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性命圭旨】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55:23 | 只看該作者

待詔說九年面壁之後。


靈臺晶瑩,覺海圓明,性命混融,形神俱妙。


與天地合德,與太虛同體,此同丹道已成而積功累行不可缺也。


蓋道之與德猶陰之與陽,行之與功猶日之與足。


鍾離翁雲:有功無行如無足,有行無功目不全。


功行兩圓足自備,誰云無分作神仙?


是以古仙上聖金丹事成,溫養事畢,遊戲人間,和光混俗,隨力建功,隨方解縛,扶危拯厄,救劫匡時,普渡群迷,接引後學,道上有功,人間有行。


功行滿足,潛伏俟時,只待天書降詔,玉女來迎,駕霧騰雲,直入三清聖境。


如張紫陽翁悟真篇云: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寶符降詔去朝天,穩駕瓊輿鳳輦。


飛昇說仙有五等,佛有三乘,修持功行不齊,所以超脫稍異。


飛升衝舉者上也,坐化屍解者次也,投胎奪捨者又其次也。


乘龍上升者,如黃帝、茅蒙、王玄甫、韋善俊是也。


駕雲上升者,如楊羲、李笈、藍采和、孫不二是也。


控鯉上升者,如子英、琴高是也。


驂鸞上升者,如子晉、鄧鬱是也。


跨鶴上升者,如桓問、屈處靜是也。


御風上升者,如葛由、武夷君是也。


拔宅飛升者,如何候、尹喜、淮南王、許旌陽是也。


白日沖舉者,如蔡瓊、馮長、馬成子、浮丘伯是也。


嘗考到仙譜傳,始知從古至今成仙者十萬餘人,拔宅者八千餘處。


所以純陽翁於景福寺壁間題一聯雲:莫道神仙無學處,古今多少上升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56:21 | 只看該作者

亨集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一節口訣涵養本原救護命寶(涵養本原圖)(內附退藏沐浴、玉液煉形二法)欲修長生,須識所生之本;欲求不死,當明不死之人。


故曰:認得不死人,方才人不死。


那不死的人,道家呼為鐵漢,釋氏喚作金剛,即世人本來妙覺真心是也。


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其體不生不滅,其相無去無來。


究之,於先天地之先,莫知其始;窮之,於後天地之後,莫知其終。


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無下,深不可測。


乾坤依此而覆載,日月依此而照臨,虛空依此而寬廣,萬靈依此而變通。


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


聖凡二路,由此而分。


出生死,再無別途;登涅槃,唯此一法。


然世間萬匯,未有一物不被無常所吞,獨有這個,無生滅可縛,無色相可窺,端端正正,停停當當,分分曉曉的,而人不悟其所本來也。


不悟者何,為有妄心。


何為妄心?


蓋為一切眾生從無始已來,迷卻真心,不自覺知,故受輪轉,枉入諸趣,原夫真心無妄,性智本明,妙湛元精。


由妄瞥起,俄然晦昧,則失彼元精,枯湛發知,故轉智為識,形中妄心,名之曰識。


心本無知,由識故知;性本無性,由識故生。


生身種子,萌孽於茲,開有漏華, 結生死果。


今人妄認方寸中,有個昭昭靈靈之物,渾然與物同體,便以為元神在是。


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識神,劫劫輪迴之種子耳。


故景岑雲:學道之人不悟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嗟夫!世人以奴為主而不知,認賊為子而不覺。


是以世尊教人:先斷無始輪迴根本者此也。


此根既斷,則諸識無依,复我元初常明本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57:50 | 只看該作者

然而大道茫茫,當從何處下手?


是以齊襟必舉領,整網要提綱。


昔尹師指出:修行正路一條。


教人打從源頭上做起。


若源頭潔淨,天理時時現前,識念自然污染不得。


譬如昊日當空,魍魎滅跡,此一心地法門,是古今千聖不易之道。


故老子曰:若夫修道,先觀其心。


觀心之法,妙在靈關一竅。


人自受生感氣之初,禀天地一點元陽,化生此竅,以藏元神。


其中空空洞洞。


至虛至明,乃吾人生生主宰。


真所謂有之則生,無之則死,生死盛衰,皆由這個。


儒曰:靈臺。


道曰:靈關。


釋曰:靈山。


三教同一法門,總不外此靈明一竅。


釋教曰: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論其所也。


玄教曰:大道根莖識者稀,常人日用孰能知,為君指出神仙窟,一竅彎彎似月眉。


論其形也。


蓋此竅乃神靈之台,秘密之府。


真淨、明妙、虛散、靈通、卓然而獨存者也。


眾生之本原,故曰心地。


諸佛之所得,故曰菩提。


交徹融融,故曰法界,寂靜常樂,故曰涅槃。


不濁不漏,故曰清淨。


不妄不變,故曰真如。


離過絕非,故曰佛性。


護善遮惡,故曰總持。


隱覆含攝,故曰如來藏。


超越玄秘,故曰密嚴國。


統眾德而大備,爍群昏而獨照,故曰圓覺。


其實皆一竅也。


背之則凡,順之則聖。


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迴息。


欲息輪迴,莫若體乎至道。


欲體至道,莫若觀照本心。


應須音眼虛鑑,常教朗月輝明,每向定中慧照。


時時保得此七情未發之中,時時全得此八識未染之體。


外息諸緣,內絕諸妄。


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四肢不動,使眼耳鼻舌身之五識,各返其根,則精神魂魄意之五靈各安其位。


