿。


婦人之脈,六脈俱沉細而急,左手尺澤微而緊,指指如縷而轉,連及肝脈,按之即結而散,此胞精不足,當久患敗血,赤白帶,若動而數,加之以短,即不久傾危。


婦人之脈,皆沉而洪大,重手取之,其深至骨,隱隱然應指,有骨力,來疾去遲,至數與常人無異,但胃脈亦洪大,上隔有伏涎,此為血澀生積,當經候不快忽不行,腰痹,口乾而渴,背迸,眼睛迸,兩臂重,手缺盆迸,大府秘,心憎,夜不得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8:21 | 只看該作者

診黃疸


黃膽有二,有肝熱刑脾而疸,有濕極而疸,若肝脈洪大,胃脈濡弱而濁,肝脈加之浮,腎脈搏而擊,即發黃膽,若胃脈重濁而弦長,按之無骨力,腎脈搏而沉,心脈有動象,即濕極而發疸,然疸之病,多先目黃,以眾脈皆會於目系,所以肝熱亦目黃而疸,胃熱亦目黃而疸,肝熱即口乾引飲,小府赤而澀,胃濕亦目黃,而口不干,小府赤而不澀,又有下部冒寒履濕,濕氣衝心,發為目黃,不必是疸,素問言太陽之勝,有面赤目黃者是也,只可緩行其小府,濕熱相鬱而疸,即□脈洪而大,不弦,卻帶軟而長,宜利其小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8:38 | 只看該作者

半產正產論


夫半產、正產,婦人之常事也,然其間多有產後染成大病。


忽絕無月水行,忽宮藏虧損不禁,忽積成症瘕,而歲久月深,傾損性命,此無他,輕之以為半產,而不甚將養之所致也,不知半產之候,其將養當過如正產十倍,正產止血藏空虛,半產即肌骨腐爛,常切譬之,正產有如果中之栗,夫栗之為物,俟其自熟,陰陽氣足,則其殼自開,而栗子自墮,方是之時,子之與殼,兩無所損,如婦人懷孕,十月已滿,陰陽氣足,則其子宮自開,而兒子生下,若月未滿足,因誤服藥餌,忽寒邪熱毒所傷,忽扶輕舉重,忽倒地打傷,其胎藏傷損,胞系腐爛,然後其胎墜下,即有如世人采折新栗,碎其皮殼,就殼中斷其根蒂,然後取得栗子,此其半產之喻也,以其胎藏傷損,胞系斷去,而後胎墜下,則其半產之人,將養調治,得不過如正產十倍者哉,正產之後,補其虛,生其好血,化其惡血,保其藏氣,去其風邪,人人無有不安也,半產之後,補其虛,生其肌肉,益血,窮其所因,解其病,去其風邪,養其藏氣,加之將養過如正產十倍,損傷之胎,無不平復也,吁!


世之人多輕之,至於傾危,不可勝數,得不惜哉。


正產、半產出血過多,不可禁止,忽氣悶不識人,其脈洪大而浮以泛,如新沐,如破肚之脈,若微細而澀絕,其候凶。


胎死腹中,其脈洪大而沉,尺澤當溢透下部,不澀不絕,即無畏,謂胎不下,當氣滿實,所以洪大而沉,又溢寸過,若澀而短,即死。


婦人欲產。


漿破血下,渾身疼,診其脈,當洪大而有骨力,尺澤透而長,方是正產,謂孕則尺脈不來,欲產而漿下,則尺澤透,若渾身疼甚,而漿未破,血不肯下,即難產,凡渾身痛甚,須是腰痛,連穀道疼迸痛,方是正候,以少陰犯胞絡脈,連腰過脊及肛門,若只是腹痛,不可用作正產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8:53 | 只看該作者

產後


脈結而澀,尺脈短而動,肺脈浮而急,即是衣未下,產後血風,虛熱搏之,洪大而數,數與疾不同,數則兼動與短,主血暈,面色深赤,身體如醉,見屋宇如懸倒,忽頭痛重不安。


產後血風,虛熱搏之,洪大而疾,心脈實而有骨力,肺脈洪而浮,主血逆頭痛,面赤如醉,身體如在虛空,大腑秘澀,語聲微細。


產後,六脈得洪大,如血暈脈,胃脈實而弦,肺脈浮而洪,主大腑秘熱,頭痛面赤,惡心嘔逆,產後,如骨蒸脈,六脈弦而微緊,有骨力,主血行少,未經數日,身下干淨,腹中余血,惡血未下,非時氣痛,攻心刺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9:06 | 只看該作者

