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81#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8:58:2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八卦講義-39


在先天為正位。


與老陰少陽。


所象重要。


而在後天。


則係坎離震兌之所分化。


以明氣之往來。


數之大小而已。


故反置于隅位。


不似先天之重要矣。


蓋天地生化有主宰。


氣數有權衡。


當位者貴。


逢時者宜。


坎離震兌。


位當時逢。


其綱領全易。


如一歲之四時。


天下之四方。


為拄持全體者也。


而乾坤巽艮。


則其節目。


附庸于四正者。


故處于隅位。


而當于閒時。


其取象自異于先天也。


先天以乾坤為主。


故二者獨尊。


後天以四正為綱。


故餘者為賤。


道有輕重。


物有先後。


不獨後天之乾坤。


非先天比。


且所象者。


亦異于先天。


猶洛書之數。


雖同河圖。


而其名類。


已非河圖之舊。


故乾坤在先天為全易主體。


在後天則僅一枝節之用。


與巽艮同觀。


人或疑其退處一隅為不倫。


或意其甘于退讓為自卑。


皆誤也。


皆不明後天卦象所取義全異者也。


夫後天之乾坤。


為本五行之物。


推演而得之象。


與各卦象同。


非復統二氣之乾坤矣。


後天二氣之主。


以水火當之。


水火之外。


則皆升降往來之象。


乾在西北。


坤處西南。


其象不過陰陽升降之跡。


水火往來之道耳。


後天之用。


以事物為主。


不限于氣。


而氣行有形。


氣至有質。


所象有物。


非空言天地也。


故後天乾坤。


自水火之升降。


陰陽之往來。


而見其所象之物。


不可與先天乾坤等量齊觀。


若不明此義。


而仍視如先天。


則將坎離混觀。


而亂其序。


抑將天地顛倒。


而失其真。


則何以明文王卦位哉。


故乾坤巽艮之在後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8:58:4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八卦講義-40


正同先天之震巽艮兌。


其位序既易。


其象數隨殊。


此即先後之分。


體用之別。


學者不可執于名。


而忘其實。


滯于象。


而遺其位。


混先後天而一之。


使體用不彰。


變化不明。


而無以探易之蘊也。


文王卦位。


以後天二五之氣。


分布天地間而不息。


為陽者。


求于陰而成生育。


為陰者。


近于陽而見變化。


故系以分。


類以別。


正如洛書之數。


陰陽次序。


分為兩系。


奇偶之數。


交錯以行。


不似河圖之一氣相環。


終始相屬也。


蓋動愈久。


則變出愈多。


生日眾。


則類分日繁。


有必至之勢也。


文王之卦。


既以坎離震兌。


分列四柱。


則乾坤巽艮。


自隨之而各屬其類。


因後天事物。


以形為主。


形氣所成。


以方為定。


二五所生。


隨其類而位于一方。


水從北。


火歸南。


木在東。


金居西。


土行中央。


而運四季。


各有其序也。


水與金接。


火與木連。


風木相依。


水天一氣。


山土成地。


而載萬物。


相生則承其氣。


相制則抗其位。


各有其次也。


故先天乾為天。


包舉宇宙。


後天則屬金。


建位西北。


先天坤為地。


載育群倫。


後天則屬土。


序次西南。


南為離火。


與土相生。


北為坎水。


與乾相得。


而西方之兌屬金。


亦生自土。


而類于乾。


艮為山。


為氣之終。


與土同類。


而水泉潛焉。


震為木之生地。


木雖生于水。


必得土之培。


故自山出。


巽亦木也。


風之所見。


風亦氣也。


火之所燃。


其性相宜。


其位相接。


故成環也。


水為火仇。


金為木敵。


土受木制。


金被火刑。


水逢土掩。


氣為風搖。


相異其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8:59:0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八卦講義-41


