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秋公羊傳註疏】

[複製鏈接]
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48:16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八 莊公卷八


賢也。

 

何賢乎曹羈?

 

(據國見侵,出奔以辟難。)

 

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戎師多,又常以無義為事。」)君請勿自敵也。」

 

(禮,兵敵則戰,不敵則守。

 

君師少,不如守,且使臣下往。

 

○則守,手又反,又如字,下同。)

 

曹伯曰:「不可。」

 

(臣下不可獨往。)

 

三諫不從,遂去之。

 

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

 

(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此之謂也。

 

諫必三者,取月生三日而成魄,臣道就也。

 

不從得去者,仕為行道,道不行,義不可以素餐,所以申賢者之誌,孤惡君也。

 

諫有五:一曰諷諫,孔子曰「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季氏自墮之是也;

 

二曰順諫,曹羈是也;

 

三曰直諫,子家駒是也;

 

四曰爭諫,子反請歸是也;

 

五曰贛諫,百裏子、蹇叔子是也。

 

○魄,普白反。

 

餐,七千反。

 

諷,方鳳反。

 

墮,許規反。

 

爭,爭鬥之爭。

 

贛諫,陟降反,又呼弄反,又丑用反。)

 

疏「三諫不從」至「義也」。

 

○解云:然則下二十七年傳云「君子辟內難,而不辟外難者,謂三諫不從」之屬是也。

 

而《曲禮》下篇云「三諫不聽,則逃之」,蓋士不待放,故言逃之。

 

○注「諫必三者」至「君也」。

 

○解云:即此及《鄉飲酒義》云「讓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是也。

 

○注「諫有五至墮之是也」。

 

解云:即定十二年傳云「孔子行乎季孫,三月不違,曰:『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

 

於是帥師墮費」是也。

 

○注「二曰順諫」。

 

○解云:即此文是也。

 

○注「三曰」至「駒是也」。

 

○解云:昭二十五年傳云「昭公將弒季氏,告子家駒曰:『季氏為無道,僭於公室久矣。

 

吾欲弒之,何如?』

 

子家駒曰:『諸侯僭於天子,大夫僭於諸侯久矣。』

 

昭公曰:『吾何僭矣哉?』

 

子家駒曰:『設兩觀,乘大路,朱幹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皆天子之禮也』」是也。

 

○注「四曰」至「歸是也」。

 

○解云:即宣十五年傳云「外平不書,此何以書?

 

大其平乎己也。

 

何大其平乎己?

 

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

 

於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闚宋城,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

 

子反曰:『子之國何如?』

 

華元曰:『憊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馬子反曰:『嘻!

 

甚矣憊。

 

雖然,吾聞之也:圍者拑馬而秣之,使肥者應客,是何子之情也?』

 

華元曰:『吾聞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吾見子之君子也。

 

是以告情於子也。』

 

司馬子反曰: 『諾!

 

勉之矣。

 

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

 

揖而去之,反於莊王。

 

莊王曰:『何如?』

 

司馬子反曰:『憊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莊王曰:『嘻!

 

甚矣憊。

 

雖然,吾今取此,然後而歸爾。』

 

司馬子反曰:『不可。

 

臣巳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

 

莊王怒曰:『吾使往視之,子曷為告之?』

 

司馬子反曰:『以區區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無乎?

 

是以告之也。』

 

莊王曰:『諾!

 

舍而止。

 

雖然,吾猶取此,然後歸爾。』

 

司馬子反曰:『然則君請處於此,臣請歸爾。』

 

莊王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於此?

 

吾亦從子而歸爾。』

 

引師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已也」者是也。

 

○注「五曰」至 「子是也」。

 

○解云:僖三十三年傳云「秦伯將襲鄭,百裏子與蹇叔子諫曰:『千裏而襲人,未有不亡者也。』

 

秦伯怒曰:『若爾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爾曷知?』

 

師出,百裏子與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爾即死必於殽之嶔岩,是文王之所辟風雨者也。

 

吾將屍爾焉。』

 

子揖師而行,百裏子與蹇叔子從其子而哭之。

 

秦伯怒曰:『爾曷為哭吾師?』

 

對曰:『臣非敢哭君師,哭臣之子也』」者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49:06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八 莊公卷八


赤歸於曹郭公。

 

赤者何?

 

曹無赤者,蓋郭公也。

 

(以郭公在赤下。○赤歸於曹郭公,此連為句。郭,音虢,亦如字。連讀郭公為一句。)

 

疏「赤者何」。

 

○解云:欲言曹伯,經不書爵;

 

欲言微者,複有郭公之號,故執不知問。

 

○注「曹無」至「公也」。

 

○解云:謂此郭公實非曹人故也。

 

言蓋郭公者,蓋郭之公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50:0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八 莊公卷八


郭公者何?

 

失地之君也。

 

(失地者,出奔也。

 

名言歸,倒郭公置赤下者,欲起曹伯為戎所殺,故使若曹伯死,諡之為郭公。

 

而赤微者,自歸曹也。

 

不言赤奔者,從微者例,不得錄出奔。)

 

疏「郭公者何」。

 

○解云:欲言郭君,經無其事;

 

欲言曹伯,而文言郭公,故執不知問。

 

○注「不言」至「出奔」。

 

○解云:謂不言郭公赤奔曹者,假作微人之文,即從微者例,寧得錄其奔,正得言道赤歸於曹。

 

二十有五年,春,陳侯使女叔來聘。

 

(稱字者,敬老也。

 

禮,七十,雖庶人,主字而禮之。

 

《孝經》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是也。

 

○女,音汝。)

 

疏注「稱字敬老也」。

 

○解云:正以稱字異於諸侯大夫之例,故知其老也。

 

○注「孝經」至「是也」。

 

○解云:注言此者,欲道《春秋》假魯以為明王,謂女叔為小國之臣矣。

 

夏,五月,癸丑,衛侯朔卒。

 

(《春秋》篡明者當書葬,朔不書葬,嫌與篡同例,身絕國不絕,故去葬,明犯天子命重,不得書葬,與盜國同。

 

○故去,起呂反,年末同。)

 

疏注「春秋」至「國同」。

 

○解云:篡明者,謂經有立、入之文也,不嫌非篡,則書其葬,隱四年冬,「衛人立晉」;

 

桓十三年春,「葬衛宣公」;

 

莊九年夏,「齊小白入於齊」;

 

僖十八年秋,「葬齊桓公」之屬是也。

 

若篡不明者,則去其葬,以見其篡,不合為諸侯,即晉惠公之屬是也。

 

今此尋朔於上六年經云「夏,六月,侯朔入於衛」,既有入文,即是篡明,當合書葬,而不書葬者,若其書葬,則嫌與篡明者同例,但身合絕而已,其國不合絕,故亦去其葬,明其犯天子之命罪重,不得書葬,與盜國同。

 

盜國即篡是也。

 

朔犯天子命在上六年。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鼓用牲於社。

 

日食則曷為鼓用牲於社?

