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恒卦-釋彖辭-43】 宣聖講義此釋彖辭之義。
明全卦之大用也。
言恒之命名。
以其德用之能久。
何以能久。
則由卦之剛上柔下。
因咸為男下女。
陽反在下。
今恒承之。
陽出于陰。
女下于男。
乃為剛上柔下。
以共致其能久恒之德用。
剛上柔下有二義。
上為震陽也。
下為巽陰也。
一也。
震自咸之艮。
變而上升。
巽自咸之兌。
變而下降。
二也。
故曰剛上而柔下。
以一而字。
明其所自變也。
雷風相與。
雖先天居對位。
有相薄之象。
而後天則連接。
成相與之情。
以震巽同為木而同方。
上下相連。
終始相續。
震起巽止。
剛表柔裏。
如日與月。
晝夜繼明。
如冬與夏。
寒暑繼行。
以孚于天地。
承順清寧。
以契于性命。
動靜利貞。
此其所以稱恒。
而克達其久且大之名。
恒?也。
在天則日月連?。
在地則水陸連?。
在卦則震巽連?。
在用則剛柔連?。
連則不絕。
?則不歇。
不絕則終始如一。
不歇則變化無跡。
如人之至誠永不息。
如道之至一永不二。
以二合一。
以柔濟剛。
斯成恒久之德。
而乃孚于天行。
故曰巽而動。
剛柔皆應恒。
言恒之陰陽。
恰得其平也。
上下相匹。
往來相翕。
內外相協。
終始如一。
此由其上下震巽相應也。
二者皆以木旺于春。
致其生成之功。
達其繁育之能。
順其和諧之情。
遂其進退之心。
故恒彖辭稱為亨。
無咎利貞。
以恒克久于其道也。
惟亨而利貞。
宜其能久。
以其和于性情。
宜其孚于道也。
道賅天地。
天地一成不改。
是甚恒也。
博厚高明。
振古常新。
是其悠久無疆之德。
而克稱恒久不已也。
因恒而久。
久而遠。
遠而大。
是以利有攸往。
言雖持久而不自畫。
有常而不自囿。
是以日進不已。
而成其恒。
終則有始。
如天之行。
寒暑往來。
日夕晦明。
皆以其恒而能進。
久而能新。
此即終則有始之德用也。
苟終而不復始。
是窮于其終也。
安得謂之恒乎。
如歲盡不春。
夜盡不明。
是不能恒。
安得久且大乎。
人或以為恒則不變。
而不知變乃恒。
或以為恒則不進。
而不知進即恒。
然變而不失其常。
進而自順其方。
正天地之道也。
可徵夫日月之光。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四時變化而能久成。
此天道之恒。
以其能順變而循序以進。
合德而相與代明。
故以變成其恒。
進遂其恒。
聖人則之。
久于其道。
而天下化成。
此聖人至誠無息。
以配天地之恒。
而德業常新。
教化永存。
正人道之恒。
仍不外夫剛柔相應。
終則有始。
以孚于亨利貞者也。
觀其所恒二句。
以明證恒用之大。
而恒之所發。
則莫不昭其情。
情動而正。
志合而光明。
如夫與婦之齊其家。
以延其宗也。
此人之恒。
亦人之情。
推之天地之情。
萬物之情。
皆可于此恒中見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