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台秘要 卷廿四 癰疽方一十四首61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7 16:5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外台秘要 卷廿四 癰疽方一十四首612

 

集驗癰疽論。

 

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

 

岐伯答曰︰榮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則為岐伯余。

 

善。

 

經言五臟不調致疽,六腑不和生癰。

 

一曰 疽急者二三日殺人,緩者十餘日殺人;二曰癰疽。

 

急者十餘日殺人,緩者一月死;三曰緩疽。

 

急者一年殺人,緩者數年。

 

四曰水疽。

 

所發多地,一為腦尸,二為舌本,三為玄癰,四為喉節。

 

五為胡脈,六為五臟俞,七為五臟系。

 

八為兩乳,九為心鳩尾,十為兩手魚。

 

十一為腸屈之間,十二為小道之後,十三為九孔。

 

十四為兩 腸,十五為神主之舍。

 

(一本雲主客之舍) 凡十五處不可傷,而況於癰乎。

 

若癰發此地,遇良醫能不及大膿者可救,至大膿害及矣。

 

(范汪同)候賊風証,但夜痛應骨,不可按抑,不得回轉,痛處不壯熱,體亦不乍寒乍熱,但覺體然冷欲得熱,熱熨痛處即小寬,時有汗,此是賊風証也,宜即得針灸,服療風藥溫也。

 

(方在療風候上大法宜知二候如此也) 又初得附骨疽,即服漏蘆湯下之,敷小豆薄得消也。

 

又下利已腫處未消者,可除大黃,用生地黃及乾地黃,隨時也。

 

熱漸退余風未歇者,可服五香連翹湯,除大黃,餘熱未消,可敷升麻膏佳。

 

若失時不消成膿者,用火針膏散如療癰法,踝,赤如編涼濕所折,風結其熱歇,氣不散 又療之宜服漏蘆湯令下,外以○針針去血氣,針寫上結脈處,敷小豆薄則消也。

 

皆可依 又亦用甘蕉根薄之瘥。

 

又癰發腫高者,病源淺,腫下者病源深,大熱者易療,小熱者難療,初便大痛傷肌,晚乃大痛傷骨,都堅者未有膿,半堅半軟者有膿,發腫都軟,血瘤也,非癰,發腫以漸知。

 

長引日月,亦不大熱,時時牽痛,瘤也非癰。

 

吳音曰︰謂諸氣結亦有腫,久久不消成癰,療之宜散氣,氣已散。

 

若初腫處有浮氣,年衰皆發癰,療之宜及年盛,並折散熱,可無此憂。

 

於氏法。

 

夫癰疽脈洪粗難療,脈微澀者易療,諸浮數之脈。

 

應當發熱而反惡寒者,癰也,此或附骨以有膿也。

 

趙乃言,無虛勞腹中疾,或發血瘤瘡,瘡狀墳起,頭墨正爾置,不當灸療,療之火熨便焦爛,剝刮去焦痂,則血泄不可禁,必死,癰起於節解,遇頑醫不能即消,令至大膿者,豈膏藥可得復生乎。

 

又發癰堅如石,走皮中無根,瘰癧也,久不消,因得他熱之疾時,有發為癰也。

 

又發癰至堅而有根者,名為石癰,療之法,當服酒,非酒即藥勢不宣。

 

但當稍飲,取令相得和散便止。

 

凡癰腫有肥人用貼宜栝蔞根,和平體宜赤小豆貼方。

 

以赤小豆五合,納苦酒中熬之畢,搗為散,以苦酒和之,塗拭紙上貼腫,從發腫兩頭以下。

 

(范汪同) 又論少小有渴,年四十以外多發癰疽,有膈痰而渴者,年盛必作黃膽,年衰必發癰疽也(范汪同) 又黃帝曰︰願聞癰疽之形與其期日,岐伯曰,略說癰疽之極者十八種。

 

又癰疽發咽,名曰猛疽,猛疽不療,則血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其化膿者瀉已,則含豕膏,無冷食。

 

三日而已,一去無食。

 

又發於股,名曰股脫疽。

 

其狀不甚變,而癰腫膿搏骨。

 

不急療,三十日死。

 

(髀內曰股股外曰髀膝上股下骨稱曰股 也) 又發於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疾也,久之其狀大癰膿,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療之方。

 

