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濟陰綱目】

 關閉 [複製鏈接]
26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24:2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瘧疾


樓氏


曰:產後瘧疾,多由污血挾寒熱而作,大法宜柴胡四物湯調之,熱多者草果飲子,寒多者生熟飲子。(草果飲生熟飲是截法,柴胡四物是調理法,而暑瘧虛瘧久瘧未備者,當與雜症同)


補遺


云:產後瘧疾,熱多寒少者,清脾飲;寒多熱少者,養胃湯;久而不已者,七寶飲截之。


薛氏


曰:產後瘧疾,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因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


審系飲食,用六君加桔梗、蒼朮、藿香;


如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


如外邪少而飲食多;


用人參養胃湯;


飲食勞役,用補中益氣湯;


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加炮薑;


虛寒,用六君加薑、桂;


元氣脫陷,急加附子(此數條俱屬溫補,大與時宜,可備前方之未備,而暑邪所伏之方不載,為以治暑方用石膏也。蓋薛翁喜溫補,而產後尤忌寒涼,血虛又忌白虎,故不言耳。臨症又宜分別,亦有不必拘此方者,須因人勇怯而施,如清脾飲、草果飲之類是也)。


大凡久瘧多屬元氣虛寒,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陰火下流,則寒熱交作,或吐瀉不食,腹痛煩渴,發熱譫語,或手足逆冷,寒戰如栗,雖見百證,當補,其病自退,若誤用清脾截瘧之類,多致不起。


一產婦患瘧,發熱作渴,胸膈脹滿,遍身作痛,三日不食,咽酸噯氣,此是飲食所傷,脾胃不能消化,用六君加神麯、山楂四劑,而不作酸,乃去神麯、山楂,又數劑而飲食進,其大便不通,至三十五日,計進飲食七十余碗,腹始悶,令用豬膽汁導而通之,其糞且不甚燥。


(以氣虛,故可至三十五日而便猶不燥,若以日久大下之,誤矣。六脈不恆,宜乎用此,然非醫工之良者不能,非主人之專任者不用,各宜自省)


一產婦患瘧久不愈,百病蜂起,其脈或洪大,或微細,或弦緊,或沉伏,難以名狀,用六君加炮薑二十余劑,脈證稍得,又用參朮煎膏,佐以歸脾湯,百余劑而瘥。(以一瘧而用百余劑,真為可笑,然病有如是者,不得不然也,幸勿以迂而勿信,蓋目擊時事,故敢贅及)


一產婦朝寒暮熱,或不時寒熱,久不愈,用六君子、補中益氣兼服,百余劑而尋愈。(一瘧用藥百余劑,世間豈有此治法,此非藥之效,乃病久自息耳。丹溪立齋用藥多如此,殊為可笑)


草果飲子


治產後瘧疾,寒熱相半者,或多熱者。(此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之瘧也,若暑瘧服之則自誤矣,以暑言,然清暑之劑非產後所宜,亦須防慎)


半夏(泡) 赤茯苓 甘草(炙) 草果(炮,去皮) 川芎 陳皮 白芷(各二錢) 青皮(去白) 良薑 紫蘇(各二錢半) 干葛(四錢)


上 咀,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當發日侵早連服二服,無有不安者。


生熟飲子


治產後瘧疾多寒者。(所謂脾寒作瘧也,非多寒者勿用)  


肉豆蔻 草果仁 厚朴(生用,去皮) 半夏 陳皮 甘草 大棗(去核) 生薑(各等分)


上八味銼碎和勻,一半用生,一半用濕紙裹煨令香熟,去紙,與生者和勻,每服五錢,水煎,食前一服,食後一服。


清脾飲


治產後瘧疾,熱多寒少者。


人參養胃湯


治產後瘧疾,寒多熱少者。


七寶飲


治產後瘧疾,久而不已者,以此截之。(雖日久而不已者宜截,然此方有常山,於痰瘧則可,若果虛症,大非所宜)


方俱見胎前瘧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35:0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蓐勞


大全


云:產後蓐勞者,此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復,不滿日月,氣血虛羸,將養失所(蓐勞二說,總起於產蓐,然一挾外感,一由七情,其或兼內傷飲食泄瀉,與夫瘀血未淨者皆有之,不可不別也),而風冷客之,風冷搏於氣血,則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乏勞倦,乍臥乍起,顏色憔悴,食飲不消,風冷邪氣,兩感於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乾,遂覺頭昏,百節疼痛,榮衛受於風邪,流注臟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則蓐勞之候也。


又曰:婦人因產理不順,疲極筋力,憂勞思慮,致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疼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刺,名曰蓐勞。


薛氏


曰:按前證當扶養正氣為主,(大主意)用六君子東加當歸;


若脾肺氣虛而咳嗽口乾,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


若因中氣虛而口乾頭暈,用補中益氣加蔓荊子;


若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參、朮;


若因肝腎虛弱而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


若因脾虛血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倍加白朮;


若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


大抵此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而作,當補脾胃(數語盡之)。


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


仍參虛損發熱方論主治。


汪氏治一婦產未盈月,因怒氣血流如水,三日方止,隨又勞若,四肢無力,睡而汗出,日晡潮熱,口乾,五心如炙,諸醫皆用柴、芩、薄荷之類,其熱愈熾。


診其脈弦大無力,此蓐勞也,以四物湯一兩,入胡黃連、秦艽、青蒿各半錢,數服熱退身涼,後以黃連八珍丸一料而安。(按弦大無力,則似於革矣,革屬於虛,非胡連所治,如果胡連能治,必非無力也,請詳之)


白茯苓散


治產後蓐勞,頭目四肢疼痛,寒熱如瘧。


白茯苓(一兩) 當歸 川芎 熟地黃 白芍(炒) 黃 人參 桂心(各半兩)


上先以水三盞入豬腰一雙,薑三片,棗三枚,煎至二盞,去三物,入前藥半兩,煎一盞,去滓,食前分溫三服。(即十全大補之變,所少者白朮甘草,然以茯苓為君,豬腰為佐者,心腎交,寒熱愈也)


黃 建中散


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或惡寒腹痛。


黃 (炒) 肉桂(各一兩) 白芍(炒,二兩) 甘草(炒,七錢)


上銼,每服五錢,用棗薑,水煎服,日二三次,虛甚加附子。(所謂建中者,建中土也,芍藥甘草,易老為有甲己化土之象,加肉桂,以治脈弦虛寒腹痛;加黃 ,益表氣以助中氣之虛。)


當歸建中散


治產後勞傷,虛羸不足,腹中疼痛,呼吸少氣,小腹拘急,痛連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產訖直至月滿,一日三服,令人身壯強健。(此方專治氣血虛寒所生諸症,加之飴糖,乃建中之良法)


當歸(四兩) 白芍(六兩) 桂心(三兩) 黃 (一兩半)


上銼,每服四錢,加薑棗,水煎,入飴糖一塊,再煎,稍熱服。如崩中衄血,加阿膠地黃。


加味佛手散


治產後血虛,勞倦盜汗,多困少力,咳嗽有痰。


當歸 川芎 黃 (蜜炙,各一兩) 柴胡 前胡(各一錢半)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大盞,桃柳枝各三寸,棗子烏梅各一枚,生薑一片,煎服。(以盜汗而用柴前川芎,似非宜矣;以咳嗽有痰而用黃 ,又似難用。然以之為君,而柴前僅用錢許,何多寡之相懸也,要之產後當以氣血為主,故用之耳,惟無邪者宜之)。


如有痰,不用烏梅。


柴胡四物湯


治產後日久虛勞,而脈浮大者。


方見前往來寒熱。


三合散


治產後日久虛勞,針灸服藥俱無效者。(四物四君內去朮加 ,合小柴胡湯者是也,會三方之意,方得其理之真)


方見前發熱。


云岐熟地黃散


治產後蓐勞,皆由體虛,氣力未壯,勞復所起,四肢煩疼,時發寒熱,不思飲食。


熟地黃 人參 白芍 白茯苓 白朮 續斷(各一兩) 黃 當歸 川芎 五味子 桂心(各七錢半)


上 咀,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蓐勞一症,總屬氣血兩虛,故主於十全大補為法,加續斷,治諸不足,婦人內漏,五味生津斂神,加麥門更妙,所去三,所加三,又三合也)。


大全方有麥門冬七錢半。


一方無桂心五味續斷,有柴胡、黃芩、半夏各七錢半。


黃 丸


治產後蓐勞,寒熱進退,頭目眩痛,骨節酸疼,氣力羸乏。


黃 鱉甲 當歸(炒,各一兩) 川芎 白芍 桂心 續斷 牛膝 蓯蓉 柏子仁 沉香枳殼(各七錢半) 五味子 熟地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後粥飲下。(按此不離四物黃 續斷桂心五味,而鱉甲除骨節之勞熱,柏子潤心中之津液,牛膝除足膝之苦,沉香通天徹地,蓯蓉為司命,枳殼利胸膈。細閱前後諸方,總以補氣血為主,或溫或清,或斂或散,或破血,或行氣,各隨兼症而佐使之妙,諸用者不必膠柱而調瑟)


石子湯


療產後虛羸喘乏,乍寒乍熱如瘧,四肢疼痛,面色萎黃,名曰蓐勞。


豬石子(一雙,去脂膜四破) 香豉(一方無此,有知母) 蔥(切) 粳米 當歸 白芍(各二兩)


上 咀,分兩劑,每劑用米三合,煮取一小碗,去滓,分三服(石子即豬腎,用以佐諸湯者,得本來面目也,然觀蔥豉,似有外邪,易知母,又有內熱,不可不辨)。


《廣濟方》無白芍,有人參,《許仁則方》無香豉,有生薑二兩,桂心一兩,蔥白止一兩。


人參鱉甲散


治蓐勞,皆由在產內未滿百日,體中虛損,血氣尚弱,失於將理,或勞動作傷,致成蓐勞,其狀虛羸,乍起乍臥,飲食不消,時有咳嗽,頭中昏痛,發歇無常,夜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拘急,沉困在床,服此大效。


