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方劑名稱由來】

 關閉 [複製鏈接]
8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39:29 | 只看該作者

左金丸


出處:《丹溪心法》

  
本方由薑黃連、吳茱萸二味藥物組成。


用於肝經火旺所致之脅肋脹痛,嘔吐吞酸,噯氣口乾,舌紅苔黃,脈象弦數等症。


有清瀉肝火,降逆止嘔之功。

  
唐容川云:「病左脅痛,及嘔酸苦者,肝火也。以金平木,清火生金,其理至妙。」


(《血證論》)吳鶴皋云:「左金者,黃連瀉去心火則肺金無畏,得以行金令於左以平肝,故曰左金。」


(《醫方考》)心屬火,肝屬木,肺屬金,肝位於右而行氣於左,肝木得肺金所制則生化正常。


本方清心火以佐肺金而制肝於左,所以名曰「左金丸」。


本方又名「回令丸」,有得勝回營交令之意。

  
本方加白芍藥名「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清熱止瀉,緩急止痛之效。


戊為胃土,己為脾土,本方善於泄肝,使木不剋土,戊己自安,故以命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40:13 | 只看該作者

左歸飲、右歸飲


出處:《景岳全書》

  
左歸飲由熟地、山藥、枸杞子、炙甘草、茯苓、山茱萸諸藥組成。


用於真陰不足諸證,有養陰補腎之功。

  
右歸飲由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炙甘草、杜仲、肉桂、製附子諸藥組成。


用於腎陽不足諸證,有溫腎添精之功。

  
《難經》云:「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耆為命門」。


「左」指腎之元陰(真水),「右」指腎之元陽(命火);


「歸」有屬於、趨向之意。


二方是從腎氣丸衍化而來。


左歸飲壯水之主,以補左腎真水,故名「左歸」;


右歸飲益火之源,以補右腎命火,故名「右歸」。

  
如左歸飲去茯苓、炙甘草,加川牛膝、菟絲子、鹿膠、龜膠,蜜丸,則稱「左歸丸」。


右歸飲去炙甘草,加菟絲子、鹿膠、當歸,蜜丸則稱「右歸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41:41 | 只看該作者

石斛夜光丸


出處:《原機啟微》

  
本方由石斛、天門冬、茯苓、甘菊花、乾山藥、麥門冬、熟地黃、肉從蓉、青葙子、生地、枸杞子、羚羊角、草決明、杏仁、五味子、白蒺藜、川芎、炙甘草、黃連、防風、烏犀角、牛膝諸藥組成,蜜丸,溫酒或鹽湯送服。


用於肝腎兩虧之瞳神散大,視物昏花,複視,及內障等證。


有滋補肝腎,明目消翳之功。

  
瞳神散大、視物昏花之證,多由陽衰陰弱,肝腎兩虧、精氣不能上輸於目所致。


本方以石斛等大隊滋腎養肝之品,以壯水之主,使陰精充沛,得以上輸,而目自精明。


「夜光」,即指夜裡發光的物體。


喻服本方後,眼睛明亮,亦可於夜間看見或辨認周圍事物,是亟言其功效之卓著也。


故名「石斛夜光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42:14 | 只看該作者

正容湯


出處:《審視瑤函》

  
本方由羌活、白附子、防風、秦艽、膽南星、白殭蠶、製半夏、木瓜、甘草、茯神木十味藥物組成,共為細末,加生薑水煎,去渣加酒沖服。


用於風中絡脈之口眼喎斜症。


有袪風通絡之功。

  
「口眼喎斜」症,是口歪斜而目不能緊台之稱,多由於風痰阻於經絡所致,類似現在之顏面神經麻痺、中風後遺症。


由於服用本方之後,可以袪風化痰,疏通經絡,從而使歪斜不正之口眼、儀容恢復正常,故而名之「正容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43:10 | 只看該作者

平胃散


出處:《醫方類聚》

  
本方由陳皮、厚朴、蒼朮、甘草四味藥物組成。


用於濕滯脾胃,氣機受阻所致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穢噁心、噯氣吞酸,肢體沈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等症。


有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之功。

  
本方為健脾燥濕之常用方。


方中四藥相伍,可使濕濁得化、氣機調暢,脾復健運,胃氣和降。


柯鈞伯云:「《內經》以土運太過曰敦阜,其病腹滿,不及曰卑監,其病留滿痞塞。……李東垣製平胃散,平胃土之卑監也。……名曰平胃,實調脾承氣之劑歟。」


《刪補名醫方論》張景岳云:「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


(《景岳全書》)可見本方為平治胃氣之劑,故稱「平胃散」。

  
本方加霍香、半夏名「不換金正氣散」,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濁之效。


因喻其珍賈;


