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卷之十四●乳病門●吹乳癰腫】
大全
云:產後吹奶者,因兒吃奶之次忽自睡著,為兒口氣所吹,令乳汁不通,蓄積在內,遂成腫硬,壅閉乳道,傷結疼痛,亦有不疼下痛,腫硬如石者,總名曰吹奶。
若不急治,腫甚成癰,逮有至死者,連服皂角散、栝蔞散,敷以天南星散,更以手揉之則散。
薛氏
曰:前證用藥,切不可損其氣血。
丹溪
云:乳房陽明所經,乳頭厥陰所屬。
乳子之母不知調養,或為忿怒所逆,郁悶所遏。
濃味所釀,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通,而汁不得出,陽明之熱沸騰,故熱甚而化膿。
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滯痰。
口氣 熱,含乳而睡,熱氣所吹,遂生結核。
於初起時,便須忍痛揉令稍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矣,此不治必成癰癤。
治法疏厥陰之滯,以青皮清陽明之熱,以細研石膏行污濁之血,以生甘草節治腫導毒,以栝蔞子或加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銀花、當歸頭,或湯或散,加減隨意消息,然須少酒佐之,若加以艾火兩三壯於腫處,其效尤捷(立方有法,用藥有訣,不可不達)。
彼村工喜於自銜,便妄目針刀,引惹拙病,良可哀憫。
李氏
曰:婦人之乳,男子之腎,皆性命根也。
初起煩渴嘔吐者,膽胃風熱也,甚則毒瓦斯上衝,咽膈妨礙。寒熱者,肝邪也。
此皆表證,宜不換金正氣散加天花粉,能止渴嘔,定寒熱。咽膈有礙者,甘桔東加生薑,或護心散。
如潰後見此四證為虛。
飲食濃味,忿怒憂郁,以致胃火上蒸,乳房乳汁化為濁膿,肝經氣滯,乳頭竅塞不通,致令結核不散,痛不可忍。
初起便宜隔蒜灸法,切忌針刀,能飲者一醉膏加芎、歸各一分一服,兩服即效,不能飲者栝蔞散。
結核亦有因氣血虛弱,被外感內傷,以致痰瘀凝滯而成核者,俱以芷貝散為主。
血虛合四物湯,更加參、朮、柴胡、升麻;
氣虛合四君子湯,更加芎、歸、柴胡、升麻;
憂思傷脾者,歸脾東加栝蔞根、貝母、白芷、連翹、甘草節,水酒各半煎服。
有肝火結核腫痛甚者,清肝解鬱湯。
吹乳,因乳子膈上有痰,口氣 熱,含乳而睡,熱氣吹入乳房,凝滯不散,作痛。
初起須忍痛揉令稍軟,吸令汁透,自可消散。
不散宜益元散,冷薑湯或井水調,一日一夜服三五十次自解。
重者解毒湯頓服之,挾氣者芷貝散、單青皮湯,外用漏蘆為末,水調敷之。
又有乳汁不行,奶乳脹痛者,涌泉散。
核久內脹作痛,外腫堅硬,手足不近,謂之乳癰。
未潰者,仍服栝蔞散、內托升麻湯,或復元通氣散加漏蘆;
虛者,托裡消毒散;
將潰,兩乳間出黑頭,瘡頂陷下作黑眼者,內托升麻湯;已潰寒熱者,內托十宣散;
少食口乾者,補中益氣湯;
晡熱內熱者,八物東加五味子;
胃虛嘔者,六君子東加香附、砂仁;
胃寒嘔吐或瀉者,六君子東加乾薑、藿香;遇勞腫痛者,八物湯倍參、 、歸、朮;
遇怒腫痛者,八物東加山梔。
王損庵
曰:隆慶庚午,予自秋闈歸,則妹已病。
蓋自七月乳腫痛不散,八月用火針取膿,醫以十全大補湯與之,外敷鐵箍散,不效,反加喘悶。
九月產一女,潰勢益大,而乳房爛盡,乃及胸腋,膿水稠黏,出膿幾六七升,略無斂勢。
十一月始歸就醫,改用解毒和平中劑,外摻生肌散、龍骨、寒水石等劑,膿出不止,流濺所及,即腫泡潰膿,兩旁紫黑,瘡口十數,胸前腋下皆腫潰,不可動側,其勢可畏。余謂產後毒瓦斯乘虛而熾,宜多服黃 解毒補血益氣生肌,而醫不敢用。
