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濟陰綱目】

 關閉 [複製鏈接]
16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2:35:1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論胎屬十二經所養
   

虞氏


曰:脈經云,診其脈,手少陰之脈動甚者(手少陰動脈,診在神門,於左右手掌後內側橫紋下,與關相對者是),妊子也。


蓋手少陰心脈也,心主血脈故也,又腎為胞門、子戶,尺中腎脈(尺脈更真),按之不絕,當妊子也。


又曰:婦人妊娠、一月之時,足厥陰脈養之,二月足少陽脈養之,三月手少陰脈養之,四月手少陽脈養之,五月足太陰脈養之,六月足陽明脈養之,七月手太陰脈養之,八月手陽明脈養之,九月足少陰脈養之,十月足太陽脈養之,是以諸經脈,各養三十日也。


若夫至期當養之經,虛實不調,則胎孕為之不安,甚則下血而墮矣。


夫手足十二經,氣血盈虧不同,如手足厥陰、太陽少氣多血,手足太陰、少陰少血多氣,手足少陽氣多血少,手足陽明氣盛血多,安胎之法,宜各按月依經,視其氣血虛實而調之,庶無胎墮之患。


其或感冒風寒,別生異證,又宜各按法而調治之。(如此治皆得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2:36:1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論治胎產三禁


潔古


云:治胎產之病,從厥陰經論之,是祖氣生化之源也(厥陰肝木乃風化之始,故曰化之源,而祖氣乃天真之氣,非穀氣也。


東方生風,風生蟲,人亦 蟲也,故從厥陰風木論之)。


厥陰與少陽相為表裡,故治法,無犯胃氣,及上二焦。


有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發汗則傷上焦之陽,利大便則脈數而動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胃中枯燥。


制藥之法,能不犯此三禁,則榮衛自和,而寒熱止矣。


如發渴則白虎,氣弱則黃 ,血刺痛而和以當歸,腹中疼而加之芍藥。


大抵產病天行,從增損柴胡;


雜證,從增損四物,宜詳察脈證而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2:37:09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論胎前調理法


集略


云:母之腎臟系於胎,是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也。


受妊之後,宜令鎮靜,則血氣安和,須內遠七情,外薄五味,大冷大熱之物,皆在所禁,使霧露風邪,不得投間而入,亦不得交合陰陽,觸動欲火。


務謹節飲食,若食兔缺唇,食犬無聲,食雜魚而致瘡癬;


心氣大驚而癲疾,腎氣下足而解顱,脾氣不和而羸瘦,心氣虛乏而神不足,兒從母氣,不可不慎也(心藏神,腎主骨,脾主肉,故云然)。


苟無胎痛、胎動、瀉痢,及風寒外邪,不可輕易服藥(胎前藥,最忌群隊,故不必多)。


不得已,在審度疾勢輕重,藥性高下,不必多品。


然父少母老,產女必羸;


母壯父衰,生男必弱(出遺書,乃至言也)。


氣受偏瘁,與之補之,補羸女則養血壯脾,補弱男則壯脾節色;


羸女宜及時而嫁,弱男及待壯而婚。


昔人論年老有子者,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則知血氣在人,固自有量,夫豈逃陰陽之至數哉。(知七損八益之理者,能道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2:37:5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論胎前用藥法


丹溪


曰:胎前當清熱養血(氣實者,宜清熱養血;氣滯者,宜理氣安胎;氣虛者宜補)。


產婦因火逼動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條芩、香附之類,為末調下。


條芩水中取沉者為佳。


黃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藥,能降火下行。


天行不息,所以生生而無窮。


茺蔚子治血行氣,有補陰之妙,命名益母,以其行中有補也。


故曰胎前無滯,產後無虛。


難產可煎作膏。


條芩、白朮乃安胎之聖藥,俗以黃芩為寒而不用,反謂溫熱藥能養胎。


殊不知胎孕宜清熱養血,使血循經而不妄行,乃能養胎,懷娠嗜物,乃一臟之虛,如愛酸物,乃肝臟不能養胎而虛也。


有孕八九個月,必用順氣,須用枳殼紫蘇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2:39:0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孕婦食忌


雞肉合糯米食,令子生寸白蟲。


食犬肉,令子無聲。


鯉魚同雞子食,令子生疳,多瘡。


食兔肉,令子缺唇。


食羊肝,令子多厄。


食鱉肉,令子項短縮頸。


雞子與桑堪同食,令子倒生,心寒。


鮮魚同田雞食,令子喑啞。


雀肉同豆醬食。


令子面生 黑子。


食螃蟹,令子橫生。


食生薑,令子多指。


食冰漿,令絕產。


食雀肉飲酒,令子多淫無恥。


食慈菇,消胎氣。


食驢馬肉,過月難產。

 

豆醬合藿香食之,墮胎。


食山羊肉,令子多病。


食鰍無鱗魚,難產。


食諸般菌,生子驚風而夭。


食雀腦,令子患雀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2:39:4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孕婦藥忌



曰: 斑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三棱代赭芫花麝,大戟蛇脫黃雌雄,牙硝芒硝丹皮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 砂乾漆蟹腳爪,地膽茅根莫用好。(此藥外,或有未盡者,可以類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2:40:3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孕婦起居忌


便產須知


云:勿亂服藥,勿過飲酒,勿妄針灸,弗向非常地便;


勿舉重登高涉險,心有大驚,犯之產難,子必癲癇;


勿多睡臥,時時行步;


勿勞力過傷,使腎氣不足,生子解顱,腦破下合;


衣毋太溫,食毋太飽,若脾胃不和,榮衛虛怯,子必羸瘦多病。


自家及鄰家修造動土,犯其胎氣,令子破形殞命。


刀犯者,形必傷;


泥犯者,竅必塞;


打擊者,色青黯;


緊縛者,相拘攣,有此等,驗如影響,切宜避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2:42:29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候胎法


脈經


曰:婦人懷軀七月,而不可知,時時衄血而轉筋者,此為軀也,衄時嚏而動者,非軀也。


《素問》曰:婦人足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陰搏陽別,謂之有子。(王注云:陰,謂尺中也,搏,謂搏觸於手也,此脈搏擊,與寸脈殊別,則謂有孕之兆。)


(《素問》以足少陰脈動甚為有妊,《脈經》以手少陰脈動甚為有妊,豈心腎同一診耶?此只言《素問》,蓋亦有見)


脈經


曰:妊脈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


尺脈左偏大為男,右偏大為女,左右俱大,產二子,大者如實狀。


(實字妙)婦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俱疾為二子(王子亨云,妊娠三部俱滑而疾;


在左為男,在右為女)(診在尺脈,的是至論。然於王子亨云說,亦為稟濃者言)。


遣妊娠人面南行,還復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


看上圊時,夫從後急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也。


樓全善


云:按丹溪云,男受胎在左子宮,女受胎在右子宮,新言大契,是說也。


蓋男受胎在左,則左重,故回首時,慎護重處而就左也;


女胎在右則右重,故回首慎護重處而就右也。


推之於脈,其義亦然,胎在左則血氣護胎而盛於左,故脈亦從之,而左疾為男,左大為男也;


胎在右則血氣護胎而盛於右,故脈亦從之,而右疾為女,右大為女也。


亦猶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


言受胎處在臍腹之下,則血氣護胎而盛於下,故陰之尺脈鼓搏有力,而與陽之寸脈殊別也。


又如癰節發上,則血氣從上,而寸脈盛,發下則血氣從下,而尺脈盛,發左則血氣從左。


而左脈盛,發右則血氣從右脈盛也,丹溪以左大順男。


右大順女,為醫人之左右手,蓋智者之一失也。


(丹溪以此診男女之病。原不診產婦。須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2:43:4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診婦人有妊歌


