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186|回復: 9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性命圭旨】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6 10:3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性命圭旨

 

性命雙修


萬神圭旨元集大道說


庖羲上聖,畫八卦以示人,使萬世之下,知有養生之道。


廣成子謂黃帝曰:至陰肅肅,至陽赫赫。


赫赫發乎地,肅肅出乎天。


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


為汝入於穹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


軒轅再拜曰:廣成子之謂天矣。


周公繇易曰:君子終日乾乾。


孔子翼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萬物,曰道;


揭日月、生五行,曰道;


多於恒河沙數,曰道;


孤則獨無一侶,曰道;


直入鴻蒙而還歸溟滓,曰道;


善集造化而頡超聖凡,曰道;


目下機境未兆而突而靈通,曰道;


眼前生殺分明而無能逃避,曰道;


處卑污而大尊貴,曰道;


居幽暗而極高明,曰道;


細人剎塵,曰道;


大包天地,日道:


從無入有,曰道;


作佛成仙,曰道。


佛經五千四十八卷,也說不到了處;


中庸三十三章,也說不到窮處;


道德五千餘言,也說不到極處。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武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31:56 | 只看該作者

道也者,果何謂也?


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滓滓,窅窅莫測,氤氳活動,含靈至妙,是為太乙,是為未始之始。


始也,是為道也,故曰無始。


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動盪,虛無開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無相射,混混沌沌,沖虛至聖,包元含靈,神明變化,恍惚立報,是為太易,是為有始之始。


始也,是謂道生一也,是曰元始。


夫天地之太極也,一炁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羅列,萬靈肅護,陰陽判分,是為太極,是謂一生二也,是曰虛黃。


陰陽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謂二生三也,是曰混元。


陽之清者,升上而煥麗也,則日月星辰在焉。


故天左運,三光右旋。


陽之清者,騰上而會於陽也,故風雲動而雷雨作焉。


陰之濁者,重滯而就地也,則海岳奠峙而五穀草木昌焉。


故岩岫出雲,山澤通氣。


陰陽之氣閉而不通也,則雪霜結而凍冰焉。


陰之濁者,積沍而下凝也,穴岩幽藏而深邃,故五穀八石以錯雜焉。


天地之中,陰陽正氣之所交也,聖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賢愚壽夭,實所宰焉。


胎卵濕化,無所息焉。


是為六合也,是謂三生萬物也。


人禀氤氳之氣而生,而長至於二八之年。


則九三之陽乃純。


當是時也,豈非上德之大人乎?


忽天一朝,謀報渾敦之德者至,乃日鑿一竅,則九三之陽,蹄驟奔蹶,而去之六二之中矣。


由是乾不能純,而破於離;坤有所含,而實於坎。


若夫至聖神人,能知道體太極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陰陽之所以乘,能知天地玄牡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體,效坎離之用,振陰陽之柄,過生死之關,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離陰既實,則復純白為乾矣。


斯時補足乾元,復全渾敦,以全親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賦,是為囫囫圇圇一個完人也。


再加向上功夫,精進不怠,則盆丹成而聖胎圓,聖胎圓而真人現。


真人出現,變化無窮,隱顯莫測,而與鍾、呂、王、馬並駕,亦又何難?


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養,衰不知救,日復一日,陽盡陰純,死而為鬼。


故紫陽真人曰:嗟夫!人身難得,光陰易遷,罔測修短,安逃業報?


不自及早省悟,唯只甘分待終。


若臨期一念有差,立墮三塗惡轍,則動經塵劫,無有出期。


當此之時,雖悔何及?


故三教聖人,以性命學開方便門,教人熏修,以脫生死。


儒家之教,教人順性命以還造化,其道公。


禪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覺,其義高。


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長生,其旨切。


教雖分三,其道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33:24 | 只看該作者

儒之聖教曰:安汝止,欽厥止,艮其止,止其方,緝熙敬止,在止至善。


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渾然在中,粹然至善。


誠盡處腔子,裡樂處方寸。


神明之舍,道義之門,活潑潑地,樂在其中。


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天下歸仁,退藏於密,保思何慮之天,不識不知之地。


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


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生身處,復命關,金丹之母,玄關之竅,凝結之所,呼吸之根。


甲乙壇,戊己門,心源性海,靈府靈臺蓬萊島。


硃砂鼎、偃月爐、神室,氣穴、土釜、穀神、靈根、把柄、坎離交媾之鄉,千變萬化之祖,生死不相關之地,鬼神覷不破之機。


難以悉紀,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


釋之禪教曰:不二法門、甚深法界、虛空藏、寂滅海、真實地、總持門。


彼岸、淨土、真境心他極樂國。


如來藏、舍利子、菩薩地、光明藏、圓覺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際、這個、三摩地、華藏海,陀羅尼門、不動道場、波羅蜜地,難以悉紀。


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


儒曰:存心養性。


道曰:修心煉性。


釋曰:明心見性。


心性者,本體也。


懦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


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


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一也。


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


儒之一貫者, 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


餘於是而知:不執中、不一貫,其成聖而孔子乎?


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


不空中、不歸一,其能禪而釋迦乎?


