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心悟】

 關閉 [複製鏈接]
4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27:13 | 只看該作者

論水腫鼓脹

 

問曰:水腫、鼓脹,何以別之?


答曰:目窠與足先腫,後腹大者,水也;


先腹大,後四肢腫者,脹也。


然水腫亦有兼脹者,脹亦有兼水者,須按其先後多寡而治之,今分為兩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27:33 | 只看該作者

水腫

 

水腫症,有表裡、寒熱、腎胃之分,大抵四肢腫,腹不腫者,表也。


四肢腫,腹亦腫者,裡也。


煩渴口燥,溺赤便閉,飲食喜涼,此屬陽明,熱也。


不煩渴,大便自調,飲食喜熱,此屬陰水,寒也。


先喘而後腫者,腎經聚水也。


先腫而後喘,或但腫而不喘者,胃經蓄水也。


經云:腎者,胃之關也。


關閉則水積,然胃病而關亦自閉矣。


治胃者,五加皮飲加減主之。


治腎者,腎氣丸加減主之。


或問:書云:先喘後腫,其病在肺,何也?


答曰:喘雖肺病其本在腎,經云:諸痿喘嘔,皆屬於下是也。


若外感致喘,或專屬肺經受邪,內傷致喘,未有不由於腎者,治者詳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27:56 | 只看該作者

五皮飲

 

治胃經聚水,乃通用之劑,華佗《中藏經》之方也。


累用累驗。


大腹皮(黑豆汁洗)、茯苓皮、陳皮、桑白皮(各一錢五分)、生薑皮(八分)水煎服。


仲景云:腰以上腫,宜發汗,加紫蘇、秦艽、荊芥、防風。


腰以下腫,宜利小便,加赤小豆、赤茯苓、澤瀉、車前子、萆?、防己。


若大便不通,宜下之,加大黃、葶藶。


腹中脹滿,加卜子、厚朴、陳皮、麥芽、山楂。


體虛者,加白朮、人參、茯苓。


審是陰水,加附子、乾薑、肉桂;


審是陽水,加連翹、黃柏、黃芩。


挾痰者,加半夏、生薑。


既消之後,宜用理中湯健脾實胃,或以金匱丸溫暖命門,或以六味加牛膝、車前,滋腎水,清余熱,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28:10 | 只看該作者

附子理中湯

 

(見中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28:31 | 只看該作者

金匱腎氣丸

 

治腎經聚水,小便不利,腹脹肢腫,或痰喘氣急,漸成水蠱,其效如神。


然腎經聚水,亦有陰陽之分,不可不辨也。


經云:陰無陽,無以生;


陽無陰,無以化經又云: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假如腎經陽虛,陰無以生,真火不能制水者,宜用此丸。


假如腎經陰虛,陽無以化,真陰不能化氣者,宜用本方去附、桂主之。


東垣云:土在雨中化為泥,陰水之象也。


河間云:夏熱之甚,庶土蒸溽,陽水之象也。


知斯意者,可以治水矣。


大熟地(八兩)、山藥(四兩)、山萸肉、丹皮、澤瀉、車前子、牛膝(各二兩)、茯苓(六兩)、肉桂(一兩)、附子(一兩,虛寒甚者倍之)


用五加皮八兩,煮水一大碗,濾去渣,和藥,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開水下四錢。


前症若屬陰虛,本方去桂附,蓋文蛤、牡蠣各二兩;


濕熱甚者,加黃柏五錢,不用五加皮,以萆、八兩熬汁代之。


論血分水分婦人經水先斷,後發腫者,名曰血分,通經丸主之。


先發水腫,然後經斷者,名曰水分五加皮飲送下通經丸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28:47 | 只看該作者

通經丸

 

當歸尾、赤芍藥、生地黃、川芎、牛膝、五靈脂(各一兩)、紅花、桃紅(各五錢)、香附(二兩琥珀(七錢五分)


蘇木屑二兩,煎酒,和砂糖,熬化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錢,酒下。


體虛者,用理中湯送下;


若血寒,加肉桂五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29:13 | 只看該作者

鼓脹

 

或問:方書有鼓脹、蠱脹之別,何也?