相抗其位。


相制其能。


相隔其次。


故成錯也。


環則氣順生成。


錯則氣變化見。


分則為四為八。


推之無盡。


合則為五為二。


返之太極。


此固後天自然之象。


亦文王卦位之所定也。


且文王卦。


為推伏羲卦之用。


而盡其變也。


即本先天氣數。


推至後天事物。


以求其遞嬗之跡也。


故伏羲卦位次。


為易之體。


文王卦位次。


為易之用。


因用得體。


因體得用。


原無二致。


則伏羲卦之位次。


即文王卦之前身。


而文王卦之位次。


即伏羲卦之變象。


二者一而二也。


由其異以求其同。


知其同以辨其異。


此習易者之所先務。


而不可不通之為一。


以明其旨之所在。


與象之所示也。


如文王八卦之序自震始。


與伏羲似同。


而一則出于坤。


為陽始生。


一則變于艮。


為陽已動。


是不同也。


蓋先天之氣。


一六為水。


三八為木。


其序同也。


後天之物。


因土制水。


因水生火。


其用殊也。


故甲乙為木。


必得壬癸之生源。


而甲己化土。


方成生化之大用。


若徒水不生木也。


有土以培之。


有山以蓄之。


則水用見。


而木道成。


此後天之序。


有異于先天。


而震坤之位。


有殊于前象者也。


先天生化本乎氣。


故五行順序。


後天生化存乎形。


故五行錯行。


一年之序自春始。


一日之氣自寅見。


一地之氣自東起。


故後天以震司動令也。


動者自靜出。


則震必自艮出。


艮者止也。


由動而止于靜。


此艮為氣之終。


由靜而漸于動。


則艮又氣之始。


故艮者始終之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8:59:2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八卦講義-42


先天以艮入地。


後天以艮出水。


故艮之先後天。


皆為終始之樞。


而在後天尤至顯也。


東北之方。


正生機所息。


如春之先。


冬之盡也。


山土之中。


正生物之所始。


如木之根。


草之荄也。


故艮者。


萬物之所資以生育者也。


其同者則為坤。


故與抗位。


然後天之序分相次也。


以升降言。


則坤艮相對。


以出入言。


則巽艮相當。


巽為風木。


草也。


氣也。


草木之出于地。


已異于艮之根荄。


風氣之流于空。


卻近于乾之金氣。


故與乾對。


而同艮比。


乾為氣。


若天空之氣。


與水一類。


化而為水。


凝而為金。


位在坎兌間。


則西與北之相生也。


次于西北方。


則淨土之天所在也。


佛稱淨土在西方。


而佛身金剛不壞。


佛相非空非色。


其義與乾象同。


佛言四大。


地水火風。


獨少金。


而以西方淨土為佛地。


亦與五行之言一也。


故乾為天。


而性屬金。


而位西北。


與巽對。


以用言。


則與坤對。


坤司載物。


乾司覆物。


坤為生。


乾為化。


乾知大始。


坤代有終。


皆功用之相當也。


故位相比。


此亦先後天之同異也。


在五行生制中。


萬物生化以成。


固氣之所推盪也。


八卦之分。


五行以象物。


因二氣生降消長。


以象生化之跡。


而以後天之卦為最明顯。


蓋先天之卦。


為示氣之本體。


與其行至之序。


非如後天均可按之事物也。


後天卦象。


全體生化。


有行至之序。


有變遷之跡。


有相生制之象。


有相循環之式。


故分觀之。


則一節一方之物。


合觀之。


則全部全體之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8:59:4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八卦講義-43


