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針灸素難要旨】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12:01:42 | 只看該作者

七十九難


曰:經言迎而奪之,安得無虛。


隨而濟之,安得無實。


虛之與實,若得若失。


實之與虛,若有若無。


何謂也?


滑氏曰:出《靈樞》第一篇:得,求而獲也;


失,縱也、遺也。


其第二篇曰:言實與虛,若有若無者,謂實者有氣,虛者無氣也。


言虛與實,若得若失者,謂補者必然若有得也,瀉者然若有失也。


即第一篇之義。


然迎而奪之者,瀉其子也。


隨而濟之者,補其母也。


假令心病瀉手心主俞,是謂迎而奪之者也。


補手心主井,是謂隨而濟之者也。


滑氏曰:迎而奪之者瀉也,隨而濟之者補也。


假令心病,心火也,土為火之子,手心主之俞太陵也,實則瀉之,是迎而奪之也。


木者火之母,手心主之井中衝也,虛則補之,是隨而濟之也。


迎者迎於前,隨者隨其後。


此假心為例而補瀉,則云手心主,即《靈樞》所謂少陰無俞者也,當與六十六難並觀。


潔古曰:呼吸出納,亦名迎隨也。


所謂實之與虛者,牢濡之意也。


氣來實牢者為得,濡虛者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滑氏曰:氣來實牢濡虛,以隨濟迎奪而為得失也。


前云虛之為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此言實之與虛,若得若失。


蓋得失有無,義實相同,互舉之省文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12:01:58 | 只看該作者

八十一難


曰:經言有見如入,有見如出者,何謂也?


然所謂有見如入者,謂左手見氣來至乃內針,針入見氣盡乃出針。


是謂有見如入,有見如出也。


滑氏曰:所謂有見如入下,當欠有見如出四字,如讀為而,孟子書,望道而未之見。


而讀為如,蓋通用也。


有見而入出者,謂左手按穴,待氣來至乃下針,針入候其氣應盡而出針也。


紀氏曰:針之出入,皆隨氣往來。


《素問》曰: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橫努,起如發機是也。


(《素問》寶命全形論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12:02:14 | 只看該作者

二、補瀉相反


八十一難曰:經言無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


是寸口脈耶,將病自有虛實耶,其損益奈何?


然是病,非謂寸口脈也,謂病自有虛實也。


假令肝實而肺虛,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當更相平,當知金平木,假令肺實而肝虛微少氣,用針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


故曰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滑氏曰:是病二字,非誤即衍。


肝實肺虛,金當平木如七十五難之說。


若肺實肝虛,則當抑金而扶木也。


用針者乃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此所謂實其實而虛其虛。


損不足而益有餘,殺人必矣。


中工,猶云粗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12:03:00 | 只看該作者

十二難


曰:五臟脈已絕於內,用針者反實其外。


五臟脈已絕於外,用針者反實其內。


內外之絕,何以別之?


然五臟脈已絕於內者,腎肝氣已絕於內也,而醫反補其心肺。


五臟脈已絕於外者,其心肺脈已絕於外也,而醫反補其腎肝。


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


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滑氏曰:《靈樞》第一篇曰:凡將用針者,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


又第三篇曰: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者,脈口氣內絕不至,反取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有留針以致其陽氣,陽氣至則內重竭,重竭則死矣。


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


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者,脈口氣外絕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輸,有留針以致其陰氣,陰氣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


其死也,陰氣有餘故躁。


此《靈樞》以脈口內外言陰陽也,越人以心肺腎肝內外別陰陽,其理亦猶是也。


紀氏謂此篇言針法,馮氏謂合入用針補瀉之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0:17:56 | 只看該作者

三、針刺淺深


七十難曰:春夏刺淺,秋冬刺深者。


何謂也?


然春夏者,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


秋冬者,陽氣在下,人氣亦在下,故當深取之。


滑氏曰:春夏之時,陽氣浮而上,人之氣亦然,故刺之當淺,欲其無太過也。


秋冬之時,陽氣沉而下,人之氣亦然,故刺之當深,欲其無不及也。


經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此之謂也。


四明陳氏曰:春氣在毛,夏氣在皮,秋氣在分肉,冬氣在骨髓,是淺深之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0:18:07 | 只看該作者

七十一難


曰:經言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


何謂也?


