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濟陰綱目】

 關閉 [複製鏈接]
24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12:14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一●產後門上●腹痛


(並小腹痛)


薛氏


曰:產後小腹作痛,俗名兒枕塊,用失笑散行散之(按腹痛原文尚有數症,曰因氣滯用玄胡索散:因外寒用五積散;


因怒氣用四物加木香、柴胡;


因陽氣虛弱用四君、當歸、炮薑:因脾虛血弱,用六君、當歸、炮薑)。


若惡露既去而仍痛,用四神散調之,若不應,用八珍湯。


若痛而惡心,或欲作嘔,用六君子湯。


若痛而泄瀉,用六君子湯送四神丸。


若泄瀉痛而後或後重,用補中益氣湯送四神丸。


若胸膈飽脹,惡食吞酸,或腹痛手不可按,此是飲食所致,用二陳加山楂、白朮以消導;


若食既消而仍痛,或按之不痛,或更加頭痛,煩熱作渴,惡寒欲嘔等證,此是中氣被傷,宜補脾胃為主。


若發熱腹痛,按之痛甚,不惡食,不吞酸,此是瘀血停滯,用失笑散消之。


若止是發熱頭痛,或兼腹痛,按之卻不痛,此屬血虛,用四物加炮薑、參、朮以補之。


如發渴用白虎(發渴恐屬血虛,用白虎宜慎!東垣云:血虛忌白虎);


氣弱用黃 ;


血刺痛,則用當歸;


腹中痛,則加芍藥。


宜詳察脈證而用之。


一產婦腹痛發熱,氣口脈大,余以為飲食停滯,不信,乃破血補虛(因實成虛,因虛投補,當與勿當,醫者病者兩責之,幸勿誤也),反寒熱頭痛,嘔吐涎沫,又用降火化痰理氣,四肢逆冷,泄瀉下墜,始悔,問余曰,何也?


余曰:此脾胃虛之變證也,法當溫補,遂用六君子加炮薑二錢,肉桂、木香各一錢,四劑,諸症悉退,再用補中益氣之劑,元氣遂復。
 

一婦人產後腹痛後重,去痢無度,形體倦怠,飲食不甘,懷抱久郁,患繭唇(繭唇因虛,宜以脈症參之),寐而盜汗如雨,竟夜不敢寐,神思消爍。


余曰:氣血虛而有熱,用當歸六黃湯納黃芩、黃柏炒黑一劑,汗頓止,再劑全止,乃用歸脾湯、八珍散兼服,元氣漸復而愈。


一產婦小腹作痛,服行氣破血之藥不效,其脈洪數,此瘀血內潰為膿也,以瓜子仁湯二劑痛止,更以太乙膏下膿而愈。


產後多有此病,縱非癰,用之更效。
 

一產婦小腹痛,小便不利,用薏苡仁湯二劑痛止,更以四物加紅花、桃仁下瘀血而愈。


大抵此證皆因榮衛不調,或瘀血停滯所致。


若脈洪數,已有膿;


脈但數,微有膿;


脈遲緊,乃有瘀血,下之即愈。


若腹脹大,轉側作水聲,或膿從臍出,或從大便出,宜用蠟礬丸、太乙膏,及托裡散。


一產婦小腹作痛,有塊,脈芤而澀,以四物加玄胡、紅花、桃仁、牛膝、木香,治之而愈。


一婦產後小腹患痛,服瓜子仁湯下瘀血而痊。


凡瘀血停滯,宜急治之,緩則腐化為膿,最難治療。


若流注關節,則患骨疽,失治多為敗症。


一婦人寒月中,產後腹大痛,覺有塊,百方不治。


一人教以羊肉四兩,熟地二兩,生薑一兩,水煎服之,二三次愈。(曰覺有塊,想是寒氣乘虛而聚,非真實 也,不然,何以羊肉、熟地愈哉)


大全


云:兒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塊,因產時,其血破散,與兒俱下,則無患也。若產婦臟腑風冷,使血凝滯在於小腹不能流通,則令結聚疼痛,名之曰兒枕。


全匱


云: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則裡結在膀胱也。(既曰惡露不盡,不大便而躁熱矣,然不用桃仁承氣,而用大承氣者何?蓋熱結在膀胱,故宜大承氣也)


大全


云:產後惡血,雖常通行,或因外感五邪,內傷七氣,致令斬然而止,余血壅滯,所下不盡,故令腹痛,當審其因而治之。


一產婦小腹痛甚,牙關緊急,此瘀血內停、灌以失笑散,下血而蘇,又用四物加炮薑、白朮、陳皮而愈。


一婦人經水來,比常度過多不止,遂用澀藥止之,致腹作痛,此乃氣血凝滯也,用失笑散二服而愈。


以上數段,言惡露不盡。


余按《金匱》所治,重在傷寒裡實,不重在惡露,故其脈證皆指實熱言,當以無太陽證句,及熱結膀胱句玩之,便得其意。


後案專主惡露言,故與前方不同,不可一律看也。


大全


云:以惡露不盡腹痛,及兒枕心腹刺痛,小腹疼痛,寒疝分為四門(寒疝,《大全》云:產後臍腹痛,乃冷氣乘虛,用當歸建中湯。


無擇曰:產當寒月,入門臍下痛,手不可近者,羊肉湯。


立齋曰:前症若脾胃虛寒邪侵者,蟠蔥散;


若肝經濕熱,小便不利者,瀉肝湯亦所當知,毋膠一也)。


由母胎中宿有血塊,產後不與兒俱下,而仍在腹作痛,謂之兒枕。


其惡露下不快而作痛者,胎中原無積聚,不為兒枕也。


若惡露已盡,或由他故腹痛,如仲景枳實芍藥散證,或由血虛腹痛,如仲景當歸生薑羊肉湯證,自當別論。


故復臚列諸名方於後,若服枳實芍藥散不愈,仍當求責瘀血也,故下瘀血諸方附焉,而補虛諸方終之,不復立寒疝條。


加味四物湯


治產後惡露不盡腹痛。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各一錢) 香附(炒) 五靈脂(炒,二味另為末,各一錢,臨服調入)


上銼一服,水煎服。


痛甚者,加桃仁泥四分。
 

海藏方


四物東加玄胡索、沒藥、白芷,治產後敗血作痛。(此所加幾種藥,少有差等,在自擇之)


一方四和東加苦楝。


一方四物東加玄胡索。


一方四物東加蒲黃。


當歸蒲延散


治產後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或月經不行,發熱體倦。


當歸(八分) 桂心 芍藥(炒) 血竭 蒲黃(炒,各六分) 玄胡索(炒,四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下。(桂心血竭治血瘕妙)


玄胡索散


治產後惡血攻刺腹痛,及一切血氣刺痛,不論新舊虛實,皆可服之。


當歸(酒浸) 玄胡索 赤芍 蒲黃(隔紙炒) 桂皮 乳香 沒藥(各等分)


研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空心服。


延胡散


治產後兒枕腹痛。


玄胡索 當歸(各一兩) 赤芍(五錢) 肉桂(七錢半) 蒲黃(炒) 琥珀(各二錢半)


紅藍花(二錢)(更加紅藍、琥珀,治兒枕尤妙)


上為末,每服三錢,童便合酒調,食前服。


烏金散


治惡露敗血走刺心腹,兒枕痛,坐臥不得,余血不快。


川芎(七錢半,燒燃蓋甑中存性) 黑附子(半枚,炮去皮臍)(用燒川芎、黑附者,溫血海之裡也)


上為細末,每三錢,童便和酒調服,痛止血下,方住服。


地黃散


治產後惡血不盡,腹中絞痛。


生地黃(炒) 當歸(炒,各一兩) 生薑(五錢,切碎。新瓦上炒令焦黑)


上為細末,薑酒調下二錢,空心服。一方加蒲黃,為丸。


四神散


治產後瘀血不消,積聚不散作塊,心腹切痛。


當歸 乾薑(炮) 川芎 赤芍(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黑神散


治產後血塊痛。


熟地黃(一斤) 陳生薑(半斤)


上二味拌勻,同炒干為末,每服二錢,烏梅湯調下,常服酒調。


丹溪方


治產後血塊痛,發熱。


五靈脂(四錢,炒) 牡丹皮 沒藥 滑石上研細,分五帖,豆淋酒下之,食前服。


卷荷散


治產後血上衝心,血刺血暈,血氣腹痛,惡露不快,並皆治之。


初出卷荷 紅花 當歸(各一錢) 蒲黃(紙炒) 牡丹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鹽酒調下。


荷葉散


治產後惡露不下,腹中疼痛,心神煩悶。


干荷葉(二兩) 劉寄奴 蒲黃(各一兩) 桃仁(去皮尖,麩炒,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童子小便一盞,生薑三片,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熱服,不拘時。


(均是破血藥,而治煩悶之症,則童便、生地尤佳)一方有鬼箭羽。


隱居澤蘭湯


治產後惡露腹痛,或胸滿少氣。


澤蘭(炒)(澤蘭理血氣聖藥) 生地黃 當歸 芍藥(炒) 生薑(各一錢) 甘草(五分)


大棗(四枚)


上銼,水煎服。


又方


治產後下血不盡,腹內堅痛不可忍。


當歸 芍藥 桂心(各三兩) 桃仁(一百二十粒,制)


上水六升煮二升,溫分二服,未瘥加大黃。(妙在加大黃,然以醋製者佳)


又方


治產後惡露不盡,結聚小腹疼痛。


當歸(七錢半) 香附子(制,一兩) 赤芍 青皮 木香 桂心 琥珀 沒藥(各半兩)


上為細末,以烏豆淋酒,調服二錢。


產寶湯


治產後余血作痛兼塊者。


桂心 薑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調方寸匕,血下盡妙。


延胡索散


(一名三聖散,又名如神湯)治產後臍下痛並腰疼。


玄胡索 桂心(各半兩) 當歸(一兩)


上為細末,熱酒調下二錢。


香桂散


治產後臍下疼痛不止。


當歸 川芎(各二錢半) 桂心(半兩)


上為細末,分為三服,每服酒一盞煎三五沸,更入童便少許,煎至七分,溫服,甚者不過再服,即瘥。


當歸血竭丸


治產後惡露不下,結聚成塊,心胸痞悶及臍下堅痛。(破血為主)


當歸 血竭 芍藥 蓬朮(炮,各二兩) 五靈脂(四兩)


上為細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當歸養血丸


治產後惡血不散,發渴,心腹疼痛及惡露不快,臍下急痛,連及腰足疼痛。(凡產後腳腰疼痛,屬瘀血流注者多,今人不知,往往誤治,而以大補為主,遂至日久不治,又或有風寒襲之者,亦不可驟補也。此方行瘀最良,去風未善,別宜簡擇)


當歸 赤芍 牡丹皮 玄胡(各二兩) 桂心(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四十丸,痛甚者細嚼下。


紫金丸


治產後惡露不快,腰腹小腹如刺,時作寒熱頭痛,不思飲食,亦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調,亦可療心痛。(產後瘀血要藥。即失笑散之變)


五靈脂(水淘去土石,焙乾,炒為末) 真蒲黃(各等分)


上以好米醋調五靈脂,慢火熬成膏,次以蒲黃末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水與童便各半盞煎至七分,令藥化溫服之,少頃再一服,惡露即下,久有瘀血成塊,月信不利者,並用酒磨下。


玉燭散


治產後惡露不盡,臍腹疼痛,大便燥結,時發寒熱。


當歸 川芎 赤芍 熟地 大黃 朴硝 甘草(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溫服(此河間法也,四物合大承氣主之。蓋咸走血之意)。


諸方治敗血作痛,皆是溫劑,熱則流通之理。


惟此一方,卻是涼劑,蓋為敗血凝滯發熱,大便燥結者設也,非大便燥結者,慎不可用。


枳實芍藥散


《金匱》云: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此方主之。(一貴內產後脈沉小如絲,腹痛不能食,聞藥則嘔,以此方三服而愈)


枳實(炒令黑。勿太過) 芍藥(各等分)


上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並主癰膿,以麥粥下之。


下瘀血湯


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干血著臍下,宜此方。(此仲景方也,又為經水不利要藥)


大黃(二兩) 桃仁(二十枚) 蟲(二十枚,炒,去足)


上三味末,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豚肝者,即干血之下也,新血二字非)


保命方


治血暈血結,或聚於胸中,或偏於小腹,或連於脅肋,四物湯四兩,倍當歸、川芎,加鬼箭羽、紅花、玄胡各一兩,同為粗末,加下四味,煎調沒藥散服。


虻蟲(二錢,去翅足,炒) 水蛭(一錢,炒) 麝香(少許) 沒藥上為末,入前藥調服,血下痛止,則服一服。


千金桃仁芍藥湯


治產後腹痛。


桃仁 芍藥 川芎 當歸 桂心 乾漆(碎炒) 甘草(各二兩)


上細切,水八升煮二升半,分三服。


以上治瘀血腹痛之劑,皆重劑,宜斟酌用之。


增損四物湯


治產後陰陽不和,乍寒乍熱,惡露停滯,亦令寒熱,但看小腹急痛為異。


當歸(酒浸) 白芍 川芎 人參(各一兩) 乾薑(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薑三片,水煎無時,熱服。


獨聖散


治產後血虛腹痛。


當歸一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此方簡易,自有獨見,而當歸又能治洒洒寒熱不已)


當歸散


治產後陰血虛弱,或氣滯血凝,以致發熱腹痛,或腹脅脹滿。


當歸 乾薑(各等分)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服。


定痛散


治產後惡血不止。


當歸 芍藥(炒,各二錢) 肉桂(一錢)


上切作一服,水酒各一盞半,加生薑五片,煎一盞服。


當歸建中湯


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不能飲食。


當歸(四兩) 芍藥(炒,六兩) 桂枝(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內衄不止,加地黃阿膠似矣,但本方有桂枝生薑,得無太熱乎,請酌之),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納於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納阿膠服之。


羊肉湯


治產婦脾虛,為寒邪所乘,以致腹痛,及寒月生產,寒氣入於產門,臍下脹滿,手不可犯。


精羯羊肉(四兩) 當歸 川芎(各半兩) 生薑(一兩)


上以水十盞、酒三盞煎至四盞,分四次空心服,加蔥鹽亦可。


衍義


云:一婦人產當寒月,寒氣入於產門,臍下脹痛,手不可犯,此寒疝也,醫當治之以抵當湯,謂其有瘀血耳。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張仲景羊肉湯少減,作二服愈。


