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小兒肝昏迷】
孫××,男,1歲,住院號:101917。
患黃疸二十天,十天來加重,精神不好,於1970年7月15日入院。
入院印象:急性肝萎縮,早期肝昏迷。
入院後神志逐漸不清,時有躁動,今晨神志益昏迷,躁動加甚,不斷抽風,周身黃染明顯,腹脹,便溏色白。
肝脅下0.5釐米,脾未觸及。
體溫38.5℃。
舌質紅,苔黃膩,脈象滑數。
肝功能:穀丙轉氨迥320單位,麝濁17.9單位,麝絮(++),直接膽紅質13.9毫克,%,間接膽紅質17.1毫克,%,7月17日請中醫會診:辨證:濕熱入營,侵入心包。
治法:清熱開竅,利膽消黃。
方藥:3號安宮牛黃丸,每日四次,每次半丸。
膽鬱通,每日四次,每次一丸。
服藥第二天,躁動略減,繼服上藥。
第三天昏迷好轉,熱退。
第五天神清,但視力障礙,仍服上方。
8月7日複診:飲食、神志、體溫均正常,一般情況好。
僅視力未恢復,鞏膜尚微黃,大使每日一次,在膽鬱通方劑基礎上加清肝明目法治之。
方藥:草決明、密蒙花、杭菊花、馬尾連各9克,膽草3克,淡竹葉、廣鬱金各4.7克,茵陳6克,甘草3至水煎,4劑。
8月11日複診:視力好轉,眼球能隨外物活動,於8月6日複查肝功能:穀丙轉氨酶:90單位,麝濁8.1,白蛋白3.1克,%,球蛋白2.3克,%。
直接膽紅質3.08毫克,%,間接膽紅質0.7毫克,%。
原方帶藥出院,門診繼續治療。
一個月後複查,一般情況好,視力已恢復正常。
肝功能基本正常。
附注:「膽鬱通」為何氏驗方,功能清利濕熱,利膽消黃。
其組成為:茵陳150克,鬱金75克,甘草15克。
共研細末,蜜丸,丸重1.5克。
服法:一日總量,1歲2丸,3歲4丸,6歲6丸。
主治急性傳染性肝炎,包括黃疸型與非黃疸型,溶血性黃疸,慢性間歇性幼兒黃疸等辨證屬於陽黃者,較有效驗。
(《何世英兒科醫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