然針陽者,臥針而刺之;


刺陰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榮俞之處,氣散乃內針。


是謂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也。


滑氏曰:榮為陰,衛為陽。


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各有淺深也。


用針之道亦然,針陽必臥針而刺之者,以陽氣輕浮,過之恐傷於榮也。


刺陰者,先以左手按所刺之穴,良久令氣散乃內針,不然,則傷衛氣也。


無毋通,禁止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0:18:22 | 只看該作者

四、先後淺深


七十難曰: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


何謂也?


然春夏溫,必致一陰者,初下針沉之,至腎肝之部,得氣引持之陰也。


秋冬寒,必致一陽者,初內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推內之陽也。


是謂春夏必致一陰,秋冬必致一陽。


滑氏曰:致取也,春夏氣溫,必致一陰者,春夏養陽之義也。


初下針即沉之至腎肝之部,俟其得氣,乃引針而提之。


以至於心肺之分,所謂致一陰也。


秋冬氣寒,必致一陽者,秋冬養陰之義也。


初內針淺而浮之,當心肺之部,俟其得氣,推針而內之,以達於腎肝之分,所謂致一陽也。


此篇致陰陽之說,越人特推其理有如是者爾。


凡用針補瀉,自有所宜,初不必以是相拘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0:18:38 | 只看該作者

五、井滎俞經合主病


六十八難曰:五臟六腑,各有井滎俞經合。


皆何所主?


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臟六腑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


滑氏曰:主,主治也;


井,穀井之井,水源之所出也;


滎,絕小水也,井之源本微,故所流尚小而為滎;


俞,輸也,注也,自滎而注,乃為俞也。


由俞而經過於此,乃謂之經,由經而入於所合,謂之合,合者會也。


《靈樞》第一篇曰:五臟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


(此俞字,空穴之總名。


凡諸空穴,皆可以言俞)。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


凡二十七氣所行,皆井滎俞經合之所系,而所主病各不同。


並主心下滿,肝木病也。


足厥陰之支,從肝別貫鬲,上注肺,故井主心下滿。


滎主身熱,心火病也。


俞主體重節痛,脾土病也。


經主喘咳寒熱,肺金病也。


合主逆氣而泄,腎水病也。


謝氏曰:此舉五臟之病各一端為例,余病可以類推而互取也。


不言六腑者,舉臟足以該之。


項氏曰:井象水之泉,滎象水之陂,俞象水之窬,經象水之流,合象水之歸,皆取水之義也。


紀氏曰:井之所治,不以五臟六腑,皆主心下滿。


滎之所治,不以五臟六腑,皆主身熱。


俞之所治,不以五臟六腑,皆主體重節痛。


經之所治,不以五臟六腑,皆主喘咳寒熱。


合之所治,不以五臟六腑,皆主逆氣而泄。


俱言臟不言腑者,恐未中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0:18:51 | 只看該作者

六、四時井滎俞經合刺


七十四難曰:經言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者。


何謂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滎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


滑氏曰:滎俞之系四時者,以其邪各有所在也。


其肝心脾肺腎,而系於春夏秋冬者。


何謂也?


然五臟一病輒有五也。


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


其病眾多,不可盡言也。


四時有數,而並系於春夏秋冬者也。


針之要妙,在於秋毫者也。


滑氏曰:五臟一病,不止於五,尤眾多也。


雖其眾多,而四時有數。


故並系於春夏秋冬,及井滎俞經合之屬也。


用針者,必精察之,詳此篇文義,似有缺誤。


今且依此解之,以俟知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0:19:06 | 只看該作者

七、臟腑滎俞合皆以井為始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臟六腑滎合,皆以井為始者何也?


然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諸 行喘息 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生。


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


故以井為始也。


( 去知切,蠕音軟。


) 滑氏曰:十二經所出之穴,皆謂之井。


而以為滎俞之始者,以井主東方木,木者春也,萬物發生之始,諸 者行,喘者息,息謂噓吸氣也。


公孫弘傳,作 行喙息,義尤明白。


 者飛,蠕者動,皆蟲豸之屬。


凡當生之物,皆以春而生,是以歲之數則始於春,日之數則始於甲。


人之滎合則始於井也。


馮氏曰:井穀井之井,泉源之所出也。


四明陳氏曰:經穴之氣所在則自井始,而留滎注俞,過經入合,故以萬物及歲月日數之始為譬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0:19:19 | 只看該作者

八、臟腑井滎為五六


六十二難曰:臟井滎有五,腑獨有六者。


何謂也?


