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下卷●瘕類●氣瘕●括痰丸】 (見《新方八陣‧和陣》)治一切停痰積飲,吞酸嘔酸,胸脅脹悶疼痛等證。
半夏(制二兩) 白芥子(二兩) 乾薑(炒黃一兩) 豬苓(二兩) 炙甘草(五錢) 陳皮(四兩,切碎用鹽二錢入水中,莊浸一宿,晒乾)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一錢許,滾白湯送下。
如胸脅疼痛者,加台烏藥二兩。
補氣以行氣之劑,如聖愈湯、參歸湯、七福飲,皆能調心氣之虛滯。
五味異功散、參朮湯能理心脾之氣虛不行。
獨參湯、參附湯能助肺以行五臟之治節。
若脾胃氣虛而滯者,惟六君子湯、歸脾湯為宜。
脾胃虛寒而滯者,必溫胃飲、理中湯、五君子煎最佳。
若虛在脾腎陰分,氣有不行而或為痰飲、或為脹滿、或為嘔吐腹痛等證,非理陰煎不可。
若虛在血中之氣而為滯為痛,微則四物湯,甚則五物煎、決津煎、大營煎方可。
若肝腎寒滯,小腹氣逆而痛者,必暖肝煎以溫之。
若脾腎氣虛,門戶不要而為滯為痛者,必胃關煎以固之。
若元氣下陷,滯而不升者,宜補中益氣湯、舉元煎以舉之。
若元氣大虛,氣化不行而滯者,必五福飲、十全大補湯、大補元煎或六味回陽飲以培補之。
以上皆補氣行氣之法也,亦不過為之筌蹄云耳。而此中之用,誠有未可以言悉者。
然常人之情,尤為氣之滯者,惟破之、散之為宜,而反云補之必不然也。
不知客之強者,以主之弱;
邪之勝者,以正之虛。
凡今人之病,虛者最多,而用補者最少,治與病違而欲以藥濟人,蓋亦罕矣。即余以多虛少實諄諄為言,而人亦未信,姑以人事喻之,其或可曉然乎。
夫人之虛實,亦猶人之貧富,氣實者若富翁,氣虛者若貧士。
今人於千百中而富者其幾?
舍富之外,盡貧人矣。
其多其少,即此類也。
又有華其貌而罄其室者,人多難測,亦此類也。
但貧人之情,可益不可損,增一分猶然未足;
削一分其窘何堪?
使以潛消暗剝之術而加之,貧寒窘乏之士陰移人祚,而人不之覺,亦甚堪憐矣。
此道以仁為術,其可不以此為心乎?
嗟乎!
人生以氣為主,得氣則生,失氣則死。
夫智者知人之命,不智者知人之病,若強不知以為知,而徒資便給,以人命為嘗試者,則其概可知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