肝藏血兮肺主氣,血為榮兮氣為衛,陰陽配偶不參差,兩臟通和皆類例。


血衰氣旺定無娠,血旺氣衰應有體。


寸微關滑尺帶數,流利往來並雀啄,小兒之脈已見形,數月懷耽猶未覺。


左疾為男右為女。


流利相通速來去,兩手關脈大相應。


已形亦在前通語。


左手帶縱兩個男,右手帶橫一雙女,左手脈逆生三男,右手脈順生三女。


寸關尺部皆相應,一男一女分形證。


有時子死母身存。


或即母亡存子命。


往來三部通流利,滑數相參皆替替,陽實陰虛脈得明,遍滿胸膛皆逆氣。


左手太陽浮大男。


右手太陰沉細女,諸陽為男諸陰女,指下分明長取記。


三部沉正等無疑,尺內不止真胎婦,夫乘妻兮縱氣霧,妻乘夫兮橫氣助,子乘母兮逆氣參,母乘子兮順氣護。


小兒日足胎成聚。


身熱脈亂無所苦,汗出不食吐逆時,精神結備其中住,滑疾不散胎三月,但疾不散五月母,弦緊牢強滑者安,沉細而微歸泉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2:47:4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驗胎


神方驗胎散


婦人兩三個月,月經不行,疑是兩身,卻疑血滯,心煩寒熱恍惚,此藥可驗。


真雀腦芎(一兩) 當歸(全用,重一兩者只用七錢)


上二味。


為細末,分作二服,濃煎好艾湯一盞調下。


或好酒調服亦得。


可待三兩個時辰間,覺臍腹微動仍頻,即有胎也,動能即愈,安穩無虞。


如不是胎,即不動。


所滯惡物自行,母亦安也。


如服藥下覺效。


再煎紅花湯調下,必有神效。


驗胎方


經脈不行,已經三月者。


用川芎為細末,濃煎艾葉湯,空心調下二錢。


覺腹內微動,則有胎也,否則是經滯。


艾醋湯


如過月難明有無,或月數未足難明。


用好醋 艾服半盞。


後腹中翻,大痛是有孕,不為痛定無。


探胎散


婦人胎氣有無,疑似之間,以此探之,有胎則吐,無則不吐。


皂角(去皮)(皂角探胎,未有不吐,但恐胃弱之婦,即無胎亦不免於吐耳) 甘草(炙,各一錢) 黃連(五分)


上為細末,作一服,溫酒調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3:03:0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逐月養胎法


北齊名醫徐之才云:妊娠一月名胎胚,飲食精熟,酸羹受御,宜食大麥,毋食腥辛,是謂才正。


妊娠一月,足厥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大敦、行間、太衝、中封、五裡、中 等穴是也。)


足厥陰內屬於肝,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時,血行痞澀,不為力事,寢必安靜,無令恐畏。


妊娠二月名始膏,無食辛臊,居必靜處,男子勿勞,百節皆痛,是為胎始結。


妊娠二月,足少陽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膽竅血墟、陽輔、絕骨、外丘、陽陵泉等穴是也)


足少陽內屬於膽,膽主精,二月之時,兒精成於胞裡,當慎護勿驚動也。


妊娠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璣,欲子美好,數視璧玉,欲子賢良,端坐清虛,是謂外角而內感者也。


妊娠三月,手心主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中衝、勞宮、大陵、內關、間使、 門、曲澤等穴是也。)


手心主內屬於心。毋悲哀思慮驚動。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食宜稻粳,羹宜魚雁,是謂盛血氣,以通耳目,而行經絡。


妊娠四月,手少陽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關衝、陽池、內關、三陽、天井、曲垣等穴是也。)手少陽內輸三焦,四月之時,兒六腑順成,當靜形體,和心志,節飲食。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臥必晏起,沐浴浣衣,深其居處,濃其衣服,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麥,其羹牛羊,和以茱萸,調以五味,是謂養氣,以定五臟。


妊娠五月,足太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隱白、大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陰陵泉等穴是也。)


足太陰內輸於脾,五月之時,兒四肢皆成,毋太飢,毋甚飽,毋食干燥,毋自炙熱,毋太勞倦。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欲微勞,無得靜處,出游於野,數觀走犬、及視走馬,食宜鷙鳥猛獸之肉,是謂變腠理,紉筋以養其力,以堅背膂。


妊娠六月,足陽明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厲兌、豐隆、陰市、上下廉、三裡等穴是也。)


足陽明內屬於胃,主其口目,六月之時,兒口目皆成,調五味,食甘美,毋太飽。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勞身搖肢,無使定止,動作屈伸,以運血氣,居處必燥,飲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是謂養骨而堅齒。


妊娠七月,手太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少商、魚際、列缺、尺澤、天府等穴是也。)


手太陰內屬於肺,主皮毛,七月之時,兒皮毛已成,無大言,無號哭,無薄衣,無洗浴,無寒飲。


妊娠八月,始生土精,以成膚革,和心靜息,無使氣極,是調密腠理,而光澤顏色。


妊娠八月,手陽明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商陽、二間、合谷、上下廉、三裡、曲池、肩井、肩 )等穴是也。


手陽明內屬於大腸,主九竅,八月之時,兒九竅皆成,無食燥物,無輒失食,無忍大起。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節,莫不畢備,飲醴食甘,緩帶自持而待之,是謂養毛髮,致才力。


妊娠九月,足少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涌泉、然谷、太谿、交信、築賓、伏溜等穴是也。)


足少陰內屬於腎,腎主續縷,九月之時,兒脈續縷皆成,無處濕冷,無著炙衣。


妊娠十月,五臟俱備,六腑齊通,納天地氣於丹田,故使關節人神皆備,但俟時而生。


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立,七月毛髮生,八月臟腑具,九月穀氣入胃,十月諸神備,即產矣,宜服滑胎藥,八月即服。


烏雌雞湯


妊娠一月,陰陽新合為胎,寒多為痛,熱多卒驚,舉重腰痛,腹滿胞急,卒有所下,當預安之,宜服此。


烏雌雞(一只,治如食法) 茯苓 阿膠(各二兩) 吳茱萸(一升) 人參 麥門冬(五合,去心)


白朮 芍藥(各三兩) 甘草 生薑(各一兩)


上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雞汁,取六升,去雞下藥,煎取三升,納酒三升,並膠烊盡,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


補胎湯


若曾傷一月胎者,當預服此。(胎始一月,生氣方濃,傷之則薄矣,故用溫升之藥以助之,然於丹溪清熱養血之語須活看)


細辛(一兩) 防風(一兩) 乾地黃 白朮 生薑(四兩) 吳茱萸 大麥(各五合) 烏梅(一升)


上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先食服。


寒多者,倍細辛、茱萸;


熱多渴者,去之,加栝蔞根二兩。


若有所思,加柏子、人參。


一方有人參一兩。


艾葉湯


妊娠二月,陰陽踞經,有寒多壞不成,有熱即萎悴,中風寒有所動搖,心滿臍下懸急,腰背強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熱,宜服此。


艾葉 丹參 當歸 麻黃(各二兩)(麻黃之用,非果有風寒者不可,即果有風寒,體虛者亦不可,宜酌之)人參 阿膠(各三兩) 甘草(一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上 咀,以酒三升,水一斗煮減半,去滓,納膠煎取三升,分三服。


一方用烏雌雞一只煮汁,並頭血煎藥。


黃連湯


若曾傷二月胎者,當預服此。


黃連 人參(各一兩) 吳茱萸(五合) 生薑(三兩) 生地黃(五兩)(生地為君,黃連為臣,似太寒矣;


而又佐以薑、茱,豈非中和之劑乎?


