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青囊秘訣】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8: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33 編輯

秘訣


清源全蠍用二兩,山甲亦二土炒黃,珍珠三錢豆腐煮,瓦松一條陰乾嘗,每日開水調茶匙,服至一月妙無方。


又方:茯苓(五錢) 白芍(五錢) 白朮(五錢) 白芷(三錢) 槐花(三錢) 人參(三錢) 地榆(三錢)


黃連(三錢) 車前子(二錢) 葛根(二錢) 三七參(二錢) 山甲(研沖一兩)


水煎,調山甲、三七參末沖服,三劑血減去黃連,再三劑則愈矣。


嚴戒酒色三月可痊。


此方妙在以黃連解酒熱之毒,所謂先清其源也。


蓋上游無病,而下流自安。


況諸藥分發得宜,無非去濕

 

化熱之味,堵塞有方,何患洪水沖決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8: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34 編輯

秘訣


肉痔苓芍術五錢,芷槐三錢參榆連,車葛二錢三七參,一錢山甲沖服安,三劑去連再三劑,嚴戒酒色乃可痊。


方用止射丹亦效:黃芩(三錢) 槐花(三錢) 荊芥(三錢) 瓦松(一條) 生地(一兩) 當歸(一兩)


水煎服,連服四劑則血干矣。


或此方加十倍研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三錢,徐徐自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8: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34 編輯

秘訣


又有一名止射丹,芩槐荊芥俱三錢,瓦松一條地歸兩,連服四劑血自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8: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37 編輯

大腸癰論


人有腹中痛甚,手不可按,而右足屈而不伸者,人以為腹中火盛而存食也,誰知是大腸生癰乎?


夫腹痛而足不能伸者,俱是腸內生癰,而大腸生癰,則足尤不能伸也。


惟是大腸生癰,亦自有故,無不成於火,火盛而不散,則郁結而成癰矣。


然火之有餘,實本於水之不足。


水衰則火旺,火旺而無制,乃養成其毒而不可解。


治之法,必須壯水以制火,則毒消而癰愈矣。


方用清腸飲:元參(一兩) 地榆(一兩) 麥冬(一兩) 金銀花(三兩) 當歸(二兩) 甘草(三錢) 薏苡仁(五錢) 黃芩(二錢)


水煎服,一劑而痛少止,二劑而足可伸,再二劑而毒盡消矣。


此方純是潤腸之品,又是活血解毒之味,雖泄火而實滋陰,所以相濟而相成,取效如神耳。


倘不益陰以潤腸,而惟攻毒以降火,則大腸先損,又何能勝火毒之凌爍哉?


勿怪愈治而愈不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8: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38 編輯

秘訣


清腸飲藥治腸癰,元參一兩榆麥冬,銀三歸二草三錢,薏五芩二四劑從。


本症用兩間湯亦佳:玉米(二兩) 當歸(二兩) 槐花(三錢) 天花粉(三錢) 錦地羅(一兩) 地丁(五錢) 甘草(八錢)


水煎服,一劑減,二劑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8: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38 編輯

秘訣


兩間湯用玉米歸,槐粉三錢一兩錦,地丁五錢八錢草,二劑神妙去其根。


又方:人參(一兩) 當歸(二兩) 生地(五錢) 甘草(五錢) 錦地羅(五錢) 地榆(三錢) 天花粉(三錢) 黃芩(二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8: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39 編輯

秘訣


救胃參兩二兩當,生地甘羅五錢襄,榆粉三錢黃芩二,一劑能食否不詳。


人有大腸生癰,右足不能伸,腹中痛甚,便出膿血,肛門如刀之割,此腸癰已潰爛也。


能食者生,不能食者死。


因火毒熾盛,而不能飲食者,正可棄之而不救也。


然不能食者之中,亦有非因火毒之熾而然也。


則又不可因其不能食而棄之也。


凡癰疽之症,均以有胃氣為佳,故治癰疽,以扶胃氣為第一義,而少加敗毒化膿之味,則正氣不傷而火毒易散也。


今大腸癰潰,不思飲食,則胃氣已盡絕,大危之症也,若不急補胃而惟治癰,必死之道也。


方用腸癰潰爛湯:人參(一兩) 玉米(一兩) 白朮(一兩) 山藥(一兩) 元參(一兩) 甘草(三錢) 金銀花(四兩)


山羊血(一錢)


水煎服,服藥時沖入山羊血,一劑胃氣開,二劑膿少,三劑痛止,四劑痊愈。


此方全在救胃,而敗毒祛膿已在其中矣。


妙在金銀花雖是治毒之品,而仍乃滋陰之藥,為瘡家奪命之將軍,乃至仁至勇之師,又得參朮以助其力,則散毒尤神。


山羊血止血消濁,且善通氣,引諸藥直入癰以解散之,乃向導之智者也。


合而治之,則調合有人,撫綏有人,攻剿有人,安得不奏功如神乎?