然腑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


腑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滑氏曰:臟之井滎有五,謂井滎俞經合也。


腑之井滎有六,以三焦行於諸陽,故又置一俞而名曰原。


所以腑有六者,與三焦共一氣也。


虞氏曰:此篇疑有缺誤,當與六十六難參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0:19:33 | 只看該作者

九、陰陽井滎木金相生不同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


滑氏曰:十二經起於井穴,陰井為木,故陰井木生陰滎火,陰滎火生陰俞土,陰俞土生陰經金,陰經金生陰合水。


陽井為金,故陽井金生陽滎水,陽滎水生陽俞木,陽俞木生陽經火,陽經火生陽合土。


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剛柔之事也。


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金者,乙之剛也;


陰井乙木者,庚之柔也。


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


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


余皆仿此。


滑氏曰:剛柔者,乙庚之相配也。


十干所以自乙庚而言者,蓋諸臟腑穴,皆始於井,而陰脈之井始於乙木,陽脈之井始於庚金,故自乙庚而言剛柔之配,而其余五行之配,皆仿此也。


丁氏曰:剛柔者,謂陰井木,陽井金,庚金為剛,乙木為柔,陰滎火,陽滎水,壬水為剛,丁火為柔,陰俞土,陽俞木,甲木為剛,己土為柔。


陰經金,陽經火,丙火為剛,辛金為柔。


陰合水,陽合土,戊土為剛,癸水為柔。


蓋五行之道,相生者母子之義,相克相制者夫婦之類。


故夫道皆剛,婦道皆柔,自然之理也。


易曰:分陰分陽,迭用柔剛,其是之謂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0:19:52 | 只看該作者

十、出井入合


六十五難曰:經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


所入為合,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臟,故言所入為合也。


滑氏曰:此以經穴之流注始終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0:20:13 | 只看該作者

十一、欲刺井當刺滎


七十三難曰:諸井者肌肉淺薄,氣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諸井者木也,滎者火也,火者木之子,當刺井者,以滎瀉之。


故經言補者不可以為瀉,瀉者不可以為補,此之謂也。


滑氏曰:諸經之井,皆在手足指梢,肌肉淺薄之處,氣少不足使為補瀉也。


故設當刺井者,只瀉其滎,以井為木,滎為火,火者木之子也。


詳越人此說,專為瀉井者言也,若當補井,則必補其合,故引經言:「補者不可以為瀉,瀉者不可以為補」,各有攸當也。


補瀉反則病益篤,而有實實虛虛之患,可不謹哉。


(武按:滑氏謂經意為瀉井而補,補井補合之言,端自瀉南方補北方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2:53:31 | 只看該作者

十二、經脈流注


二十三難曰: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始何窮也?


然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滎於身者也。


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別絡十五,皆因其原,如環無端,轉相灌溉,朝於寸口人迎,以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滑氏曰:因者隨也,原者始也,朝猶朝會之朝,以用也。


因上文經脈之尺度,而推言經絡之行度也。


直行者謂之經,旁出者謂之絡,十二經有十二絡,兼陽絡陰絡脾之大絡,為十五絡也。


謝氏曰:始從中焦者,蓋謂飲食入口藏於胃,其精微之化,注手太陰陽明,以次相傳,至足厥陰,厥陰復還注手太陰也。


絡脈十五,皆隨十二經脈之所始,轉相灌溉,如環之無端,朝寸口人迎,以之處百病,而決死生也。


寸口人迎,古法以俠喉兩旁動脈為人迎,至晉王叔和直以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後世宗之。


愚謂昔人所以取人迎氣口者,蓋人迎為足陽明胃經,受穀氣而養五臟者也。


氣口為手太陰肺經,朝百脈而平權衡者也。


《此事難知》云:寅手太陰肺,始於中焦,終於大指內廉出其端,卯手陽明大腸,始於手大指次指之端,終於上俠鼻孔。


辰足陽明胃,始於鼻交 中,終於入大指間出其端。


已足太陰脾,始於足大指之端,終於注心中。


午手少陰心,始於心中,終於小指之內出其端。


未手太陽小腸,始於小指之端,終於抵鼻至目內 ,斜絡於顴。


申足太陽膀胱,始於目內 ,終於小指內側出其端。


酉足少陰腎,始於小指之下,終於注胸中。


戌手厥陰心包,始於胸中,終於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亥手少陽三焦,始於小指次指之端終於目銳 。


子足少陽膽,始於目銳 ,終於小指次指內出其端,其支者上入大指岐骨內出其端,貫爪甲出三毛。


丑足厥陰肝,始於大指聚毛之上,終於注肺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2:53:49 | 只看該作者

十三、奇經八脈


二十七難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也?