至於酢漿煮法,並晝夜服法,俱佳)


一方用阿膠。一方用當歸(半兩)。


上 咀,以酢漿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一修合。


若頗覺不安,加烏梅一升,水煎不用漿。


雄雞湯


妊娠三月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熱小便難,不赤即黃,卒驚恐憂愁嗔怒喜頓仆,動於經脈,腹滿,繞臍苦痛,或腰背,卒有所下,宜服此。


雄雞(一只,治如食法) 黃芩 白朮 生薑(各一兩) 麥門冬(五合) 芍藥 人參 茯苓 甘草阿膠(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劈)


上銼咀,以水一斗三升煮雞減半,出雞納藥,煮取半,納清酒三升並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盡。


一方用當歸、川芎各二兩,不用黃芩、生薑。


茯神湯


若曾傷三月胎者,當預服此。


茯神 丹參 龍骨(各一兩) 人參 當歸 阿膠 甘草(各一兩) 大棗(二十一枚,劈) 赤小豆(二十粒)


上 咀,以酢漿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先食服,七日後服一劑。


腰痛者,加桑寄生二兩。深師有薤白二兩,麻子一升。


菊花湯


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慍慍欲嘔,胸膈滿,不欲食,有熱,小便難,數數如淋,臍下苦急。


卒風寒,頸項強痛,寒熱;


或驚動身軀,腰背腹痛,往來有時,胎上迫胸,心煩不得安,卒有所下,宜服此。


菊花(雞子大一枚) 麥門冬(一升) 人參(一兩半) 甘草 當歸(各二兩) 麻黃 阿膠(各二兩) 半夏(四兩) 生薑(五兩) 大棗(十二枚)


上 咀,以水八升,煮減半,納清酒三升並阿膠煎取三升,分三服,溫臥當汗,以粉粉之。


護風寒四五日。


一方用烏雌雞一只,煮汁煎藥。


(有寒,有熱,卒風寒,或驚動,是四 矣,而以一方治之,何耶?總之有人參、麥門、歸、甘等藥,以植其本,則雖有雜症之來,余藥自能制之)


調中湯


若曾傷四月胎者,當預服此。


白朮 枳實 李根白皮 厚朴 柴胡(各三兩) 白芍藥 生薑(各四兩) 當歸(一兩半) 川芎續斷 甘草(各一兩) 烏梅(一升)


上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八日後復服一劑。


阿膠湯


妊娠五月,有熱,苦頭眩心亂嘔吐,有寒,苦腹滿痛,小便數,卒有恐怖,四肢疼痛,寒熱,胎動無常處,腹痛悶頓欲仆,卒有所下,宜服此。


阿膠(四兩) 人參(一兩) 當歸 芍藥 甘草 黃芩(各二兩) 麥門冬(一升) 吳茱萸(七合)


旋覆花(二合) 生薑(六兩)


上 咀,以水九升煮藥減半,納清酒三升並膠,微火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先食服,便愈,不瘥再服。


一方用烏雌雞一只,割取咽血,納酒中,以水煮雞汁煎減半,納酒並膠,煎取三升半,分四服。


安中湯


若曾傷五月胎者,當預服此。


黃芩(一兩) 當歸 川芎 乾地黃 人參(各二兩) 甘草 芍藥(各三兩) 麥門冬 五味子大麻仁(各五合) 生薑(六兩) 大棗(三十五枚)


上 咀,以水七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復服一劑。


麥門冬湯


妊娠六月,卒有所動不安,寒熱往來,腹內脹滿,身體腫,驚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產,手足煩疼,宜服此。(此方似與驚怖卒有所下以下諸症相宜,若腹滿體腫,自有正方)


麥門冬(一升) 人參 甘草 黃芩(各二兩) 乾地黃(三兩) 阿膠(四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五枚)


上以水七升煮減半,納清酒二升半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中間進糜粥。


一方用烏雌雞一只,煮汁煎藥。


柴胡湯


若曾傷六月胎者,當預服此。


柴胡(四兩) 乾地黃(五兩) 白朮 芍藥(一作紫葳) 川芎 麥門冬 甘草(各二兩)


蓯蓉(一兩) 生薑(六兩) 大棗(三十枚)


一方有黃芩二兩。


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間進糜粥,勿食生冷,及堅硬之物,七日更服一劑。


蔥白湯


妊娠七月,忽驚恐搖動,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脈若傷寒煩熱,腹滿氣短,常苦頸項及腰背強。


蔥白(三四寸長,十四莖) 黃 當歸 甘草(各三兩) 人參(一兩半) 黃芩(一兩)


阿膠(四兩) 麥門冬 半夏(各一升) 生薑(八兩)(此方妙在生薑八兩,然非真若傷寒煩熱,氣血兩虛者,不可輕用) 旋覆花(二合)


上 咀,以水二升煮減半,納清酒三升及膠,煎取四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溫臥當汗出,若不出者,加麻黃二兩,煮服如前法。


若秋後,勿強責汗。


一方以黃雌雞一只,割咽取血納酒中,煮雞取汁以煎藥。


杏仁湯


若曾傷七月胎者,當預服此。


杏仁 甘草(各二兩) 紫菀(一兩) 鐘乳 乾薑(各二兩) 麥門冬 吳茱萸(各一升) 五味子(三合) 粳米(五合)(病在肺,肺之用主布散,以下諸藥,皆補肺而溫散酸收者也,甘草、粳米,又補土生金之藥)


上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間進食,七日服一劑。一方用白雞一只,煮汁煎藥。


芍藥湯


妊娠八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或時寒栗,腰背苦冷而痛,目 。(補土生金,散寒除痛)


芍藥 生薑(各四兩) 人參 白朮 當歸 甘草(各三兩) 厚朴(二兩) 薤白(切,一升)


上 咀,以水五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二夜一。一方用烏雌雞煮汁,以煎前藥。


葵子湯


若曾傷八月胎者,當預服此。(八月用葵子當思之)


葵子(二升) 芍藥(四兩) 白朮 柴胡(各三兩) 厚朴 甘草(各二兩) 生薑(六兩)


大棗(二十枚)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凡十日一劑。一方用烏雌雞一只,煮汁煎藥。


半夏湯


妊娠九月,若卒得下痢,腹滿懸急,胎上衝心,腰背痛,不可轉側,短氣,宜服此。(九月獨言痢,且曰四服即止,必有所見,然藥品燥熱,用宜斟酌)


半夏 麥門冬 吳茱萸 當歸 阿膠(各三兩) 乾薑(一兩) 大棗(十二枚)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白蜜八合,微火上溫服,四服,痢即止。


一方雌烏雞一只,煮汁煎藥。


豬腎湯


若曾傷九月胎者,當預服此。


豬腎(一具) 白朮(四兩) 茯苓 桑寄生 乾薑 乾地黃 川芎(各三兩) 附子(中者一枚)(附子安胎,亦是奇局,苟非氣弱胎寒者,不可輕試) 大豆(三合) 麥門冬(一升)


上 咀,以水一斗煮腎令熟,去腎納諸藥,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3:04:0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惡阻


惡阻,謂嘔吐、惡心、頭眩、惡食、擇食是也。


千金方


云:凡婦人虛羸,血氣不足,腎氣又弱,或當風飲冷太過,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


所謂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來,顏色肌膚如常,但苦沉重憒悶,不欲飲食,又不知其患所在,脈理順時平和,則是欲有娠也,如此經二月日後,便覺不通,則結胎也。


阻病者,患心中憒憒,頭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執作,惡聞食氣,欲啖咸酸果實,多臥少起,世謂惡食(惡阻俗謂病兒,然亦間有不病者,又不拘於強弱,此何以故?即俗所謂胎氣好)。


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劇吐逆,不能自勝舉也,此由經血既閉,水潰於臟,臟氣不宣通,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也。


血脈不通,經絡痞澀,則四肢沉重,挾風則頭目眩也,覺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湯數劑,後將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既得食力,體強氣壯,力足養胎,母便健矣。


