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卷之四十四●自汗盜汗門附論】 《內經》云:汗者心之液。
又云:陽加於陰謂之汗。
由此推之,是陽熱加於陰血,散於外而為汗也。
然有自汗盜汗之別焉。
成無己云:自汗者,不因發散而自汗出也;
盜汗者,睡而汗出也。
因而思之,自汗盜汗,其一液也,其出異也。
盜如盜竊之盜,窺人息而潛出,行於陰也;
自汗如自然之自,居常有而明顯,見於陽也。
皆因腠理空疏,衛護氣虛,不能致密收斂於表,虛則陽熱泄焉。
陽主動而散津液,走於肝,若陽蒸陽分而液出者為自汗,陽蒸陰分而液出者為盜汗,由是內分陰陽之虛,外閉腠理之氣,乃得其源也。
皆由心腎俱虛以致此。
陰虛陽必湊,發熱自汗;
陽虛陰必乘,發厥而自汗。
陰陽偏勝,有傷風中暑。
故經云:風從外入,令人汗出頭痛,身重惡寒,天熱衣濃則為汗,天寒衣薄則為溺。
病痹多汗而濡者,其濕甚也。
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陽氣有餘為身熱無多,勞則氣耗,喘且汗出。
飲食飽甚,汗出於胃;
驚而奪精,汗出於心;
持重遠行,汗出於腎;
疾走恐懼,汗出於肝;
搖體勞苦,汗出於脾。
或人有熱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於面,或背或身,其不循胃氣之道出。
此因傷於風,內開腠理,毛蒸理泄,衛氣走之,固不得循其常道。
此氣剽悍而出,故不得從其道,名曰漏泄。
驚怖房勞,虛極痰飲,亦成此證。
診法尺脈澀滑謂之多汗,男子平人脈虛細微者,善盜汗也。
參之表裡虛實之異其藥,條列諸家方論者,察其所宜而用之。
經言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名曰酒風。
長沙言: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太陽中熱者, 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者,且太陽此五證,全在乎醫於本經內藥治之。
當涼反熱,當熱反涼,醫之過歟。
《金匱要略》曰: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除濕固腠理為先。
東坦云:飲食勞倦皆自汗,當用甘溫之劑,滋益皮毛之氣,不合自汗損其元氣也。
暑邪干衛,故身熱自汗,當用清暑益氣治之。
《試效方》云;濕熱大作,汗出不休,勝濕之劑,最為穩當。
王海藏云:太陽自汗桂枝湯,陽明自汗白虎湯,少陰自汗四逆湯,陽明發熱自汗多者大承氣湯。
此皆內傷外感之邪,干衛而出也。
此方論皆前人注立,後之學人識經絡,用之取效,不明脈理,錯認經絡,用之反禍不輕。其於盜汗,非若自汗,猶有實者,此則陽熱侵行於蒸出,陰液復越於表,是陰虧而表亦虛也。
其汗因寢而至,寢則衛氣亦行於裡,覺則氣散於表,而汗止矣。 故經曰:太陽所至為寢汗,東坦謂太陽老陽也。
太陽標有陽之名,無陽之實,以膀胱之真寒為純陰之氣也。
《蘭室秘藏》治療之證以黃 黃連生地黃當歸之屬,滋陰以制陽熱,靜而汗止,此其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