千金方


治產後余疾,腹中絞痛,瘦乏,不下食。(與前增損四物湯相上下,用者當合觀之)


當歸 黃 芍藥(各六錢) 乾地黃 白朮(各八分) 桂心 甘草(各四分) 大棗(十四枚)


上 咀,水二升煮八合,空心服,忌生冷。


以上治虛寒腹痛之劑。


生料五積散

 
治產後內有餘血,外感寒邪,相搏而腹痛。


蒼朮(二錢四分) 麻黃(去根節) 橘紅 枳殼(各六錢) 桔梗(一錢二分) 厚朴 乾薑(炮,各四錢) 當歸 白芍 川芎 白茯苓 半夏 白芷 肉桂 甘草(炙,各三分)


上加薑蔥,水煎服。


上方治寒邪腹痛之劑。(非真受寒氣者不可輕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13:3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一●產後門上●脅脹痛


大全


云:產後兩脅脹滿氣痛,由膀胱宿有停水,因產後惡露下不盡,水壅痞與氣相搏,積在膀胱,故令脅肋脹滿,氣與水相激,故令痛也。(脅脹痛,由膀胱停水所致,是何見解,用何湯藥,宜考之)


薛氏


曰:前症若肝經血瘀,用玄胡索散(玄胡索散見前腹痛條)。


若肝經氣滯,用四君青皮柴胡。


若肝經血虛,用四物參朮柴胡(俱屬肝經,而有勝克乘制之異,故治不同)。


氣血俱虛,用八珍柴胡。若腎水不足,不能生肝,用六味丸。若肺金勢盛,剋制肝木,用瀉白湯,仍參前論主之。


一產婦因怒,兩脅脹痛,吐血甚多,發熱惡寒,胸腹脹痛,余以為氣血俱虛,用八珍加柴胡丹皮炮薑,而血頓止,又用十全大補湯,而寒熱漸退。


此症苟非用薑桂辛溫,助脾肺以行藥勢,不惟無以施功,而反助其脹矣。


乾地黃湯


治產後兩脅滿脹,兼除百病。


乾地黃 芍藥(各三兩) 當歸 蒲黃(各二兩) 桂心(六兩)(世謂木得桂而枯,故用之以治脅痛,然不可不審寒熱虛實也。此方以桂心為君,而以血藥為鋪,用之以溫肝家血寒之痛則可,用之以治肝火作痛則不可,須詳辨之,生薑亦然) 甘草(一兩) 生薑(五兩) 大棗(二十枚)


上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分半,分服,日三。


經效方


治產後肝經氣滯(氣滯二字盡之)不平,脅肋脹痛,或寒熱往來, 內熱晡熱。


當歸(一錢半) 芍藥(炒) 苦梗 檳榔 枳殼(麩炒,各八分) 桂心 青木香 柴胡(各六分)


上銼,水煎服。


蘇葛湯


療產後惡露不下,血氣壅痞,脅脹痛,不下食。


蘇木 柴葛(各十二分) 芍藥 當歸(各八分) 桂心 蒲黃(各六分) 生地黃汁(三合)


上 咀,以水二升煎七合,下蒲黃,分兩服。


經效方


理血氣煩悶,脅肋脹滿及痛。(行血為主)


芍藥(八分) 當歸(六分) 玄胡索 蒲黃(各四分) 荷葉蒡(炙,三枚)


上水二升煎取七合,後入蒲黃,空心分二服。


當歸散


治產後腹痛,脅肋脹滿。


當歸 乾薑(各等分)


上為末,酒服三錢,水煎,入鹽醋少許,食前熱服。(一方酒煎)


廣濟方


療產後腹痛氣脹,脅下悶,不下食,兼微利。(此方治氣血虛滯,脾胃不足者尤宜)


厚朴(八分) 人參 當歸 茯苓 甘草(各六分) 陳皮 生薑(各四分)


上 咀,以水二升煎取八合,去滓,分溫服。


抵聖湯


治產後腹脅悶滿,或嘔吐者。


赤芍 半夏 澤蘭葉 陳皮 人參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薑五片,水煎,溫服。(以上七方並無川芎,豈脅痛者不宜歟,要知此竅此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14:5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一●產後門上●腰痛


大全


云:腎主腰腳,產後腰痛者,為女人腎位系於胞,產則勞傷腎氣,損動胞絡,虛未平復而風冷客之,冷氣乘腰,故令腰痛也。


若寒冷邪氣連滯背脊,則痛久未已,後忽有娠,必至損動,蓋胞絡屬腎,腎主腰故也。


薛氏


曰:前證真氣虛,邪乘之者,用當歸黃 湯,或十全大補湯為主,佐以寄生湯,如不應,用十全大補加附子。


一產婦腰痛腹脹,善噫,諸藥皆嘔。余以為脾虛血弱,用白朮一味炒黃,每劑一兩,米泔煎,飲時匙許,四劑後漸安,百余劑而愈。(諸藥皆嘔,但用白朮,而分兩煎法服法皆妙)


當歸黃 湯


治產後失血過多,腰痛,身熱自汗。


當歸(二兩) 黃 白芍(炒,各二兩)


上 咀,每服六錢,加生薑五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


玄胡四物湯


治血癖腹痛及血刺腰痛。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各七錢半) 玄胡索(酒煮,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酒調下。


如神湯


治產後瘀血腰疼。


玄胡索 當歸 桂心(各等分)


上水煎服。


又如神湯


(即生料五積散加桃仁)逐敗血,去風濕。


五積散方見前腹痛條。


廣濟方


治產後虛冷,血氣流入腰腿,痛不可轉。


敗醬(血凝者宜之,惜敗醬之難覓也) 當歸(各八分) 川芎 芍藥 桂心(各六分)


上 咀,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溫二服,忌蔥。


寄生防風湯


治產後風邪頭眩,腰痛不可轉側,四肢沉重,行步艱難。(此方治久痛之因外感者)


獨活 川芎 芍藥(炒黃) 桂心 續斷 生薑 桑寄生(各六分) 當歸 防風(各八分)


上銼,水煎服。


桃仁湯


治產後惡露方行,忽然漸少,斷續不來,腰中重痛,或流注兩股,痛如錐刺,此由血滯於經絡,不即通之,必作癰疽,宜桃仁湯,恐作癰者,預服五香連翹湯。


桃仁(去皮尖) 蘇木 生地(各半兩) 虻蟲(炒,去翅足) 水蛭(炒,各三十個)


上每服三錢,水煎,空心熱服,惡露下即住服。


五香連翹湯


治產後瘀血,腰痛作癰。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麝香 升麻 獨活 桑寄生 連翹 木通(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入竹瀝少許服。(既為瘀血,何以只用五香行氣,蓋為病血於氣也。麝香分兩恐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16:0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一●產後門上●頭痛


大全


云:夫頭者,諸陽之會也。


凡產後五臟皆虛,胃氣虧弱,飲食不充,穀氣尚乏,則令虛熱,陽氣不守,上湊於頭,陽實陰虛,則令頭痛也。


又有產後敗血頭痛,不可不知,黑龍丹言之甚詳。


薛氏


曰:前證若中氣虛,用補中益氣東加蔓荊子。若血虛,用四物加參朮。血氣俱虛,用八珍湯。


若因風寒所傷,用補中益氣東加川芎,(以風寒所傷,而用補中益氣,尚須斟酌)


一產婦患頭痛,日用補中益氣湯不缺,已三年矣,稍勞則惡寒內熱,為陽氣虛,以前湯加附子一錢,數劑不發。


一婦人產後頭痛面青二年矣,日服四物等藥。


余謂腎水不能生肝木而血虛,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兩月而瘥。


郭茂恂嫂金華君產七日,不食,始言頭痛,頭痛已又心痛作,既而目睛痛,如割如刺,更作更止,相去無瞬息間,每頭痛甚,欲取大石壓,良久漸定,心痛作則以十指抓臂,血流滿掌,痛定目復痛,又以兩手自剜取之,如是十日不已,眾醫無計。


進黑龍丹半粒(黑龍丹見胞衣不下條),疾少間,中夜再服,乃瞑目寢如平時,至清晨下一行,約三升許,如蝗蟲子,三疾減半,巳刻又行如前,則頓愈矣。(此蟲咬痛也,不如用殺蟲藥更神效)


一奇散


(即芎歸湯) 治產後血虛頭痛。


當歸 川芎(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芎烏散


治產後氣滯頭痛。


天台烏藥 大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燒紅秤錘,淬酒調服。(服法佳)


芎附散


治產後氣虛頭痛及敗血作梗頭痛,諸藥不效者。


川芎(一兩) 大附子(一個。去皮臍,切四片,拌釅醋一碗,炙附子,蘸醋盡為度)


上為末,每服二錢,清茶調服。


加減四物湯


治產後頭痛血虛,痰癖寒厥,皆令頭痛。(產後頭痛,至於血虛,正治也,求之瘀血,實法也,似瘀血而非瘀血,反下如蝗蟲子者,怪也,若痰癖寒厥氣虛,則又尋之雜症矣。經曰:有者求之,無者求之,豈可執一哉。知常知變,斯為上工矣)


蒼朮(一兩六錢) 羌活 川芎 防風 香附(炒) 白芷(各一兩) 石膏(二兩半) 細辛(一兩半)


當歸 甘草(各五錢)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無時。


如有汗者,知氣虛頭痛也,加芍藥三兩,桂一兩半,生薑煎。


如熱痰頭痛,加白芷三兩,石膏三兩,知母一兩。


如寒厥頭痛,加天麻三兩,附子一兩半,生薑三片,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17:1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一●產後門上●遍身疼痛


大全


云:產後遍身疼痛者何。


答曰:產後百節開張,血脈流散,遇氣弱,則經絡肉分之間血多流滯,累日不散,則骨節不利。


筋脈急引,故腰背不得轉側,手足不能動搖,身熱頭痛也。


若醫以為傷寒治之,則汗出而筋脈動惕,手足厥冷,變生他症,但服趁痛散除之。


(氣弱血滯之痛不可作傷寒治,是矣,而血虛風寒之痛乃不論及何耶,詳後五積散方即是)


薛氏


曰:前證若以手按而痛甚,(按法甚妙)是血滯也,用四物炮薑紅花桃仁澤蘭補而散之。


若按而痛稍緩,是血虛也,用四物炮薑人參白朮補而養之。


一產婦身腹作痛,發熱不食,煩躁不寐,盜汗脅痛,服解散祛血之藥,不時昏憒,六脈洪大如無,用補中益氣加炮薑半夏;


一劑頓退,二三又劑,寢食甘美,但背強而痛,用八珍散大補湯調理而安。


一產婦遍身頭項作痛,惡寒拘急,脈浮緊,此風寒之證也,用五積散一劑,汗出而愈,但倦怠發熱,此邪風去而真氣虛也,用八珍湯調補而痊。


一婦六月產後,多汗人倦,不敢袒被,故汗出被裡,冷則浸漬,得風濕疼痛,遂以羌活續斷湯,數服而愈。


趁痛散


治產後氣弱血滯,筋脈拘攣,腰背強直,遍身疼痛。


當歸 官桂 白朮 黃 獨活 牛膝 生薑(各五錢) 甘草(炙) 韭白(各三錢半)


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服。此方根氣弱來,故用 朮,若外感重者,不可輕用)加桑寄生半兩,尤佳。


五積散


治產後身痛,兼感寒傷食。


方見前腹痛條,與四物湯各半,服之穩當。


加味四物湯


治產後血虛身痛。


當歸 川芎 人參 芍藥 熟地 白朮 乾薑(炮,各一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大全方


治產後遍身青腫疼痛及眾疾。(此專治血流諸經,青腫作痛)


牛膝 大麥 (各等分)


上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填一重麥 ,一重牛膝,如此填滿,用鹽泥固濟,火 過赤,放冷,研為散,但是產後諸疾,熱酒調下二錢。(只此四方類集有法,目之令人心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18:2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一●產後門上●香港腳


大全


云:產後熱悶氣上,轉為香港腳者何。


答曰:產臥血虛生熱,復因春夏取涼過多,地之蒸濕,因足履之;


所以著為香港腳,其狀熱悶掣 ,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可服小續命湯(方見後中風條)兩三劑必愈,若醫者誤以逐敗血藥攻之,則血去而疾愈增矣。


陳無擇


評曰:香港腳固是常病,未聞產後能轉為者。


往讀《千金》,見產婦多有此疾之語,便出是證,文辭害意,蓋可見矣。


設是熱悶氣上,如何便服續命湯,此藥本主少陽經中風,非均治諸經香港腳,要須依香港腳方論,陰陽經絡調之,此涉專門,未易輕論,既非產後要病,更不繁引。
 

準繩


云:陳無擇雖有此論,然小續命東加減與之,用無不效。


故《百問》云:寒中三陽,所患必冷,小續命湯主之(加生薑汁更快)。


暑中三陰,所患必熱。


小續命湯(去附子,減桂一半)。


大煩躁者,紫雪最良(予取《百問》中加減法,庶使後人均得治療)。


如無紫雪,用真薄荷煎冷水嚼下。(樓云:諸方必與四物湯各半服之)


薛氏


曰:前證當補氣血為主,佐以小續命湯寄生湯,如不應,用大防風湯。


一產婦患前證,或用獨活寄生湯而痊。


後復作,服前湯,其汗如水,更加口噤吐痰。


余用十全大補湯,倍養血氣漸愈,後飲食日少,肌體日瘦,吐痰如涌,此命門火衰,脾土虛寒,用八味丸及加味歸脾湯,諸症漸退,肌肉漸生。


獨活寄生湯


治肝腎虛弱,或久履濕冷之地,或洗足當風,濕毒內攻,兩脛緩縱,攣痛痹弱,或皮肉紫破,足膝攣重,又專治產後香港腳。


川獨活(三兩) 桑寄生(如無以續斷代) 杜仲(炒) 牛膝(去蘆,酒浸) 細辛 官桂(不見火)


白茯苓 防風 川芎 當歸 人參 熟地黃(酒洗) 芍藥 秦艽(各二兩) 甘草(炙,一兩)


上 咀,每服四錢,薑五片,水煎,溫服。


大防風湯


治陰虛邪襲,腿膝腫痛等證。(按二方俱小續命湯變法,但去麻黃而佐四物,是不舍產後二字)