大全


云:妊娠稟受怯弱,便有阻病,其狀顏色如故,脈息和順,但覺肢體沉重,頭目昏眩,擇食,惡聞食氣,好食咸酸,甚者或作寒熱(惡阻亦有寒熱,不可不知),心中憒悶,嘔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巢氏謂之惡阻,但證有輕重耳,輕者不服藥亦不妨,重者須以藥聞之,《千金方》以半夏茯苓湯、茯苓丸專治阻病,然此二藥,比來少有服者,以半夏有動胎之性。


蓋胎初結,慮其易散,不可不謹也;張仲景《傷寒論》,有用黃龍湯者,小柴胡湯中去半夏是也;


此蓋為妊娠而設焉;


王子亨則有白朮散;《局方》則有人參丁香散;


楊振則有人參橘皮湯;齊士明則有醒脾飲,(醒脾二字足以盡之也)皆不用半夏,用之多效。


李茂翁


云:若左脈弱而嘔,服諸藥不止者,當服理血歸原藥則愈。


經云無陰則嘔是也。薛氏云:前證若中脘停痰,用二陳藥加枳殼,若飲食停滯,用六君子加枳殼;若脾胃虛弱,用異功散;


若胃氣不足,用人參橘皮湯;


兼氣惱,加枳殼;


胸脅痞悶,更加蘇梗;


脅痛,再加柴胡;


若飲食少思,用六君子加紫蘇、枳殼;


頭暈體倦,用六君子湯;


若脾胃虛弱,嘔吐不食,用半夏茯苓湯;


蓋半夏乃健脾氣、化痰滯之主藥也,脾胃虛弱而嘔吐,或痰涎壅滯,飲食少思,胎不安,必用半夏茯苓湯,倍加白朮。


然半夏、白朮、茯苓、陳皮、砂仁,善能安胎氣,健脾胃,予常用之驗。


半夏茯苓湯


治妊娠惡阻,嘔吐心煩,頭目眩暈,惡聞食氣,好食酸鹹,多臥少起,百節煩疼,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半夏(湯洗七次,薑汁炒黃) 白朮 陳皮(各一錢) 熟地黃(胸滿者去之) 旋覆花(無痰涎不用)


桔梗 人參 芍藥 川芎 甘草(各五分)


上 咀,加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服,兼服後茯苓丸。


《千金方》無旋覆花,有紫蘇葉、細辛。有熱加黃芩。


有客熱煩渴口瘡,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各七分半。


若腹冷下利,去地黃,加炒桂心五分(有熱是內熱,有客熱是邪熱,桂心炒用,即不墮胎,然非真腹冷不利者,不宜)。


若胃中虛熱,大便秘,小便赤澀,去地黃,加大黃七分半,黃芩一錢。


(加大黃又是一案)


陳皮半夏湯


治懷妊氣血不足,胎氣始盛,逆動胃氣,惡阻嘔吐,不進飲食。


陳皮(去白,鹽水炒) 茯苓(各一錢) 半夏(制,一錢半) 子芩(淡薑汁炒) 枳殼(麩炒)


紫蘇(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上切一劑,生薑三片,水一盅,煎七分,食遠溫服。


旋覆花湯


療妊娠六七月間,胎不安常處,亦治阻病。(補脾利氣,行痰水)


旋覆花(五分) 白朮 厚朴 枳殼 黃芩 茯苓(各一錢五分) 半夏 芍藥 生薑(各一錢)


上 咀,作一服,水煎,食前溫服。


縮砂二陳湯


治妊娠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嘔吐不止,(此方有辛散酸收之妙)


半夏 陳皮(去白) 砂仁(炒,各一錢) 白茯苓(二錢) 甘草(炙,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棗一枚,烏梅肉少許,水煎服一二劑,後服茯苓丸。


參橘散


治妊娠惡阻,吐逆痰水,不食,心虛煩悶。(重在心虛煩悶,故用麥門、竹茹)


人參 橘皮(去白) 茯苓 麥門冬(去心) 白朮 厚朴(薑汁炒,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七片,竹茹如彈子大,水煎服。


青竹茹湯


妊娠惡阻,嘔吐不食。(此方清而不寒,自是一法)


竹茹(彈子大一團) 橘皮 白茯苓(各一錢半) 半夏(湯泡七次) 生薑(各二錢)


上銼,水煎溫服,忌羊肉餳 等物。


蘆根湯


治妊娠嘔吐不食,兼吐痰水。(清肺胃,降逆氣,散滯氣,而不用半夏,又是一法)


生蘆根(七分) 橘紅(四分) 生薑(六分) 檳榔(二分) 枇杷葉(三分)


上切,以水二盞煎七分,空心熱服。


一方


治妊娠惡食,心中煩憒,熱悶嘔吐。


青竹茹 麥門冬(各三兩) 前胡(二兩) 橘皮(一兩) 蘆根(一兩)


如體熱,四肢煩熱,加地骨皮一兩。


上切細,以水一大升煮半升,去渣,分兩服,食前服。


人參半夏丸


治妊娠惡阻酸心,胸腹冷痛,吐逆不食。


人參 半夏(湯泡七次) 干生薑(各半兩)


上為末,以生地黃汁浸蒸餅為丸(生地汁浸蒸餅法,不特製半夏之燥,而又不傷血分,妙妙),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飲下。


樓氏曰:《大全》方論半夏動胎而不用,今仲景豈獨不知此,而用於此方乎?


予治妊娠阻病,累用半夏,未嘗動胎也。


經云有故無殞是也。


茯苓丸


治妊娠惡阻,心中煩悶,吐痰眩暈。


先服半夏茯苓湯兩劑,後服此藥。


赤茯苓 人參 桂心 乾薑(炮)(前方用干生薑,此用炮薑,又用桂心,亦大熱矣。


而炮而生,又復有別,不可不知) 半夏(洗七次,焙) 陳皮(各一兩) 干葛根 白朮 甘草(炙) 枳殼(去白麩炒黃,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日三服。


一方加麥門冬。


《肘後方》加五味子。


歸原散


治妊娠惡阻,嘔吐不止,頭痛全不入食,服諸藥無效者。


人參 甘草 川芎 當歸 芍藥 丁香(各半兩) 白茯苓 白朮 陳皮(各一兩半) 桔梗(炒) 枳殼(炒,各二錢半) 半夏(洗炒黃,一兩)


上 咀,每服三錢,加生薑五片,棗一枚,水煎服。


橘皮湯


治妊娠嘔吐,不下食。


橘皮 竹茹 人參 白朮(各二錢) 生薑(一錢) 厚朴(一錢半)


上銼,水煎服。


惡阻惡食,責之脾虛,嘔吐,責之有火。所謂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也。


此方竹茹能平少火,厚朴能下逆氣,橘皮、生薑所以開胃,人參白朮所以益脾,開胃益脾,欲其安穀云爾。


白朮湯


治胃虛,惡阻吐水,甚至十余日,水漿不入者。


白朮(炒,一兩) 人參(五錢) 丁香(二錢半) 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前溫服。


人參丁香散


治妊娠惡阻,胃寒吐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人參(五錢) 丁香 藿香(各二錢半)


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二香散


治妊娠胎動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覺重。


香附子(一兩) 藿香葉 甘草(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下,不拘時。


白朮散


治妊娠胎氣不和,不進飲食。


白朮(炒) 人參 紫蘇(各一錢) 青皮(去白) 川芎 訶子(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上 咀,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以上數條,方法俱備)


保生湯


治妊娠惡阻,少食嘔吐,或兼吐瀉作渴。


人參(一錢) 白朮(炒) 甘草(炒) 香附 烏梅(一方作烏藥)(吐瀉作渴,則效在烏梅矣,作烏藥者非) 橘紅(各五分)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覺惡心嘔吐加丁香。


縮砂散


治妊娠胃虛氣逆,嘔吐不食。


縮砂仁為末,每服二錢,生薑或米飲調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3:11:03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胎動不安

 