二六時中,眼常要內觀此竅,耳常要逆聽此竅,至於舌準常要對著此竅,運用施為念念不離此竅,行住坐臥心心常在此竅。


不可剎那忘照,率爾相違,神光一出便收來,造次弗離常在此。


即子思所謂不可須臾離者是也。


先存之以虛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隨處隨時,無礙自在,正合龍虎經云:至妙之要,先存後忘。


此又口訣中之口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58:55 | 只看該作者

然要進除六識,尤在知所先後。


意雖為六識之主帥,眼實為五賊之先鋒。


故古德云:心是樞機,目為盜賊。


欲伏其心,先攝其目。


蓋弩之發動在機,心之緣引在目。


機不動則弩住,目不動則心住。


陰符經曰:機在目。


道德經曰:不見可欲,而心不亂。


魯論曰:非禮勿視。


朱子曰:制於外所以養其中也。


金笥寶籙曰:眼乃神通玄牝門,抑之於眼使歸心。


眼守此竅不離,即如來正法眼,合涅槃心之秘旨,故楞嚴經云: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又觀經觀心品雲:三界之中,以心為主。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畢竟沉淪。


道德首章云:常有欲以觀其僥者,觀此竅也。


常無欲以觀其妙者,觀此竅中之妙也。


昔黃帝三月內觀者,觀此也。


太上亦曰:吾從無量劫來,觀心得道,乃至虛無。


觀心非易,止念尤難。


是以念頭起處,係人生死之根。


古仙雲: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住亦徒然。


圓覺經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起信論云:心若馳散,即便攝來,令往正念,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修行妙門,唯在於此。


虛靖天師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病,不續是藥。


當知妄念起於識根,對境成妄,實非有體。


在眾生時,智劣識強,但名為識。


當佛地時,智強識劣,但名為智。


只轉其名,不轉其體。


初一心源廓然妙湛,由知見立知,妄塵生起,故有妄念。


若知見無見,則智性真淨,復還妙湛,洞徹精了,而意念消。


意念既消,自六識而下莫不皆消。


即文殊所謂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脫。


既無六根,則無六塵,既無六塵,則無六識。


既無六識,則無輪迴種子。


既無輪迴種子,則我一點真心獨立無依,空空蕩盪,光光淨淨,而萬劫常存,永不生滅矣。


此法直指人心,一了百當。


何等直截,何等簡易。


但能培養本原,觀照本竅,久則油然心新,浩然氣暢,凝然不動,寂然無思,豁然知空,了然悟性。


此所謂皮 膚剝落盡,一真將次見矣。


工夫至此,自然精神朗發,智慧日生,心性靈通,隱顯自在。


自然有一段清靜闔闢之機,自然有一段飛躍活動之趣。


自然有一點元陽真炁從中而出,降黃庭,入土釜,貫尾閭,穿夾脊,上沖天谷,下達曲江,流通百脈,灌溉三田,驅逐一身百竅之陰邪,滌蕩五臟六腑之濁穢。


如服善見王之藥,眾病咸消。


若奏獅子筋之弦,群音頓絕。


所以雲:一心療萬病,不假藥方多。


是知一切諸聖,皆從此心方便門入,得成祖佛,為人天之師。


凡夫不能證者,由不識自心故。


故曰: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六道群蒙皆此門出,歷千劫而不返,一何痛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59:56 | 只看該作者

所以諸怫驚入火宅,祖師特地西來,乃至千聖悲嗟,皆為不達唯心出要道耳。


如寶藏論云:夫天地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識物靈照,內外空然,寂寞難見,其謂玄玄。


巧出於紫微之表,用在於虛無之間。


端化不動,獨而無雙。


聲出妙響,色吐華容。


窮睹無所,寄號空空。


唯留其聲,不見其形。


唯留其功,不見其容。


幽明朗照,物理虛通。


森羅寶印,萬象真宗。


其為也形,其寂也冥。


本淨非瑩,法爾圓成。


光照日月,德越太清。


萬物無作,一切無名。


轉變天地,自在縱橫。


恒沙妙用,混沌而成。


誰聞不喜,誰聞不驚。


如何以無價之寶,隱於陰人之坑。


哀哉!哀哉!其為自輕。


悲哉!悲哉!晦何由明?


其寶也煥煥煌煌,朗照十 方,間寂無物,應用堂堂。


應聲應色,應陰應陽。


奇物無根,妙用常存。


瞬目不見,側耳不聞。


其本也冥,其化也形。


其為也聖,其用也靈。


可為大道之真精,其精甚靈,萬有之因。


凝然常住,與道同倫。


天下最親,莫過心也。


百姓之用,而不知心;如魚在海,而不知水。


故佛經云: 一切眾生,從曠劫來,迷列本心,不自覺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0:21 | 只看該作者

