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心悟】

 關閉 [複製鏈接]
1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2:00 | 只看該作者

狂亂

 

問曰:狂亂何以屬陽明腑病?


答曰:重陰為顛,重陽為狂。


諸經之狂,皆陽盛也。


傷寒陽熱極盛,至於發狂,勢亦危矣。


狂之發也,少臥不飢,妄語妄行,或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甚至逾垣上屋,皆陽熱亢極使之,非下不除。


又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此乃下焦蓄血,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大便黑色,雖則如狂,初不若發狂之甚也。


又有以火劫汗,遂至亡陽,發為驚狂,有慌亂恐懼之象,實非狂也。


是知如狂者,膀胱蓄血;


驚狂者,劫汗亡陽;


發狂者,陽明胃腑實熱也。


又問曰:寒證有發狂者,何也?


答曰:此陰盛隔陽之證,其人煩躁,欲坐臥泥水中,是名陰燥,脈必沉遲,或見下利清穀諸寒證,急宜溫補,不可誤用寒涼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2:17 | 只看該作者

不得眠

 

問曰:不得眠,何以是陽明腑證?


答曰:不得眠,陰陽皆有之,其狂亂不得眠者,陽明胃熱故也。


經云:胃不和,則臥不安。


胃受熱邪,故不和,不和故不眠也。


若初時目痛、鼻干、不得眠者,陽明經病也,葛根湯主之。


若蒸熱自汗,燥渴脈洪,不得眠者,陽明經腑同病,散漫之熱也,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若潮熱自汗,便閉譫語,不得眠者,陽明腑病,結聚之熱也,調胃承氣湯下之。


若傷寒邪氣已解,或因食復,遂至煩悶、乾嘔、口燥、呻吟、不得眠者,以保和東加芩、連主之。


又問曰:不眠固屬熱證,有投寒藥轉甚者,何也?


答曰:因汗下重亡津液,心蘊虛煩,致不得眠,宜用酸棗仁湯,或真武湯主之。


不眠似屬尋常,若少陰脈沉細,自利、厥逆、煩躁不得眠者,為難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2:41 | 只看該作者

燥渴

 

問曰:燥渴何以屬陽明腑證?


答曰:寒邪在表,則不渴;


邪氣傳裡,化而為熱,則渴。


太陽證有口渴者,膀胱腑病也,其渴微。


陽明經病,但漱水爾,不為渴也,入腑則大渴矣。


少陽證,但口苦,亦無渴,其有渴者,將轉入陽明也。


仲景云服柴胡湯已,而渴者,屬陽明也。


三陰皆有渴,因其連於胃腑,故渴也。


是知燥渴的屬陽明證。


余詳辨厥陰證消渴條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3:04 | 只看該作者

自汗

 

問曰:自汗何以是陽明腑病?


答曰:傷寒在表,則腠理致密而無汗;


入腑,則熱氣發越而汗自出矣。


今無汗忽變為有汗者,乃熱邪入腑,熏蒸如鼎沸然,故令汗出也。


又問曰:自汗有用桂枝,乃桂枝加附子湯者,何也?


答曰:自汗用桂枝者,太陽傷風症也;


用桂枝加附子湯者,因發汗太多,遂漏不止,惡風寒而為表虛也。


若陽明腑病,燥渴譫語,孰敢用桂枝者?


仲景於桂枝加附子條下,注曰不嘔不渴。


可見陽明燥渴,則無用桂枝之理矣。


大抵頭痛發熱悉具者,傷風自汗也;


因發汗遂漏不止者,陽虛自汗也;


煩躁口渴,能消水,不惡風寒而反惡熱者,陽明腑病自汗也。


又問曰:直中證,亦自汗,何也?


答曰:直中證,冷汗自出,脈沉遲,手足厥冷,乃真陽衰微之象,與陽明胃熱自汗,熏蒸騰沸之狀,天淵相隔矣。


又問曰:中暑自汗,亦口渴,何以別之?


答曰:中暑自汗,口雖渴,脈必弦細芤遲也。


經云:脈盛身熱,得之傷寒,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實者、人參白虎湯,虛者、十味香薷飲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3:25 | 只看該作者

手足心腋下有汗

 

問曰:手足心腋下有汗,何以是陽明腑病?


答曰:胃主四肢,為津液之主,今熱聚於胃致令出汗,乃津液之旁流也。


經云:手足、然汗出,大便難而譫語,宜下之。


又問曰:陽明中寒,不能食,亦令手足汗出者,何也?


答曰:此胃中虛冷所致,與傳經熱證,便難譫語者,自是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3:41 | 只看該作者

便閉

 

問曰:便閉何以屬陽明腑證?