大全


云:妊娠胎動不安者,由衝任經虛,受胎不實也。


亦有飲酒房室過度,損動不安者,有誤擊觸而胎動者;


有喜怒氣宇不舒,傷於心肝,觸動血脈者;


有信醫宜服暖補,反為藥所害者。


有因母病而胎動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


有胎不堅固動及母疾,但當安胎,其母自愈。


當以母形色察之,若面赤舌青,兒死母活。


面青舌赤,口中沫出,母死子活,若唇青兩旁沫出者,子母俱死。


安胎散


妊娠常服安胎。(健脾養血清火,則衝任自足,胎孕自安)


白朮 當歸(各一錢) 黃芩(一錢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銼,水煎服。


如腹脹,加神麯、麥芽各二分半。


氣虛泄瀉,加人參三分,陳皮二分。


潮熱,加柴胡一錢。


氣上逆,加枳殼三分。


蒼朮湯


常服健脾清熱,致胎不動。


子芩(一兩) 白朮(五錢)


上銼,水煎服。


一方芩、朮各半兩,加當歸二錢。


一方用芩、朮等分,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名安胎丸。


金匱當歸散


此方養血清熱,孕婦宜常服之。如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素曾半產者,皆宜服之,以清其源而無後患也。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黃芩(各一兩) 白朮(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飲調服,日再服,或用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湯任下,日三服。


鉤藤湯


治妊娠八九月,胎動腹痛,面青冷汗,氣欲絕者。


此由勞動用力,以傷胎宮,宜急治之。


鉤藤鉤 當歸 茯神(去木) 人參(各一錢) 苦梗(一錢五分) 桑寄生(五分)


上銼,水煎服。(鉤藤、寄生,清肝兼補氣血)煩熱,加石膏二錢半。


十聖散


治因母疾病,氣衰血少,不能護養其胎,以致不安者,宜此主之。(即十全大補東加減。)


人參 黃 白朮 地黃 砂仁(各五分) 甘草(炙) 當歸 川芎 芍藥(炒,各一錢) 川續斷(八分)


上銼,水煎服。


黃 湯


治胎動不安,腹痛下黃汁。


黃 川芎(各一兩) 糯米(一合)(糯米者,穀味之陰,所以補地氣之不足,乘天行之健也)


上細銼,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溫服。


佛手散


治妊娠因事築磕,胎動不安,或子死腹中,惡露不下,疼痛不已,用此藥探之。


若不損則疼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


當歸(去蘆酒浸,三錢) 川芎(二錢)


上銼,先用酒一盅煎干,再入水一盅,煎二三沸溫服。


小膠艾湯


治傷損動胎,下血腹痛。


阿膠(炒成珠,一兩) 艾葉(二兩)


上銼,水煎服。《指迷方》加秦艽一兩。


膠艾芎歸湯


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月,頓仆跌,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欲死,已有所下。


阿膠 川芎(各三兩) 當歸 乾地黃 艾葉(各二兩)


一方有甘草,無地黃。


上細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阿膠散


治妊娠或因傾仆,或因毒藥,胎動不安,腰腹痛疼,或有所下。


阿膠(蛤粉妙成珠) 艾葉(炒)(阿膠益金固血,艾葉助陽上升,升則不墜,固則不流,故三方皆用之) 當歸(酒浸) 川芎 白芍藥(炒) 熟地黃(洗) 黃 甘草(炙,各一錢)


上 咀,加生薑五片,棗三枚,水煎,空心服。


當歸湯


治妊娠胎動蕩,心煩燥,悶絕口乾,橫生逆產,上衝下築,迷悶,唇口青黑,手足冷厥。


當歸 人參(各一兩半) 阿膠(炒,一兩) 甘草(二兩)


上 咀,每服八錢,加連須蔥白一莖,水煎溫服。(二方平中之奇,且奏效最捷)


一方有川芎。一方有川芎、厚朴,無甘草。


一方


治妊娠從高墜下,腹中下血煩悶。


生地黃 益母草(各一兩) 當歸 黃 (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四片,煎至六分,去渣服,無時。


三物解毒湯


治誤服毒藥動胎。(解毒良方)


甘草 黑豆 淡竹葉(各等分)


上用水煎濃服。


白扁豆散


治妊娠誤服諸般毒藥毒物。


白扁豆生去皮,為細末,米飲調服方寸匕,神效,或濃煎亦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3:17:1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胎漏下血


(附妊娠經來)


脈經


云:婦人經月下,但為微少,師脈之,反言有軀。其後審然,其脈何類,何以別之?


師曰:寸口脈陰陽俱平,榮衛調和,按之則滑,浮之則輕,陽明少陰,各如經法,身反洒淅,不欲飲食,頭痛心亂,嘔吵欲吐,呼則微數,吸則不驚。


陽多氣溢,陰滑氣盛,當作血盛,滑則多實,六經養成,所以月見,陰見陽精,汁凝胎散,散者損墮。


設復陽盛,雙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滑脈主血有餘,今經又少,故知孕。)


大抵妊娠經來不多,而飲食精神如故,六脈和緩,滑大無病者,血盛有餘也,兒大能飲,自不來矣。


大全


云:夫妊娠漏胎者,謂妊娠數月,而經水時下也。


此由衝任脈虛,不能約制手太陽少陰之經血故也。


衝任之脈,為經絡之海,起於胞內;手太陽,小腸脈也,手少陰,心脈也。


是二經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有娠之人,經水所以斷者,壅之養胎,蓄之以為乳汁也。


衝任氣虛,則胞內泄,不能制其經血,故月水時下,亦名胞漏血,血盡則人死矣。


又有因勞役喜怒哀樂不節,飲食生冷,觸冒風寒,遂致胎動,若母有宿疾,子臟為風冷所乘,氣血失度,使胎不安,故令下血也。


(此言漏胎有三,衝任虛者,血海自虛也;七情、飲食、胃寒者,因有所感也;宿疾者,氣血失於榮養也)


曾有一娠婦,月信不絕,而胎不損,問產科熊宗古。


答曰:婦人血盛氣衰,其人必肥,既娠之後,月信常來,而胎不動。


若晚進觀之,便以為漏胎,若作漏胎治之,則胎必墮,若不作漏胎治,則其胎未必墮,今推宗古之言,誠有旨也。


巢氏曰:婦人經閉不利,別無所苦者,是謂有子,以其經血蓄之以養胎,壅之為乳汁也,有子之後,蓄以養胎矣,豈可復能散動耶?


所以然者,有妊而月信每至,是亦未必因血盛也。


若謂婦人榮經有風,則經血喜動,以其風勝則可也(漏胎用風藥,亦是升舉肝氣,使血不漏,則胎自固,不但疏風已也),既榮經為風所勝,則所來者,非養胎之血,以此辨之。


若作漏胎治之,必服保養補胎之藥,且胎不損。


強以藥滋之,乃所謂實實虛虛也,其胎終墮宜矣。


若醫者,知榮經有風之理,專以一藥治風,經信可止,或不服藥,胎亦無恙。


然而有胎本不固,而因房室不節,先漏而後墮者,須作漏胎治之,此又不可不審也。


方氏


曰:胎動胎漏皆下血,而胎動有腹痛,胎漏無腹痛為異爾,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精悉)


李氏


曰:尿血自尿門下血,漏胎自人門下血,妊娠尿血,屬胞熱者多,四物東加山梔、發灰,單苦 菜飲亦妙;


因暑者,益元散加升麻煎湯下;


稍虛者,膠艾四物湯;久者,用龍骨一錢,蒲黃五錢為末,酒調服。


脈經


曰:婦人懷軀六月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胞必倚而墮,此非時孤漿預下故也。(孤漿預下,必倚而墮,此氣血兩虛也)


薛氏


曰:胎漏黃汁下,或如豆汁。


若因肝脾濕熱,用升陽除濕湯;


血崩肝脾風熱,用加味逍遙散;