均貫通者也。


如先天之卦。


天地水火對列。


山澤風雷抗居。


其氣布于兩間。


其數分于萬物。


而不相聯接也。


故分為二。


以屬于乾坤。


後天則不然。


以水火為主。


金木為輔。


四隅相錯。


皆相接也。


因後天之象。


由合而分。


本無窮盡。


雖本先天一氣。


可統于陰陽。


而應五行生化。


可變為萬用。


故水火司乾坤之用。


金木助陰陽之功。


功用以全。


物事以備。


在先天以元氣為貴。


故乾包坤。


而後天以生化為先。


故陰先陽。


此離上坎下。


與乾上坤下各不同也。


生化之用。


以陽求陰。


得陰始生。


陽不獨生也。


故曰陰陽。


而上離下坎。


離陰以代乾。


坎陽以代坤。


陰陽互濟。


生化乃見。


此實天下至理。


萬物大本。


而後天卦象位次之要義也。


若仍如先天之象。


則生化不成。


氣數不續。


道之窮也。


窮則必變。


變則後天之象見。


此文王之卦。


必繼伏羲而明。


而離坎之位。


必代乾坤而立者也。


物變必因陰陽之交。


事變必因氣數之易。


天地尚不得不變。


況下者乎。


後天者變象也。


變于先天。


而成現在之象。


故人道存焉。


人道以為主。


則乾坤退用。


此離坎屬人。


為後天位次之樞。


而主八卦之用也。


學者當細思之。


宗主附注此言文王卦方位次序大概。


至乾坤易位。


體用不同之理甚深。


非片言可盡。


向無人注意及此。


何者先天。


何者後天。


何以易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0:1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八卦講義-44


何以易序。


均模糊看過。


遂使易教不明。


故夫子特指出之。


又曰易卦之用。


重在後天。


如人之生。


重在已生之身。


而不可忘生之所自。


則後天之卦必本于先天。


以尋源探本。


且得原始要終也。


然後天之與先天。


全異其象。


先天無形。


純屬天道。


後天有質。


已為人事。


其隱顯不同。


名類自異。


必兩兩比較。


方知其變化所由。


而明天人之道所判也。


以先天為始。


則後天為終。


以後天為行。


則先天為歸。


何哉。


天人本無二致。


生化必有本源。


生死本非兩歧。


行程必歸究竟。


此天人之至理。


人間之大則。


不得有其一。


忘其一。


則習易者。


不得有先天而輕後天。


不得因後天而棄先天。


此文王之易與伏羲易。


原相闡明為用者也。


學者當于此深求其故焉。


又曰易之後天卦。


全為象後天事物氣數人物生化者。


故名後天。


亦可謂之現世卦。


與先天卦相應。


明終始來去之跡。


見形神生滅之途。


一天道。


一人道也。


然天道在今世。


必因人道而後見。


如棄人道而求天道。


是猶棄人身而求人性。


將何從得之。


故在現世求明易數。


不得不自後天卦始。


所貴在以後天合先天耳。


先天後天本一氣所生。


則卦象一類所化。


返而求之。


無不符合。


此要在返耳。


傳曰。


易逆數也。


又曰。


原始要終。


即明指易之大用。


而往者言往前。


來者言自來。


逆者返也。


此義人多誤解。


以為知來為知將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7#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0:3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八卦講義-45


而錯釋逆字。


使易以明道之義不復明。


而忘後天先天一致之旨。


實不得聖人之心。


將何以致易之用哉。


又曰此言後天八卦位次之理。


以後即後天六十四卦位次之義。


以後天卦重在位次。


卦名及象。


先後無異。


異在位次。


全易因位次之異。


而用不同。


彼連山歸藏。


皆位次之異耳。


世傳有異名異象者偽也。


文王卦即出自連歸。


而莫不本于伏羲。


何異乎名象哉。


果異其位次。


即不勝用之矣。


天地以變而成。


則易之旨必變。


此位次有必異也。


天地以不變而久。


則易之本不變。


此名象必同也。


明此義者。


則于逸書真偽不辨自知。


宏教附注夫子所講極詳。


因所關甚大。


不得不先為指明。


後之習易者。


能將此等處明白。


則一讀經文。


無不貫通。


因經文皆取先後天位次。


明其氣數變化。


而證其吉凶順逆。


以占天人之道者也。


文王六十四卦次序表圖表十五上下經卦名次序歌文王六十四卦合三十六宮圖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1:0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46


圖表十六宣聖講義六十四卦。


自八卦出。


無論伏羲文王一也。


其次序自伏羲八卦方位定。


無論先後天一也。


唯六十四卦。


有本宮次序。


有本卦次序。


有相錯次序。


有相和次序。


各以其變化而定。


本宮者。


分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宮。


各八變。


成六十四卦。


此序卦之自生也。


本卦者亦依八卦之生化。


而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之序。


分屬一卦。


以成八屬。


此明卦氣之消長為循環也。


相錯者以卦之交錯。


分乾坤坎離震艮巽兌。


相交錯而成行。


以循環而為序。


即周易上下經之序也。


相和者亦卦之交錯。


合其體用。


明其常變。


和先後天之例。


一伏羲文王之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1: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47


