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濟陰綱目】

 關閉 [複製鏈接]
28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7:43:14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小便不禁


陳氏


曰:婦人產蓐,產理不順,致傷膀胱,遺尿無時。


丹溪


云:嘗見收生者不謹,損破產婦尿脬,致病淋瀝,遂成廢疾。


一日有徐婦,年壯難產得此,因思肌肉破傷,在外者宜可補完,胞雖在腹,恐亦可治,遂診其脈虛甚,予曰:難產之由,多是氣虛,產後血氣尤虛,試與峻補。


因以參 為君,芎歸為臣,桃仁、陳皮、黃 、茯苓為佐(妙在有破血之藥),煎以豬羊胞中湯,極飢時飲之,但劑小率用一兩,至一月而安。


蓋令氣血驟長,其胞自完,恐稍緩亦難成功矣。


薛氏


曰:前證若脾肺陽虛,用補中益氣東加益智;


若肝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


若肝腎之氣虛寒,用八味地黃丸。


一產婦小便不禁,二年不愈,面色或青赤,或黃白,此肝脾氣虛血熱,用加味逍遙散為主,漸愈,佐以六味地黃丸而痊。


後因怒小便自遺,大便不實,左目頓緊,面色頓赤,仍用前散,佐以六君子湯,以清肝火生肝血培脾土而痊。


千金方


治產後小便不禁。(以下七方悉有至理,考之本草,乃見方不虛立,集次有條,醒心會意者當自得之)


白薇 芍藥(各等分)


上為末,溫酒調下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治產後小便不禁。


桑螵蛸(半兩,炙) 龍骨(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粥飲調下。


雞內金散


治產後溺床失禁。


用雄雞 一具並腸洗,燒為末,溫酒調服方寸匕。


廣濟方


療產後小便不禁。


用雞尾毛燒灰存性,酒調下一錢匕,日三服。


黃 當歸湯


婦人產後尿不禁,面微浮,略發熱於午後,此膀胱為坐婆所傷。


黃 歸身尾(歸尾破血) 芍藥(各一錢半) 白朮(一錢) 人參 陳皮(各五分) 甘草(炙,少許)


上水煎,熱服之。


固脬散


治婦人臨產時傷手脬破,小便不禁。


黃絲絹(自然黃者,染黃者不用,取三尺,以炭灰汁煮極爛,以絹水洗去灰令淨) 黃蠟(半兩) 蜜(一兩) 白茅根 馬屁勃(為末,各二錢)(黃絹煮爛固脬,黃蠟護膜生肌,茅根破血止血,馬勃塞虛漏之隙)


上用水二升再煎至二盞,空心頓服。


補脬飲


治產後傷動脬破,終日不小便,但淋瀝不干。


生熟絹(黃色者,一尺) 白牡丹根皮 白及(各二錢)(丹皮破血,白及補斂)


上用水一碗,煎至絹爛如餳,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7:44:1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小便出血


大全


云:產後小便出血者,因氣血虛而熱乘之,血得熱則流散,滲於胞內,故血隨小便出。


薛氏


曰:一產婦尿血,面黃,脅脹少食,此肝木乘脾土也,用加味逍遙補中益氣,兼服而愈。


後為懷抱不樂,食少體倦,驚悸無寐,血仍作,用加味歸脾湯二十余劑,將愈(以歸脾而愈,豈尿血亦為脾不攝血歟,臨症須酌之),惑於眾論,服犀角地黃湯,諸證復作,仍服前湯而愈。


血余散


治產後小便出血。(即此五方,條理有序,品味合宜,孰能遺之)


亂髮不拘多少,湯洗淨,燒灰,研為末,米飲調服方寸匕。


滑石散


治產後小便出血。


滑石(研) 發灰(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生地黃汁調下。


崔氏方


療產後血滲入大小腸。


蜜(一大合) 車前草(搗汁,一升)


上相和煎沸,分兩服。


補遺方


治產後小便出血。


川牛膝去蘆,水煎服。


又方


生地黃汁(半升) 生薑自然汁(半合)


上相和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7:50: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方格 於 2012-11-28 17:52 編輯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大便出血


薛氏


曰:產後便血,或飲食起居,或六淫七情,以致元氣虧損,陽絡外傷。


治法:若因膏粱積熱,用加味清胃散;


若因淳酒濕毒,葛花解酲湯;


若因怒動肝火,加味小柴胡湯;


若因郁結傷脾,加味歸脾湯;


若因思慮傷心,妙香散;


若因大腸風熱,四物加側柏、槐花;


若因大腸血熱,四物加芩、連、槐花;


若因腸胃虛弱,六君加升麻、柴胡;


若因腸胃虛寒,六君加肉蔻、木香;


若因元氣下陷,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


若因胃氣虛弱,用六君、升麻;


若因血虛,用四物、升麻;


若因氣血俱虛,用八珍、柴胡、升麻。


大凡元氣虛弱而發熱者,皆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但用六君子或補中益氣加炮薑,溫補脾氣,諸證悉退,若四肢畏冷,屬陽氣虛寒,急加附子。


病因多端,當臨症制宜,庶無誤矣。


一產婦糞後下血,諸藥不愈,飲食少思,肢體倦怠,此中氣虛弱,用補中益氣加吳茱萸、炒黃連五分,四劑頓止,用歸脾湯治之而痊。


一婦人怒則便血,寒熱口苦,或胸脅脹痛,或小腹痞悶,此肝木乘脾土,用六君子加山梔、柴胡而愈,又用補中益氣加味逍遙二藥而不復作。


一婦人久下血在糞前,屬脾胃虛寒,用補中益氣東加連炒吳萸一錢,數劑稍效,乃加生吳萸五分,數劑而愈。


一產婦大便後血,口乾飲湯,胸脅膨滿,小腹悶墜,內熱晡熱,食少體倦,日晡面赤,洒淅惡寒,此脾肺氣虛,先用六君加炮薑、木香漸愈,用補中益氣將愈,用歸脾湯而愈。


後因勞役兼怒氣,發熱血崩,夜間譫語,此熱入血室,用加味小柴胡二劑而熱退,用補中益氣而血止,用逍遙散、歸脾湯調理而康。


加味清胃散


治因膏粱積熱便血。


當歸身(酒浸,一錢) 黃連 生地黃(酒洗) 升麻(各二錢) 牡丹皮(一錢半) 石膏(三錢)


上銼,水煎服。


一方無石膏,有犀角、連翹、甘草。


的奇散


治產後惡露不行,余血滲入大腸,洞瀉不禁,下青黑物,亦驗。


用荊芥大者四五穗,於盞內燃火燒成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少許,研勻,沸湯一兩呷調下。


此藥雖微,能愈大病,幸勿忽之。(妙理入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7:53:4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產後陰下有物脫出產腸不收


三因方


云:婦人趣產,勞力努極,致陰下脫若脫肛狀,及陰下挺出,逼迫腫痛,或舉動房勞,皆能發作,清水續續,小便淋瀝。


丹溪


云:一婦人三十余歲,生女二日後,產戶下一物如手帕,下有帕尖,約重一斤。


予思之,此因胎前勞乏傷氣,或肝痿所致,卻喜血不甚虛耳。


其時暮天寒,恐冷干壞了,急與炙黃 半錢,人參一錢,白朮五分,當歸一錢半,升麻五分,三帖連服之,即收上,得汗通身乃安,但下裔沾席處,干者落一片,約五六兩重,蓋脂膜也,食進得眠,診其脈皆澀,左略弦,視其形卻實,與白朮、芍藥各半錢,陳皮一錢,生薑一片,煎二三帖以養之。