妄認四大為身、緣慮為心。


譬如百千大海不認,但認一小浮漚。


以此迷中復迷,妄中起妄,隨境流轉,離目生情。


取十萬端,無時暫暇。


至使起惑造業,循環六道,密網自圍,不能得出。


究竟冥初皆一妄迷真之咎耳。


故靈潤曰:妄情牽引何時了,辜負靈臺一點光。


夫靈臺一點光者,即真如靈知心也。


最玄最妙,通聖通靈。


極高明,極廣大。


化萬法之王,為群有之體。


堅徹三界,橫亙十方。


自混飩未闢之前,而已曾有。


雖天地既壞以後,而未嘗無。


一切境界,皆是心光。


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故曰:三界唯心。


迷人心外求法,至人見境是心。


境即是心之境,心即是境之心。


對境不迷,逢緣不動,能所互成,一體無異。


若能達境,唯心便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1:01 | 只看該作者

悟心成道,覺盡無始,妄念攝境歸心,出纏真如,離垢解脫,永合清淨本然,則不更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


如金出礦,終不更染塵泥;似木成灰,豈有再生枝木。


一得永得,盡未來際,永脫樊籠,長居聖域矣。


雖然,此最上一乘大道,若根器利者,一超直入如來地。


若根器鈍者,將如之何?


必由下學而上達的功夫,漸次引入法門可也。


使之行一步,自有一步效驗,升一級,自有一級規模。


亦是行遠自邇,登高自卑之意。


若不知入門下手功夫,安能遽到了手極則地位?


若未能盡心,而安能知性?


未能明心,而安能見性?


夫明心盡心之要者,時以善法扶助自心,時以赤水潤澤自心,時以境界淨治自心,時以精進堅固自心,時以忍辱坦蕩自心,時以覺照潔白自心,時以智慧明利自心,時以佛知見開發自心,時以佛平等廣大自心。


故知明心是生死海中之智楫,盡心是煩惱病中之良醫。


若昧此心,則永劫輪迴而遺失真性;若明此心,則頓起生死而圓證涅槃。


始終不出此心,離此心別無玄妙矣。


後面雖有次第工夫,不過是成就這個而已。


噫!莫看易了,至人難遇,口訣難聞。


故張平叔雲:只為丹經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


殊不知經中口訣自載,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開說破,使人湊泊不來。


況多為譬辭隱語,使學者眩目惑心,以致中途退步。


餘甚憫之,今將丹經梵典中之口訣,-一指出,留與後人,為破昏黑的照路燈,辨真偽的試金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1:37 | 只看該作者

太玄真人云:父母生前一點靈,不靈只為結成形。


成形罩卻光明種,放下依然徹底清。


空照禪師云:這個分明個個同,能包天地運虛空。


我今直指真心地,空寂靈知是本宗。


自然居士云:心如明鏡連天淨,性似寒潭止水同。


十二時中常覺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智覺禪師云:菩薩從來不離真,自家昧了不相親。


若能靜坐迴光照,便見生前舊主人。


三茅真君雲:靈臺湛湛似冰壺,只許元神在里居。


若向此中留一物,豈能證道合清虛?


