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甚麼踩高蹺又稱為「柳木腿」、「腳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1 21:29: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甚麼踩高蹺又稱為「柳木腿」、「腳把」?

 

在《列子.說符》上載︰「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

 

是說在春秋時代,宋國有個叫蘭子的藝人,擅於雜技表演,把一對長木棍綁在腳上,能跑能跳,手上還同時輪流拋耍七把劍,技藝高超。

 

一般都認為這是最早的有關踩高蹺的記載。


早期的農業社會,在迎神、廟會或節慶遊行時,都可以看見踩高蹺的民俗技藝表演,其動作允文允武,時而詼諧時而驚險,所以深受大人小孩喜愛。

 

那麼,為甚麼踩高蹺又叫「柳木腿」、「腳把」呢?


踩高蹺的「蹺」,古作「趫」字,。

 

《說文解字》上載:「趫,善緣木之士也。」

 

就是擅於爬樹的人。

 

「踩高蹺」就是把雙腳綁上長約三至五尺的木棍,並能在上面且歌且舞的一種民俗體育活動。

 

「踩高蹺」還有多種俗稱,如縛柴腳、紮高腳、走高腿、拐子、踏蹺等,這些俗稱應都源於雙腳上綁著的長木棍。

 

「踩高蹺」起源於春秋時代,到魏晉南北朝時技術更臻完備純熟,花樣也更多;

 

唐宋時期,「踩高蹺」活動已經在民間盛行;

 

至明清時則成為迎神賽事、廟會、節慶活動中的重要表演項目,而「高蹺」一詞也是在清朝時才被使用。

 

踩高蹺是表演者雙腳踩在長木棍上,憑著傑出的平衡感和超群絕技,行動自如的演出行走、跳躍、前後翻滾、舞劍等特技動作。

 

他們大都濃妝豔抹,造型各異,並依所扮角色穿著不同的戲服。

 

高蹺的表演形式又分為「文高蹺」、「武高蹺」,前者有劇情重扮象,講究扭、逗及角色情節的詮釋;

 

後者則強調武術和個人技巧,以高難度技能為主,如疊羅漢、跳高桌、單腿跳、倒立等。

 

按蹺腳長短,高蹺又有高蹺、中蹺、低蹺(又叫跑蹺)三種,最長可達一丈多,最短的不足兩尺。

 

高蹺陣的組成無人數限制,六七個、甚至十多個都能成陣。

 

「踩高蹺」是流傳久遠的民間傳統文化技藝,它融合了地方戲曲、雜技、音樂、舞蹈、武術等,可文可武,動作活潑多樣,精湛的技巧,老少咸宜,因此才能流傳至今。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1:36 , Processed in 0.18749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