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脾胃氣虛,用錢氏白朮散;


若脾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


肝經風熱,用防風黃芩丸;


風入腸胃,用胃氣湯。


加減膠艾湯


治胎動漏血有效。


阿膠(炒成珠) 當歸 川芎 白芍藥(炒) 地榆(各一錢) 艾葉(炒) 甘草(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飢服。


胎漏血多,起於氣惱血逆火動之故,可加炒黃芩、炒香附、炒砂仁研細同煎。


或有受胎至四五個月即墮,或至六七個月漏血要墮者,宜前方去艾葉、地榆,加白朮、黃芩、茯苓、熟地黃、續斷。


有氣盛,亦加香附、砂仁。氣虛,加人參、黃 之類。


如傷墮多次,受孕後便宜服千金紫蘇飲,及前加減法。


湯丸相間,庶免再墮。


安胎飲


治妊娠卒然腰痛,下血不已。


當歸 川芎 白芍藥(炒) 熟地黃 阿膠(炒) 艾葉 黃 (各一錢) 甘草(炙) 地榆(各五分)


上銼一劑,加薑、棗,水煎服。


大全方


治妊娠三四月腹痛,時時下血。


當歸 熟地黃 艾葉(各六兩) 續斷(二兩) 阿膠 雞蘇 竹茹(各一兩)


上用水一升煎取七合,空心再服。


如聖湯


治胎動腹痛,或為胎漏。


鯉魚皮(鯉魚皮之用,奇) 當歸(酒浸) 白芍藥 熟地黃(酒蒸) 川芎 川續斷(酒浸) 阿膠(蛤粉炒成珠)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加苧根少許,生薑五片,水煎溫服。


安胎當歸湯


治妊娠舉動驚悸,胎不安,小腹痛引腰絡,下血。


當歸 川芎 阿膠(炒) 人參(各一兩) 大棗(十二枚) 艾葉(一把)


一方有甘草,無參、棗。


上以水酒各三升,煮至三升,納膠令烊,分三服。


枳殼湯


治胎漏下血,及因事下血。


枳殼(去穰,麩炒) 黃芩(各半兩) 白朮(一兩)(白朮為君,不用血藥,又是一法)


上銼,水煎,食前溫服。


一方加生地,入少酒煎。


當歸寄生湯


治妊娠胎漏,非時下血。


當歸 川芎 艾葉 白朮(各一錢) 人參 桑寄生 續斷 熟地黃(各二錢)


上水煎,空心溫服。


二黃散


治婦人胎漏下血。


生地黃 熟地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白朮、枳殼湯調食前服,或 咀,水煎服。


(白朮、枳殼煎湯,調地黃末,意見超卓)


阿膠散


治妊娠無故卒然下血。


阿膠(蛤粉炒成珠,二兩,為末) 生地黃(半斤,搗取汁)


上以清酒三升,(用清酒妙)攪勻,溫熱,分三服。


一方


治胎漏下血不止,胞干即死,宜急治之。


生地黃汁(一升) 陳酒(五合)


上同煎三五沸,溫三服,以止為度。


榆白皮散


治妊孕胎漏去血,恐其難產,常宜服之。


榆白皮 葵很 大麻仁 瞿麥(各二錢) 木通(一錢) 牛膝(酒浸焙,一錢半)


上 咀,水煎溫服。


一方


治妊娠忽暴下血數升,胎燥不安。(此方治胎燥則可,若脾虛滑泄者禁用)


榆白皮(三兩) 熟地黃(四兩) 當歸 生薑(各二兩) 葵子(一升,《肘後方》不用)


上銼,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更作服之。


子芩散


治肝經有熱,妄行下血。


細條黃芩炒為末,每服一錢,以秤錘燒赤淬酒熱調服。若脾胃虛,不宜用。


防風丸


治肝經有風,以致血得風而流散不歸經。


防風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服。


防風黃芩丸

 

治肝經有風熱,致血崩便血尿血。


黃芩(炒焦) 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或食前、米飲或溫酒送下。


上三方治肝經風熱之劑。


桂枝茯苓丸


仲景云:婦人宿有 病(凡遇此症,最宜斟酌),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 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 也,所以血不止者,其 不去故也,當下其 ,桂枝茯苓丸止之。(樓氏曰:凡胎動多當臍,今動在臍上,故知是 也)。


桂枝 茯苓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炒) 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本事方


治胎漏下血不止。


取桃樹上干不落桃子燒灰,和水服瘥。《本草》云:桃奴破血,又治伏梁氣積。


上二方,治 病破血之劑。


大全方


治妊娠忽然下黃汁如膠,或如豆汁等物,或胎動腹痛。


黃 (炒,六兩) 糯米(五合)


上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分為四服。


銀苧酒


治妊娠下黃汁,或如赤豆。


苧根(去黑皮切,二兩) 銀(五兩,或金銀首飾)(黃赤為熱,故用苧根以涼之;下黃赤為肝氣之疏泄,故重用銀以鎮之)


上用水酒各一大盞,煎服。


上二方治漏下黃豆汁之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3:19:13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煩躁


(即子煩,附口乾)


大全


云:妊娠苦煩悶者,以四月受少陰君火氣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氣以養氣,若母心驚膽寒,多有煩悶,名曰子煩也。


《產寶》云:夫妊娠而子煩者,是肺臟虛而熱乘於心,(肺虛乘熱於心,於理似背,當在虛字上看)則令心煩也,停痰積飲,在心胸之間,或沖於心,亦令煩也。


若熱而煩者,但熱而已,若有痰飲而煩者,嘔吐涎沫,惡聞食氣,煩躁不安也。


大凡妊娠之人,既停痰積飲,又寒熱相搏,氣鬱不舒,或煩躁,或嘔吐涎沫,劇則胎動不安,均為子煩也。


薛氏


曰:前證若因內熱,用竹葉湯;氣滯,用紫蘇飲;


痰滯,用二陳、白朮、黃芩、枳殼;


氣鬱,用分氣飲加川芎;脾胃虛弱,用六君、紫蘇、山梔。


大全


云:妊娠煩躁口乾者(煩躁口乾,屬心脾與子煩大同小異),足太陰脾經,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經,其氣通於舌,若臟腑氣虛,榮衛不理,致陰陽隔絕,熱乘於心脾,津液枯少,故令心煩而口乾也。


與子煩大同小異,宜用知母丸。


薛氏


曰:前證若胃經實火,用竹葉石膏湯;


若胃經虛熱,用人參黃 散;


若胃經氣虛,用補中益氣湯;


若肺經虛熱,用紫蘇飲;


若肝經火動,用加味逍遙散;


若脾氣鬱結,用加味歸脾湯;


若腎經火動,加味地黃丸。


竹葉湯


治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名曰子煩。


白茯苓(三錢) 麥門冬(去心) 防風 黃芩(各二錢)


上作一服,加竹葉十片,水煎服,無時。一方有知母,無黃芩。


一方有人參,無黃芩。


知母飲


治妊娠心脾壅熱,咽膈渴苦,煩悶多驚。


知母 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各一錢半) 黃芩 黃 (各二錢)(壅熱用黃 ,要知是虛非實)


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入桑白皮半錢,煎至一盅,再入竹瀝些少,同煎一二沸服,無時。


犀角散


治子煩。


犀角尖(磨水時入) 地骨皮 條芩 麥門冬(去心) 甘草(五分) 赤茯苓(各二錢)


上切,作一服,水二盅,煎八分,入竹瀝一合,溫服。


當歸飲


治子煩。


當歸(二錢,酒洗) 川芎 阿膠珠 豆豉 桑寄生(各一錢) 蔥白(七莖)


上銼,水煎溫服。(用蔥、豉、川芎散熱,又是一法)


人參散


治妊娠熱乘心脾,津液枯少,煩躁干渴。


人參 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 地骨皮 干葛 黃芩(炒) 犀角(鎊,各七錢五分) 甘草(半兩)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服。