防風 附子(炮) 牛膝(酒浸) 白朮(炒) 羌活 人參 肉桂 黃 (炒,各一錢) 川芎 熟地(各一錢) 芍藥(炒) 杜仲(薑汁炒) 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25:08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二●產後門中●外感風寒


李氏


曰:產後外感,離床太早,或換衣襲風,冷入下部,令人寒熱似瘧,頭疼不歇(寒熱似瘧,頭疼不歇,是冒下數項,又消息酌用)。


血虛者,芎歸東加人參紫蘇干葛;


血氣虛者,補虛東加陳皮乾薑;


寒熱甚者,熟料五積散;


熱不止者,黃龍湯主之。


如體盛發熱惡寒及瘧痢者,小柴胡湯合四君子四物東加黃 ,名三分散,切不可以傷寒治法。


若誤服熱藥過多,熱證大見,久而便閉者,柴胡破瘀湯,或四物東加大黃芒硝暫服,即調補之。


良方


曰:產後外感風寒,發熱頭痛身疼,雖如傷寒時氣,當用麻黃,亦不可輕易(吃緊語)。


如早起勞動,為寒所傷,則淅淅惡寒,翕翕發熱,頭項肩背骨節皆痛,至七八日乃瘥。


若大便堅,作嘔不能食,用小柴胡東加生薑地黃。(以嘔加地黃,宜酌用)


吳氏


曰:新產後患傷寒,不可輕易發汗。


蓋有產時傷力發熱,去血過多發熱,惡露不去發熱,三日蒸乳發熱,或有早起勞動,飲食停滯,一皆發熱,狀類傷寒,要在仔細詳辨,切不可輒便發汗。


大抵產後大血空虛(大虛變症),若汗之則變筋惕肉 ,或鬱冒昏迷而不省,或風搐搦而不定,或大便閉澀而難去,其害非輕,切宜詳審。


凡有發熱,且與四物湯,以川芎當歸為君最多,白芍藥須炒過,酒蒸熟地黃佐之,如發熱,加軟苗柴胡、人參、乾薑炮之最效,蓋乾薑之辛熱,能引血藥入血分,氣藥入氣分也,且能去惡養新,有陽生陰長之道,以熱治熱,深合《內經》之旨,予嘗用之,取效如神,故錄以勸。


如有惡露未盡者,益母丸、黑神散必兼用之,若胃虛少食者,必加白朮、茯苓,有痰嘔逆者,必加陳皮、半夏,其余六經各條治例皆同,但藥中必加四物湯為主,乃養血務本之要也。


大全


云:凡產後發熱,頭痛身疼,不可便作感冒治之,此等多是血虛,或敗血作梗,宜以和平之劑與服,必效,如玉露散,或四物東加北柴胡等分煎服(等分法,乃善守法)。


若便以小柴胡湯及竹葉石膏湯之類,竟不救者多矣。


產後中風,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多,陽旦證耳,可與陽旦湯。(即桂枝湯,方見傷寒。仲景所謂中風,即今人所謂傷風,陽旦湯者,從仲景方也)


加味芎歸湯


治產後血氣虛,外感風寒,頭痛,憎寒壯熱。


當歸 川芎(各二錢) 人參 紫蘇 干葛(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竹葉湯


治產後中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痛。


竹葉(一把) 葛根(三兩) 防風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炙,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棗一枚,薑五片,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服,溫覆使汗出,若頭項強,用大附子五分,煎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一錢。(以竹葉干葛為君,為面赤而喘也,然不用血藥而用參桂,從中風也。此雖大法,用須斟酌。附子亦須善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31:2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二●產後門中●中風


大全


云:夫產後中風者,由產時傷動血氣,勞損臟腑,未曾平復,早起勞動,致使氣虛,而風邪乘虛入之(邪乘虛入,外因也,若中臟便不可治矣,即治亦須從本氣為主),故風邪冷氣客於皮膚經絡,但疼痹,羸乏不任,少氣。


大凡筋脈挾寒,則攣急 僻,挾濕則縱緩虛弱,若入諸臟,恍惚驚悸,隨其所傷腑臟經絡而生病焉。


郭稽中


論曰:產後中風者何。


答曰:產後五七日內強力下床,或一月之內傷於房室,或懷憂怒,擾蕩沖和,或因食生硬,傷動臟腑,得病之初,眼澀口噤,肌肉 搐,漸至腰脊筋急。


強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


非偶爾中風所得也。


薛氏


曰:前證果外邪所屬,形氣不足,病氣有餘,當補元氣為主,稍佐以治病之藥。


若強力不休,月內入房,屬形氣俱不足,當純補元氣,多有復蘇者。


若誤投風藥,乃促其危也。


(產後中風,風藥不可擅用)


丹溪


曰:產後中風。


口眼 斜,必用大補氣血,然後治痰,當以左右手脈分其氣血多少以治,切不可作中風治,而用小續命湯及發表治風之藥。


大全


云:產後下血過多,虛極生風者何。


答曰:婦人以榮血為主,因產血下太多,氣無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須臾者,此虛極生風也,宜急服濟危上丹,若以風藥治之則誤矣。


薛氏


曰:前證若心脾血氣俱虛,用大補湯,如不應,加附子鉤藤鉤,若肝經血虛,用逍遙散加鉤藤。


經云:脾之榮在唇,心之液在汗。


若心脾二臟虛極。


急用參附湯救之。(鉤藤是肝經風熱藥,附子是脾腎虛寒藥,豈並行不悖乎)


一婦人患前證。


用諸補劑,四肢逆冷,自汗泄瀉,腸鳴腹痛。


余以陽氣虛寒。


用六君子加薑附各五錢,不應,以參附各一兩始應,良久不服,仍腸鳴腹痛,復灸關元穴百余壯,及服十全大補湯方效。


大全


云:產後中風口噤者,是血氣虛而風入於頷頰夾口之筋也,手三陽之筋結入於頷,產則勞損臟腑,傷於筋脈,風若乘之,其三陽之筋脈則偏持之,筋得風冷則急,故令口噤也。


大全


云:產後角弓反張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諸陽之經也。人之陰陽經絡周環於身,風邪乘虛入於諸陽之經,則腰背反折,攣急如角弓之狀也。(反張在背,屬太陽及督脈二經,設果為風所中,能不用續命等湯乎,四物湯不妨配用)


薛氏


曰:前證因氣血耗損,腠理不密,汗出過多而患者、虛象也,宜固氣血為主,佐以本方。


丹溪


曰:產後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證,以末治之。


如惡寒發熱等症,乃氣血虛甚之極也。


宜大劑參 歸術肉桂以培養之,如不應,急用炮附子,再不應,用人參一兩,炮附子二三錢,名參附湯,倘有未應,乃藥力未能及也,宜多用之。


小續命湯


治產後中風,身體緩急,或頑痹不仁,或口眼 斜,牙關緊急,角弓反張。


防風(一錢) 麻黃(去節) 黃芩 芍藥 人參 川芎 防己 肉桂(各七分) 附子(炮) 杏仁(去皮尖,麩炒,各五分) 甘草(炙,四分)


上銼,加生薑,水煎溫服。


有熱,去附子,減桂一半;


有汗,去麻黃,加干葛;


骨節煩疼,去附子,加芍藥;


精神恍惚,加茯神、遠志;煩心多驚,加犀角;


嘔逆腹脹,加人參、半夏;


骨間疼痛,加附子、官桂;


臟寒下痢,去防風、黃芩,加附子、白朮;


煩悶,大便澀,去附子,加芍藥,入竹瀝;盛冬初春,去黃芩。


華佗愈風散


治產後中風口噤,牙關緊急,手足 ,如角弓狀,亦治產後血暈,不省人事,四肢強直,或心眼倒築,吐瀉欲死,此藥清神氣,通血脈,其效如神。


荊芥穗(略焙) 《指迷方》加當歸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黑豆淬酒調服,或童子小便亦可(荊芥氣味辛涼,不寒不熱,散不傷氣,行不害和,且理血分風邪,調以豆酒或童便,祛風降火,妙不可言,誠產後血暈神方也)。


口噤者,斡開灌之,或吹鼻中,皆效。


李時珍曰:此方諸書盛稱其妙,姚僧垣《集驗方》以酒服,名如聖散,藥下可立效。


陳氏方名舉卿古拜散,蕭存敬方用古老錢煎湯服,名一捻金。


許叔微《本事方》云:此藥委有奇效神聖之功,一婦產後睡久,及醒則昏昏如醉,不省人事,醫用此藥及交加散,云服後當睡,必以左手搔頭,用之果然。


昝殷《產寶方》云:此病多因怒氣傷肝,或憂氣內郁,或坐草受風而成,宜服此藥也。


戴氏《證治要訣》名獨行散。


賈似道《悅生隨抄》呼為再生丹。


血氣湯


治產後諸風攣急,或痿弱無力。


秦艽 羌活 防風 白芷 川芎 芍藥 當歸 熟地 白朮 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服,一半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下。


防風湯


治產後中風,背項強急,胸滿氣短。


防風 獨活(各去蘆) 葛根(各五兩) 當歸 人參 白芍 甘草(炙,各二兩)


上 咀,每服八錢,水一盞半,棗二枚,煎一盞,溫服。


云岐方


治產後中風,半身手足不遂,言語蹇澀,恍惚多忘,精神不定。


獨活 當歸 芍藥 防風 川芎 元參 天麻(各五錢) 桂心(三錢)


上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覺效,更作一劑,又作丸,每服二十丸。


如有熱加葛根五錢。


有冷加白朮五錢,有氣證加生薑一兩半,手足不遂加牛膝一錢半,萆 三錢,黃 四錢,腹痛加芍藥當歸各七錢半,不食加人參五錢,元參一兩。若寒中三陰,所患必冷,小續命東加薑煎;


若暑中三陽,所患必熱,小續命湯去附子,減桂一半,加薄荷煎。


防風羊角湯


治產後氣血不足,風邪所襲,肢體攣痛,背項強直。


防風(一兩) 赤芍(炒) 桂心(各半兩) 羚羊角 川芎 羌活 當歸 酸棗仁(炒) 牛蒡子(炒,各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服。(此治心肝二經風藥也,而羚羊、桂心寒熱不同,乃古人獨擅其長,用之遠之,存乎其人)


川芎散


治產後中風,身背拘急,有如繩束。(如繩束者,拘急收引之象)


川芎 羌活 羚羊角屑 酸棗仁(炒) 芍藥(炒黃,各四兩) 桑白皮(兩半) 防風(去蘆,一兩二錢)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日進三服。


濟危上丹


治產後去血過多,氣無所主,以致唇青肉冷,汗出,目瞑神昏,命在須臾,此虛極生風也,急服此藥,若以風藥治之則誤矣。


乳香 五靈脂 硫黃 玄精石(以上各另研極細) 阿膠(蛤粉炒) 卷柏(生用) 桑寄生 陳皮(去白,等分)


上將前四味同研勻,入石臼內微火炒,再研極細,後入余藥末,用生地黃汁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或當歸湯下。(靈脂硫黃須制,用生地汁丸,妙)


大豆紫湯


治產後風虛,五緩六急,手足頑麻,氣血不調等 。


獨活(去蘆,兩半) 大豆(半升) 酒(三升)


上先用酒浸獨活,煎一二沸,別炒大豆令極熱,焦煙出,以酒沃之,去渣,每服一二合許,得少汗則愈,日夜數服,一以去風,一以消血結,如妊婦折傷,胎死在腹中,服此即瘥(此方以獨活一味而治風則妙矣,於治虛則未也。


五緩六急者,陰緩而陽急也,皆風寒所為,故服法如此)。


一方無獨活,只用大豆炒焦,淋酒服。


獨活酒


治產後中風。


獨活(一斤) 桂心(三兩) 秦艽(五兩)


上三味 咀,以酒一斗半漬三日,飲五合,稍加至一升,不能多飲,隨性服。


雞屎酒


治產後中風及百病,並男子中一切風,神效。


烏雞糞(一升,炒黃)(雞糞入肝。治污濁之血,豆酒去風,通周身之氣。


蓋肝主筋,風主氣,氣行血流,筋榮風散,故治一切百病) 大豆(一升,炒令聲絕,勿焦)


上二味,以清酒三升乘熱先淋雞糞,次淋大豆,取汁,每服一升,溫服取汗,病重者凡四五服,無不愈。


交加散


治產先後百病,兼治婦人榮衛不通,經脈不調,腹中撮痛,氣多血少,結聚為瘕,產後中風,並宜服之。


生地(一斤,研取自然汁) 生薑(十二兩,研取自然汁)


上將地黃汁炒生薑滓,生薑汁炒地黃滓(交加炒法,絕妙絕神),各稍干,焙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尋常腹痛亦宜服,產後尤不可離。


一物獨活湯


治產後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此藥及一物白鮮湯主之,亦可與獨活合煮服。


川獨活三兩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飲酒者亦可酒水煮,白鮮皮亦依獨活法。


羌活散


治產後中風語澀,四肢拘急。


羌活三兩為末,每服五錢,水酒各半盞煎服。


上產後中風,用續命湯及羌活發散之藥,必詳氣血,以四物四君子相與各半,停對分兩,服之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34:21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二●產後門中●發痙


郭稽中


曰:產後汗出多而變痙者,因產後血虛,腠理不密,故多汗出,遇風邪搏之,則變痙也。


痙者,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狀,搖頭馬嘶,身反折,須臾又發,氣息如絕,宜速斡口灌小續命湯,稍緩即汗出如雨,手摸空者,不可治也。


薛氏


曰:產後發痙,因去血過多,元氣虧極,或外邪相搏,以致牙關緊急,四肢痙強,或腰背反張,肢體抽搐。


若有汗而不惡寒者曰柔痙,無汗而惡寒者曰剛痙,由亡血過多,筋無所養而致,故傷寒汗下過多,潰瘍膿血大泄多患之,乃敗證也,急以十全大補湯大補血氣,如下應,急加附子,或保無虞,若攻風邪,死無疑矣。


夷堅志


云:杜壬治郝質子婦產四日, 戴眼,弓背反張,壬以為痙病,與大豆紫湯、獨活湯而愈。


政和間,余妻方分娩,猶在蓐中,忽作此症;