黃 鱉甲(各一兩) 牛膝(七錢半) 人參(用人參更佳) 白茯苓 當歸 白芍 桑寄生麥門冬(去心) 熟地黃 桃仁 桂心 甘草(各半兩) 續斷(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先以豬腎一對去筋膜,以水兩大盞,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一盞,去豬腎薑棗,然後入藥末二錢,蔥白三寸,烏梅一個,荊芥五穗,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晚食前溫服,神效。(此十全大補湯去川芎、白朮,加鱉甲、牛膝、寄生、續斷、桃仁、麥冬六味,以治蓐勞,有去舊生新之意,而寄生主產後余疾,用豬腎者,以胎系於腰,故皆借之以為補助耳)


胡氏牡丹散


治產後虛羸,發熱自汗,欲變蓐勞,或血氣所搏,經候不調,或寒熱羸瘦。


當歸 白芍 人參 五加皮(五加皮去賊風惡血腰脊痛) 地骨皮(各半兩) 牡丹皮(三錢) 桂心 沒藥(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酒各半盞,如不飲酒,只用水一盞,開元錢一枚,麻油蘸之(開元錢、麻油莫解),同煎七分,去滓,通口服,煎不得攪,吃不得吹。


黃 煮散


治產後蓐勞,肌膚黃瘦,面無顏色,或憎寒壯熱,四肢酸疼,心煩頭痛。


鱉甲(醋炙) 黃 (各一兩) 牛膝(七錢半) 當歸 白芍 熟地黃 人參 白茯苓 麥門冬(去心) 桑寄生 桂心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豬石子一對去脂膜,切破,先以水一盞入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七分,去石子薑棗,卻下藥五錢,更煎至四分,去滓,空心晚食前溫服,二滓並煎。(此方較前人參鱉甲散少桃仁、續斷,於煎法又少蔥白、烏梅、荊芥,要知有瘀則兼破瘀,有風則兼治風,寒則兼寒,熱則兼熱,無定一也)


豬腰子粥


治產後蓐勞發熱。(此不藥之藥,所謂穀肉果菜,食養盡之也)


豬腰子一個去白膜,切作柳葉片,用鹽酒拌,先用粳米一合,入蔥、椒煮粥,鹽醋調和,將腰子鋪碗底,以熱粥蓋之,如作 狀,空心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38:5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虛羸


產寶


云:產後虛羸者,皆由產後虧損血氣所致,須當慎起居,節飲食,六淫七情,調養百日,庶保無疾。


若中年及難產者,毋論日期,必須調養平復,方可涉喧,否則氣血復傷,虛羸之證作矣。


薛氏


曰:前證產傷氣血者用八珍湯,飲食傷胃者用四君子湯,停食傷脾者用六君子湯,勞傷元氣者用補中益氣湯。


若暖氣覺有藥味者,此藥復傷胃也,但用四君子湯,徐徐少飲,以調脾胃,若胃氣一健,血氣自生,諸證自愈矣。


大全


云:冷勞者,產則血氣勞傷,臟腑虛弱,而風冷客之(若為氣血虛,則為本氣虛而寒,即無風冷客之而亦寒也,治者須知不足有餘),冷搏於血氣,血氣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乏疲頓,致羸損不平復。


若久不平復,風冷入於子臟,則胞臟冷,使人無子。(初感為寒,久則為熱,若果胞冷,即本氣虛,熱者即血虛)


薛氏


曰:前證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湯,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補虛湯


治產後一切雜病,只大補氣血為主。


人參 白朮(各一錢) 黃 川芎 陳皮(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此方以中氣元氣為主,而無血藥者,必脾胃虛而本元不足也,其血藥只用川芎,又於補氣中以行肝血,抑血脫益氣補脾生血之良方也)。(誤矣,指白虎湯而言)熱輕,倍加茯苓;熱甚,加炒黑乾薑三分。


黃 四物湯


新產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能伐生發之氣,只以黃 易芍藥,為補虛之要藥。


黃 當歸 川芎 熟地黃(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服。


氣虛,加參朮茯苓甘草;


發熱,加乾薑;


自汗多者,少用川芎,勿用茯苓,倍加蜜炙黃 ;


口渴,加五味子麥門冬;


腹痛者,非白芍不可,雖新產亦用,但以酒炒不妨,(黃 易芍藥者,即補血湯以黃 為君之義,所謂氣能生血,血不能生氣,而芍藥有殺伐之性,無生長之能,故去之。加減法妙,多用酒炒,助生氣也,乃丹溪法)


十全大補湯


治產後血氣未復,形體虛弱,發熱惡寒,不能飲食。


人參 白朮 茯苓 黃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熟地黃(各一錢) 肉桂 甘草(各五分)


上銼,加生薑五片,棗三枚,水煎服。(惡寒者陽虛,發熱者陰虛,此八物之用也,肉桂能通榮衛而和陰陽,猶諸侯之命圭,使通兩家之好也)


當歸羊肉湯


治產後雖無疾,但覺虛弱,兼心腹痛,即宜服之。


肥羊肉(一斤,去脂) 當歸(五兩) 黃 (四兩) 生薑(六兩)


上先以水一斗煮羊肉,取汁八升,後下三味,煮取二升五合,分為四服(本草云:人參黃與羊肉同功。


又謂羊肉補形,蓋有形之物者血,而參 益氣,羊肉補形,似有懸殊,烏可同語。


然有形生於無形,故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則羊肉參 二而一者也,而四味有氣有血,能補能行,故無疾亦宜服也)。


若覺惡露不盡,加桂三兩;


惡露下多,加川芎三兩;


有寒,加茱萸一兩;


有氣,加細辛二兩;


有熱,加生地黃汁二合。


釋曰:所加五法,分兩多寡,皆有意義。


若川芎之治惡露下多,陰中升陽也,有氣之加細辛,辛以散肝也,余可類推。


黃雌雞湯


治產後虛羸腹痛。


小黃雌雞(一只,去翅足頭羽腸肚,細切) 當歸 白朮 熟地黃 桂心 黃 (炒,各半兩)


上先以水七盅煮雞,至三盅,每用汁一盅,藥四錢煎,日三服。(肝屬巽木,雞屬巽畜,雌雞者,陽中之陰,黃色者,己土之正,產後肝虛血弱,故取以補之,色之正,脾之宜也,其所配藥總以血氣為主,故曰補虛羸也。其治腹痛,全在桂心)


產寶方


治產後虛羸,不生肌肉。


黃 (炒) 當歸 白芍(炒) 人參(各三分) 桂心 甘草(炙) 川芎 生薑(各四分)


大棗(十二枚)


上九味用水七升煮三升,分溫三服。(此即十全大補湯之變,其去地黃、白朮、茯苓者,意恐滯痰滯氣淡滲泄氣耳)


一方


治產後虛勞,骨節疼痛,頭痛,汗不止。


黃 (三兩) 當歸 人參 生薑(各二兩) 淡豉(三合) 豬腎(二枚) 粳米(三合) 薤白(三合)


上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取六升,下諸藥煮取二升,分為三服,(此方與前羊肉湯相為表裡,而後四味尤佳,以其能助胃氣,內通榮衛三焦,外達頭目皮毛也。夫先天之氣生於腎,後天之氣生於脾,元神生於二氣之先,為不可名之物,其德藏而不用。是方以人參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以歸 生氣血於元氣之戶,豬腎、粳米益脾腎之氣於先後,生薑豆豉薤白通神明於內外,散邪穢於天壤,周行血脈而無所不通,宜養百骸而無病不治,以是骨痛頭疼自汗諸症,有邪則散,無邪則補,所謂妙用無方,隨感隨應者也,於治產後虛勞者,宜識思焉)


又方


豬腎一雙煮,入蔥豉作 ,如常食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40:34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痞悶


郭稽中


曰:問產後口乾痞悶者何。答曰:產後榮衛大虛,血氣未定,食面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結聚於胃脘,上熏胸中,是以口乾燥渴,心下痞悶,醫者不識,認為胸膈壅滯,以藥下之,萬不得一,但服見丸則愈。


釋曰:為食面者之戒,南人甚少,於諸飲食皆能致疾,不必拘於一面也。


陳無擇


評曰:產後口乾痞悶,未必只因食面,或產母內積憂煩,外傷燥熱,飲食甘肥,使口乾痞悶,當隨其所因調之可也,心煩宜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烏梅煎(隨因調治極是,但治煩以四物去地黃,尤不如去川芎也),若外傷燥熱者,屬何經,當隨經焉治,難以備舉,飲食所傷,見 丸卻能作湯。


薛氏


曰:前證若宿食停滯。


用六君枳實神麯;


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


若因魚 之類,再加陳皮。


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嘔,此脾胃受傷,用六君子湯。


或咽酸噯腐,加炮薑,作瀉,更加升麻,如不應,佐以四神丸,或間用補中益氣湯。


一婦人食角黍,煩渴痞悶,腹痛,大便欲去不去,服消導之藥不應,飲食日減,肌體日瘦,半年矣。


余謂此食積為患,用大酒曲炒為末,溫酒調服二錢,俄而腹鳴,良久仍下粽而愈。


一婦人食魚胙,腹痛患痢,諸藥不應,用陳皮白朮等分為末,以陳皮湯送下,數劑而愈。


見 丸


治產後血氣虛弱,飲食停積,口乾煩悶,心下痞痛。


薑黃(炒) 蓽澄茄 良薑 三棱(醋煨) 蓬朮(醋煨) 人參 陳皮(去白,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蘿卜(按見 丸有三棱莪朮良薑溫滑之味,加以人參,丸以蘿卜汁,亦巧於治面矣。而立齋純於用補,亦為膏梁久用消導者設也,如藜藿新病,未曾用消導而氣實者,豈可泥於立齋之說乎,法當臨時消息。蘿卜湯為治面也)


慢火煮令極熟,研爛取余汁煮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蘿卜湯或白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44:0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腹脹


郭稽中


曰:產後腹滿悶,嘔吐不定者何。


答曰:敗血散於脾胃,脾受之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能受納水穀而生吐逆,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治之,病與藥不相於,更傷正氣,疾愈難治,但服抵聖湯則愈。(稽中之言雖泥於敗血,而其方亦加參,立齊之言純於補氣,似近於偏,臨症似宜斟酌)


薛氏


曰:前證若敗血傷於脾胃,宜用前方;


若飲食停於脾,宜用六君加厚朴;


若飲食傷於胃,宜用六君子湯。


大凡損其脾者,當節其飲食為善。(節飲食者,損穀自愈之理)