十二月中旬後益甚,瘡口念余,諸藥及試不效,始改用予藥。
時膿穢黏滯,煎楮葉豬蹄湯沃之,頓爽。
乃治一方,名黃托裡湯,黃 之甘溫,以排膿益氣生肌為君,甘草補胃氣解毒,當歸身和血生血為臣,升麻、葛根、漏蘆為足陽明本經藥,及連翹、防風,皆散結疏經,栝蔞仁、鼠黏子解毒去腫,皂角刺引至潰處,白芷入陽明,排膿長肌,又用川芎三分,及肉桂炒柏為引用,每劑入酒一盞,煎送白玉霜丸,疏膿解毒。
時膿水稠黏,方盛未已,不可遽用收澀之藥,理宜追之,以翠青錠子外摻,明日膿水頓稀,痛定穢解,始有向安之勢,至辛未新正,患處皆生新肉,有紫腫處俱用蔥熨法,隨手消散。
但近腋足少陽分尚未斂,乃加柴胡一錢,青皮三分,及倍川芎,膿水將淨者,即用搜膿散摻之,元宵後遂全安。
康祖為廣德宰,事張王甚謹,後授溫 ,左乳生癰,繼又胸臆間結核,大如拳,堅如石,荏苒半載,百療莫效,已而牽掣臂腋,徹於肩,痛楚特甚,急禱王祠下,夢聞語曰:若要安,但用生薑自然汁、製香附服之、覺呼其子,檢本草視之,二物治證相符,訪醫者亦云有理,遂用香附子去毛,薑汁浸一宿,為末二錢,米飲調,方數服,瘡膿流出,腫硬漸消,自是獲愈。
一婦人稟實性躁,懷抱久郁,左乳內結一核,按之微痛,以連翹飲子二十余劑,少退,更以八珍加青皮、香附、桔梗、貝母二十余劑而消。
消毒飲
治吹乳吹癰並便毒,如憎寒壯熱,或頭痛者,先服人參敗毒散一二劑,方可服此藥,如無前證,即服此二三劑,或腫不消,宜服托裡藥。
當歸 白芷 青皮(去皮) 貝母 柴胡 天花粉 僵蠶(炒) 金銀花(各三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便毒,加大黃煨一錢,空心服。(白芷為陽明經,排膿止痛,青皮、柴胡行厥陰經氣滯,當歸行血,天花粉通血脈,僵蠶散結痰,貝母開鬱痰,金銀花味甘,總解諸毒,其加大黃以治便毒者,亦行厥陰污濁之血也)
連翹飲子
治乳癰。(此專行厥陰氣血凝滯之藥)
連翹(結熱) 栝蔞仁(滌痰緩肝) 川芎(血) 皂莢刺 橘葉(氣) 青皮(氣) 甘草節(血) 桃仁(各二錢,血)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服,如已破者,加參、 、當歸;未破者,加柴胡、升麻。
一方
治血脈凝注不散,結成吹乳乳癰,痛腫不可忍者。
天花粉 金銀花 皂角刺 穿山甲 當歸尾 白芷梢 栝蔞仁 貝母(去心) 甘草節上銼,酒煎眼。(以凝注不散,故用天花角刺山甲歸尾)
又方
治婦人乳中結核。
升麻 連翹 青皮 甘草節(各二錢) 栝蔞仁(三錢)
上作一服,水煎,食後細細呷之。(以乳房結核,故用升麻、青皮,而連翹散結熱,甘草、栝蔞緩肝潤燥也)
內托升麻湯
治婦人兩乳間出黑頭,瘡頂陷下作黑眼,並乳癰初起亦治。
升麻 當歸身 葛根 連翹 黃柏(各二錢) 黃 (三錢) 牛蒡子 甘草(炙,各一錢) 肉桂(五分)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半鐘煎,食後服。(治黑陷妙劑。而黃柏之用,所以濟陷也;肉桂之用,所以發毒也)
清肝解鬱湯
治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鬱火傷血,乳內結核,或為腫潰不愈,凡肝膽經血氣不和之證,宜用此藥。
人參(去蘆) 茯苓 熟地黃 芍藥(炒) 貝母(去心) 山梔(炒,各一錢) 白朮 當歸(各一錢半)
柴胡 牡丹皮 川芎 陳皮(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風熱即肝熱生風,言熱則火在其中矣,治以逍遙散加山梔、四物,養肝血清膽熱也,治熱即治風,養血即清火也,人參同白朮,非氣虛者不宜輕用)