一婦人產子後,陰戶中下一物如合缽狀,有二岐,其夫來求治。


予思之,此子宮也,必氣血弱而下墜。


遂用升麻、當歸、黃 大料一帖與之。


半日後其夫復來,曰:服二次後,覺響一聲,視之已收陰戶訖,但因經宿干著席上,破一片如掌心大在席,某妻在家哭泣,恐傷破不可復生。


予思之,此非腸胃,乃脂膏也,肌肉破,尚可復完,若氣血充盛,必可生滿。


遂用四物東加人參與一百帖,三年後復有子。


治子宮下,用黃 一錢半,人參一錢,當歸七分,升麻三分,甘草二分,作一帖,水一鐘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服,卻用五倍子末泡湯洗,又用末敷之,如此數次,宜多服藥,永不下。


一婦產後水道中出肉線一條,長三四尺,動之則痛欲絕,先服失笑散數次(何以服失笑散),以帶皮薑二斤研爛,入清油二斤,煎油干為度,用絹兜起肉線,屈曲於水道邊,以前薑熏之,冷則熨之,六日夜縮其大半,二六日即盡入,再服失笑散、芎歸湯調理之。如肉線斷,則不可治矣。


當歸黃 散

 

治產後陰脫,謂陰戶脫下也。(補而升之)


當歸 白芍 黃 人參(各二錢) 升麻(五分)


一方有甘草,無芍藥。


上銼作一劑,水煎,食前溫服,外用五倍子泡湯洗,又用末敷之。(五倍固脫也)


加味八珍湯


治產後生腸不收。(氣血並補而升)


八珍湯(八錢) 黃 (一錢) 防風 升麻(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服,外以荊芥、藿香、樗皮煎湯熏洗。


加味四物湯


治因產用力過多,陰門突出。(補血固脫)


四物湯(四錢) 龍骨(另研少許,臨服入)


上銼,水煎服,陰痛者加 本、防風,去龍骨。(妙在一加一去,有本來升法)


當歸散


治陰下脫,又名 疝。


當歸 黃芩(各二兩) 白芍(一兩) 皮(燒存性,半兩) 牡蠣( ,二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米湯任意調下,忌登高舉重。( 即子宮之脫,刺 、牡蠣、芩、芍涼而固脫也)


硫黃散


治產後努力太過,致陰下脫若脫肛狀,及陰下挺出,逼迫腫痛(陰脫有屬肝熱者),舉動房勞,皆能發作,清水續續,小便淋瀝。


硫黃 烏賊魚骨(各半兩)(硫黃、烏賊溫而固脫也) 五味子(二錢半)


上為末,摻患處,日三易。


烏椒湯


治陰下挺出。(溫法)


蜀椒(一方不用此味) 烏頭 白及(各半兩)


上為末,以方寸匕綿裹,納陰中入三寸,腹中熱易之,一日一度,明旦乃復著,七日愈。


寸金散


治婦人子腸下不收。(溫澀清涼,妙妙)


蛇床子 龍腦 葫蘆巴 紫梢花(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七錢,煎水半碗,淋洗之,三二遍為效。


復元湯


治產後子宮不收。


荊芥穗 藿香葉 臭椿皮(各等分)


上 咀,煎湯熏洗,子宮即入。


一方

有臨產子腸先出,產後腸不收,名曰盤腸獻花產。


治法:命產母仰臥,卻用好米醋半盞和新汲水七合,攪勻,忽 產母面或背,每一 令一縮。三 三縮,腸則盡收,此良法也。


一方


產腸出,俗用冷水 母面,其腸自收,此法虛弱之人切不可用。恐驚怯成病,或即脫絕,以此方治之。


用蓖麻子四十粒(一方云十四粒),去殼研爛,塗產母頭頂。自能收上,如收了,即以水洗去頂上蓖麻。


又方


治腸出久而不收,為風吹干,不能收者。

 

以磨刀水少許火上溫過,以潤盤腸,仍煎好磁石湯一杯,與產母飲之,自收。(取意)


丹溪方


治產後腸不收。


用香油五斤煎熱,盛盆俟溫,坐油盆中。約一頓食時,以皂角末吹入鼻中,嚏作立上,妙。(有法)


雜方


治盤腸產。


半夏為末,搐鼻中,腸自上。(取嚏之義)


一方


全蠍不拘多少為末,口噙水,鼻內搐之,立效。


一方


以大紙捻蘸香油,點燈吹滅,以熏產母鼻中,腸即上。


雜方


治產後陰腫下脫。


鐵精羊脂二味攪令稠,布裹炙熱熨,推納之。


一方


用枳殼二兩,去穰銼碎,煎湯溫浸,良久即入。


一方


用人尿,燒酒調下方寸匕。


一方


腸出,盛以潔淨漆器,濃煎黃 湯浸之,腸即上。


一方


蛇蛻、蛇床子二味炒熱,布裹熨患處,亦治產後陰痛。


一方


單用蛇床子一升,炒熱,帛裹熨患處,亦治產後陰痛。


一方


燒兔頭末,敷之。


一方


以溫水洗軟,卻用雄鼠糞燒煙熏入。


灸法


治產後陰脫,灸臍下橫紋二七壯。


一法


婦人陰挺出,四肢淫濼,身悶,少海主之。(一作照海)


一法


婦人胞胎門落頹不收常濕,灸神闕、玉泉(五十壯)、陰交。(臍下一寸指縫中,灸五十壯,三報)


又法


玉泉旁開三寸。(灸隨年壯,三報)


一法


女人陰門冷腫,灸歸來。(三十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7:54:1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產門不閉腫痛


薛氏


曰:玉門不閉,氣血虛弱也,用十全大補湯;


腫脹 痛,肝經虛熱也,加味逍遙散;


若因憂怒,肝脾氣血傷也,加味歸脾湯;


若因暴怒,肝火血傷也,龍膽瀉肝湯。


一產婦玉門不閉,發熱惡寒,用十全大補加五味子數劑,而寒熱退,用補中益氣加五味子數劑。


而玉門閉。


一婦人脾胃素弱,兼有肝火,產後玉門腫痛,寒熱作渴,嘔吐不食,外敷大黃等藥,內用驅利之劑,腫及於臂,諸證蜂起,此真氣虛而邪氣盛也,先用六君子以固腸胃,次用補中益氣以升陽氣,下數劑而痊愈。(無肝火則不腫痛,非脾胃弱則不嘔吐,故用大黃等藥失其治也)


一產婦患此失治,腫潰不已,形體消瘦,飲食少思,(此從飲食少思治)朝寒暮熱,自汗盜汗,半年矣,用補中益氣東加茯苓、半夏,膿水漸少,飲食漸進,又用歸脾湯,共五十余劑而愈。


一產婦玉門不閉,小便淋瀝,腹內一塊,攻走脅下,或脹或痛,(此從脅下脹痛淋瀝治)


用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而愈。


一婦人子宮腫大,二日方入,損落一片,殊類豬肝,面黃體倦,飲食無味,內熱晡熱,自汗盜汗,用十全大補湯二十余劑,諸證悉愈,仍復生育。


十全大補湯


治產後血氣大虛,陰門不閉,發熱惡寒。


本方加五味子,水煎服。


硫黃湯


治產後玉門開而不閉。


硫黃(四兩) 吳茱萸 菟絲子(各一兩半) 蛇床子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碗煎湯,頻洗之,自效。


斂陰法


治新產後陰腫下脫及產門不合。


新鍛石半升先放在腳盆內,後以沸湯沖入,乘熱於上熏之,俟溫,用手掬清者沃淋之。


未效,日再用。(有一婦用此法熏之即死,不可不慎。大抵宜溫不宜乘熱也,蓋以新鍛石而加滾湯,以熏新產之婦,能不傷乎,故盡信書不如無書,又當以己意逆之也)