頭足反接,相去幾二尺,家人驚駭,以數婢強拗之不直,適記所云,而藥草有獨活,乃急為之,召醫未至,連進三劑,遂能直,醫至即愈矣,更不須用大豆紫湯。古人處方,神驗屢矣。


陳臨川


曰:凡產後口噤,腰背強直,角弓反張,皆名曰痙,又名曰 。


古人察有汗無汗,以分剛柔陰陽而治,今《產寶》諸書有中風口噤一門,又有角弓反張一門,其實一也,如憎寒發熱,有類傷寒,皆不論及,豈可只以一二藥治之。


按《素問》有痙字而無 字,仲景太陽經有痙病而無痙方,則今書中 字乃痙字傳寫之誤也,夫勁痙二字,諧體諧聲,而痙之病狀,有項背勁急反張之相,則從痙字無疑,若 字於義莫解,故當以痙字為正。


且寒主收引,風寒在太陽經而項背強直者,太陽筋病也,諸方皆主續命,從仲景論矣。


郭氏不問產後虛實,邪之有無,而概宗之,似乎一偏。


至薛氏又謂產後亡血過多,非急用十全大補不可,若攻風邪,死無疑矣,又一見也。


及《夷堅志》案,以大豆紫湯、獨活湯而愈者,則又主於風矣。


是續命亦不為妄,但本方有麻黃、附子,於氣血兩虛之人不可輕用,而郭氏論又有速灌之說,稍緩即汗出如雨,反不以麻黃為忌,何其語之切也。二說均不可廢,臨證之際,詳之可也。


小續命湯


治產後汗多變痙,口噤首強,或搖頭馬嘶,不時舉發,氣息如絕。


方見前中風。


陳臨川


云:陳無擇評曰:產後汗出多變痙,亦令服小續命湯,此又難信,既汗多,如何更服麻黃官桂防己黃芩輩,不若大豆紫湯為佳,《局方》大聖散亦良藥也。


愚觀朱奉議云:凡剛柔二 ,小續命湯並可加減與之,若柔 自汗者,去麻黃加葛根之說,朱奉議必有所據,雖大豆紫湯、大聖散良,亦不可偏見曲說,有妨古人之意。


大豆紫湯


治中風頭眩,惡風自汗,吐冷水及產後百病,或中風痱痙,背強口噤,直視煩熱,脈緊大者,不治。


方見前中風。


大豆湯


治產後卒中風發 ,倒悶不知人,及妊娠挾風,兼治在蓐諸疾。


大豆(五升,炒令微焦) 葛根 獨活(各一兩) 防己(六兩)(防己行十二經,虛者忌用,今分兩且獨多,宜斟酌)


上 咀,每服五錢,酒二盞煎至一盞半,去渣溫服,不拘時,日三服。


一方


治產後中風,諸體疼痛,自汗出者,及余百疾。


獨活(八兩) 當歸(四兩)


上 咀,以酒八升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取微汗。若上氣者,加桂心二兩,不瘥更作。


羚羊角飲子


治產後氣實,腹中堅硬,兩脅脹滿,心中煩熱,渴欲飲水,欲成剛 ,中風之疾。


羚羊角(半兩,鎊) 防風 羌活 桔梗(並去蘆) 敗醬(各八錢)(敗醬近無識者,不知當以何物代之) 桂心 柴胡 大黃(酒浸過煨,各一兩二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半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更服地黃酒,(地黃酒妙甚)用地黃切一升,炒令黑,瓷瓶中下熱酒三升,密封口,煮令減半,任意服之。


防風當歸散


防風 川芎 當歸 地黃(各五錢)


上銼,每服一兩,水三盞煎至二盞,溫服。


樓氏


曰:續命湯、大豆紫湯、舉卿古拜散,太陽厥陰藥也,邪實,脈浮弦有力者固宜,但產後血氣大虛之人,不宜輕發其表,但用防風當歸散治之為妙。


薛氏


曰: 者,筋脈拘急也; 者,筋脈張縱也。( 者抽搐伸縮也)經云:肝主筋而藏血。蓋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前證因產後陰血去多,陽火熾盛,筋無所養而然耳。


故癰疽膿水過多,金瘡出血過甚,則陽隨陰散,亦多致此。


治法當用八珍加丹皮鉤藤,以生陰血(丹皮鉤藤為肝火而用),則陽火自退,諸症自愈。


如不應,當用四君芎歸丹皮鉤藤,以補脾土,蓋血生於至陰,至陰者脾土也,故小兒吐瀉之後,脾胃虛損,亦多患之,乃虛象也(所謂虛象者,土虛反見風木之化也),無風可逐,無痰可消。


若屬陽氣脫陷者,用補中益氣加薑桂,陽氣虛敗者,用十全大補加桂附,亦有復生者。


此等症候,若肢體惡寒,脈微細者,此為真狀,若脈浮大,發熱煩渴,此為假象,惟當固本為善。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流者,皆不治。(真假虛實之辨)


一產婦因勞兩臂不能屈,服蘇合香丸,肢體痿軟,汗出如水。


余謂前藥辛香,耗散真氣,腠理虛而津液妄泄也,先用十全大補東加五味子,補實腠理,收斂真氣,汗頓止,又佐以四君子調補元氣,漸愈,用逍遙散大補湯調理而痊。


一產婦先胸脅乳內脹痛,後因怒口噤吐痰,臂不能伸,小便自遺,左三部脈弦。


余謂此肝經血虛,而風火所致,不能養筋,先用加味逍遙散治之,臂能屈伸,又以補肝散六味丸,諸症悉愈。


一婦人發 ,遺尿自汗,面赤或時面青,飲食如故,肝脈弦緊。


余曰:此肝經血燥風熱,名也,肝主小便,其色青,人心則赤,法當滋陰血,清肝火。


遂用加味逍遙散,不數劑,諸症悉退而安。


一婦人產後血風患此,以小續命湯數服而安。


產後因虛,傷風 ,同傷寒表症未傳入裡,宜服防風湯。(前止言虛而施補,此又因風而治風,具見圓通之妙)


防風湯


治風虛發熱,項背拘急,肢體不隨,恍惚狂言,來去無時,不自覺悟,亦治香港腳緩弱甚效,此藥溫和,不虛人。


秦艽 獨活 麻黃(去節) 半夏(湯洗七次) 防風(去蘆,各二兩) 升麻 防己 白朮 石膏( )


白芍 黃芩 當歸(去蘆) 人參(去蘆) 遠志(去骨) 甘草(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二中盞,生薑七八分,煎至一盞,去滓,取清汁六分,入麝香末少許,食後臨臥帶熱服。


華佗愈風散


方見前中風。


當歸散


治產後中風,牙關緊急,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 。(此即愈風湯法)


當歸(去蘆) 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半盞煎至一盞,灌之,如牙關緊急,斡開微微灌之,但下咽即生,屢用救人,大有神效。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感異證,手足牽搐,涎潮昏悶。


柴胡(三錢) 黃芩(一錢二分) 人參 甘草(炙) 半夏(各一錢半) 黃 (一錢)


石膏(二錢) 知母(一錢)


上 咀,分二服,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服。(此以小柴胡合白虎加黃,治虛熱痰飲變怪諸症,乃陽明少陽藥也,內無血藥,亦有見)


秦艽湯


前證已去,次服此藥,去其風邪。(此方榮肝去風,是肝膽二經寒熱藥)


秦艽 芍藥 柴胡(各一錢七分) 防風 黃芩(各一錢二分) 人參 半夏(各一錢) 甘草(炙,一錢三分)


上 咀,作二帖,每帖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35:25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二●產後門中●拘攣


大全


云:產後中風,筋脈四肢攣急者,是氣血不足,臟腑俱虛,月內未滿,起早勞役,動傷臟腑,虛損未復,為風所乘,風邪冷氣初客於皮膚經絡,則令人頑痹不仁,羸乏少氣,風氣入於筋脈,挾寒則攣急也。


薛氏


曰:肝屬木而主筋,前證若肝經風熱血燥,用加味逍遙散,如不應,當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


經云: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仍參前雜症諸風血方論治之。


一產婦筋攣臂軟,肌肉掣動,此氣血俱虛而自熱也,用十全大補湯而安。


一產婦手麻,服愈風丹,遍身皆麻,神思倦怠。


余謂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加炮薑數劑漸愈,去薑又數劑,及逍遙散而痊。


舒筋湯


治一切筋骨拘攣疼痛,蓋因風濕所傷,氣血凝滯,經絡不行所致,其效如神。


羌活 片子薑黃 甘草(炙,各二錢) 赤芍 當歸 海桐皮(去粗皮) 白朮(各一錢)


上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去滓,磨沉香水少許入內,溫服,上痛食後,腰以下痛食前。


芎 散


治產後中風,四肢筋脈疼痛攣急,背項強急。


川芎 羌活 當歸 酸棗仁(炒) 羚羊角屑(各七錢半) 防風 牛蒡子(炒,各一兩) 桂心赤芍(各半兩)


上 咀,每服八錢,水煎溫服,不拘時。(此即防風羚羊角湯,但分兩少異,而牛蒡獨多者,以其能去皮膚風,通十二經,利腰腳也)


薛氏


曰:前方如不應,當用八珍湯,更不應,用十全大補湯。(觀薛氏所言,則亦先治風,後議補,要得此竅)


防己膏


治產後中風,四肢筋脈攣急,身體麻痹。


漢防己(去皮,半斤) 茵芋(五兩)


上 咀,用酒五升浸藥一宿,取豬肪脂一斤,文武火熬。


三上三下成膏,攤在紙花上。


貼病患患處,以熱手不住下摩膏上千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37:1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二●產後門中●不語


大全


云:人心有七孔三毛,產後虛弱,多致停積敗血,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了。


又心氣通於舌。


心氣閉塞則舌亦強矣,故令不語,但服七珍散。(本論所重在敗血,而七珍散不用破血之味,為其本於虛也)


薛氏


曰:經云:大腸之脈散舌下。


又云:脾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不能言。


又云:腎之別脈,上入於心,系舌本,虛則不能言。


竊謂前證若心腎氣虛,用七珍散;


腎虛風熱,地黃飲:大腸風熱,加味逍遙散加防風白芷;


脾經風熱。秦艽升麻湯;


肝經風熱,柴胡清肝散加防風白芷;


脾氣鬱結,加味歸脾東加升麻;


肝木太過,小柴胡加鉤藤鉤;


脾受土侮,六君加升麻白芷鉤藤鉤;


肝脾血虛。


用佛手散;


脾氣虛,用四君子;


氣血俱虛,八珍湯,如不應,用獨參湯,更不應。


急加附子,補其氣而生其血,若竟用血藥則誤矣。


一產婦不語,用七珍散而愈,後復不語,內熱晡熱,肢體倦怠,飲食不進,用加味歸脾湯為主,佐以七珍散而愈。


後因怒不語(凡新產怒不可有),口噤,腰背反張,手足發搐,或小便見血,面赤,或青或黃,或時兼赤。


余曰:面青,肝之本色也;


黃者,脾氣虛也;赤者,心血虛也。


用八珍東加鉤藤鉤、茯苓、遠志,漸愈,又用加味歸脾湯而痊。


李氏


曰:有臨產服湯藥過多,胃濕使然者,熟料五積散六君子湯;


痰熱迷心不語者(不語由於胃濕,謂生痰也,而謂湯藥過多何歟,五積散之用又難解),導痰湯;


或痰氣鬱滯,閉目不語者,用孤鳳散。


七珍散


治產後虛弱,多致停積敗血,閉於心竅,神志不明,又心氣通於舌,心氣閉塞則舌亦強,故令不語。


人參 石菖蒲 生地黃 川芎(各一兩) 細辛(一錢) 防風 辰砂(另研,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薄荷煎湯調服。


胡氏孤鳳散


治產後閉目不語。


生白礬為末,每服一錢,熱水調下。


一方


冶產後不語。


人參 石蓮肉(不去心) 石菖蒲(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服。


逐血補心湯


產後失音不語者,心肺二竅為血所侵,又感傷風故也。


當歸(一錢半) 赤芍 生地 桔梗 蘇葉 前胡 茯苓 防風 膽星 黃連 粉葛紅花(各一錢) 人參 薄荷 升麻(各七分) 甘草(五分) 半夏(一錢二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39:14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二●產後門中●妄言譫語


大全


云:產後語言顛倒,或妄言譫語,如見鬼神者,其源不一,須仔細辨證,用藥治療。


產後驚風,語言亂道,如見鬼神,精神不定者,研好朱砂調酒下龍虎丹(方見《局方》三丸,作一服,兼琥珀地黃丸服之,(諸條俱不言痰)一則因產後心虛,敗血停積,上干於心,而狂言獨語者,當在乍見鬼神條求之。


二則產後臟虛,心神驚悸,志意不安,言語錯亂,不自覺知,神思不安者,當在驚悸條求之。


三則宿有風毒,因產心虛氣弱,腰背強直,或歌哭嗔笑,言語亂道,當作風痙治療,當在心驚中風條求之。


四則產後心虛中風,心神恍惚,言語錯亂,當在中風恍惚條求之。


五則產後多因敗血迷亂心經而癲狂,言語錯亂無常,或暈悶者,當於本卷血暈類求之。


六則因產後感冒風寒,惡露斬然不行,憎寒發熱如瘧,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當作熱入血室治之,宜琥珀地黃丸及四物湯,只用生乾地黃加北柴胡等分煎服,如不退者,以小柴胡東加生乾地黃如黃芩分兩,煎服愈。


雖然,以上諸症,大抵胎前產後,自有專門一定之法,毫發不同,如產後,首當逐敗生新,然後仔細詳辨疾證,不可妄立名色,自生新意,加減方藥,大宜對證,依古法施治,未有不安者也。


薛氏


曰:前證當固胃氣為主,而佐以見證之藥,若一干攻痰則誤矣。


一產婦形體甚倦,時發譫語,用柏子散稍愈,又用加味歸脾湯而愈,又因怒,仍狂言脅痛,小便下血,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養肝血,頓瘥,又佐以加味歸脾湯而安。


一靈三聖散


治產後敗血衝心,發熱,妄言奔走,脈虛大者。


干荷葉 生乾地黃 牡丹皮 生蒲黃(另研,各二錢)