唯此本體。


以其虛空無朕,強名曰中;以其霹出端倪,強名曰一。


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


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


而天地人之大道,原於此也。


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地地,王得此而王王。


而皇帝王之大道,原於此也。


聖得此而聖聖,玄得此而玄玄,禪得此而禪禪。


而聖玄禪之大道,原於此也。


帝皇之得道者,若羲農、黃帝焉。


仕隱而得道者,如老、莊、關令焉。


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


山岩而得道者,若鐘、呂、希夷焉。


道之在天地間,成仙作佛者,歷歷不可以指數也。


伏睹總仙之傳,始知自古以來衝舉者十萬餘人,拔宅者八千餘處。


奇若子晉之驂鸞、琴高之控鯉,壽若李脫之八百、安期之三千。


或住世而留形,或厭世而屍解。


復有道成而隱,但為身謀,不肯遺名於世間者、豈勝道哉?


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隱或顯,寧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節下士,只為有道存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34:11 | 只看該作者

周子曰: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至難得者人。


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於身而已矣。


先哲雲: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不明此身虛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


速如水上之漚,瞬若石中之火。


人壽雖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


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無涯不測之事。


一息不來,倏然長往,命未告終,真靈已歿於別殼矣。


當斯之時,雖榮居極品,祿享千鍾,家豐無價之珠,室富傾城之 美,悉皆拋下,非已有也。


所有與於偕行者,平昔所作罪業而已。


故曰: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迴光集雲:千年鐵樹開花易,一失人身再复難。


悟真篇云:試問堆金等山岳,無常買得不來麼?


呂純陽雲: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前世種來因。


速覺悟,出迷津,莫使輪迴受苦辛。


張紫陽雲:休教燭被風吹滅,六道輪迴莫怨天。


三夏斯語,能不恤然失乎?


夫人欲免輪迴,而不墮於世綱者,莫若修煉金丹,為升天之靈梯,超凡之徑路也。


其道至簡至易,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躋聖域。


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專精,專精而不勤久,是以學者眾而成者寡也。


尚書曰:知之非艱,行之唯艱。


道經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聞而不行,道安能成?


陳泥丸曰:我昔修行得真訣,晝夜功夫無斷絕。


一朝行滿人不知,四面皆成夜 光闕。


馬丹陽曰:師恩深重終難報,誓死環牆煉至真。


二公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發勇猛心,辨精進力,若不立此大志,安能脫樊 籠,而超霄漢者哉?


呂祖有云:辛勤二三年,快活千萬劫。


蓋天有時而傾,地有時而陷,山有時而推,海有時而竭。


唯道成之後,乘飛龍,駕紫霧,翱翔天外,逍遙虛空,數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真常本體,無有盡時,回顧世間之樂,何樂如之?


嘗稽道德經曰:雖珙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此予道之所由作也。


性命說夫學之大,莫大於性命。


性命之說,不明於世之久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36:12 | 只看該作者

何謂之性?


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


何謂之命?


先天至精,一炁氤氳是也。


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


性命原不可分。


但以其在天,則謂之命;在人,則謂之性。


性命實非有兩。


況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渾然合一者哉。


故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中庸曰:天命之謂命。


此之謂也。


乃玄門專以氣為命,以修命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


故詳言命而略言性,是不 知性也,究亦不知命。


禪家專以神為性,以修性為宗,以離宮修定立教。


故詳言性而略言命,是不知命也,究亦不知性。


豈知性命本不相離,道釋原無二致。


神氣雖有二用,性命則當雙修也哉。


賢人之學,存心以養性,修身以立命。


聖人之學,盡性而至命。


謂性者神之始,神本於性,而性則未始神,神所由以靈。


命者氣之始,氣本於命,而命則未始氣,氣所由以生。


身中之精,寂然不動。


蓋剛健中正,純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為命之根矣。


心中之神,感而遂通。


蓋喜、怒、哀、懼、愛、惡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為性之樞矣。


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


命而身也,而一氣之周流。


故身心,精神之舍也。


而精神,性命之根也。


性之造化,系手心。


命之造化,系乎身。


見解知識,出於心哉。


思慮念想,心役性也。


舉動應酬,出於身哉。


語默視聽,身累命也。


命有身累,則有生死。


性受心役,則有去來。


有生死,不能至命也。


有去來, 不能盡性也。


故盈天地間,皆是生氣,參贊兩間,化育萬物。


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


蓋生之理,具於命也。


盈天地間,皆是靈覺,明光上下,照臨日月。


未始性,而能性 我之性者,性之始也。


未始命,而能命我之命者,命之始也。


天竅圓而藏性,地竅方而藏命。


禀虛靈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


性成命立,其中有神。


命蒂元氣,性根元神。


潛神於心,聚氣於身。


其中有道。


性有氣質之性,有天賦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氣之命。


君子修天賦之性,克氣質之性;修形氣之命,付分定之命。


分言之,則二;合言之,則一。


其中有理。


是以神不離氣,氣不離神,吾身之神氣合,而後吾身之性命見矣。


性不離命,命不離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後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見矣。


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是吾之真性命也。


我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虛空之真性命也。


故聖賢持戒定慧而虛其心,煉精氣神而保其身。


身保則命基永固,心虛則性體常明。


性常明則無來無去,命永固則何死何生。


況死而去者,僅僅形骸耳。


而我之真性命,則通晝夜、配天地,徹古今者,何嘗少有泯滅也哉。


嘗觀之草木焉,歸根復命,而性在其中矣。


性而神也,則花。


花而實也,而命又在其中矣。


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之謂歸根復命。


又嘗譬之男女媾精焉,而一點之善,落於子宮者,氣合之而為命也,而性即存於其間。


其即一陰一陽之相搏,而一點落於黃中之中以成性。


乃妙合而凝,不測之神乎?