當歸湯


治產後臟中風冷,陰腫痛。(品味俱妙)


當歸 獨活 白芷 地榆(各三兩) 敗醬(《千金翼》不用) 礬石(各三兩)


上銼碎,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適冷暖洗陰,日三。(適冷暖二字妙)


一方


治婦人子宮大痛不可忍,並產後生腸不收。(謂子宮墜下以致大痛也,此子宮當以玉門為釋,觀生腸不收可想矣,不然腹中之物豈能泡糝,是玉門,前案可據)


五倍子 白礬(各等分)


上為末,溫酒泡洗,干糝亦可。


桃仁膏


治產後陰腫妨悶。(此謂陰腫有瘀血)


桃仁(去皮尖) 五倍子 枯礬(各等分)


上為末,研桃仁膏拌勻敷。


一方


單用桃仁,去皮尖研細,四五次抹之。


萬應丸


治產後小戶痛不可忍。


知母一味去皮,炒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清酒一盞化下。


一方


治產後陰戶兩旁腫痛,手足不能舒伸者,用四季蔥入乳香。


同搗成餅,安於陰戶兩旁,良久即愈。(兩旁屬厥陰,蔥涎止痛,以其通也,四季蔥通而愈通,況同乳香乎,此入理之方,請試思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8:02:49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乳病門● 乳汁不行


大全


云:婦人乳汁乃氣血所化,其或不行者,皆由氣血虛弱,經絡不調所致,凡乳汁勿令投於地,蟲蟻食之,令乳無汁,若乳盈溢,可潑東壁上佳。


或產後乳漲,或 作者,此年少之人初經產乳,內有風熱也,須服清利之藥則乳行。


若累經產而無乳者,亡津液故也,須服滋陰之藥以助之。


若雖有乳,卻又不甚多者,須服通經之藥以動之,仍以羹 引之。


蓋婦人之乳,資以衝脈,沖與胃經通故也。


有屢經產而乳汁常多者,亦婦人血氣不衰使然,若婦人素有疾在衝任,乳汁少而色帶黃者,生子則怯弱而多疾。


三因方


云:產婦有二種乳脈不行,有血氣盛而壅閉不行者,有血少氣弱澀而不行者,虛當補之,盛當疏之,盛者當用通草、漏蘆、土瓜根輩,虛者當用煉成鐘乳粉(鐘乳原從氣化而成,故取之,以天人合氣也,微乎微乎)、豬蹄、鯽魚之屬,概可見矣。


薛氏


曰:前證若氣血虛弱而不能生化者,宜壯脾胃;


怒動肝膽而乳腫汁出者,宜清肝火。


夫乳汁乃氣血所化,在上為乳,在下為經,若屢產無乳,或大便澀滯,當滋化源。


一產婦因乳少,服藥通之,致乳房腫脹,發熱作渴,余謂血氣虛,以玉露散補之而愈。


通草散


治產後血氣盛實,乳汁不通。(以下五方皆治盛實壅滯,各有經濟法度,宜熟味之)


桔梗(二錢) 瞿麥 柴胡 天花粉(各一錢)


通草(七分) 青皮 白芷 赤芍藥 連翹 木通 甘草(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細飲,更摩乳房。


漏蘆散


治婦人肥盛,氣脈壅滯,乳汁不通,或經絡凝滯,乳內脹痛,或作癰腫,將欲成者。


此藥服之,自然內消,乳汁通行。


漏蘆(一兩半) 蛇蛻(炙,十條) 栝蔞(十枚,急火 存性。一方用根十枚。切片炒焦)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仍食豬蹄羹助之。經驗方有牡蠣燒存性(此厥陰陽明藥,加牡蠣尤奇)。


一方只用牡蠣 末,酒調下。


秘傳涌泉散


治乳婦氣脈壅塞,乳汁不行,及經絡凝滯,奶乳脹痛,或作癰腫。


王不留行 白丁香 漏蘆 天花粉 僵蠶 穿山甲(火炮黃色,各等分,一方無此味)


上為末,每服四錢,用豬懸蹄煮汁調下。(此散結通塞劑也,而白丁香宜查)


羅氏涌泉散


治氣滯少乳。


瞿麥穗 麥門冬(去心) 王不留行 龍骨 穿山甲(炮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先食豬懸蹄羹,後服此藥,服後以木梳刮左右乳房三十余下,日三服(立齋方無穿山甲,而以豬蹄汁一碗,酒一杯煎服。其用龍骨與氣滯何居,意以通中用塞也。取義而已)。


忌食薑椒辛辣之物。


涌泉散


治乳汁不通。不問虛盛,先用木梳頻刮乳房,後服藥。


穿山甲 白僵蠶 肉豆蔻(面包煨熟,各四錢) 皂角(五錢) 胡桃仁(去皮。四兩) 芝麻(炒,半斤)


上為細末,每服不拘多少,溫酒調下,任意飲之。(涌泉三方,俱有奇藥,而此以穿山、僵蠶、皂角通塞,胡桃、芝麻生乳,若肉豆蔻者,其善溫胃化食者歟,可與智者生巧)


產寶方


治產後乳無汁。


土瓜根 漏蘆(各三兩) 通草(四兩) 甘草(二兩)


上銼碎。以水八升煎取二升,分溫三服(若為乳無汁須以補氣血為主,而此以土瓜根桂心通血脈,有冷熱不同,全無氣血之劑,而甘草一味又超於法外矣)。


一方加桂心,並為末,酒服方寸匕。


胡桃散


治婦人少乳及乳汁不行。


核桃仁(去皮,十個,搗爛) 穿山甲(為末,一錢)


上搗和一處,共酒調服。


皂角散


治乳汁不通及乳結硬疼痛。


皂角(燒粉) 蛤粉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歌曰:婦人吹乳意如何,皂角燒灰蛤粉和,熱酒一杯調八字。


須臾核散笑呵呵。


張氏方


滋益氣脈榮衛,行津液。


葵子(炒香) 縮砂仁(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雜方


下乳汁。


栝蔞子洗淨,炒令香熟,瓦上 令白色為末,酒調下一錢,合面臥,少時再服。


一方


栝蔞一枚熟搗,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飲一升,日三。


一方


土瓜根為末,酒調下一錢,日三服。


一方


京三棱三個,水二碗煮取一碗,洗之,取汁下為度,妙。(以洗法通氣,又是一法)


一方


穿山甲洗淨一兩,灰炒燥,為細末,酒調服方寸匕,治產乳無汁,亦治乳結癰腫。


以上治乳滯不行之劑。


加味四物湯


治氣血虛,乳汁不通。(以下皆補法,而諸法不同,然會其理,則各臻至妙也,試法尤為入門便訣)


當歸 川芎 白芍藥(酒炒) 生地黃 木通 王不留行 天花粉(各等分)


上銼一劑,同 豬蹄旁肉四兩,煎湯二鐘,入藥同服,先將蔥湯頻洗乳房。(按第一方以四物不用熟地,第二方合四君而無白朮,更去生地,第三方有黃 ,或歸或芎或甘草,以至粳糯米、羊蹄、鐘乳,種種變更,皆不出於至中至正之道。噫,其能復超於法外否)


玉露散


治產後乳脈不行,身體壯熱疼痛,頭目昏痛,大便澀滯,此藥涼膈壓熱下乳。


人參 白茯苓 當歸(各五分) 芍藥(七分) 川芎 桔梗(炒) 白芷(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 咀,水煎,食後服。如熱甚,大便秘,加大黃炒三分。


當歸補血加蔥白湯


治產後無乳。


當歸(二錢) 黃 (一兩) 蔥白(十根)