竹茹湯


療妊娠煩躁,或胎不安。(清心涼肝妙劑)


用淡青竹刮茹一兩,以水一大升煮取四合,徐徐服盡為度。


治妊娠心煩熱不止


蔥白(一握) 豉(二合)


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溫分三服。


一母丸


治妊娠因服藥致胎氣不安,有似虛煩不得眠。


巢氏謂之子煩也,醫者不知,作虛煩治之,損動胎氣宜矣。


知母(洗焙,二兩)


為細末,棗肉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煎人參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5:09:58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心腹脹滿


(即子懸)


大全


云:妊娠心腹脹滿者,由腹內素有寒氣,致令停飲,重因觸冷凍飲料發動,與氣相爭,故令心腹脹滿也。(此雖言寒氣停飲所致,然大概陽氣壅滯,則令上湊心腹,故以紫蘇飲寬氣下氣為主,余隨症加減)


薛氏


曰:前證若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用藿香正氣散;


若食傷脾胃,用六君子湯;若陽氣壅滯,胎上逼心,用紫蘇飲。


一妊婦飲食停滯,心腹脹滿,或用人參養胃東加青皮、山楂、枳殼,其脹益甚,其胎上攻,惡心不食,右關脈浮大,按之則弦,此脾土不足,肝木所侮,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而愈。


後小腹痞滿,用補中益氣,升舉脾氣而瘥。


一妊婦腹脹,小便不利,吐逆,諸醫雜進溫胃寬氣等藥,服之反吐,轉加脹滿湊心,驗之胎死已久,服下死胎藥不能通,因得鯉魚湯,其論曰:妊婦通身腫滿,或心胸急脹,名曰胎水。


遂去妊婦胸前看之,胸肚不分(須識此症),急以鯉魚湯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惡水,腫消脹去,方得分娩死胎。


此症蓋因懷妊腹大,不自知覺,人人皆謂娠孕如此,終不知胎水之為患也。


李氏


曰:子懸者,心腹脹滿痛也。


妊孕四五個月以來,相火養胎,以致胎熱,氣逆湊心。


心腹脹滿疼痛,宜紫蘇飲;


有郁心腹脹滿甚者,加莪朮及丁香少許;


不食者,芩朮湯倍白朮加芍藥。


火盛極,一時心氣悶絕而死,紫蘇飲連進救之。(以火盛極而連進紫蘇飲,人恆失之,須知是氣作悶)


此症兩尺脈絕者,有誤服動胎藥,子死腹中,則憎寒,手指唇爪俱青,全以舌為證驗,芎歸湯救之。


仲景


云:婦人懷孕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寒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附子胎前禁用,而此以治臟寒,正所謂有故無殞也)


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上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


紫蘇飲


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


兼治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


無川芎名七寶散。


紫蘇葉(二錢) 大腹皮 川芎 白芍藥 陳皮(去白) 當歸(各一錢) 人參 甘草(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蔥白七寸,水煎服。


本事方


云:曾有一婦,累日產不下,服遍催生藥不驗。


予曰:此必坐草太早,心懷一點懼,氣結而不行,然非不順也。


《素問》曰:恐則氣下。


蓋恐則精神怯,怯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氣乃不行矣。


得此藥,一服便產,及婦人六七月子懸者,予用此數數有驗,不十服,胎便近下。


陳方甫治一婦有孕七個月,遠歸。


忽然胎上衝心而痛,坐臥不安,兩醫治之無效,遂說胎已死矣,用蓖麻子研爛和麝香調貼臍中以下之,命在垂亡。


召陳診視,兩尺脈絕,他脈平和。


陳問二醫作何證治之?


答曰:死胎也。


陳曰:何以知之?


曰:兩尺脈沉絕,以此知之。


陳曰:此說出何經?


二醫無答。


陳曰:此子懸也。


若是胎死,卻有辨處,面赤舌青,子死母活;


面青舌赤,吐沫,母死子活;


唇口俱青,子母俱死。


今面不赤,舌不青,其子未死,是胎上逼心,宜以紫蘇飲治之。


至十服,而胎近下矣。


訶黎勒散


療妊娠心腹脹滿,氣衝胸膈煩悶,四肢少力,不思飲食。


訶黎勒 赤茯苓 前胡(各一兩) 陳皮 大腹皮 桑白皮(各七錢半) 枳殼 川芎 白朮(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保胎和氣飲


專治胎前四五個月,身體困倦,氣急發熱,飲食無味,貪睡頭暈等證。


枳殼(四錢) 厚朴 香附子(各三錢) 砂仁 蒼朮 橘紅(各二錢) 蘇葉(一錢) 甘草(九分)


小茴香(一錢半)


上銼,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服。


瘦胎飲


專治胎前五六個月,胎娠困弱,體重貪睡,食不知味,肚腹胎動。


當歸(二錢) 白芍藥 益母草 枳殼(各四錢) 砂仁 香附子 益智(各三錢) 甘草(一錢)


上銼,分作三服,每服水一盅半,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枳殼湯


治婦人妊娠胎腹脹。


枳殼(三兩) 黃芩(二兩,一方只用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服。如腹滿,身體沉重,加白朮一兩。


蔥白湯


治胎上逼心煩悶,又治胎動困篤。


用蔥白二七莖,濃煮汁飲之,若胎未死即安,已死即出,未效再服。(蔥白安胎,人所未知)


樓全善云:此方神效,脈浮滑者宜之。


《本草》云:蔥白通陽氣安胎。


一方


治胎動,上逼心痛。


取艾葉如雞子大一團,以頭醋四升,煎至二升半,溫服。


倉公下氣湯


治心腹兩脅脹悶,飲食少思,四肢無力。


羌活 檳榔 青皮 大腹皮 赤芍藥(炒) 甘草(炙) 陳皮 赤茯苓 半夏(薑製) 桑白皮(炒各五分) 桂心(二分) 紫蘇莖(二錢)


上銼,加生薑五片,棗一枚,水煎服。


當歸湯


治胎動衝心,煩悶欲死,安胎止痛。


當歸(酒洗) 川芎 人參 阿膠 甘草(炙,各一兩半) 連根蔥白(一握)


上細銼,以水二升,煎四味至升半,去滓,下蔥再煎,減三合,入阿膠溫服,一劑分為二三服。


大聖散


治婦人怔悸,睡中多驚,腹脅膨脹,坐臥不寧。


白茯苓 川芎 黃 (蜜炙) 當歸(酒浸)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人參 甘草(炙) 木香(不見火,各五分)


上 咀,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治妊娠遍身痛或衝心欲死不能飲食。


白朮(五兩)(此症禁用白朮,而此方獨用白朮為君,非認症之確者不可) 黃芩(二兩) 芍藥(四兩)


上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一方


治妊娠心下滿,氣急切痛。


赤茯苓(六分) 桑白皮(五分) 前胡(四分) 郁李仁 檳榔(各三分)


上為細末,以水一升煮取一半,去滓,夜臥服。


安胎和氣飲


治胎冷,腹痛引兩脅,小便頻數,大便虛滑。


訶子(面裹煨,去核) 白朮(各二錢) 陳皮(去白) 高良薑(炒) 木香(不見火) 白芍藥陳米(炒)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生薑五片,水煎服,忌生冷之物。


仲景附子湯


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


所以然者,子臟寒故也,當以此湯溫其臟。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朮(四兩) 茯苓 芍藥 人參(二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5:11:3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心痛


大全


云:妊娠心痛,乃風邪痰飲交結。


若傷心正經,為真心痛,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若傷心支絡,則乍安乍作;


若傷於子臟,則胎動而血下。


薛氏


曰:前證若飲食所傷,用平胃散加枳殼、山楂;