此之謂性命妙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36:44 | 只看該作者

奈妙合之道不明,修世者遺命,且並率性之竅妙,不得而知之,矧能煉之乎?


非流於狂盪,則失於空寂,不知其命,末後何歸。


修命者遺性,且並造命之功夫, 不得而知之,知能守之乎?


非執於有作,則失於無為。


不知其性,劫運何逃?


即二氏之初,亦豈如是乎?


吾聞釋迦生於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修,為最上乘法,號曰金仙。


呂祖亦曰: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


豈但如今之導引者流,而以形骸為性命焉已哉。


又豈但如今煉神煉氣者流,而 以神氣為性命焉己哉。


又豈但如今修性修命者流,而以性命為性命焉己哉。


是皆不唯無益於性命,而且有害於性命。


不得性命之真,良可嘆也。


故嘗論之,人在母腹,呼吸相會,是以母之性命為性命,而非自為性命。


至於出胞斷蒂,而後自為性命,然亦非真常之性命也。


必於自為性命中,而養成乾元面目,露出一點真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37:19 | 只看該作者

形依形,形不壞;神依性,神不滅。


知性而盡性,盡性而至命。


乃所謂虛空本體,無有盡時。


天地有壞,這個不壞,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


故道家不知此,則謂之傍門;釋氏不知此,則謂之外道,又焉能合天地之德, 而與太虛同體哉?


噫!至此而性命之說,無餘旨矣。


死生說大眾好生惡死,以莫識死生故。


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徒在生前,奔馳謀作,致大虧生道,不得逍遙。


故於死後,渺茫淪落,不戡破死門,竟墮輪轉。


所以仙佛出世,汲汲以一大事因緣,使人知去來處,徐徐引出生死苦海。


易系曰:原始要終。


故知死生之說,蓋無始之始,強名乾元,即本來妙覺;無終之終,強名道岸,即無餘涅槃。


生而生也,而其所以生者,固在於此;至死而死也,而其所以不死者,亦在於此。


此而不知,則未有不隨生而存,隨死而亡者,沉溺惡道,出沒無期。


生則是第八識神阿賴耶主之,死亦是第八識神阿賴耶主之。


投胎則此識先來,捨身則此識後去。


故曰:去後來先作主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38:11 | 只看該作者

經頌曰:善業從下冷,惡業從上冷,二皆至於心,一處同時舍。


當此之際,如生龜解殼,活蟹落湯,地水火風,各自分散。


而神既離形,但看世界,與潑墨相似,東西莫辨,上下不知。


只見有緣之處,一點妄明。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流,愛為種。


納想為胎,入母中官,禀氣受質。


氣則頓具四大,漸成諸根,心則頓具四蘊,漸成諸識。


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驚胞破,如行山巔蹶什之狀。


頭懸足撐而出。


囫圇一聲,天命真元,著於祖竅。


晝居二目,而藏於泥丸;夜潛兩腎,而蓄於丹鼎。


乳以養其五臟,炁則衝乎六腑。


骨弱如綿,肉滑如飴,精之至也;視而不瞬,哮而不嘎,和之至也。


此乃赤於混沌,純靜無知,屬陰坤卦。


自一歲至三歲,長元炁六十四銖,一陽生乎复卦。


至五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二陽生乎臨卦。


至八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三陽生手泰卦。


至十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四陽生手大壯。


至十三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五陽生乎夬卦。


至十六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六陽是為乾卦。


盜天地三百六十銖之正炁,原父母二十四銖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銖,以全週天之造化,而為一斤之數也。


此時,純陽既備,微陰未萌,精炁充實,如得師指,修煉性命,立可成功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38:50 | 只看該作者

自此以後,欲情一動,元炁即洩,不知禁懇,貪戀無已。


故由十六至二十四歲,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姤卦。


一陰初生,品物咸章,淳澆樸散,去本雖未遠,愎霜之戒,己見於初,又若勤修煉,可謂不遠复者矣。


至三十二歲,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遁卦。


二陰浸長,陽德漸消,欲慮蜂起,真源流蕩,然而血氣方剛,志力果敢,若勤修煉,則建立丹基,亦易為力。


至四十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否卦。


天地不交,二氣各復其所,陰用事於內,陽失位於外,若勤修煉,則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觀卦。


二陽在外,而陽德微,重陰上行,而陰氣盛,若勤修煉,則可抑方盛之陰柔,扶向微之陽德。


至五十六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剝卦。


五陰併升乎上,一陽將反乎下,陰氣橫潰,陽力僅存,若勤修煉,如續火於將窮之木,布雨於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歲,卦炁已週,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銖、而為一斤之數者,耗散已盡,復返於坤。


純陰用事,陽氣未萌,若勤修煉,時時採藥,時時栽接,則陰極而能生陽,窮上而能反下,革柔為剛,還老為強矣。


於此時不遇至人,汲汲修煉,雖保餘年,皆籍谷精以培後天之精氣,無復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長生不死哉?


