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匱翼】

 關閉 [複製鏈接]
30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27:43 | 只看該作者

瀉白湯


治大腸實熱,腹脹不通,挾臍痛,食不化,口生瘡,喘不能久立。


淡竹葉 黃芩 梔子仁 柏皮(炙,各半兩) 茯苓 芒硝(各一兩) 生地黃(三兩) 橘皮(半兩) 上銼,每四錢,入薑、棗煎,空心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28:02 | 只看該作者

《千金》竹葉湯


治胃熱。


竹葉 小麥(各一升) 知母 石膏(各三兩) 黃芩 茯苓 麥冬(各二兩) 人參(一兩) 生薑(五兩) 栝蔞根 半夏 甘草(各一兩,生) 上 咀,以水一斗,煮竹葉、小麥,取八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小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28:15 | 只看該作者

《千金》地黃煎


生地黃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 葳蕤(各四兩) 栝蔞根(五兩) 竹瀝(三合) 生薑汁 白蜜 生麥冬汁 生地骨皮汁(各一升) 石膏(八兩) 上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諸藥取三升,去滓,下竹瀝、生地黃、麥冬汁,微火熬四五沸,下蜜、薑汁,微火煎取六升。


初服四合,日三夜一,加至六合,夏月作散服之。


東垣云:發熱而不能食,自汗短氣者,虛也。


以甘寒之劑瀉熱補氣。


能食而熱,口舌乾燥,大便難者,以辛苦大寒之劑下之,瀉熱補水,當細分之,不可概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28:35 | 只看該作者

涼膈散


治上焦積熱煩躁,面赤頭昏,咽痛喉痹,口瘡頰腫,便溺秘赤,譫妄,新薄荷 連翹 黃芩 梔子 甘草(各一兩半) 大黃 芒硝(各半兩) 上末,每服二三錢,竹葉七片,蜜三匙,煎食後服。


與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泄熱,名雙和散。


《本事》加赤芍、干葛,治諸熱病累效。


《玉機》云:輕者宜桔梗湯,本方去硝、黃,加桔梗舟楫之品,浮而上之,去膈中無形之熱,且不犯下二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28:51 | 只看該作者

八正散


治下焦積熱,二便秘澀,口渴咽乾,舌瘡血淋。


大黃 瞿麥 木通 滑石 蓄 車前子 山梔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燈芯,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29:09 | 只看該作者

通膈丸


(《本事》) 治上焦虛熱,肺脘咽膈有氣如煙搶上。


人參 川黃連 茯苓(各三兩) 朱砂(一分) 真片腦(少許) 上為細末,研勻煉蜜丸如梧子大,熟水下三五丸,日二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29:25 | 只看該作者

四順清涼飲子


治血分熱。


大黃(蒸) 甘草(炙) 當歸 芍藥(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薄荷十葉,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潔古云:涼風至而草木實,清涼飲子,乃秋風撤熱之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29:39 | 只看該作者

海藏桔梗湯


治氣分熱。


桔梗 連翹 山梔 薄荷 黃芩(酒炒) 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末,竹葉白水煎,溫服。


汗之,熱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29:55 | 只看該作者

惡寒


惡寒有陽虛陽郁之異,陽虛者宜補而溫之,陽郁者宜開發上焦,以升陽明之氣。


丹溪所謂久病惡寒,當用解鬱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30:10 | 只看該作者

桂枝加人參附子湯


治陽虛腠理不固,惡寒自汗,其脈浮虛。


桂枝 白芍(各一兩半) 甘草(炙,一兩) 附子(炮,半個) 人參(一兩半) 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陽郁治案:進士周,年近四十,得惡寒證,服附子數百帖而病益甚,脈弦而緩。


遂以江茶入生薑汁、香油些少調飲之,吐痰一升許,減大半。


又與通聖散去麻黃、硝、黃,加當歸、地黃百帖而安。


一女子惡寒,用苦參、赤小豆各一錢為末,齏水調飲之,吐痰甚多,繼用南星、川芎、蒼朮、黃芩,酒打面為丸服愈。


《元珠》云:上焦不通,則陽氣抑遏,而皮膚分肉,無以溫之,故寒栗。


東垣升陽益胃湯用升發之劑,開發上焦,以升陽明之氣,出於表而溫之也。


丹溪吐出濕痰,亦開發上焦,使陽氣隨吐伸發出外而溫之也。


故寒栗皆愈。


二者乃陽郁表寒之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30:24 | 只看該作者

大建中湯


療中虛怯寒。


黃 當歸 桂心 白芍(各二錢) 人參(一錢) 甘草(一錢) 半夏 黑附(炮去皮,各二錢半) 上八味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


羅謙甫治僉院董誠彥,夏月勞役過甚,煩渴不上,極飲潼乳,又傷冷物,遂自利,腸鳴腹痛,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口鼻氣亦冷,六脈如珠絲,時發昏憒。


眾大醫議以蔥熨臍下,又以四逆湯五兩,生薑二十片,連須蔥白九莖,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涼服。


至夜半,氣溫身熱思粥飲,至天明而愈。


許魯齋先生聞知嘆曰:病有輕重,方有大小,治有緩急,僉院之病,非大方從權急治,不能愈也。


昔有一婦人惡寒特甚,盛暑亦必服皮衣數件,晝夜常坐臥床褥,飲食如常,亦一無所苦,更名醫數四,終莫能治。


補瀉寒熱溫涼備嘗之矣。


一醫以玉屏風散大劑煎水,以大鍋令患者熏蒸半日許,汗出得愈。


(鶴年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30:40 | 只看該作者

瘧疾統論


少陽膽為風木之府,瘧家寒熱之邪,必歸少陽,是以瘧脈多弦。


少陽居半表半裡之間,其氣從陽則熱,從陰則寒也。


瘧者金火交診,故其病寒熱並作也。


氣分受邪,發於六陽時;