上前三味濃煎湯,調入蒲黃末,一服即定。


奪命散


治產後血入心經,語言癲狂,健忘失志。


方見前血暈。


調經散


治血氣虛損,陰虛發熱,或瘀血停滯,以致心神煩躁,如見鬼神,或言語譫妄。


沒藥 琥珀(並細研) 桂心(各一錢) 赤芍(炒) 當歸(酒浸,各一錢) 細辛(二錢半)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生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此方重在瘀血停滯,不治陰虛發熱,故用桂心麝香)。


或用蘇合香丸一錢,以童便調服即醒。(產後用蘇合香,恐芳香太過,走散真氣,以童便調服,具見妙用)


柏子仁散


治產後元氣虛弱,瘀血停滯,妄言亂語,乍見鬼神。


柏子仁 遠志 生地黃(焙) 人參 當歸 桑寄生(桑寄生治產後余疾,益血脈) 防風琥珀(另研)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粗末,先用白羊心一個切片,以水三盞煮取清汁七分,入藥末五錢,煎至六分服。


妙香散


治產後心神顛倒,語言錯亂,如見鬼神。


干山藥 白茯苓 茯神(去木) 黃 遠志(去心,各一兩) 人參 桔梗 甘草(各五錢) 辰砂(三錢) 麝香(一錢) 木香(二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


一方用生乾地黃當歸二味,煎湯調服,立效。


烏金散


治產後三五日或半月間,忽妄言亂語,目見鬼神等證。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熟地黃 白朮 遠志肉 茯神(去木) 羌活 酸棗仁 辰砂(另研入) 防風 香附子(各二錢) 半夏(三錢) 白芷 陳皮(各一錢五分) 人參 牛膝 麥門冬 天麻全蠍(各一錢) 甘草(九分)


上銼作二服,薑三片,蔥三枝,入金銀同煎服。(經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神非心有,而天與之有也。天與之者,清淨光明之氣也,是故心室清淨,則志意治而神明居之,少有邪乘,則神無所歸,志無所定,而有妄言妄見之病矣,故心室不可一日不清,而神明不可一日不居也。夫生神者氣,養心者血,故氣血盛則神明旺而思慮精,氣血虛則神明衰而思慮少。如產後三五半月之間,其氣血誠虛矣,若或卒有所驚,則神出舍空,邪襲其室,遂使神無所歸,心無所主,而妄亂生矣。所謂邪者風痰也,敗血也,本方以羌活、芷、蠍、天麻、半夏以去風痰,四君四物以培氣血,血有所瘀,則以牛膝、赤芍行之,氣有所滯,則以香附、陳皮理之,神不歸則招之以茯神、棗仁,志不定則寧之以辰砂、遠志,而麥冬者為清心要藥,金銀者為安鎮靈丹,引之以蔥則上通天氣,加之以薑則內通神明。制方者,其神全者與。曰烏金,貴之辭。血脫益氣,故不用血藥,尤妙在成膏)


四物補心湯


治產後言語恍惚,顛倒錯亂。


當歸(五錢) 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 白朮 半夏 桔梗 茯神(各四錢) 陳皮(三錢) 甘草(一錢)


上銼為散,分作六服,每用薑三片,水煎,空心服。有熱,加酒炒黃連二錢,無熱不用。


寧神膏


治失血過多,心神昏悶,言語失常,不得睡臥。


辰砂 乳香 酸棗仁(炒) 人參 茯苓(各一兩) 琥珀(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燈心棗子煎湯,調服,或蜜丸彈子大,薄荷煎湯化下一丸。


琥珀地黃丸


治心血虛而言語譫妄。


琥珀(另研) 玄胡索(糯米炒赤,去米) 當歸(各一兩) 蒲黃(炒,四兩) 生地黃 生薑(各二斤)


上地黃生薑各另搗汁留渣,以生薑汁炒地黃渣,地黃汁炒生薑渣,各干,與前四味俱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當歸煎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8:41:1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二●產後門中●癲狂


大全


云:療產後因驚敗血衝心,昏悶發狂,如有鬼祟,宜用《局方》大聖澤蘭散,加好辰砂研令極細,每服加一字許,煎酸棗仁湯調下,一服可安。


薛氏


曰:前證乃血虛神不守舍,非補養元氣不可,仍參後各門互用。


一產婦患前證,或用大澤蘭湯而愈,後又怔忡妄言,其痰甚多。


用茯苓散補其心虛,頓愈,又用八珍散加遠志、茯神,養其氣血而瘥。


一產婦亦患此證,用化痰安神等藥,病益甚,神思消鑠。


余以為心脾血氣不足,用大劑參朮芎歸茯神酸棗仁四斤余而安,乃以歸脾湯五十余劑而愈。


大聖澤蘭散


治婦人血海虛冷,久無子息及產後敗血衝心,中風口噤,子死腹中,劈開口灌藥,須臾生下,便得無恙。


治墮胎,腹中攻刺疼痛,橫生逆產,胎衣不下,血暈血癖,血滯血崩,血入四肢,一應血臟有患及諸證風氣,或傷寒吐逆咳嗽,寒熱往來,遍身生瘡,頭痛惡心,經脈不調,赤白帶下,乳生惡氣,胎臟虛冷,數曾墮胎,崩中不定,因此成痰,室女經脈不通,並宜服之,常服暖子宮,和血氣,悅顏色,退風冷,消除萬病,兼療丈夫五勞七傷,虛損等病。


澤蘭葉 石膏(研,各二兩) 生地黃(一兩半) 當歸 川芎 芍藥 蕪荑 甘草(炙,各一兩七錢半) 肉桂(一兩二錢半) 厚朴(薑汁炒) 白茯苓 防風 細辛 吳茱萸(湯洗七次) 卷柏柏子仁(微炒) 桔梗(各一兩) 黃 人參 白朮 丹參 五味子 川椒(去目並閉口者,微炒)


川烏頭(炮,去皮臍) 乾薑(炮) 本(去苗) 白芷(各七錢半) 白薇 阿膠(碎炒燥,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臨臥熱酒調下,若急疾不拘時,日三服。


抱膽丸


治產後過驚發狂,或遇經行發狂。


水銀(二兩) 黑鉛(一兩五錢) 朱砂(一兩,細研) 乳香(一兩,細研)


上將黑鉛入銚內,火熔開,下水銀攪結成砂子,下朱砂乳香,乘熱用柳木槌研勻,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湯下,得睡勿驚覺,覺來即安。(人之神以心為宅,水銀之液以朱砂為宅,朱之色通乎心,水銀之液通乎神,神以妙應無方,銀以圓通不滯,二者皆萬劫不衰,故以類從焉。然心火之下,陰精承之則安,水銀之流,真鉛制之則定,所以者,皆以真水制真火也。本方以乳香通心氣,朱砂養心血,鉛汞交心腎於頃刻,而引神歸舍也,神歸則睡安矣)妙香散亦善。


辰砂遠志丸


治產後中風驚狂,起臥不安,或痰涎上涌。


石菖蒲 遠志(去心) 人參 茯苓(去木) 辰砂(各三錢) 川芎 山藥 鐵粉 細辛 麥門冬(去心) 天麻 半夏(湯泡) 南星 白附子(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煮,糊丸如綠豆大,別以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臨臥薑湯下。


加味八珍湯


產後癲狂,乃血虛神不守舍,非補養元氣不可,用此,或茯苓散、歸脾湯。(下二方,見後驚悸門)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 遠志 茯神(各二錢)


上銼,加薑棗水煎服。


乍見鬼神(與前癲狂譫語門參看)


大全


云:心主身之血脈,因產傷以耗血脈,致心氣虛,其敗血停積,上干於心,心不受觸,遂致心中煩躁,臥起不安,乍見鬼神,言語顛錯,醫人不識,呼為風邪,如此為治,必不得愈,但服調經散,每服加龍腦一捻,得睡即安。(妙在加龍腦一捻)


薛氏


曰:前證若敗血停滯,用調經散;


若血虛發熱,用八珍加炮薑;


若心血虛損,用柏子仁散。


大抵此證皆心脾血少所致,但調補胃氣,則痰清而神自安矣(前論止言瘀血而不言痰,此言痰而又不治痰,但調胃氣,設果有痰,亦須觀人勇怯為之)。


若果系鬼祟所附,即灸鬼穴可愈,其或不起,多因豁痰降火,攻伐之過也。


一產婦患前證,或用調經散,愈而復作,仍服前藥,益甚,痰涎上涌,朝寒暮熱。


余朝用八珍散,夕用加味歸脾湯,各五十余劑而愈。


云岐治產後發熱,狂言奔走,脈虛大者,四物東加柴胡(脈虛者豈可加柴胡,但從症則可),如不愈,加甘草柴胡生地黃等分煎服亦可。


調經散


方見前妄言譫語。


琥珀散


治產後瘀血攻心,迷悶,妄言見鬼。


人參 茯神 生地黃 阿膠(各七錢半) 朱砂(五錢,另研) 甘草 琥珀 鐵粉(另研) 麝香(另研,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金銀煎湯調下。


茯神散


治產後血邪,心神恍惚,言語失度,睡臥不安。


茯神(去木,一兩) 人參 黃 赤芍 牛膝 琥珀(研) 龍齒(研,各七錢半) 生地黃(一兩半)


桂心(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服。


一方


治產後血暈,心迷狂亂,恍惚如見鬼。(凡逐瘀之藥必香熱,此方不芳香,不燥熱,為清涼降火逐瘀聖藥,蓋與時宜者也,氣虛者忌用)


生益母草(三合,根亦可) 生地黃汁(二合) 童便(一合) 雞子清(三枚)


上同煎三四沸,後入雞子清攪勻,作一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1:48:26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二●產後門中●驚悸


大全


云:產後臟虛,心神驚悸者,由體虛心氣不足,心之經為風邪所乘也,或恐懼憂迫,令心氣受於風邪,邪搏於心,則驚不自安,若驚不已,則悸動不定,其狀目睛不轉而不能動,診其脈動而弱者,驚悸也,動則為驚,弱則為悸矣。


薛氏


曰:按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此驚悸所由作也,當補氣血為主。


一產婦患前證,二度服琥珀地黃丸《局方》妙香散,隨效,再患服之,其證益甚,而脈浮大,按之如無,發熱惡寒,此血氣俱虛,用十全大補加味歸脾二湯各百余劑而愈,後遇驚恐勞怒復作,仍服前藥而安。


加味四物湯


治產後血少,怔忡無時。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熟地(酒洗) 茯神(去木,各一錢) 遠志(去心) 棗仁(炒,各七分)


上 咀,水煎,食遠服。


白茯苓散


治產後心神驚悸,言語失常。


白茯苓 人參 熟地黃(各一兩半) 黃 當歸 白芍藥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


桂心 甘草(炙,各一兩) 石菖蒲 桑寄生(各七錢半)


上 咀,每服八錢,水一大盞半,生薑五片,棗三枚,竹葉三七片,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無時。


熟乾地黃散


治產後心神驚悸,神思不安。


熟乾地黃(二兩) 黃 白薇 龍齒(另研,各一兩) 茯神(去木) 人參 羌活 遠志肉(各七錢) 桂心 防風 甘草(炙,各半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半,生薑五片,棗三枚,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以氣血藥為主,似矣,而以羌活為佐者,豈果有風邪乘之耶)一方無黃 ,有荊芥。


產乳七寶散


初產後服之,調和血氣,補虛,安心神,鎮驚悸。


當歸 川芎 人參 白茯苓 桂心 羚羊角(燒存性) 朱砂(水飛,各二錢) 乾薑(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羌活豆淋酒調下,不飲酒者,用清米飲調下(凡產後方,古人喜用熱藥,今人仍古方者亦十之九。此方以芎歸薑桂為主,似太熱矣,為之溫血行血則可,若謂其能調和血氣,安神鎮驚,則未可也,臨症者悉再詳之)。


如覺心煩熱悶,以麥門冬去心煎湯調下;


若心下煩悶而痛,用童便調下;


若覺心胸煩熱,即減薑桂,心寒卻加之;


腹痛,加當歸;心悶,加羚羊角;


心虛氣怯,加桂心;


不思飲食,或惡心,加人參;


虛煩,加茯苓。


以意斟酌,日二夜一,服之。


人參散


治產後臟腑虛,心怔驚悸,言語錯亂。


人參 麥冬(去心,各八錢) 茯神 遠志(去心) 獨活 防風 生地黃 甘草(炙) 天竺黃(另研) 龍齒(另研) 朱砂(水飛,各四錢) 牛黃(另研) 白薇(各一錢) 龍腦(另研) 麝香(另研,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薄荷酒調下,不拘時。(此方清涼,氣血並補,而治痰不用燥劑,清心不入苦寒,可補辛熱之未備,而獨活防風又治風,升舉之法,須察之)


琥珀散


治血虛,驚悸少寐,及產後敗血停留,少腹作痛。


辰砂(另研) 沒藥 琥珀(並研細) 當歸(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日午臨臥白湯調下。


茯苓散


治產後狂語,志意不定,精神昏亂,心氣虛,風邪所致。


茯苓(一方用茯神) 生地黃(各三兩) 遠志 白薇 龍齒(各二兩五錢) 人參 防風 獨活(各二兩)


上為末,以銀一斤(妙在用銀一斤),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下諸藥煮取三升,溫分三服,忌菘菜、豬肉、生冷。


一方加荊芥二兩,甘草一兩二錢半。


一方


治產後多虛羸弱,若大汗利,皆至於死,此重虛故也,若中風語謬,昏悶不知人者,宜服此。


人參 茯苓 羌活 遠志 大棗(各二兩) 竹瀝(一升)


上用水六升煮取二升,下竹瀝,更煎二升半,分三服。(既不宜大汗,何以用羌活二兩,所未信也。下竹瀝一升,妙甚)


歸脾湯


治產後血氣大虛,心神驚悸,怔忡不寐,或心脾傷痛,嗜臥少食,或憂思傷脾,血虛發熱。


人參 黃 (蜜炒) 白朮(土炒) 白茯苓 龍眼肉 當歸 遠志(去心) 酸棗仁(炒,各一錢)


木香 甘草(各五分)


上加薑棗,煎服。加柴胡、牡丹皮,名加味歸脾湯。


遠志丸


治產後臟虛不足,心神驚悸,志意不安,腹中急痛,或時怕怖,夜臥不寧。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 黃 當歸(炒) 人參 白朮 獨活(去蘆) 白茯苓 桂心 柏子仁 山茱萸 石菖蒲 熟地黃 鐘乳粉 阿膠(碎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五七百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不拘時,日進三服。