一方
乳栗破則少有生者,必大補,或庶幾耳。(此方重在破字上)
人參 黃 白朮 當歸 川芎 連翹 白芍 甘草節上銼,水煎服。
一方有青皮、栝蔞,無白朮。乳岩小破,加柴胡。(以乳栗有青皮、栝蔞,無白朮,此方中之竅須得之,小破二字亦一竅也)
一方
治乳硬痛。(硬字上討好)
當歸 甘草(各三錢) 沒藥(一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入酒少許,熱飲。
金銀花散
治乳脈不行,結成癰腫,疼痛不可忍者。
金銀花 當歸 黃 (蜜炙)(以乳脈不行而用黃 ,宜詳之) 甘草(各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煎,入酒半鐘,食後溫服。
丹溪方
治乳腫痛。
青皮 石膏( ) 連翹 皂角刺(炒) 黃藥子(黃藥子解熱毒要藥,而所要配諸藥又極當,非丹溪論中語也) 當歸頭 木通(各一錢) 生甘草(三分)
上作一帖,水煎,入好酒些少,同煎服。
一方
治乳癰奶勞 腫。
石膏( ) 樺葉(燒) 栝蔞子 青皮(石膏、青皮是一套子,而配法差別) 甘草節上銼,水煎服。
一方
治乳有核。(在核字上看)
南星 貝母 甘草節 栝蔞(各一兩) 連翹(半兩)
上以水煎,入酒服。
復元通氣散
治婦人乳癰及一切腫毒。(通氣二字妙)
木香 茴香 青皮 穿山甲(酥) 陳皮 白芷 甘草 漏蘆 貝母(去心,薑製,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好酒調下。
治乳癰方
(行結氣結血,其加參 ,又是一法)
青皮 栝蔞子 橘葉 連翹 桃仁(留尖) 皂角刺 甘草節上水煎服,如破多加參、 。
神效栝蔞散
治婦人乳癰乳岩,神效。
黃栝蔞(子多者,不去皮,焙乾研爛) 當歸(酒洗) 生甘草(各五錢) 乳香 沒藥(各別研,二錢半)(用乳沒法始此)
上作一劑,用好酒三碗,於瓷石器中慢火熬至碗半,分為三次,食後服。
如有乳岩,便服此藥,可杜絕病根。如毒瓦斯已成,能化膿為黃水,毒未成則內消。
疾甚者,再合一服,以愈為度。
立效散與此間服神效,但於栝蔞散方減去當歸,加紫色皂角刺一兩六錢是也。
究源五物湯
治癰疽發背,乳癰通用。
栝蔞(炒,一枚) 皂角刺(半燒帶生) 沒藥 乳香 甘草(各半兩)
上銼,用淳酒三升煎取二升,時時飲之,痛不可忍,立止。
栝蔞散
治吹乳。
乳香(一錢,研) 栝蔞(一個,一方用根一兩)
上銼,用酒煎服,或為末,溫酒服二錢,外用南星末,溫湯調塗。
橘香散
治乳癰未結即散,已結即潰,極痛不可忍者,藥下即不疼,神驗,因小兒吹乳,變成斯疾者,並皆治之。
陳皮(去白,干面炒黃,為末,一兩) 麝香(一分)
上研勻,酒調下二錢,被蓋汗出即愈。
補遺方
治吹乳結實腫痛。
陳皮(二兩)(陳皮亦厥陰藥) 甘草(一錢)
上銼,水煎,分兩次服,用荊芥、羌活、獨活煎湯,熏洗即散。
一方
治乳癰。
夜明砂 栝蔞(炒) 阿魏上為末,飯丸,酒吞下。(此方無分兩,大都以夜明砂為君,以破結血也,栝蔞為臣,以潤結痰也,阿魏為佐,軟堅破滯也)
通和湯
治婦人乳癰,疼痛不可忍者。
穿山甲(炮黃) 木通(各一兩) 自然銅(半兩,醋淬七次)(自然銅其通壅滯者歟)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食遠服。
二灰散
治產後乳汁不泄,結滯不消,熱毒。
蔓荊子(燒) 皂角刺(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無時。
夜陰散
治吹乳乳癰。
蜘蛛(三個) 紅棗(三枚,去核)