並及連山歸藏之成規。


與本宮本卦參照而為序者。


即雜卦傳之序也。


蓋卦變本多。


變必有例。


易以明變。


則一變有一序也。


以此四者舉其凡。


若盡其變。


尚不止耳。


六十四卦既由八卦出。


八卦之序。


己有不同。


則六十四卦之序。


自分多類。


不過後天易象重在交錯。


二五流行。


無不交互。


天下萬類無非錯行。


合則以生。


分則以化。


推之不盡。


用之不窮。


則當以文王所序之例為主。


以能象現在之事物。


而可推諸往來之氣數也。


其他各例。


以備參考。


俾知序變則用殊。


易道不窮。


則變例無盡。


有後聖者出。


推而廣之亦足與文王易同。


則變例之存。


將有待于推闡。


不獨溯源探本已也。


文王所定六十四卦次序。


大別之為上下篇。


而上篇統于乾坤坎離。


下篇統于震艮巽兌。


此大略也。


其實皆相錯交互。


明氣之周流。


二氣消息往復無已。


自為環行。


係後天自然之象。


由先天既變。


氣隨形化。


數隨事見。


天道存于人物。


化育寓時位。


皆莫為而為。


莫致而至。


以繼往啟來。


?今鑒古。


無不符合。


故為易之主體。


而見卦之大用也。


上篇三十。


首乾坤而終坎離。


明先後天之卦象異主。


坎離即以代乾坤。


為宇宙之樞機。


運陰陽之中極。


而天地間萬物從此生化也。


下篇首咸恆。


終既未濟。


即本上篇乾坤坎離交錯。


而成人類之萬事萬象。


以震艮巽兌縱橫其間。


明事物之回環曲折。


無窮無盡。


人主其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0#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3:0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50


內陽外陰。


後天主動。


內陰外陽。


故文王之序。


以乾始。


以未濟終。


示陽氣之循環。


為後天生化之本。


而陽氣之終盡。


為人物窮竭之時。


此其取義。


亦象天地自然之氣者也。


況易者。


盡而無盡。


窮而復通。


以其循環也。


天地為一大循環。


終則有始。


非不續也。


故未濟窮而不窮。


宗主附注數與象之變。


皆氣主之。


先後天之象。


無論何變。


其氣仍一貫也。


人世事故。


亦由氣而生變遷。


氣有盛衰。


事有成敗。


不問其人之勢力如何。


氣果自餒。


必為人所侮。


其禍福隨之而易。


蓋氣之通于天。


無時或阻。


果不自振。


必逢災祲。


雖由德業不立。


善念不固。


而其召致。


則關乎氣。


以氣之壯。


必先有善德。


孟子所謂配義與道。


無是餒矣。


義為外功。


道為內行。


功行不失。


氣乃剛大。


此養氣即脩持也。


俗人一時之慣。


亦能作其氣。


但不須臾而復餒。


以其利害得失。


時縈于心。


雖欲振奮。


不可得也。


故災患之來。


不可抵禦。


如項王之雄。


猶不免烏江之敗。


況下焉者乎。


故世變人自召之。


興亡人自致之。


而應之者天也。


數也。


先天之變為後天。


即此例也。


人事紛紜。


中心失主。


欲不變得乎。


所要在觀象知數。


明天命以定人事。


則變者可以挽回。


敗者仍獲支持。


此文王示民以變。


而教之有所為。


以自立命也。


果知此義。


雖處善變之時。


仍有順變之道。


且能盡後天之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1#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3:2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51