上銼,水煎服。(此方亦從補法來,而以蔥白引入乳房,尤為捷徑)


通脈散


治女人乳少。


當歸 天花粉 木通 牡蠣 穿山甲上為細末,用豬蹄湯入酒少許調服。


通乳湯


治乳後氣血不足,經血衰弱,乳汁澀少。


豬蹄(下節,四只) 通草(二兩) 川芎(一兩) 穿山甲(十四片,炒黃) 甘草(一錢)


上用水五升煮汁飲之,忌生冷,避風寒,夜臥不宜失蓋,更以蔥湯頻洗乳房。


一方


治乳汁不通。


當歸 穿山甲(酥炙,各五錢) 天花粉 王不留行 甘草(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豬蹄湯或熱酒調下,其乳即通。


豬蹄湯


治婦氣少力衰,脈澀不行,絕乳汁。


豬蹄(一只) 通草(四兩)


上將豬蹄淨洗,依食治法,次用水一斗同通草浸煮,得四五升,取汁飲之,末作二料。


立效散


下乳汁。


粳米 糯米(各半合) 萵苣子(一合,並淘淨) 生甘草(半兩)


上研細,用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分三服,立下。(全以穀氣為主,即糯米又為養陰助乳之大藥也)


又方


治乳汁少。


栝蔞根 薄荷干身(各等分)


上為粗末,先吃羊蹄汁一碗,次服藥,後再吃蔥絲羊羹湯少許,立效。(羊肉補形,薄荷蔥絲和味,引經通滯)


鐘乳散


治乳婦氣少血衰,脈澀不行,乳汁絕少,成煉鐘乳粉研細,濃煎漏蘆湯調下二錢。


雜方


有人乳汁不行已十七日,諸藥無效,遇有人送赤豆一斗,遂時常煮粥食之,當夜乳脈通行。


一方


麥門冬不拘多少,去心,焙為末,以酒磨犀角約一錢許,暖調二錢服之,不過兩服,乳汁便下。(此清心法可為焦勞者一助云,乃又超於法外矣)


以上治乳少不行之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8:07:58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乳病門●乳汁自出


大全


云:產後乳汁自出者,乃是胃氣虛所致,宜服補藥以止之,若乳多溢滿急痛者,溫帛熨之(當觀人勇怯及乳汁濃淡,以論虛實,為有涌溢故也)。


《產寶》有是論,卻無方以治之。若有此證,但以漏蘆散亦可。


有未產前乳汁自出者,謂之乳泣,生子多不育,經書未嘗論及。(予曾診一內,氣盛脈旺,患乳泣,其生子長而游癢,其不育之說,亦未必盡然也)


薛氏


曰:前證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肝經血熱,用加味逍遙散;


肝經怒火,用四物柴梔芩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一產婦勞役,忽乳汁如涌,昏昧吐痰,此陽氣虛而厥也,灌以獨參湯而蘇,更以十全大補湯數劑而安。


若婦人氣血方盛,乳房作脹,或無兒飲脹痛,憎寒發熱,用麥芽二三兩炒熟,水煎服,立消。


其耗散血氣如此,何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方中多用之。


漏蘆散


方見前。


免懷湯


欲摘乳者,用此方通其月經,則乳汁不行。


當歸尾 赤芍藥 紅花(酒浸) 牛膝(酒浸各五錢)


上銼,水煎服。


一方


治歸人血氣方盛,乳房作脹,或無兒食乳,要消者,服此立消。


麥芽二兩炒熟,水煎服。

一方炒為末,煎四物湯調服,即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8:20:1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乳病門●吹乳癰腫


大全


云:產後吹奶者,因兒吃奶之次忽自睡著,為兒口氣所吹,令乳汁不通,蓄積在內,遂成腫硬,壅閉乳道,傷結疼痛,亦有不疼下痛,腫硬如石者,總名曰吹奶。


若不急治,腫甚成癰,逮有至死者,連服皂角散、栝蔞散,敷以天南星散,更以手揉之則散。


薛氏


曰:前證用藥,切不可損其氣血。


丹溪


云:乳房陽明所經,乳頭厥陰所屬。


乳子之母不知調養,或為忿怒所逆,郁悶所遏。


濃味所釀,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通,而汁不得出,陽明之熱沸騰,故熱甚而化膿。


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滯痰。


口氣 熱,含乳而睡,熱氣所吹,遂生結核。


於初起時,便須忍痛揉令稍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矣,此不治必成癰癤。


治法疏厥陰之滯,以青皮清陽明之熱,以細研石膏行污濁之血,以生甘草節治腫導毒,以栝蔞子或加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銀花、當歸頭,或湯或散,加減隨意消息,然須少酒佐之,若加以艾火兩三壯於腫處,其效尤捷(立方有法,用藥有訣,不可不達)。


彼村工喜於自銜,便妄目針刀,引惹拙病,良可哀憫。


李氏


曰:婦人之乳,男子之腎,皆性命根也。


初起煩渴嘔吐者,膽胃風熱也,甚則毒瓦斯上衝,咽膈妨礙。寒熱者,肝邪也。


此皆表證,宜不換金正氣散加天花粉,能止渴嘔,定寒熱。咽膈有礙者,甘桔東加生薑,或護心散。

如潰後見此四證為虛。


飲食濃味,忿怒憂郁,以致胃火上蒸,乳房乳汁化為濁膿,肝經氣滯,乳頭竅塞不通,致令結核不散,痛不可忍。


初起便宜隔蒜灸法,切忌針刀,能飲者一醉膏加芎、歸各一分一服,兩服即效,不能飲者栝蔞散。


結核亦有因氣血虛弱,被外感內傷,以致痰瘀凝滯而成核者,俱以芷貝散為主。


血虛合四物湯,更加參、朮、柴胡、升麻;


氣虛合四君子湯,更加芎、歸、柴胡、升麻;


憂思傷脾者,歸脾東加栝蔞根、貝母、白芷、連翹、甘草節,水酒各半煎服。


有肝火結核腫痛甚者,清肝解鬱湯。


吹乳,因乳子膈上有痰,口氣 熱,含乳而睡,熱氣吹入乳房,凝滯不散,作痛。


初起須忍痛揉令稍軟,吸令汁透,自可消散。


不散宜益元散,冷薑湯或井水調,一日一夜服三五十次自解。


重者解毒湯頓服之,挾氣者芷貝散、單青皮湯,外用漏蘆為末,水調敷之。


又有乳汁不行,奶乳脹痛者,涌泉散。


核久內脹作痛,外腫堅硬,手足不近,謂之乳癰。


未潰者,仍服栝蔞散、內托升麻湯,或復元通氣散加漏蘆;


虛者,托裡消毒散;


將潰,兩乳間出黑頭,瘡頂陷下作黑眼者,內托升麻湯;已潰寒熱者,內托十宣散;


少食口乾者,補中益氣湯;


晡熱內熱者,八物東加五味子;


胃虛嘔者,六君子東加香附、砂仁;


胃寒嘔吐或瀉者,六君子東加乾薑、藿香;遇勞腫痛者,八物湯倍參、 、歸、朮;


遇怒腫痛者,八物東加山梔。


王損庵


曰:隆慶庚午,予自秋闈歸,則妹已病。


蓋自七月乳腫痛不散,八月用火針取膿,醫以十全大補湯與之,外敷鐵箍散,不效,反加喘悶。


九月產一女,潰勢益大,而乳房爛盡,乃及胸腋,膿水稠黏,出膿幾六七升,略無斂勢。


十一月始歸就醫,改用解毒和平中劑,外摻生肌散、龍骨、寒水石等劑,膿出不止,流濺所及,即腫泡潰膿,兩旁紫黑,瘡口十數,胸前腋下皆腫潰,不可動側,其勢可畏。余謂產後毒瓦斯乘虛而熾,宜多服黃 解毒補血益氣生肌,而醫不敢用。