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衝、有督、有任、有帶之脈。


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滑氏曰: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八脈,則不拘於十二經,故曰奇經。


奇對正而言,猶兵家之云奇正也。


虞氏曰:奇者奇零之奇,不偶之義。


謂此八脈不系於正經陰陽,無表裡配合,別道奇行,故曰奇經也。


此八脈者,督脈督於後,任脈任於前,衝脈為諸陽之海,陰陽維則維絡於身,帶脈束之如帶,陽蹺得之太陽之別,陰蹺本諸少陰之別云。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


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


天雨降下,溝渠溢滿,當此之時, 沛妄作,聖人不能復圖也,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拘也。


滑氏曰:經絡之行有常度矣,奇經八脈則不能相從也,故以聖人圖設溝渠為譬,以見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而為此奇經也。


然則奇經蓋絡脈之滿溢而為之者歟,或曰此絡脈三字。


越人正指奇經而言也,既不拘於經,直謂之絡脈亦可也。


此篇兩節舉八脈之名,及所以為奇經之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2:54:31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八難


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繼也?


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喉咽。


衝脈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迥身一周。


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陰蹺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


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溢畜不能環流灌溉諸經也,故陽維起於諸陽會也,陰維起於諸陰交也。


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


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氣,畜則腫熱砭射之也。


滑氏曰:繼《脈經》作系,督之為言都也,為陽脈之海。


所以都綱乎陽脈也,其脈起下極之俞,由會陰歷長強,循脊中行至大推穴,與手足三陽之脈交會,上至暗門,與陽維會,至百會,與太陽交會,下至鼻柱人中,與陽明交會,任脈起於中極之下曲骨穴,任者妊也,為人生養之本。


衝脈起於氣衝穴,至胸中而散為陰脈之海,《內經》作並足少陰之經,按衝脈行於幽門通谷而上。


皆少陰也,當從《內經》。


此督任沖三脈,皆起於會陰,蓋一源而分三歧也。


帶脈起於季脅下一寸八分,回身一周,猶束帶然。


陽蹺脈起於足跟中申脈穴,循外踝而行。


陰蹺脈亦起於跟中照海穴,循內踝而行。


蹺捷也,以二脈皆起於足,故取蹺捷超越之義。


陽維陰維,維絡於身,為陰陽之綱維也。


陽維所發,別於金門,以陽交為 ,與手足太陽及蹺脈會於 俞,與手足少陽會於天 ,及會肓井,與足少陽會於陽白,上本神臨泣正營腦空,下至風池,與督會於風府 門。


此陽維之起於諸陽會也。


陰維之 曰築賓,與足太陰會於腹哀大橫,又與足太陰厥陰會於府舍期門,又與任脈會於天突廉泉,此陰維起於諸陰之交也。


溢畜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十二字當在十二經亦不能拘之之下,則於此無所間,而於彼得相從矣。


其受邪氣畜云云十二字,謝氏則以為於本文上下當有缺文,然脈經無此,疑衍文也。


或云當在三十七難關格不得盡其命而死矣之下,因邪在六腑而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2:54:44 | 只看該作者

十四、十五絡脈


二十六難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


余三絡者,是何等絡也?


然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


陽絡者,陽蹺之絡也;


陰絡者,陰蹺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


滑氏曰:直行者謂之經,傍行者謂之絡。


經猶江漢之正流,絡則沱潛之支派,每經皆有絡,十二經有十二絡。


如手太陰屬肺絡大腸,手陽明屬大腸絡肺之類。


今云絡有十五者,以其有陽蹺之絡,陰蹺之絡,及脾之大絡也。


陽蹺陰蹺,見二十八難,謂之絡者,蓋奇經既不拘於十二經,直謂之絡亦可也。


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液三寸,布胸脅其動應衣,脈宗氣也。


四明陳氏曰:陽蹺之絡統諸陽絡,陰蹺之絡能統諸陰絡,脾之大絡,又總統陰陽諸絡,由脾之能溉養五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2:54:55 | 只看該作者

十五、奇經病


二十九難曰:奇經之為病何如?


