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4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甚麼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後要有垂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0 21:2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甚麼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後要有垂珠?

 

在古畫或電視、電影中演的古代宮廷戲劇,我們看到皇帝戴的王冠中,有一種是平板且前後有串串的垂珠,隨皇帝的頭擺動而搖晃著,那頂就是冕冠。

 

那麼,為甚麼古代皇帝的冕冠上前後要有垂珠呢?

 

古人對於服飾有一定的規定,並不是憑空隨意制定。如《續漢書?輿服志》上載︰「……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以五采章施於五色作服。」

 

所以古人是仰觀天象,俯觀地之法,尊崇天地德澤,效法大自然的華美紋飾,才制訂服章規制,並區分爵祿位階、尊卑貴賤。

 

漢服分為禮服和常服,其中冕服是帝王和百官最為隆重正式的禮服,通常在祭祀時穿著。

 

冕服包括冕冠、冕服、鞋子。

 

冕冠,簡稱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禮帽。

 

如《說文》記載︰「冕,大夫以上冠也。」

 

冕冠是由冕版、冕旒、笄、延、武、充耳等組成,這些物件都含有深意。

 

冕冠的頂部覆蓋一長形木板,稱為冕版。冕版又稱為「延」,用細緻的布帛包裹,板形前圓後方、前低後高。

 

前圓後方象徵天圓地方,有天子是奉上天旨意來治理天下之意;

 

而前低後高,呈前俯之狀,象徵皇帝有謙恭的美德,能傾聽民意,關懷天下百姓,這也是「冕」字的本意。冕版的中間橫著一條紅帶,代表天河,稱為天河帶。

 

冕版的前後各有垂珠,稱為冕旒。

 

又《禮記?玉藻》上載︰「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

 

孔穎達?疏:「天子玉藻者,藻,謂雜采之絲繩,以貫於玉,以玉飾藻,故云玉藻也。」

 

意思是說,「藻」是由五彩絲線編織而成,藻上穿以數顆珠玉,一串珠玉即為一旒,所以旒又稱為「玉藻」。

 

天子的冕冠有十二旒,諸侯以下依官職等級遞減。

 

如《字彙?冂部》上載:「古者諸侯、大夫皆有冕,但以旒之多寡別耳。」

 

據戰國時趙國史書《世本》記載:「黃帝作冕旒,垂旒,目不邪視也。」

 

因冕旒會在皇帝的眼前腦後來回晃動,也會遮蔽視線,故有告誡皇帝目光不邪視不該看的事物,品行要端正,遵守禮制,並且要有威嚴之意。

 

冕冠的帽身(圓筒狀)兩側各有一個小孔,稱為「紐」。

 

戴上冕冠後,要用玉笄(簪子)從紐的一側進入,穿過冕冠內的髮髻再從另一側紐出來,如此冕冠便固定在頭上不易鬆脫。

 

帽身的底部有帽圈,稱為「武」。

 

另外,在冕冠的兩側各垂一條懸繫玉瑱的綵線,稱「紞」。

 

紞上的玉瑱,正好垂在耳旁,是用來塞耳的玉器。如《說文解字》載︰「瑱,以玉充耳也。」

 

又《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

 

杜預?注:「瑱,充耳。」

 

孔穎達?正義:「禮以一絛五采橫冕上,兩頭下垂,繫黃綿,綿下又縣玉為瑱以塞耳。」

 

所以瑱又稱為「充耳」。

 

天子的充耳為玉,諸侯則為石。

 

充耳只是懸掛在兩耳邊,不是直接塞進耳內,目地是提醒皇帝身居宮中耳不聰,不可妄聽,勿信讒言。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3:42 , Processed in 0.10253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