若因錯雜諸邪,當審其因而治之。


一妊婦心痛,煩熱作渴,用白朮散即愈。


後因停食,其痛仍作,胸腹脹滿,按之則痛,此因飲食停滯,用人參養胃湯,按之不痛,乃脾胃受傷,以六君子湯補之而愈。


一妊婦心腹作痛,胸脅作脹,吞酸不食,此肝脾氣滯,用二陳、山楂、山梔、青皮、木香而愈。


又因怒仍痛,胎動不食,面色青黃,肝脈弦緊,脾脈弦長,此肝木乘土,用六君子東加升麻、柴胡、木香而愈。


火龍散


治妊娠心氣疼。(此方治平常心痛亦妙)


川楝子 茴香(炒,各三錢) 艾葉末(鹽炒,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產寶丸


治妊娠卒心痛,氣欲絕。


川芎 當歸 茯苓 厚朴(制,各一錢)


上用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二服。


白朮湯


治妊娠卒心痛欲死,不可忍者。


白朮(三兩)(諸痛無補法,豈以心痛而可用白朮者?詳之) 赤芍藥(二兩) 黃芩(一兩半)


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半日令盡。微下水令易生,忌桃、李、雀肉等。


千金方


療妊娠心痛。(按此可治燥熱心痛)


青竹茹(一升) 羊脂(八兩) 白蜜(三兩)


上三味合煎,每服棗核大三枚,食前頓服,日三服。


一方


治妊娠忽然心痛,悶絕欲死者,謂之中惡。


生地黃(二錢) 枳殼(一錢) 木香(三分)


上銼,酒煎服。


一方


橘皮(二兩) 豆豉(五兩)


上為末,煉為丸,如桐子大,溫水下二七丸,無時。


雜方


青竹茹一升,酒二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頓服。


一方


破雞子一枚,酒調服之。


一方


大麻子三升研,水八升煮取五升,分五服。


補遺


沉香降氣湯、茯苓補心湯、四七湯、紫蘇飲皆可用。《炮炙論》云:心痛欲死,急覓玄胡。(此治瘀血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5:13:3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心腹痛


大全


云:妊娠心腹痛者,或由宿有冷疼,或新觸風寒,皆由臟虛而致動也。


邪正相擊,而並於氣,隨氣上下,上衝於心則心痛,下攻於腹則腹痛,故令心腹痛也。


妊娠而痛者,邪正二氣交攻於內,若不時瘥者,其痛沖擊胞絡,必致動胎,甚則傷墮矣。


又云,妊娠心腹疼痛,多是風寒濕冷痰飲,與臟氣相擊,故令腹痛攻衝不已,則致胎動也。


薛氏


曰:前證若風寒痰飲,用金沸草散,雜病咳嗽,胎氣鬱結,加香附、川芎;


若飲食停滯,用六君加紫蘇、枳殼;若怒動肝火,前藥更加柴胡、山梔;


若郁結傷脾,用歸脾東加枳殼、山梔。


一妊婦心腹作痛,吐痰惡心,胎氣上攻,飲食少思,此脾虛氣滯而為痰,用六君子加柴胡、枳殼,諸證漸退,飲食漸進,又用四君子加枳殼、山梔、桔梗而安。


後因怒,兩脅氣脹,中脘作痛,惡寒嘔吐,用六君加柴胡、升麻、木香一劑而愈。


川芎散


治妊娠素有冷氣,忽心腹痛如刀刺。


川芎 當歸(各一錢) 人參 吳茱萸 厚朴(薑製,各五分) 茯苓 桔梗(各四分) 芍藥(七分半)


枳殼 甘草(各二分)


上劑水煎,稍熱服。


當歸芍藥散


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療產後崩中,去血過多,眩暈虛乏。


白芍藥(炒四兩)(產後忌芍藥,而此方兼治,且以為君,愚謂產後惟去血過多者可用,若惡露不行作痛者,不可用也) 當歸 茯苓 白朮(各二兩) 澤瀉 川芎(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調服。


阿膠散


治妊娠胎動,腹中絞痛,不思飲食。


當歸(炒) 陳皮(各一兩) 白朮 白茯苓 阿膠(炒) 川芎(各七錢半) 甘草(二錢半)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服。(胎動方中多用艾葉,而此則用白朮者,蓋不治痛,而治不思飲食也,妙在當歸、陳皮為君)


一方


治妊娠患腹痛,並胎動不安。


當歸(三兩) 川芎 阿膠 人參 厚朴(各二兩) 蔥白(切,一升)


上 咀,以水七升煎至三升,分三服。


一方有甘草,無厚朴、川芎。


香莪散


治妊娠五個月以後,常胸膈間氣刺痛滿,或腸鳴,以至嘔逆減食,此由喜怒憂慮過度,飲食失節之所致也。


蔡元度寵人有子,夫人怒欲逐之,遂病,醫官王師復處此方,三服而愈。


廣中莪朮(炒,一兩) 丁香(半兩) 粉草(二錢半)


上為細末,空心鹽湯點服一大錢,覺胸中如物按下之狀。


古今錄驗方


療妊娠腹內冷痛,忽胎動。


薤白(一升) 當歸(切,四兩)


上以水五升煮取四升,作三服。


一方


治妊娠胎動欲落,腹中痛不可忍。(鎮墜解熱護胎,方法俱妙,於體強暴病者可用)


上等銀(一斤) 茅根(二斤,去黑皮)


上以水九升煮銀,取五升,入清酒一升同煎茅根取三升,分三服,立安。


一方


治妊娠腹痛。(血熱血虛腹痛,若此方甚妙)


用生地黃三斤搗,酒一升合煎減半,頓服愈。


一方


治妊娠四五個月,忽然腹絞痛。


大棗(十四枚,炒令黑) 鹽(一錢,炒令赤)


上為末,取一撮許,酒調服即愈。


一方單用棗十四枚,燒存性為末,童子小便調下。


一方單用鹽一斤,燒令赤,以兩指取一撮,酒調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5:14:28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腹痛


(即子痛)


仲景


云:婦人懷胎,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脈經》曰:婦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若胎病不動,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杯者,則男;


如肘頸參差起者,女也;


冷者,何面(所謂何面者,意在腹之左右也)冷者為死,溫者為生。


薛氏


曰:若腹中不時作痛,或小腹重墜,名胎痛,用地黃當歸湯,未應,加參、朮、陳皮(氣虛者可用);


或因脾氣虛,用四君子加歸、地;中氣虛,用補中益氣湯。


地黃當歸湯


治婦人有孕胎痛。(血虛痛妙)


當歸(一兩) 熟地黃(二兩)


上為末,作一服,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頓服,未效,加人參、白朮、陳皮。


加味四物湯


治血少胎痛。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香附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紫蘇湯調下。(妙在紫蘇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5 15:15:2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八●胎前門上●小腹痛


大全


云:妊娠小腹痛者,由胞絡虛,風寒相搏,痛甚亦令胎動也。


薛氏


曰:前證若風寒所搏,用紫蘇飲加生薑;


氣血虛,用八珍湯;脾氣虛,用六君子湯;


中氣虛,用補中益氣湯;


若腹脹痛,用安胎飲加升麻、白朮,不應,兼補中益氣湯。


一妊婦小腹作痛,其胎不安,氣攻左右,或時逆上,小便不利,用小柴胡東加青皮、山梔,清肝火而愈。後因怒,小腹脹滿,小便不利,水道重墜,胎仍不安,此亦肝木火盛所致,用龍膽瀉肝湯一劑,諸證頓愈,乃以四君子加柴胡、升麻,以培脾土而安。

治妊娠小腹痛方


療妊娠被驚惱,胎向下不安,小腹連腰痛,下血。


當歸 川芎(各八分) 阿膠(炙) 人參 艾葉(各四分) 茯苓(一錢) 大棗(二十個)


上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


補遺方


治妊娠小腹痛,胎動不安。


川芎為細末,酒調下。


一方用川芎、當歸等分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0:3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