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素問靈樞類纂約注】

 關閉 [複製鏈接]
24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3:52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素】


何謂虛實。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虛實何 如。曰。氣虛者。肺虛也。


(肺主氣。)


氣逆者。足寒也。


(上盛下虛。)


非其時則生。(非相克之時。)


當其時則死。(遇相克之時。)


余藏皆 如此。所謂重實者。言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也。


(寸急為陽經實。尺緩為陰絡實。王注。陰分主絡。陽分主經。)


滑則從。澀則逆也。


故五臟骨肉滑利。可以長久也。


( 凡物死則枯澀。)


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脈口熱(寸口。)


而尺寒也。


秋冬為逆。春夏為從。治主病者。(春夏陽氣高。故脈口宜熱。尺中宜寒。當察其何經何絡所主而治之。


經虛絡滿者。尺脈滿。脈口寒澀也。


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秋冬陽氣下。故尺中宜熱。脈口宜寒。)


何謂重虛。曰。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寸尺皆虛。)


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也。


腸便血何 如。(腸風下痢。皆名腸。此問似專指下痢。觀下文可見。便血。純血也。


為熱傷血分。)


身熱則死。寒則生。腸下白沫何 如。(非膿非血。而下白沫。為熱傷氣分。)


脈沉則生。脈浮則死。(浮為陰症見陽脈。大抵痢疾。忌身熱脈浮。)


腸下膿血何 如。(赤白相兼。氣血俱傷。)


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滑為陰血。大為陽氣。)


癲疾何 如。脈搏大滑。久自已。(陽證得陽脈。)


脈小堅急。死不治。(陽證得陰脈。)


癲疾之脈。虛實何 如。虛則可治。實則死。(實為邪盛。)


消癉(胃熱消穀善飢。)


虛實何 如。脈實大。病久可治。(血氣尚盛。)


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通評虛實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4:13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素】


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中手長者。曰足脛痛。(王注。短為陽不足。故病在頭。長為陰太過。故病在足。)


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陽盛於上。)


寸口脈。沉而堅者。曰病在中。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脈。沉而橫。曰脅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寸口脈。沉而喘。曰寒熱。(沉為陰。喘為陽。當寒熱往來。)


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曰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小弱為氣虛。澀為血虛。)


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氣足陽盛。)


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急為寒。為痛。)


脈滑曰風。(滑為陽脈。風亦陽邪。)


脈澀曰痹。(澀為無血。故痹。)


緩而滑曰熱中。(胃熱。)


盛而緊曰脹。(緊為寒脹。)


尺脈緩澀。謂之解。(張注。懈墮。)


安臥脈盛。謂之脫血。(安臥脈應微而反盛。血去而氣無所主。)


尺澀脈滑。謂之多汗。(血少而陽有餘。)


尺寒脈細。謂之後泄。(腎主二便。虛寒則不能禁固。)


尺粗常熱者。謂之熱中。(王注。中謂下焦。)


(平人氣象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4:45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素】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脈擊手曰搏。舌為心苗。心火盛。故然。)


其而散者。當消環自已。(王注。諸脈散。為氣實血虛。消謂消散。環謂環周。張注。消謂消渴。非。)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血隨火而逆上。)


其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令(一作今。)


不復散發也。


(脈虛多汗。將懼亡陽。不能更任發散。馬注。作一散之則病已。非。)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墜墮搏擊所傷。色不應脈。病在外傷。)


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肝主脅。損傷血積脅下。上薰於肺。則喘逆。)


其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血虛中濕。水液不消。)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胃脈下髀。故髀 如折。)


其而散者。當病食痹。(胃虛。故痹悶難消。)


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脾不和。肺無所養。故少氣。)


其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腫。若水狀也。


(脾主四肢。脈下足。脾虛不運。故腫。)


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王注。色黃而赤。是心脾干腎。腰為腎府。故 如折。)


其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令(一作今。)


不復也。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


來疾去徐。上實下虛。(上實故來疾。下虛故去遲。)


為厥巔疾。(邪氣上實為仆。及巔頂之疾。)


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


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


(風為陽邪。上虛故先受。)