產後,六脈輕浮


微有骨力而來遲,肝脈細而虛弦,多因小遺登後早,忽亂吃食物早,宮藏傷風,飲食減可,近以十日,遠經半月,粥食不進,才吃一口湯水,即聞湯水巡歷胸中,方下入胃,既入胃,仍下出,面色並肉色黃,形體困重,此候留風邪在中,血熱而感寒,成寒熱隔氣,風不用事,食不化,此病須是吃得酒一兩盞,方可調理,每日宜服酒一兩盞,如治風咽調理,故予特制此方。


細辛 官桂 芎 當歸(各半兩) 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煎防風湯調下,吃了,渾身手足暖,忽頭疼,即連吃酒一兩盞,候通身發熱,忽行下惡物,即便安樂也,若人得此病,須是依上件題目,方可服此方產後,六脈皆沉伏而遲,主渾身厥冷,非時噤不識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9:16 | 只看該作者

產後,六脈動而疾


胃脈滑而溢於尺澤,腎脈軟而虛弦,此緣產遲,忽衣遲,既產後,早起傷風,吐泄不定之脈,宜溫其胃。


產後,六脈沉細而伏,此寒氣在下,腰痛,起動不得。


產後,六脈沉細,腎脈伏而沉,肺脈虛而大,產後乳汁多,故流出,其乳汁冷而口乾,此腎冷肺虛寒,不可以口乾為上熱,誤服涼藥,此腎少陰之脈,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夾舌本,故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9:28 | 只看該作者

產後,六脈洪大而結


肝脈澀,肺脈浮,忽然乳疼,堅硬成塊,將欲成癰腫。


產後,未經百日,腹疼氣疼,轉瀉不止,六脈沉細而虛,此余寒在中。


產後,心脈一指偏小而動,又芤陷,若肺脈重而洪大,卻無骨力,則主乳多,肺脈如常,惟心脈如此,加之腎脈微細,則小便虛憊。


產後,惡血行,少腹中塊刺痛,須六脈大而緊,肺脈緊而虛弦為寒肺,主少腹中有塊,產後血熱,肝臟風搏生涎,發為疼痛,即急心痛,六脈當得二陽一陰,二陽實大,一陰者,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9:40 | 只看該作者

產後,尺澤虛軟而代


至數不及,白涕不止,血崩下帶。


產後,尺澤虛軟而代,至數不及,加之胃脈濡濕而散,即水土俱寒,多下白涕,產後六脈浮而虛,腎脈微而小,至數遲,來處無力,綿綿若代,中風,肌肉麻痹,肢節牽抽,非時增寒,大府虛冷。


產後,六脈浮而數,來疾而去遲,中風,四肢躁,身體疼,精神昏悶,大府秘澀,產後亂吃物早,傷損脾氣,非時腹脅脹滿,飲食不快,診其脈,胃脈遲而肝脈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29:52 | 只看該作者

產後,亂吃物早


傷損血氣,身體虛弱,飲食減少,眼如貓兒眼,診其脈,肺脈橫格而肝脈芤傷微弱,腎脈泛泛欲動而無力,此血氣俱病,當調其血,益其氣,暖其胃,使進食。


因坐草多時,地之寒氣所沖,腹中成塊,忽衝心背,臍腹疼痛,嘔逆惡心,不思飲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30:07 | 只看該作者

產後,血氣微弱


六脈沉細,重手取之,細細乃得脈氣,別無陽脈,唯肺脈差浮而弱,主頭冷重,項頸蕤,非時間頭面上肌肉麻痹,大腸虛冷,頻出後又多虛往,或時泄瀉,兩足沉重,少精神,行步無力,面黃瘦,或未經百日,經候通行,或誤吃涼藥,有此疾候,忽自懷孕時間,通身寒冷,至產後,卻有此疾,但極以補腎補肝藥,補益其血氣,而祛風邪藥助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30:28 | 只看該作者

產後,心虛中風


心中戰栗,驚動不安,如人將捕,大府傷冷,六脈微而肝心脈偏細沉,又產後只緣腎氣之虛寒,風邪所中,腎脈細而搏以沉,腎既受病傳其所勝,心感腎邪非時驚悸,如人將捕,初以益心氣去風邪藥治之,次當補其腎,又次當益其肝,足其血,緣心受腎邪,而又肝氣微弱,不能生其心氣,故以三方藥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30:42 | 只看該作者