本方加五苓散,則名「胃苓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43:55 | 只看該作者

布袋丸


出處;


《補要袖珍小兒方論》

  
本方由夜明砂、蕪荑、使君子、白茯苓、白朮、人參、炙甘草、蘆薈諸藥組成。


用於小兒蟲疳,症見體熱面黃,肢細腹大,發焦目暗者。


有驅蛔消疳,補氣健脾之功。

  
「布袋」,依其製法而名。


其法是:以上諸藥共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生絹袋盛之,須用精豬肉二兩,同藥一起煮,候內熟爛,去袋,將所煮肉並汁令小兒食之,所懸之藥,第二日仍依前法煮食,只待藥盡為度。


本方既能驅蛔,又能健脾,攻補兼施,標本同治,宜於蟲積而脾胃虛弱者,乃治小兒蟲宿之要方。


因其用布袋貯藥煎煮的方法比較特殊,所以名曰「布袋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32:44 | 只看該作者

甘露消毒丹


出處:《溫熱經緯》


本方由飛滑石、綿茵陳、淡黃芩、石菖蒲、川貝母、木通、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諸藥組成,神糊丸。


用於濕溫初起,邪在氣分,濕熱並重,症見身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痛,身黃頤腫、無汗煩渴等。


有利濕化濁,清熱解毒之功。

  
「甘露」,指甘美的雨露。


老子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古人迷信以此為太平之瑞兆。


王晉三云:「消暑在於消濕去熱……濕熱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氣潛消。」


(《古方選注》)「消毒」,謂能消除毒疫之氣。


本方清熱解毒,淡滲利濕,芳香化濁法賅備,用於濕溫,邪在氣分諸證,療效甚佳,以消除濕熱毒邪,有如「甘露」降臨,而暑氣潛消,因此稱為「甘露消毒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33:23 | 只看該作者

四生丸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

  
本方由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 生地黃四味藥物組成。


用於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血色鮮紅,口乾咽燥,舌紅或絳,脈弦數有力等證。


有涼血止血之效。

  
本方為治血熱吐衄之要劑。


古人認為,草木之性,生者涼,生者瀉,本方即取其涼瀉之義,其意在青嫩生鮮而解熱。


吳鶴皋云:「陽乘於陰,血熱妄行,或吐或衄,此方亦良,統而論之,生之則寒,則四生皆能去火。」


(《醫方考》)綜觀全方,用三味性涼之品,清熱涼血以止血,又加艾葉一味溫藥,防其寒涼太過留瘀之弊。


藥僅四味而全部生用,劑型為丸,故稱「四生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34:30 | 只看該作者

四物湯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四味藥物組成。


用於營血虛滯之驚惕頭暈,目眩耳鳴,唇爪無華,婦人月經量少或經閉不行,臍腹作痛,舌質淡,脈弦細或細澀等證。


有補血和血調經之功。

  
本方是從《金匱要略》膠艾湯化裁而來,為補血調經的基礎方劑。


張秉成曰:「一切補血諸方,又當從此四物而化也。」


(《成方便讀》)王晉三曰:「四物湯,物,類也,四者相類而仍各具一性,各建一功」,並行不悖,芎歸入少陽主升,芍地入陰主降,芎窮鬱者達之,當歸虛者補之,芍藥實者瀉之,地黃急者緩之。


「(《古方選注》)本方皆補血入肝之品,共四味相類藥物配伍,故名「四物湯」。

  
本方加人參、黃者名「聖愈湯」(《蘭室秘藏》),治一切失血,或血虛煩渴燥熱,睡臥不寧,五心煩熱,作渴等症。


因其藥味皆醇厚和平而滋潤,服之則氣血疏通,內外調和,合乎聖度,又能癒病,故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35:16 | 只看該作者

四維散


出處:《景岳全書》

  
本方由人參、製附子、炒乾薑、炙甘草、烏梅肉諸藥為末,加水拌濕,蒸後烘乾研勻,溫水調服。


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滑脫至甚;


或泄利不能止;


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


有溫補脾腎、固澀收斂之效。

  
「四維」,原意喻結物之大繩,象徵決定事物存在變化的力量,這裏指四肢。


脾居中央而主四肢,為後天之本;


腎寓陰陽而主封藏,為先天之本。


兩者功能正常、則身體健康,病無由生。


本方中用人參、炙甘草大補元氣;


附子、乾薑溫陽散寒;