天然禪師云:心本絕塵何用洗,身中無病豈求醫。


欲知是佛非身處,明鑑高懸未照時。


主敬道人云:未發之前心是性,已發之後性是必。


心性源頭參不透,空從往跡費搜尋。


無心其人云:妄念才興神加遷,神過六賊亂心田。


心目既亂身無主,六道輪迴在目前。


高僧妙虛雲:惺惺一個主人翁,寂然不動在靈宮。


但將此中無持礙,天然本體自虛空。


太乙真人云:一點圓明等太虛,只因念起結成軀。


若能放下迴光照,依舊清虛一物無。


華嚴經頌云;有數無數一切劫,菩薩了知即已念。


於此善入菩提行,常勤修習不退轉。


海月禪師云:六個門頭一個關,五門不必更遮欄。


從他世事紛紛亂,堂上家尊鎮日安。


水庵禪師云:不起一念須彌山,待立當頭著眼看。


牛一縷絲輕絆倒,家家門底透長安。


大溈智頌云:真佛無為在我身,三呼三應太惺惺。


若人不悟原由者,生劫茫茫認識神。


無垢子謁雲: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


無量劫來賃屋住,到頭不識主人翁。


唯寬禪師云:勸君學道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


無心始體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也休。


誌公和尚云:頓悟心原開寶藏,隱顯靈踪現真像。


獨行獨坐常巍巍,百億化身無數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2:04 | 只看該作者

呆堂禪師云:應無所住生其心,廓徹圓明處處真。


直下頂門開正眼,大千沙界現全身。


指玄篇云:若得心空若便無,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脫下胎州襖,作個逍遙大丈夫。


段真人云:心內觀心覓本心,心心俱絕見真心。


真心明徹通三界,外道天魔不敢侵。


張遠霄雲:不生不滅本來真,無價夜光人不識。


凡夫虛度幾千生,雜在礦中不能出。


薛道光雲:妙訣五千稱道德,真詮三百頌陰符。


但得心中無一字,不參禪亦是工夫。


無垢子云:學道先領識自心,自心深處最難尋。


若還尋到無尋處,方悟凡心即佛心。


逍遙翁雲:掃除六賊淨心基,榮辱悲歡事勿追。


專炁至柔窺內景,自然神室產牟尼。


弄丸集雲:天機奧妙難輕吐,顏氏如愚曾氏魯。


問佢何處用工夫,只在不聞與不睹。


張三峰雲: 真心浩浩無窮極,無限神仙從裡出。


世人耽著小形骸,一顆玄珠迷不識。


解迷歌云:若要真精無漏洩,須淨靈臺如朗月。


靈臺不淨神不請,晝夜工夫休斷絕。


北塔祚雲:切忌隨他不會他,大隨此語播天涯。


真淨性中方一念,早是千差與萬差。


橫川拱雲: 洞水無緣會逆流,見他苦切故相救。


西來祖意定無意,妄想狂心歇便休。


草堂禪師云:斷臂覓心心不得,覓心不得始安心。


心安後夜雪庭際,滿目瑤花無處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2:46 | 只看該作者

佛國禪師云:心心即佛佛心心,佛佛心心即佛心。


心佛悟來無一物,將軍止渴望梅林。


華嚴經偈云: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即虛空。


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


寶積經頌云:諸佛從心得解說,心者清淨名無垢。


五道鮮潔不受染,有解此看成大道。
 

圓悟禪師云:佛佛道同同互道,心心真契契真心。


廓然透出威音外,地久天長海更深。


世奇首座雲: 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諸法同。


諸法我心無別體,只在而今一念中。


張拙秀才雲: 光明寂煦遍河沙,凡聖原來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中峰禪師云: 從來至道與心親,學到無心道即真。


心道有無俱泯絕,大千世界一閒身。


張無夢雲:心在靈關身有主,氣歸元海壽無窮。


白沙先生雲:千修千處得,一念一生持。


彭鶴林雲:神室即是此靈合,中有長生不死胎。


永明延壽雲:有念即生死,無念即泥洹。


胡敬齋雲: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道玄居士云:一出便收來,既歸須放下。


羅念庵雲:毋以妄念伐其心,母以客氣傷元氣。


莎衣道人云:心若在腔子裡,念不出總持門。


白樂天雲:自從苦學空門法,消盡平生種種心。


海業禪師云:動不忘於觀照,靜不忘於止息。


韜光集雲:心在是念亦在是,動如斯靜也如斯。


衝妙雲:身不動而心自安,心不動而神自守。


徐無極雲:性從偏處克將去,心自放時收拾來。


佛印雲:一念動時皆是火,萬緣寂處即生春。


陶宏景雲:修心要作長生客,煉性當如活死人。


無著禪師云:明即明心空寂,見即見性無生。


華嚴經云:若能諦觀心不二,方見毘盧清淨身。


華嚴頌云:始從一念終成劫,悉依眾生心想生。


馬丹陽雲:若能長守彎彎竅,神自靈明氣自充。


丘長春雲:當時一句師邊得,默默垂簾仔細看。


慧日禪師云:一念照了一念之善提也,一念晏息一會之涅槃也。


以上數語,皆成仙作聖之要、八道八德之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3:33 | 只看該作者

首阿難多聞總持積歲不登聖果,息緣返照,暫時即證無生。


蓋凡夫之心,終日趨外,愈遠愈背。


唯返照者,檢清攝念,攝念安心,安心養神,養神歸性。


即魏伯陽所謂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是也。


咦!煉礦成金得寶珍,煉情歸性合天真。


相逢此理,交談者千萬人中無一人。


退藏沐浴工夫(洗心退藏圖)易之洗心退藏於密這句話頭,唐宋神仙謂之沐浴,近代諸人標為艮背,總只是這個道理,這個竅妙。


原夫心屬乎火,而藏之以背之水者,洗之之義也,心居乎前,而藏之以背之後者,退之之義也。


故初機之士,降伏其心,束之太緊,未免有煩燥火炎之患,是以暫將心火之南 而藏背水之北,水火自然交養,自然念慮不生。


即白玉蟾所謂洗心滌慮為沐浴是也。


然沐浴雖為洗心之法,艮背雖有止念之功,二理是則是矣,皆未到實際之地。


此向上一著,千聖秘而不傳後世。


學徒所以罕聞、罕遇。


人若明得此竅,真可以奪神功,改天命。


古仙有言曰:夾脊雙關透頂門,修行徑路此為尊。


以其上通天谷,下達尾閭,中通心腎,召攝靈陽,救護命寶。


此非修行徑路而何?


吾人未有此身,先有此息,此身未滅,此息先滅,此又非修行正路而何?


原人受生之初,在胞胎內隨母呼吸,受氣而成此縷,與母聯屬,漸吹漸開,中空如管,通氣在來,前通於臍,後通於腎,上通夾脊泥丸,至山根而生雙竅,由雙竅下至準頭,而成鼻之兩孔,是以名曰鼻祖。
 

斯時,我之氣通母之氣,母之氣通天地之氣,天地之氣通太虛之氣,竅竅相通,無有隔閡。


幾乎氣數滿足,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囚地一聲,一點元陽落於立命之處。


自此後天用事,雖有呼吸往來,不得與元始祖氣相通。


人生自幼至老,未有一息駐於其中。


凡夫塵生塵滅,萬死萬生,只為尋不著來時舊路耳。


太上教人修煉而長生者,由其能奪天地之正氣。


人之所以能奪天地之正氣者, 由其有兩孔之呼吸也。


所呼者自己之元氣從中而出,所吸者天地之正氣從外而入。


人若根源牢固,呼吸之間,亦可以奪天地之正氣而壽綿長久。


若根源不固,精竭氣弱,所吸天地之正氣隨呼而出,身中元氣不為己之所有,反為天地所奪。


何也?