產後肝腎虛冷受邪


六脈虛微,腎脈搏沉,心脈輕帶滑,主產後肝虛中風,產後血暈之疾有二,風搏血熱而暈,即六脈洪大,有骨力,又有一般大府虛冷,卻因使性激怒,傷損肝心,其氣上逆,因而血暈,其狀,頭覺重痛,昏昏如醉,語聲低小,但多思睡,診其候,六脈輕,有骨力,不至洪大,肺脈輕浮而不毛,心脈促而朝上,此最為用藥之難,故作此一方麻黃(去根,一分) 延胡索 芎 防風(各一分) 官桂(去皮,半兩) 甘草(炙) 細辛(各二銖) 羌活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水一盞,煎取九分,非時,去滓服,不要多服,病止即住藥,若氣體虛微吃煎藥未效,卻加壯熱頭痛,面赤如醉,宜服此方。


牡丹皮 荊芥穗 羌活 麻黃(去根) 防風(各一分) 甘草(二銖,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八分一盞,煎一兩沸,急瀉出,食後,徐徐去滓,熱服(病已即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31:05 | 只看該作者

產後,余惡血未下


因感風邪,與熱血相搏,壯熱頭痛,面赤如醉人,眼澀KT 急,昏悶不醒,身如在虛空,見食即吐,食不住腹,脈氣結而不勻,逐位間絕,然各有骨力而微,此麻黃(去根,三錢) 麥門冬 黃芩 羌活 大黃 荊芥穗 山梔子 芍藥 射干(各半兩) 官桂 當歸(各一分) 甘草(炙,三銖) 上為細末,不要KT ,只生搗,每服二錢,濃煎,薄荷湯調下,若脈氣極有骨力,應指夏末一字,和滓服,大府不熱,不用牽牛。


載之治病、用藥,初不求異,炮炙制度,自依本法,以銖計者,蓋其審證精切,不過三四服立愈,逾是而不效,乃察病按方之不審,便當改轍,不可泥也,此皆親試而得之,非敢夸大其說,六銖為分,四分為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31:22 | 只看該作者

卷下

 

診胃脈


訣云,阿阿緩若春楊柳,此是脾家居四季,此叔和知之而未詳也。


大抵胃脈雖和緩而貴不疾不速,重而取之,不虧乏,浮而取之,阿阿而至,不洪不濁,即為五臟脈全,若弦而急,又洪大而有骨力,即受肝熱邪,能生嘔逆,若弦而緊,即受肝冷邪,能生飧泄。


訣又曰:脾數即吐因脾熱,此非脾熱,乃肝熱而侵脾,故作此和神之方,須使去風邪藥,以和胃藥,此方神效,但於使療處方覺其驗。


訶子皮(一兩) 削術(好者二兩) 藿香 本兩) 根子〔(七銖),此用行肝氣,乃木香中揀圓小氣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取八分,去滓和滓任意服餌,才服逡巡,卻覺胸膈如飢,若是肝熱刑脾而吐,唇焦口膠,面赤,渴引飲,小便赤,背脊寒,洒洒如瘧,聞暖藥臭,只要涼水吃,即加荊芥穗(二錢) 羌活(半兩) 連翹(一分) 秦膠(三銖) 以上同為末,每服三錢,更入半夏二片,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服,若是脾濕冷泄,即加香白芷(一分) 肉豆蔻 草豆蔻(各半兩) 如法修制,大抵用脾藥須要止風邪藥相並,其他加減,乃臨時看風氣多少,即萬不失一,腳膝下邊生瘡,乃肺氣不下降使然,宜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31:39 | 只看該作者

降肺氣湯藥


有病,吐半月不已,乃心鬲間有涎,宜用天南星去涎藥去之。


水邪攻心氣,素問云,攻所熱者死,用桂與薑,壯心氣勝之,其病,狂言身熱,骨節疼痛,面赤,眼如拔,而腦如脫。


小便白濁而口乾,是土氣余而克腎水,以枳殼散清其脾,則安,痔病用荊芥熏,以釣腸丸服之。


(方出靈,苑者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31:59 | 只看該作者

為醫總論


道之渾淪,莫知其源,道之既判,變化無窮,莫知其端。


推其變化之間,凝而為質,五行名之,化而為氣,五運統之,鐘而為人,五臟應之,自此而後,物之可名,數之可推,理之可窮,而道之跡乃可得而言之也,大而天地,小而一身,理或皆然,統而論之,要其所養,一歸之無失而已。