 

(據日食在天。)

 

疏注「據日食在天」。

 

○解云:謂日食在天上,何由於地而鼓用牲乎?

 

求乎陰之道也。

 

(求,責求也。)

 

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為闇,恐人犯之,故營之。

 

(或曰者,或人辭,其義各異也。

 

或曰脅之,與責求同義。

 

社者,土地之主也。

 

月者,土地之精也。

 

上係於天而犯日,故鳴鼓而攻之,脅其本也。

 

朱絲營之,助陽抑陰也。

 

或曰為闇者,社者,土地之主,尊也,為日光盡,天闇冥,恐人犯曆之,故營之。

 

然此說非也。

 

記或傳者,示不欲絕異說爾。

 

先言鼓,後言用牲者,明先以尊命責之,後以臣子禮接之,所以為順也。

 

不言鼓於社用牲者,與禘於大廟用致夫人同,嫌起用牲為非禮。

 

書者,善內感懼天災應變得禮也。

 

是後夫人遂不製,通於二叔,殺二嗣子也。

 

○營社,一傾反,又如字,本亦作「縈」,同。

 

為闇,於偽反,注「為闇」、「為日光」 同。

 

大廟,音泰。

 

應變,應對之應。)

 

疏注「或曰」至「說非也」。

 

○解云:知其非者,正以日食者,陰氣侵陽,社官五土之神,理宜抑之,而反營衛,失抑陰之義故也。

 

○注「不言」至「非禮」。

 

○解云:《公羊》之義,救日食而有牲者,以臣子之道接之故也,與《左氏》天災有幣無牲異矣。

 

僖八年「秋,七月,禘於大廟,用致夫人」,彼注云「以致文在廟下,不使入廟,知非禮也」。

 

然則此經若鼓用牲之文,在於社之下,不使在社上,則用牲為非禮。

 

若然,上二十四年傳云「用者不宜用也」,而此注複以用牲為得禮者,《公羊》之義,以用為時事,不必著不宜也。

 

○注「書者」至「嗣子也」。

 

○解云:謂經書日食,善內之得禮矣。

 

夫人遂不製以下,是其日食之義。

 

言通於二叔者,下二十七年傳云「公子慶父、公子牙通乎夫人以脅公」是也。

 

言殺二嗣子者,子般、閔公是也。

 

伯姬歸於杞。

 

秋,大水。

 

鼓用牲於社於門。

 

其言於社於門何?

 

(據一鼓用牲耳。)

 

於社,禮也。

 

於門,非禮也。

 

(於門非禮,故略不複舉鼓用牲。

 

不舉非禮為重者,如去於社,嫌於門禮也。

 

大水與日食同禮者,水亦土地所為,云實出於地,而施於上乃雨,歸功於天,猶臣歸美於君。

 

○複,扶又反。)

 

疏注「大水」至「於君」。

 

○解云:同禮,謂同鼓用牲矣。

 

冬,公子友如陳。

 

(如陳者,聘也。

 

內朝聘言如者,尊內也。

 

書者,錄內所交接也。

 

朝京師大國,善有加錄文,如楚有危文。

 

聘無月者,此於朝輕也。)

 

疏注「朝京」至「錄文」。

 

○解云:凡朝聘例時,加錄,謂書月是也。

 

即成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師」,彼注云「月者,善公尊天子」者,是其朝京師有加錄之文矣。

 

襄二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彼注云「月者,溴梁之盟後,中國方乖離,善公獨能與大國」者,是朝大國有加錄之文矣。

 

○注「如楚有危文」。

 

○解云:即襄二十八年冬,「十有一月,公如楚」,彼注云「如楚皆月者,危公朝夷狄也」。

 

是也。

 

○注「聘無月」至「輕也」。

 

○解云:即《春秋》上下內聘京師及大國悉書時是也。

 

而襄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薳頗來聘」書月者,彼注云「月者,公數如晉,希見答,今見聘,故喜錄之」是也。

 

然則此云聘無月者,據內言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51:23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八 莊公卷八


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

 

夏,公至自伐戎。

 

曹殺其大夫。

 

何以不名?

 

(據莒小於曹,殺公子意恢名。)

 

疏「春,公伐戎。

 

夏,公至自伐戎」。

 

○解云:即上六年注云「公獨出用兵,不得意致伐」者,即此是也。

 

○注「據莒」至「恢名」。

 

○解云:知莒小於曹者,正以《春秋》上下,曹伯恆敘於莒上故也。

 

其莒殺公子意恢名者,即昭十四年「冬,莒殺其公子意恢」是也。

 

眾也。

 

曷為眾殺之?

 

(據殺三郤名。)

 

疏注「據殺三郤名」。

 

○解云:即成十七年「晉殺其大夫郤錡、郤州、郤至」是也。

 

言晉殺三郤,亦是眾殺之,而皆書名。

 

此曷為眾殺而複不稱其名乎?

 

不死於曹君者也。

 

(曹諸大夫與君皆敵戎戰,曹伯為戎所殺,諸大夫不伏節死義,獨退求生,後嗣子立而誅之。

 

《春秋》以為得其罪,故眾略之不名。

 

凡書君殺大夫,大夫有罪,以專殺書,他皆以罪舉。)

 

疏注「凡書」至「罪舉」。

 

○解云:《春秋》之義,諸侯之君不得專殺大夫,若殺有罪大夫,《春秋》書之者,責君專殺矣。

 

其他無罪,君枉殺之,而書之者,欲以罪君之故而舉之。

 

其罪君者,即去其君之葬是也。

 

君死乎位曰滅,曷為不言其滅?