答曰:陽明居中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傷寒三陽、三陰之邪,皆得傳入,以作胃實不大便之證,法當下之。


然經有八禁,詳例於前,不可不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3:56 | 只看該作者

轉矢氣

 

問曰:轉矢氣,何以屬陽明腑證?


答曰:矢氣者,氣下泄也,病患內有燥糞,結而不通則氣常下失。


仲景云:欲行大承氣,先與小承氣,腹中轉矢氣者,方與大承氣湯;


若不轉矢氣,慎未可再攻,是知轉矢氣,屬陽明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4:18 | 只看該作者

論裡中之裡

 

傷寒之邪,三陽為表,三陰為裡,人皆知之,而裡中之裡人所不知也。


何謂裡中之裡?


陽明胃腑是也。


三陽、三陰之邪,一入胃腑,則無復傳,故曰裡中之裡也。


或謂三陰經,臟也。


陽明胃,腑也。


豈有腑深於臟者乎?


答曰:陽明居乎中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猶之溪穀,為眾水之所趨也。


夫以陽經與陰經較,則三陰為深;


以陰經與胃腑較,則胃腑為尤深也。


三陽、三陰之經,環繞乎胃腑,處處可入。


有自太陽入腑者,有自本經入腑者,有自少陽入腑者,有自太陰入腑者,有自少陰入腑者,有自厥陰入腑者,一入胃腑則無復傳,故曰裡中之裡也。


治傷寒者,先明傳經、直中,即於傳經之中,辨明表裡,更於表裡之中,辨明裡中之裡,如此則觸目洞然,治療無不切中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4:39 | 只看該作者

復論陽明本證用藥法

 

陽明有經、有腑。


陽明經病,發熱頭痛,目痛鼻干,唇焦漱水,宜解肌,葛根湯;


陽明經病傳腑,蒸熱自汗,口渴飲冷,白虎加人參湯,此散漫之熱,可清而不可下;


陽明腑病,熱邪悉入於裡,其證潮熱譫語,腹滿便閉,宜攻之,調胃承氣湯,此結聚之熱,徒清無益也夫病當用承氣,而只用白虎,則結聚之熱不除;


當用白虎而遽用承氣,則散漫之邪復聚而為結熱之證。


夫石膏、大黃,同一清劑,而舉用不當,尚關成敗,何況寒熱相反者乎?


甚矣!


司命之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4:58 | 只看該作者

論陽明兼證用藥法

 

或問:經曰:有太陽陽明,有少陽陽明,有正陽陽明,何也?


答曰:太陽陽明,由太陽經傳入陽明之腑也;


少陽陽明,由少陽經傳入陽明之腑也;


正陽陽明,由陽明本經而傳入本腑也。


大法,太陽陽明,太陽證不解,必從太陽解表為主。


若表證不解,醫誤下之,轉屬陽明,宜下之,小承氣湯。


若因誤下而成結胸,先服小陷胸湯,若不瘥,再服大陷胸湯。


余邪未盡,投以枳實理中丸,應手而愈。


少陽陽明,脈純弦者,名曰負。


負者,勝負也,為難治若少陽證多者,必從少陽和解為先,小柴胡湯。


若腹滿硬痛,便閉譫語者,下之,大柴胡湯。


正陽陽明,在表者,葛根湯。


表邪入裡,未結聚者,白虎湯。


邪已入腑,結聚成實者下之,調胃承氣湯。


凡用下藥,必以腹滿、硬痛、便閉為主,或兼下利腸垢,或下利清黃水,色純青,心下硬,其中有燥屎也,攻之。


否則雖不大便,亦未可攻,但清之、潤之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5:17 | 只看該作者

合病並病

 

合並病者,傷寒傳經之別名也。


或兩經同病,或三經同病,名曰合病;


若一經病未已,復連及一經,名曰並病。


傷寒書云:三陽有合病,有並病,三陰無合病,無並病。


果爾則太陰必不與少陰同病乎?


少陰必不與厥陰同病乎?


且太陰病未瘥,必不至並於少陰,少陰病未瘥必不至並於厥陰乎?


若然,則三陰之證,何以相兼而並見乎?


又何以三陽三陰之邪,互相交錯而為病乎?


是知合病、並病,有合於陽者,即有合於陰者,有並於陽者,即有並於陰者。


仲景謂三陽合病,閉目則汗,面垢、譫語、遺尿,治用白虎湯。


此外合三陽之經,內合陽明之腑,故用辛涼和解之。


若不入腑,白虎將焉用乎?