故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白露不下,則苑 不榮,乃至賊風數至,豪雨數起,天地四時不能相保,與此天氣不襲,道之相失也,人之起居乖宜,將養失度,一藏有餘,一藏不足,寒溫之不能相交,榮衛之不能相通,風之氣乘隙而入,疾如飛矢,奇病苛疾,應如反掌,此天地之與人,其理未嘗不一矣,古之聖人,和於陰陽,調於四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故生身無奇病而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無他,養無失而生氣不竭者也,賢人則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而無失,亦可益壽而有極時,至於庶人,不能法天之紀用地之理,失於所養,天之邪氣,感而害五臟,水穀之寒熱,感而傷六腑,地之濕氣,感而害皮肉筋脈,百病無端,從斯而至,病之一生,千變萬化,莫能窮究,故世之善醫者,不患治病之難,患識病之難,患使藥之難,何則,受病有淺深,使藥有重輕,度其淺深,分毫之不可差,明其輕重,錙銖之不可偏,淺深輕重之間,醫者之精粗,病者之性命,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系,醫之道,不得不為之難也。


故善為醫者,一病之生,必先考其根源,定其傳受,審其刑克,分其冷熱寒溫,辨其上下內外,有真有邪,有虛有實,忽隔絕痞塞不通,忽空虛微弱失守,可針可灸,可下可汗,闕於不精,勇於必驗,制之有先後,取之有輕重,條理具存,各有其常,而不可差之分毫也。


夫病之所起,其來有根源,其次有傳受,其傳有刑克,此非常之證,勞傷之候也,夫勞之為病,始於丹元髓海之虛,則真病之所生,莫不先在於腎,水能勝火,故傳之於心。


火能勝金,故傳之於肺,金能勝木,故傳之於肝,木能勝土,故傳之於脾,五臟相傳,五氣相滅,五神耗散,榮泣衛除,而精神榮衛,治之之法,其根在腎,而未傳於心者,投之以腎邪之藥,而其氣自損也,當於腎之未治,而傳之與心,先治於腎,攻其鬼而伐其根也,次治心,逐其邪,而保全其心氣也,當於心之未治,而傳之與肺,涕唾膠黏,喘嗽不安,先治於心,攻其鬼而斷其相傳之勢,火邪撲滅,肺藥未投,而喘嗽之消滅,十亦去八九矣,次治於肺,解其邪,而保安其金氣也,後治於腎,清其臟,而還其真氣也,當此未治,而至於肺傳之肝,筋骨痿痹,隱伏於床,治之亦徒勞功。


如此所為,考其根源,定其傳受,而審其刑克也,夫五臟溫和病安從來,將養乖宜,病生於變,是則百病之起,雖千變萬化之幾,而要其所歸,不出於寒溫熱冷而已。


冷者不可治之以溫,名曰不及,涼而治之以熱,名曰太過。


不及者,病之不能滅,而太過者,反有所傷於真氣也,冷者熱之,寒者溫之,輕重得宜,疾徐有制,動無毫厘之失,而所療之病,舉獲萬全。


此所為分其冷熱寒溫者矣。


傳曰:狂風入林,枯枝先折,猛雨破堙,隙者先壞,則八邪之所以感傷於人,莫非乘隙而入,此人之所病,不能無內外上下之辨也,肺氣喘嗽,膠痰堅實,伏在胸中,潮涎並起,傾損性命,如此之類,病在上也,腳膝痿軟,行步無力,腰胯沉重,如此之類,病在下也,生於皮毛,染於筋骨,忽寒所中,飲食不消,忽熱毒所攻,大府秘澀,百端隨人冷熱,如此之類,病在內也,在上者吐之而安,然不可吐者當制之以緩,在下者補之而愈,然不可補者當制之以急,在外者可針可灸可汗,隨其所宜,而在內者可攻可補可下,隨其冷熱而已,其治之有方,其辨之有法,亦何患乎所投之藥,無必勝之驗者哉,此辨其上下內外者也。


夫五味爽人之口,五色盲人之目,嗜欲無窮,貪著不已,憂患迭生,精神 壞,而真殘根伐,是人之不能無虛實也。


實者為有餘,虛者為不足,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而補瀉之間,又有內外之辨,故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五臟六腑之內,實者通之以藥餌,四肢八節之外,實者瀉之以針石刺,此其補瀉之有所不同也,乃所為分其虛實者矣,夫古之人,年滿百而動作不衰,今之人,年未滿五十而動作有衰,非天之私於古而禍於今也。