有脈俱沉細散者。少陰厥也。


(沉細為腎脈。數為熱。王注。尺脈不當見數。沉細而數。當為熱厥。)


沉細數散者。寒熱也。


(沉細為陰。數散為陽。當病寒熱。)


浮而散者。為仆。(浮為虛。散為無神。故眩仆。)


諸浮不躁者。(雖浮而未至躁。)


皆在陽。則為熱。(浮為陽。浮而不躁。為陽中之陰。其病在足陽經。)


其有躁者在手。(若兼躁。則火上升。為陽中之陽。病在手經矣。 躁即浮之甚也。


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沉細為陰脈。陰主骨。主痛。)


其有靜者在足。(深沉之甚也。


則病在下部足陰經矣。 )


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


泄及便膿血。(代為氣衰。然有積者。亦脈代。故主泄利便血。馬注。數字讀作入聲。數為熱。故便血。非。)


澀者。陽氣有餘也。


滑者。陰氣有餘也。


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氣多血少。)


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陽虛陰盛。)


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陽有餘。故無汗。陰有餘。故身寒。)


(脈要精微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5:19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素】


心脈滿大。癇螈筋攣。(癇螈音酣異。火盛生風。而眩仆抽掣也。


肝脈小急。癇螈筋攣。(血虛故小。受寒故急。血虛火盛為癇螈。急為筋攣。)


肝脈騖暴。(馳騖暴亂。)


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騖駭則脈阻而氣壅。故不能言。氣復自已。)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小急為虛寒。不鼓為血不流。故內凝為瘕)


腎肝並沉為石水。(沉為在裡。小腹堅脹 如石。)


並浮為風水。(浮為在表。蓄水胃風。發為浮腫。)


並虛為死。(腎為五臟之根。肝為生發之主。)


並小弦欲驚。(弦小為虛。)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瘕疝皆寒氣之所結聚。脈大為虛。急為寒。沉為在裡。故前小急者為瘕。此大急沉者。亦為疝也。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脈要精微論。心脈急為心疝。有形在於少腹。其氣上搏於心。)


肺脈沉搏為肺疝。(肺脈當浮。今沉而搏。為寒氣薄於臟。)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三陽。太陽膀胱。三陰。太陰脾也。


王注。受寒血聚為瘕。氣聚為疝。馬注。二病皆氣血相兼。)


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二陰。少陰腎。二陽。陽明胃也。


皆為寒。)


脾脈外鼓沉為腸。久自已。(吳注。沉為在裡。外鼓有出表之象。)


肝脈小緩為腸。易治。(緩為脾脈。脾乘肝為微邪。小緩為脈漸和。)


腎脈小搏沉。為腸下血。(小為陰氣不足。搏為陽熱乘之。


沉為在下。故下血。)


血溫身熱者死。( 凡下痢下血下沫。皆名腸。俱忌身熱。)


心肝亦下血。(心生血。肝藏血。移熱於腸而。)


二臟同病者。可治。(木火相生。)


其脈小沉澀為腸。(心肝二脈。小而沉澀。亦為寒。)


其身熱者死。(陰氣內絕。虛陽外脫。)


胃脈沉鼓澀。(沉不當鼓。鼓不當澀。是血虛而有火也。


胃外鼓大。(是陽盛而陰不足也。


心脈小堅急。(小為血虛。堅為不和。急為寒盛。)


皆膈偏枯。(人身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有膈膜。所以遮隔濁氣。使不上薰心肺。今膈有病。則隔拒飲食。故即以膈名病也。


偏枯者。半身不遂。血氣不能周通。胃病則不能納穀。心病則不能生血。故為膈症偏枯也。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少陰之脈俠舌本。邪未入腎。猶可治。)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鼻血曰衄。亡血陰虛。脈最忌搏。身最忌熱。)


脈來懸鉤浮。為常脈。(為邪在表。乃衄家之常脈。)


(大奇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5:42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靈】


諸病皆有逆順。可得聞乎。 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


腹鳴而滿。四肢清(冷)


泄。其脈大。是二逆也。


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


(皆為陰症見陽脈。)