一產婦患前證,或用抵當湯(抵當湯太峻,似非產後所宜,即參用之,亦不得已也。如下後重墜,即不用抵當,亦宜升補),敗血已下,前證益甚,小腹重墜,似欲去後。


余謂此脾氣虛而下陷,用補中益氣東加炮薑溫補脾氣,重墜如故,又用六君子湯而安。


抵聖湯


治產後腹脹滿悶,嘔吐不定,蓋敗血入於脾胃,而脾不能運化,故胃不能納穀(是法家語,簡當),以致嘔吐腹脹等症。(薛氏曰:此方最宜用。此方亦穩當,即半夏能破血,立齋曰最宜,以其有和胃益氣之物也)


赤芍藥 半夏(湯泡) 澤蘭葉 陳皮(去白)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惡露過多者,去澤蘭赤芍藥,倍加陳皮生薑。


香砂養胃湯


治產後嘔吐,飲食不下,腹脹者,此敗血攻於脾胃之間,日久成反胃之症。(敗血日久成反胃者,理實有之,而古方六丁丸可治,此方不能治瘀血也)


半夏(一錢) 白朮 陳皮 茯苓 厚朴 香附子(各八分) 人參 藿香 砂仁 檳榔草果(各五分) 甘草(四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烏梅一個,水煎服。(與人參養胃湯少有差別,而香附檳榔砂仁白朮皆得治法之要)


加味六君子湯


治飲食停滯於脾,以致腹脹嘔吐。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減半) 陳皮(去白) 半夏(湯泡七次) 厚朴(薑製,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此立齋方也,如果有飲食停滯者,不妨另為加減)


加味平胃散


治產後腹脹。(以平胃加人參,總是慮產後氣虛之故;卻為醫家作一法眼)


厚朴(薑炒) 蒼朮(米泔浸,炒) 陳皮 甘草(炙) 人參(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紫金丹


治產後沖脹,胸中有物,狀如噎氣。


代赭石 磋礪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酒下。


胸中痛,加當歸,湯下,久服治血癖。


(丹溪云:上升之氣自肝出。產後肝血虛而肝氣盛,以是衝上作脹,用代赭者,鎮子氣之上逆也,醋丸更妙,磋礪石即磨刀石,亦為肝而設)


又方


(此兼血脹)


代赭石(一兩) 桃仁(三錢,炒,去皮尖) 大黃(半兩)


上為末,薄荷水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水下,無時。


白聖散


治產後腹大堅滿,喘不能臥。(此治水法,惟有餘者可服,曰治喘者,因水逆而上喘也,水下則喘自止矣)


樟柳根(三兩) 大戟(一兩半) 甘遂(一兩,炒)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三錢,熱湯調下,取大便宜利為度,此主水氣之聖藥也。(此藥峻利,不可輕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56:5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浮腫


郭稽中


曰:產後四肢浮腫者,敗血乘虛停積,循經流入四肢,留淫日深,卻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面黃,四肢浮腫,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投以甘遂、大戟等藥,以導其水。


夫產後必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往往多致夭枉,但服小調經散,血行腫消則愈。


陳無擇


曰:產後浮腫多端,有自懷妊腫至產後不退者,亦有產後失於將理,外感寒暑風濕,內則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滯經絡。


氣分血分,不可不辨(氣分者,先腫而後經血不行,血分者,先經血不行而後腫也,故治法不同),要當隨所因脈證治之。


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不若吳茱萸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


又論曰:夫產後勞傷血氣,腠理虛,則為風邪所乘,邪搏於氣,不得宣越,故令虛腫輕浮,是邪搏於氣,氣腫也。若皮膚如熟李狀,則變為水腫。


氣腫者,發汗即愈;


水腫者,利小便瘥也。潔古云:如產後風寒在表,面目四肢浮腫,宜局方七聖丸,白湯下,日加,以利為度。


如浮腫至膝,喘嗽,加木香,檳榔倍之,謂氣多也;


如浮腫,又頭痛昏冒,加羌活、川芎,謂風多也;


如只浮腫,止七聖丸本方服。


東垣


云:中滿分消丸(見腫滿門)用四物湯吞之。


丹溪


云:產後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少佐以蒼朮茯苓,使水自利。


薛氏


曰:前證若寒水侮土,宜養脾肺,若氣虛浮腫,宜益脾胃,若水氣浮腫,宜補中益氣,當參雜證本門主治。


一產婦飲食少思,服消導之劑,四肢浮腫。


余謂中氣不足,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君子湯而愈。


後因怒腹脹,誤服沉香化氣丸,吐瀉不止,飲食不進,小便不利,肚腹四肢浮腫,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而愈。(以中氣虛誤服消克藥所致,故宜補土為主,金匱丸者,以補火生土,而有水鬱折之之法存焉)


一產婦泄瀉,四肢面目浮腫,喘促惡寒。


余謂脾肺虛寒,用六君加薑桂而泄瀉愈,用補中益氣而脾胃健。


杜氏治張宣徽侍寵產後半月,忽患浮腫,急召產科醫治,經半月不瘥,病勢轉劇,召杜治之,杜至,曰:諸醫作何病。


張曰:皆云水氣浮腫。


杜曰:非也,且水氣發咳嗽,小便澀是也(審水氣法,如咳嗽小便澀者,乃因失降下之令)。


今愛寵小便不澀,不作咳嗽,惟手足寒,乃血臟虛,氣塞不通流,面生浮腫。


遂用益血和氣藥治之,旬日病去七八,經半月痊愈。


所用之藥乃靈苑方牡丹散也,其方云:治血臟風虛冷。今產科家多用此藥治產後諸病如神,更名捐金湯者是也,(牡丹散見血暈)


一婦產後四肢浮腫,寒熱往來,蓋因敗血流入經絡,滲入四肢,氣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兩脅疼痛,遂用旋覆花湯,微汗漸解,頻服小調經散,用澤蘭根煎湯調下,腫氣漸消。


大調經散


治產後腫滿,喘急煩渴,小便不利。


方見前往來寒熱。


小調經散


治敗血乘虛停積,流入經絡,四肢浮腫。


沒藥 琥珀 桂心 芍藥 當歸(各一錢) 細辛 麝香(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


經驗方


治產後遍身青腫疼痛,及產後血水疾。(青腫者,血瘀也,以血化為水,故用此,乃簡便良法)


乾漆 大麥芽(各等分)

上各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鋪一重麥 ,一重乾漆,如此填滿,用鹽泥固濟,火 通赤,放冷,研為散,但是產後諸疾,熱酒調下二錢。


白朮湯


治心腹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名曰氣分。(此仲景方也,易老變而為丸)


枳實(一兩半) 白朮(三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正脾散


治產後通身浮腫,及治婦人大病後脾氣虛弱,中滿腹脹等症。(此行氣法,謂之正脾者,氣行而脾得運也)


蓬莪朮 香附子(童便浸) 茴香 甘草(炙) 陳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燈心草木通湯下。


小調中湯


治產後一切浮腫,但用此藥,無不效者。(補脾胃,行瘀血,妙在調服法)


茯苓 當歸 白芍藥 陳皮(各一錢) 白朮(一錢半)


上切作一劑,煎湯調後藥未:沒藥 琥珀 桂心(各一錢) 細辛 麝香(各五分)


橘皮酒


治產後肌浮,以此行氣。


橘皮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服。


丹溪方


婦人產後浮腫,小便少,口渴,惡寒無力,脈皆沉,此體虛而有濕熱之積,必上焦滿悶,宜補中導水行氣可也。


白朮(二兩半) 陳皮(一兩) 川芎(半兩) 木通(六錢) 茯苓(三錢)


上用水煎,下與點丸二十五丸。(黃芩為末糊丸,名與點丸,亦名清金丸。


此方以白朮為君,陳皮為佐,川芎調血,通苓利水,與點丸清金)


奪魂散


治產後虛腫滿促,利小便則愈。(此方甚奇,大概中宮有濕痰留積,致小便不利者宜之,猶服二陳湯,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也)


生薑(三兩,取汁) 白面(三兩) 大半夏(七枚)


上以生薑汁溲面,裹半夏為七餅子,煨焦熟為末,水調一盞,小便利為效。


張氏方


治產後血虛,風腫水腫。


澤蘭葉 防己(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飲者醋湯調亦可,(澤蘭之性,能通瘀血,利水道,同防己則又為利水絕藥矣)


漢防己散


治產後風虛氣壅,上攻頭面浮腫。(此藥虛人戒服,瀉肺利水之急劑也)


漢防己 豬苓 枳殼 桑白皮(各一兩) 商陸 甘草(各七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溫服。


七聖丸


治產後風氣壅盛,面目四肢浮腫,涕唾稠黏,咽乾口燥,心脅脹滿,大便秘,小便赤,睡臥不安。(此方為實熱者設)


肉桂(去皮) 川芎 大黃(酒蒸) 檳榔 木香(各半兩) 羌活 郁李仁(去皮,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食後溫湯下。


山嵐瘴地最宜服,量虛實加減。


如浮腫,又頭痛昏冒,加羌活川芎,謂風多也,如只浮腫,止用本方。


加味吳茱萸湯


治婦人臟氣本虛,宿挾風冷,胸膈滿痛,腹脅絞刺,嘔吐惡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栗,或泄瀉不止,少氣羸困,及因生產臟氣暴虛,邪冷內勝,宿疾轉增。


(此治風寒之劑。本虛便是寒氣,故用溫劑)


吳茱萸(一兩半) 乾薑 桂心 防風 細辛 當歸 牡丹皮 赤茯苓 半夏 桔梗 麥門冬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煎,食前熱服。


加味八物湯


治產後遍身浮腫,氣急潮熱。


人參 白茯苓 熟地黃 小茴香(各三錢) 白朮 川芎(各四錢) 當歸 白芍 香附子(各五錢)


柴胡 黃芩 甘草(各一錢)


上銼散,分作六七服,每服加生薑三片,水煎,空心熱服,盡此藥,方服調經丸。


若肚痛,加玄胡索、乾漆、枳殼各三錢;


若嘔吐惡心,加良薑、砂仁各二錢;若手足麻痹,加肉桂一錢半;若咳嗽,加五味子、款冬花、杏仁。


加減金匱腎氣丸


治肺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證,其效如神,此證多因脾胃虛弱,治失其宜,元氣復傷而變證者,非此藥不能救。(夫土為防水之堤,腎為置水之器,腎為胃之關,而開竅於二陰,土惡濕,腎惡燥,而命門之氣藏於腎,為生土之母,主化津液以利膀胱,故腎氣盛則土旺而水有所堤,自無泛溢之患,若火衰則氣不化而水溢,溢則濕土卑濫而妄行矣,故有水脹之病。此方既能益火以生土,又能化氣以利水,此其所以為治腫之聖藥也,若於熱脹,又非所宜)