古之人知養道之術,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血氣安和精神內守,故年滿百而動作不衰,蓋真全而邪氣不能勝也,今之人不知養道之術,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血氣枯衰,精神耗散,乃有胎胎相傳,病病相孕,受氣虛微,肌體羸弱,呼吸喘息之間,而百病臻湊於五臟六腑者矣,此無他,精虛神乏,而外邪得以干其陰陽之正氣也,善為醫者,保其真,去其邪,無使其過劑之藥,反有以賊其真也,此所謂分其真邪者矣,乃至有隔絕痞塞不通,空虛微弱失守,雖三尺之童,亦耳聞而心識者矣,夫病之在內,藥餌攻之,病之在外,針石取之,其有病勢之急,而藥石之功緩而難制,聖人不能灸之法,類而舉之,若今陰毒傷寒,其四肢八節皆冷,面青唇黑,不知人事,急於氣海灸之,一灸不過十數壯,而人神氣完復矣,又有夏暑之月,任意取涼,頻飲涼水,忽飲冷酒後,恣貪色欲,精氣至虛,陰邪壯盛,陰陽相奪,陰氣偏勝,獨守下元,陽氣虛微,上攻頭項,其病腳冷如雪,四肢八節俱寒,脈氣深伏,但有其熱如火,其痛難忍,方此之際,針石何濟,急於氣海上灸之,一灸不過數十壯,而日前之所飲涼水冷酒皆轉下,須臾四肢八節俱暖,而陰陽之氣仍相交際者,又有冷熱之癰腫,忽鮮赤而疼痛,忽堅硬而不痛,急以濕紙帖其上,尋其紙之先干處,便灸,一灸至百壯余而後止,若以冷腫而紙上不得其先干處,即於腫處當頭著灸,亦以百壯而止,但量肌體濃薄,方可安灸,瘦薄者少灸,肥濃者多灸,忽是冷腫,灸而不痛,則以聞痛而止,因吃硫黃後有此病,更在虛處不請安灸,夫病之可汗可下,可針可灸,其緩急之序,重輕之別,操之不失其宜,施之各有其度,又何患乎人之不安,病之不愈者哉。


嗚呼!


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雖黃帝、岐伯之論,尚有不治之病,則今有非常之候,不得其詳,未明其實,闕而勿治,醫者不為之辱也,苟其病之熾盛,人之危篤,醫者既明其理,又識其詳,當此之時,不可有分毫之怯,急以毒藥驗針,回其生於萬死之地,舉必萬全,然非至神,無能與此,愚者行之,無異於操刀殺人也,如此所為,闕於不精,勇於必驗者矣,此皆持之有術,治之有統,不可相逾於規矩權衡者也,至於病之有非五行之所傳化,若寒壅之相交,陰陽之相伏,忽似熱而反寒,忽似寒而反熱,忽兩寒兩熱之相攻,忽有餘不足之相礙,千變萬化而生人之大病苦,今若肺藏本有實熱。


反因臨大風,冒大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4:32:19 | 只看該作者

極感於寒邪之氣


寒邪之氣客於肺經,寒熱相交發而成嗽,醫者治之,投以涼藥,順其肺氣,則助其寒邪之勢,而嗽愈增,投以暖藥,則激其本藏之熱,而加喘急,寒溫之藥,俱難以進,則修方使藥之輕重,當見於此,或有以羌活。


黃橘皮 麻黃(去根) 紫菀 杏仁(去雙仁皮尖) 細辛 獨活 防風 桔梗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空心服,)不過數服而嗽止,此輕□□解其寒邪,空心賺其寒邪之氣流出於胃也。


此所謂治其寒熱相交者矣,忽有人之臟腑根本實熱,卻因履天暑,冒大熱,驟入涼處,頓飲涼水,寒氣勝,畏其熱氣,陰陽相伏,陰氣固而不散,陽氣伏而不動,其病結為一塊,伏在胸中,此病名為伏暑者也。


其候忽寒,心中煩躁,狀似傷寒,而脈不甚數,醫者治之,妄投轉藥,雖六腑之精華,悉皆蕩盡,而心前之結塊,愈增堅固,此無他,所下之藥助其寒邪之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38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