咳且溲(小便。)


血。脫形。其脈小勁。(小不宜勁。)


是四逆也。


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小不宜疾。)


是謂五逆也。


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


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


咳(上。)


溲血。(下。)


形肉脫。(外。)


脈搏。(內。)


是三逆也。


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虛而火盛。)


是四逆也。


咳嘔。(上。)


腹脹。(中。)


且飧泄。(下。)


其脈絕。是五逆也。


如是者。不及一時而死矣。 (玉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5:58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靈】


何謂五逆。熱病脈靜。(陽症見陰脈。)


汗已出。脈盛躁。(病不為汗衰。)


是一逆也。


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


著痹不移。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


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凝黑。)


血重篤。是謂四逆也。


寒熱奪形。脈堅搏。(真藏脈見。)


是謂五逆也。


(五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6:14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靈】


諸急者(脈急。)


多寒。緩者多熱。(按熱當屬數。)


大者多氣少血。小者氣血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按澀當為血少。)


微有寒。諸小者。陰陽形氣俱不足。(邪氣臟腑病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6:29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靈】


一日一夜五十營。(晝行陽二十五度。夜行陰二十五度。)


以營五臟之精。不應數者。名曰狂生。(猶言幸生。)


所謂五十營者。五臟皆受氣。持其脈口。數其至也。


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臟皆受氣。(動而中止為代。)


四十動一代者。一臟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臟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臟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臟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臟無氣。予之短期。(知其將死。)


(根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6:55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素】


脈從而病反者。其診何 如。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此陽盛格陰之症也。


內熱甚而脈反不鼓。是陽盛極。格陰於外。非真寒也。


王注。此作非熱也。


下作非寒也。


似與經文顛倒。)


諸陰之反。其脈何 如。曰。脈至而從。按之鼓甚而盛也。


(此陰盛格陽之症也。


內寒而脈反鼓甚。是陰盛極。格陽於外。非真熱也。


二症最為惑人。醫者慎之。


(至真要大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7:41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素】


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左手寸口脈名人迎。主手足六陽經腑病。)


四盛以上為格陽。(一盛。人迎大於氣口一倍也。


仲景云。格則吐逆。王注。陽盛之極。格拒食不得入。東垣云。格者。甚寒之氣。馬注。格六陰在內。使不得出。)


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關陰。(右手寸脈名寸口。主手足六陰經臟病。一盛。寸口大於人迎一倍也。


仲景云。關則不得小便。王注。陰盛之極。關閉溲不得通。東垣云。關者。甚熱之氣。馬注。關六陽在外。使不得入。)


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贏。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新校正云。贏當作盈。乃盛極也。


非羸弱也。


靈樞禁服篇。寸口主內。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名曰平人。又終始篇。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陽。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陽。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陽。

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陽明。

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

脈口一盛。病在足厥陰。一盛而躁。在手心主。

脈口二盛。病在足少陰。二盛而躁。在手少陰。

脈口三盛。病在足太陰。三盛而躁。在手太陰。

脈口四盛。且大且數者。名曰溢陰。溢陰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關格。關格者。與之短期。

王冰素問注。言足經而不及手經。仲景東垣丹溪。皆以關格為病症。馬玄台非之。


而以關格為脈體。昂謂若以為病症。當不止於膈食便閉二症。若以為脈體。則內經脈經及諸家經論。並無所依據。且有是脈者。必有是病。馬氏何不實指其病為何等乎。 )


(六節藏象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7:59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素】


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


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病字。王注解作經閉。昂按。婦人懷子。多有嘔惡頭痛諸病。然形雖病而脈不病。若經閉其常耳。非病也。


(腹中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8:16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素】


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王注解作有子。馬注解作男妊。昂按。此當指欲娩身時而言也。


手少陰。言手中之少陰。乃腎脈。非心脈也。


(平人氣象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8:40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靈】


經脈十二。而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獨動不休何也。


(肺之太淵。腎之太谿。胃之人迎。皆動不休。按胃之動脈。馬注作足之衝陽。然下文並未說到足上。惟云上衝頭。並下人迎。別走陽明。似當以人迎為是。)