以復于先天之常。


以人勝天。


以事淑命。


則文王作易之主旨。


亦夫子講易之深心。


所望識時之士。


能于此三致意焉。


宏教附注夫子所講。


至精詳。


人多不明文王卦序所由來。


及先後天次序之不同所由致。


而妄為推擬。


是不明易道本旨也。


本來先後天卦。


即在體用之分。


不在伏羲文王之辨。


如以伏羲八宮序為用。


則文王八卦可稱先天。


如以文王六十四卦序為用。


則伏羲八卦為先天。


蓋其變化所自出也。


此外尚有各種序例。


如六日七分。


以中孚始。


分主一歲者。


亦自有其用。


而與此不同。


今但就周易言。


故以文王之序為定。


以其所合後天變化。


其用至多。


且與連山歸藏之序。


可相參證也。


觀雜卦傳之序。


與文王者大同。


即可見矣。


宗主疏述夫子以周易與伏羲卦序異同。


及連歸兩易次序不一。


為易學源流所關。


非加詳釋。


人不易解。


即文王制定卦序之時。


亦經研求周密。


與其他各易無不貫通。


以承伏羲之舊。


而宏其用。


以新連歸之制。


而廣其變。


使後人于此。


得易道精微。


以達天道人道。


鉅細無不一以貫之。


故其意至深。


義至精。


非經後聖詳為演繹。


不能盡其奧妙。


夫子既為集序列傳。


以輔經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2#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3:4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52


復為授徒講習。


以開後學。


其功不在文王之下。


然經歷久遠。


圖表不全。


後儒失傳。


精羲以晦。


故于講示之際。


命就易道所蘊。


世見所忽者。


隨時疏述。


以為習者指正謬誤。


文王之易。


重在卦序。


卦由序變。


爻由序明。


氣之升降由序見。


數之窮通由序知。


蓋卦無序。


則一卦六爻。


其用有限。


一為之次序。


則卦與卦接。


爻與爻連。


宛如龍蛇夭矯太空。


不知所至。


又如雲霞絢欄無際。


自成其文。


外有色相以為徵。


中有元氣以為宰。


天地化育以之出。


人物生化以之成。


此皆一序之所含。


而為全易之所本。


故于講及卦序。


特為詳盡。


恐有未達。


仍命申述。


但就序而知易。


就易而明道。


文王之心可探。


伏義之制猶存。


則千古易教必更光明。


而中國文化且將推廣。


其所關固匪淺矣。


周易六十四卦序。


自乾坤至坎離三十卦。


為上篇。


自咸恆至既未濟三十四卦。


為下篇。


此其大別也。


蓋本于天道人道之分。


以上篇象天道。


天地萬物生化之序。


下篇象人道。


人生萬事之狀。


各有所自。


則氣與形也。


上篇以氣主。


乾坤坎離主之。


下篇以形主。


震艮巽兌主之。


氣主化。


形主生。


氣主分行。


形主合育。


氣之始先天。


故仿河圖。


形之成後天。


故本洛書。


二者一氣所分。


而有先後。


一德所化。


而有分合。


故上篇之卦。


乾坤坎離皆分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3#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4:0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53


下篇則相交。


咸恆為乾坤之交。


既未濟為坎離之交。


天地以氣運。


故分立而生化自見。


人物以形育。


故必二五交合。


而生化始成。


故咸恆為少男少女。


長男長女之交合。


以見乾坤之同化。


既未濟為中男中女之交合。


以見坎離之共生。


不似上篇之乾坤坎離。


上下獨居。


雖有泰否二卦。


而氣未交也。


形未化也。


泰為坤上于乾。


否為乾加于坤。


雖見氣之上下。


乾坤之形未易也。


若咸恆則乾坤已化。


艮兌震巽以成。


其氣渾合。


其精凝接。


其象自異。


此上下篇所分也。


蓋以全易卦象言。


則伏羲者。


為先天。


文王者。


為後天。


若就文王卦言。


則上篇為先天。


下篇為後天。


二者一而有異。


同而自殊。


不可不察也。


夫物之為物。


凡有生化者。


皆有此別。


即各卦亦然。


各卦皆有其先後天。


不獨上下篇也。


即伏羲之為先天者。


亦自有其後天。


非純先天一類也。


以與文王卦對。


則屬之先天耳。


故先天二字不可泥也。


分而析之。


先天之中有先天。


後天之中有後天。


一卦尚然。


何況全易乎。


此讀周易所必先知者。


不然。


則上下篇之分。


將不知其何意。


則更何由以明文王之卦哉。


周易卦序。


自有其例。


與他易別。


其分上下篇。


一也。


列卦取反對卦。


二也。


卦爻必相對。


以陽爻對陰爻。


以上卦外卦對下卦內卦。


皆不相失。


三也。


對舉或兩卦。


或四卦。


必成循環。


此往則彼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4:2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54