白茯苓丸


治產後心虛驚悸,神志不安。


白茯苓 熟地黃(各一兩) 人參 桂心 遠志(去心) 石菖蒲 柏子仁 琥珀(另研,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粥飲送下。(此溫補法,於虛寒者宜之,然心虛則熱收於內,用熱藥又當斟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1:50:0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二●產後門中●恍惚


大全


云:產後中風恍惚者,由心主血,血氣通於榮衛臟腑,遍行經絡,產則血氣俱傷,五臟皆虛,榮衛不足,即為風邪所乘,則令心神恍惚不定也。(自不語至恍惚等症,有謂氣血虛,有謂敗血入心,有謂風邪所乘,一皆名為心風。然此風從何來,當從何治,前人亦未之悉,但言治痰治風,而丹溪立齋則以大補氣血為主,各有所見,在臨症酌用可也)


薛氏


曰:前證當大補血氣為主,而佐以後方為善,蓋風為虛極之假象也,固其本源,諸病自退,若專治風,則速其危矣。


一產婦患前證,盜汗自汗,發熱晡熱,面色黃白,四肢畏冷,此氣血俱虛(以虛中之火,故用如是耳),用八珍湯不應,更用十全大補加味歸脾二湯始應。


後因勞怒,發厥昏憒,左目牽緊,兩唇抽動,小便自遺,余謂肝火熾盛,用十全大補加鉤藤山梔而安,再用十全大補湯、辰砂遠志丸而愈。


千金方


治產後暴苦心悸不定,言語錯亂恍惚,皆因心虛所致。


茯苓(三兩) 芍藥(二兩) 當歸 桂心(蓋古方恆以桂為補,今之治者又畏其太熱,反以傷血,遵古法今,所當因病制宜也) 甘草(各一兩) 麥冬(去心,一升) 生薑(一兩半) 大棗(三十枚)


上為散,用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分作二服。


經效方


療產後心虛忪悸,志意不定,煩躁恍惚。(此涼心之劑,心熱者宜之)


茯神 當歸 芍藥 人參 麥門冬(去心) 酸棗仁(炒) 黃芩 甘草 白鮮皮(各二兩) 大棗(七枚)


上為粗末,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溫服。


琥珀散


治產後中風,恍惚語澀,心神煩悶,四肢不隨。


琥珀(另研) 茯神(去木,各一兩) 遠志(去心) 石菖蒲 人參 黃 麥門冬(去心) 川芎赤芍 防風 獨活 桑寄生 羚羊角屑(各半兩) 甘草(炙,二錢半)


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溫服,不拘時。(真產後中風者宜之,若曰虛風所為,則不宜用風藥)


遠志散


治產後中風,心神恍惚,言語錯亂,煩悶,睡臥不安。(此與前方不甚遠,而且加桂心,故非真中風者不敢用。


丹溪有云:北方之人,真中風者恆有之,南方之人,皆是痰生熱,熱生風,且如恍惚錯亂,煩悶不安,皆熱也,何敢用焉)


遠志(去心) 防風(去蘆,各一兩) 當歸 茯神(去木) 棗仁(炒) 麥冬(去心) 桑寄生羚羊角屑 獨活(去蘆) 桂心(各七錢半) 甘草(炙,半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天麻丸


治產後中風,恍惚語澀,四肢不隨。


天麻 防風(去蘆) 羌活(去蘆) 朱砂(水飛,各一兩) 僵蠶(炒,七錢半) 干蠍(炒)


五靈脂(炒) 白附子(炮,各半兩) 雄雀糞(炒) 牛黃(另研,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糯米飯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薄荷酒送下,日進二服。


辰砂遠志丸


治產後中風,消風化痰,安神鎮心。


辰砂 遠志肉(甘草煮) 石菖蒲 人參 茯神(去木,各五分) 川芎 山藥 麥門冬(去心)


細辛 天麻 半夏 南星 白附子 鐵粉(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煮,糊丸如綠豆大,別以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夜臥時生薑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03:52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虛煩


大全


云:余血奔心,蓋是分娩了不便,與童子小便(凡產後血虛,氣無所附,則逆而為火,火上逆而瘀血迫之,則心煩矣。童便,濁陰也,其味苦鹹寒,其性就下,降火消瘀,故宜服之,所謂濁陰出下竅也),並 心下,及臥太速,兼食不相宜之物所致,但能依方療之,無不痊可。


薛氏


曰:四物東加茯神遠志,治產後虛煩,十全大補湯尤效,論見發熱條。


陳氏


曰:尋常治諸虛煩熱者,以竹葉石膏湯、溫膽湯,殊不知產後與尋常不同,如石膏等藥不宜輕用,用之必死。


金黃散


治產後惡血衝心,時發煩躁。


玄胡索 蒲黃(各半兩) 桂心(二錢半)


上為細末,烏梅煎湯,調下二錢。(蒲黃生用性涼逐瘀,桂心去皮性熱行血,烏梅酸收滌污,用此方不可忘此法,前方以熱行血,此方以涼行血,集方者涇渭自分,用方者毋得朱紫不辨)


荷葉散


療產後七日內宿血不散,時時衝心迷悶。


荷葉(一兩七錢半) 玄胡索(二兩) 地黃汁(二合)


上用水二升煮二味取六合,下玄胡索,分三服,空心服,忌肉食一日。


川芎散


療產後余血不盡,奔上衝心,煩悶腹痛。(此方行氣行血,不熱不寒,較前方是一天霽色,令人心曠神怡)


川芎 生乾地黃 白芍 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酒調方寸匕,日二服。


集驗方


產後血氣煩悶。(此方清新簡切)


生地黃汁 清酒(各一升)


上二味相和,煎一沸,分為兩服。(以上四方,看一方有一方妙用,細玩之,真如山陰道上行,令人不忍舍去)


經效方


療產後氣虛,冷搏於血,血氣結滯,上衝心腹,脹滿。(讀治症語,便知用藥宜溫,所謂寒者熱之,留者行之也)


當歸 川芎 桂心 吳茱萸 陳皮 生薑(各一兩) 白芍(二兩)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心服。


沒藥丸


治產後心胸煩躁,惡血不快。(以煩躁二字,似不宜用熱藥,問到惡血不快,便是瘀血衝心,而如此溫行破血之藥必不可少者也,又烏論其煩而不用熱藥哉)


沒藥 蠻薑 玄胡索 當歸 乾漆(炒) 桂心 牛膝 牡丹皮 乾薑(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煮面糊,丸如桐子大,煎曲湯下十丸至十五丸。


治血氣煩悶雜方


生藕汁飲二升,效,竹瀝亦得。(連讀數方,各呈妙相,如化工天巧,有難描畫)


一方


陳白梅槌碎,煎湯飲。(此數方又有淡妝濃抹之致)


一方


蒲黃隔紙炒,每服一錢,東流水煎湯下。用失笑散亦佳。


一方


療產後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悶面青,冷氣欲絕,用羊血一盞頓服,若不定,更服立效。(藕汁、竹瀝雖俱治煩,然清火則同,而破血消痰則異,宜別之。如陳白梅、蒲黃、失笑散,人皆能之,而羊血之用誠有奪天之力,造方者集方者均種德無涯矣)


以上治余血奔心之劑。


人參當歸湯


治產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內熱,以致心煩短氣,自汗頭痛。


人參 當歸 熟地黃 門冬(去心) 肉桂(各二錢) 白芍藥(炒,二錢半)


上用水二盅,粳米一合,竹葉十片,煎至一盅,食遠服。(此方以四物去川芎,惡其散氣也,用肉桂助其止汗也,但與眾藥等分,亦須斟酌,而以粳米竹葉加之,治心煩短氣之良法矣,血熱加生地尤佳,如肉桂所當去也)血熱甚者,加生地黃二錢。


竹葉湯


治產後短氣欲絕,心口煩悶。


竹葉(切細) 麥門冬(去心) 小麥(各一升) 甘草(一兩) 生薑(二兩) 大棗(十二枚)


上切,以水一斗煮竹葉、小麥至八升,去渣,納余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此方以小麥補心,麥門竹葉除煩,甘草大棗益氣,安其子並培其母,亦良法也,生薑佐之,更有贊襄之力,而曰虛悸加參,多多益善,糯米用之,為少力之助,又養陰也)。 虛悸,加人參二兩;少氣力,加糯米五合。


甘竹茄湯


治產後內虛,煩熱短氣。


甘竹茹(一升) 人參 麥門冬(去心) 茯苓 甘草(各一兩) 黃芩(三兩)


上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三服,日三。(此治虛煩短氣神方,雖品味數少,而藥力精專,可法可法。如黃芩又可去取者也)


薤白湯


治產後胸中煩熱逆氣,(此治胸痹法之變也,原方出自仲景,薤白、半夏所以治逆氣,栝蔞根、麥門所以治煩熱,人參、甘草補虛,知母石膏之加,非熱甚不用,蓋為血虛所忌故也)


薤白 半夏 人參 甘草(各一兩) 栝蔞根(二兩) 麥門冬(半斤)


熱甚,加知母、石膏。


上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芍藥梔豉湯


治產後虛煩不得眠。


白芍 當歸 梔子(各五錢) 香豉(半合)


上用水二盅半先煮前三味,得二盅,納香豉煮取一盅半,去滓,分二服,溫服。(此雖云岐法,不若仲景酸棗湯穩當。仲景治傷寒虛煩不眠,有梔子豉湯,而此加白芍、當歸者,乃云岐變傷寒法,以治產後也。人常謂傷寒方可通於雜症,有是哉)


以上治血氣虛煩之劑。


仲景二物黃芩湯


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此湯主之(要在風字上看,以頭痛不痛為法)。


黃芩(一兩) 苦參(二兩)(此大苦寒之劑,與產後非宜,意者熱病成煩歟,要以但煩二字上體貼) 乾地黃(四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竹皮大丸


治婦人產後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


生竹茹 石膏(各二分) 桂枝 白薇(各一分) 甘草上五味為末,棗肉和,丸如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中虛症不可用石膏,煩亂不可用桂枝,而此方以甘草七分發眾藥六分,又以棗而為丸,仍以一丸飲下,可想見其立方之微,用藥之難,審虛實之不易也,仍飲服者,尤慮夫虛虛之禍耳,用是方者亦當深省)。


有熱倍白薇,煩喘加柏實一分。


以上治中風煩熱之劑。


經驗方


治產後煩躁,此重可去怯之義。


禹餘糧一枚,狀如酸餡者,入地埋一半,四面緊築,用炭一秤,發頂火一斤, 去火三分耗二為度,用濕土罨一宿,方取出,打去外面一層,只用裡內細研,水淘澄五七度,將紙襯干,再研數千遍,用甘草湯調二錢匕,只一服,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07:00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發渴


熊氏


曰:產後心煩發渴,宜清心蓮子飲。


薛氏


曰:前證若出血過多,虛火上炎,用童子小便,或四物白朮、麥門、丹皮。


若胃氣虛而有熱,用竹葉歸 湯。


若血虛發熱,用八珍加麥門、五味。


若血脫發熱煩躁,用當歸補血湯。


若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或七味白朮散。(若謂去血過多,而用童便以治虛火是矣,而以四物治虛,則川芎之物能不升散乎。以胃氣虛而渴,用白朮宜矣,而以血虛用白朮,亦難信也。必血虛胃氣弱者,乃可審證用藥,幸毋執一)


一產婦患前證,朝寒暮熱,肚腹作痛,以手按之不痛。


余以為血氣俱虛,用八珍之類治之,彼反行逐血,更加發熱煩躁,余用當歸補血湯,熱躁漸止,用八珍麥門、五味,氣血漸復。


李氏


曰:產後煩渴氣虛者,生脈散;


血虛者,四物東加天花粉、麥門冬;氣血俱虛作渴,頭眩腳弱,飲食無味者,用人參二錢,麥門冬一錢半,熟地黃七分,天花粉三錢,甘草五分,糯米薑棗煎服。(此方分兩有法,讀者不可輕放過)


千金竹葉湯


療產後虛渴,少氣力。


竹葉(三升) 人參 茯苓 甘草(各一兩) 小麥(五合) 麥門冬(五兩) 半夏 生薑(各三兩) 大棗(十五枚)


上 咀,以水九升先煮竹葉、小麥、薑、棗,取七升,去滓,入余藥再煎取二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真人以天地之心為心,故為方亦以云行雨施之道為教。此方以治渴補虛之藥十分為君,而又以淡滲燥血生渴之藥十之一分為使佐,此何為也。蓋以茯苓能降天之陰氣,半夏發地之陽氣,脾者土也,天氣通於地,地承天氣而施生,故佐薑棗發脾氣,以通壅滯而生津。經曰: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此大意也,真人素有一體同仁之教,豈不知半夏茯苓之過,而反用之歟。後之學人,效之去之,各存乎其人焉)


竹葉歸 湯


治胃氣虛熱,口乾作渴,惡冷凍飲料食者。


竹葉(一錢半) 黃 (二錢) 人參 白朮 當歸(各一錢) 麥門冬(去心,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銼,水煎服。


熟地黃湯


治產後虛渴不止,少氣,腳弱,眼眩,飲食無味。


熟地黃(酒洗,一錢半) 人參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 栝蔞根(四錢) 甘草(炙,五分)


上 咀,作一服,加糯米一撮,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少用地黃,多用人參,便是妙法。糯米養陰)


七味白朮散


治中風虛弱,津液短少,口乾作渴,或因吐瀉所致。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甘草(炙) 藿香 木香 干葛(各一錢)


上銼一服,水煎服。(白朮治中氣虛弱,以致津液短少者宜之,蓋為胃氣不能致津液於脾也,干葛、木香、藿香皆發脾氣,而木香於小兒更宜,於產後須量用)


清心蓮子飲


治產後心煩發渴。


麥門冬(去心) 黃芩 地骨皮 車前子 甘草(炙,各一錢半) 人參 黃 (蜜炙) 白茯苓石蓮肉(各七分半)


一方加遠志、石菖蒲(各一錢。)(方名清心,理宜保肺以生水,導赤以瀉火也。考諸藥性,能知其理,用遠志、石菖蒲以治煩,恐有未當處)


上另用麥門冬二十粒,水二盅煎一盞,水中沉冷,空心溫服。發熱,加柴胡薄荷。


產寶方


療產後大渴不止。(大渴妙藥,亦有補土生金之理)