曰。是明胃脈也。


(先明胃脈。方知肺脈。故脈中有胃氣者生。)


胃為五臟六腑之海。其清氣上注於肺。(受水穀而化精微之氣。以上注於肺。)


肺氣從太陰而行之。


(此營氣也。


營行脈中。從手太陰始。而遍行於五臟六腑。)


其行也。


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十二經脈。皆會於寸口。故動而不休。即手太陰肺之太淵穴也。


在掌後陷中。九針篇曰。陽中之少陰肺也。


其原出於太淵。)


足之陽明。何因而動。曰。胃氣上注於肺。(此前段行於肺之營氣。)


其悍氣上衝頭者。(此言胃中悍之衛氣。)


循咽。上走空竅。循眼系。入絡腦。(循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上絡於腦。)


出。(同頷。)


下客主人。(足少陽膽經穴。耳前起骨上廉。)


循牙車。(即頰車。胃經。)


合陽明。(陽明胃經。)


並下人迎。(胃經穴。俠結喉兩旁一寸五分動脈。)


此胃氣別走於陽明者也。


(胃腑之氣。循三陽而別走陽明之經。此雖為衛氣。實本胃內之氣而行。)


故陰陽上下。其動也若一。(或行於陰。或行於陽。或升於上。或降於下。而形為弦鉤毛石等脈。雖各不同。然其合於時。應於藏。其動也則若一矣。 )


故陽病而陽脈小者為逆。(陽症脈宜浮大。小為陽症見陰脈。)


陰病而陰脈大者為逆。(陰症脈宜沉細大為陰症見陽脈。)


故陰陽俱靜俱動若引繩。相傾者病。(言陰陽動靜。當 如引繩平等。所謂脈有胃氣者生也。


若相傾則病矣。 馬注。作引繩以相傾。謬。)


足少陰何因而動。曰。衝脈者。十二經之海也。


與少陰之大絡(足少陰腎。)


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即陽明胃經氣衝穴。俠臍相去四寸。動脈應手。)


循陰股內廉。邪入中。(膝後曲處。)


循脛骨內廉。並少陰之經。(腎經。)


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涌泉穴。)


其別者邪入踝。(脛兩旁。)


出屬跗上。(足面。)


入大指之間。(據與腎脈並行。當作小趾。)


注諸絡。以溫足脛。此脈之常動者也。


(按諸篇俱言衝脈上衝。惟此篇及順逆肥瘦論。言衝脈並腎脈下行。馬注云。由此觀之。


肺脈之動不休者。以營氣隨肺氣而行諸經。諸經之脈。朝於肺也。


胃脈之動不休者。以衛氣由胃循三陽。而行不已也。


腎脈之動不休者。以與衝脈並行。灌諸絡而行不已也。


(動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9:06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素】


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見靈樞禁服篇。)


陰之所在。寸口 如何。(王注。陰之所在。脈沉不應。引繩齊等。其候頗乖。張注。陰。手足少陰也。


曰。視歲南北。可知之矣。 (甲己二歲為南政。余八歲為北政。五運以甲己土運為尊。六氣以少陰君火為尊。張注。五運之中。惟少陰不司氣化。)


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北政。面北以定其上下。則尺主司天。寸主在泉。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不以尺為主。而以寸為主者。從君而不從臣也。


厥陰在泉。則右不應。(少陰間氣在右故。)


太陰在泉。則左不應。(少陰間氣在左故。)


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南政。面南以定其上下。則寸主司天。尺主在泉。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


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左不應。(左右與前義同。)


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 (王注。不應皆為脈沉。仰手而沉。覆其手。則沉為浮。細為大也。


馬注。諸不應者。即南北二政。而相反以診之。


則南政主在寸者。北政主在尺。南政主在尺者。北政主在寸。其脈自明矣。 凡左右二間。其相反與尺寸同。吳注。反。變也。


診。候也。


諸不應者。歲運經候之常也。


今乃見者。其候變也。


變則不應者。斯應矣。 )


尺候何 如。曰。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司天曰上。在泉曰下。)


