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費貴就業難 讀書無用論 陸農村發酵】
更新日期:2011/08/29 05:30 劉正慶/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劉正慶/綜合報導】
北京大學廿七日迎來七六八二名新生,新任北大黨委書記朱善璐當天特別為貧困學生發放內裝有洗衣粉、上網卡等物的「愛心禮包」,但學費貴、就業難,即使念了北大,「讀書無用論」還是在農村發酵。
二○○八年自北大中文系畢業的黃柯柯,考進北大那年,父母不惜重金在村裡擺上數十桌酒席宴客,因在陝西臨潼區西柳村老家,黃柯柯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念北大,老家的人都認為她將來是有出息、有前途的。
但作為寒門子弟,黃柯柯現在最好的發展選擇,反而是留在北京準備考研究所,而她的姊姊黃艷寧,二○○四年從寶雞文理學院應用數學系畢業後,投了一堆簡歷,也只能在家待業,直到今年七月才在一所高中當上數學老師。
「花了五、六萬元,上了四年學,到頭來找工作還是要靠爹。」出身貧困農戶家庭的黃艷紅無奈地說著。
而對家中獨子黃磊,黃柯柯雖多次建議父親讓弟弟重拾學業,但黃父卻對大學生的出路失望透頂,覺得兒子就算讀二流大學,畢業還是找不到工作,倒不如早點出去賺錢。
《人民日報》在一篇文章中說,讀書改變命運,在大陸正受到現實的挑戰,愈來愈多農村子弟放棄大學入學考試。
去年九百四十六萬考生中,棄考人數近一百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農村考生,他們大多選擇讀技校或直接打工。
華中師範大學減貧與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陸漢文表示,緩解就業難才是破除「讀書無用論」的關鍵;北京外經貿大學青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認為,應重視應用型教育的發展,讓學校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變化,即時調整專業和招生計畫。
如何才能暢通向上流動的管道?
陸漢文建議,寒門子弟要改變傳統的擇業觀念;北大社會系教授劉能則勸戒農村學生必須加強學習,因為「接受教育,擁有知識,不一定能出人頭地,但無論走哪一條向上流動之路,沒有知識肯定不行。」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29/4/2xpyc.html |