蘆根(切,一升) 麥門冬(生,四兩) 栝蔞根人參 茯苓 甘草(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


上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頓服,四劑即瘥,忌菘菜。


栝蔞根湯


療產後血渴。


栝蔞根(四兩) 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三兩) 生乾地黃 甘草(各二兩) 土瓜根(五兩)


大棗(二十枚)


上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血渴者,血虛而渴也,故加生地。此二方不惟產後宜服,與消渴證亦相宜)


黃芩散


治產後血渴,飲水不止。


黃芩 麥門冬(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溫服無時。


當歸補血湯


治產後血脫,煩躁引飲,晝夜不息,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者。(原東垣治脫血方也,移之以治產後煩渴,非有見者不能)


當歸(二錢) 黃 (炙,一兩)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一方


療血渴及產後渴。(以下三方,一清心,一涼血,一生血,如一山一水,一琴一鶴,各得其趣)


用蓮子心取為細末,米飲調下二錢,效。


一方


治產後出血太多,虛煩發渴。


用真正蒲黃末二錢,白湯調下,如渴燥甚,井華水下。


一方


治產後中風煩渴。


用紅花子五合,微炒研碎,以水煎濃,徐徐呷之。


桃花散


治產後不煩而渴。


新鍛石(一兩) 黃丹(五錢)


上為細末,渴時用井水調下一錢。(丹出於鉛,內含真水,且以鎮墜浮火,故能止渴,而鍛石最為燥烈之物,何以用之,而況以產後乎。曰不煩而渴時,用井水調下一錢,須當窮其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09:5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自汗


大全


云:產後虛汗不止者,由陰氣虛,而陽氣加之,裡虛表實,陽氣獨發於外,故汗出也。


血為陰,產則傷血,是為陰氣虛也,氣為陽,其氣實者,陽加於陰,故令汗出,而陰氣虛弱不復者,則汗出不止也。


凡產後血氣皆虛,故多汗,因之遇風則變成痙,縱不成痙,亦虛乏短氣,身體柴瘦,唇口乾燥,久則經水斷絕,由津液竭故也。(夫汗者,陽之氣,陰氣不復,則陽無所歸以入於陰,故虛陽上浮於外而為汗耳。世常謂汗多成痙,而失言因而遇風變痙之理,又不成痙而短氣柴瘦者,此變熱也,省之省之)


薛氏


曰:按前證屬血氣俱虛,急用十全大補湯,如不應,用參附 附等湯,若汗多亡陽發痙,尤當用前藥。


王海藏先生云:頭汗出,至頸而還,額上偏多。


蓋額為六陽之所會也,由虛熱熏蒸而出。


竊謂前證當以部位分之,額左屬肝,額右屬肺,鼻屬脾,頤屬腎,額屬心,治者審之。(亡陽發痙,用十全大補參附 附之類,必審其所以而用,毋泛泛執以為是也。而額汗當分部位,似近於迂,臨症尤宜詳悉,蓋腎液入心為汗,於理須究)


一產婦略聞音響,其汗如雨而昏憒,諸藥到口即嘔。余以為脾氣虛敗,用參附末為細丸,時含三五粒,隨液咽下,乃漸加至錢許,卻服參附湯而痊。(其始也,妙在為丸少,其繼也,宜大劑湯煎服)


一產婦盜汗不止,遂致廢寢,神思疲甚,口乾引飲。余謂血虛有熱,用當歸補血湯以代茶,又以當歸六黃湯納黃芩連柏炒黑,(代茶炒黑之理可法),倍加人參五味子,二劑而愈。


大全


云:凡產後忽冒悶汗出,不識人,治用雞子及竹瀝二法。(見前血暈)


薛氏


曰:前證屬大虛,宜固元氣為主,其汗不止,必變柔痙。(前論汗出因風變痙之說居優,不然即謂之脫陽矣,此大補法所當施也)


東垣先生云: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目瞑,蓋因血暴亡,而火上熾,但補其血,則神自昌,若常時血下,當補而升舉其氣,陽得血而神安,則目明矣。


今立一方,以補手足厥陰之血,兼益陽氣,名曰全生活血湯。


黃 湯


治產後虛汗不止。


黃 (二錢) 白朮 防風 熟地黃 牡蠣( 為粉) 白茯苓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五分)


上切作二服,加大棗一枚,水煎服。(黃 得防風,其功愈大,為易於固表也,而黃 二錢,防風五分,大約足矣,牡蠣腎家藥也,以腎液入心為汗,故止汗又宜固腎,其他可意解矣)


麻黃根散


治產後虛汗不止。


當歸 黃 (炒) 麻黃根 牡蠣粉 人參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服。(麻黃氣悍而輕,陽藥也,用其根,用其陽中之陰耳,非從陽引陰歸根之意乎,要知用藥自有至理)


止汗散


治產後盜汗不止,一應汗多者,皆可服。


牡蠣(成粉) 小麥麩(炒令黃色,碾成粉,各等分)


上和勻,煮生豬肉汁調下二錢,無時。(小麥生於陽至,成於陰至,內陽而外陰也,今用其麩,亦用其陽中陰耳,且汗為心液,而小麥養心,用其麩斂心液也。又腎之液入心為汗,而豬水畜也,調以肉汁,能不又歸之腎乎。服無時者,以此藥力緩功遲,宜頻服多服耳)


當歸二黃湯


治產後自汗盜汗,胃氣虛弱,服別藥則嘔吐不能入。


當歸 黃 (各一兩) 麻黃根(半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煎服。(麻黃根引陽歸陰,因其性也,白芍藥抑肝斂陰,用其酸也,當歸、黃 原有補血湯之變,據愚見從本方立法,以黃 為君者,得正也。陽加於陰謂之汗,陰加於陽之藥而反治之,則汗自止矣。立方大意如此,所謂逆者正治也)


一方無麻黃根,用白芍藥。


當歸六黃湯


治血氣虛熱,盜汗不止。


當歸 黃 (炒) 熟地黃(各二錢) 生地黃 黃柏(炒黑) 黃芩(炒黑) 黃連(炒黑,各一錢)


上水煎服,不應加人參白朮,心血不足加酸棗仁。


人參湯


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


人參 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以豬腰子一只去脂膜,切小片子,以水三升,糯米半合,蔥白兩條,煮米熟,取清汁一盞,入藥二錢,煎至八分,溫服不拘時。(此方以氣血為主,而引經之妙在豬腎,然糯米養陰,蔥白發散,何為用之,然汗不以奇,下不以耦,故蔥白不單用,而又熟之於米,又非引陰意乎。噫,有深思焉)


參附湯


治陽氣虛寒,自汗惡寒,或手足逆冷,大便自利,或臍腹疼痛,吃逆不食,或汗多發痙等證。


人參(一兩) 附子(炮,五錢)


上作一服,加薑棗水煎,徐徐服。(此無上救急神方,乃回陽返本之道,惟四肢厥冷,汗出如雨者宜之)


附湯


治陽氣虛脫,惡寒自汗,或口噤痰涌,四肢逆冷,或吐瀉腹痛,飲食不入及一切虛寒等證。


黃 (一兩) 附子(炮,五錢)


上作一劑,加薑棗水煎服,如不應,倍加附子,方得全濟。(二方一用參,一用 ,一固表氣,一補裡氣,自是不同。用藥者當於此際審其內外有無而求責焉,庶近道矣。所謂有者求之,無者求之也,至哉言乎)


千金方


療產後風虛汗出、小便短少,四肢拘急,難以屈伸。


甘草(炙,一兩) 附子(炮) 桂心 芍藥(炒,各一兩半)


上銼,每服三錢,加生薑四片,棗一枚,水煎服,忌豬肉、冷水、生蔥等物。(用桂枝湯以治風,加附子以治虛,即桂枝加附子湯也,乃仲景法,以四肢拘急,故用此方,不然胡為用此)


全生活血湯


治產後冒悶發熱,自汗盜汗,目 ,四肢無力,口乾頭暈,行步欹側。


升麻 芍藥(炒,各三錢) 當歸 柴胡 防風 羌活 獨活 葛根 甘草(炒,各一錢) 川芎 本(各一錢五分) 生地黃 熟地黃(各一錢) 細辛 蔓荊子(各五分) 紅花(三分)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熱服,(此方以風升之劑而治自汗盜汗,誰其信之。然東垣主此湯者,益陽焉。《素問》曰:陰者從陽而亟起也。陰不從陽則陽外散,故多汗也。而升麻葛根升陽明之氣,柴胡、防風升厥陰之氣,羌活、 本升太陽之氣於背,細辛、獨活升少陰之氣於前,蔓荊子涼諸經之血,甘草和諸陽之氣,四物養血於諸陰之經,紅花活血於諸陽之絡。然則升而不斂,非所以藏陰,故用白芍為君;升而太過,非所以益氣,故用甘草為佐。言雖如此,誰敢用也。觀其曰冒悶發熱,口乾頭暈,行步欹側,皆邪客經絡也,以邪客經絡,兩者不和,故為自汗盜汗之症,以此方和之,則外者得入,內者得出,使經絡通,邪氣散,陰陽和,筋骨用矣,而安有以上諸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13:3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發熱


薛氏


曰:產後虛煩發熱,乃陽隨陰散,氣血俱虛,若惡寒發熱,煩躁作渴,急用十全大補湯,若熱愈甚,急加桂附,若作渴面赤,宜用當歸補血湯。


若誤認為火證,投以涼劑,禍在反掌。


王太仆


先生云:如大寒而甚。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不時而熱,是無火也,當治其心。


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當助其腎。


故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腎虛則寒動於中,心虛則熱收於內。


又熱不勝寒,是無火也;


寒不勝熱,是無水也。


治法,無水者六味丸,無火者八味丸,氣血俱虛者八珍湯與十全大補湯。


大尹俞君之內產後發熱晡熱,吐血便血,兼盜汗,小便頻數,胸脅脹痛,肚腹痞悶。


余曰:此諸臟虛損也,治當固本為善。


自恃知醫,用降火之劑,更加瀉痢腸鳴,嘔吐不食,腹痛足冷,始信余言。


診其脈,或浮洪,或沉細,或如無,其面或青黃,或赤白,此虛寒假熱之狀,時值仲夏,當舍時從證,先用六君子東加炮薑肉桂數劑,胃氣漸復(妙在以胃氣為主),諸證漸退,更佐以十全大補湯,半載痊愈。


儒者楊敬之內人所患同前,但唾痰涎,或用溫補化痰之劑,不應,面色黧黑,兩尺浮大,按之微細,此因命門火虛,不能生脾土,脾土不能生諸臟而為患也,用八味丸補土之母而痊。


一婦產後三日起早,況氣血未定,遂感身熱,目暗如風狀,即以清魂散二服(清魂散,乃散風之補劑),得微汗而愈。


滑伯仁治一產婦惡露不行,臍腹痛,頭疼寒熱,眾皆以為感寒,溫以薑附,益大熱,手足搐搦,語譫目攛,診其脈,弦而洪數,面赤目閉,語喃喃不可辨,舌黑如,燥無津潤,胸腹按之不勝手,蓋燥劑搏其血,內熱而風生,血蓄而為痛也。


曰:此產後熱入血室,因而生風。


即先為清熱降火,治風涼血之劑兩服,頗爽,繼以琥珀、牛黃等,稍解人事,後以張從正三和散行血破瘀,三四服,惡露大下如初,時產已十日矣,於是諸證悉平。(以此觀之,原有外感,既知內熱生風,只宜治熱,不必治風,所謂求標取本也,即用三和散,或桃仁承氣湯俱妙。三和散有大黃)


一婦盛暑月中產三日,發熱,其脈虛疾而大,惡露不行,敗血攻心,狂言叫呼奔走,拿捉不住,以干荷葉生地黃牡丹皮濃煎湯,調下生蒲黃二錢(此敗血之劑,其不用大黃者,以脈虛大也),一服即定,惡露旋下而安。


一婦產後時發昏瞀,身熱汗多,眩暈口渴,或時頭痛惡心,醫用四物涼血之劑,病不減,又用小柴胡,病益甚。


石山至,診得脈浮洪搏指,汪曰:產後而得是脈,又且汗多,而脈不為汗衰,法在不治,所幸者不喘不泄耳,其脈如是,蓋涼藥所激也。


用人參三錢,黃 二錢,甘草當歸各六分,白朮門冬各一錢,乾薑陳皮黃芩各五分,煎服五劑,脈斂,病漸安。(以此脈認到涼藥所致,而致以陰盛格陽也,以搏指之脈,用參 薑朮,必其脈堅強搏手,而無陽以和之也,甚有用附子者,不可不知)


王僉憲宜人產後因沐浴發熱,嘔惡,渴欲飲冷水瓜果,譫語若狂,飲食不進,體素豐濃,不受補,醫用清涼之劑,熱增甚。診得六脈浮大洪數。汪曰:產後暴損氣血,孤陽外浮,內真寒而外假熱,宜大補氣血(石山先生長濃君子而老於醫者也,其言必不誣。然初學不知,實難下手,而況素濃不受補之人乎,須要膽大心小,乃能濟事,不然弗妄為也)。與八珍東加炮薑八分,熱減大半,病患自以素不宜參 ,不宜再服,過一日,復大熱如火,復與前劑,潛加參、 、炮薑,連進二三服,熱退身涼而愈。(快甚快甚)

丹溪

曰:產後發熱,用參朮黃 陳皮當歸川芎炙甘草補虛,輕則加茯苓淡滲之,其熱自除,重則加乾薑(古人於血證中每每用乾薑,而今人率用炮薑,則孰是而孰非也,若謂入肺則宜乾薑,入肝則宜生薑,入脾溫中則宜炮薑,以其有守有走有從之不同也。今用炮薑,須炮得十分極黑乃妙)。


或云:大熱而用乾薑何也。


曰:此熱非有餘之邪熱,乃陰虛生內熱耳。


蓋乾薑能入肺分,利肺氣,又能入肝分,引眾藥生血,然不可獨用,必與補陰血藥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耶。


王節齋


云:凡婦人產後陰血虛,陽無所依而浮散於外,故多發熱,治法用四物湯補陰血,而以炙乾薑之苦溫從治,收其浮散,使歸依於陰,然產後脾胃虛,多有過食飲食傷滯而發熱,誤作血虛,則不效矣(要訣)。