 

(據鬍子髡滅。○髡,苦門反。)

 

疏注「據鬍子髡滅」。

 

○解云:即昭二十三年云「鬍子髡、沈子楹滅」云云是也。

 

此注不言沈子楹者,省文故也。

 

為曹羈諱也。

 

此蓋戰也。

 

何以不言戰?

 

(如上語知為戰。○為曹,於偽反,下同。)

 

疏注「如上語知為戰」。

 

○解云:即上謂「不死於曹君」是也。

 

為曹羈諱也。

 

(諱者,上出奔,嫌辟難,欲起其賢,又所諫者戰也,故為去戰滅之文,所以致其意也。

 

曹無大夫,書殺大夫者,起當誅也。

 

○避難,乃旦反。

 

為去,於偽反;

 

下起呂反。)

 

疏注「故為」至「意也」。

 

○解云:謂曹羈之意,唯恐其滅,欲其不戰,是故諱其戰滅之文,所以使若諫得其君然也。

 

○注「曹無大夫」。

 

○解云:上二十四年傳文。

 

○注「起當誅也」。

 

○解云:言大夫之義,理合死於君。

 

今不死君,當合誅討,是以經書「殺其大夫」,欲起其合誅矣。

 

秋,公會宋人、齊人伐徐。

 

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異與上日食略同。)

 

疏注「異與上日食略同」。

 

○解云:上二十五年日食之下,注云「是後夫人遂不製,通於二叔,殺二嗣子也」。

 

今此日食之異,亦為此事,故云異與上日食之說相似,是以不複指解之。

 

二十有七年,春,公會杞伯姬於洮。

 

(書者,惡公教內女以非禮也。

 

洮,內也。

 

凡公出,在外致,在內不致。

 

其與婦人會,不別得意,雖在外猶不致。

 

伯姬不卒者,蓋不與卒於無服。

 

女會來例皆時。

 

○洮,他刀反。

 

惡公,烏路反,下「惡莊」同。

 

別,彼列反。)

 

疏注「凡公出,在外致」。

 

○解云:即哀十三年夏,「公會晉侯及吳子於黃池」,「秋,公至自會」,是其公與二國以上得意致會也。

 

桓二年秋,「公及戎盟於唐。

 

冬,公至自唐」,是其公與一國出會盟,得意致地也,其不得意皆不致矣。

 

○注「在內不致」。

 

○解云: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不書公至自棠之屬是也。

 

○注「其與」至「不致」。

 

○解云:《春秋》上下,無公會婦人於外之經,而注言雖在外,猶有不致者,但偶爾無之。

 

○注「伯姬」至「無服」。

 

○解云:凡諸侯之女嫁於諸侯者,為之期;

 

若嫁於大夫者,則不服矣。

 

其有服者,《春秋》皆書其卒以錄恩,即紀伯姬、宋伯姬之屬是。

 

若無服者則略之。

 

今此伯姬《春秋》不記其卒者,蓋以其嫁於大夫,故云不與卒於無服矣。

 

○注「女會來例皆時」。

 

○解云:即此經書「春,公會杞伯姬於洮」,下文云「冬,杞伯姬來」之屬是也。

 

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於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52:2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八 莊公卷八


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

 

原仲者何?

 

陳大夫也。

 

大夫不書葬,此何以書?

 

(據益師等皆不書葬。稱字者,葬從主人也。)

 

疏「原仲者何」。

 

○解云:欲言陳君,其稱異常;

 

欲言大夫,不合錄葬,故執不知問。

 

○注「據益」至「書葬」。

 

○解云:即隱元年冬十二月,「公子益師卒」之屬,皆無葬文是也。

 

○注「稱字」至「人也」。

 

解云:若五等諸侯之卒,例書本爵,及其葬時,悉皆稱公,亦是葬從主人之稱,故取尊名矣。

 

通乎季子之私行也。

 

(不以公事行曰私行。

 

私行,不言葬原仲於陳。

 

若告糴者,告糴上有無麥禾,知以國事起。

 

此上下無起文,而不言如陳,嫌不辟國事,實私行也。

 

不嫌使乎大夫者,有國文也。

 

○告糴,音狄,下同。

 

使,所吏反。)

 

疏注「私行」至「告糴」。

 

○解云:即下二十八年經云「冬,築微。

 

大無麥禾」;

 

「臧孫辰告糴於齊」,傳云「何以不稱使?

 

以為臧孫辰之私行」是也。

 

○注「不嫌」至「國文也」。

 

○解云:成二年傳云「君不使於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者,是其文也。

 

又閔二年傳云「高子者何?

 

齊大夫也。

 

何以不稱使?

 

我無君也」者,亦是也。

 

今此葬原仲,不嫌使乎大夫者,正以上有如陳之文故也。

 

無國事,言如陳者,文九年注云「大夫係國」是也。

 

何通乎季子之私行?

 

(據大夫私行不書。)

 

辟內難也。

 

(欲起其辟內難。○內難,乃旦反,注及與下同。)

 

君子辟內難,而不辟外難。

 

(《禮記》曰:「門內之治恩揜義,門外之治義揜恩。○之治,直吏反,下「之治」同。)

 

疏注「《禮記》曰」至「揜恩」。

 

○解云:《喪服四製》文也。

 

案彼文「事」作「治」字,下「揜」字作「斷」字,蓋以所見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53:1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八 莊公卷八


內難者何?

 

公子慶父、公子牙、公子友皆莊公之母弟也。

 

公子慶父、公子牙通乎夫人,(通者,淫通。)

 

疏「內難者何」。

 

○解云:正以弒君之事,乃在莊三十二年冬,今已辟之,故執不知問。

 

以脅公。

 

(語在三十二年。)

 

疏注「語在三十二年」。

 

○解云:即「公曰:『牙謂我曰:魯一生一及,君巳知之矣。

 

慶父也存」是也。

 

季子起而治之,則不得與於國政;

 

坐而視之,則親親,(親,至親也。○與,音預。)

 

因不忍見也。

 

(因緣巳心不忍見親親之亂。)

 

故於是複請至於陳,而葬原仲也。

 

(書者,惡莊公不能任用,使辟難而出。)

 

疏「故於是複請」至「於陳」。

 

○解云:案上二十五年「冬,公子友如陳」,今又請往,故言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54:01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八 莊公卷八


冬,杞伯姬來。

 

其言來何?