熟地黃(四兩,酒拌,搗膏) 白茯苓(三兩) 山藥 山茱萸 澤瀉 牡丹皮 牛膝 車前子官桂(各一兩) 附子(半兩)


上為末,和地黃,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3:00:5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積聚


大全


云:夫積者,陰氣也,五臟所生;


聚者,陽氣也,六腑所成。


皆由飲食不節,寒熱不調,致五臟之氣積,六腑之氣聚。


積者,痛不離其部;


聚者,其痛無有常處。


所以然者,積為陰氣,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


聚兼陽氣,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


產後血氣傷於臟腑,臟腑虛弱,為風冷所乘,搏於臟腑,與血氣相結,故成積聚 塊也。


薛氏


曰:前證乃真氣虧損,邪氣乘之,況產後得之,尤當固真氣為主,若求旦夕之效而攻其邪,則速其危矣,當參前雜證積聚諸方論治之。


一產婦腹中似有一塊,或時作痛而轉動,按之不痛,面色萎黃,痛則皎白(似字是眼。按不痛是虛,萎黃皎白浮澀為血虛),脈浮而澀。


余謂:此肝氣虛而血弱也。


不信,乃用破血行氣,痛益甚,轉動無常,又認以為血鱉,專用破血馳逐之藥,痛攻兩脅,肚腹尤甚,益信為血鱉(妄言妄聽,可笑),確服下血等藥,去血甚多,形氣愈虛,肢節間各結小核,隱於肉裡,以為鱉子畏藥而走於外。


余曰:肝藏血而養諸筋,此因肝血復損,筋涸而攣結耳(血涸筋攣之說,自立齋始,大概發在肝膽部分者當補金水,然而難愈,惟善守者得效)。


蓋肢節胸項皆屬肝膽部分,養其脾土,補金水以滋肝血,則筋自舒。


遂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加減調治而愈。


一婦月經不調,兩拗腫脹,小便澀滯,腹中一塊作痛,或上攻脅腹,或下攻小腹,發熱晡熱,惡寒,肌膚消瘦,飲食無味(兩拗即髀厭,屬肝經,小便小腹寒熱等症皆肝所主,而飲食無味則脾也,故須肝脾兼治),殊類廢症,久而不愈,余謂肝脾血氣虧損,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隨症互服而愈。


大全


云:新產後有血與氣相搏而痛者,謂之瘕,瘕之言假也,謂其痛浮假無定處也,此由夙有風冷,血氣不治(雖以風冷為因,總是血氣不治),至產血下則少,故致此病,不急治則多成積結,妨害月水,輕則痞澀,重則不通也。


薛氏


曰:前證乃寒邪乘客,氣血壅結,此因氣病而血病也,當補養胃氣,調和月經,寬緩靜養為善(此亦大概言耳,至於治法,非行氣破結不可,而養正邪自除之說,於胃氣不足,攻伐太過者,切有補焉)。


《難經》云:任脈之病,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


當參前後各論治之。


河間芍藥湯


治產後諸積不可攻,宜養陰去熱,其病自安。(此方若為風冷所致,與夫瘀血所積者,當以別治之)


芍藥(一斤) 黃芩 茯苓(各六兩)


上銼散,每服半兩,水煎,溫服,日三。


四神散


治產後瘀血不消,積聚作塊,心腹切痛。(此以佛手散溫行)


當歸(去蘆) 川芎 赤芍藥 乾薑(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同溫酒調服。


一方


治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或月經不行,發熱體倦。


當歸(二兩) 芍藥(炒) 桂心 血竭 蒲黃(炒,各一兩半) 玄胡索(炒,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熱酒調下。


桂心丸


治產後血氣不散,積聚成塊,上攻心腹,或成寒熱,四肢羸瘦煩疼。(此三方皆以消瘀為主,而此兼行氣,然有輕重之分,在人因病采擇)


桂心 當歸 赤芍 牡丹皮 沒藥 檳榔 乾漆(炒煙盡) 青皮(各七錢半) 厚朴(制) 三棱(煨) 玄胡索 大黃 桃仁(去皮尖) 鱉甲(酥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溫酒下。


產寶方


療血瘕痛無定處。


童便(三升) 生地黃汁 生藕汁(各一升) 生薑汁(三升)


上先煎前三味,約三分減二,次下薑汁,慢火煎如稀餳,每服取一合,暖酒調下。(按有形,瘕無形,有形者血病,無形者氣病,故血病則著,氣病則行。今以血瘕而痛無定所者,乃氣血俱病也,氣為瘕郁,郁則生火,火載瘕行,故痛無定所。方以童便生地藕汁者,養血清火破瘀也,蓋火清則不痛,瘀破則瘕消,佐以薑汁,調以暖酒,以熱則行,寒則凝,故用之以從治耳。此方平順中有奇處,可法之)


千金方


療血瘕。


生乾地黃(一兩) 烏賊魚骨(二兩)


上為細末,空心溫酒調服二錢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3:08:38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霍亂


大全


云:產後霍亂,氣血俱傷,臟腑虛損,或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致,陰陽不順,清濁相干,氣亂於腸胃之間,真邪相搏,冷熱不調,上吐下痢,故曰霍亂也。


經云:渴而飲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大段虛冷者,加附子來復丹亦妙。(凡霍亂暑症者,多不可輕用熱補之劑,蓋暑熱之氣迷結心胸,若投以溫補,是實也,今人飲以冷水則生,與之熱飲則死者,可想矣)


薛氏


曰:一產婦停食霍亂,用藿香正氣散之類,已愈,後胸腹膨脹,飲食稍過,即嘔吐或作瀉。


余謂此脾胃俱虛,用六君子東加木香治之,漸愈。


後因飲食失調兼恚怒,患霍亂,胸腹大痛,手足逆冷,用附子散,又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而康。


設泥痛無補法而用辛散,或用平補之劑,必致不起。(此以飲食稍過,即嘔吐或瀉,知其脾虛矣,致於手足冷能不溫之乎,然以霍亂愈後故可服,否則不宜也。平日吐瀉與霍亂吐瀉不同,治法亦別。蓋此非霍亂正治法,弗妄試也,盡信書不如無書,正為此耳)


一產婦吐瀉咽酸,面目浮腫,此脾氣虛寒,先用六君加炮薑為主,佐以越鞠丸,而咽酸愈,又用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而脾胃康。


四生散


治一切霍亂吐瀉,極效。


方見胎前霍亂。


五苓散


治霍亂渴而飲水者。


白朮(炒) 茯苓 豬苓(各一錢) 澤瀉(二錢半) 桂(三分)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理中丸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飲食少思,肚腹膨脹。(用此方者,當認虛寒二字為主)


人參 白朮(炒) 乾薑(炮)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米糊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嚼細,白湯下。


白朮散


治產後霍亂吐瀉,腹痛煩渴,手足逆冷,或大便不實。


白朮 橘紅 麥門冬(去心) 人參 乾薑(炮,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銼,每服四錢,薑水煎服。


溫中散


治產後霍亂,吐瀉不止。


人參 白朮 當歸 草豆蔻仁 乾薑(各一兩) 厚朴(薑製,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附子散


治產後霍亂不止,手足逆冷。


附子(炮) 桂心 吳茱萸(炮) 丁香 當歸 白朮 人參 橘紅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粥飲調服。


高良薑散


治產後霍亂吐利,腹中絞痛。


良薑 當歸(吐瀉用當歸者甚少,而前三方皆用之,亦非理之所宜也) 草豆蔻仁(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粥飲調下。(霍亂忌粥飲,此又以粥飲調,所宜所忌,有虛實寒暑之別焉)


上二方,非真寒不可用。


藿香正氣散


治外感風寒,內停飲食,頭痛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瘧疾。(主症的確,誠為對病良藥)


藿香(一錢半) 桔梗(炒) 大腹皮 紫蘇 茯苓 白朮(炒) 白芷 半夏曲 陳皮 厚朴(制,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薑棗,水煎服。


來復丹


治伏暑吐瀉,身熱脈弱,其效如神,倉卒間須用此藥。(伏暑要藥。伏暑者,暑熱之氣因時感冒,伏於心胸之間,以致正氣鬱悶,上下不得宣通,遂令悶絕而死,有如尸厥之狀,所謂中脘閉結,三焦不通者是也,暑月長途,往往有之,切不可補,宜備此藥以濟之)


硝石(一兩,同硫黃火上微炒,用柳木條攪結砂子,不可火大) 舶上硫黃 太陰玄精石(研,各一兩) 五靈脂(去砂石) 青皮 陳皮(各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易簡方》云:硝石性寒,佐以陳皮,其性疏快,硫黃性寒味澀,若作暖藥以止瀉誤矣,蓋用啖食生冷,或冒暑熱之氣,中脘閉結,揮霍變亂,非此藥不能通利三焦,分理陰陽,其功甚效而速。


一方


治吐逆不受湯藥者。


伏龍肝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下。(以其得火土相成之化,故能燥濕,治吐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3:16:19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嘔吐


大全


云:夫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以為血氣,榮潤臟腑,因產則臟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者,則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也。(吐屬陽明,故以胃字為主盡之)


薛氏


曰:前證若因飲食過時,用四君子湯;飲食過多,用六君子湯;


飲食過時而兼勞役,用補中益氣;


若因飲食停滯,用人參養胃湯;


脾胃氣虛,用六君子湯;胃氣虛寒,加炮薑木香;寒水侮土,用益黃散;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升麻柴胡;


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用八味丸(嘔吐專主脾胃,乃理之常,八味丸恐非救急之務);


嘔吐泄瀉,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陽氣虛寒,急用附子理中湯,多有生者。


一產婦朝吐痰,夜發熱,晝夜無寐,或用清痰降火,肌體日瘦,飲食日少,前症愈甚。


余曰:早間吐痰,脾氣虛也;


夜間發熱,肝血虛也;


晝夜無寐,脾血耗也。


遂用六君子湯(此病脾虛生痰,故以六君子為先,是總訣)、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以次調理而痊。


香靈丸


治產後嘔不止者。


丁香 辰砂(另研,各六分) 五靈脂(一錢)