此所以虛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复化為虛、虛复化為神、神复化為氣、氣复化為物,化化不間,猶環之無窮。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


任他塵生塵滅,萬化萬生,不能脫離苦海,劫劫生生,輪迴不絕,無終無始,如汲井輪。


三界凡夫,無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從何來,蓋參父母未生前;死從何來,知來然後知生處。


世人莫問死從何去,蓋參魂遊魄降後;生從何去,知去然後知死處。


死之機由於生,生之機原於死。


無死機不死,無生機不生。


生死之機兩相關,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機不相關,至人所以超生死。


有生死者,身也;無生死者,心也。


敦复則心生,迷复則心死。


則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故仙佛愍之,說一切眾生,具有本來一靈真覺,但昏惑不見,使天命之性,浪化遷流,轉轉不悟。


而世世墮落,失身於異類,透靈於別殼,至真性根,不復於人。


我當以聖道,令眾生永離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長生、佛氏之不死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39:24 | 只看該作者

邪正說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


天、地、人、物一性同體。


天有陰陽,地有剛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


有陰陽斯有日月星辰,有剛柔斯有山川草木,有牝牡斯有胎卵濕化,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


眾生因配偶有淫欲,因生育有恩愛。


有淫欲、恩愛,故有魔障、煩惱。


有魔障、煩惱,故有一切苦厄。


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


是以太上蘊好生之德,開度世之門,著經立法,教人返樸還淳。


無欲觀妙,有欲觀竅。


致虛守靜,歸根復命。


早復重積,深根妙蒂。


得一守中,虛心實腹。


弱志強骨,挫銳解紛,和光同塵。


專氣致柔,抱一無離。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


閉門塞兌,被褐懷玉。


窅窅冥冥,其精曰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洩。


日生則日長,不洩則不竭。


精能化氣,氣能化神,神能還虛。


五行不能盜,陰陽不能製。


與道為體,超出天地。


此乃老子清靜無名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40:02 | 只看該作者

至漢魏伯陽真人禮金碧經而作參同契,始有龍鉛虎汞之名。


愛及唐宋,諸仙疊出,丹經燦然。


橫說豎說,種種異名,載於丹書,不可勝數。


究竟本來,無非吐露 同出異名之一物耳。


蓋聖師闡教,敷楊備細詳說,實欲人人領悟、個個成真,殊不知名愈深而事愈繁,書愈多而道愈晦。


況多為庚辭隱語,孔竅其門,使學者無罅縫可入,往往目眩心搖,望溟之嘆。


幸吾師尹真人出,欲續大道之一絲,以復無名之古教。


於是剪除繁羌,撮其樞要,掃除譬喻,獨露真詮,標摘正理,按圖立像,不可施於筆者,筆之不可發於語者。


語之直指何者是鉛汞,何者是龍虎,何者是鼎爐,何者是藥物,何者謂之採取,何者謂之抽添,何者謂之溫養,何者謂之火候,何者是真種子,何者是真性命,何者是結胎,何者是了當,歷歷發明,毫髮無隱。


後之有志於道者,再不為丹經所惑也。


況丹經子書,汗牛充棟,講理者多,留訣者少。


初無下手入門,次無採藥結胎,末無極則歸著。


後人不識次序,如何湊泊得來?


不免有攙前越後之差,首顛尾倒之亂。


學道一生,不得其門而入者多矣。


間有入門者而不知升階,有升階者而不知登堂,有登堂者而不知入室。


是以次第工夫乃修真之首務,豈可缺焉?


予最愛藏經中四句偈曰: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世尊亦曰:度盡眾生,然後作佛。


區區由是,發一念慈悲,罄將師投秘訣徹底掀番,滿盤托出,籲徠後之有緣,復返天界而不沉溺於苦海中者。


此予之心也。


其一曰:涵養本原,救護命寶。


其二曰:安神祖竅,翕聚先天。


其三曰:蟄藏氣穴,眾妙歸根。


其四曰:天人合發,採藥歸壺。


其五曰:乾坤交媾,去礦留金。


其六曰:靈丹入鼎,長養聖胎。


其七曰:嬰兒現形,出離苦海。


其八曰:移神內院,端拱冥心。


其九曰:本體虛空,超出三界。


於中更有煉形、結胎、火候等諸心法,以全九轉還丹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41:13 | 只看該作者

大道口訣,至此吐露盡矣。


今之道者,峨冠方袍,自足自滿,不肯低情下意,求師指授大道次第,惟只以盲弓盲,趨入旁蹊曲徑。


豈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四品皆是傍門,獨此金丹一道是條修行正路。


除此以外,再無別途可以成仙作佛也。


故法華會上,世尊指曰: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


尹真人曰:九十六種外道,三千六百傍門,任他一切皆幻,只我這些是真。


雲房真人曰: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誰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


