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推拿按摩病例的逆順調治及認識】 【 (一)例一】 羅XX,女,72歲,住武當山,1995年11月23日就診。 病症:患者因誤吃食物而引起上吐下泄,兼腹痛、經用西藥治癒,但其後三月內常復犯腹痛甚劇,腰不能伸,腰曲壓腹痛苦呻吟,腹痛發作時不能食物,並常入廁、有便無便亦然,用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疼痛,但經過數日又發腹痛,其症狀表現每次相同。
脈候:診得兩脈口的寸部有餘而尺部不足,兩人迎的寸部浮躁有餘而尺部不足,陰、陽兩方脈波的寬窄度相等,憑脈搏的表現,證明正運有餘、反運不及。
採取用按摩逆治法調整陰、陽氣機。
先取下肢左、右內側的足三陰經,從膝至足內踝由上及下、用推、摩手法著重點按「三陰交穴位」,並相繼握著患者的大姆趾用搖扯法以疏導經氣(以上法先取右後取左),次取上肢左、右外側的手三陽經,由肘關節到腕關節用按摩手法從上及下、並按點合谷、後谿、外關等穴位(先取右後取在)。
如以上用按摩手法施行25分鐘反復運用了三遍後,該患者的腹痛大減。
復診察患者的「脈口、人迎」動脈其陰、陽、寸、尺之有餘與不及差別已轉變平均。
次日患者的陰、陽脈象又有退化,連續用以上按摩逆調手法治療三次,其患病者的脈、症全愈。
追訪三月未有再發腹痛。
《靈樞·小針解篇》云:「知其往來者,知氣之順逆盛虛也」。
此病例,乃陰陽兩方正運偏盛、返運不及而形成的腹痛疾病,通過利用按摩推拿施行以逆調的治療手法,收效甚佳。
可證明按「十二經脈」正負機理的逆、順立法治療十分正確。
《小針解篇》又云:「明知順逆正行無問者」,是教導後世醫者在脈診診斷中、如果察明了「十二經脈」陰陽運動的「逆順偏差」,即當正確的毫無疑問的去執行或逆治或順治的醫療方法。
所以經云:「凡將用針,必先診脈」。
是由於人體「十二經脈」的內在正、負、盛、衰機能不可能在表面見到,唯有從「脈口、人迎」的正負脈波來診察出它的盛衰現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去施行順、逆的調治規則。
觀有的前醫對有關順、逆、迎、隨等醫療立言,多是根據「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之正運道理而立論,如果知道「十二經脈」還有反運機能、肯定就不會說出那種無立場的論點。
按《靈樞·小針解篇》中論順逆診療原則:是指診察陰陽動脈的「順逆」現象,必當先瞭解到陰、陽脈象的虛、實、順、逆,然後才能決定出逆、順原則的選穴配方。
關於用按摩推拿治療與用針灸治療的診、療道理相同,所以如不通過脈診的診斷而進行按摩推拿治療、不當之處亦是難以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