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
李(十一)暑濕內郁成瘧。前投涼解方。牙宣血溢已止。脈象稍平。而寒已減。熱未退。脘悶舌白。痰多溲赤。醫者一誤於升、柴、蘇、菖並用。過於升泄。復繆於鹿角霜溫理奇陽。非獨不能已疾。轉能益疾。致有前日血溢之恙。今雖小安。而在裡之濕熱。尚未盡透。茲當以梔豉湯以引裡邪出之於表。是亦瘧症驅邪之出路。
淡豆豉(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草鬱金(一錢) 黑山梔(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五分) 滑石(三錢)
連翹(一錢五分) 川貝(去心研,二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加嫩竹葉(十片)
顧(三六)寒熱頭痛。脘悶頻渴。脈弦滑。從少陽開泄。
柴胡(八分) 製半夏(一錢五分) 草果仁(七分) 淡黃芩(一錢) 廣皮(一錢) 赤苓(三錢) 厚朴(一錢)
王(三四)久瘧頻嘔。木邪傷土。陽明厥陰同治。
川連 製半夏 草果仁 淡乾薑 黃芩 茯苓 生白芍(一錢五分) 炒焦烏梅肉(五分)
慕(九歲)昨進泄少陽方。瘧邪未止。寒少熱多。渴飲無度。嘔吐脈數。神煩汗泄。面赤。大便四日未解。當此深秋燥邪。內投苦寒攻胃。冀其瘧緩。已屬非法。投是辛寒。佐以甘緩。恰符仲景陰氣先傷。陽氣獨發之旨。
鮮生地(五錢) 麥冬(二錢) 粳米(三錢) 知母(一錢) 生石膏(三錢) 生甘草(四分) 卷心竹葉(一錢五分)
蘇(三○)瘧來間日。頭痛渴飲。此屬暑瘧。
香薷(七分) 杏仁(三錢) 飛滑石(三錢) 淡黃芩(一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草果仁(八分) 厚朴(二錢) 赤苓(三錢)
施(十八)寒熱已久。左脅瘕聚。邪入肝絡矣。
生牡蠣(三錢) 歸須(一錢) 炒延胡(一錢) 炙鱉甲(一兩) 炒桃仁(一錢) 桂枝(八分) 柴胡(五分)
虞(十一)面赤痹熱。惡心嘔吐。神煩汗泄。衄血。脈大。並不渴飲。此屬心經熱瘧。熱邪迫於肺胃所致。清心熱。
涼肺胃。可不悖矣。
犀角(八分) 丹皮(一錢) 知母(一錢) 細生地(三錢) 元參(一錢五分) 生甘草(三分) 連翹心(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竹葉(一錢五分)
錢(十二)寒多熱少。移早則邪達於陽。跗腫。腹脹。面浮。皆太陰病。宜緩治。
草果仁(煨研,五分) 製半夏(一錢五分) 赤苓(三錢) 厚朴(一錢) 黃芩(一錢) 知母(一錢) 小青皮(一錢)
錢(八歲)沖年三虐。寒熱俱重。邪深而入客於陰。即瘧來日遲之謂。非陰虛之謂也。
然腹脹。口不煩渴。胃納頗減。太陰見症。當溫疏裡邪。
草果仁(五分) 川桂枝(八分) 生薑(一錢) 知母(一錢) 杏仁(三錢) 茯苓(三錢) 厚朴(一錢) 製半夏(一錢五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