蓋玄夫大道,難遇易成而見功遲。


傍門小術,易學難成而見效速。


是以貪財好色之徒,往往迷而不悟。


其中有好爐火者,有好彼家者,有視頂門者,有守臍蒂者,有運雙睛者,有守印堂者,有摩臍輪者,有搖夾脊者,有兜外腎者,有轉轆轤者,有三峰採戰者,有食乳對爐者,有閉息行氣者,有屈伸導引者,有三田還返者,有雙提金井者,有哂背臥冰者,有餌芝服術看,有納氣咽津者,有內視存想者,有休糧辟穀者,有忍寒食穢者,有搬精運氣者,有觀鼻調息者,有離妻入山者,有定觀鑑形者,有熊經鳥伸者,有餐霞服氣者,有長坐不臥者,有打七煉魔者,有禪定不語者,有齋戒斷味者,有夢遊仙境者,有默朝上帝者,有密咒驅邪者,有見聞轉誦者,有食己精為還元者,有捏尾閭為閉關者,有煉小便為秋食者,有採女經為紅鉛者,有抉陽用胞衣而煉紫河車者,有開關用黑鉛而鑄雌雄劍者,有閉目冥心而行八段錦者,有吐故納新而行六字氣者,有面壁而志在降龍伏虎者,有輕舉而思以駕風驂者,有吞精咽華以翕日月者,有步罡愎鬥以窺星辰者,有依卦爻之序而朝屯暮蒙者,有售黃白之術而燒茆弄火者,有希慕長生不死者,有馳志月日飛升者,有著相執而不化者,有著空流而不返者,有持戒定慧而望解脫者,有祛貪嗔癡而思清靜者,有生而願超西域者,有死而願登天堂者,似此泯泯棼棼,難以悉舉。


道釋者流,執此一術一訣,便謂金丹大道,止於是矣。


籲!此輩如管中窺豹,井底觀天,妄引百端,支離萬狀,碎將至道,破段分門,以迷指迷,盲修瞎煉。


不肯自思已錯,更將錯路教人。


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陳泥丸作羅浮吟,鍾離翁作正道歌。


歷舉傍門諸術之非,以救錯行邪徑之失也。


於中亦有數條,可以攻疾病,救老殘,益算延年,住世安樂。


間或亦有超脫者,不過成個蓬島仙羅漢果耳。


故傅大土雲: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此乃小乘功夫,不合大道全體。


故張平叔雲:學仙須是學天仙,唯有金丹最得端。


蓋金丹之道,簡而不繁。


以虛無為體,以清靜為用。


有作以成其始,無為以成其終。


從首至尾,並無高遠難行之事。


奈何世人,道在近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背明投暗,不亦感乎?


夫金者,堅之稱;丹者,圓之喻,是人毘盧性海乾元面目。


世尊名之,空不空,如來藏。


老君號之:玄又玄,眾妙門。


以此而言道,謂之無上至尊之道;以此而言法,謂之最上一乘之法。


三教聖賢皆從此出修行正路。


孰有正於此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42:30 | 只看該作者

子之本懷,正欲乘此皇極昭明之世,與群生同種乾元之因,共結龍華之伴,故作此說而挽邪歸正,並吾師所授諸圖訣竅明明指出,使諸學者印證丹經,一覽而無疑矣。


普照圖、反照圖、時照圖、內照圖如此大法,萬神圭旨是也!人之元氣逐日發生。


子時復氣到尾間。


丑時臨氣到背堂。


寅時泰氣到玄樞。


卯時大壯氣到夾脊。


辰時書氣到陶道。


已時乾氣到玉枕。


午時垢氣到泥丸。


未時豚氣到明堂。


申時否氣到膻中。


酉時觀氣到中浣。


戍時剝氣到乾闕。


亥時坤氣而歸於氣海矣。


人身有任督二脈,為陰陽之總。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屬陰脈之海。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


腧穿脊裡,上風府,循額至鼻,屬陽脈之海。


鹿運屬閭,蓋能通其督脈也。


龜納鼻息,蓋能通其任脈也。


人能通此二脈,則百脈皆通而無疾矣。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脾者,倉禀之首,五味出焉。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


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之,故上至泥丸,下至尾骶,俱腎主之。


膻中,在兩乳間,為之之海,能分佈陰陽,為生化之源。


故名之曰海膜,在肺下與助腹周圍,相著如幕,以遮濁氣,使不熏蒸上焦。


幽門在大小腸之間,津液滲入膀胱。


滓穢流入大腸,變化出矣。


普照圖之上一層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竅;


中一層者,直指黃中正位之竅;


下一層者,直指關元氣海之竅。


此謂前三關也。


反照圖之下一層者,指出尾閭太玄之竅,


中一層者,指出夾脊雙關之竅,


上一層者,指出天谷泥丸之竅。


此謂後三關也。


丹陽雲:前三三,後三三,收拾起,一擔擔,是此義也。


時照圖者,發明陽昇陽降之機,四象環中之妙。


內照囹者,指示五臟六腑、二十四椎、任督兩脈,使內觀者知有下手處。


若人不明竅而言修,猶人未能立而言行也。


從古諸仙皆口口相傳、心心相授,不敢明將此竅示人,是懼洩天機之故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44:27 | 只看該作者