 

(據有來歸。)

 

疏「冬,杞伯姬來」。

 

○解云:即上二十五年夏,「伯姬歸於杞」者是也。

 

非謂此年「春,公會杞伯姬於洮」者,杞伯姬自是大夫之妻。

 

然則此伯姬是其女,洮之伯姬是其姊妹,故今得並稱伯矣。

 

○注「據有來歸」。

 

○解云:即宣十六年「秋,郯伯姬來歸」是也。

 

直來曰來,(直來,無事而來也。

 

諸侯夫人尊重,既嫁,非有大故不得反。

 

唯自大夫妻,雖無事,歲一歸寧。)

 

疏注「諸侯」至「得反」。

 

○解云:即此文「直來曰來」是也。

 

其大故者,奔喪之謂。

 

文九年「夫人薑氏如齊」,彼注云「奔父母之喪也」是也。

 

○注「唯自大夫」至「一歸寧」。

 

○解云:自,從也。

 

言從大夫妻以下,即《詩》云「歸寧父母」是也。

 

案《詩》是後妃之事,而云大夫妻者,何氏不信《毛敘》故也。

 

大歸曰來歸。

 

(大歸者,廢棄來歸也。

 

婦人有七棄、五不娶、三不去:嚐更三年喪不去,不忘恩也;

 

賤取貴不去,不背德也;

 

有所受,無所歸不去,不窮窮也。

 

喪婦長女不娶,無教戒也;

 

世有惡疾不娶,棄於天也;

 

世有刑人不娶,棄於人也;

 

亂家女不娶,類不正也;

 

逆家女不娶,廢人倫也。

 

無子棄,絕世也;

 

淫泆棄,亂類也;

 

不事舅姑棄,悖德也;

 

口舌棄,離親也;

 

盜竊棄,反義也;

 

嫉妒棄,亂家也;

 

惡疾棄,不可奉宗廟也。

 

○更,音庚。

 

背,音佩。

 

喪婦,息浪反。

 

長女,丁丈反。

 

悖,補內反。)

 

疏注「不背德也」。

 

○解云:言巳賤時,彼巳事巳,是其恩德也。

 

若貴而棄之,即是背德而不報,非禮也。

 

○注「逆家」至「人倫也」。

 

○解云:謂仍見其家不行正直,而行頑慝,廢其尊卑之倫次,故不可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55:11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八 莊公卷八


莒慶來逆叔姬。

 

莒慶者何?

 

莒大夫也。

 

莒無大夫,此何以書?

 

譏。

 

何譏爾?

 

大夫越竟逆女,非禮也。

 

(禮,大夫任重,為越竟逆女,於政事有所損曠,故竟內乃得親迎,所以屈私赴公也。

 

言叔姬者,婦人以字通。

 

言叔姬,賤,故略與歸同文,重乖離也。)

 

疏「莒慶者何」。

 

○解云:欲言莒君,經不稱子;

 

欲言大夫,莒無大夫,故執不知問。

 

○「大夫」至「非禮也」。

 

○解云:大夫所以不得越竟逆女者,正以大夫任重,於政事有所損曠故也。

 

若士則待越竟娶妻,正以其任輕故也。

 

是以《士昏禮》云「若異邦則贈,丈夫逆者以束錦是也。

 

○注「言叔」至「乖離也」。

 

○解云:若不與歸同文,宜言莒慶來逆女,叔姬歸於莒矣。

 

然則言叔姬者,是其歸文也。

 

又云重乖離者,謂書其逆女與歸文同也,何者?

 

嫁於大夫,賤不合錄,而書其逆叔姬者,重其乖離矣。

 

杞伯來朝。

 

(杞,夏後,不稱公者,《春秋》黜杞,新周而故宋,以《春秋》當新王。

 

黜而不稱侯者,方以子貶,起伯為黜。

 

說在僖二十三年。

 

○夏,戶雅反。)

 

疏注「杞,夏後,不稱公」。

 

○解云:隱五年傳云「王者之後稱公」,今而稱伯,故怪之。

 

○注「黜而」至「三年」。

 

○解云:僖二十三年「十有一月,杞子卒」,注云「始見稱伯,卒獨稱子者,微弱為徐、莒所脅,不能死位。

 

《春秋》伯、子、男一也,辭無所貶。

 

貶稱子者,《春秋》黜杞不明,故以其一等貶之,明本非伯乃公也。

 

又因以見聖人子孫,有誅無絕,故貶不失爵」是也。

 

言「方以子貶」者,方以僖二十三年貶之稱子,令與伯共為一等,故於此處不得稱侯耳。

 

公會齊侯於城濮。

 

(○濮,音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57:2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起二十八年,盡閔公二年)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

 

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

 

伐不日,此何以日?

 

(據鄭人伐衛不日。)

 

疏注「據鄭人伐衛不日」。

 

○解云:在隱二年冬。

 

按彼文雖在十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之下,不蒙其日月,故得據之。

 

至之日也。

 

(用兵之道,當先至竟侵責之,不服乃伐之。今日至,便以今日伐之,故曰以起其暴也。)

 

戰不言伐,此其言伐何?

 

至之日也。

 

(至日便伐,明暴故舉伐。)

 

疏「戰不」至「伐何」。

 

○解云:正以上十年傳云「戰不言伐」云云,書其重者,故此弟子據而難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58:54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春秋》伐者為客,(伐人者為客,讀伐長言之,齊人語也。

 

○伐者為客,何云「讀伐長言之」,伐人者也。)

 

疏「《春秋》伐者為客」。

 

○解云:謂伐人者,必理直而兵強,故引聲唱伐,長言之,喻其無畏矣。

 

伐者為主。

 

(見伐者為主,讀伐短言之,齊人語也。

 

○伐者為主,何云「讀伐短言之」,見伐者也。)

 

疏「伐者為主」。

 

○解云:謂被伐主,必理曲而寡援,恐得罪於鄰國,故促聲短言之,喻其恐懼也。

 

公羊子齊人,因其俗可以見長短,故言此。

 

故使衛主之也。

 

(戰序上言及者為主。)

 

曷為使衛主之?