上香脂先研,後入砂再研勻,用狗膽或豬膽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生薑陳皮湯磨下。


(此方不獨產後可用,於雜症之有嘔吐者亦效,妙在狗膽靈脂)


蒲黃散


治產後三四日惡露不下,嘔逆壯熱。


芍藥(二兩半) 當歸 知母 生薑 蒲黃(各二兩) 紅花(半兩) 荷葉心中蒂(一個) 生地黃汁(一盞)


上 咀,水二升煎至一升,去渣,下蒲黃煎數沸,空心分三帖。(以惡露發為嘔吐,人嘗失之。此方用荷蒂紅花蒲黃當歸治惡露不下,生薑止嘔安胃是矣,若生地知母芍藥能不寒胃乎,要知此三味又為壯熱者設,苟無壯熱,其敢用乎,況在三四日之間,芍藥尤為所忌,讀方者當知其源)


橘紅半夏湯


治產後胃虛嘔逆。


橘皮(一兩) 半夏 甘草(炙,各半兩) 藿香(三兩)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此方治痰理氣,為治嘔正方,前方一寒一熱之治瘀血者不同,當知此竅)


開胃散


治產後胃虛嘔吐,胸滿不食。


人參(一兩) 訶子(一兩半) 甘草(炙,半兩)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人參益胃氣,訶子治胸滿,一益氣,一鎮氣,自與前後諸方不同,別是一種見解,人所未知)


薑朮散


治產後更無他疾,但多嘔逆,不能食。


白朮(一兩二錢半) 生薑(一兩半)


上銼作一服,酒水各二升煎取一升,分三服。(更無他疾,專主胃氣虛寒也,故惟以溫補為主,既用生薑以佐術,復加酒以為煎,又法之妙也)


石蓮散


治產後胃寒咳逆,嘔吐不食,或腹作脹。


石蓮肉(一兩半) 白茯苓(一兩) 丁香(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薑湯或米飲調下,日三服。(本草:石蓮即蓮實之沉水中千年者也,其味甘,其性降,故能益胃清水而治嘔,況加茯苓以下氣,丁香以溫寒,生薑佐之,其中品味大非前方比矣。


奈何今之所貿市中石蓮,味極苦而內無心,形似蓮實而實非蓮實。


考之市人,乃云皆是山中木實。本體既殊,性味亦異,又豈有清胃和中之理,求治者宜審擇之,毋為市人之所誤)


錢氏益黃散


治脾胃虛寒,水反來侮,以致嘔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實,手足逆冷等症。(治脾虛有痰嘔逆之正方也)


陳皮(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甘草(炙) 丁香(各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加味四君子湯


治產後嘔逆不已。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半夏 陳皮 藿香 砂仁(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以上八方各有見解,宜一一考證施治,勿妄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3:18:1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呃逆


大全


云:夫五臟六腑俱稟氣於胃,而肺為主氣之總司,若產後致傷氣血,則臟腑氣損,而風冷搏之,肺因氣逆而上則呃逆矣。


又脾虛氣冷,胃中伏寒,因食熱物、冷熱相擊,氣厥而不順,則呃逆也(言聚冷內因也,然又有痰熱虛呃之不同,並宜詳辨)。


脾者主中焦,為三焦之關,五臟之倉廩,貯積水穀,若陰陽氣虛,使榮衛氣厥逆,則致生斯病也。


經云:呃噫者,胃寒所生。


服藥無效者,灸期門(期門在乳下)三壯必愈。


期門穴乃胃之大絡。


薛氏


曰:前證屬胃氣虛寒之惡候,如用後方未應,急投參附湯,亦有復生者。


丁香散


治產後心煩,咳噫不止。


丁香 白豆蔻(各半兩) 伏龍肝(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煎桃仁吳茱萸湯調下,如人行五裡再服。(此治咳逆也,而何又有心煩焉,閱此方咳逆是虛寒氣滯,心煩是敗血瘀留,不然何以用桃仁同吳萸為湯也,當識之)


薑桂散


治產後咳逆,三日不止欲死。


肉桂(五錢) 薑汁(三合)


上銼,同煎,服三合,以大火炙手,摩令背熱,時時塗藥汁盡,妙。(此治寒自背入而咳逆也,摩背法極妙,其曰時時塗藥汁盡,則既服之外,又以藥塗手摩之也)


羌活散


治呃逆。


羌活 附子(炮) 茴香(炒,各半兩) 木香 白薑(炮,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鹽一捻,煎十數沸,熱服,一服止。(治下元虛;中氣弱,而又為外感寒邪者設也,妙在用鹽)


一方


治產後呃逆。


干柿一個切碎,以水一盞煎六分,熱呷。(吃逆症俱用柿蒂,而此用干柿,意自有別)


一方


治產後呃逆三五日不止。


陳壁窠三五個,水煎呷,瘥。(即蜂子窠,壁窠土蜂窠也)


補遺


治產後呃逆,橘皮湯及大小橘皮湯皆效。


上諸方當審寒熱虛實用之,如寒者宜丁香、薑、桂,熱者宜干柿、竹茹,實者宜香附、橘皮,虛者宜人參,甚則附子佐之,誤施則噬臍之悔,慎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2:17:0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咳嗽


大全


云:肺主諸氣,產後肺虛,外邪易感,少有微邪,便成咳嗽,故或風或熱,或寒或濕,皆令人咳嗽也,若產後吃鹽醯太早而咳嗽者,難治。


郭稽中


曰:產後血氣不通,咳嗽者何。


答曰:產後咳嗽,多因食熱面壅滯,或熱病,或有氣塊,發時衝心痛,氣急咳嗽,四肢寒熱,心悶口乾,或時煩躁,睡夢驚悸,氣虛,肢體無力,宜服局方黑神散五積散,加棗煎服。


薛氏


曰:產後咳嗽,若因陰血虛者,用四物加參朮陳皮桔梗;


若因肺氣傷者,用四君加芎歸桔梗;因陰火上炎者,六味地黃丸加參、朮;


因風寒所感者,補中益氣加桔梗、紫蘇;若瘀血入肺發喘,兼口鼻起黑氣,或鼻出血者,急用二味參蘇飲,亦有得生者。


然而所患悉因胃氣不足,蓋胃為五臟之根本,胃氣一虛,五臟失所,百病生焉。


但患者多謂腠理不密所致,殊不知經云肺屬辛金,生於己土,若脾土一虛,則不能生金,故腠理不密,外邪易感,法當壯土金,生腎水,以制火善,若不補其虛,而直治其病則誤矣。


李氏


曰:產後咳嗽,多是瘀血入肺,二母散加桃仁、杏仁、人參、茯苓水煎,其余以意會之可也。


旋覆花湯


治產後感冒風寒,咳嗽喘滿,痰涎壅盛,鼻塞聲重,有汗者不宜服。


旋覆花 麻黃 赤芍藥 荊芥穗 前胡 茯苓 半夏曲 五味子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麩炒,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溫服。(此金沸草散加杏仁、甘草,乃麻黃湯例也,而茯苓五味又有下氣斂肺止嗽之妙,善用者則五味不嫌於太早,麻黃不嫌於太散,不善用者則實實虛虛之禍可立見矣,用者審之)


集驗方


療產後感風傷寒,咳嗽多痰。


甘草 桔梗(各一兩半) 款冬花(一兩)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各二兩) 豆豉(一兩)


蔥白(一握)


上 咀,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食後分兩服。(此方以出症論,則治風寒痰嗽,而用蔥、豉、甘、桔、款花則可,然以生地、麥門為君,而欲治多痰寒嗽則不可,大概始於風寒,而終於虛熱者宜之,所謂其始則同,其終則異也)


二母散


治產後惡露上攻,流入肺經,咳嗽不已。


知母 貝母 白茯苓 人參(各二錢) 桃仁(去皮尖) 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上 咀,作一服,水煎,食後服。(二母涼藥也,豈能治惡露上攻,人參補氣藥也,豈能治流入肺經之嗽,故立齋以桃仁、杏仁加倍,蓋謂瀉肺導瘀也,然亦不敢妄用)


異功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或腹滿不食,面浮氣逆等證。(補土生金法)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甘草(炙) 陳皮(各二錢)


上銼一劑,加薑棗,水煎服。


經效方


治咳嗽多痰,唾黏氣急。(久嗽多痰者,此方甚良,蓋為散中能斂,補中有瀉也)


前胡 五味子 紫菀 貝母(各一兩半) 桑白皮 茯苓(各二兩) 淡竹葉(二十片)


上 咀,水二升煎取八合,去滓,食後分兩服。


一方


治產後咳嗽氣喘。


百部根 苦梗(各六分) 桑白皮(二十分) 干百合 赤茯苓上 咀,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食後分兩服。(此保肺法。古庵曰:久嗽不愈,須用百部,加以百合斂肺,桑皮瀉中有補,苦梗下氣,赤苓瀉火,乃清降妙劑也,於結症亦佳)


釋曰:以上六方,先以散邪為第一,以散中兼涼血清心為第二,清肺補氣利氣行瘀為第三,補土生金為第四,而第五第六,一則散而收之,一則清而斂之。數方之內,治嗽之法,國中末三治,補瀉兼該,先後不紊,能推展之,以治雜症之咳嗽亦無不可,集方者其藥上藥王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2:36:5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喘急


樓氏


曰:產後喘極危,多死也。(此真實話也,臨症者慎之)


郭稽中


曰:產後喉中氣急喘促者何。


答曰:榮者血也,衛者氣也,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相隨上下,謂之榮衛。


因產所下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主,獨聚肺中,故令喘也。


此名孤陽絕陰,為難治,若惡露不快,敗血停凝,上熏於肺,亦令喘急,但服奪命丹(見胞衣不下),血去喘自定。


陳無擇


評曰:產後喘急固可畏,若是敗血上熏於肺,猶可責效奪命丹,若感風寒,或因憂思飲食咸冷等致病者,奪命丹未可均濟,況孤陽絕陰乎。


若榮血暴絕,宜大料煮散,川芎湯亦可救;


傷風寒,宜旋覆花湯;性理郁發,宜小調經散,用桑白皮杏仁煎湯調下;


傷食,宜服見 丸、五積散、川芎湯。


薛氏


曰:前證若脾肺氣虛弱,用六君桔梗,若兼外邪,更加紫蘇;若中氣虛寒,用補中益氣加炮薑、肉桂(專益補,似太泥);