上每棗一枚入蜘蛛一個,夾於內炒熟,口嚼吃,用燒酒送下,未成者立消,已成者立潰。
獨勝散
治婦人吹奶初覺,身熱頭疼,寒熱及胸乳腫硬,是其候也,服之能令下乳汁,通血脈,立能自消。
白丁香(真者)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服,腫硬立消,甚者不過三服。
一方
治婦人吹乳硬腫,身發熱憎寒,疼痛難忍,不進飲食者,服之良驗。
鹿角一兩(此藥行厥陰經) 炭火 存性,研細,分作二服,先將末藥五錢入鍋,次下無灰酒一碗,滾數沸倒在碗內,乘熱盡飲,臥覆汗出即安。
一方
用鹿角銼為細末,酒調二三錢服,亦效。
一方
用鹿角於粗石上磨取白汁塗之(磨者更妙),干又塗。
勝金丹
治吹乳結核不散腫痛者,神效,亦治乳岩。
百齒霜(即梳齒上頭垢)
上用無根水丸如雞頭子大,以黃丹為衣,每服一丸或二丸,好酒下,如不飲酒,白湯下,不可化開,亦不可令病患知,極有效驗。
一方
治乳癰及無名腫毒初起。
用五葉藤,一名五爪龍,不拘多少,生薑一塊,好酒一碗,擂爛,去渣,熱服,汗出為度,仍以渣敷。
敷乳方
(破血破氣破痰)
天南星 皂角刺(燒帶生) 半夏(生,各三分) 白芷 草烏 直僵蠶(焙,各一分)
上為細末,多用蔥白研取汁,入蜜調敷,若破瘡口,用膏藥貼。(蔥與蜜反,故用之)
蔥熨法
治吹乳乳癰,登時立消。(通陽明壅結)
用連根蔥一大把搗爛,成餅一指濃,攤乳上,用瓦罐盛灰火覆蔥上,須臾汗出即愈。
一方
治吹奶。
金銀花 天蕎麥 紫葛藤(各等分)
上以醋煎,洗患處立消。
如無蕎麥、葛藤二味,只金銀花亦可。
一方
治乳癰。(前敷藥宜溫熱,此以清涼,而氣血之分蓋有別也)
大黃 鼠糞(新者,各一分) 黃連(二分)
上三味搗為末,以黍米粥清和,敷乳四邊,痛止即愈。無黍米,粟米粳米亦得。
柳根熨法
治乳癰二三百日,眾療不瘥,但堅紫色青。
用柳根削取上皮,搗令熟,熬令溫,盛著練囊中熨乳上,干則易之,一宿即愈。
雜方
治吹乳乳癰。
用新柏葉一握洗淨,以朴硝一勺,同入臼內杵之,旋加清水,扭取自然汁半碗,先以病人飲三兩口,仍用雞翎蘸汁掃於患處,中間留一眼,四邊頻頻掃之,其腫自消。
一方
用生地黃擂汁塗之,一日三五次,立效。
一方
用生山藥搗爛,敷上即消,消即去之,遲則肉腐。
一方
采嫩桑葉研細,米飲調攤紙花,貼患處。
一方
用蒲公英搗爛,敷患處,神妙。
一方
用天南星為末,以溫酒調塗。
一方
以益母草為末,調塗,或生搗爛用之。
一方
治吹乳,用桑樹蛀屑,飯搗成膏貼之。
一方
用遠志酒煎服,滓敷患處。
一方
用野椒桑和藥一同搗膏,敷患處。
一方
用鼠黏子加射干,酒吞下。
一方
治乳癰,用人牙齒燒存性,研為細末,以酥調,塗貼癰上。
一方
治乳癰初發,用貝母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即以兩手覆按於桌上,垂乳良久,自通。
一方
用真樺皮為末,酒服方寸匕,睡醒已失。
一方
用蒲公英忍冬藤酒煎服,即欲睡,是其效也。
一方
單用蒲公英煮汁飲及封之,立消。
一方
治吹乳,用豬牙皂角去皮弦,蜜炙為末,酒調服之。
一方
用大車頭邊油垢,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
一方
螃蟹去足用蓋,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黃酒下。
一方
用黍子一合,黃酒下即散。
一方
治吹乳未成膿者,用鼠糞二十一粒,研為細末,冷水調服,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