蓋為呼吸不得其門而入耳。


一切常人,時吸皆隨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不能與祖氣相連,如魚飲水而口進腮出,即莊子所謂,眾人之息以喉是也。


若是至人,呼吸直貫明堂,而上至夾脊,而流入命門,得與祖氣相連,如磁吸鐵,而同類相親。


即莊子所謂,真人之後以踵是也。


踵者,其息深深之義。


既得深深,則我命在我,而不為大冶陶鑄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4:06 | 只看該作者

今之人,有調息、數息、抑息、閉息,皆是隔靴止癢,不得到於玄竅。


此竅初凝,就生兩腎,次生其心。


其腎如藕,其心如蓮,其梗中通外直,拄地撐天。


心腎相去八寸四分,中餘一寸二分,謂之腔子裡是也,乃心腎往來之路,水火既濟之鄉。


欲通此竅,先要存想山根,則呼吸之氣漸次通夾脊,透混元,而直達於命府,方才子母會合,破鏡重圓,漸漸擴充,則根本完固,救住命寶,始可言其修煉。


按了真了曰:欲點常明燈,當用添油法。


尹師曰:涵養本原為先,救護命寶為急。


又曰:一息尚存,皆可複命。


人若知添油之法,續盡燈而復光明,即如得返魂之香,點枯荄而重茂盛。


所以雲:油千燈滅,氣絕身亡。


然非此竅則不能添油,非添油則不能接命,命不接則留性不住,性不住忽一旦無常到來,則懵懵然而去矣。


故呂公曰:嗇精宜及早,接命莫教遲。


果然是接之則長生,不接則夭死。


蓋人禀天地氣數有限,不知保養,自暴自棄,如劉海蟾雲:朝傷暮損迷不知,喪亂精神無所據;細細消磨漸漸衰,耗竭元和神乃去。


闔闢之機一停,呼吸之氣立斷。
 

嗚呼!生死機關,其速如此,世人何事而不肯回心向道耶?


況此著工夫最是簡易,不拘行住坐臥,常損此心,退藏夾脊之竅,則天地之正氣可扯而進,與己混元真精凝結丹田,以為起生之本。


蓋以天地無涯之元炁,而續我有限之形軀,不亦易乎?


學者只要認定此竅,守而不離,久久純熟,則裡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銷其雜慮,降其動心,止其妄念。


妄念既上,真息自現,真念無念,真息無息。


息無則命根永固,念無則性體恆存。


性存命固、懸念俱銷,此性命雙修之第一步也。


嗟乎!人生如無根之樹,全憑氣息以為根株,一息不來,命非己有。


故欲修長生者,必固其氣。


氣固則身中之元氣不隨呼而出,天地之真氣恆隨吸而入。


久之,胎息定,鄞鄂成,而長生有路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5:09 | 只看該作者

此段當與第三節蟄伏藏氣穴同看。


玉液煉形法則(玉液煉形圖)初學之人,平素勞碌,乍入圜中,一旦安逸。


逸則四肢不運動,安則百節不流通。


以致脈絡壅塞,氣血凝滯,此通關盪穢之法不能無也。


此法先用行氣主宰,照在玄膺一竅。


此竅可通氣管,即黃庭經所謂,玄膺氣管受精符是也。


少傾,則津液滿口,如井水然,微漱數遍,徐徐以意引以重樓,漸達膻中、尻尾、中脘、神闕,至氣海而止。


就從氣海分開兩路,至左右大腿,從膝至三里,下腳背及大拇指,又轉入湧泉,由腳跟腳彎循大腿而上至尾閭,合作一處, 過腎堂、夾脊、雙關,分送兩肩、兩膀、兩臂至手背,由中指轉手掌,一齊旋回過手腕,由胸旁歷腮後,從腦灌頂,復下明堂、上齶,以舌迎之,至玄膺而止。


此為一轉畢。


稍停又眼前行功,則壅滯之處浙次疏通,不唯貫穿諸經,亦能通達諸竅。


即心印經所謂,七竅相通,竅竅光明是也。


蓋吾人靈明,一竅六合而內,六合而外,本無不周,本無不照,其不能然者,為形所礙耳。


直要煉到形神俱妙,方才與道合真。


夫行氣用眼者何也?


故施肩吾曰:氣是添年藥,心為使氣神;若知行氣主,便是得仙人。


普人謂,目之所至,心亦至焉。


心之所至,氣亦至焉。


斯言確之矣。


煉形用液者何也?


道家謂之藥滌玉液是津,玉池是口。


黃庭內景雲:口為玉池太和官,漱咽靈液災不干,體生光華炁香蘭,卻滅百邪玉銖顏。


審能修之登廣塞。


蓋液中有氣,氣中有液,液氣相生,日充月盛,為金液之基,作潤身之寶。


況能穿關透節,無處不到。


古歌曰:華池神水頻吞嚥,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氣通關節透, 自然精滿穀神存。


夫玄膺一竅,乃是津液之海,生化之源,灌溉一身,皆本於此。


故太上雲:舌下玄膺生死岸,子若遇之升天漢。


法華經頌云: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香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潤,心內醍醐滴滴涼。