銼連翹草及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令竭,取三升,即強飲,濃衣坐釜上。

 

令汗出至足已。

 

又發於尻者,名曰銳疽。

 

其狀赤堅大,急療之,不療三十日死。

 

又發於脛者,名曰兔嚙,其狀赤至骨,急療之。

 

不療害人,又發於足上下者,名曰四淫其足上灸百壯,石子當碎出也,不出可益壯。

 

(從癰發高下以後范汪並同) 又石癰者,始發皮核相親著,不赤頭,不甚堅,微痛熱,熱漸自歇,便堅如石。

 

故謂之石癰非癰寸至一尺癰凡癰疽之疾,未見膿易療之,當上灸三百壯,四邊間子灸各二百壯,實者可下之,虛者可補膿方膿當破,無膿但氣腫。

 

若有血慎不可破針灸也。

 

按之四邊堅,中軟,此為有膿瀋也,一邊軟亦有膿,都堅者此為菹核,或但有氣也,都軟者此為有血,血瘤也。

 

當審堅軟虛實為要。

 

若堅疽積久後,若更變熟,偏有軟處,不可破者,疽當暖裹置耳。

 

若灸刺破療,必暴劇不可救,及結筋○馳偽切肉鼠乳。

 

皆不當療也,又服內塞散,不與他療相害,晝夜十餘度,服散 又發於腋下堅赤者,名曰米疽。

 

療之用砭石,欲細而長,疏啟之,塗以豕膏,六日已,勿裹,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纓,急療之。

 

(太素經曰頸前已纓) 又發於股陰者,名曰赤弛,不急療,六日死,在兩股之內,不可療,一云六十日死。

 

又發於膝者,名曰疵疽。

 

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如堅石,勿石,石之死,須其柔色異乃石之者生。

 

(冷石熨之柔乃破之準例之也) 又諸癰腫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療。

 

(太素經云膈八節門故不可療也) 又發於陽者,百日死。

 

又發於陰者,三十日死。

 

(丈夫陽器曰陽婦人陰器曰陰) 又發於踝者。

 

名曰走緩,其狀肉色不變,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不死。

 

又發於足傍者。

 

名曰厲疽,其狀不大,初從小指發,急療之。

 

去其黑者,不消輒益,不療百日死。

 

(雲足側也) 又發於胸者,名曰背疽,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療,下入腹,入腹不療,十日死。

 

(太素經云寒熱不去十日早死) 又發於足指者,名曰脫疽,其狀赤黑,死不療,不赤黑可療,療不衰,急斬去之得活,不去者死。

 

又發於膚者,名曰舌疽。

 

其狀如谷實瓜蔞,常苦寒熱,急療之,去其寒熱,不療,十歲死,死後出膿。

 

又發於頸者,名曰夭疽。

 

其狀大而赤黑,不急療,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十餘日死。

 

(太素經曰項曰前曰頸)一云發頭,以前(十八種並)千金論曰︰夫癰疽初發,人皆不以為急,此實奇患,唯宜速療。

 

若療不速,病成難救,以此洗去冷勞凡癰疽始發,或似小節,或復大痛,或復小痛,或發如米粒大白膿子。

 

此皆微候,宜善察之,見有少異,即須大驚忙,須急治之,及斷口味,速服諸湯,下去熱毒。

 

若無醫藥,即灸當必瘥 又其用藥貼法,皆須當瘡中處開孔口,令泄瘡熱氣出,亦當頭以大針針入四分即瘥。

 

身中忽有痛處似打狀,名曰氣痛。

 

痛不可忍,游走不住,發作有時,痛則小熱,痛定則寒,此皆由冬受溫風,至春暴寒風來折之,不成溫病。

 

乃作氣痛也,又宜先服五香連翹湯,摩丹瀝湯素問曰︰寒氣客於經絡,血凝滲澀不行,擁結為癰疽也,不言熱之作也,其後成癰,又陽氣湊集,寒化為熱,熱盛則肉腐為膿也,又以酢和蜂蛤灰塗之,乾即易,瘥即止。

 

凡腫根廣一寸以下名癤,一寸以上名小癰。

 

如豆粒大者,名 子,皆始作急服五香連翹湯下之,數劑取瘥止。

 

(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廣濟療癰疽排膿散方。

 

