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6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會走路的魚你見過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9 20:40:1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7-11 16:54 編輯

會走路的魚你見過麼?

 

 

魚兒能離開水生存嗎?

 

也許會超出你的想像,但下面要介紹的這七種令人驚異的可行走的魚很樂意自告奮勇為你展示。

 

裝備了額外能使它們從空氣中吸取氧氣的器官,這些魚中的漫步者為我們提供了對於生命具有“突破性”演化的早期祖先樣態的一種初步了解。

 

 

步行鲇原產於泰國,泰國人稱之為“Pla Duk Dam”,意為深色蠕動的魚。

 

這種臉上長有觸鬚的魚是一種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種,現在它的生存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泰國的邊境,而達到澳大利亞、印度、中東和美國的佛羅里達(自20世紀60年代末)。

 

但它們的入侵也有光明的一面,對於捕食鳥、短吻鱷和奇怪的佛羅里達人來說,它們是很好的食物。

  

步行鲇經常使用它們邊際呼吸空氣的能力從季節性或臨時性乾涸的池塘中逃離。

 

它們還會利用潮濕的天氣去擴展它們的活動範圍——有時是利用被淹沒的街道或高速公路,但這對它們自己和司機們都不是什麼好事。

 

 

黑魚能長到1公尺左右,現在已經記錄到有1.5公尺長的黑魚標本。

 

它們龐大的體積、鋒利的牙齒以及擁有其他普通魚類難以企及的能夠在陸地上行走的能力,使它們得到了“科學怪魚”的名聲。

 

2004年的影片《恐怖食人魚》就像是火上澆油,促使動物星球以及探索頻道對這種河中怪物、殺人黑魚不遺餘力的進行介紹、報導。

  

黑魚,特別是北方黑魚,笨拙的經由陸地,從一個貯水池爬到另一個貯水池以尋找食物和用以繁殖的更為新鮮的水體。

 

由於長有一種能夠從空氣中吸取氧氣的鰓上器官,它們能夠離開水體而存活多日。

  

盡管在北美,由於黑魚有能夠從一個池塘“走”到另一個池塘的能力,使其成為一種難以對付的入侵物種,但這種特性也幫助東亞的漁民們在把這種美味賣到魚市前能盡量保持其

 

 

臀斜杜父魚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這裏的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它們從一個潮池搖蕩到另一潮池的能力。

 

如果需要的話,這種魚可以在離開水體的情況下存活24小時。

 

很有可能的是,在大約40億年前,某種魚類在相似的潮間帶逐步擴展它們的空氣呼吸、鰭行能力,使得它們更適於在陸地生存。

  

另外,這種不起眼的杜父魚似乎對於它們在陸地與水體邊界的生活方式感到非常滿意。

 

由此證明,一旦一個物種進入一個可行的生態位置,只要在那裏可以生存,它們就會傾向於留在那裏

 

 

雖然外表與彈塗魚很相似,但是岩跳魚屬鳚科而彈塗魚屬蝦虎魚科。

 

跳躍的岩跳魚為了尋找食物或者逃避捕食者,能爬到陸地待上20分鐘。

 

當它們感受到威脅的存在時,岩跳魚會使用它們的胸鰭爬動並且有時收縮它們肌肉發達的尾部從而迅速“跳躍”離去。

  

岩跳魚脫離了標準的魚類身體構造,有的看上去更像微小的海鬣蜥。

 

它們用鼓起來的眼睛凝視著水面,在躍上海灘前仔細檢查海岸是否安全。

 

 

鱔鬍鯰魚源自非洲,它們擁有長而彎曲的身體,能長到40厘米。

 

像黑魚一樣,鱔鬍鯰魚也有一個能通過魚鰓吸收氧氣的鰓上器官,幫助它們在陸地尋找食物時呼吸。

  

鱔鬍鯰魚沒有胸鰭,它們在陸地上追蹤獵物(通常是甲蟲或其他小昆蟲)的策略很單一。

 

這種生物的脊椎,尤其是頸部異常靈活。

 

由於不能像在水下那樣將食物吮吸進嘴,鱔鬍鯰魚將它的脖子彎下了,從而可以使它的嘴從上往下壓住食物。

 

這種適應性幫助該生物根據需求從一個池塘轉移到另一個池塘,並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停的進食。

 

 

鬥魚,也稱斑點攀鱸,源自非洲和東南亞。

 

這是一種很認真的在行走的魚:它在陸地上使出渾身解數。

 

在內部,一種類似渦輪增壓器的鰓上器官將氧分子從空氣中抽出,同時在外部,這種魚使用一種多變的鰭片從一個池塘短途“行走”到另一個池塘。

 

當然,即使是行走速度最快的魚也無法和那些高度適應空中和陸上生活的捕食者相提並論。

  

鬥魚慣於在夜間成群結隊的在陸上旅行。

 

想像一下,當你在某天夜裏徒步行走時,恰巧遇到一群鬥魚與你同行……真不知道這是幸運還是不幸。

 

 

最後介紹一下彈塗魚。

 

和岩跳魚一樣,彈塗魚看上去不怎麼像魚。

 

想像一下,如果海猴子真實存在會是什麼樣子:柔和的鰭,長如蜥蜴般的身體,像牛蛙般鼓鼓的眼睛使得彈塗魚能很好的適應它獨特的生活方式。

  

彈塗魚高度適應的胸鰭的外觀和功能都很像胳膊,幫助它們可以在陸地上大範圍的移動。

 

它們同時也依賴於皮膚呼吸以維持血液中的含氧水平,這點很像兩棲動物。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BSjyMqBQUULyqadT26VrJ.w/article?mid=22186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7 07:3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