此升則彼降。


動靜剛柔。


不失其次。


四也。


卦氣相接。


周流無已。


合之八宮。


必相當。


在一世者。


與五世對。


二世者。


與四世對。


三世與三世對。


游魂與游魂對。


歸魂與歸魂對。


反覆皆然。


不差其度。


五也。


各卦成列。


順行者自右。


逆行者自左。


必與先天八卦方位相對。


乾與坤。


坎與離。


為上篇主卦。


故乾坤二宮對舉之卦十二。


坎離二宮亦同。


震兌艮巽為下篇主卦。


故震巽二宮對舉之卦十。


巽艮二宮亦同。


而震與巽艮與兌。


先天對位。


故對舉者各四。


其他則非主位之對或反。


僅為升降往來之地。


故對舉者少。


如乾與離與坎。


坤與離與坎。


震與艮。


巽與兌。


各得二卦。


非乾坤坎離之比也。


因先天八卦之位。


明後天分合之用。


不失其序。


六也。


以此六例。


為周易六十四卦序所本。


即文王仿諸河洛之象。


伏義八卦之位。


而定其制。


以明後天生化之氣。


人物往復之數者也。


乾坤至既未濟為一大循環。


終而復始。


其中各卦。


自為終始。


自成循環。


猶一歲之四時也。


則久而後周。


一日之晝夜也。


則暫而即復。


而積日為月。


積月為歲。


仍一貫也。


故六十四卦雖為一大環。


其間或兩卦。


或四卦。


或八卦。


復為一小環。


以象日月歲時之氣。


即以象天地字宙之數也。


近之小之。


則一身可測。


遠之大之。


則萬紀未盡。


故六十四卦。


足以窮天下之事物。


盡天下之變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4:3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55


無不知之于近易。


而卜之于將來也。


周易六十四卦之序。


乾坤之後為屯蒙。


屯為坎宮二世卦。


蒙為離宮四世卦。


此離與坎對。


二與四對也。


屯為坎震合。


上水下雷。


為二陽四陰爻。


蒙為艮坎合。


上山下水。


為二陽四陰爻。


為相對也。


屯為初與五爻為陽。


蒙則二與上爻為陽。


以屯之象。


覆則為解。


反則為蒙。


蒙之象。


覆則為蹇。


反則為屯。


蓋震與艮相反也。


反者陰陽兩反。


如艮之初二爻為陰。


三爻為陽。


震之三二爻為陰。


初爻為陽。


艮為一陽在上。


震為一陽在下。


其爻數同而位異。


故相反也。


屯蒙之下為需訟。


需為坤宮游魂。


卦訟為離宮游魂卦。


其世相當。


而宮則相比。


以離為後天對位。


先天比位也。


需為坎乾合。


上水下天。


訟為上天下水。


相反也。


需訟皆四陽二陰爻。


唯需之初二三五爻為陽。


訟則二四五上爻為陽。


恰反對也。


以屯蒙之二陽四陰爻卦。


與需訟之四陽二陰爻卦。


亦相對也。


自為循環。


而上下不同。


內外異位。


自上始。


至下終。


自內往。


至外來。


自成復也。


而二與四對。


仍與世例同故。


屯蒙為對舉。


需訟亦為對舉。


而四卦又成對舉。


自相環復。


此文王序卦之明例也。


其下師與比反對。


小畜與履反對。


師比皆歸魂卦。


皆一陽五陰爻。


而師之一陽在二爻。


比之一陽在五爻。


上下內外相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5:0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56