若陽氣虛脫,更加附子;


若瘀血入肺,急用二味參蘇飲。


一產婦喘促自汗,手足俱冷,常以手護臍腹;此陽氣虛脫,用參附湯四劑而愈。


浦江吳輝妻孕時足腫,七月初旬產後,二月洗浴即氣喘,但坐不得臥者五個月,惡風,得暖稍寬,兩關脈動,尺寸皆虛,百藥不效,用牡丹皮、桃仁、桂枝、茯苓、乾薑、枳實、厚朴、桑白皮、紫蘇、五味、栝蔞仁煎湯服之即寬,三服得臥,其痰如失,蓋作污血感寒治之也。(以洗浴氣喘,及得暖稍寬之症審之,自宜發散,而百藥不效,乃更用破血溫消之劑愈之者,是當責在產後有餘邪也,關動脈尺寸虛者,邪鬱在中,不得出也,故當溫散而愈,可為學人法)


奪命散


治產後敗血衝心,胸滿上喘,命在須臾。(此治敗血)


方見前血暈。


二味參蘇飲


治產後血入於肺,面黑發喘欲死者。(此保肺逐瘀)


人參(二兩,為末) 蘇木(二兩,槌碎)


上用水二碗煮蘇木,取汁一碗,調人參末,隨時加減服。


旋覆花湯


治產後傷風寒喘嗽,痰涎壅盛。(此治風寒)


方見前咳嗽。


見 丸


治產後傷咸冷凍飲料食而喘者。(此治飲食)


方見前痞悶。


五味子湯


治產後喘促,脈浮而厥。(此單補虛,此補肺法,果虛者宜之)


五味子(麩炒) 人參 杏仁(各二錢) 麥門冬(去心) 陳皮(各一錢)


上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六君加失笑散


治產後喘急不能臥,痰與血雜涌而上,此脾胃氣虛而敗血乘之也,服此立止。


六君子料六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調入蒲黃、五靈脂,各炒五分,攪勻溫服,少頃滓再煎,再入蒲、靈末服,神效。


(據此法,亦二味參蘇與之變,設非究理為治,即敗乃事矣,妙在佐以失笑散。


余一日莊居,一鄉人踵門哀懇,道其妻產後數喘促不能臥,痰與血交涌而上,日夜兩人扶坐,才側身壅絕,乞救療之。


無暇檢方書,以意度之,新產後血氣脾胃大虛頓損,故虛痰壅盛,而敗血乘之,犀角六君子加失笑散一服,痰血俱下,喘亦立止。


次日來謝云:諸病皆去,止不能食。再與參苓白朮散,二帖痊愈。對症之藥,神效如此,故特附於此)


大補湯


治產後百日外面青浮腫,唇口氣急,有汗,乃大虛之證,急宜服此。(要訣在面青自汗上審,此大方也,宜知之)


當歸頭 大川芎 大白朮 白芍藥 白茯苓 人參(多) 黃 (多) 五味子 熟地黃 乾薑(上上) 甘草(少)


上銼散,水煎服,此帖不退,即加川烏木香,另磨入服(即十全大補去桂加乾薑、五味子,蓋非有真見者不能用。川烏木香丸良)。


有瀉,加訶子肉、豆蔻、粟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2:38:18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鼻衄


郭稽中


曰:產後口鼻黑氣起及鼻衄者何。


答曰:陽明者經脈之海,起於鼻交HT 中,還出頰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


產後氣虛血散,榮衛不理,散亂入於諸經,卻還不得,故令口鼻黑氣起,及變鼻衄,此緣產後虛熱,變生此症,胃絕脈敗,不可治。


經驗方云:急取緋線一條,並產婦頂心發兩條,緊系中指節上即止,無藥可治,亦禳壓之一端也。(真良法也,當備之胸中,以待不時之用)


薛氏


曰:按胃脈挾口繞承漿,蓋鼻準屬脾土,鼻孔屬肺金,謂胃虛肺損氣脫血死之證,急用二味參蘇飲加附子五錢,亦有得生者。


汪石山治一婦人,產後血逆上行,鼻衄口乾,心躁舌黑,蓋因瘀血上升,遂用益母丸二丸,童便化下,鼻衄漸止,血漸通。(益母童便妙,治虛熱)


李氏


曰:此產後虛熱所致,犀角地黃湯救之。


加味參蘇飲


人參(二兩) 蘇木(二兩) 附子(五錢)


上銼,水煎服。(此治虛熱亦良,熱加童便更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2:51:58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泄瀉


郭稽中


曰:產後腹痛及泄利者何。


答曰:產後腸胃虛怯,寒邪易侵,若未盈月,飲冷當風,乘虛襲留於肓膜,散於腹脅,故腹痛作陣,或如錐刀所刺,流入大腸,水穀不化,洞瀉腸鳴,或下赤白, 脅 脹,或痛走不定,急服調中湯立愈,若醫者以為積滯取之,禍不旋踵,謹之謹之。


陳無擇


評曰:產後下利,非止一證,當隨所因而調之。


既云飲冷當風,何所不至,寒熱風濕,本屬外因,喜怒憂思,還從內性,況勞役飢飽,皆能致病,若其洞泄,可服調中湯,赤白帶下,非此能愈,各隨門類,別有三方。(此法中再審虛實乃當)


薛氏


曰:產後瀉痢,或因飲食傷損脾土,或脾土虛不能消食,當審而治之。


若米食所傷,用六君加穀 ;


若面食所傷,用六君子加麥 ;


若肉食所傷,用六君加山楂神麯丸;


兼嘔吐,皆加藿香;


若兼咽酸或嘔吐,用前藥送越鞠丸;


若肝木來侮脾土,用六君加柴胡、炮薑;


若寒水反來侮土,用錢氏益黃散;


若久瀉或元氣下陷,兼補中益氣湯,以升發陽氣;


若瀉痢色黃,乃脾土真氣,宜加木香、肉果;


若脾土虛寒,當用六君子加木香、薑、桂;


若脾腎虛寒,用補中益氣及四神丸(此十一法須體酌純熟,然只用八方加減,可謂要而約矣,而八方之中,以六君子加味者五,補中益氣者二,而益黃、四神、八味腎氣等藥,或兼或專,真切減當,於此得心,其他亦可變通矣,又何患方之不廣,用之不神歟);


若屬命門火衰而脾土虛寒,用八味丸以補土母;


若小便澀滯,肢體漸腫,或兼喘咳,用金匱腎氣丸以補脾腎,利水道;


若腎氣虛弱而四肢浮腫,治須補胃為主,若久而不愈,或非飲食所傷而致,乃屬腎氣虧損。


蓋胞胎主於任而系於腎,況九月十月乃腎與膀胱所養,必用四神、六味、八味三藥以補腎,若用分利導水之劑,是虛其虛也。


一產婦瀉痢,發熱作渴,吐痰甚多,肌體消瘦,飲食少思,或胸膈痞滿,或小腹脹墜,年余矣,余以為脾腎瀉,朝用二神丸,夕用六君子,三月余而痊。


一婦產後泄瀉,兼嘔吐咽酸,面目浮腫,此脾氣虛寒,先用六君加炮薑為主(按總方所言脾土虛寒,用六君加木香薑桂,而此止加炮薑一味為主,是又不必拘於一定之法矣),佐以越鞠丸,而咽酸愈,又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而脾胃康。


一產婦泄瀉年余,形體骨立,內熱晡熱,自汗盜汗,口舌糜爛,日吐痰三碗許,脈洪大,重按全無,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而假熱也,吐痰者,乃脾虛不能統攝歸源也,用八味丸補火以生土,用補中益氣湯,兼補肺金而脾胃健。(審證審脈,用藥俱當,具法眼者能之)


一產婦腹痛後重,去痢無度,形體倦怠,飲食不進,與死為鄰,此脾腎俱虛,用四神丸十全大補湯而愈,但飲食難化,肢體倦怠,用補中益氣而康。(此法據前條止用補中四神,而此又加一十全大補,可見須因症用藥,毋執泥也)


一婦人五月患痢,日夜無度,小腹墜痛,發熱惡寒,用六君子湯送香連丸,二服漸愈,仍以前湯送四神丸,四服痊愈,至七月終,怠惰嗜臥,四肢不收,體重節痛,口舌乾燥,飲食無味,大便不實,小便頻數,洒栗惡寒,淒慘不樂,此肺與脾胃俱虛,而陽氣虛寒不伸也,用升陽益胃湯而痊。(知立言之中,有不言之妙,所謂言不盡意也)


汪石山治一婦產後滑泄,勺水粒米弗容,時即泄下,如此半月余,眾皆危之(丹溪云:泄瀉症最惡一切湯飲。石山亦然,所謂理無二致也),或用五苓散平胃散,病益甚。


汪診之,脈皆濡緩而弱,曰:此產中勞力,以傷其胃也,若用湯藥,愈滋胃濕,非所宜也。


今以參苓白朮散,除砂仁,加陳皮肉豆蔻,煎薑棗調服,旬余而安。


調中湯


治產後腸胃虛怯,冷氣乘之,腹脅刺痛,洞泄不止。


良薑 當歸(酒浸) 肉桂(不見火) 白芍(炒) 川芎 附子(炮,去皮尖,各一兩)


人參 甘草(炙,各半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煎服。


豆蔻理中丸


治產後元氣虛弱,臍腹疼痛,泄瀉不止,又治男子脾胃虛弱,久泄不止。


人參(一兩) 白朮(二兩) 乾薑(炮) 甘草(炙,各五錢) 肉豆蔻(面裹煨,七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米飲下,酒煮面糊丸亦可。


神效參香散


治產後脾胃虛寒,泄瀉洞下,及痢疾日久,穢積已盡,滑瀉不止,此收澀如神。


人參 木香(各二錢) 肉豆蔻(煨) 白茯苓 白扁豆(各四錢) 陳皮 罌粟殼(去蒂穰,醋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匕,清米飲調下,食遠服。(此收澀之劑,陳皮與粟殼相等,得處方之妙)


萬歷已亥,余官金陵,內人十二月產難,經宿始娩,越旬日洞瀉,點水入口即下,內人恐懼大哭,自謂必死,余偶有此藥,用一錢,以米飲調服,才下咽瀉即止,真起死回生之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3:21:3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痢疾