答曰:鼓者,中空無物,有似於鼓;


蠱者,中實有物,非蟲即血也。


中空無物,填實則消,經所謂塞因塞用是已。


中實有物,消之則平,經所謂堅者削之是已。


然脹滿有寒、熱、虛、實,淺深部位之不同,若不細辨,何由取效。


假如溺赤,便閉,脈數有力,色紫黑,氣粗厲,口渴飲冷,唇焦,舌燥,多屬於熱。


假如溺清便溏,脈細無力,色、白,氣短促,喜飲熱湯,舌潤,口和,多屬於寒。


又如腹脹,按之不痛,或時脹時減者,為虛;


按之愈痛,腹脹不減者,為實。


凡脹滿,飲食如常者,其病淺;


飲食減少者,其病深。


且脹有部分,縱是通腹脹滿,亦必有脹甚之部,與病先起處,即可知屬何臟腑,而用藥必以之為主。


東坦治脹滿,不外枳朮、補中二方,出入加減,寒熱攻補,隨症施治。


予因制和中丸普送,效者甚多,有力者,當修合以濟貧乏。


又氣虛中滿宜用白朮丸,而以六君子湯佐之,中空無物,不用枳實,恐傷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0:47 | 只看該作者

枳朮丸

 

除脹消食。


枳實(一兩,面炒)、白朮(二兩,陳土炒)


共為末,荷葉包爛飯煨透,杵和為丸。


每服二錢,開水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1:25 | 只看該作者

補中益氣湯

 

(見類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1:45 | 只看該作者

和中丸

 

白朮(陳土炒,四兩)、扁豆(炒,三兩)、茯苓(一兩五錢)、枳實(面炒,二兩)、陳皮(三兩)、神麯(炒黑)、麥芽(炒)、山楂(炒)、香附(薑汁炒,二兩)、砂仁(一兩五錢)、半夏(薑汁炒,一兩)、丹參(酒蒸,二兩)、五穀蟲(酒拌炒焦黃色,三兩荷葉一枚,煎水迭為丸。


每日上午、下午開水下二錢。


此方不寒不熱,和平之治法也。


若寒氣盛,加乾薑、吳萸、肉桂。


若濕熱盛,加黃連、連翹。


若大便閉結,先用三黃枳朮丸下之,隨用本方漸磨之。


若兼瘀血,加厚朴、赤芍。


若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吞服此丸,或以補中益氣湯送下,此醫門之秘法,不可不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2:00 | 只看該作者

白朮丸

 

治氣虛中滿。


白朮、茯苓、陳皮(各二兩)、砂仁、神麯(各一兩五錢)、五穀蟲(四兩)用荷葉、老米,煎水,迭為丸。


每服三錢,開水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2:58 | 只看該作者

三黃枳朮丸

 

治熱食所傷,肚腹脹痛,並濕熱脹滿,大便閉結者。


黃芩(酒炒,一兩)、黃連(酒炒,四錢)、大黃(酒蒸,七錢五分)、神麯(炒)、枳實(面炒)、白朮(陳土炒)、陳皮(各五錢)荷葉煎水迭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一錢五分,或二、三錢,量人虛實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3:15 | 只看該作者

六君子湯

 

(見類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3:32 | 只看該作者

積聚

 

積者,推之不移,成於五臟,多屬血病;


聚者,推之則移,成於六腑,多屬氣病。


治積聚者,當按初、中、末之三法焉。


邪氣初客,積聚未堅,宜直消之,而後和之。


若積聚日久邪盛正虛,法從中治,須以補瀉相兼為用。


若塊消及半,便從末治,即住攻擊之藥,但和中養胃,導達經脈,俾榮衛流通,而塊自消矣。


更有虛人患積者,必先補其虛,理其脾,增其飲食,然後用藥攻其積,斯為善治,此先補後攻之法也。


初治,太無神功散主之;


中治,和中丸主之;


末治,理中湯主之。


予嘗以此三法,互相為用,往往有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3:48 | 只看該作者

太無神功散

 

治痞積,不拘氣血飲食,蟲積痰水,皆效。


地、蓄、瞿麥穗、大麥芽(各五錢)、神麯(二錢五分)、沉香、木香(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錢)、大黃(酒蒸,二兩)上為細末。


每服二、三錢,燈心、竹葉煎湯,及無灰酒調服。


女以燈心、紅花、當歸煎湯,及無灰酒送下。


忌油膩、動氣之物,及房室一月。


藥須黃昏服,勿食晚飯,大小便見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4:06 | 只看該作者

和中丸

 

(見鼓脹)


書云:肝之積,在左脅下,名曰肥氣,加柴胡、鱉甲、青皮、莪朮。


肺之積,在右脅下,名曰息賁,加白蔻仁、桑白皮、鬱金。


心之積,起臍上,上至心下,大如臂,名曰伏梁,加石菖蒲、厚朴、紅花、莪朮。


脾之積,在胃脘,腹大如盤,名曰痞氣,加厚朴。


腎之積,在臍下,發於小腹,上衝心而痛,名曰奔豚,別用奔豚丸主之。


熱積,加黃連、黃芩。


寒積,加肉桂、乾薑、附子。


酒積、加葛根。


痰積,加半夏。


水積,加桑白皮、赤小豆。


血積,加桃仁、紅花、乾漆。


肉積,加阿魏、山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4:21 | 只看該作者

奔豚丸

 