血分受邪,發於六陰時。


淺者每日一發,深者間日一發,極深者三日發也。


淺者屬陽,陽性易動,故日行之氣,觸著便發。


深者屬陰,陰性常靜,故日行之氣,屢觸而始發也。


瘧發時,雖大熱大渴,必以淡生薑湯適寒溫飲之。


若恣飲冷水瓜果,脾胃轉傷,邪氣不達,綿延難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34:51 | 只看該作者

凡瘧疾多熱


久而不解者,其人必本陰虛,法當益陰除熱,非當歸、鱉甲、製首烏、牛膝之屬,不能除也。


多寒而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陽虛,法當甘溫散邪,非乾薑、附子、桂枝、人參之屬,不能已也。


瘧邪在陽者,其證多汗,感而即發,邪不能留。


其留藏不去者,惟陰邪耳,陰邪不能作汗,雖以汗藥發之亦不得,惟甘潤和陰,如當歸、牛膝之屬,多服久服,自能出汗而解也。


傷寒往來寒熱,勞瘵寒熱如瘧,傷食勞役,香港腳疝氣,腫毒初起,俱有寒熱。


陰虛證,每日午後發熱惡寒,至晚亦得微汗而解。


脈弦而數,但不大弦為辨耳,俱不可誤認為瘧也。


凡病寒熱,有期者瘧也,無期者諸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35:21 | 只看該作者

凡瘧病自陰而漸陽


自遲而漸早者,由重而輕也。


自早而漸遲,自陽而漸陰者,由輕而重也。


凡感邪極深,發愈晏而作愈遲者,必使漸早漸近,方是佳兆。


故治此疾者,春夏為易,秋冬為難。


瘧邪必從汗出,邪在陰者,必汗出至足乃佳,然非麻、葛輩可發,但開鬱通經,其邪熱即散,而為汗矣。


其虛者,非參、 、歸、地,則終不能得汗也。


古稱風寒暑濕,皆能成瘧,然必客於營衛之舍,然後成瘧,不爾不成瘧也。


夫營之有舍,猶行人之有傳舍也。


營衛之氣,日行一周,歷五臟六腑、十二經絡之界分,必其舍有邪,與日行之衛氣相遇則病作;


離則病休,故發作有時,與傷寒大異也。


俗有傷寒變瘧、瘧變傷寒之說,愚謂傷寒變瘧者,本是瘧邪,因其氣特甚,故一發而不止,迨汗出氣衰,乃復返於舍而後日作,非傷寒能變瘧也。


瘧變傷寒者,本是傷寒,因邪氣先中少陽,故寒熱如瘧,其邪遞引遞出,遍滿三陽之界,因而發熱不止,設不解,則又轉而之三陰,非瘧邪能變傷寒也。


是以始先似瘧之證,熱雖退,身表尚有餘熱,不似瘧之熱退即涼也。


始先似傷寒者,汗常浹體而熱不退,過一二日,忽振寒而發熱,或熱退一日而復作寒熱,非如傷寒之汗出即熱退而邪解也。


學人智識既具,自當獨斷,豈可習焉不察,自同眾人也。


久瘧不退,邪氣陷入陰分,虧損營血,有熱無寒,口燥唇干,有似傷寒,人皆謂之變傷寒,不知其為傳勞瘵也,脈將散大,或細數,而死期至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35:59 | 只看該作者

風瘧


風瘧者,脈浮、多汗、惡風,多於春時得之。


經云:以春病者,惡風是也。


亦有發於秋者,經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是也。


楊仁齋云:風瘧是感風而得,惡風自汗,煩躁頭疼。


風,陽氣也,故先熱後寒,可與解散風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36:18 | 只看該作者

溫瘧


瘟瘧者,先熱而後寒,與風瘧大略則同,其但熱而不寒者,經所謂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夏陽氣大發,邪氣與汗皆出。


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


《外台》云:病瘧六七日,但見熱者,溫瘧也。


與夏傷暑而秋病瘧者不同。


又有先傷風而後傷寒者,亦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與此亦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38:28 | 只看該作者

桂枝白虎湯


知母(六兩) 甘草(炙,二兩) 石膏(一斤,碎) 桂枝(三兩) 粳米(六合) 上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汗出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39:47 | 只看該作者

延年療溫瘧,壯熱不能食,知母鱉甲湯


知母 鱉甲(炙) 骨皮(各三兩) 常山(二兩) 竹葉(一升) 石膏(四兩) 水煎,分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40:26 | 只看該作者

濕瘧


濕瘧者,寒熱身重,肢節煩疼,脹滿,善嘔,自汗。


陳無擇云:因汗出復浴,濕舍皮膚,及冒雨濕所致。


當從太陰論治,除濕湯主之。


寒多者必兼溫,行陽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6 21:41:13 | 只看該作者

除濕湯


半夏 厚朴 蒼朮(米泔制,各二兩) 白朮(生) 藿香 橘紅 白茯苓(各一兩) 甘草(炙,七錢) 上 咀,每服四錢,薑七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溫服。


本方去白朮,加人參、草果、水薑、烏梅煎,即《和劑》人參養胃湯。


脈無力,寒多,加薑、附;


脈有力,熱多,加芩、連、柴胡。


朴、蒼、藿、薑,發散也;


半、果、茯、橘,劫痰也,人參惟虛人最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5:03 , Processed in 0.468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