自然胃氣大開,化精微而輸於大腸也。


倘胃氣未傷,服之尤奏功如響,萬勿疑畏而不敢用,枉人性命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8: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39 編輯

秘訣


腸癰潰爛便膿血,參玉術藥元兩接,甘草三錢銀四兩,臨服沖入山羊血。


人有大腸生癰,少腹痛甚,淋漓不止,精神減少,飲食無味,面色痿黃,四肢無力,自汗盜汗,夜不能寐者,人以為火盛生癰也,誰知是水衰不能潤腸乎?


夫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全賴腎水之灌注也。


今因醉飽房勞,過傷精力,遂至火動水涸,又兼生冷並進,以致氣血乖違,濕動痰生,腸胃痞塞,運化不通,氣血凝滯,結而成癰也。


然則生癰之前,亦本乎腎水之不足,而潰爛之後,又復流其穢水,是因虛而益虛矣。


若作火毒治之,鮮不變為死症!


必須大補其腎水,而並補其脾胃之氣,則脾胃化精生水,庶枯涸之腸,一旦得滂淪之潤,自然饜足而重蘇,正不必治癰,而惟補氣,氣血足而肌肉自生矣。


方用加味六味地黃湯:山藥(八錢) 山萸(八錢) 生地(二兩) 黃 (一兩)


澤瀉(一錢) 人參(一兩) 麥冬(一兩) 茯苓(三錢) 丹皮(六錢)


水煎服,連服數劑,腹痛止而精神健,則愈矣。


此方六味以補腎水,加入參、麥、?以補脾胃之土,土旺而肺氣自旺。


肺與大腸相表裡,且又為腎之母,自然子母相需,表裡相應,故奏功如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8: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39 編輯

秘訣
 

加味六味山山地,?澤參麥苓丹皮,連服四劑腹痛止,精神而健則愈矣。


方用加味壯水湯亦治之:元參(二兩) 生地(二兩) 麥冬(一兩) 甘菊花(一兩) 山萸(一兩) 蒲公英(五錢) 五味子(二錢) 貝母(二錢)


水煎服,再劑去蒲公英、元參,加茯苓五錢、人參五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9: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40 編輯

秘訣


加味壯水二元地,麥菊山萸一兩備,蒲公五錢味貝二,再去英元苓參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9: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41 編輯

小腸癰論


人有腹痛口渴,左足屈而不伸,伸則痛甚,手按其痛處,更不可忍者,人以為腹中生癰也,誰知是小腸癰乎?


腸中生癰不同,有大小腸之分,屈右足者大腸生癰,屈左足者小腸生癰也。


今屈而不伸者,既在左足,是癰生於小腸,而非生於大腸矣。


惟是大腸之癰易治,小腸之癰難醫,以大腸可泄而小腸難泄也。


若得其法,又何難哉?


蓋大腸可泄其火,從糟粕而出;


小腸可泄其火,從溲溺而泄也。


方用泄毒至神湯:劉寄奴(三兩) 車前子(三兩) 金銀花(三兩) 澤瀉(三兩) 甘草(三兩) 茯苓(一兩)


玉米(一兩) 肉桂(一分)


水煎服,一劑而水如注,二劑而痛頓止,三劑而症如失,不必四劑矣。


此方皆利水之藥,重用金銀花為消毒之品,何以建功之神如此?


蓋小腸之毒,必須內消,而內消之藥舍金銀花,實無他藥可代。


以他藥消毒,均能損傷正氣,而小腸之氣斷不可損傷,故必須以金銀花為君藥。


但金銀花不能入於小腸之中,而佐以茯苓、車前、澤瀉、玉米之類,引入小腸,又加肉桂一分,得其氣味,直入膀胱從溲溺而化其毒。


若恐火毒太甚,諸藥不能迅速收功,更加寄奴之速祛,甘草之緩調,剛柔遲速,兼而行之,既無留滯之虞,又無峻烈之害,自然火毒盡從小腸膀胱而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9: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42 編輯

秘訣


泄毒至神寄奴三,車銀草澤重如前,苓玉一兩桂分入,三劑服後患可痊。


此症方用王公湯亦效:王不留(一兩) 蒲公英(一兩) 車前子(一兩) 甘草(五錢) 金銀花(三兩)


水煎服,一劑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9: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43 編輯

秘訣


王公湯治小腸癰,不留一兩蒲公英,車前一兩五錢草,銀花三兩一劑從。


人有腹痛呼號不已,其痛卻在左腹,按之痛不可忍,不許人按,人以為食積在大腸也,誰知是小腸之生癰乎?