然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


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沖之為病,逆氣而裡急。


督之為病,脊強而厥。


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


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


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滑氏曰:此言奇經之病也,陰不能維於陰,則悵然失志,陽不能維於陽,則溶溶不能自收持。


陽維行諸陽而主衛,衛為氣,氣居表,故苦寒熱。


陰維行諸陰而主榮,榮為血,血屬心,故苦心痛。


兩蹺脈病在陽則陽結急,在陰則陰結急,受病者急,不病者自和緩也。


衝脈從關元至咽喉,故逆氣裡急。


督脈行背,故脊強而厥。


任脈起胞門行腹,故病苦內結,男為七疝,女為瘕聚也。


帶脈回身一周,故病狀如是,溶溶、無力貌。


此各以其經脈所過而言之,自二十七難至此,義實相因,最宜通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7 22:55:10 | 只看該作者

十六、十二經以原為俞三焦以俞為原


六十六難曰: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太陵,肝之原出於太衝,脾之原出於太白,腎之原出於太谿,少陰之原出於兌骨(神門穴也,)膽之原出於丘墟,胃之原出於衝陽,三焦之原出於陽池,膀胱之原出於京骨,大腸之原出於合谷,小腸之原出於腕骨。


滑氏曰:肺之原太淵至腎之原太谿,見《靈樞》第一篇。


其第二篇曰:肺之俞太淵;


心之俞太陵;


肝之俞太衝;


脾之俞太白;


腎之俞太谿;


膀胱之俞束骨,過於京骨為原;


膽之俞臨泣,過於丘墟為原;


胃之俞陷谷,過於衝陽為原;


三焦之俞中渚,過於陽池為原,小腸之俞後谿,過於腕骨為原;


大腸之俞三間,過於合谷為原。


蓋五臟陰經止以俞為原,六腑陽經既有俞,仍別有原。


或曰:《靈樞》以太陵為心之原,《難經》亦然,而又別以兌骨為少陰之原,諸家針灸書,並以太陵為手厥陰心主之俞,以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者,為心經所注之俞,似此不同者何也?


按《靈樞》七十一篇曰:少陰無輸,心不病乎?


岐伯曰:其外經病而藏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兌骨之端也,其余脈出入屈折,其行之疾徐,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也。


又第二篇曰:心出於中衝,溜於勞宮,注於太陵,行於間使,入於曲澤,手少陰也。


(按中衝以下,並手心主經俞,《靈樞》直指為手少陰,而手少陰經俞,不別載也。


)又《素問?繆刺篇》曰:刺手心主少陰兌骨之端各一 立已;


又氣穴篇曰:藏俞五十穴,王氏注五臟俞惟有心包經井俞之穴,而亦無心經井俞穴。


又七十九難曰:假令心病瀉手心主俞,補手心主井,詳此前後各經文義,則知手少陰與心主同治也。


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何也?


然五臟俞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


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


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


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滑氏曰: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以十二經之俞皆系於三焦所行氣所留止之處也。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以臍下腎間動氣,乃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


三焦則為原氣之別使,主通行上中下之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也,通行三氣。


即紀氏所謂下焦稟真元之氣,即原氣也,上達至於中焦,中焦受水穀精悍之氣,化為榮衛,榮衛之氣與真元之氣通行達於上焦也,所以原為三焦之尊號。


而所止輒為原,猶警蹕所至,稱行在所也。


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於是而取之宜哉。


拔萃云:本經原穴無經絡逆從,子母補瀉。


凡刺原穴,診見動作來應而內針,吸則得氣,無令出針,停而久留,氣盡乃出,此拔原之法。


王海藏曰:假令針肝經病了,於本經原穴亦針一針,如補肝經來,亦於本經原穴補一針;


如瀉肝經來,亦於本經原穴瀉一針。


如余經有補瀉畢,仿此例,亦補瀉各經原穴。


凡此十二原,非瀉子補母之法,虛實通用。


故五臟六腑有病,皆取其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1:01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