此乃小玉液煉形法也。


人之孔竅所以通乎其虛,達乎其氣,而周流於一身之內焉,一或有所蔽塞則為瘀痰、為壅血,而一身脈絡不能相通使生疾病今以此法日行三、五次,但得氣血流通,百脈和暢,病即去矣。


止而勿行。


此與退藏救護是為表里二段並行而不相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5:37 | 只看該作者

夫涵養本原雖是去情識,實除生滅心。


心無生滅,身無生滅定矣。


欲除生滅心,必自無念始,無念之積習純熟足,可致無夢。


無念之靜定熟足,可致無生。


無夢乃現在之大事也,無念乃末後之大事也。


無生則不造,無夢則不化,不造不化,即不生不滅也。


夫學道之士,不患不成,唯患不勤。


苟能專精而勤,未有學而不得也。


設使立志不堅,信道不篤,朝為而夕改,始勤而中輟,悅於須臾,厭於持久,慾望與天齊壽,不亦難乎?


內觀經云:知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


若使不難,則滿市皆神仙矣。


安足為異耶?


蓋修道者,如農夫之去草一般,務拔其根,則吾心天真種子自然發生矣。


況此一字法門,徹頭徹尾,甚易行,甚有驗。


小而試之,可以卻病延年,大而用之,可以超凡入聖,在學者用功深淺何如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6:44 | 只看該作者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二節口訣安神祖竅翕聚先天(安神祖竅圖)


(內附法輪自 轉、龍虎交媾二法)祖竅真際,舉世罕知,不得師傳,儼似暗中射垛。


蓋祖竅者,乃老子所謂玄牝之門也。


悟道篇云: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


所以紫陽言:修煉金丹,全在玄牝。


於四百字序云:玄牝一竅,而採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煉在此,沐浴在此,溫養在此,結胎在此,至於脫胎神化,無不在此。


修煉之士,誠能知此一竅,則金丹之道盡矣,所謂得一而萬事畢者是也。


然而丹經大都喻言,使學者無所歸著。


前輩指為先天主人、萬象主宰、太極之蒂、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結之所、虛無之谷、造化之源、不二法門、甚深法界、歸根竅、復命關、中黃宮、希夷府、總持門、極樂國、虛空藏、西南鄉、戊己門、真一處、黃婆舍、守一壇、淨土、西方、黃中、正位、這個、神室、真土、黃庭,種種異名,難以悉舉。


然此竅在身中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非肺、非脾胃、非臍輪、非尾閭、非膀胱、非谷道、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關元氣海,然則果何處耶?


純陽祖師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洩盡。


且以生身之理言之,父母一念將媾之際,而圓陀陀、光燦燦,先天一點靈光撞於母胞,如此○而已。


懦謂之仁,亦曰無極。


釋謂之珠,亦曰圓明。


道謂之丹,亦曰靈光。


皆指此先天一氣、混元至精而言,實生身之原、受氣之初、性命之基、萬化之祖也。


及父母交罷,精血包羅於外,如此◎而已,即吾儒所謂太極是也。


由是而五臟,由是而六腑,由是而四肢,由是而百骸,由是而能視、能聽、能持、能行,由是而能仁、能義、能禮、能智,由是而能聖、能神、能文、能武,究竟生身本原,皆從太極中那一些兒發出來耳。


參同契雲:人所禀軀體,本一無。


元精雲布,因炁托。


初炁一疑定,玄牝立焉。


上結靈關,下結氣海。


靈關藏覺靈性,氣海藏生氣命。


性命雖分龍虎二弦,而性命之根則總持於祖竅之內。


故老子曰: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何以謂之玄牝之門而曰天地根也?


豈非吾身之天地、吾身是玄牝耶?


吾身天地之根、吾身玄牝之根耶?


吾身玄牝之門、吾身天地之門耶?


而天地之門之所從出者,獨不有所謂先天地生而為天地之根乎?


故天氣之根,乃天地之所由以分天而分地也,而玄牝之門之所從出者,獨不有所謂先玄牝生而為玄牝之根乎?


故玄牝之根,乃玄牝之所由以分玄而分牝也。


何以謂之玄也?


豈非從有各之母中發出來也?


何以謂之玄之又玄?豈非從無名之始中發山來也?


無名之始,釋氏指為不二法門;子思曰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莊子曰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


而欲悟性以見性者,其將來之昭昭而有倫乎?


抑亦求之冥冥而無形乎?


冥冥無形,莫窺其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7:22 | 只看該作者

吾儒所謂無聲無臭,釋氏所謂威音王已前是也。


然則何以謂之王,而其所以主張戚音者,太極也,故謂之王。


餘於是而知學仙學佛者,但覓其王之所在而尊之爾,即尊王矣,而又且併其王而無有之,是游太極,而還於無極也。


無極者,真中也。


故曰聖聖相傳在此中,此中就是堯舜久執之中、孔子時中之中、子思未發之中、易之黃中、通理之中、度人 經之中、理五炁之中,釋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


然中字有二義。


若曰中有定在者,在此中也。


若曰中無定在者,乾坤合處乃其中也。


以其可得而久執也,故曰有定在。


然豈特在此一身之內為然也?


是雖一身之外,而遍滿天地,亦皆吾心之中也。


又豈特在此天地之內為然也?