吾師尹公開佛之正知見,等眾生如一子,繪此四圖接引後之迷者,意在普度有緣,同出生死苦海。


太極圖此○者,釋曰圓覺,道曰金丹,儒曰太極。


所謂無極而太極者,不可極而極之謂也。


凡人始生之初,一點靈光而所以主張乎形骸者,太極也。


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虛而所以不屬乎形骸者,無極也。


度師曰:欲識本來真面目,未生身處 一輪月。


尹公曰:太極有二理,自運行而言則曰時候。


雖天地不外乎一息,自凝結而言則曰真種。


雖一黍可包乎天地,宿蟄、歸根、晏息、杳冥是為時侯太極。


孕字、結實、交媾、結胎,是為真種太極。


人能保完二極而無失,則可以長生不化,豈止盡年,令終而已哉。


太極發揮大哉!吾身之太極。


生生化化,與天地終。


長生不化,超出天地。


戒傷生,忌惡化,可以盡年,可以令終。


絕其生,斷其化,可以長生,可以不化。


盡年令終,與凡夫異;生長不化,與仙佛同。


兩者皆從太極中出,而作用不同。


人皆知太極在未有天地萬物之先,而不知既有天地萬物,各有太極具焉。


太極有時候、有真種。


未有天地萬物之太極,在戌亥二會。


有此二會,太極斯有一元造化。


每年太極在九月、十月,有此兩月太極,斯有一年造化。


每月太極在二十六至三十,有此五日太極,斯有一月造化。


每日太極在戌亥二時。


有此二時,太極斯有一日造化。


一時太極在窈窈冥冥二候,有此二候太極,所有一時造化。


動物太極在宿蟄孕字,植物太極在歸根結實,人身太極在晏息、窈冥、交媾、結胎。


交媾有時,調養有法,不傷太極,此盡年令。


終斷淫欲,時入窈冥,保完太極,此乃長生不化。


盡年令終之道,亦有毀壞。


長生不化之道,可以成仙,可以作佛,終無毀壞。


豈直異於凡夫,別於草木禽獸雲乎哉?


中心圖此圖專指人心虛靈不昧一竅而說。


這個竅原是廓然無際,神妙莫測的,原是渾然大中、不偏倚的,原是粹然至善、純一不雜的。


昭昭乎本是圓明洞徹而無礙。


以為有不睹不聞,奚所有也;以為無至靈至神,未嘗無也,本無方所亦無始終。


未有天地萬物之先,這個原是如此;既有天地萬物之後,這個只是如此,至無至有、至有至無,乃乾坤之靈體,元化之玄樞,人人性命之本原,天下萬物、萬事之大本。


太易所謂太極四象、八卦皆由此出。


大舜之謂中,孔子之謂一。


帝王之授受,聖賢之相傳。


明此便是克明峻德,知此便是知易,見此便是見道,立此便是立天下之大本,通此,性由我盡、命由我立,造化盡在我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46:30 | 只看該作者

火龍水虎說夫黑鉛、水虎者,是天地發生之根,乃有質而有氣也。


紅鉛、火龍者,是天地發生之本,乃有氣而無質也。


有質者,真鉛也,大陰月之精也,為天地萬物育形之母。


無質者,真汞也,太陽日之光也,為天地萬物發生之父。


鉛汞之體,互相孽胤,循環不絕,可謂生天、生地,生萬物之祖宗也。


古之至人,知神物隱於此,假法像而採取太陰之精,設鼎器而誘會大陽之氣,使歸神室,混混相交,交合不已,孽產無窮,而水中生魂,金中生魄,魂魄凝然,化為鄞鄂,交結百寶,名曰金液還丹。


日烏月兔說日者,陽也。


陽內含陰,象砂中有汞也。


陽無陰,則不能自耀其魂,故名曰雌火,乃陽中含陰也。


日中有烏,卦屬南方,謂之離女。


故曰:日居高位反為女。


月者,陰也。


陰內含陽,象鉛中有銀也。


陰無陽,則不能自瑩其魄,故名曰雄金,乃陰中含陽也。


月中有兔,卦屬北方,謂之坎男。


故曰:坎配蟾宮卻是男。


無漏雲:鉛求玉兔腦中精,汞取金鳥心內血,只驅二物結成丹,至道不繁無扭捏。


悟真雲:先把乾坤為鼎器,次搏烏免藥來烹,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


二物者,一體也。


大小鼎爐說凡修金液大丹,必先安爐立鼎。


鼎之為器,非金非鐵;爐之為具,非玉非石。


黃庭為鼎,氣穴為爐。


黃庭正在氣穴上,縷絡相連,乃人身百脈交匯之處。


鼎卦曰:正位凝命是也。


此謂之小鼎妒也。


乾位為鼎,坤位為爐。


鼎中有水銀之陰,即火龍性根也。


爐內有玉蕊之陽,即水成命蒂也。


虎在下,為發火之樞機;龍居上,起騰雲之風浪。


若爐內陽生陰降無差,則鼎中天魂地魄留戀,青龍與白虎相拘,玉免與金烏相抱。


火候調停,煉成至寶。


故青霞子曰:鼎鼎非金鼎,爐爐非玉爐。


火從臍下發。


水向頂中符。


三姓既會合,二物自相拘。


固濟胎不洩,變化在須臾。


此謂之大鼎爐也。


內外二藥說凡修煉者,先修外藥,後修內藥。


若高上之士,夙植靈根,故不煉外藥,便煉內藥。


內藥無為無方。


為外藥有為有以,為內藥無形無質。


而實有外藥,有體有用。


而實無外藥,可以治病,可以長生。


久視內藥,可以超越,可以出有入無。


外藥外陰陽往來,內藥內坎離輻輳。


以外藥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氣,更要微微,思慮之神,貴在安靜。


以內藥言之,煉精者,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元精固,則交感之精自不洩漏;


煉氣者,煉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入;