但遇產後發熱者,須審問食何飲食,有無傷積,若有胸膈飽悶,噯氣惡食泄瀉等證,只作傷食治之,若發熱而飲食自調者,方用補血正法。


丹溪方


治產後發熱。


當歸 川芎 黃 人參 白朮 白茯苓(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水煎服(此以佛手散合四君加黃 ,而不用芍藥、地黃者,以新產之後宜用血脫益氣之法,不宜斂降,以伐生氣也;此方於氣血俱虛及氣虛者皆宜之)。熱甚,加乾薑。


加味四物湯


治產後陰虛血弱發熱。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黃 白茯苓(各一錢)


上水煎服(此方全不用氣藥,是血虛而氣不虛,飲食善用者也,加茯苓者,使天氣降而陰自生,陰生熱自退也。熱甚者加炒薑,則不惟從陽引陰,亦可從陰引陽也。微乎微乎)。


熱甚加炒乾薑,虛煩加茯神、遠志。


抽薪散


治產後血虛發熱。


當歸 熟地黃(各四錢) 乾薑(炒黑,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此又前方之變,內不用芎芍,又是一竅,當在肝腎上求之)


人參散


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


方見前自汗。


人參當歸湯


治產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內熱,令人心煩短氣,自汗頭痛。


方見前虛煩。(此方用參、歸,為氣血之主而作,以熟地、麥門、肉桂,白芍、粳米、竹葉煎服,如血熱甚者,加生地)


加味逍遙散


治產後發熱,口乾作渴,唇裂生瘡。


當歸 白芍 干葛(各二錢) 生地黃 川芎 黃芩(各一錢半) 柴胡(一錢) 人參 麥門冬(各九分) 烏梅(二個) 甘草(六分)


上銼散,分作二服,用水一鐘煎七分,空心服。(此與原方逍遙散不同,又與立齋所用加味逍遙散亦不同,此則以小柴胡湯合四物生脈散,去半夏、五味,而加烏梅、葛根者也,若原方之用薄荷為引,而此用葛根,又各有妙處。予常去川芎、葛根、薄荷,而加青蒿、鱉甲,以治骨蒸,亦尊古而法令耳)


犀角飲子


治產後亡津液,虛損,時自汗出,發熱困倦,唇口乾燥。(清心涼血,益氣寬胸,開胃健脾,坐穩正方)


犀角 麥門冬 白朮(各半兩) 柴胡(一兩) 枳殼(麩炒) 地骨皮 生地黃 黃歸 人參茯苓 黃 黃芩 甘草(炒,各七錢)


上 咀,每服四錢,入生薑三片,浮麥七十粒,(生薑發汗,浮麥止汗,而同用之者,內以養心,外以和表也)同水煎。


三合散


治產後日久,虛勞發熱。(即四物四君子小柴胡三方合,平正之劑,可法)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黃 白朮 白茯苓 黃 (各一錢) 人參 柴胡(各錢半) 黃芩半夏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水煎,食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22:20:07 | 只看該作者

濟陰綱目●卷之十三●產後門下●往來寒熱


郭稽中


曰:產後乍寒乍熱者何。


答曰:陰陽不和,敗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熱。


產後血氣虛損,陰勝則乍寒,陽勝則乍熱,陰陽相乘,則或寒或熱。


若因產勞傷臟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敗血不散,入於肺則熱,入於脾則寒(何為敗血入肺則熱,人脾則寒也,豈以肺主氣,氣不和而熱,脾統血,血不榮而寒乎,抑脾陰肺陽,而自為寒熱也。


然總以逐瘀為主,而溫涼之法有不同焉),若誤作瘧疾治之則謬矣。


陰陽不和,宜增損四物湯;敗血不散,宜奪命丹。


又問:二者何以別之。時有刺痛者,敗血也,但寒熱無他證者,陰陽不和也,增損四物湯不一,皆隨病加減。


陳無擇


評曰:乍寒乍熱,榮衛不和,難以輕議。若其敗血不散,豈止入脾肺二臟耶。


大抵一陰閉一陽,即作寒熱,陰勝故寒,陽勝故熱,只可云敗血循經流入,閉諸陰則寒,閉諸陽則熱,血氣與衛氣解則休,遇再會而復作,大調經散五積散入醋煎佳。(閉陰閉陽之說,卒難理解。以敗血閉陰則寒,閉陽則熱,而有解休會作之時,則似瘧矣。若瘀血為有形之物,閉則壅矣,而安有解會之所也。愚謂血閉於陽經,而榮衛行之不通則寒,閉於陰經,而榮衛行之不通則熱;故必其瘀通而寒熱自已也。又就大調經散而言,行瘀於內也,五積散行瘀於外也。又意為外經或為寒客,則肺為之病,肺病則肌表瘀而榮衛不通則熱,內腑或為冷物所傷則脾病,脾病而榮衛不通則為寒。故所用之方,一主裡,一主表也,亦或內外俱瘀,則寒熱並作,而其藥又均不可廢也。粗淺之言,伏惟裁之)


薛氏


曰:產後寒熱,因氣血虛弱,或脾胃虧損,乃不足之證。


經云:陰虛則發熱;陽虛則惡寒。若兼大便不通,尤屬氣血虛弱,切不可用發表降火。


若寸口脈微,名陽氣不足,陰氣上入於陽中則惡寒,須用補中益氣湯;


尺部脈弱,名陰氣不足,陽氣下陷於陰中則發熱,用六味地黃丸。


大抵陰不足,陽往從之,則陽內陷而發熱;


陽不足,陰往從之,則陰上入而惡寒。


此陰陽不歸其分,以致寒熱交爭,故惡寒而發熱也,當用八珍湯。


若病後四肢發熱,或形氣倦怠,此元氣未復,濕熱乘之故耳,宜補中益氣湯。


若肌熱,大渴引飲,目赤面紅,此血虛發熱,用當歸補血湯,若認為實則誤矣(誤矣,指白虎湯而言)。


一產婦惡寒發熱,用十全大補加炮薑治之而愈,但飲食不甘,肢體倦怠,用補中益氣而安,又飲食後犯怒,惡寒發熱,抽搐切牙,難候其脈,視其面色青中隱黃,欲按其腹,以手護之,此肝木侮脾土,飲食停滯而作,用六君加木香一劑而安。(以欲按腹手護,中虛也,以犯怒抽搐面青,肝木也,六君補中,木香調肝,以治肝木侮土是矣,然亦有不受補者,又以疏肝為急,所謂標而本之,亦有之焉)


一產婦惡露發熱,余欲用八珍加炮薑治之,其家知醫,以為風寒,用小柴胡湯。


余曰:寒熱不時,乃氣血虛乏。不信,仍服一劑,汗出不止,譫語不絕,煩熱作渴,肢體抽搐。


余用十全大補湯二劑,益甚,脈洪大,重按如無,仍以前東加附子四劑稍緩,數劑而安。


吳茭山治一婦人,產後去血過多,食後著惱,頭疼身痛,寒熱如瘧,左手弦大,微有寒邪,右手弦滑不勻,食飲痰火也,二者因虛而得,宜養正祛邪,遂以茯苓補心湯去地黃,加羌活、青皮、蔥、棗三服,汗出身涼,其患漸瘥,然後以八物湯調理,半月後痊愈(此翁善補,然亦認症的確,故可用,設不的,即敗乃事矣,慎之)。


一婦產後惡露未盡,瘀血入絡,又感寒邪,身熱如瘧,即以生料五積散五帖,惡露自下,而寒熱除。(此正治常法,此法宜知)


又一婦產後惡露未盡,因起抹身,寒氣客於經絡,乍寒乍熱,脈緊而弦,(弦緊為寒,審症法尤宜如是察識)以蔥白散二帖安。


一少婦初產四日,冷物傷脾胃(冷物是病根,故諸症皆從瘀血變怪),但覺身分不快,嘔逆,飲食少,心腹滿悶,時或腹脅刺痛,晨惡寒,晚潮熱,夜則恍惚譫語,晝則抽搐,頗類風狀,變異多端,諸醫莫測,或作虛風,或云血凝實熱,用甘溫而行血,以寒涼退實熱,如此半月不效。


汪至,見醫滿座,亦局縮,診其脈弦而緊,遂令按之,小腹急痛,知瘀血未盡也,思患者大勢,惡露已下,未必還有餘血,偶因寒涼所傷,瘀血停滯下焦,日久客於經絡,所以變生諸證,須得大調經散,倍入琥珀(重在琥珀,豈大豆有如是之神也),化諸惡血成水,其患方愈,遂合前藥服之,五日後行惡水斗許,臭不可近,患人覺倦,病勢漸減,然後以人參養榮湯數十帖,月余如初。


柴胡四物湯


治產後往來寒熱及日久虛勞,微有寒熱,脈沉而數。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黃(各一錢半) 柴胡(一錢) 人參 黃芩 半夏 甘草(各三錢)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以小柴胡合四物,一名三之一氣湯,其參、 、甘、半各用三錢,為重在補氣也,而甘草、芩、半何為亦倍之,似可損益也,原方有薑、陳,亦不可少)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虛弱,寒熱如瘧,飲食少,腹脹。


柴胡 人參 甘草 半夏(炒) 陳皮 川芎 白芍(炒,各等分)


上 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服。(此亦小柴變法,而去黃芩加陳皮者,所以益胃除脹也,加芍藥、川芎者,所以和血也,本草以當歸治洒洒寒熱不已,則產後寒熱正宜加之,何為不用,宜思之)


增損四物湯


治產後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如有惡露未盡,停滯胞絡,亦能令人寒熱(按往來寒熱者,寒往熱來,熱往寒來也;寒熱如瘧者,寒熱有時也;乍寒乍熱者,時乎寒,時乎熱也;發熱憎寒者,身發熱而又惡寒也。治各有法,不能備錄),但小腹急痛為異。


當歸 芍藥 川芎 人參 乾薑(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釋曰:此方治陰陽不和,乍寒乍熱之寒熱,不治惡露未盡,血滯胞絡,小腹急痛之寒熱,宜詳之。


更生散


治產後去血過多,或不止,或眩暈眼暗,口噤,發熱憎寒。


人參 當歸 熟地黃(薑汁炒,各一兩) 川芎 荊芥穗(香油燈上燒過) 乾薑(炒黑,各三錢)


上銼,水煎,空心服(此方前三味各一兩,何其多,後三味各三錢,何其少,非有大智慧大力量大見解者,不能處此方,治此病,名之曰更生,能不於危急時用乎。下三味乃固澀急藥,非血大下不止者不用)。


如血大下不止,加龍骨赤石脂,各火 等分,每二錢同前藥調服。


外以五倍子末,津調納臍中即止。


大調經散


治產後血虛,惡露未消,氣為敗濁凝滯,榮衛不調,陰陽相乘,憎寒發熱,或自汗,或腫滿,皆氣血未平之所為也。


大豆(一兩半,炒,去皮) 茯神(一兩) 真琥珀(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濃煎烏豆紫蘇湯下。(此方重在惡露未消,而茯神之用,所以和陰陽也,有謂此方如神者,功在琥珀大豆湯飲間也)


黃龍湯


治產後傷風,熱入胞室,寒熱如瘧及病後勞復,余熱不解。


柴胡(四錢八分)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一錢八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此方重在傷風二字,故以柴胡為君,蓋風邪陷入胞中則發熱,故宜柴胡為君,少陽氣陷入厥陰,而寒熱如瘧者,氣不得條達也,故亦以柴胡為君,勞復余熱者,亦為余邪熱陷也。故亦用柴胡)


小柴胡加生地黃湯


治產後往來寒熱,而脈弦者,少陽也。


柴胡(二兩) 黃芩(五錢) 人參(三錢) 半夏(制,兩半) 生地黃 梔子 枳殼(麩炒,各半兩)


大棗(三枚)


上銼,加薑棗,水煎服。(此方以治少陽等症似矣。然以弦脈而加生地山梔者,傷寒家以弦脈為陽也,故以柴胡為君)


加減烏金散


治產後寒熱似瘧,(此治錯雜之邪)


厚朴 柴胡 黃芩 麻黃 羌活 草果 半夏(各二錢)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陳皮 茯苓 桔梗(各一錢半) 桂枝 蒼朮 白芷 枳殼(各一錢) 甘草(九分)


上銼為散,分作兩服,每服用水一鐘半,薑三片,蔥三莖,煎至一鐘,不拘時服(此方治表裡風寒,食積氣血痰飲,無不賅括,故曰治錯雜之邪。蓋此方也,與五積散相為伯仲,苦借此以治三陰瘧之有錯雜之邪者,必臻至效,語云:醫者意也,請嘗試之)。


有汗。多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


有脹,多厚朴、陳皮;


有熱,多柴胡、黃芩;


有寒,多蒼朮、草果、桂枝;


有痰,多半夏、桔梗、茯苓;


有頭痛,多川芎、白芷、羌活;


有瀉,去枳殼、甘草不用;


有餘血塊在腹,作潮熱疼痛,加三棱、莪朮,多用玄胡索、八角、茴香;遍身痛,加羌活、獨活;


寒熱往來,加黃芩、柴胡。(加減法切中,不可不法)


產寶方


療產後惡寒壯熱,一夜三五度發,惡語,口中生瘡,時時乾嘔,困乏悶絕。


人參 獨活 白鮮皮 葛根 防風 青竹茹 遠志(各一兩半) 茯神(二兩) 白蘞(二兩半)


元參(三兩) 竹瀝(一升)


上取銀一斤,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納諸藥重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忌魚、酒、濕面等。


(此方雖出《產寶》,然閱其 ,考其藥,皆治產後外邪乘虛傳入之熱症也。如惡寒壯熱,一夜三五度發,惡語者,即熱入血室類也,故用防、獨、葛根以散之,口瘡乾嘔者,熱傳胸中也,故用玄參二竹以清之,白鮮皮苦寒,治產後百病,白蘞、白銀、人參、遠志、茯神為邪散熱清,故用之治困乏也)


知母湯


治產後乍寒乍熱,通身溫壯,脅心煩悶。


知母(三兩) 芍藥 黃芩(各二兩) 桂心 甘草(各一兩)


上 咀,用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一方不用桂心,用生地黃。(按自黃龍湯以下,皆集外感治法,至於錯雜之邪,時熱之症,罔不備載,而次第有節,真如網之有綱也,今人但知產後寒熱以補氣血為主者,其不誤盡世人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1:56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