十二月中旬後益甚,瘡口念余,諸藥及試不效,始改用予藥。


時膿穢黏滯,煎楮葉豬蹄湯沃之,頓爽。


乃治一方,名黃托裡湯,黃 之甘溫,以排膿益氣生肌為君,甘草補胃氣解毒,當歸身和血生血為臣,升麻、葛根、漏蘆為足陽明本經藥,及連翹、防風,皆散結疏經,栝蔞仁、鼠黏子解毒去腫,皂角刺引至潰處,白芷入陽明,排膿長肌,又用川芎三分,及肉桂炒柏為引用,每劑入酒一盞,煎送白玉霜丸,疏膿解毒。


時膿水稠黏,方盛未已,不可遽用收澀之藥,理宜追之,以翠青錠子外摻,明日膿水頓稀,痛定穢解,始有向安之勢,至辛未新正,患處皆生新肉,有紫腫處俱用蔥熨法,隨手消散。


但近腋足少陽分尚未斂,乃加柴胡一錢,青皮三分,及倍川芎,膿水將淨者,即用搜膿散摻之,元宵後遂全安。


康祖為廣德宰,事張王甚謹,後授溫 ,左乳生癰,繼又胸臆間結核,大如拳,堅如石,荏苒半載,百療莫效,已而牽掣臂腋,徹於肩,痛楚特甚,急禱王祠下,夢聞語曰:若要安,但用生薑自然汁、製香附服之、覺呼其子,檢本草視之,二物治證相符,訪醫者亦云有理,遂用香附子去毛,薑汁浸一宿,為末二錢,米飲調,方數服,瘡膿流出,腫硬漸消,自是獲愈。


一婦人稟實性躁,懷抱久郁,左乳內結一核,按之微痛,以連翹飲子二十余劑,少退,更以八珍加青皮、香附、桔梗、貝母二十余劑而消。


消毒飲


治吹乳吹癰並便毒,如憎寒壯熱,或頭痛者,先服人參敗毒散一二劑,方可服此藥,如無前證,即服此二三劑,或腫不消,宜服托裡藥。


當歸 白芷 青皮(去皮) 貝母 柴胡 天花粉 僵蠶(炒) 金銀花(各三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便毒,加大黃煨一錢,空心服。(白芷為陽明經,排膿止痛,青皮、柴胡行厥陰經氣滯,當歸行血,天花粉通血脈,僵蠶散結痰,貝母開鬱痰,金銀花味甘,總解諸毒,其加大黃以治便毒者,亦行厥陰污濁之血也)


連翹飲子


治乳癰。(此專行厥陰氣血凝滯之藥)


連翹(結熱) 栝蔞仁(滌痰緩肝) 川芎(血) 皂莢刺 橘葉(氣) 青皮(氣) 甘草節(血) 桃仁(各二錢,血)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服,如已破者,加參、 、當歸;未破者,加柴胡、升麻。


一方


治血脈凝注不散,結成吹乳乳癰,痛腫不可忍者。


天花粉 金銀花 皂角刺 穿山甲 當歸尾 白芷梢 栝蔞仁 貝母(去心) 甘草節上銼,酒煎眼。(以凝注不散,故用天花角刺山甲歸尾)


又方


治婦人乳中結核。


升麻 連翹 青皮 甘草節(各二錢) 栝蔞仁(三錢)


上作一服,水煎,食後細細呷之。(以乳房結核,故用升麻、青皮,而連翹散結熱,甘草、栝蔞緩肝潤燥也)


內托升麻湯


治婦人兩乳間出黑頭,瘡頂陷下作黑眼,並乳癰初起亦治。


升麻 當歸身 葛根 連翹 黃柏(各二錢) 黃 (三錢) 牛蒡子 甘草(炙,各一錢) 肉桂(五分)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半鐘煎,食後服。(治黑陷妙劑。而黃柏之用,所以濟陷也;肉桂之用,所以發毒也)


清肝解鬱湯


治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鬱火傷血,乳內結核,或為腫潰不愈,凡肝膽經血氣不和之證,宜用此藥。


人參(去蘆) 茯苓 熟地黃 芍藥(炒) 貝母(去心) 山梔(炒,各一錢) 白朮 當歸(各一錢半)


柴胡 牡丹皮 川芎 陳皮(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風熱即肝熱生風,言熱則火在其中矣,治以逍遙散加山梔、四物,養肝血清膽熱也,治熱即治風,養血即清火也,人參同白朮,非氣虛者不宜輕用)


一方


乳栗破則少有生者,必大補,或庶幾耳。(此方重在破字上)


人參 黃 白朮 當歸 川芎 連翹 白芍 甘草節上銼,水煎服。


一方有青皮、栝蔞,無白朮。乳岩小破,加柴胡。(以乳栗有青皮、栝蔞,無白朮,此方中之竅須得之,小破二字亦一竅也)


一方


治乳硬痛。(硬字上討好)


當歸 甘草(各三錢) 沒藥(一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入酒少許,熱飲。


金銀花散


治乳脈不行,結成癰腫,疼痛不可忍者。


金銀花 當歸 黃 (蜜炙)(以乳脈不行而用黃 ,宜詳之) 甘草(各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煎,入酒半鐘,食後溫服。


丹溪方


治乳腫痛。


青皮 石膏( ) 連翹 皂角刺(炒) 黃藥子(黃藥子解熱毒要藥,而所要配諸藥又極當,非丹溪論中語也) 當歸頭 木通(各一錢) 生甘草(三分)


上作一帖,水煎,入好酒些少,同煎服。


一方


治乳癰奶勞 腫。


石膏( ) 樺葉(燒) 栝蔞子 青皮(石膏、青皮是一套子,而配法差別) 甘草節上銼,水煎服。


一方


治乳有核。(在核字上看)


南星 貝母 甘草節 栝蔞(各一兩) 連翹(半兩)


上以水煎,入酒服。


復元通氣散


治婦人乳癰及一切腫毒。(通氣二字妙)


木香 茴香 青皮 穿山甲(酥) 陳皮 白芷 甘草 漏蘆 貝母(去心,薑製,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好酒調下。


治乳癰方


(行結氣結血,其加參 ,又是一法)


青皮 栝蔞子 橘葉 連翹 桃仁(留尖) 皂角刺 甘草節上水煎服,如破多加參、 。


神效栝蔞散


治婦人乳癰乳岩,神效。


黃栝蔞(子多者,不去皮,焙乾研爛) 當歸(酒洗) 生甘草(各五錢) 乳香 沒藥(各別研,二錢半)(用乳沒法始此)


上作一劑,用好酒三碗,於瓷石器中慢火熬至碗半,分為三次,食後服。


如有乳岩,便服此藥,可杜絕病根。如毒瓦斯已成,能化膿為黃水,毒未成則內消。


疾甚者,再合一服,以愈為度。


立效散與此間服神效,但於栝蔞散方減去當歸,加紫色皂角刺一兩六錢是也。


究源五物湯


治癰疽發背,乳癰通用。


栝蔞(炒,一枚) 皂角刺(半燒帶生) 沒藥 乳香 甘草(各半兩)


上銼,用淳酒三升煎取二升,時時飲之,痛不可忍,立止。


栝蔞散


治吹乳。


乳香(一錢,研) 栝蔞(一個,一方用根一兩)