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左右同。(吳注。惟少陰所在則不應。以少陰君也。


有端拱無為之象。然善則不見。惡者可見。猶無道而失君象也。


(至真要大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1:59:32 | 只看該作者

脈要第四


【素】


脈至浮合。浮合 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


微見九十日死。脈至 如火薪然。(瞥瞥不定。)


是心精之予奪也。


草干而死。脈至 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


木葉落而死。脈至 如省客。(省問之客。倏去倏來。)


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


懸去棗華而死。(棗華於夏。)


脈至 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


榆莢落而死。(秋深。)


脈至 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


禾熟而死。脈至 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


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王注。胞脈系於腎。腎脈挾舌本。胞氣不足。當不能言。今反善言。是真氣內絕而外出也。


脈至 如交漆。(交當作絞。)


交漆者。左右旁至也。


微見三十日死。脈至 如涌泉。(有出無入。)


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


少氣味。韭英而死。(氣不足而口無味。長夏韭英。馬注。以少氣為句。味韭英而死為句。謬。)


脈至 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


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癮疹見於肌上。)


脈至 如懸雍。(人上。名懸雍。)


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


(背有十二經之俞穴。)


水凝而死。脈至 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鬱熱。)


熱。寒熱獨並於腎也。


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脈至 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


是大腸氣予不足也。


棗葉生而死。(初夏。)


脈至 如華者。(虛弱之意。)


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小腸脈入耳中。)


是小腸氣予不足也。


季秋而死。(此篇脈名脈狀。不必強解。以意會之可也。


(大奇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2:00:08 | 只看該作者

診候第五


(診。非獨脈也。


有自脈言者。有自證言者。有自形言者。有自色言者。有自聲言者。經中五過四失。皆言診也。


故分診候另為一門。此篇皆出素問。故文上不加別識。)


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過。差也。


即病也。


切脈動靜。(脈診。)


而視精明。(神診。精氣神明。王注。作目睛明穴。未確。)


察五色。(色診。)


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證診。)


形之盛衰。(形診。)


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陽生而之盛。)


彼秋之忿。為冬之怒。(陰少而至壯。)


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脈因時變。)


以春應中規。(圓滑。)


夏應中矩。(方大。)


秋應中衡。(澀平。)


冬應中權。(沉石。)


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脈與時不相應。與藏不相應者。皆曰相失。分其生克之期日。則可以知死時矣。 )


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 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持脈有道。虛靜為保。(心欲虛。神欲靜。)


春日浮。 如魚之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以氣漸降。 如蟲之欲蟄藏。)


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2:00:36 | 只看該作者

診候第五


知內者按而紀之。


(內而在臟在腑。)


知外者終而始之。


(外而在表來經。)


此六者。持脈之大法。(四時表裡。必須明辨。王注。知外謂知色象。似與持脈不合。)


尺內兩旁。則季脅也。


(肋骨盡處名季脅。季脅近腎。尺主之。


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少腹。王注。外謂外側。裡謂內側。李士材曰。外謂前半部。裡謂後半部。)


中附上。(中部關脈。)


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左手關脈。膈謂膈中。)


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右手關脈。)


上附上。(上部寸脈。)


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右手寸脈。)


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左手寸脈。)


前以候前。後以候後。(關前以候前。關後以候後。吳注。前指候前。後指候後。亦此義也。


上竟上者。(由尺至寸。)


胸喉中事也。


下竟下者。(自寸至尺。)


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此內經診法也。


吳注曰。尺外以候腎。內以候腹。小腸膀胱。居少腹也。


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不及膽者。寄於肝也。


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膻中即心包也。


高陽生以大小腸列於寸。三焦配於左尺。命門列於右尺。而膻中則不與焉。特以心與小腸為表裡。肺與大腸為表裡耳。不知經絡雖為表裡。而大小腸皆在下焦。焉能越中焦而見脈於寸上乎。 滑伯仁以左尺主小腸膀胱前陰之病。右尺主大腸後陰之病。可稱只眼。

又靈樞云。宗氣出於上焦。營氣出於中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2:01:04 | 只看該作者