大全


云:產後痢疾者,由產勞傷,臟腑不足,日月未滿,虛乏未復,或勞動太早,或誤食生冷。


若行起太早,則外傷風冷,乘虛入於腸胃,若誤食生冷,則難化之物傷於脾胃,皆令洞泄水瀉,甚者變為痢也。


若血滲入大腸,則為血痢難治,世謂之產子痢也,得冷則白,或如魚腦,得熱則赤黃,或為驟血,若冷熱相搏,則下痢赤白,或膿血相雜,若下痢青色,則極冷也(黃赤為熱,青之為寒,此古人之論,自河間論出,不分五色,均以為熱,豈古今不同歟,大概始於傷冷,久變為熱,故熱者多而寒者少,未可執以無寒也,必因症求之為當)。


若飲食不進,便利無常,日夜無度,產後本虛,更加久痢不止,無力瘦乏,愈見羸弱,謂之虛羸下痢。


又有產後氣血不順,而下痢赤白,謂之氣痢。


治之之法,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相搏則調之,滑者澀之,虛羸者補之,水穀不分者當利小便,若產婦情性執著,不能寬解,須當順其氣,未有不安者也。


薛氏


曰:前證白屬氣分,而赤屬血分也,其論詳見瀉利。


一產婦食雞子,腹中作痛,面色青黃,服平胃二陳,更下痢腹脹,服流氣飲子,又小腹一塊,不時上攻,飲食愈少,此脾胃虛寒,肝木克侮所致,用補中益氣加木香、吳茱萸漸愈,又用八珍大補兼服調理,尋愈。


一婦產後痢,未至月滿,因食冷物及酒,冷熱與血攻擊,滯下純血,纏墜極痛,其脈大無力,口乾,用黃芩芍藥湯,三服而安。(若果脈大無力,可不溫補,而乃用黃芩芍藥湯者,以纏墜極痛之症,為積滯未去也,故從症不從脈焉)


產後下痢作渴者,水穀之精化為血氣津液,以養臟腑,臟腑虛燥,故痢而渴,若引飲則難止,反溢水氣,脾胃既虛,不能克水,水自流溢,浸漬皮膚,則令人腫,但止其渴,痢則自瘥。(凡裡氣虛不能致津液,以養臟腑而渴者,宜一味白朮煎湯代茶,庶無水腫之患)


薛氏


曰:痢證若渴而不喜飲食,屬胃氣虛,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朮散,夜間發熱口渴,屬腎水弱而不能潤,宜用六味丸,並佐以益氣湯,以滋化源。


救急散


治產後赤白痢,腹中絞痛。


白芍 阿膠 艾葉 熟地黃(各一兩) 當歸 甘草(各三兩)


上 咀,水煎,分二服,空心飲。(此以四物湯去川芎加艾、膠,所以止血也,而歸、甘各用三兩為君,所以和氣血而止腹痛耳,妙在甘以緩之)


加味四君子湯


治產後赤白痢,神效。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黃 (各一錢) 罌粟殼(炙,去蒂,五分)


上銼,水煎。


以上二方治虛滑。(二方一為氣虛,一為血虛,而前方妙在分兩,此方重在虛滑,不然參朮粟殼豈常試之味)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治產後下痢虛極。(《脈經》作熱痢重下,新產虛極者)


白頭翁 甘草(炙) 阿膠(炒,各二錢) 黃連 黃柏 秦皮(去皮,各三錢)


上銼作二服,水煎,納膠令消盡,溫服。(白頭翁湯原仲景治協熱毒痢藥,而《脈經》加膠甘以治熱痢,新產極虛,然非熱痢下血,其敢用乎)


槐連四物湯


治產後熱滑血痢,臍腹疼痛。


當歸 川芎 赤芍藥(炒) 生地黃 槐花 黃連(炒,各一錢) 御米殼(去蒂,蜜炙,五分)


上銼,水煎服。(前以四君粟殼治氣虛而滑,此以四物粟殼以治血熱虛滑,氣血之分,智者自辨,而止澀之劑非滑勿投,慎之)


黃連丸


治產後熱滑赤白痢,腹中攪痛不可忍。(此方以三黃解毒為主,非真熱勿用,辨之)


黃連(四兩) 黃芩 黃柏(各二兩) 梔子仁 阿膠 蒲黃(各一兩) 當歸(二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飲下,日三夜一。


以上三方治熱滑。


神效參香散


治痢疾日久,穢積已少,腹中不痛,或微痛不窘,但滑溜不止,乃收功之後藥也。(以下出症,字字真切,不落一空,用此方者須知集方之心,所謂無妄之藥勿試也)


方見前泄瀉。


一方


治產後血瀉不禁,余血作痛,兼塊,屬寒滑者。


桂心 乾薑(各等分)


上為末,空心酒調服方寸匕。(以血瀉而用薑桂,人所難信,而謂寒滑不禁,又所當遵。


夫學道愛人,用方者宜體認之)


以上二方治寒滑。


神仙感應丸


治產後固無積痢,多有因食葷味早,亦作瀉痢者,百無一生,非此方不能救之,三二服立止,不然荏苒日月,致不救也,如不因食葷者不可服。


神麯(炒,三錢) 人參 枳殼(麩炒,去穰,各一錢) 赤石脂 熟地 白朮(各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調下。(此方以神仙感應為名,必非虛語,然以為食葷早而致泄者,脾胃必薄,故用參朮,而神麯為化食之用,枳殼佐之,赤石脂固之,似矣,而熟地何為也,大抵腎者胃之關,產後腎虛,氣不能固,故用之歟,於食葷不食葷,可服不可服之理,自非庸人所知)


連翹丸


治產後久病赤白痢,蓋因脾胃不和,氣滯積聚所致,心腹脹滿,乾嘔酸心,飲食不下,胸膈噎塞,脅肋疼痛危困者。


連翹 陳皮(去白) 京三棱(各錢半) 肉桂(不見火) 檳榔 牽牛子(取頭末) 蓬朮 青皮(去白,各一錢) 肉豆蔻(面裹煨) 好墨(各半錢)


上為細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或用水煎服,亦可。(凡治積方不等,而此所集方,一用地黃石脂,此用連翹好墨,亦大異也,其他不過溫氣行氣攻積而已,亦奇人用奇藥,於他方可再求之)


以上二方治積痢。


三聖散


治產後下血痢不止。(止血之劑)


烏魚骨 燒綿灰 血余灰(汗脂者,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煎石榴皮湯調下,熱服。


一方


治產後痢,日五十行者。


取木裡蠹糞炒黃,急以水沃之,令稀稠得所,服之即愈。(按木蠹有有毒無毒之異,則其糞亦宜別也)


治產後諸痢雜方


取蒼耳葉,搗汁半盞,日三四溫服。


一方


煮薤白食之。


一方


羊腎脂炒薤白,空心食之。


一方


敗龜板一枚,米醋炙,研為末,醋湯調下。


治產後血痢雜方


一方


用阿膠二兩,以酒一升半煮一升,頓服。


一方


用生馬齒莧搗汁二大合,煮一沸,下蜜一合調,頓服。


以上雜治方。


必效方


療產後痢,而渴飲無度數。(清心生津)


麥門冬(三兩) 烏梅(二十個)


上細銼,水一升煮取七合,細呷。


經效方


療產後久痢,津液涸,渴不止。(澀氣生津)


龍骨(十二分) 厚朴 茯苓 黃 麥門冬 人參(各八分) 生薑(六分) 大棗(十四枚)


上細銼,以水一大斗煮取七合,空心分兩服。


錄驗方


療產後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乾舌燥。(為消渴所宜,故服之)


冬瓜一枚黃泥糊濃五寸,煨爛熟,去皮,絞汁服之,痊。


七味白朮散


治產後痢,津液竭,渴不止。(大和脾胃以生津)


方見前渴。


以上治痢疾發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3:23:5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大便秘澀


郭稽中


曰:產後大便秘澀者何。


答曰:產臥水血俱下,胃虛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澀不通也,若過五六日,腹中悶脹者,此乃燥屎在臟腑,以其干澀,未能出耳,宜服麻仁丸以津潤之。


若誤以為有熱,投之寒藥,則陽消陰長,變證百出,性命危矣。


薛氏


曰:前證因去血過多,大腸干涸,不可計其日期,飲食數多,而用藥通之,必待腹滿覺脹,欲去不能者,乃結在直腸,宜用豬膽汁潤之。


若服苦寒疏通之劑,反傷中氣,或愈加難通,或通而不止,或成痞證也。


若去血過多者,用十全大補湯;


若血虛火燥者,用加味四物湯;


氣血俱虛者,用八珍湯。


雖數日不通,飲食如常,腹中如故,仍用八珍加桃仁、杏仁治之,若泥其日期,飲食數多而通之,則誤矣。


一產婦大便不通七日矣,飲食如常,腹中如故(非善守善察者不能),余曰:飲食所入,雖倍常數,腹不滿脹。


用八珍加桃仁杏仁,至二十一日,腹滿欲去,用豬膽汁潤之,先去干糞五七塊,後皆常糞而安。


一產婦大便八日不通,或用通利之藥,中脘脹痛,飲食甚少,或云: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乃用蜜導之,大便不禁,呃逆不食。


余曰:此脾腎復傷,用六君加吳茱萸肉果骨脂五味數劑,喜其年壯而愈,不然多致不起。


一產婦大便秘結,小腹脹痛,用大黃等藥,致吐瀉不食,腹痛胸痞,余用六君子加木香、炮薑,治之而愈。


一婦人大便秘澀,諸藥不應,苦不可言,令飲人乳而安。


李氏


曰:產後大便閉者,芎歸東加防風、枳殼、甘草,秘澀者,麻子仁丸或蘇麻粥。


蓋產後去血多則鬱冒,鬱冒則汗多,汗多則大便閉,皆血虛也。


調導散


治婦人產前產後大便不通。


當歸 川芎 防風(用防風者,將欲降之,必先升之也) 枳殼(各四錢) 甘草(炙,二錢)


上 咀,每服一兩,用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忌動風物。


麻仁丸


治產後去血過多,津液枯竭,不能轉送,大便閉澀。


大麻仁(研如泥) 枳殼(面炒) 人參(各一兩) 大黃(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米飲任下,未通,漸加丸數,不可太過。