上銼,用酒煎服,或為末,溫酒服二錢,外用南星末,溫湯調塗。


橘香散


治乳癰未結即散,已結即潰,極痛不可忍者,藥下即不疼,神驗,因小兒吹乳,變成斯疾者,並皆治之。


陳皮(去白,干面炒黃,為末,一兩) 麝香(一分)


上研勻,酒調下二錢,被蓋汗出即愈。


補遺方


治吹乳結實腫痛。


陳皮(二兩)(陳皮亦厥陰藥) 甘草(一錢)


上銼,水煎,分兩次服,用荊芥、羌活、獨活煎湯,熏洗即散。


一方


治乳癰。


夜明砂 栝蔞(炒) 阿魏上為末,飯丸,酒吞下。(此方無分兩,大都以夜明砂為君,以破結血也,栝蔞為臣,以潤結痰也,阿魏為佐,軟堅破滯也)


通和湯


治婦人乳癰,疼痛不可忍者。


穿山甲(炮黃) 木通(各一兩) 自然銅(半兩,醋淬七次)(自然銅其通壅滯者歟)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食遠服。


二灰散


治產後乳汁不泄,結滯不消,熱毒。


蔓荊子(燒) 皂角刺(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無時。


夜陰散


治吹乳乳癰。


蜘蛛(三個) 紅棗(三枚,去核)


上每棗一枚入蜘蛛一個,夾於內炒熟,口嚼吃,用燒酒送下,未成者立消,已成者立潰。


獨勝散


治婦人吹奶初覺,身熱頭疼,寒熱及胸乳腫硬,是其候也,服之能令下乳汁,通血脈,立能自消。


白丁香(真者)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服,腫硬立消,甚者不過三服。


一方


治婦人吹乳硬腫,身發熱憎寒,疼痛難忍,不進飲食者,服之良驗。


鹿角一兩(此藥行厥陰經) 炭火 存性,研細,分作二服,先將末藥五錢入鍋,次下無灰酒一碗,滾數沸倒在碗內,乘熱盡飲,臥覆汗出即安。


一方


用鹿角銼為細末,酒調二三錢服,亦效。


一方


用鹿角於粗石上磨取白汁塗之(磨者更妙),干又塗。


勝金丹


治吹乳結核不散腫痛者,神效,亦治乳岩。


百齒霜(即梳齒上頭垢)


上用無根水丸如雞頭子大,以黃丹為衣,每服一丸或二丸,好酒下,如不飲酒,白湯下,不可化開,亦不可令病患知,極有效驗。


一方


治乳癰及無名腫毒初起。


用五葉藤,一名五爪龍,不拘多少,生薑一塊,好酒一碗,擂爛,去渣,熱服,汗出為度,仍以渣敷。


敷乳方


(破血破氣破痰)


天南星 皂角刺(燒帶生) 半夏(生,各三分) 白芷 草烏 直僵蠶(焙,各一分)


上為細末,多用蔥白研取汁,入蜜調敷,若破瘡口,用膏藥貼。(蔥與蜜反,故用之)


蔥熨法


治吹乳乳癰,登時立消。(通陽明壅結)


用連根蔥一大把搗爛,成餅一指濃,攤乳上,用瓦罐盛灰火覆蔥上,須臾汗出即愈。


一方


治吹奶。


金銀花 天蕎麥 紫葛藤(各等分)


上以醋煎,洗患處立消。


如無蕎麥、葛藤二味,只金銀花亦可。


一方


治乳癰。(前敷藥宜溫熱,此以清涼,而氣血之分蓋有別也)


大黃 鼠糞(新者,各一分) 黃連(二分)


上三味搗為末,以黍米粥清和,敷乳四邊,痛止即愈。無黍米,粟米粳米亦得。


柳根熨法


治乳癰二三百日,眾療不瘥,但堅紫色青。


用柳根削取上皮,搗令熟,熬令溫,盛著練囊中熨乳上,干則易之,一宿即愈。


雜方


治吹乳乳癰。


用新柏葉一握洗淨,以朴硝一勺,同入臼內杵之,旋加清水,扭取自然汁半碗,先以病人飲三兩口,仍用雞翎蘸汁掃於患處,中間留一眼,四邊頻頻掃之,其腫自消。


一方


用生地黃擂汁塗之,一日三五次,立效。


一方


用生山藥搗爛,敷上即消,消即去之,遲則肉腐。


一方


采嫩桑葉研細,米飲調攤紙花,貼患處。


一方


用蒲公英搗爛,敷患處,神妙。


一方


用天南星為末,以溫酒調塗。


一方


以益母草為末,調塗,或生搗爛用之。


一方


治吹乳,用桑樹蛀屑,飯搗成膏貼之。


一方


用遠志酒煎服,滓敷患處。


一方


用野椒桑和藥一同搗膏,敷患處。


一方


用鼠黏子加射干,酒吞下。


一方


治乳癰,用人牙齒燒存性,研為細末,以酥調,塗貼癰上。


一方


治乳癰初發,用貝母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即以兩手覆按於桌上,垂乳良久,自通。


一方


用真樺皮為末,酒服方寸匕,睡醒已失。


一方


用蒲公英忍冬藤酒煎服,即欲睡,是其效也。


一方


單用蒲公英煮汁飲及封之,立消。


一方


治吹乳,用豬牙皂角去皮弦,蜜炙為末,酒調服之。


一方


用大車頭邊油垢,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


一方


螃蟹去足用蓋,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黃酒下。


一方


用黍子一合,黃酒下即散。


一方


治吹乳未成膿者,用鼠糞二十一粒,研為細末,冷水調服,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8:23:4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乳病門●妒乳


夫妒乳者,由新產後兒未能飲,至乳不泄,或乳脹,捏其汁不盡,皆令乳汁蓄結,與血氣相搏,即壯熱,大渴引飲,牢強掣痛,手不得近是也。


初覺便知,以手捏去汁,更令旁人助吮引之。


不爾,或作瘡有膿,其熱勢盛,必成癰也,輕則為吹乳妒乳,重則為癰。


雖有專門,不可不知。


集驗論


曰:(浸淫瘡亦名姑妒)凡婦人女子乳頭生小淺熱瘡,搔之黃汁出,浸淫漸長,百療不瘥,動經年月,名為妒乳,宜以赤龍皮湯、天麻湯洗之,敷二物湯、飛烏膏及飛烏散,始作者可敷以黃芩漏蘆散、黃連胡粉散,並佳。(缺漏蘆散)


連翹湯


治產後妒乳,並癰實者下之。(有餘者瀉之)


連翹 升麻 元參 芍藥 白蘞 防風 射干 杏仁 芒硝 大黃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食後服。


栝蔞散


冶乳初結脹不消,令敗乳自退。


栝蔞(一個,半生半炒) 粉草(一寸,半生半炙) 生薑(一塊,半生半煨)


上銼,用酒二碗煎服,少頃痛不可忍,即搜去敗乳,臨臥再一服,順所患處乳側臥於床上,令其藥行故也。


無生薑用麥芽。


一方


治妒乳。


黃芩 白蘞 芍藥上為末,以漿水飲服半錢匕,日三。


若左乳汁結者,即捋左乳汁(捋法有見解),若右乳汁結者,可捋去右乳汁。


赤龍皮湯


治妒乳。


槲皮三升,水一斗煮五升,夏冷洗,秋冬溫之,分以洗乳。


天麻湯


治妒乳,亦洗浸淫黃爛熱瘡,癢疽濕陰蝕瘡,小兒頭瘡。


天麻草(即益母)五升,以水一斗半煎取一斗,隨寒溫分洗乳,以殺癢也,洗畢,敷膏散。


飛烏散


治乳頭生瘡及諸熱浸淫,丈夫陰蝕癢濕,小兒頭瘡疳蝕等瘡,並以此敷之。


維粉(燒朱砂作水銀上黑煙,三兩,熬令焦燥) 枯礬(三兩,燒粉)