小畜與履皆五陽一陰爻。


小畜之一陰在四爻。


履之一陰在三爻。


亦相反也。


小畜為巽宮一世。


履為艮宮五世。


一與五對也。


而師比之一一陽五陰。


爻與小畜履之五陽一陰爻。


亦相反對。


而成往復循環之象。


其例與上同。


以下或為兩卦之往復。


或為四卦之循環。


或合八卦而論。


或計數卦而言。


皆按此例。


自其爻象可見也。


合之本宮可知也。


其卦如是定序。


即氣之所流。


爻如是往復。


即數之所得。


由其表可盡明也。


易數自有定例。


雖變亦然。


而所演者。


自先天始。


一以化眾。


知其一。


足以得其餘。


本以分枝。


探其本。


足以尋其末。


初非茫然渺然。


無可捉摸者也。


唯所難在得其本與一。


明其生變之例。


若不得明。


自無可尋繹。


故易象為重要。


序例為先務。


不能不會通之。


而熟于心也。


時之變化。


亦在例中。


果將易象探明。


更合之史事。


其亂也。


合于何象。


其治也。


合于何卦。


則今之為何象。


其結果為何卦。


皆可按圖得驥也。


又何茫然渺然。


以為無可捉摸乎。


其數前定。


皆不改。


唯人事所召。


或有遲早。


或增減耳。


其臨時之變。


可卜之。


卜以決一時之疑。


如合之而無疑。


則不待卜。


有疑而後卜之。


卜得其象。


更參所擬。


則未來事無遁情矣。


此為習易者。


必知之事。


非空談文字圖象也。


易以卜吉凶。


以正行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7#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5:2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57


豈為文字圖象之用已哉。


夫卦之所象氣之行也。


氣無止息。


行無疆域。


一以生化之例為序。


氣若不行。


生化亦停。


生化無盡。


氣亦不息。


唯生者必化。


化者復生。


一往一復。


氣亦如是。


故氣之行也以循環。


循環始能無盡。


若不循環。


則不久即窮。


如一年也。


春夏秋冬。


自成循環。


而後年年相續。


久而不盡。


氣行其間。


久而如故。


永不消失。


以其行之有度。


有升必降。


有去必還。


故變而不變。


生而復化。


雖所經日多。


生成日眾。


氣猶此氣。


行猶是行也。


故就其長遠言之。


氣將不盡。


就其短近言之。


終而復始。


物自生化。


氣自周流。


物有成敗。


氣無差異。


此天地之大則。


人物之定序。


而卦象之。


卦自乾坤。


象氣之始。


中歷各卦。


自為對舉。


象氣之生化。


往來升降。


象氣之循環。


終而復始。


象氣之無盡。


皆可于卦序爻象見之也。


卦以爻成。


明氣之陰陽也。


爻以卦別。


明氣之分合也。


氣在後天。


有二與五。


二五交互。


或生或制。


以成生化。


故卦有陰陽之類。


爻有五行之名。


古有以卦納甲。


以爻納辰者。


即明二五之所屬也。


卦有體用。


爻有世應。


即明二五之所交也。


如乾卦屬金。


納甲壬。


其爻納子午之類。


是有屬也。


乾之本宮各世。


依卦類推。


定其世應。


而游魂則納同艮。


歸魂則納同坤。


以此互計。


是相交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5:3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58