 

(據宋襄公伐齊,宋主齊。)

 

疏注「據宋」至「主齊」。

 

○解云:即僖十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會曹伯、衛人、邾婁人伐齊」,夏,「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於甗,齊師敗績」,傳云「戰不言伐,此其言伐何?

 

宋公與伐而不與戰,故言伐。

 

《春秋》伐者為客,伐者為主。

 

曷為不使齊主之?

 

與襄公之徵齊也。

 

曷為與襄公之徵齊?

 

桓公死,豎刀、易牙爭權不葬,為是故伐之也」是也。

 

衛未有罪爾。

 

(蓋為幽之會,服父喪未終而不至故。○蓋為,於偽反。)

 

疏注「蓋為」至「至故」。

 

○解云:上二十七年「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於幽」是也。

 

按上二十五年「夏,五月,癸丑,衛侯朔卒」,至二十七年六月幽之會時,始二十六月未盡。

 

今傳複以為無罪,故知正為父喪未終,是以不至,則幽之會不至之衛侯,惠公朔之子,蓋懿公也。

 

敗者稱師,衛何以不稱師?

 

(據桓十三年己巳,燕人戰敗績稱師也。)

 

疏注「據桓」至「稱師也」。

 

○解云:即彼經云十三年「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

 

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是。

 

未得乎師也。

 

(未得成列為師也。

 

詐戰不言戰,言戰者,衛未有罪,方欲使衛主齊,見直文也。

 

不地者,因都主國也。

 

○見直,賢遍反。)

 

疏注「詐戰不言戰」。

 

解云:通例如此。

 

夏,四月,丁未,邾婁子瑣卒。

 

(日者,附從霸者朝天子,行進。○瑣,素果反。)

 

疏注「日者」至「行進」。

 

○解云:欲決上十六年冬十二月,「邾婁子克卒」不書日故也。

 

正以行進而書日,故知附從霸者朝天子,賢於會霸者於北杏而已。

 

但外相如例所不書,故無其文,何氏以理知之,故如此解。

 

秋,荊伐鄭。

 

公會齊人、宋人、邾婁人救鄭。

 

(書者,善中國能相救)。

 

冬,築微。

 

(○築微,《左氏》作「麋」。)

 

大無麥禾。

 

冬,既見無麥禾矣,曷為先言築微,而後言無麥禾?

 

諱以凶年造邑也。

 

(諱使若造邑而後無麥禾者,惡愈也。

 

此蓋秋水所傷,就築微下俱舉水,則嫌冬水,推秋無麥禾,使若冬水所傷者,但言無麥禾,則嫌秋自不成,不能起秋水,因疾莊公行類同,故加大,明有秋水也。

 

此夫人淫泆之所致。)

 

疏注「此蓋」至「秋水」。

 

○解云:既言無麥,是建未之前事,故知秋水所傷也。

 

若其經云冬築微大水無麥禾,即大水在冬下,嫌是冬水矣,則嫌推尋此秋無麥禾之事,若使冬水傷殺之者矣。

 

若不言大而但言無麥禾,則嫌此秋但地氣不養而麥禾不成,不能起見此秋實有水矣。

 

因欲疾莊公之行,不製夫人,令其陰盛,類同於水,故加大以見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5-10 23:59:55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臧孫辰告糴於齊。

 

告糴者何?

 

請糴也。

 

(買穀曰糴。)

 

疏「告糴者何」。

 

○解云:欲言買穀,不見將物之文;

 

欲言非買穀,而經書糴者,改執不知問。

 

何以不稱使?

 

(據上大無麥禾,知以國事行,當言如也。)

 

疏注「當言如也」。

 

○解云:正以如者,內稱使文故也。

 

以為臧孫辰之私行也。

 

曷為以臧孫辰之私行?

 

(據國事也。)

 

君子之為國也,必有三年之委。

 

一年不熟告糴,譏也。

 

(古者三年耕,必餘一年之儲;

 

九年耕,必有三年之積,雖遇凶災,民不饑乏。

 

莊公享國二十八年,而無一年之畜,危亡切近,故諱,使若國家不匱,大夫自私行糴也。

 

○委,於鬼反。

 

諸,直魚反。

 

畜,敕六反。

 

匱,其位反。)

 

疏注「危亡切近,故諱」。

 

○解云:謂危亡之事,切於國家,理應不遠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00:01:4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廄。

 

新延廄者何?

 

脩舊也。

 

(舊,故也。繕故曰新,有所增益曰作,始造曰築。○廄,九又反。)

 

疏「新延廄者何」。

 

○解云:欲言新造,不見作名;

 

欲言修舊,修舊不書,故執不知問。

 

○注「繕故曰新」。

 

○解云:即此是也。

 

○注「有所增益曰作」。

 

○解云:即僖二十年「新作南門」是也。

 

○注「造曰築」。

 

○解云:即止「築微」,傳云「凶年不造邑也」之屬是也。

 

脩舊不書,此何以書?

 

(據新宮災後修不書。)

 

疏注「據新」至「不書」。

 

○解云:即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宮災。

 

三日哭」,於此以後,不見修作之文是也。

 

譏。

 

何譏爾?

 

凶年不脩。

 

(不諱者,繕故功費差輕於造邑。

 

延廄,馬廄也。

 

○費,芳味反。

 

差,初賣反。)

 

疏注「不諱」至「造邑」。

 

○解云:上二十八年「築微」之事,實在大無麥禾後,而在前言之者,諱以凶年造邑故也。

 

然則去年無麥禾,今茲凶歲而修廄,不諱者,正以功費輕也。

 

夏,鄭人侵許。

 

秋,有蜚。

 

何以書?