黃耆(十分膿多倍) 青小豆(一分熱口乾倍) 芎 (三分肉不生倍) 芍藥(三分痛不止倍) 白蘞(三分有膿不合倍) 栝蔞(三分若渴小便利倍) 甘草(三分炙) 上七味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利。

 

忌海藻、菘菜、熱面魚蒜等。

 

(千金同一方無 又療發癰疽排膿散方。

 

人參(二兩) 當歸(二兩) 桂心(二兩) 芎 (一兩) 濃朴(一兩炙) 甘草(一兩炙)防風(二兩) 白芷(二兩) 桔梗(一兩) 上九味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不利。

 

若瘡未合,常服之。

 

忌生冷、菘菜、海藻、生蔥蒜。

 

(並出第五卷中) 劉涓子療癰疽,先宜敷大黃食肉膏,方在發背部。

 

千金方食惡肉散,後用大黃附子等十物者乃是,次兌膏方。

 

當歸 芎 白芷(各二兩) 烏頭(一兩) 巴豆(二十枚去皮) 松脂(二兩) 豬肪(二分) 上七味 咀,納膏中,微火合煎三沸已,納松脂,攪令相得,以綿布絞去滓,以膏著絮兌即止 又療癰疽發壞出血,生肉黃 膏方。

 

黃耆(一兩) 芍藥(一兩) 當歸(一兩) 大黃 芎 獨活 白芷 薤白 生地黃(各一兩) 上九味切,豬膏二升半,煎三上三下膏成,絞去滓,敷兌瘡中,摩左右,日三。

 

文仲同(並出第四卷中) 又療癰疽瘡,生肉黃 膏方。

 

黃 細辛 生地黃 蜀椒 當歸 芍藥 薤白 白芷 芎 丹參(各一兩) 豬膏(一升半臘月者) 甘草 蓯蓉 獨活 黃芩(各一兩) 上十五味,以苦酒一升二合,夏月漬一宿,冬月二宿,微火煎三沸,煮酒氣盡成,敷之 又療癰疽始作便壞,熱毒發瘡膏方。

 

羊髓(一兩) 甘草(二兩) 胡粉(五分一法五兩) 大黃(一兩) 豬膏(二升) 上五味切,合膏髓煎二味烊,納甘草大黃,三上三下,絞去滓,內胡粉,絞令調和,敷瘡上,日五度。

 

又療癰疽已潰白芷摩膏方。

 

白芷 甘草(各二分) 烏頭(三分) 薤白(十五挺) 青竹茹(雞子大一枚) 上五味切,以豬膏一升,合煎白芷黃,膏成絞去滓,塗瘡四邊。

 

勿著瘡中。

 

(並出第五卷中) 深師內塞散,療癰疽潰漏,血脈空竭方。

 

黃耆 細辛 芍藥 薏苡仁 白芷 瞿麥(各二兩) 赤小豆(七兩) 乾地黃 人參 防風(各二兩) 上十味切,先以新成白苦酒置新器中,納赤小豆,須臾出銅器中,熬令燥,復須納苦酒中更熬,凡五反止,合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夜六七過,腹痛甚,倍芍藥,口未閉倍薏苡仁,膿多倍黃 。

 

(出第二十八卷中) 刪繁療癰疽等毒潰爛。

 

豬蹄洗湯方。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 薔薇根(一斤) 甘草(五兩炙) 芍藥(五兩) 白芷(五兩) 上五味切,以水二斗,煮豬蹄取八升,去滓,下諸藥,煮取四升,稍稍洗瘡。

 

(出第九卷中) 千金翼,黃帝問曰︰有疽死者奈何?岐伯曰︰身有五部,伏菟一, 二,(一云膊)背三,五臟之 四,項五,五部有疽,死也。

 

(刪繁同本出靈樞) 又王不留行散,主癰疽,及諸雜腫潰皆服之,亦療癰腫不潰,苦困無賴方。

 

野葛皮(半分) 五色龍骨(五兩) 王不留行子(二升千金方用三合翼雲一升) 桂心(一兩) 當歸(二兩) 乾薑(一兩) 栝蔞(末六合) 上七味為散,食訖溫酒服方寸匕,日三,以四肢習習為度,不知漸漸加之。

 

此浩仲堪方,隨日濟 黎施行,實為神散。

 

癰腫即消,此方妙。

 

(千金同出第十四卷中)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02:36 , Processed in 0.968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