煉神者,煉元神,坎離合體而復乾元,元神凝則思慮之神自然泰定。 


內外兼修,成仙必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47:00 | 只看該作者

順逆三關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所謂順去生人、生物。


今則形化精、精化氣、氣化神、神化虛,此所謂逆來成仙、成佛。


初關煉精化炁者,要識天癸生時,急急來之。


採時須以徘徊之意,引火逼金行,顛倒轉自然,鼎內大丹凝。


中關煉氣化神者,乘此火力熾盛,駕動河車,自太玄關逆流,至天谷穴,炁與神合,然後下降黃房。


所謂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


上關煉神還虛者,守一抱元,以神歸於毘盧性海。


蓋三關自有為入無為者,漸法也。


修上一關,兼下二關者,頓法也。


若徑作煉 神還虛者,工夫列虛極靜篤時,精自化炁,炁自化神。


即關尹子忘精神而超生之上旨也。


盡性了命說丹田喻日,心中元性喻月。


日光自返照月,蓋交會之後實體乃生金也。


月受日氣,故初三生一陽者,丹既居鼎,覺一點靈光自心常照而無晝夜。


一陽生於月之八日而二陽產矣。


二陽者,丹之金氣少旺,而元性又少現。


自二陽生之於 望而三陽純矣,三陽純者是所謂元性盡現而如月之圓矣。


十六而一陰生,一陰者,性歸於命之始也。


自一陰生至於月之二十三而二陰產矣。


二陰者,乃性歸於命三之二也。


自二陰生於月之三十日而三陰全矣。


三陰金,乃性盡歸於命也。


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


性全矣,又以性而安命。


此是性命雙脩大機括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50:10 | 只看該作者

真土根心說夫天之氣之所從生者,蓋蘊於天地之土中而無盡藏也。


人之氣所從生者,蓋蘊於人身之土中而無盡藏也。


故仁義禮智之根,根之心;猶草木之根,根於土。


草木之根根於土,自然暢茂,而條達仁義禮智之根根於心,自然生色而啐面。


孟子曰:居移氣,養移體。


大學曰:心廣體胖。


心既廣矣,體复胖矣,而謂病之不去體者,妄也。


至若枝葉之或憔悴而枯槁也,則又如之何?


亦唯直從於其根焉。


而培之,而溉之,培之溉之而生意有不復息乎?


蓋草木之根,病則枝葉病。


若人之心猶草木之根也,心病則身病,心不病則身不病。


故身病由於心病。


而體胖,數語乃去病之聖藥也。


魂魄說鬼雲為魂,鬼白為魄。


云者,風,風者,木;白者,氣;氣者,金。


風散故輕清,輕清者,魄從魂升。


金風故重濁,重濁者,魂從魄降。


故聖人以魂運魄,眾人以魄攝魂。


魂晝寓目,魄夜舍肝。


寓目能見,舍肝能夢。


夢多者,魄制魂;覺多者,魂勝魄。


蓋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


五者運行不已,所以我之偽心流轉造化幾億萬歲未有窮極。


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幾萬株。


天地雖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幾萬禽,陰陽雖妙,不能卵無雄之雌。


是以聖人,萬物之來,對之以性而不對之以心。


性者,心未萌也,無心則無意,無意則無魄,無魄則不受生,而輪迴永息矣。


蟾光說太虛寥廓,皓月粲然,雪浪翻騰,金蟆吐耀。


人見月之所以明而曰:金精盛則月明焉。


孰知金之所以生者,自月而產也。


人見金之產於月,而不知月之明本出於日也。


月者,喻元性也。


水,喻坎宮也。


金蟆者,喻一點真陽之竅也。


元性, 喻月性之用也。


性之初見,圓陀陀,光燦燦,狀似流星。


蓋氣質之性稍息,而元神真性就見,如雲開則月現,霧散則陽暉。


才見此物,分明便是元氣產矣,速急採取。


譬之,見賊便捉,毋令再逸。


收歸於鼎器之中,則一點元氣蟾光終,不可得而出矣。


降龍說離日為汞,中有己土,強名曰龍。


其形獰惡,主生人殺人之權,專成佛成仙之道,威能變化,感而遂通,雲行雨施,品物流行,乾之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子曰:龍德而正中也。


世人不悟此龍生生之功,每服其害。


若人悟而畏之,調而馭之,則能降此獰惡之龍而積至精之汞。


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火性不飛,則龍可製而有得鉛之時。


故曰:不積汞,何以取其鉛,不降龍,無以伏其虎。


且真鉛真汞未易相投,而真虎真龍亦難降伏。


學道者若能了得這個字,其他事皆未務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53:13 | 只看該作者