是雖天地之外,而遍滿虛空,亦皆吾心之中也。


易曰:周流六虛。


然周流於六虛之外,而並不足,退藏於一身之竅,而非有餘。


故曰一竅能納太虛。


空中道經云:天之極上處距地之極下處,相去八萬四千里。


而天地之中,適當四萬二千里之中處也。


若人身一小天地也,而心臍相去亦有八寸四分,而中心之中,適當四寸二分之中處也。


此竅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八脈九竅、經絡聯輳、虛間二穴,空懸黍珠,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元始祖炁之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7:55 | 只看該作者

若知竅而不知妙,猶知中而不知一。


昔人有言曰:心是地而性是王,竅是中而妙是一。


一有數種,有道之一、有神之一、有氣之一、有水之一、有數之一、有一貫之一、有協一之一、有精一之一、有唯一之一、有守一之一、有歸一之一。


歸一者,以其一而歸乎其中也。


守一者,以其一而守乎其中也。


有中則有一,一而非中,則非聖人之所謂一也。


有一便有中,中而非一,則非聖人之所謂中也。


故孔子之一,以其中之一而貫之也。


堯舜之中,以其一之中而執之也。


伏羲氏之河圖而虛其中者, 先天也,乃吾身祖竅之中也。


孔子曰:先天而夫,弗違。


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


即釋氏所謂:茫乎,無聯一片,太虛是也。


神禹氏之洛書而實其中者,後天也,乃吾身祖竅之一也。


孔子曰:後天而奉天時。


老子曰:有名,萬物之母。


即道家所謂,露出端倪,一點靈光是也。


然而河圖中矣,中而未始不一。


洛書一矣,一而未始不中。


中包乎一,一主乎中,豈非精微之妙理、無為之神機耶?


道德經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洞玄經曰:丹書萬卷,不如守一。


一者,生生不息之仁也。


中庸曰:修道以仁。


論語曰:天下歸仁。


禮記曰:中心安仁。


周易曰:安土敦仁。


予常譬之果實之仁,中有一點者,太極也。


而抱之兩者,一陰一陽也。


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故易也者,兩而化也。


太極也者,一而神也。


以此一點之神而含養於祖竅之中,不得勤,不得怠,謂之安神。


祖竅非所以復吾身之乾元乎?


以此一點之仁,而敦養於坤土之中,而勿忘,而勿助,謂之安土。


敦仁非所以立吾身之太極乎?


又若蓮子之屬中,有一條而抱之兩片者,非所謂一以貫之邪?


一而二、二而三、三生萬物。


故張紫陽雲:道是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昔文始先生問於老子曰:修身至妙至要,載於何章?


老子曰:在於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8:27 | 只看該作者

何謂守中?


曰: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內不出,還本源,萬事畢。


故老子所謂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


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


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老子所謂抱一者,抱此本體之一也。


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


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


唯精唯一者,易之所謂精義入神者是也。


久執厥中者,記之所謂王、中心、無 為、以守至正者是也。


曰王、中心者,蓋以一點之仁主此中心之中而命之曰王,所謂天君者是也。


夫何為哉?


以守至正而已矣。


命由此立,性由此存,此兩者同出異名,原是竅中舊物。


如今復返竅中,則蒙莊所謂南海之倏,北海之忽,相遇於混沌之地矣。


修丹之士,不明祖竅,則真息不住而神化無基,藥物不全而大丹不結。


蓋此竅是總持之門、萬法之都,亦無邊傍,更無內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無心求。


求以有心,守之,則著相。


以無心求之,則落空。


若何可也?


受師訣曰: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


常將真我安止其中,如如不動、寂寂惺惺、內外兩忘、渾然無事,則神戀氣而凝,命戀性而住,不歸一而一自歸,不守中而中自守。


中心之心既實,五行之心自虛,此老子抱一守中、虛心實腹之本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9:03 | 只看該作者

