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8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阿拉斯加油污數十年不散 美科學家找出原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9 19:36:5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阿拉斯加油污數十年不散 美科學家找出原因

 

更新日期:2010/01/18 09:20 F06蔡函岑

 

 

(法新社巴黎17日電) 科學家今天指出,1989年艾克森石油公司「瓦爾狄茲號」油輪(Valdez)在阿拉斯加州近海觸礁漏油,徹底破壞威廉王子灣(PrinceWilliam Sound)的自然生態。事隔多年後,仍有殘油困在海灘下的地層,持續污染這片原本純淨的海岸。


研究人員指出,氣候暖化使得北極地區更易於進行石油探測與油料運送。

 

日後若再次發生類似漏油事件,這項研究的發現或許能協助科學家,找出有效清理油污的關鍵。


當年外洩了多達1100萬加侖原油,破壞了阿拉斯加州1300公里長的海岸。

 

至今專家仍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事發多年後,殘餘的油污仍未消散。


外洩的油料嚴重破壞了該區域的自然生態;阿拉斯加州的捕漁業也受到極大衝擊。


一開始專家認為,有了科技的助力,大自然應該能很快清除這場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環境污染。


但不到10年科學家就發現,油污消失的速度極為緩慢,從每年70%大幅降低為4%。


專家估計,今日仍有約2萬加侖的原油殘留。


賓州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鮑法戴(Michael Boufadel)和李海龍(音譯)想要探究,原油洩漏後,為何沒能隨著生物降解和風化作用而分解消逝,如科學家當年所預測的那般?


兩位科學家蒐集現場資料,並進行電腦模擬分析後發現,關鍵在於受污染的海灘是由兩種地層所組成,各有不同的屬性。


此外,地下水位的升降所造成地理上變異的影響,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根據發表於英國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Geoscience)的研究報告,原油外洩後,暫時儲存在多孔的上部地層,減緩了油污風化的速度。


此外,上部地層缺少讓食油微生物大量繁殖所需的養分,使得堆積於此處的原油量,多年來變動不大。


下部地層的地質成份大致上與上部地層相同,但孔洞數量遠低於上層。

 

一般而言,水分通過上層的速度是下層的1000倍。


當水位隨著退潮,降低至上下兩地層的交界線以下,油污便從上層逐漸滲透至下層。


研究人員指出:「一旦原油進入下部地層,就會因為毛細作用而困住,那裡都去不了。」


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暖化、冰層逐漸消融,使得北極區域更適於開採石油,並能藉由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的海路運送。因此,未來油污外洩污染高緯度地區碎石海灘的風險,將大幅上升。」(譯者:中央社蔡函岑)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2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5 12:24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