治法不論三陽、三陰,凡兩經合病,則用兩經藥同治之,三經合病,則用三經藥同治之。


若一經病未瘥,復並一經,則相其先後、緩急、輕重而藥之,斯無弊耳。


然則合、並病者,豈非傷寒傳經之別名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5:40 | 只看該作者

直中三陰諸證

 

直中者,初起不由陽經傳入,而徑中三陰者也。


中太陰,宜用理中湯;


中少陰,宜用四逆湯;


中厥陰,宜用白通加豬膽汁湯。


大抵臟受寒侵,不溫則殆,急投辛熱,不可遲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5:59 | 只看該作者

附子理中湯

 

治寒邪中於太陰,嘔吐清涎沫,腹中冷痛,或下利清穀,吐蛔蟲,脈來沉乾薑、附子、炙甘草(各一錢)、人參(二錢)、白朮(二錢)


水煎服。


寒甚者,加乾薑二錢;


渴欲得水,加人參、白朮各一錢;


當臍有動氣,去白朮加肉桂一錢;


吐多者,加生薑一錢五分;


下利多者,倍加白朮;


悸者,加茯苓一錢五分;


腹滿者,去參、朮,加陳皮、半夏、砂仁各八分,附子一錢五分;


蓋溫即是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6:16 | 只看該作者

四逆湯

 

治少陰中寒,手足厥冷,下利清穀,脈沉細,但欲寐。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甘草(炙,二錢水煎服。如面赤,加蔥白二莖;腹痛,加白芍藥二錢(酒炒);


嘔者,加生薑二錢;


咽痛加桔梗一錢;


利止脈不出,加人參二錢;


小便不利,身重疼痛,或咳,此為有水氣,去乾薑,加白朮、茯苓二錢五分,生薑三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6:41 | 只看該作者

白通加豬膽汁湯

 

治少陰中寒,陰盛隔陽,熱藥相拒不入,故加寒味,以立從治之法。


附子(五錢)、乾薑(五錢)、蔥白(二莖)、人尿(半杯)、豬膽汁(五茶匙)水煎服。】


虛者,加人參三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7:00 | 只看該作者

理中安蛔散

 

人參(三錢)、白朮、白茯苓、乾薑(各一錢五分)、川椒(十粒)、烏梅(二個)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七分服。


凡治蛔,不可用甘草,及甜物。


蓋蛔得甘則動,得苦則安,得酸則靜故也。


如未止,加黃連、黃柏各三分,川椒倍之。


若足冷,加附子五、七分,甚者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7:42 | 只看該作者

腹中冷痛

 

問曰:腹中冷痛,何以屬直中寒證?


答曰:寒氣內攻,腹中驟然暴痛,手足口鼻俱冷,或腹中寒冷,欲得熱物熨之,不比傳經腹痛,由漸而至也。


且寒痛綿綿不止,熱痛時作時止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8:05 | 只看該作者

嘔吐清涎沫

 

問曰:嘔吐清涎沫,何以是直中寒證?


答曰:胃腑寒熱之氣,必見於涎沫,經曰諸水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


今見嘔吐清涎沫,故知為直中寒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8:27 | 只看該作者

下利清穀

 

問曰:下利清穀,何以是直中寒證?


答曰:寒邪內侵,真陽衰少,無以營運三焦,腐化水穀,經曰:食下即化腐臭而出是有火也,食下不化,完穀而出是有寒也。


又曰天寒則水清天熱則水濁。


今見下利清穀,即是直中寒證,若傳經熱證,則下利腸垢而不下利清穀矣。


又問:書云邪熱不殺穀,何謂也?


答曰:邪熱不殺穀者,乃火性急速,不及變化而出,然必雜於腸垢之中,不比直中寒邪,穀和清水,形如鴨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1:48:51 | 只看該作者

但欲寐

 

問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證?


答曰:寒邪屬陰,陰主靜,靜則多眠;


若傳經熱證,則屬陽,陽主動,則令人煩躁不眠也。


又問曰:表證多眠者,何也?


答曰:表證多眠,是寒邪外束,陽氣不舒,必見頭痛發熱諸證。


若直中多眠,則見下利清穀,手足厥冷諸證,與表邪自是不同。


至於傳經裡證,則心煩惡熱,揭去衣被,甚則譫語發狂,安得多眠?


又問曰:熱證亦有昏昏而睡者,何也?


答曰:此熱邪傳入心胞,令人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一二句,與之以水則咽,不與則不思,此乃熱甚神昏,非欲寐也。


又風溫證,風熱相搏,亦令神氣昏憒,其證鼻鼾,語言難出,與直中寒邪,厥逆清穀諸證,迥然大異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0:4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