烏梅肉生津歛陰。


諸藥配伍,可使脾運健,腎陽復,諸病悉除,從而四肢強勁,猶如國令行則四維張,故名「四維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36:06 | 只看該作者

四逆湯


出處:《傷寒論》

  
本方由炙甘草、乾薑、附子三味藥物組成。


用於少陰病之四肢厥逆,惡寒踡臥,吐利腹痛,下利清穀,神疲欲寐,口不渴,脈沈微細;


以及太陽病欲汗亡陽之證。


有回陽救逆之功。

  
「四逆」者,四肢逆冷也。


四肢者,諸陽之本也。


凡腎陽衰微,陰寒內盛,或寒邪直中於三陰,以致陰陽之氣不相順接,皆可發為四逆之證。


本方用附子、乾薑回陽救逆,溫中袪寒;


甘草和中益氣,補中安中。


專治腎陽衰微,陰寒內盛陽氣衰微之四肢厥逆證,用之可達回陽救逆,使四逆而癒,故稱「四逆湯」。


《傷寒論》另有一方名「四逆散」,由炙甘草、枳實、柴胡、白芍藥四味組成。


用於治熱厥證。


功能透解鬱邪,調和肝脾。


劑型功效不一,臨證應用當予細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36:48 | 只看該作者

四神丸


出處:《證治準繩》

  
本方由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四味藥物組成,棗肉為丸。


用於脾腎虛寒,證見五更泄瀉,不思飲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腰痠肢冷,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沈遲無力。


有溫腎、暖脾、收斂、止瀉之功。

  
本方為《本事方》二神丸合五味子散而成。


柯韻伯云:「夫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因陽氣當至而不至,虛邪得從留而不去,故作瀉於黎明。其由有四:一為脾虛不能制水;一為腎虛不能行水;……一為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一為少陽氣無以發陳……」


《古今名醫方論》本方四藥相伍,皆為溫藥,治療脾腎虛寒之五更泄瀉,功效神奇迅速,故稱「四神丸」。

  
「二神丸」由肉豆蔻、補骨脂組成:「五味子散」由五味子、吳茱萸組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37:30 | 只看該作者

四磨湯


出處:《濟生方》

  
本方由人參、檳榔、沈香、烏藥四味藥物組成。


用於正氣素虛,肝氣橫逆,上犯肺胃而見之氣逆喘息,胸膈不舒,煩悶不食等症。


有破滯降逆,順氣扶正之功。

  
「四磨」,指四味藥物先磨濃汁再和水煎服的方法。


由於方中諸藥均較堅實、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過久又恐芳香氣味散逸,而影響治療效果,故用此法,取其「磨則味全」之意,故稱「四磨湯」。


本方用於治療因七情失調所致氣逆不降之證,服之行氣導滯、止痛降逆,又因方中用人參一味,可防三藥之副作用,俾行氣而不傷氣,破滯而不傷正,扶正袪邪而獲效。

  
《證治準繩》六磨湯,為本方加木香、枳殼,主治氣滯腹急便秘。


《醫方集解》五磨飲子,為本方去人參,加木香、枳實,主治氣厥或氣鬱之實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38:44 | 只看該作者

四君子湯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四味藥物組成。


用於脾胃氣虛,運化無力所致諸症。


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之功。

  
「君子」,古時泛稱才德出眾之人。


張璐云:「氣虛者,補之以甘,參、朮、苓、草,甘溫益胃,有健運之功,具沖和之德,故為君子」。


(《張氏醫通》)王晉三曰:「湯以君子名,功專健脾和胃,以受水穀之精氣,而輸佈於四臟,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


(《古方選注》)本方為治療脾胃虛弱的基礎方。


方中四味藥物皆平和之品,不偏不盛,不熱不燥,補而不峻,益而無害,取古語「君子致中和」之義,故名「四君子湯」。

  
本方加陳皮名「異功散」,治陽虛腹脹,食少諸證。


名「異功」者,言其用之有特殊之功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39:19 | 只看該作者

四色斷癇丸


出處:《幼科發揮》

  
本方由黃連、朱砂、膽南星、甘遂四味藥物組成,研為細末,粟米糊與豬心血杆為丸,燈蕊煎湯送服。


用於小兒驚癇抽搐,日久不愈,一月一發或再發者。


有袪風、鎮痙之功效。

  
由於本方之中,為四味顏色之藥配伍,黃連色黃,朱砂色赤,膽南星色黑,甘遂色白,故曰「四色」;