評曰:產後不得利,利者百無一生,去血過多,臟燥大便秘澀,則固當滑之,大黃似難輕用,唯蔥涎調臘茶為丸,復以臘茶下之,必通。(亦是良法。產後固不可輕用大黃,然大腸秘結不通,或惡露點滴不出,不得大黃以宣利之,勢必不通,但利後即當以參、 、白朮、甘草及芎、歸等藥大劑調補之,不然,元氣下脫,後將不可救矣)


滋腸五仁丸


治產後血氣虛損,大腸閉澀,傳道艱難。


杏仁(去皮,面炒) 桃仁(如上制,各一兩) 柏子仁(五錢) 松子仁(一錢半) 郁李仁(一錢,面炒) 橘紅(四兩,為末)(以橘紅為君者,和氣潤下也)


一方加當歸梢五錢。


上五仁另研為膏,合橘皮末和勻再研,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六十丸,食前清米飲下。


阿膠枳殼丸


治產後大便秘澀。


阿膠 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滑石末為衣,溫水下二十丸,未通再服。


麻蘇粥


婦人產後有三種疾,鬱冒則多汗,汗多則大便秘,故難以用藥,惟麻子蘇子粥最為穩當。


蘇子 大麻子(各半合,洗淨)


上研極細,用水再研,取汁一盞,分二次,煮粥啜下。


本事方


云:此粥不惟產後可服,大抵老人諸虛風秘,皆宜服之。


嘗有一人,母年八十四,忽爾腹痛頭疼,惡心不食,召醫數十,議皆用補脾進食治風清利頭目等藥,數日雖愈,全不入食,其家憂惶,余辯說前藥皆誤矣,此證正是老人風秘,臟腑壅滯,聚於胸中,則腹脹惡心,不思飲食,又上至於顛,則頭痛神不清也,若臟腑流暢,諸疾悉去矣。


予命作此粥,兩啜而氣泄,先下結糞如胡桃者十余枚,後漸得通利,不用藥而自愈矣。


兵部手集方


治產後秘結不通,膨滿氣急,坐臥俱難。


用大麥 炒黃為末,酒下一合,神效。(用大麥自有心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3:25:0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大小便不通


大全


云:產後大小便不通者,本腸胃挾熱,因產後血水俱下,津液燥竭,腸胃痞澀,熱氣內結於腸胃,故令大小便不通也。


薛氏嘗治一婦大小便不通,諸藥不應,將危矣,令飲牛乳,一日稍通,三日而痊。人乳尤善。


通氣散


治產後大小便不通。(通氣)


陳皮 蘇葉 枳殼(麩炒) 木通(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煎,溫服,立通。


桃仁散


治膀胱氣滯血澀,大小便閉。(通血)


桃仁 葵子 滑石 檳榔(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蔥白湯調下。


枳殼丸


治產後大小便澀滯。(通氣涼血潤腸)


木香(一錢) 枳殼(麩炒) 麻仁(炒黃) 大黃(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後如飲食不化,亦宜服之。


一方


治產後大小便不利,下血。


車前子 黃芩 蒲黃 牡蠣 生地黃 芍藥(各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調服方寸匕,忌面蒜。(涼大小腸血,而又止血者也,則牡蠣之澀,與別藥不同)


金鑰匙散


治產後大小便不通,腹脹等證。


滑石 蒲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調下二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3:26:2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遺屎


薛氏


曰:產後遺屎,若脾腎虛弱,用還少丹,仍以補中益氣湯為主,虛寒加肉豆蔻、補骨脂,或四神丸,若脾腎虛寒,用八味丸兼四神丸,仍佐以前二方。


按產後遺屎,乃腎氣不固,宜五味子散主之。(夫腎開竅於二陰,而大便者,血之道,腎主之,故立齋集方,皆以脾腎為治,以命門兼之者,土惡濕也)


一產婦大便不實,飲食少思,五更或清晨遺屎,此中氣虛寒,脾腎不足,用補中益氣送四神丸而痊。(非大有見者,不能主此方)


一產婦小便出糞,名大小腸交,乃氣血俱虛,失行常道,先用六君子二劑,又用五苓散一劑而痊。尋常腸交亦可用。


補遺方


療產後遺屎不知,亦治遺尿。(以下二方,乃自良所集,各取其義也)


白蘞 芍藥(各七分)


上為末,酒調服方寸匕。


集驗方


療產後遺屎,亦治男子。


枯礬 牡蠣( ,各等分)


上為末,酒調服方寸匕,日三服。


加味補中益氣湯


治脾腎虛寒,大便不禁。(此加法火土相生之理,然非原方所加,以此推之能以無法觀法,斯為妙法)


黃 人參 白朮 甘草(炙,各一錢) 當歸 陳皮(各七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肉豆蔻補骨脂(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還少丹


治脾腎虛弱遺糞。


肉蓯蓉(本草以肉蓯蓉善動大便,人皆忌之,今治遺糞,而立齋反以為用,豈立齋為一代名醫,而反不知耶,以用所當用,則不忌耳)


遠志(去心) 茴香 巴戟 干山藥 枸杞子 熟地黃 石菖蒲 山茱萸(去核) 牛膝 杜仲(去皮,薑製) 楮實子 五味子 白茯苓(各三兩)


上為末,用棗肉百枚同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日三服。


四神丸


治脾腎虛弱,大便不實,或五更作瀉。


破故紙 吳茱萸(炒,各四兩) 肉豆蔻(生用) 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碎,同棗用水煮熟,去薑,取棗肉和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五味子散


治腎泄。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半兩)


上炒香熟,研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


廣濟方


治產後遺糞,亦治男子。


取故燕窩中草燒為末,以酒調下半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3:30:04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淋


大全


云:產後諸淋,因熱氣客於脬中,內虛則頻數,熱則小便澀痛,故謂之淋。


又有因氣虛挾熱,熱邪搏血,滲入胞中,血隨小便而出,為血淋者。(熱邪搏血則有之,滲入胞中則未也,如交腸症,亦豈滲入而來耶)


三因論


曰:治諸產前後淋 ,其法不同,產前當安胎,產後當去血,如其冷熱膏石氣淋等,為治則一,但量其虛實而用之,瞿麥蒲黃最是產後要藥,唯當究其所因,則不失其機要矣。(五淋一治有悖,若然則冷熱無分矣)


薛氏


曰:按前證若膀胱虛熱,用六味丸,若陰虛而陽無以化,用滋腎丸,蓋土生金,金生水,當滋化源也,仍參淋瀝頻數門調治。


一產婦小水淋瀝,或時自出,用分利降火之劑,二年不愈。


余以為肺腎之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痊。(以分利降火之劑太過,故用此藥補之)


茅根湯


治產後諸淋,無問冷熱膏石氣結,悉主之。(此方甚良)


白茅根(五錢) 瞿麥穗 白茯苓(各二錢半) 葵子 人參(各一錢二分半) 蒲黃 桃膠 滑石甘草(各六分) 紫貝(一個, ) 石首魚腦砂(二個, )(紫貝、石首皆治石淋要藥)


上銼,分二帖,加生薑三片,燈心二十根,水煎服,或為末,每服二錢,木通煎湯調下,如氣壅閉,木通、橘皮煎湯調下。


滑石散


治產後熱淋。


滑石(一兩二錢半,研) 通草 車前子 葵子(各一兩)


上為末,以漿水調服方寸匕,至二匕為妙。


滑石通淋散


產後小便緊澀不通者,因血熱積於小腸,經水不利,恣食熱毒之物而成淋澀故也。


赤茯苓 澤瀉 木通 黃連 豬苓(各八分) 白朮 瞿麥 山梔子 車前子(各等分) 滑石(四分)


上銼,加燈心十二莖,水煎,空心熱服。


石韋散


治婦人小便卒淋澀。


石韋 黃芩 木通 榆白皮 葵子 瞿麥穗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溫服。


加味四物湯


諸淋皆屬於熱,用此累效。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甘草梢 杜牛膝 木通(各一錢) 桃仁(去皮尖,五個) 滑石(一錢半) 木香上銼,水煎服。


一方


療產後淋,小便痛及血淋。


白茅根(五分) 瞿麥 車前子(各二兩) 鯉魚齒(一百枚,為末) 通草(三兩) 冬葵子(三分)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入魚齒末,空心服。


張氏方


療產後小便不通,淋 。


陳皮一兩去白,為末,空心溫酒調下二錢,一服便通。(小腸氣道也,肝主之,陳皮、杏仁皆利氣藥,故有驗)


療卒不得小便方


杏仁十四枚去皮尖,炒為末,和飲頓服。


灸臍法


治產後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悶亂不醒,蓋緣未產之前內積冷氣,遂致產時尿胞運動不順。(積冷者用此,所謂氣化則能出矣)


用鹽填臍中,卻以蔥白剝去粗皮,十余根作一縛,切一指濃,安鹽上,用大艾炷滿蔥餅上,以火灸之,覺熱氣入腹內,即時便通,神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8 13:31:1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四●產後門下●小便數


大全


云:夫產後小便數者,乃氣虛不能制故也。


薛氏


曰:前證若因穩婆不慎,以致胞損,而小便淋瀝者,用八珍湯以補氣血;


若因膀胱氣虛,而小便頻數,當補脾肺;


若膀胱陰虛,而小便淋瀝者,須補脾腎。


一產婦小便頻數,時忽寒戰,乃屬脾肺虛弱,用補中益氣加山茱、山藥為主,佐以桑螵蛸散而愈。


後患發熱晡熱,盜汗自汗,月水不調,用加味逍遙散而安。


一產婦患前證,吐痰發熱,日晡作渴,此膀胱陰虛,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丸而愈。


又患痢後小便頻數,手足俱冷,屬陽氣虛寒,用前湯及八味丸而瘳。


桑螵蛸散


治產後陽氣虛弱,小便頻數及遺尿。(治氣虛頻數遺尿)


桑螵蛸(三十個,炒) 鹿茸(酥炙) 黃 (各三兩)


牡蠣( ) 人參 濃仆 赤石脂(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粥飲調下。


《外台》方無厚朴、石脂,有甘草、生薑。


栝蔞湯


療產後小便數兼渴。(此治虛熱)


栝蔞根 人參(各三兩) 黃連 桑螵蛸 甘草(炙) 生薑(各二兩) 大棗(五十枚)


上細切,用水七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忌豬肉冷水。


補遺方


療產後小便數及遺尿。(此命門藥也,專主縮小便,虛寒者宜之)


益智仁為末,米飲調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4:04 , Processed in 0.8202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