川楝子(煨去肉,一兩)、茯苓、橘核(鹽酒炒,各一兩五錢)、肉桂(三錢)、附子(炮)、吳茱萸(湯泡七次,各五錢)、荔枝子(煨,八錢)、小茴香、木香(各七錢)熬砂糖為丸。


每服二錢,淡鹽湯下。


若有熱者,去附、桂。


理中湯(見中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4:44 | 只看該作者

疝氣

 

疝者,少腹痛,引睪丸也。


經云:任脈為病,男子外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


七疝者,一曰沖疝,氣上衝心,二便不通也。


二曰狐疝,臥則入腹,立則出腹也。


三曰、疝,陰囊腫大,如升如斗也。


四曰厥疝,肝氣上逆也。


五日瘕疝,腹有、痞,痛而熱,時下白濁也。


六曰、疝,內裹膿血也。


七曰、癃疝,內裹膿血,小便不通也。


愚按厥疝即沖疝癃疝,即、疝,其名有七,其實五者而已。


疝之根起於各臟,而歸並總在厥陰以肝主筋,又主痛也。


治疝之法非一,而分別不外氣血,氣則游走不定,血則凝聚不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5:06 | 只看該作者

橘核丸

 

通治七疝。


橘核二兩(鹽酒炒)、小茴香、川楝子(煨,去肉)、桃仁(去皮、尖及雙仁者,炒)、香附(醋炒)、山楂子(炒,各一兩)、廣木香、紅花(各五錢)以神麯三兩,打糊為丸。


每服三錢。


沖疝,用白茯苓一錢,松子仁三錢,煎湯送下。


狐疝,用當歸二錢,牛膝一錢五分,煎酒送下。


?疝,用白茯苓、陳皮、赤茯苓各一錢,煎湯送下。


厥疝,治同沖疝。


瘕疝,用丹參、白茯苓各一錢五分煎湯送下。


?疝,本方內加五靈脂一兩(醋炒)、赤芍一兩五錢(酒炒),服時用牛膝一錢五分,當歸尾三錢,煎酒送下。


癃疝,治法同上。


此症若寒氣深重,本方內加吳茱萸、肉桂心各五錢,甚則加附子一枚。


若表寒束其內熱,腹痛熱辣或流白濁者,本方內加黑山梔五錢,川萆、一兩,吳茱萸三錢(湯泡七次)。


吳萸散表寒,山梔清內熱,二者並行,丹溪心法也。


小腸氣者,臍下轉痛,失氣則快。


膀胱氣者,臍熱痛,澀於小便,即胞痹也。


者,狀如弓弦,筋病也。


癖者,隱伏於內,疼痛著骨也。


者,有塊可?,血病也。


瘕者,假也,忽聚忽散,氣病也。


以上諸症,雖作痛,不引睪丸,故不以疝名之。


然而治法,可以仿佛前丸加減,或輕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0 16:35:28 | 只看該作者

痰飲

 

凡病未有不發熱,不生痰者。


是痰與熱,乃雜病兼見之症,似無容專立法門矣。


然而有雜病輕而痰飲重,則專以痰飲為主治。


書有五痰之名,以五臟分主之也;


五飲之名,隨症見也。


其實猶未確當,大抵痰以燥濕為分;


飲以表裡為別。


濕痰滑而易出,多生於脾,脾實則消之,二陳湯,甚則滾痰丸;


脾虛則補之,六君子湯。


兼寒、兼熱,隨症加藥。


燥痰澀而難出,多生於肺,肺燥,則潤之,貝母栝蔞散。


肺受火刑,不能下降以致真水上泛,則滋其陰六味丸。


飲有在表者,乾嘔,發熱而咳,面目、四肢浮腫,香蘇五皮散。


飲有在裡者,或停心下,或伏兩腋,咳則相引而痛,或走腸間,轆轆有聲,用小半夏加茯苓湯,隨其部位而分治之。


此治痰飲之大法也。


書云:治痰須理脾,以痰屬濕,脾土旺則能勝濕耳。


治痰如此飲亦宜然。


然脾經痰飲,當健脾以祛其濕。


若腎虛水泛,為痰為飲者,必滋其腎。


腎水不足,則用六味;


若命門真火衰微,寒痰上泛者,則用八味腎氣丸,補火生土,開胃家之關,導泉水下流而痰飲自消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5:00 , Processed in 0.4375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