 

記異也。

 

(蜚者,臭惡之蟲也,象夫人有臭惡之行。

 

言有者,南越盛暑所生,非中國之所有。

 

○蜚,扶味反,臭蟲也。

 

行,下孟反。)

 

冬,十有二月,紀叔姬卒。

 

(國滅卒者,從夫人行,待之以初也。)

 

疏注「國滅」至「以初也」。

 

○解云:桓七年「夏,穀伯綏來朝。

 

鄧侯吾離來朝」,傳云「皆何以名?

 

失地之君也。

 

其稱侯朝何?

 

貴者無後,待之以初也」。

 

然則今此叔姬,其國已滅而書卒,正以本貴為夫人,今雖國滅,猶以夫人之禮待之而書其卒,故云待之以初也。

 

案隱七年,則此叔姬乃是伯姬之媵,而言從夫人行者,正以十二年春「叔姬歸於酅」,傳云「其言歸於酅何?

 

隱之也。

 

何隱爾?

 

其國亡矣,徒歸於叔爾也」。

 

然則初去之時,雖為媵妾,至莊四年三月「伯姬卒」之後,紀國未滅之前,紀侯立之為夫人,其言夏「紀侯大去其國」,叔姬乃歸於魯,至十二年春歸於酅之時為夫人,故曰從夫人行也。

 

城諸及防。

 

(諸,君邑。

 

防,臣邑。

 

言及,別君臣之義。

 

君臣之義正,則天下定矣。

 

○別,彼列反。)

 

疏注「諸君」至「臣邑」。

 

○解云:知如比者,正以昭五年「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來奔」,傳云「其言及防茲來奔」,傳云「其言及防茲來奔何?

 

不以私邑累公邑也」,彼注云「公邑,君邑也。

 

私邑,臣邑也。

 

累,次也。

 

義不可使臣邑與君邑相次序,故言及以絕之」。

 

然則都邑言及別公私,故知此言城諸及防者,是君臣邑故也。

 

○注「言及」至「定矣」。

 

○解云:所以君臣之義正,則天下定,可以為王者之法矣。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師次於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07:59:21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秋,七月,齊人降鄣。

 

鄣者何?

 

紀之遺邑也。

 

降之者何?

 

取之也。

 

取之則曷為不言取之?

 

為桓公諱也。

 

(時霸功足以除惡,故為諱。

 

言降者,能以德見歸,自來服者可也。

 

○降鄣,戶江反,下注同。

 

鄣,音章。

 

為桓,於偽反,注同。)

 

疏「鄣者何」。

 

○解云:欲言是國,《春秋》未有;

 

欲言非國,複無所係,故執不知問。

 

○「降之者何」。

 

○解云:欲言自服,文道齊人;

 

欲言兵加,而文又言降,故執不知問。

 

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

 

盡也。

 

(襄公服紀以過,而複盡取其邑,惡其不仁之甚也。

 

月者,重於取邑」。

 

○複,扶又反。

 

惡其,烏路反,下同。)

 

疏注「月者,重於取邑」。

 

○解云:以取邑例時,即隱六年「冬,宋人取長葛」之屬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08:00:11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八月,癸亥,葬紀叔姬。

 

外夫人不書葬,此何以書?

 

隱之也。

 

何隱爾?

 

其國亡矣,徒葬乎叔爾。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鼓用牲於社。

 

(是後魯比弒二君,狄滅邢、衛。○比殺,申誌反。)

 

疏「徒葬乎叔爾」。

 

○解云:謂不得與夫合葬,故言徒。

 

徒者,空也。

 

案上四年「齊侯葬紀伯姬」,傳云「外夫人不書葬,此何以書?

 

隱之也。

 

何隱爾?

 

徒葬於齊爾」。

 

而此重發之者,正以彼則於齊,此則於叔,故重言之。

 

○注「是後魯比弒二君」。

 

○解云:謂下三十二年「子般卒」,閔二年「公薨」是也。

 

○注「狄滅邢、衛」。

 

○解云:謂僖元年「次聶北,救邢」,僖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之屬是也。

 

冬,公及齊侯遇於魯濟。

 

(○濟,子禮反。)

 

齊人伐山戎。

 

此齊侯也,其稱人何?

 

(據下言齊侯來獻戎捷。)

 

疏注「據下」至「戎捷」。

 

○解云:即下三十一年「夏,六月,齊侯來獻戎捷」是也。

 

貶。

 

曷為貶?

 

(據齊侯伐北戎不貶。)

 

疏注「據齊」至「不貶」。

 

○解云:即僖十年「夏,齊侯、許男伐北戎」是也。

 

若然,而此注不道許男者,正以其解齊人伐山戎之故,省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08:01:0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為已蹙矣。」

 

(操,迫也。已,甚也。蹙,痛也。迫殺之甚痛。○以操,七刀反,迫也,注同。蹙,子六反。)

 

此蓋戰也。

 

何以不言戰?

 

(據得捷也。)

 

《春秋》敵者言戰。

 

桓公之與戎狄,驅之爾。

 

(時桓公力但可驅逐之而已,戎亦天地之所生,而乃迫殺之甚痛,故去戰貶見其事,惡不仁也。

 

山戎者,戎中之別名,行進故錄之。

 

○去,起呂反。

 

見,賢遍反。)

 

疏「《春秋》敵者言戰」。

 

解云:謂軍人眾寡相敵者,不謂將之尊卑等,是以僖二十八年「晉侯」已下,「及楚人戰於城濮」;

 

宣十二年「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於邲」之屬,雖君與大夫亦言戰矣。

 

○注「故去」至「不仁也」。

 

○解云:謂貶去其戰,以見力不得等,惡齊侯之不仁也。

 

○注「行進故錄之」。

 

○解云:謂言山,詳錄之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08:01:44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三十有一年,春,築台於郎。

 

何以書?

 

譏。

 

何譏爾?

 

臨民之所漱浣也。

 

(無垢加功曰漱,去垢曰浣,齊人語也。

 

譏者,為瀆下也。

 

禮,天子外屏,諸侯內屏,大夫帷,士簾,所以防泄慢之漸也。

 

禮,天子有靈台,以候天地;

 

諸侯有時台,以候四時。

 

登高遠望,人情所樂,動而無益於民者,雖樂不為也。

 

四方而高曰台。

 

○漱,素口反。

 

浣,戶管反。

 

垢,古口反。

 

去,起呂反。

 

為瀆,於偽反,下「為威」同。)

 

疏「臨民之所漱浣也」。

 

○解云:謂郎台近泉台,故知如此。

 

是以文十六年傳云「泉台者何?