加之本方服用之後,可使小兒之驚癇治愈,從此斷絕,不再復發,故曰「斷癇」。


總而言之,藥用四色,其效治癇,因此命名為「四色斷癇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40:00 | 只看該作者

四妙勇安湯


出處:《驗方新編》


本方由金銀花、玄參、當歸、甘草四味藥物組成。


用於脫疽(即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證見患處黯紅,微熱微腫,痛甚,煩熱口渴,或則潰爛,膿水淋漓,舌紅脈數等。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脫疽,乃因火毒內蘊或寒濕化熱,血行不暢,氣血凝滯,瘀阻筋脈而致。


本方尤適用脫疽潰爛,熱毒正盛而陰血耗傷者。


方中銀花清熱解毒,當歸活血散瘀,玄參瀉火解毒,甘草清解百毒。


四藥合用,既能清熱解毒,又可活血散瘀,洵脫疽之長方也。


「四妙」者,言本方藥僅四味,功效絕妙,旦量大力專,服藥之後,勇猛迅速,使邪袪病除,身體健康,平安無虞,故稱「四妙勇安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41:01 | 只看該作者

生化湯


出處:《景岳全書》

  
本方由全當歸、川芎、桃仁、炮薑、炙甘草五種藥物組成,加黃酒、童便同煎。


用於產後惡露不行,小腹冷痛之證。


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之功。

  
唐容川云:「既產之後,身痛腰痛,惡血不盡,阻滯其氣,故作痛也。蓋離經之血,必須下行不留,斯氣無阻滯,自不作痛,又能生長新血。若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且多痛楚,宜歸芎失笑散及生化湯治之。」


又云:「血瘀能化之,則所以生之,產後多用。」


(《血證論》)張秉成云:「夫產後氣血大虛,固當培補,然有敗血不去,則新血亦無由而生,故見腹中疼痛等證,又不可不以去瘀為首務也。方中當歸養血,甘草補中,川芎理血中之氣,桃仁行血中之瘀,炮薑色黑入營,助歸、草以生新,佐芎、桃而化舊,生化之妙,神乎其神。用童使者,可以益陰除熱,引敗血下行故道也。」


(《成方便讀》)本方有化瘀生新之功,能使瘀血得化,新血得生,故名「生化湯」。


本方加人參名「加參生化湯」,以救產後氣血虛脫之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41:43 | 只看該作者

生脈散


出處:《內外傷辨惑論》

  
本方由人參,麥冬、五味子三種藥物組成。


用於氣陰不足之體倦氣短,口渴多汗,咽乾舌燥;


或久咳傷肺,脈來虛弱者。


有益氣生津,斂陰止汗之功。

  
本方人參善補氣,麥冬能清氣,五味子可斂氣,三藥相伍,一補、一清、一斂,而具有益氣安陰,止津止渴,斂陰止汗作用,俾氣復而津迴,汗止而陰存,氣陰充於脈道,則血流暢通。


脈得氣則充,失氣則弱,本方能補氣陰,使脈復而生,汪昂云:「人有將死脈絕者,服此能復生之,其功甚大。」


(《醫方集解》)故名「生脈散」。


李東垣以本方加黃者、甘草,名「生脈保元湯」,補氣之力更佳;


更加當歸、白芍,名「人參飲子」,治氣虛喘咳,吐血衄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42:37 | 只看該作者

代刀散


出處:《外科全生集》

  
本方由皂角刺、炒黃者、生甘草、乳香諸藥組成,共為細末,陳酒送服。


用於治療癰瘍內已成膿,尚未穿破者。


有補氣內托,消腫排膿之效。

  
方中皂角刺潰膿消腫;


黃者補氣托瘡;


乳香散瘀止痛;


甘草清熱解毒。


諸藥配伍,可使成膿之癰瘡早曰潰破,膿出而愈。


「代刀」者,是言癰腫成膿,每須用刀切開排膿方能治愈。


本方其效可代刀針,故名「代刀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6:43:09 | 只看該作者

代杖丹


出處:《醫宗金鑒》

  
本方由丁香、蘇木、地龍、無名異、牡丹皮、肉桂、木鱉子、乳香、沒藥、自然銅十味藥物組成,為末蜜丸,黃酒送服。


用於治療器械所致之外傷疼痛。


有活血理氣,止痛止血之功。

  
「杖」,泛指棍棒,又為古代一種刑罰,即用大荊條、大竹板或棍棒拷打人之臀、腿或背部。


本方之中運用大量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藥,配合溫陽理氣之品,對於被器械損傷肌肉、疼痛出血者最為適宜。


猶如可以代替人受杖刑一樣,故名曰「代杖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9:38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