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4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旭高臨證醫案-暑邪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8 10:4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旭高臨證醫案-暑邪門


暑邪門

 

溫 暑邪挾積,身熱腹痛,先與疏達。

 

香薷 川朴 花檳榔 砂仁 藿梗 蘇梗 赤苓 焦六曲 陳皮 通草又 腹痛拒按,當臍有塊,壯熱無汗,舌苔黃膩,氣升煩懊。

 

防其發厥。

 

法以表裡兩解。

 

柴胡 淡芩 枳實 赤苓 赤芍 半夏 元明粉 生大黃又 投大柴胡湯法,下出碎塊溏糞兩次。

 

腹痛不減,煩懊不安,氣升嘔逆,舌苔黃燥。

 

食積填塞陽明,暑邪內走厥陰。

 

防其昏厥。

 

擬以泄厥陰,通陽明。

 

川連(吳萸炒) 楂炭 淡豆豉 黑山梔 栝蔞仁 當歸 龍薈丸(三錢,絹包煎) 枳實 蘇梗 木香(三味磨沖)外敷方︰蔥(一把) 鹽(一杯) 丁香(一錢) 飛面(三錢)打爛,敷痛處。

 

此四磨飲合小陷胸、梔豉、左金合劑。

 

疏通氣分,泄肝化積。

 

再用外敷法,其氣有不通行者乎﹗淵按︰暑必挾濕,濕為陰邪,最能阻礙陽氣。

 

故暑濕病多脘腹痞痛,積滯內阻,暑濕之不化,實由氣機之不通。

 

下而痛仍不減,乃未得辛通之藥,中焦痞滯未去耳。

 

丁 暑乃鬱蒸之熱,濕為濡滯之邪。

 

暑雨地濕,濕淫熱,惟虛者受其邪,亦維素有濕熱者感其氣。

 

如體肥多濕之人,暑即寓於濕之內;勞心氣虛之體,熱即伏於氣之中。

 

於是氣逆不達,三焦失宣,身熱不揚,小溲不利,頭額獨熱,心胸痞悶,舌苔黃膩,底絳尖紅,種種皆為濕遏熱伏之征。

 

邪蘊於中,不能外達,亦不下行,頗慮內閉之變。

 

擬以梔豉上下宣泄之,雞蘇表裡分消之,二陳從中以和之,芳香宣竅以達之,冀其三焦宣暢,未識能奏功否。

 

淡豆豉 黑山梔 通草 半夏 菖蒲 鮮荷葉 六一散 薄荷 赤苓 竹茹 蔻仁(研,後下)吳 勞碌之人,中氣必虛。

 

暑濕熱穢濁之氣,自口鼻吸入氣道,滿布三焦,雖舌苔滿布,而胸無痞悶,非邪伏膜原之比。

 

重濁之藥,徒傷中氣,與濕熱彌漫之邪無益。

 

今交五日,神氣似清而渾,恐其過候有耳聾、神迷、呃逆等變。

 

為治之法,且以芳香理氣逐穢再議。

 

刀豆子 鬱金 澤瀉 石菖蒲 杏仁 栝蔞仁 陳皮 滑石 香薷 桔梗 北沙參 赤苓 藿香 佛手 鮮荷葉 鮮佩蘭葉顧 久處南方,陽氣泄越,中臟常寒,慣服溫補。

 

現患溫瘧,及今旬日。

 

舌尖已紅,根苔滿白,便泄稀水,兼有蛔蟲,渴不欲飲,口中甜膩,皆是濕遏熱伏之象。

 

就錫邑治法,葛根芩連是主方。

 

若合體質而論,似宜溫中滲下,清上解肌,擬用桂苓甘露法,試服之以觀驗否。

 

生石膏(三錢) 豬苓(三錢) 澤瀉(錢半) 肉桂(三分) 滑石(三錢) 生茅朮(一錢) 茯苓(三錢) 藿香(一錢) 通草(八分) 木香(四分)又 照前方加北沙參五錢。

 

丁 咳嗽已久,近患時溫之後,原氣未,又感暑風,閉其汗孔,身發熱。

 

法當先理暑風,用輕劑宣上。

 

桑皮 蘇梗 杏仁 川貝 橘紅 茯苓 冬瓜子 竹茹此虛而挾邪,暫用輕揚表法,未便著手。

 

蔣 三瘧日久,又感暑風,咳嗆痰血,熱勢變亂。

 

且以解暑,清肅肺胃。

 

香薷(一錢) 北沙參(五錢) 冬瓜皮(三錢) 六一散(四錢) 神曲(三錢)青蒿(錢半) 杏仁(三錢) 丹皮(錢半) 桑葉(錢半) 白扁豆(三錢) 枇杷葉(二片)淵按︰咳嗆痰血,肺陰、肺氣已傷,雖有表邪,香薷用宜斟酌。

 

李 暑邪內閉,惡寒發熱,脈象不達,口不能言,先有咳嗽,此肺氣閉塞。

 

擬開而達之。

 

射干(五分) 桔梗(一錢) 連翹(三錢) 豆豉(三錢) 杏仁(三錢) 象貝(三錢)香薷(一錢) 橘紅(一錢) 菖蒲(五分) 竹茹(一錢) 牛蒡子(二錢) 玉樞丹(四分,磨沖)安 連日煩勞憂慮深,暑邪傷氣易歸心。

 

神昏脈數細而沉,病危甚﹗邪悶心包,如火如焚。

 

舌色乾黃唇齒燥,耳聾便泄津枯了﹗三焦皆病須分曉,究治療,河間熱論宜參考。

 

鮮石斛 竺黃 連翹 菖蒲 赤苓 北沙參 通草 益元散 茉莉花 竹茹 薄荷葉 蘆根 鮮荷葉紫雪丹,另調服。

 

李 暑濕陰分之氣,從口鼻肌表而入,寒熱,便泄,頭脹。

 

擬芬芳逐穢,分消濕熱方法。

 

藿香 川朴 焦六曲 半夏 茯苓 陳皮 澤瀉 大腹皮 砂仁 通草仁淵曰︰兩日相合而成暑字,暑為陽邪,行役道途,力作田間,辛苦于烈日之中,受天地炎熱之氣而病者,名曰傷暑。

 

此外飧涼襲冷,乘風露臥,皆因避暑而感受寒風冷濕之邪,雖病在暑天,名曰暑濕,其與傷炎熱之暑不同,不得以暑邪名之。

 

前人有陰暑陽暑之論,皆蛇足也。

 

然盛暑之時,反多陰寒之病者何?蓋天地之化,盛極則變,六陽盡泄,一陰早寓乎其中,地上則熱,地下已寒,人身小天地,何莫不然﹗且濕土司令,濕濁為盛,熱蒸濕騰,濕熱相合,最易感病,故四時之病,惟盛夏為雜,寒濕、熱濕、霍亂、瀉痢、痧穢、暑風,名目不一,隨其所感與其人之本體而變焉,要皆暑天兼有之証,非傷暑熱之正病也。

 

然証雖夾雜,要不離太陰陽明脾胃兩經。

 

試思夏令用藥,不外芳香、辛淡、苦泄,雖有治心,治肺,治肝膽、膀胱,用寒、用熱之不侔,莫不為中焦脾胃開脫,不但濕土司令主氣使然,以脾胃屬土,喜燥惡濕,暑天之病,無有不夾濕耳。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18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09:00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