張紫陽雲:虛心實腹義俱深,只為虛心要識心。


劉海蟾雲:中央神室本虛閒,自有先天真氣到。


呂純陽雲:守中絕學方知奧,抱一無言始見佳。


徐佐卿雲:倏忽遨遊歸混沌,龍虎蟠距入中黃。


正陽翁雲:要識金丹端的處,未生身處下功夫。


如如居士云:坤之上,乾之下,中間一寶難酬價。


李清庵中和集雲: 兩含儀肇判分三極,乾以直專坤闢翕。


天地中間玄牝門,其動愈出靜愈入。


王玉陽雲光集雲:穀神從此立天根,上聖強名玄牝門。


點破世人生死穴,真仙於此定乾坤。


譚處端水雲集雲:陰居於上陽居下,陽氣先升陰氣隨。


配合虎龍交媾處,此時如過小橋時。


河上公過明集雲:杳杳冥冥開眾妙,恍恍惚惚葆真竅。


斂之潛藏一粒中,放之彌散六合表。


張紫陽悟真篇云:震龍汞自出離鄉,兌虎金生在坎方。


二物總因兒產母,五行生要入中央。


張景和枕中記云:混元一竅是先天,內面虛無理自然。


若向未生前見得,明知必是大羅仙。


葛仙翁玄玄歌云:乾坤合處乃真中,中在虛無甚空闊。


簇將龍虎竅中藏,造化樞機歸掌握。


羅公遠弄九集雲:一竅虛無天地中,纏綿秘密不通風。


恍惚杳冥無色象,真人現在寶珠中。


天來子白虎歌云:玄牝之門鎮日開,中間一竅混靈臺。


無關無鎖無人守,日月東西自往來。


張鴻蒙還元篇云: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持把柄。


隱顯俱空空不空,尋之不見呼之應。


高像先金丹歌云:其一之道何所云,莫若先敲戊己門。


戊己門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黃芽根。


丁野鶴逍遙遊雲:三教一元這個圓,生在無為像帝先。


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


蕭祖虛大丹訣雲:學人若要覓黃芽,兩處根源共一家。


七返九還須識主,工夫毫髮不容差。


李靈陽祖竅歌云:個個無生無盡藏,人人本體本虛空。


莫道瞿曇名極樂,孔顏樂亦在其中。


陳致虛轉語偈云:一者名為不二門,得門入去便安身。


當年曾子一聲唯,誤了閻浮多少人。


薛紫賢虛中詩云:天地之間猶橐籥,橐籥須知鼓者誰。


動靜根宗由此得,君看放手有風無。


呂祖純陽文集雲 陰陽二物隱中微,只為愚徒自不知。


實實認為男女是,真真說做坎離非。


李道純無一歌云:道本虛無生太極,太極變而先有一。


一分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從此出。


壽涯禪師語錄雲:陀羅門啟妙難窮,佛佛相傳只此中。


不識西來真實義,空穿鐵履走西東。


馬丹陽醉中吟雲:老子金丹釋氏珠,圓明無欠亦無餘。


死戶生門宗此竅,此竅猶能納太虛。


曹文逸大道歌云:借問真人何處來,從前原只在靈臺。


昔年雲霧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開。


劉長生仙藥集雲:一竅虛空玄牝門,調停節候要常溫。


仙人鼎內無他藥,雜礦銷成百煉金。


李道純中和集雲:乾坤闔闢無休息,離坎升降有合離。


我為諸君明指出,念頭是外立丹基。


劉海蟾見道歌云:函谷關當天地中,往來日月自西東。


試將寸管窺玄竅,虎踞龍蟠氣象雄。


無心昌老秘訣雲:自曉穀神通此道,誰能理性慾修真。


明明說向中黃路,霹靂聲中自得神。


玉蟾白真人云:性之根,命之蒂,同出異名分兩類。


合歸一處結成丹,還為元始先天炁。


緣督趙真人云:虛無一竅正當中,無生無滅自無窮。


昭昭靈靈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


紫陽張真人金丹序云: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


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


瑩蟾李真人道德頌云:闔闢應乾坤,斯為玄牝門。


自從無出入,三界獨稱尊。


司馬子微雲:虛無一竅號玄關,正在人身天地間。


八萬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環。


大包法界渾無跡,細入塵埃不見顏。


這個名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懸。


以上口訣,皆發明祖竅之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1:09:57 | 只看該作者

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莊子曰:樞得其環中,以應無窮坤。


曰:正位居體鼎。


曰:正位凝命根。


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而孟子亦曰:立天下之正位,惟此正位也。


以言乎其大,則足以包羅乎。


天地而無外。


故謂之廣居而大道從此出矣。


毛詩曰:秉心寒淵。


太玄經曰:藏心於淵,美厥靈根。


參同契曰: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


曰塞、曰藏,潛而守之之義也。


然而浮遊二字不可不知也。


浮游者,優游也。


即孟子之所謂勿忘勿助也,釋氏所謂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亦此義也。


法輪自轉工夫(法輪自轉圖)三教法門,同途異轍,跡雖分三,理則一也。


如此看工夫,釋家謂之法輪,道家謂之週天,儒家謂之行庭。


易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無咎行庭者,天行健之之行也。


天之行也,日一周天,何其健歟。


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週天之行健也。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然吾身中之黃庭太極立焉,而天則旋乎其外 而在來之不窮矣。


艮曰時止則止,太極立焉。


時行則行,週天行焉。


又不觀之繫辭乎,繫辭曰: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曰: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又曰:屈仰相感而利生焉。


此行庭之心法也。


何為立極?


即前所謂心中之仁安於中心之中,而為土中者,以敦養之,自有消息真機。


而身心性命相為混合矣。


一屈一伸,一往一來,真有若日月之代明,寒暑之錯行,其殆天運之自然,是亦吾身之一天地也。


始而有意,終於無意。


起初用意引氣旋轉由中而達外,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訣曰:白虎隱於東方,青龍潛於酉位。


一句一圈,數至三十六遍而止。


及至收回,從外而旋內,從大而至小,亦念訣曰:青龍潛於酉位,白虎隱於東方。


亦數三十六遍,復歸太極而止,是為一周天也。


久則不必用意,自然璇機不停,法輪自轉,真個有歇手不得處。


全陽子云:與日月而周回,同天河而輪轉。


輪轉無窮,壽命無窮。


鳴道集雲:安閒自得長生道,晝夜無聲轉法輪。


韓逍遙雲:法輪要轉常須轉,只在身中人不見,駕動之時似日輪,日輪向我身中轉。


又云:法輪轉得莫停留,念念不離輪自轉。


當其轉也,翁然如雲霧之四塞,颯然如風雨之暴至,恍然如晝夢之初覺,渙然如沈痾之脫體。


精神冥和,如夫婦之交接;骨肉融和,如澡浴之方起。


易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


斯言信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4:1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