上二味篩為細末,以甲煎和之,令如脂,以敷乳瘡,日三,有汁可干摻。


黃連胡粉膏


治乳瘡,並諸濕癢黃爛肥瘡。


黃連(二兩,為末) 胡粉(二兩半) 水銀(一兩,同研令消散)


上三味相和,皮裹熟 之,自和合也,縱不成一家,且得水銀細散入粉中,以敷乳瘡。


一方


治妒乳生瘡。


蜂房 豬甲中土 車轍中土(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苦酒和敷之。


鹿角散


治婦人乳頭生瘡,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者。


鹿角(三分) 甘草(一分)


上二味為末,和以雞子黃,於銅器中置溫處,炙上敷之,日再即愈,神驗不傳。


雜方


治妒乳乳癰。


燒自死蛇為灰,和以豬膏塗之,大良。


一方


葵莖及子搗篩為末,酒服方寸匕,即愈。


一方


雞屎干為末,酒服方寸匕,須臾三服,愈。


一方


馬溺塗之,立愈。


一方


取搗米槌二枚,炙令熱,以絮及故帛 乳上,以槌更互熨之,瘥止,已用立效。


一方


皂角十條,以酒一升揉取汁,硝石半兩,煎成膏敷之。


一方


蔓荊子搗爛,酒服,仍以滓敷患處。


一方


用赤小豆酒研爛,溫服,滓封患處。


一方


仙人掌草一握,小酒糟一塊,生薑一大塊,同研爛,入桂末少許炒,酒服,滓罨患處。


一方


治乳頭裂破,用丁香為末,敷之。


一方


用秋茄子裂開者陰乾,燒存性,水調塗之。


補遺方


治婦人乳頭小淺瘡爛癢。


用芙蓉花或葉,干為末,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8:26:1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乳病門●乳岩


丹溪


云:婦人不得於夫,不得於舅姑,憂怒郁遏,時日累積,脾氣消沮,肝氣橫逆,遂成隱核,如鱉棋子,不痛不癢,十數年後,方為瘡陷,名曰乳岩。


以其瘡形嵌凹,似岩穴也,不可治矣。


若於始生之際,便能消釋病根,使心清神安,然後施之治法,亦有可安之理。


予族侄婦年十八歲時曾得此證,審其形脈稍實,但性躁急,伉儷自偕,所難者從姑耳,遂以單方青皮湯,間以加減四物湯,行經絡之劑,兩月而安。


此病多因濃味濕熱之痰停蓄膈間,與滯乳相搏而成,又有滯乳因兒口氣吹噓而成,又有拗怒氣激滯而生者。 


石膏燒樺皮栝蔞子甘草節青皮,皆神效藥也。


婦人此病,若早治之便可立消,有月經時悉是輕病,五六十後無月經時,不可作輕易看也。(經通肝氣能散,經止則血枯矣)


一婦年六十,濃味郁氣而形實多妒,夏無汗而性急,忽左乳結一小核,大如棋子,不痛,自覺神思不佳,不知食味,才半月,以人參調青皮、甘草末,入生薑汁細細呷,一日夜五六次,至五七日消矣。


此乃妒岩之始,不早治,隱至五年十年以後發,不痛不癢,必於乳下潰一竅如岩穴,出膿,又或五七年十年,雖飲食如故,洞見五內乃死(惜哉)。


惟不得於夫者有之,婦人以夫為天,失於所天,乃能生此。


此謂之岩者,以其如穴之嵌岈空洞,而外無所見,故名曰岩。


患此者必經久淹延,惟此婦治之早,正消患於未形,余者皆死,凡十余人。


又治一初嫁之婦,只以青皮甘草與之安。


龔氏


曰:婦人乳岩始有核腫,如鱉棋子大,不痛不癢,五七年方成瘡。


初便宜多服疏氣行血之藥,須情思如意則可愈,如成瘡之後,則如岩穴之凹,或如人口有唇,赤汁膿水浸淫胸腹,氣攻疼痛,用五灰膏去蠹肉生新肉,漸漸收斂。


此疾多生於憂鬱積忿,中年婦人未破者尚可治,成瘡者終不可治,宜服十六味流氣飲。


薛氏


曰:乳岩乃七情所傷,肝經血氣枯槁之證,大抵郁悶則脾氣阻,肝氣逆,遂成隱核,不痛不癢,人多忽之,最難治療。


若一有此,宜戒七情,遠濃味,解鬱結,更以養血氣之藥治之,庶可保全,否則不治。


惟一婦服益氣養榮湯百余劑,血氣漸復,更以木香餅灸之,喜其謹疾,年余而消。


余不信,乃服克伐行氣之劑,如流氣飲敗毒散,反大如覆碗,自出清膿,不斂而歿。


李氏


曰:有鬱怒傷肝脾,結核如鱉棋子大,不痛不癢,五七年後,外腫紫黑,內漸潰爛,名曰乳岩,滴盡氣血方死,急用十六味流氣飲及單青皮湯兼服,虛者只用清脾解鬱湯,或十全大補湯,更加清心靜養,庶可苟延歲月。


經年以後,必於乳下潰一穴出膿,及中年無夫婦人,死尤速。


惟初起不分通何經絡,急用蔥白寸許,生半夏一枚,搗爛,為丸如芡實大,以綿塞之,如患左塞右鼻,患右塞左鼻,二宿而消。(有如是之神)


青皮散


治乳岩初起如鱉棋子,不痛不癢,須趁早服之,免致年久潰爛。


青皮 甘草上為末,用人參煎湯,入生薑汁調,細細呷之,一日夜五六次,至消乃已,年少婦人只用白湯調下。


十六味流氣飲


治乳岩。


當歸 川芎 白芍 黃 人參 官桂 厚朴 桔梗 枳殼 烏藥 木通 檳榔 白芷 防風紫蘇 甘草上銼一劑,水煎,食遠臨臥頻服,外用五灰膏去其蠹肉,生新肉,漸漸收斂。(五灰膏見痔漏門。乳岩之病,大都生於郁氣,蓋肝主怒,其性條達,鬱而不舒,則曲其挺然之質,乳頭屬厥陰經,其氣與痰時為累積,故成結核,茲以風藥從其性,氣藥行其滯,參、 、歸、芍以補氣血,官桂血藥以和血脈,且又曰木得桂而枯,乃伐木之要藥,其不定分兩者,以氣血有濃薄,病邪有淺深,又欲人權輕重也) 乳癰加青皮。


益氣養榮湯


治抑郁及勞傷血氣,頸項兩乳或四肢腫硬,或軟而不赤不痛,日晡微熱,或潰而不斂,並皆治之。


人參 白朮(炒,各二錢) 茯苓 陳皮 貝母 香附子 當歸(酒拌) 川芎 黃 (鹽水拌炒)


熟地黃(酒拌) 芍藥(炒) 桔梗 甘草(炒,各一錢)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此方以六君子湯去半夏加貝母,合四物湯,外加香附黃 桔梗者也,為調理之劑)。


胸痞,減人參、熟地黃各三分;


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


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


膿清,加人參、黃 ;


膿多,加川芎、當歸;


膿不止,加人參、黃、當歸;


肌肉遲生,加白蘞、官桂。


木香餅


治一切氣滯結腫,或痛或閃 ,及風寒所傷作痛,並效。


木香(五錢) 生地黃(一兩)


上木香為末,地黃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處,以熱熨火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8:27:24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乳病門●乳懸


芎歸湯


治產後瘀血上攻,忽兩乳伸長細小如腸,直過小腹,痛不可忍,名曰乳懸,危證。


川芎 當歸(各一斤)