故卦序不獨參諸卦爻之數。


宜兼納甲納辰之屬。


不獨測其對舉循環之例。


宜兼考其宮位世應交互之規。


以其氣非復先天之純一。


其為物非復先天之簡單。


其所生化。


莫不交錯。


其所致用。


莫不對偶。


故其所象至眾。


所含甚雜。


非將各例一一按之。


必不能盡通其義。


而後天言氣數。


固不能外于二五之交錯生制。


則言卦象。


可不先明之哉。


六十四卦。


自乾坤起。


皆有二五交錯之跡。


如乾陽坤陰。


乾金坤土。


乾納甲子壬午。


坤納乙未癸丑。


皆相交錯也。


以乾之陽而屬金。


本西方陰類。


而納甲子壬午。


甲為東方木。


而化土。


壬為北方水。


而化木。


子午一水一火。


各不同類。


而集于一卦。


則可知後天之氣雜居。


而二五交錯。


以成其生制之用。


而見其生化之德也。


後天之異先天者在此。


而天地生化之例亦在此。


不可不知者也。


乾卦如是。


坤卦亦然。


純卦如是。


雜卦尤甚。


以下屯蒙各卦。


二五之交錯更多。


其象所包者更廣。


故其為物更眾。


自屯蒙以後。


氣行益雜。


生化益繁。


則交錯之情。


亦隨之益頻。


不獨一卦內外之交。


上下之錯。


且將兩卦互交錯之。


不獨一宮世應相交。


本對相錯。


且將他宮互交錯之。


推而至于四卦之交。


八卦之錯。


反卦覆卦亦交錯之。


愈交愈頻。


愈錯愈眾。


于是生化愈廣。


名類愈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6:0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59


而氣周流其間。


永無寧息。


此則後天萬事萬物之象。


蓋莫不自二五之氣。


交錯所成。


則文王卦序不外乎交錯為用。


其例自可見矣。


各卦之序。


由于交錯。


生成者有之。


變化者有之。


一卦之氣由于交錯。


相生者有之。


相制者有之。


故生者有化。


化者有生。


而得者為利。


忤者為害。


利害以具。


吉凶以分。


此由交錯之象。


足以見其善惡之兆。


悔吝之途。


而于事之所宜。


物之所便。


以明氣之順逆。


數之休咎。


皆一一如指諸掌。


莫不在此卦爻之間。


一卦所含。


及于反覆。


連于此類。


通于變化。


達于往復。


一爻所示。


因于升降。


分于奇偶。


進于同異。


止于大小。


其事萬殊。


其物萬致。


其所應者。


先後天方位。


所出者。


本對宮世應。


所謂時日之差。


地位之別。


主賓之異。


動靜之殊。


莫不備焉。


莫不合焉。


究其始終。


探其中外。


而得其吉凶之象。


明其順逆之情。


固不在文字語言。


而必求之于卦與爻。


固不在卦爻圖象。


而必求之神氣之間。


則舍夫交錯之情。


更何以候之哉。


故卦者。


因象測物。


象者。


因跡求氣。


氣者。


因度明神。


神之所知。


則合乎道。


得道備智。


天尚不違。


何況其下者乎。


故習易者。


要自本求之。


二五交錯。


生化之本。


即一切之本。


學者可忽之乎。


要知卦之用。


全在交錯。


象之往復反對。


無非示交錯之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9:06:2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2-文王六十四卦講義-60


設不知交錯之用。


是不明易象。


更何能致易之用哉。


交錯者。


以交互而成其德。


錯合而行其氣。


示物之所出也。


如咸卦兌艮相交。


乾坤相錯。


為人類之始。


即此意也。


宏教附注宗主以易象不可執一卦一爻。


必會通其所包含之氣。


而明其所以成卦爻之故。


一卦一爻。


皆合多數氣化而成。


非簡單六畫而已。


故易經文言云云。


所指皆其象所有之義。


何以有此多義。


以其交錯也。


即一爻一畫。


亦與各卦各爻有交錯之情。


故一爻之辭。


有多至數語者。


古人文簡。


尚如此。


則明其含義多也。


不可輕輕念過。


必須一字一義。


細細咀嚼。


始知其字所由來。


而其由來。


不外交錯之情。


如二五交錯。


上下內外。


升降往復反對。


主客形神之類。


皆因交錯而見其跡。


非究如其來也。


其象關乎易者大。


必先合通。


始明易用。


若不從象下手。


更不知文字何所自來。


此宗主切言之也。


又宗主所講。


俱文王卦序。


須將各卦象一一對看。


以見其氣數升降往復。


無不有定則也。


即此以觀。


足見天地萬物生化推移之序。


無不相得。


蓋六十四卦為一氣數模型。


小大皆可照此推算。


苟有生成變化之物。


莫能外此例。


即天地世界。


亦有成住壞空之期。


亦如此象。


而自循環往復。


苟按之此例。


則千萬年猶可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2:14 , Processed in 1.26560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