伏虎說坎月為鉛,鉛中有戊土,強名曰虎,其形猖狂,雖能傷人殺人,卻蘊大乘氣象,舉動風威,叩之則應,舍弘光大品物資生文。


王重陽曰:履虎尾,不咥人。


亨又曰:愎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子曰:素愎之往,獨行願也。


若人悟而畏之,馴而調之,則能伏此猖狂之虎,以產先天之鉛。


伏之者,伏身中真水,水源至清,則虎可伏而無咥人之害。


故歷代聖師以降龍為煉已,以伏虎為持心。


是以純陽翁雲:七返還丹在人,先須煉己待時。


紫陽翁雲: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


皆此義也。


三家相見說身、心、意謂之三家。


三家相見者,胎圓也。


精、氣、神謂之三元。


三元合一者,丹成也。


攝三歸一,在乎虛靜。


虛其心,則神與性合。


靜其身,則精與情寂。


意大定,則三元混一。


情合性謂之金木並,精合神謂之水火交,意大定謂之五行全。


然而精化為炁者,由身之不動也。


炁化為神者,由心之不動也。


神化為虛者,由意之不動也。


心若不動,則東三南二同成五也。


身若不動,則北一西方四共之也。


意若不動,則戊己還生數五也。


身,心、意合,則三家相見,結嬰兒也。


和合四像說四象者,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龍木生火,同矚乎心。


心者,象帝之先靈妙,本有中之真無也。


心若不動,則龍吟雲起。


朱雀斂翼,而元氣聚矣。


虎金生水,同系乎身。


身者,歷劫以來清靜,自無中之妙有也。


身若不動,則虎嘯風生。


玄龜潛伏,而元精凝矣。


精凝氣聚,則金木水火混融於真土之中,而精神魂魄攢簇於真意之內。


真意者,乾元也。


乃天地之母,陰陽之根,水火之本,日月之宗,三才之源,五行之祖,萬物賴之以生成,千靈承之以舒慘。


意若不動,則二物交、三寶結、四象和合、五行攢簇,俱會八中宮而大丹成矣。


故紫陽雲:五行全要八中央。


蓋此之謂也。


取坎填離說鉛汞者,太極初分,先天之炁也。


先天炁者,龍虎初弦之炁也。


虎居北方坎水之中,而坎中陽爻原屬於乾。


劫運未交之先,乾因顛蹶馳驟誤陷於坤。


乾之中爻損而成離。


離本汞居,故曰,坎內黃男名汞祖也。


龍居南方離火之內,而離中陰爻原屬於坤,混沌顛落之後,坤因含受孕育,得配於乾。


坤之中爻實而為坎,坎本鉛會,故曰離中玄女是鉛家也。


似此男女異室,鉛汞異爐,陰陽不交,則天地否矣。


聖人以意為黃婆,引坎內黃男,配離中玄女。


夫妻一媾,即變純乾,謂之取坎填離,复我先天本體。


故悟真篇云:取將坎內中心實,點化離宮腹內陰,正此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53:42 | 只看該作者

念觀音咒說此咒是觀音菩薩微妙心印。


若人書寫六字大明咒者,即同書寫三藏法寶;若人得念六字大明咒者,則同諷誦七軸靈文。


又能開智慧門,能救百難苦,三世業冤,悉皆清靜,一切罪障,盡得消除,解脫生死,安樂法身。


然而念咒亦有密訣。


故第一聲中叫唵之,乃以呼吾身毘盧遮那佛也。


第二聲東而嘛之,乃以呼吾身不動尊佛也。


第三聲南而呢之,乃以呼吾身寶生佛也。


第四聲西而叭之,乃以呼吾身無量壽佛也。


第五聲北而咪之,乃以呼吾身不空成就佛也。


第六聲复上返於喉而作吽者,乃以呼吾身大勢至金剛也。


久則五炁歸元,即成就不思議功德而證圓通也。


九鼎煉心說日也者,天之丹也,黑而蕩之,則日不丹。


心也者,人之丹也,物而霾之,則心不丹。


故煉丹也者,煉去陰霾之物,以復其心之本體天命之性之自然也。


天命之性,吾之真金也,人人之所必有者。


氣質之性,金之濁渣也。


上智之所不無者,若以人倫日用之火而日煉之,則氣質之性日除。


氣質之性日除,則天命之性自見矣。


故五帝三王君也,而以君道而日煉其心;伊博週召相也,而以相道而日煉其心,孔曾思孟師也,而以師道而日煉其心。


無時而不心在於道,無時而不以道而煉其心,此乃古大聖大賢為學之要法,百煉、煉心、煉性之明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2-9-16 10:54:55 | 只看該作者

八識歸元說釋氏謂,人之受生,必從父精母血與前生之識神三相合而後成胎。


精氣受之父母,神識不受之父母也。


蓋從無始劫流來,亦謂之生滅性。


故曰:生滅與不生滅和合而成八識也。


蓋造化間有個萬古不移之真宰,又有個與時推移之氣運。


真宰與氣運合是謂天命之性。


天命之性者,元神也。


氣質之性者,識神也。


故儒家有變化氣質之言,禪宗有返識為智之法。


今人妄認方才中有個昭昭靈靈之物,渾然與物同體,便以為元神在。


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本,非不生不滅之元神也。


噫,識識易,去識難,若不以天命元神戰退無明業識。


終在生滅場中,未見有出頭日也。


五氣朝元說一氣初判而列二儀,二儀定位而分五常,五常異地而各守一方,五方異氣而各守一子。


青帝之子名龍煙,受甲乙木德之三氣。


赤帝之子名丹元,受丙丁火德之二氣。


白帝之子名皓華,受庚辛金德之四氣。


黑帝之子名玄冥,受壬癸水德之一氣。


黃帝之子名常存,受戊己土德之五氣。


故金得土則生,木得土則旺,水得土則止,火得土則息。


唯聖人知回幾之道、得還元之理。


於是攢五簇、四會、三合、二而歸一也。


蓋身不動則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動則氣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則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則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則意定而土朝元。


此謂五氣朝元,皆聚於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4:10 , Processed in 0.953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