 

郎台也。

 

郎台則曷為謂之泉台?

 

未成為郎台,既成為泉台」,彼注云「既成更以所置名之」者,即其近泉之證也。

 

○注「無垢加功曰漱」。

 

○解云:謂但用手矣。

 

既無垢而加功者,蓋亦少有,但無多垢,故謂之無,非全無也。

 

又取其鬥漱耳,若以裏語曰鬥漱也。

 

注「去垢曰浣」者。

 

蓋用足物,是以舊說云用足曰浣是也。

 

故《內則》云「冠帶垢,和灰請漱;

 

衣裳垢,和灰請嚐」,鄭注云「手曰漱,足曰浣,和,漬也」是也。

 

○注「禮天」至「士簾」。

 

○解云:《禮說》文也。

 

○注「天子」至「四時」。

 

○解云:皆是《禮說》文也。

 

文王受命之後,乃築靈台,亦是天子曰靈台之義。

 

正以候天地,故以靈言之;

 

諸侯候四時,故謂之時台。

 

○注「四方而高曰台」。

 

○解云:《爾雅•釋宮》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08:02:4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夏,四月,薛伯卒。

 

(卒者,薛與滕俱朝隱公,桓弒隱而立,滕朝桓公,薛獨不朝,知去就也。○桓殺,申誌反。)

 

疏「卒者」至「去就也」。

 

○解云:所傳聞之世,小國卒例不合書,而今書之,故解之耳。

 

言薛與滕俱朝隱公者,即隱十一年「滕侯、薛侯來朝」是也。

 

言滕朝桓公者,即桓二年滕子來朝是也。

 

言知去就者,謂知去惡就善矣。

 

築台於薛。

 

何以書?

 

譏。

 

何譏爾?

 

遠也。

 

(禮,諸侯之觀不過郊。○觀,工喚反。)

 

疏注「禮諸」至「過郊」。

 

○解云:正以郎為近邑而在郊內,鄉者上傳不譏其遠,今此云薛,傳云「遠也」,故知禮法不得過郊矣。

 

六月,齊侯來獻戎捷。

 

(戰所獲物曰捷。)

 

齊,大國也。

 

曷為親來獻戎捷?

 

(據齊未嚐朝魯。)

 

威我也。

 

(以威恐怖魯也。如上難知為威魯書之。○恐怖,丘勇反;下普故反。)

 

其威我奈何?

 

旗獲而過我也。

 

(旗,軍幟名,各有色,與金鼓俱舉,使士卒望而為陳者。

 

旗獲,建旗縣所獲得以過魯也。

 

不書威魯者,恥不能為齊所忌難,見輕侮也。

 

言獻捷係戎者,《春秋》王魯,因見王義,古者方伯征伐不道,諸侯交格而戰者,誅絕其國,獻捷於王者。

 

楚獻捷時,此月者,刺齊桓憍慢恃盈,非所以就霸功也。

 

○幟,音誌,又申誌反,又尺誌反,本又作「織」,同。

 

難,乃旦反。

 

因見,賢遍反。)

 

疏注「旗軍」至「有色」。

 

○解云:即禮大帛以即戎之屬是也。

 

○注「與金鼓俱舉」。

 

○解云:謂以金錞和鼓,金鐸通鼓之時而建之。

 

○注「旗獲」至「過魯也」。

 

○解云:凡言過者,謂道所經過之稱。

 

今齊侯伐山戎而得過魯,則此山戎不在齊北可知。

 

蓋戎之別種,居於諸夏之山,故謂之山戎耳。

 

○注「言獻捷係戎」 至「不道」。

 

○解云:正決僖二十一年冬,「楚人使宜申來獻捷」,無所係矣。

 

○注「諸侯交」至「於王者」。

 

○解云:格,猶距也。

 

謂與交戰而距王。

 

今人謂不順之處為格化之類。

 

○注「楚獻」至「此月」。

 

○解云:即僖二十一年冬,「楚人使宜申來獻捷」是也。

 

而云持盈者,謂自持盈滿之道而侮諸侯,失謙虛之義,故月之。

 

秋,築台於秦。

 

何以書?

 

譏。

 

何譏爾?

 

臨國也。

 

(言國者,社稷、宗廟、朝廷皆為國,明皆不當臨也。臨社稷、宗廟則不敬,臨朝廷則泄慢也。)

 

冬,不雨。

 

何以書?

 

記異也。

 

(京房《易傳》曰「旱異者,旱久而不害物也。

 

斯祿去公室,福由下作,故陽雖不施,而陰道獨行,以成萬物也。」

 

先是比築三台,慶牙專政之應。

 

○施,申豉反。)

 

疏注「先是比築三台」。

 

○解云:即上文於郎、於薛、於秦之屬是也。

 

○注「慶牙專政」。

 

○解云:即上二十七年傳云「公子慶父、公子牙、公子友皆莊公之母弟也。

 

公子慶父、公子牙通乎夫人以脅公,季子起而治之,則不得與於國政,坐而視之,則親親,因不忍見也。

 

故於是複請至於陳,而葬原仲也」,下三十二年傳云「季子至而授之以國政」。

 

然則上既言二子脅公,季友不得為政,下文始言授季子國政,即於是時慶牙為政明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08:04:13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三十有二年,春,城小穀。

 

夏,宋公、齊侯遇於梁丘。

 

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

 

何以不稱弟?

 

(據公弟叔肹卒。○肹,許乙反。)

 

疏「城小穀」。

 

○解云:二傳作「小」字,與《左氏》異。

 

「夏宋公」至「梁丘」。

 

○解云:隱八年注云「宋公序上者,時衛侯要宋公,使不虞者為主,明當戒慎之」。

 

然則今宋公序上,亦為齊侯所要故也。

 

○注「據公弟叔肹卒」。

 

解云:即宣十七年「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肹」是也。

 

殺也。

 

殺則曷為不言刺?

 

(據公子買有罪殺之,言刺不言卒。)

 

疏注「據公」至「言卒」。

 

○解云:即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傳云「不卒戍者何?