上用水煎濃湯,不時溫服,再用二斤,逐旋燒煙安在病患面前桌子下,令病患曲身低頭,將口鼻及病乳常吸煙氣,未甚縮,再用一料,則瘀血消而乳頭自復矣,若更不復舊,用蓖麻子搗爛貼頂上,片時收,即洗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9:15:18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附●保生碎事


(濟陰慈幼外編)


漪子


曰:嘗觀《列女傳》曰:古之婦人妊子,坐立寢食,視聽言動,皆要循循合矩,如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娠文王,未嘗不以胎教為重,生子卒為周宗,其理可不驗與。


今之孕婦,未諾古法,為夫者當以胎教之理諭之,俾婦善調固其本,以達其支,非惟無墮失之患,抑且生子形容端正,才器過人矣。


又曰:人稟陰陽之氣以生,借父精母血以成其形。


人始胎,一月如露珠,二月似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五臟生,六月六腑成,七月關竅通,八月游其魂,九月三轉身,十月受氣足,始生。


所以古人云:有孕不在房,養子痘疹稀。


以慎重其胎也,世人可不謹歟。


今幼科醫書多種,自有專門,余集只錄墮地時至七日內之事,采其最要者,簡而當,詳而明,有先後原委,切要著明,其良法實實可防患於未然耳。

朽淇年已逾甲,志在守庚,杜卻家緣,養山寺,向梓證道並地理碎事諸刻,以求政四方,此亦不過幼吾幼之婆心焉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9:16:14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附●保嬰經驗方●夢生方


夢生方


初生不能發聲,謂之夢生,切不可斷臍,以綿衣包兒,用大油紙捻燒臍,待氣回方可斷也,將胞衣連帶用火炙,令暖氣入兒腹,取一貓,用青布裹頭目,令一伶俐女人拿住貓頭,向兒耳旁,以口咬破貓耳,貓大叫一聲,兒即醒矣。


初生無啼,是肛門為脂皮所塞,用簪通開。


外台秘要


云:兒生不啼,由產難少氣也,取臍帶向身卻捋之,令氣入腹,仍呵至百度,自啼矣。


又以蔥白徐徐鞭之,亦妙。


菖蒲搗生汁,入口即活。


生兒啼聲不出及聲不轉者,舌下有膜如石榴子,或口中上 有泡,速以指爪摘斷之,用葦刀於割之亦可,微有血出即活,若血多者,燒斷發同豬脂塗之。


小兒因產難,產下不哭,微有氣者,以本父母真氣度之,即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9:16:59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附●保嬰經驗方●拭口法


嬰兒在胎,口有熱物,蓋胎毒也,生下啼聲未出,急用軟帛或綿裹指拭盡,貴在神速,遲則咽下,伏之於心,遇天行時氣,久熱不除,乃乘於心,心主血脈,得熱而散,流溢於胃,胃主肌肉,發出於外,成瘡疹之毒,世之小兒無可免者,不知病源在此,若依此法,庶可免矣。


產家要訣


云:予見有挖出血餅,切開色成五彩,舉家大喜,謂必無痘患矣,而竟以患痘死者。


且口血雖咽,必入腸胃,大便一通,其血亦去,豈有徑投極下之處,伏於棗大有腎之中,藏蓄不動,久而後發者哉。


太醫院支改齋先生辨之甚悉,謂痘之所主,皆屬心火。


斯言足破千古疑案,及思古方用黃連甘草抹兒口以解胎毒者,豈非瀉心之藥也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9:17:2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附●保嬰經驗方●甘草法


凡妊娠臨月,預辦好甘草指許一節拍碎,以水二蜆殼煎一蜆殼,以綿裹蘸,令兒吮之,若吐出惡物為佳,服一蜆殼不吐,即不須服,不問小兒虛實,皆可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9:18:54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附●保嬰經驗方●黃連法


臨產時,先以黃連五錢,甘草二錢五分,熬濃汁,生下即與二三匙,再加朱砂細末調汁,抹兒口中,打盡腹中舊屎,次用朱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9:19:1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附●保嬰經驗方●朱蜜法


葛氏肘後方


云:先用甘草、黃連拭口,吐其惡汁,稍定更與朱蜜,安神定魄,用好朱砂一大豆許細研,水飛過,煉蜜一蜆殼許,和朱砂成膏,旋抹口中,非獨鎮心定神,亦解惡毒,若面色青白,啼聲不響,即不須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9:20:2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附●保嬰經驗方●斷臍法


產家要訣


云:兒出胎洗後,方斷臍帶,則不傷水生病。


斷臍須捋汁令盡,否則寒濕入腹,或作臍風,又須於近臍四五寸處以線緊扎,以帛包裹,以口咬斷。

 

蓋扎緊則兒血不貫於胞衣,自然痿縮弗脹而易下,即或延緩數日,亦無大害。


口咬則斷臍不犯乎刀剪,自無冷氣內侵,可免腹中吊痛之虞。如或天時寒冱,坐草艱難,母子勞傷元氣者,先扎臍帶,以油紙捻點火燒斷,令暖氣入兒腹中,此又為回生起死之妙法。


近用蘄艾灸臍亦妙。


所留臍帶不可太長,太長則難干而傷肌,且恐引外風為臍風,亦不可太短,太短則逼內而傷臟,或致成腹痛而夜啼,只以兒之足掌長短為度,乃酌中之法。


《千金論》云:須令至兒足趺上為度。


造道集


云:兒始生宜淨洗,則燥血不留於摺路之間,可令皮膚光澤,然後剪臍。


臍乃初生之蒂也,剪之宜長一尺有二,用粗線縛緊,剪不長,多生臍風,縛不緊,陰間虛腫。


繆仲淳廣筆記


云:兒初生不可剪臍帶,三朝用面和水成薄餅,置兒腹,穿臍帶於面上,將蘄艾火灸臍帶近臍處,或三炷,或五七炷,須下帳避風,灸畢,仍將臍帶扎好,聽其自脫,至七日方脫者,元氣足也。


凡兒生下,每日夜將清湯或苦茶蘸軟絹攪兒口內,如齒邊有白點,即以指爪或細針挑破,取桑樹內汁濾清塗之,永無驚風撮口之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9:22:0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附●保嬰經驗方●裹臍法


千金論


云:裹臍須令白練揉軟,方四寸,新綿濃半寸,與帛等合之,緩急得中,急則令兒吐 ,不可輕解,解時閉戶下帳,冬間用火,令帳內溫暖,仍以溫粉敷之,若臍不干,燒絳帛敷之。


枯礬五錢,龍骨一錢,黃丹一錢,麝香少許為末,敷之。


亂髮燒灰,敷之亦可。或云黃柏末敷,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9:22:3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附●保嬰經驗方●臍風方


張渙論


云:嬰兒斷臍後,宜用濃帛裹護,若乳母不慎,或因浴水入,或兒尿繃中未換,濕氣所侵,或當風解視,七日內遂有此疾,令兒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即成臍風也。


臍腫,當隨輕重,重者灸二三十次,輕者但汁出多啼,用當歸末和胡粉敷之,常用熱絮熨之。


初生七日內,面赤喘急,啼聲不出,名曰嘬口臍風,齒齦上有小泡如粟米狀,急以溫水蘸青軟帛或綿裹指,輕輕擦破,即開口,不須服藥。


白僵蠶直者四枚炒,去絲嘴,為末,蜜調敷唇內,即愈。


繆仲淳

云:嘬口之症,必先大便熱,須用生犀角及真羚羊角,磨和蜜汁飲之,有效,急則用大黃二錢甘草二錢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4:10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