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卷之一●風門(附論)】 謹按《玉機真藏》曰:風者百病之長也。風之為病,善行而數變者也。
《金匱論》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動,且八風之名,偏風、腦風、目風、漏風、內風、首風、腸風、泄風。
此八風者,皆中臟腑臟者言之,以五音宮商角徵羽,應乎五臟,所感不同,其病大同小異。
歧伯曰:風名有四,一曰偏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偏而不用且痛,言不變,智不亂,病在分腠之間。
二曰風痱者,身無疼痛,四肢不收,智亂不甚,言微有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
《內經‧脈解》論曰: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由腎虛所致。痱之狀,舌喑不能語,足廢不為用。
蓋腎脈挾舌本,故不能言而為喑,腎脈循陰股內廉,斜入 中,循 骨內廉及內踝,後入足下,腎氣不順,故廢而為痱。
三曰風懿者,一旦奄忽,不知人事,痰涎上迷心竅,咽中窒塞,突然舌強不語,牙關不開,手足拘攣,氣不升降,病在臟腑,故風中臟則性命危,中腑則肢體廢矣。
四曰風痹者,脈浮而緩,筋骨痿弱,肢體麻痹不仁。
又有飲酒中風,謂之漏風,則身熱懈惰,汗出少氣,謂酒所以養陽,酒入於胃,與穀氣相搏,熱盛於中,其氣剽悍,陽氣俱泄,腠理疏,風邪入以中之,證似風懿。其脈短而滑,或洪而數,內熱外汗,法當清解,消痰祛風。
及其內風,名曰勞風,由房勞虛損,真氣內虧,風邪從此入,病之所由,皆從此始,但發直吐沫,遺尿失禁,口開眼合,鼻鼾手撒,搖頭上竄,面赤如妝,或頭面青黑,汗綴如珠,昏不知人,皆為不治。
風證多端,所感各異,臨病詳辨,察脈觀形,對證用藥。
故風者,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尤當切脈究之。
風以散之,寒以溫之,實以竭之,虛以補之,熱以涼之,痰以越之。
又有中氣與中風相類,語言蹇澀,涎潮昏塞,不知人事,牙關緊急,但手足不偏廢為異耳。
大凡治中風之藥,必先順氣,後以疏風,其功可獲。
若中氣妄用風藥,其誤豈淺淺哉?
此病皆由七情不調,氣鬱所致,以富貴汲汲,貧賤戚戚,久思不遂,郁鬱而不得志者,成此氣中之疾。
所用之劑,調降其氣,自然平復。
經曰:暴喜傷陽,暴怒傷陰,憂思不樂,遂多厥逆,此之謂也歟。
夫中風中氣,何以別之?
當辨其脈。
若浮盛而弦速,或浮而洪,斯為風也;
脈沉而伏者,為中氣,治中氣,氣多風少,先以蘇合香丸薑汁磨化,擦牙通竅,人事漸蘇,然後徐徐灌服,看其虛實,若虛則補,若實則瀉,寒則溫,熱則清。
切其脈理,審病詳細,用藥主治,無不效矣。
若一概作風治之,
則愈傷脾氣,所誤在反掌之間。
經云:無故而得喑,脈不至者不治,此為寒氣暴逆故也。
俟其氣復則已,切不可便用疏風泄氣之劑,誤人性命。
醫工不諳是理,反加發散導散,真氣虛邪愈作,遂至不療,可不痛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