 

不卒戍者,內亂也,不可使往也。

 

不可使往,則其言戍衛何?

 

遂公意也」是也。

 

為季子諱殺也。

 

曷為為季子諱殺?

 

(據叔孫得臣卒不日者,惡不發揚公子遂弒也。○為季,於偽反,下「為季」、「而為」,注「故為」同。)

 

疏注「據叔」至「遂弒也」。

 

○解云:即宣五年九月,「叔孫得臣卒」,注云「不日者,知公子遂欲弒君,為人臣知賊而不言,明當誅」是也。

 

然則季子若其發揚牙之罪惡誅之,正是臣人之道。

 

今而諱殺,故難之云。

 

季子之遏惡也。

 

(遏,止。○遏,於葛反,止也。)

 

不以為國獄,(不就致獄其刑,故言卒。)

 

緣季子之心而為之諱。

 

(季子過在親親,疑於非正,故為之諱,所以別嫌明疑。○別,彼列反。)

 

疏注「季子」至「明疑」。

 

○解云:季子仁者,不忍用刑其兄,是失事君之道。

 

然則季子之過,在於親其親者,故曰過在親親。

 

《春秋》以掩遏牙之惡,與周公行誅於兄異,是以疑其非正禮耳,故為之諱刺文。

 

所以別嫌者,謂諱刺別於親親,失臣道之嫌。

 

明疑者,明於掩惡,非正禮之疑耳。

 

季子之遏惡奈何?

 

莊公病,將死,以病召季子。

 

(召之於陳。)

 

疏注「召之於陳」。

 

○解云:正以上二十七年傳云「因不忍見也,故於是複請至於陳,而葬原仲也」之文故也。

 

季子至而授之以國政。

 

(至不書者,內大夫出與歸,不兩書。)

 

疏注「至不」至「兩書」。

 

○解云:謂通例如此。

 

宣八年「夏,公子遂如齊,至黃乃複」,書其乃複者,彼傳云「何言乎有疾乃複?

 

譏。

 

何譏爾?

 

大夫以君命出,聞喪徐行而不反」,彼注云「喪尚不當反,況於疾乎」是也。

 

宣十八年秋,「公孫歸父如晉」,冬,「歸父還自晉,至檉,遂奔齊」,書其還者,彼傳云「還者何?

 

善辭也。

 

何善爾?

 

歸父使於晉,還自晉,至檉,聞君薨家遣,墠帷」,反命乎介,自是走之齊」,彼注云「主書者,善其不以家見遂怨懟,成踴哭君,終臣子之道,起時莫能然也。

 

言至檉者,善其得禮於檉」是也。

 

昭十四年「春,隱如至自晉」;

 

又昭二十四年春,「叔孫舍至自晉」,皆書至者,正由被執而得歸,是以重而書至,猶非正歸當書之例也。

 

閔二年秋,「季子來歸」書者,初出亦不書,不得難此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08:05:02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曰:「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將焉致乎魯國?」

 

(致,與也。○焉,於虔反。)

 

季子曰:「般也存,君何憂焉?」

 

公曰:「庸得若是乎?

 

(庸,猶傭傭無節目之辭。○般,音班。)

 

牙謂我曰:『魯一生一及,君巳知之矣。』

 

(父死子繼曰生,兄死弟繼曰及。言隱公生,桓公及,今君生,慶父亦當及,是魯國之常也。)

 

慶父也存。」

 

(時莊公以為牙欲立慶父。)

 

疏「慶父也存」者,解云:莊公辭。

 

季子曰:「夫何敢?

 

是將為亂乎?

 

夫何敢!」

 

(再言夫何敢者,反覆思惟,且欲以安病人也。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夫何,音扶,下及注同。

 

覆,芳服反。

 

思難,乃旦反。)

 

疏注「再言」至「病人也」。

 

○解云:謂反覆思惟踟躕之間,故再告此。

 

言夫何敢,使病者意安耳。

 

○注「孔子曰」至「思義」。

 

○解云:引之者,欲言季子反覆思惟,合於君子之道。

 

言見得思義者,得謂利祿也。

 

俄而牙弒械成。

 

(是時牙實欲自弒君,兵械已成,但事未行爾。

 

有攻守之器曰械。

 

○俄,五多反。

 

牙殺,申誌反,注及下「親弒」同。

 

械,戶戒反。)

 

季子和藥而飲之,(藥者,冘毒也,傳曰「冘之」是也。

 

時季子亦有械,故能飲之。

 

傳不道者,從可知。

 

○飲,於鴆反,注同。

 

冘毒,本亦作「鴆」,直蔭反,下文同。)

 

疏注「藥者」至「是也」。

 

○解云:即下云「然則曷為不直誅而冘之」云云者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5-11 08:06:0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九 莊公卷九


曰:「公子從吾言而飲此,則必可以無為天下戮笑,必有後乎魯國。

 

(時世大夫,誅不宣揚,子當繼體如故。)

 

疏「則必可以無為天下戮笑」。

 

○解云:言不為天下所共戮,不為天下所共笑矣。

 

○注「時世大夫」。

 

○解云:欲道古禮大夫不世矣。

 

不從吾言而不飲此,則必為天下戮笑,必無後乎魯國。」

 

於是從其言而飲之,飲之無傫氏,至乎王堤而死。

 

公子牙今將爾,(今將欲殺無傫。○無,本又作「巫」。傫,音力委反,又力追反。堤,丁兮反。)

 

疏「飲之無傫氏」。

 

○解云:或是大夫家,或是地名。

 

言飲冘毒之藥於無傫氏矣。

 

舊云飲之無傫氏者,言飲此毒不累其子孫,謂當立其氏族也者,非也。

 

○「至乎王堤而死」。

 

○解云:王堤,蓋地名。

 

辭曷為與親弒者同?

 

(辭,傳序經辭。親,躬親也。)

 

疏注「辭,傳序經辭」。

 

○解云:知如此者,正以經書「公子牙卒」,無誅殺之文。

 

傳云「曷為不言刺之」,云是將為亂乎?

 

故知此辭與親弒者同,但是傳序經辭,非為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23:51 , Processed in 0.3281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