夫腸癰必屈其足,而今不屈足,似非腸癰之病。


然腸癰生於腸內,在大腸者屈右足而不伸,在小腸者屈左足而不伸也。


若癰生於腸外者,皆不屈足,痛在左則小腸生癰,痛在右則大腸生癰也。


至於食積燥糞之痛,時而痛,時而不痛,不若生癰之痛,有定而不移,常痛而無止息也。


大小腸生癰於腸內,尚可破潰,而大小腸生癰於腸外,斷不可使之潰爛者,以腸外無可出之路,皆必死之症也。


而小腸更甚,必須急治,以利水解毒為妙,否則變生不測矣。


方用利水解毒內消丹,亦可用王公湯,再加金銀花三兩可矣。


金銀花(四兩) 車前子(五錢) 薏苡仁(一兩) 茯苓(一兩) 當歸(二兩) 甘草(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痛大減,二劑而痛又減,三劑而痛全止,四劑而痊愈矣。


此方即前方(泄毒至神湯)之變方也。


但前方於利水之中而行其敗毒之法,此方則於利水之中而佐以補血敗毒之味也。


蓋癰破尤宜利水,利水則毒隨之而出,易於滌除。


如癰未破,而不補血,徒事利水,利水則水泄血虛,毒亦難於消化。


同中之異,不可不知也。


然此症須急早治之,否則癰雖愈而瘀血流於腸外,必有終身腹痛之患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9: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45 編輯

秘訣


利水解毒內消丹,銀花四兩車五錢,薏仁苓兩歸二兩,甘草三錢一同煎。


人有腹痛驟甚,小便流血,左足不能伸者,人以為小腸生癰也,誰知是小腸之火太盛乎?


夫小腸生癰,必屈左足,今左足不伸,明是生癰之證,而余獨謂是火盛者何也?


蓋生癰必有其征,豈有一旦驟生而流血者乎?


癰久而膿生,膿欲盡而血出,豈有不潰不爛而先出血者乎?


然左足之屈,則又何也?


蓋小腸與大腸不同,小腸細而大腸寬,寬者可以容邪,而細則難以容邪,此必然之理也。


小腸受火煎熬,則腸中逼迫,不能舒暢,而左足應之,故暫屈而不能伸,不若生癰者長屈而不能伸也。


萬不可因足之不伸,即信是癰,而妄用解毒之藥,其害大矣!


然火毒與癰,從何而辨之?


初病之時,辨其小便之有血無血耳。


如初痛而足不伸,小便無血,乃是生癰。


初痛而足不伸,小便有血,乃是火痛,斷不差也。


治之法,泄其火邪不必化毒,則痛自止而足自伸矣。


方用加味小柴胡湯治之:柴胡(二錢) 黃芩(三錢) 人參(五錢) 茯苓(五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


水煎服,一劑而足伸,二劑而血止,腸亦不痛矣。


小柴胡湯非治小腸癰之藥也,何以用之而效驗之捷如此?


蓋小腸之火盛者,起於肝木之郁也,木鬱則火生,不敢犯心而犯小腸耳。


夫火性炎上,今不上炎而反致下熾,拂其火之性矣,此小腸所以受害而作痛也。


至於血流於小便中者,又是何故?


蓋小腸之血,為火所逼,恐火爍血干,故越出於小腸之外,直走膀胱,反使水道不行而流血也。


小柴胡湯既舒其肝膽之氣,則上炎之火氣,其性即順而不逆也,又得茯苓以分消其水氣,則水順流而不橫,其血歸經而不逆,自然氣舒血和,而消毒矣,此方之所以奇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9: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45 編輯

秘訣


加味小柴治腸毒,黃芩三錢參苓五,夏草一錢加薑棗,二劑血止腸癰主。


此症用車苓連甘湯亦效:車前子(五錢) 茯苓(一兩) 黃連(三錢) 甘草(三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9: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4:46 編輯

秘訣


又有車苓連甘湯,車前五錢苓兩襄,甘連三錢同煎服,止血通和此方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3-4 03:09: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3-3-4 05:14 編輯

發帖完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32 , Processed in 0.09081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