診候第五


衛氣出於下焦。上焦在於膻中。中焦在於中脘。下焦在臍下陰交。故寸主上焦。以候胸中。關主中焦。以候膈中。尺主下焦。以候腹中。今列三焦於右尺。不亦妄乎。 又腎雖一臟。而有左右兩枚。命門穴在督脈第七椎兩腎之間。一陽居二陰之中。所以成乎坎也。


內經並無命門之經。何以循經而見脈於寸口乎。 )


推而外之。


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


(吳注。浮取之而脈沉。為病在裡。)


推而內之。


外而不內。身有熱也。


(沉取之而脈浮。為病在表。)


推而上之。


上而不下。腰足清也。


(上部盛而下無陽氣。升而不降。故腰足冷。)


推而下之。


下而不上。頭項痛也。


(下部盛而上無陽氣。降而不升。故頭項痛。甲乙經作推而上之。


下而不上。推而下之。


上而不下。文尤順而義同。昂按。此即五常政大論所謂上取下取。內取外取。以求其過是也。


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脈少血少。故有腰痛脊痛。不仁不用等病。)


(脈要精微論)


診病之始。五決為紀。(以五臟之脈。為決生死之綱紀。)


欲知其始。先建其母。(始。病源也。


母應時旺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2:01:35 | 只看該作者

診候第五


所謂五決者。五脈也。


(即五臟之脈。)


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五臟相音。(相。猶色也。


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赤(色赤。)


脈之至也。


喘(脈來喘急。)


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心肺藏高。故皆言喘。喘為心氣不足。堅為病氣有餘。痹者。藏氣不宣行也。


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白脈之至也。


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金火相戰。)


得之醉而使內也。


(酒味辛熱。助火克金。加之使內。則腎氣虛。虛必盜母氣以自養。肺金益衰。而不能行氣。故氣積於胸中也。


青脈之至也。


長而左右彈。(長而彈手。為弦緊為寒。)


有積氣在心下。支。(支主脅。肝主脅。脅近心。故曰心下。)


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肝脈絡陰器。故疝亦屬肝病。)


腰痛足清頭痛。(肝脈所過。陰脈者。下行極而上。故頭痛。)


黃脈之至也。


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王注。若腎氣逆上。則為厥疝。不上則但為脾積。)


女子同法。(女子亦有疝。但不名疝而名瘕。)


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脾主四肢。風木克土。)


黑脈之至也。


上堅而大。(上字未詳。馬注。尺脈之上。堅而且大。)


有積氣在少腹與陰。(陰器。)


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濕氣趨下。必歸於腎。)


(五臟生成論)


天地之至數。合於人形氣血。通決死生。為之奈何。曰。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九為奇數之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7 12:02:45 | 只看該作者

診候第五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


三三者九。以應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上部天。兩額之動脈。(額兩旁動脈。王注。足少陽脈氣所在。)


上部地。兩頰之動脈。(鼻之兩旁。近巨之分動脈。足陽明脈氣所行。)


上部人。耳前之動脈。(耳前陷中動脈。手少陽脈氣所行。)


中部天。手太陰也。


(謂肺也。


寸口中經渠穴動脈。)


中部地。手陽明也。


(謂大腸。手大指次指歧骨間。合谷之分動脈。)


中部人。手少陰也。


(謂心脈。掌後銳骨之下。神門之分動脈。)


下部天。足厥陰也。


(謂肝脈。毛際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裡之分陰股中動脈。女子取太衝。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陷中。)


下部地。足少陰也。


(謂腎脈。足內踝後跟骨上陷中。太谿之分動脈。)


下部人。足太陰也。


(謂脾脈。足魚腹上。越兩筋間。陰股內箕門之分動脈。)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中部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腸胃。)


人以候心。上部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


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藏。故神藏五。形藏四。合為九藏。(王注。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腎藏志。是謂神藏五。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是謂形藏四。張注。形藏四。謂胃大小腸膀胱。藏有形之物也。


膽無出無入。三焦有名無形。皆不藏有形者也。


於理亦通。但於本文欠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0:13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